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與自己的關系
1. 依法治校需要怎樣協調家庭學校和政府的關系
1.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隨著各級教育的發展與辦學自主權的擴大,教育管理越來越復雜,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規章制度來理順關系,規范行為,加強管理。可以說,依照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學校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2.對我國教育事業起推動作用。學校教育是整體教育事業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國終身教育概念才剛剛引入,繼續教育尚不發達,國民教育主要靠學校教育來完成,如何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國社會發展走向新的歷史時期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依法治校的實施將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起重大的推動作用。
2. 談談你對依法治校與和諧校園看法。
依法治校 創和諧校園
依法治校是進—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推進我國全民素質教育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系統依法治校的整體水平,維護廣大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增強學校領導、教師和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提高學校依法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學校管理科學化,促進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近日,我校通過政治學習的形式,組織廣大教職工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進一步加強對教職工的法制教育,全校教職工人人參加學習,受教育面積達100%。廣大教職工通過學習增強了法制觀念,進一步理解了依法治教的重要性,提高了執法意識,並懂得在教育教學中依法治教、依法育人。
如何「通過依法治校 ,進一步創建和諧校園?」
1、民主法治是和諧校園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最重要的運作機制。民主法治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學校事務的治理,學校與國家、社會關系的處理以及學校的制度安排、規則程序、合作參與、責任分擔、利益共享等都離不開民主法治。只有將民主法治的指導原則和運作機制引入學校事務治理的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權制可能造成的弊端,從而提高協調性和社會發展的合理性。
2、學校的辦學理念要變成師生的共同追求,要內化為全校師生的自覺行動。學校的制度建設是各學校都在花大力氣抓的一項工程,但千萬不要走向教條化和形式化的傾向,制度幾大本,條款一大堆,卻成了管理的「擺設」,如果制度建設偏離了人本思想,偏離了共同的價值取向,就不會產生「諧振效應」。
3、學校校長、副校長、中層幹部、各科老師等諸要素共同構成教育主體。構建和諧校園必須注重教育主體諸要素間的和諧發展,在提倡諒解與寬容、促進公平與公正的和諧氛圍中,增強競爭實力,獲得效益的整體提升。校長作為學校的第一責任人,要在辦學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實力、活力、魅力去影響幹部,影響師生形成共識的價值觀、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等。同一學科教師要摒棄文人相輕、同行是冤家的陋習,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不同學科的教師要打破畫地為牢的學科壁壘與偏見,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改變自己單一的知識結構,走綜合型教師發展之路。在教師和諧互動的正向氛圍中,完善學校的合作機制,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學校的興衰榮辱都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關繫到渴求發展的莘莘學子。
構建和諧校園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是一個需要隨著教學、科研和學校的發展而不斷推進的過程,更是一個長遠的征程和永恆的主題。需要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全面參與,不懈努力。學校發展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之道,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扭住發展這個執政興校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以發展增和諧,以改革促和諧,以公平求和諧,以法制保和諧,把我校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http://60.191.4.29/user1/wuweimin/archives/2006/572.html
3. 急啊~~依法治校的徵文,800字
「依法治校」校園的保護傘
「傳道、授業、解惑」,自古就被認作是教師的天職,教育是充滿愛的陽光事業。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以人為本」成為教育教學中的標榜。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己任,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引導、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實施人性化管理,在學校的管理活動中,給學生以關愛、始終貫徹「平等、尊重、合作、發展」為基本內涵的人本思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構建和諧校園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發展環境。
應該指出的是,「以人為本」絕不是「隨人所欲」。捷克大教育家誇美鈕斯認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種和諧」。我們也絕不能用「以人為本」作為不服從管理,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將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要加強制度建設,減少隨意性行為,要求各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諧利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環境的相互銜接和諧結合,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和諧互動教學相長,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和諧,使和諧社會成為由和諧的人組成的社會,也使和諧的人成為和諧社會的合格成員。只有這樣,秩序規范才能得到強化,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
