教師的交往道德
A. 在同學和老師的相處中你認為要遵守哪些禮儀和道德規范
與教師交往的禮節 與教師的交往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最重要的內容。教師是大學生感悟人生、獲取知識、學有所成的引路人。古人雲:「師同父母」,「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為此,作為深受教師教誨之恩的大學生,在與教師交往的過程中應熱愛與尊敬老師,尊重教師的勞動,虛心接受教師的批評教育,嚴格遵循有關的禮儀規范。
B. 中小學教師在與學生關系中常見的道德問題主要有哪些
中小學教師在與學生關系中被常見到的問題主要存在師生的正常交往不能逾越底線,教師不準進行有償補課,不準收受家長禮物,現金等一切有價物品。
C. 教師道德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內容有:
1、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
1、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原則。即忠誠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包含兩個維度,教師應當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潮流,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新型教師。同時也應當培養出來符合社會道德規范與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集體主義原則。教師職業不同於其他類型的職業,教師職業所擔負的任務是培養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關繫到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師應當正確處理好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就是,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應當將集體主義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要時要放棄或犧牲個人利益,使個人利益服從於集體利益。
3、教育人道主義原則。人道主義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進行中,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尤其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格尊嚴,在尊重的基礎上才能使教育活動開展得更順利。同時,教師也應當嚴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人人所喜愛並樂於交往的對象,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贏得更為友好和諧的氛圍。
4、教書育人原則。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因此,教師應該時時刻刻把握教書育人的原則。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教授科學嚴謹的知識技能,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德育的教育,真正做到「傳道受業解惑」。
5、樂教勤業原則。樂教敬業原則從兩個維度來把握,第一是樂教,作為教師首先在面對自己的工作時應當抱著享受與快樂的心態從事教育事業,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意願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第二,教師應當勤奮努力,善於思考與總結,勤懇置業,秉承一顆高度奉獻的精神來教學。樂教敬業原則是教師職業道德原則的核心。
6、教育民主原則。素質教育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應該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進行平等溝通與對話。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教學活動與管理中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D. 教師的道德底線在哪兒
1、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是教師的基本教育准則。如前所述,教師的勞動特點是長期復雜的,它不是單憑經濟招待會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師為認識自己的勞動對象並能掌握和改變他們,所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是無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過社會規定的時間和空間,甚至有時還要超越他們自身的負荷,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勞動報酬卻往往和他們的勞動支出不相適應。因此,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獻身精神,充分認識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樹立從事教育事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以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2、對待學生的道德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於人民教育事業具體表現。熱愛學生與否是對教師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熱愛學生,是基於學生是革命的後代,他們的成長,直接關系著民族的素質和祖國的未來,正因為如此,教師熱愛學生應該表現在對學生的全面關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對他們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學生,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使他們發展各自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只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准。教師對學生要做到嚴慈相濟、情理結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提高。
3、對待教師集體的道德
一所學校要強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團結一致的教師集體,學生的塑造也靠教師集體的勞動智慧。教師集體是一個由共同的教育任務組成復雜的整體,要使這一集體能夠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有效地進行工作,所有成員力量的協調一致非常必要。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本份工作負責,同時,彼此之間還要對整個「事業」負責。如教師所教的每門學科都是形成學生完美的個性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科教師就不能採取貶低其他學科的方式來提高本學科的威信,每個教師勞動的顯著特點之一,教師鑽研教材主要依靠個別勞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也往往是面對學生單獨進行,這就容易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績僅僅取決於教師個人的努力。可是這種個別性勞動的形式更需要教師確立正確的產物道德觀點,這樣正確處理好教師之間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協作。
4、對待自己的道德