一、施依法治校,健全保障制度。
實行依法治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尊重師生人格,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提高學校依法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不斷完善學校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實現學校管理與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依法接受監督的格局。推進依法治校,有利於運用法律手段調整、規范和解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構建法制、文明、和諧的校園。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成立了由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由政教、教務、總務等部門及團委等條線組織的負責人為組員的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並邀請我縣司法部門、鎮派出所等單位的領導參與學校領導小組的工作,建立法制副校長制度,對學校的依法治校工作進行指導、檢查、督促和評估,以保障學校普法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改進治校方式,做到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廣大師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範,要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完善校園法制教育,既要使全體師生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權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以達到我們建設「和諧法制校園」的目標。
二、從實際出發,切實開展依法教育。
我校所在的鄉鎮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較快,交通環境四通八達,小鋼廠,針織廠、機箱廠、養殖廠等紛紛崛起,社會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均會在校園內得到較快反應。同時學生家庭開辦工廠、經商、經營作坊等情況較多,學生家庭的結構比較復雜,因此,社會上一些不良觀念、不良風氣、不良行為,在一部分學生身上總會充分地表現出來。如,好逸惡勞、講究吃穿、肆意浪費等。在我們學生中,也有不少人,受社會、家庭等影響使他們嚮往金錢,從不自覺的吸煙、打游戲機、沉迷上網等壞小習氣,以至發展到小偷小摸的地步,甚至敲詐勒索他人錢物。對此,我校進行適時的教育,對那些存在不良習氣的行為和學生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和教育,時刻提醒學生應保持清醒的頭腦,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知識與一切不正當的行為作斗爭。為使全校師生真正做到「身正言行端」,學校站在依法治校、以法治教的高度,在全校師生中廣泛深入地開展普法教育。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努力提高師生知法、用法、守法水平,實現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
三、廣泛開展普法活動,努力提高以法治校水平。
學校政教處定期舉辦法制教育圖片展覽,有實例,有圖片,在校園宣傳櫥窗中供全校師生瀏覽,告訴學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增強了法制教育的直觀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自我防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我校還堅持不懈地利用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校廣播站、觀看法制教育影視片等形式多方面宣傳法律知識,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增強了學生的法制意識,樹立了法制觀念。
四、舉辦法制教育講座,增強全體學生的法律意識。
我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中學生的特點,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傳和教育為突破口,定期邀請縣法制辦領導、馬廠派出所所長等來校作別開生面的法制教育專題講座,通過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教育學生守法和護法,使學生深刻領會到維護法制對安定團結,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對改革開放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違法亂紀應當承擔的嚴重後果。講座不僅用模範遵紀的正面典型教育了師生,還引用反面事例,使他們懂得法律的嚴肅性和約束力,懂得了為維護集體的利益對違法亂紀者必須制裁,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法紀的意識。
在教育教學的課堂中專門開設法制教育課程,選取了代表性較強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作原型,如青少年打架斗毆、偷盜、搶劫等案例向全校學生模擬案件的審理過程,學生通過旁聽,受到了一次次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經過這樣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到作為一名青少年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對身邊的事情看法不再局限於個人感情,更帶有理性的目光去注視周圍的一切事情。
五、加強對全體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全面搞好普法教育。
在常規管理中,我校十分重視和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養成教育,利用班會課等開展各種法制教育活動,重點學習《憲法》中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及《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內容,並適時利用法制問卷、法制調查、法制教育進家庭等形式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和接觸,將法律知識滲透到每個家庭,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家長依法維護子女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並積極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對自己子女的法制宣傳教育。起到了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果。
六、堅持依法治教,規范教師行為。
學校教育任務的承擔者是教師,如果教師的法制意識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更談不上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在課堂教學中堅決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政教處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例會,做到「召開一次會議,分析一個案例,提高一步認識」。要求全體老師不歧視後進生,不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長禮品,不亂收班費等。要求全體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要及時總結法制教育經驗,並組織交流和學習。 以學校為陣地,以組織為先導,以教師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切實、有效、全面的進行依法治校教育,使我校成為和諧、平等、法制的現代農村中學。
4. 如何依法治校,打造法治校園
高校法治復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制主要問題:學校整體法治文明意識比較淡薄。很多學校的法律體系 不夠完善。加強高校法治文明建設的途徑:加強法制教育,增強依法治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高校自覺、主動依法治校是法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法治文明程度的主要表現。加強高 校法治文化建設,文化是文明的起點,大學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應把法治文化納入到大 學文化的建設范圍內。完善法規體系,健全學校各項制度,我國的高校是社會的縮影,涉及教 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他們構成高校法治的主體,其權利與義務關系構成 高校法治的對象。這幾個 多元主體彼此相對獨立、 彼此依賴、彼此互相制約而又彼此合作, 權利與權力的相互關聯,關於高校的法制與法規應有針對性地對此加以調控和制約,以實現高 校各主體之間的和諧共進,共同發展。增強聯動力度,密切高校與司法部門的聯合,規范高校 活動依賴於外部的國家法律與高校內部各項制度,這些法律與制度的制定是為了高校有法可依 ,但要做到高校內部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規之間不沖突,制定的制度要根據學校外部環境與高 校自身 發展情況,不脫離實際情況的需要。
5. 依法治教的依法治教的內容
依法治教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立法、教育普法、教育執法、教育司法、教育守法、教育法律監督、教育法律救濟等方面。其中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核心體現。
教育立法就是教育法的制定,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其法定職權制定(修改和廢止)教育規范性文件的活動。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有權制定教育法律;國務院作為最高行政機關有權制定教育行政法規;國務院的各部、各委員會有權制定部門教育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計劃單列城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前提下,有權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計劃單列城市人民政府有權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地方政府教育規章。
法律一經制定,就應付諸實施。教育執法是教育法實施的關鍵所在。國家有關機關應按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適用教育法律規范,依法行政。教育行政執法主要包括教育行政措施、教育行政處罰、教育行政強制執行等形式。
教育司法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運用法律處理教育違法案件和裁決教育糾紛的專門活動。這里所言的教育司法不僅包括國家司法機關處理教育案件的專門活動,還包括國家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裁決的活動。我國的教育司法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地方都在進行積極探索。
教育守法即教育法的遵守。遵守法律是針對一切組織和個人而言的。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全體公民應自覺按照教育法律規范行為,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嚴格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促進教育守法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教育普法。教育普法主要指教育法制的宣傳與普及。自1986年起,我國有計劃地在全民中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教育法制普及教育是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此項活動,對增強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識,提高教育管理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質,保證教育法律法規的J頃利貫徹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在加強教育立法、教育執法的同時,必須進行教育法律監督,以保證教育法律的有效實施。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有權對教育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情況予以監督。我國目前教育法律監督的方式主要有權力機關監督、行政機關監督、司法機關監督、政黨監督、社會組織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人民群眾監督等。