教師的勞動始終具有示範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影響學生,他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作風儀表,治學精神以至勞動態度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無法代替的。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於學校的一般規章,但是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於跟學生而對面交往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人的心靈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可見教師自身的修養和業務的提高顯得特別重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於律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該在自己的一切行為舉止中,以身作則地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其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廣泛的文化修養和淵博的知識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學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只有不屢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能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E. 教師需要什麼樣的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職業具有主體性和示範性的特點,因而在師生交往中教師的道德力量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質是教育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然而,什麼樣的道德規范能夠對教師的職業精神產生良好而有效的引領作用,教師又需要怎樣的職業道德規范呢?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職業的
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由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三部分構成。作為職業道德的教師道德規范,既不同於社會公德,也不同於家庭美德。誠然,社會公德作為人們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惡標准和觀念,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價值來源;家庭美德也是教師在家庭環境中作為家庭成員應該努力踐行的道德規范。但教師職業道德的職業性特點是顯而易見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更加突出諸如關愛學生、面向全體、尊重個性、平等民主、教育責任等內容,突出教師工作的環境特點、教師職業的勞動特點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在強調教師與社會、家庭合作的同時,也應維護教師的職業地位和尊嚴。比如,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書》對師德的建議就有這樣一句表述:教師要盡一切可能與家長密切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師專業職責等方面受到家長不公正和不應有的干涉。可以說,只有當教師的職業特點受到尊重和不被干涉時,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才可能被廣大教師真正認同和接受,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職業性應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彰顯教師職業的特點,使之既有別於社會公德,又區別於其他職業道德,富有教師職業特色;二是對教師職業特點的尊重,維護教師職業的權益和尊嚴。彰顯教師的職業性質,尊重教師的職業特點,應成為制訂(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一條重要原則。
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道德的
職業道德規范不是法律,而是一種行業內部的職業要求和約定。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有著不同的內涵和效用。首先,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比如說,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其次,法律規范具有強制性,而道德規范更多的是通過大家的認同而得到遵守,違反法律規范要追究法律責任,而違反道德規范主要是通過輿論譴責和自我反省來解決問題。第三,從深度上看,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存在,法律並不懲罰主觀過錯本身,而道德不僅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還調整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它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而行為,要求人們為了善而去追求善。因此我們說,法律是一個行業、社會正常運作和發展的最低要求,是公民行為的底線,而道德是我們追求和景仰的東西,是人性的制高點。
教師職業道德的道德屬性,決定了它對教師職業操守提出的要求不能像《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那樣,僅僅規范教育者最基本的行為,而應該對教師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和更具體的行為准則,使之成為引領教師職業精神發展的航標和燈塔,成為促進教師育人實踐和專業發展的行動指南。但同時,這些准則也應該是引導的而不是強制的,是廣大教師認同並願意積極踐行的,是每一位教師經過努力都能做得到的。否則,無論那道德多麼高尚和令人景仰,也無法轉化為大多數教師的現實行為,終究會失去其引領教師職業精神發展的功效,失去它應有的美好價值和意義。
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人性的
道德終究是人的范疇的東西。沒有或不顧人性的道德,必將是神化的道德或獸化的道德。人性最基本的內涵當然是人的生存、尊嚴、自由、親情和名譽等需求傾向。正如法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所說:人性的首要法則,是要維護自身的生存。當然,人因珍愛自己的生命而珍愛他人的生命,因自己要生存而必須讓別人能生存。道德規范的人性化,是既要關照他人的生存、尊嚴和自由,也要關照自己的生存、尊嚴和自由。倘若僅僅要求關照他人的生存和尊嚴,而不顧規范對象自身的生存和尊嚴,那也許顯得十分無私和崇高,但也必將導致無效和僅僅是崇高。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事實上,教師固然不是一般的職業,應該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同時教師本身就是人類的一員,而不是獨立於人類之外的神,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能把教師推向神壇。比較世界各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應從高尚走向樸素,從只關注教師對他人的尊重,同時也關注教師本人的自由、尊嚴和權益,讓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人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比如1952年日本教師聯合大會正式通過的《教師倫理綱領》就有這樣兩條內容:教師不容許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教師要維護生活權益。
我國新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徵求意見時,在網路上遇到了教師們較多的抵觸甚至反感。有網友曾經這樣說:教師應該付出很多,包括青春,汗水,甚至有時候是生命,但教師也是人,和凡人一樣的人,所以教師也需要理解,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尊重。必須承認,這種抵觸和反感是人性自然的正常的反應,他們的訴求也是對他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規范的理性的表達。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只有富有人性,才能得到認同,只有得到認同,才能變成廣大教師自覺的職業行為。