當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並致損害時,可依法通過法律救濟途徑使得自己的合法權益獲得恢復和補救。教育法律救濟的根本目的就在於補救受損者的合法權益,為其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護。我國的教育法律救濟制度主要包括教育申訴制度、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訴訟、教育民事訴訟、教育刑事訴訟、教育行政賠償制度等。
6. 結合目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狀況,談談自己的法制觀。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據此,我們可以將大學生法律意識表述為:大學生群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這種反應和體驗是積極的,能動的。這種表述可以概括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不同層次和組成部分,正如劉旺洪教授所言:「法律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體系,是社會主體對社會法的現象的主觀把握方式,是人們對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種心理要素的有機綜合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社會主義現代法律意識的基本內容和特徵,又有自己的特徵,同時還區別於一般社會群體的法律意識。就其主體而言,大學生的年齡層次、受教育程度有別於其他社會群體或社會公眾;就其內容而言,由於大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致使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還不夠全面,因此,他們的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雖然客觀上講,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法律意識必然包括法律思想體系的理論內容,但就實際狀況而言,在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中,法律思想體系理論內容的比重還是較低。
7. 在校期間怎樣提高自己的教育法制意識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深入開展,我國的公民的法制意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總體上看,還是急需加強。大學生,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集團,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從某個角度上講,大學生的素質極大影響和決定的我國人口的素質。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居世界首位。據資料顯示:「從1998年開始的高等教育持續地實施擴招,2003年全國國內高等教育規模已經達到1900萬人,使在校人數規模位於世界首位,使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的口徑,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邁進了大眾化的階段。」這組數字傳遞了一個信息:大學生的素質對我國整個社會的人口素質的影響力將逐步增強。
大學生雖然已經身為成年人,但是由於這個群體涉世未深,其大部分經歷都發生在校園和家庭之間。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社會的不良因素和現象影響。若不堅定大學生的法制意識,社會中的各種利益因素的誘惑和不法行為仍會對其產生侵蝕。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偉大的事業,需要一批具備法制意識、思想道德意識和科學文化水平高素質大學生。縱觀一下我國大學生法制意識現狀,主要有這樣一些特點: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普遍有所提高,對國家的基本法律有所認識和了解,並有一定的自覺性了解有關國家立法和司法的狀況,以及參與討論其中存在的相關熱點問題。但是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及表現還存在以下問題:1.大學生雖具備了一定法制意識,但是還需要加強。例如,大家知道國家有那些基本法律,但是這些基本法律的具體規定,卻了解不深。對法律的熱情還投入不足。2、大學生法制意識表現出矛盾心態,表現在認識到加強法制的重要性,但對司法工作信心不足;對大學生違法犯罪持否定態度,但卻比較寬容;認識到遵紀守法是公民的義務,但在具體生活中卻難以始終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3、校園內仍存在有違法犯罪現象。而且大學生犯罪問題已呈現上升趨勢。據中國犯罪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1965年,大學生犯罪占整個社會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間,占整個刑事犯罪的2.5%,而近幾年,占整個社會的17%。可見,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刻不容緩。因為前面講述過,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不僅有利於培養這個大學生自身這個群體的發展,還將極大提高我國公民法制意識以及我國法制化進程。
那麼,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呢?途徑有很多,例如:通過學校教育、學生自身的學習、社會和家庭的方方面面的影響和滲透,但是筆者認為主要從學校以及大學生本身這兩方面進行教育和提高,因為這是與在校大學生最密切聯系、最密切的兩個方面。在這兩方面之中,大學生的自身的提高是最為之重要和根本的。下面就分析一下如何通過這兩大方面的渠道,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
一、大學生自身的提高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的變化和發展,是內因決定外因。要從本質上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首先是要大學生要有提高自身法制意識的自覺性。這就要求大學生自身有意識的培養自己一些基本的法制觀念:
(一)樹立權利與義務觀念。權力義務是一對相對的概念。公民有享受權利的自由,同時也需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過去,我們傳統的治理國家的概念就是「重權利,輕義務」,即著重強調人民必須履行條文上的義務,而忽視給予公民權利。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時代,隨著西方自由、平等的法律意識滲透入我國方方面面,公民的權利意識明顯增強,日益重視個人利益,有強烈的平等權利願望。為了對抗「重義務、輕權利」的不平等概念,大家紛紛開始號召「權力義務平等」。這是本是件好事,但是公民表現出來的卻是「享受權利,忽視義務」,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作為大學生,我們必須辨別清楚權利義務的概念,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權利義務都是法律賦予的,沒有義務的履行的權利是缺乏保障的。權利觀念的淡薄,對「權利」的無知和漠不關心,必然導致對他人利益的不尊重。試想一下,要是大部分人只關注自己的權利和爭取自己的權利,卻不履行義務,那麼社會還有什麼秩序可言。另外,大學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的資金及人力投入是很高的,因此,在平衡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大學生還要進一步顯示其先進性,加強社會責任感。畢業參加工作後,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