四、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具體的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規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現實性,既要有引領性,又要有具體可操作性。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出台的師德評價標准等,就是試圖從操作層面尋找或擴大師德規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較而言,目前我國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還處在較為宏觀和缺乏層次性的階段,而西方國家早就開始注重區分師德規范的不同層次,對教師整體與個體提出了層次不同和較為具體的職業道德要求。比如,全美教育協會1975年修訂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大體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師德理想,二是師德原則,三是師德規則,這是從高到低三個不同層次的道德要求。其中,師德理想提出:相信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真理,力爭卓越,培養民主信念。這是對教師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而在師德規則中,規范從對待學生和對待自己的專業兩個方面提出了十多條具體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師德規范不應該僅僅有空洞的師德理想,而應該包括具體的行為規則,它可以直接制約教師個人的從教行為和教師群體的道德修養。我國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在強調人民教師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追求的同時,緊密結合教書育人的崗位工作實際,提出更為具體的、針對性更強的、多層次的要求,以充分發揮師德規范不同層次要求的不同功能作用,如理想發揮激勵作用,原則發揮指導作用,規則發揮約束作用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引領教師的道德發展和專業成長,才能更好地建設與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師隊伍。
F. 身為一名教師 應該要具備哪些品德
1、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質。教師們應當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一代新人的遠大理想與抱負,能夠正確看待義與利。教師本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等都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2、牢固的法紀意識。作為教師應知法、懂法,認真學習貫徹各項有關教育的政策法規,並在教育工作實踐中帶頭遵紀守法,嚴格履行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自覺維護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的正當權利。同時,教師還應通過教育活動使學生樹立法律意識,這也是現代社會對學生的一項的基本要求。
3、遵守社會公德,崇尚家庭美德。教師無論是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還是在參與社會人際交往活動中,都應該有著端正的社會義務觀、良心觀,倡導健康的幸福觀和愛情觀,熱心支持社會公益活動,自覺維護家庭和睦。社會公德心和家庭美德也是當代青少年學生所應注重培養的良好品格之一。
G. 大學生與教師交往的禮儀有哪些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准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庄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台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於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於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著講課時,應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於昂著頭。需要在講台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台、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H. 與老師交往應注意的禮儀有
與老師交往應注意的禮儀有如下:
1、不要直呼老師的姓名,呼喚老師時,至少應在名字加上「老師」二字。對於博士生導師,50歲以上的教授,或者某領域傑出的專家、學者,不論性別都應當尊稱「先生」。
2、與老師相處要以誠相待,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哄騙」老師。
3、犯了錯誤在老師面前要大膽坦誠地承認,不要躲躲閃閃,因為犯錯誤的學生在老師心中依然是可愛的。
4、學生組織的活動要設法獲取老師的支持,請老師提點建設性的意見。老師會因被尊重而感到高興。
5、不要當著其他老師的面提的問題一下子把老師給問住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找個話題差開,免得出現尷尬局面。
營造良好師生氛圍技巧
1、多問問題。勤學好問的學生能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問題內容應以學習為主,少問一些無聊問題,否則會引起老師反感。
2、幫助教師。可以是生活上的.,日常中的,可以是課堂上的。比如上課提問而無人敢應答,如果你大膽地回答了,解了老師的圍,老師會高興的。
3、不要在老師面前批評或表揚其他老師,不管是貶還是揚,都會引起老師的敏感反應。批評會讓老師想到你是否在別的老師面前同樣表現;贊揚會使老師懷疑自己在此方面有所不足,會懷疑意見。
I. 在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踐行哪些職業道德
1、對幼兒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全身心地關愛每一個幼兒,熟悉每位孩子的發展狀況,了解、關心每位孩子的成長。
3、面對有害於學習、健康、安全的各種情況,應為保護孩子而做出相應的努力。
4、不論種族、民族、性別、家庭出身,要對班內孩子一視同仁,不偏愛,不歧視。
5、要善於激發孩子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
6、要對困難兒、問題兒、特殊兒採取針對性教育,求得每位孩子的發展。
(9)教師的交往道德擴展閱讀: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J. 教師道德職業規范有哪些
1、愛國守法
愛國守法要求教師做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做到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要求教師做到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
教書育人要求教師做到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
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為人師表要求教師做到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
6、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
終身學習要求教師做到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升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10)教師的交往道德擴展閱讀:
新時期教師應具備以下素質:
1、教師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熱愛教育事業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師在向學生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一個有理想的人。教師要具有遠大的理想,宏偉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2、教師要具有較淵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教師是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所以,教師必須具有較淵博的科學知識,在文化修養上逐漸達到較高的水平。
3、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
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確保人才質量,教師必須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和運用教育規律,教師要學習普通心理學、教育學,通過學習掌握教育規律,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按照教育規律進行教育改革,不斷研究新問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規律,使教育改革結出豐碩的成果。
4、教師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素質
新的教育觀念要求教育從傳統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創建適應信息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也是當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每個教師都有責任探索授課的新模式,設計好每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