(二)樹立正義、公平、平等的意識。正義、公平、平等是法律的價值理念和要義。社會主義的正義,是以人民利益為根據的價值評價標准。這就要求我們做事和評價其他事物時要提高到人民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高度,把握好大方向;公平意識要求大學生在權利、義務和責任的承擔上要兼顧各方的利益,體現公平原則;平等意識要求不問性別、年齡、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及智力程度平等地對待每個人。我們必須認識到,現在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一些歧視性的觀念,例如:身份歧視、地域歧視、職業歧視等等。這些觀念不驅除,不僅影響學生個人的素質,還將影響社會對大學生整體形象的評價。因此我們必須要求要從自身出發,從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出發,平等對待身邊的人和事。自覺樹立正義、公平、平等的意識。
(三)樹立誠信守約的意識。誠實信用號召以久,但是誠實信用成為公民的普遍意識的道路還遙遠。因此,以提高大學生的誠實守信為切入點,由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培養推廣和帶動整個社會的誠信意識提高。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誠信意識還亟需加強。如在學術上,抄襲文章;貸款助學的,畢業後仍拖欠貸款。樹立誠信守約精神就是要求大學生與他人交往時,應誠實,不弄虛作假,不欺詐,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還要恪守信用,履行義務;由於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義務時,應自覺承擔責任。
培養以上意識,需要大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們相信,經過九年的義務教育、三年的高等基礎教育以及大學生活的熏陶,大學生是思想上是具備上述意識的。現在需要的是重新梳理和加深這種意識,以及把這種意識的能動作用發揮出來,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從而不僅使法制觀念停留在意識領域,還將對我們的社會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二、學校教育和培養
雖然說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決定性因素是在學生的本身,但是外部條件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中心地帶。學校不僅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地方,也是培養和完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殿堂。因此,大學生的法制觀念的提高,也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和栽培。
(一)要把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結合起來。這三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滲透、互相提高和促進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從精神的角度出發,給予大學生人生教育和引導;職業道德教育則是針對大學生選讀的專業和就業方向進行教育和指導;而法制教育主要是針對我國普遍法制意識不高,亟須進行普法教育而在學校開設的課程。雖然這三個教育是明確分工,各自有各自教育的方向。但是學生們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就有遵守法律的自覺性。而職業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法制教育的專業化和職業化,職業道德素質上去了,法制意識隨之得到加強。法制教育的深化,對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得道教育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在開展這類公共課程的教育時,要注意並利用好他們之間相關的聯系,有的放矢地融會貫通,使這類課程能夠從實際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充分利用和發揮學校中法學院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大專院校都屬於綜合性大學,設有法學院。法學院是專門研究和教授法學的學院。法學院的師資和學生,都是經過專業培訓或正在培訓的具有法律知識的人才。因此,設有法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應該充分發揮法學院這一專業優勢的資源,以法學院的師生為牽頭。例如,可以通過法學院的教授開設講座,進行法制教育;由法學院的學生開設定期的法律服務活動,幫助解決學校同學之間的有關法律的小糾紛和法律疑惑。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學校的資源能被從分地利用;其次,能夠鍛煉法學院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抽象的法律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最後,能提高學生接觸法律的機會和提高他們法制意識和觀念,因為通過同齡人的現身說法,更能讓廣大學生聽取和接受。
(三)學校本身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由於大部分大學生還未完全踏進社會,學校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小社會。這個小社會的法制情況會影響大學生對校外「大社會」法制狀況的認識、理解和參與。所以學校必須從人事的編制,例如任課老師的選拔和學生幹部的選拔,到開展的管理工作,到教務工作等都必須有明確的規定和認真落實規定的要求,做到使學校內部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得到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這就是所謂的「依法治校」。學校要從自身的建設和管理,體現出法制的觀念,做好學生、社會的好榜樣。
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具有現實必要性和緊迫性。大學生應該提高自身法制意識的自覺性,積極學習和培養自己的法律修養,學校也應加以引導和教育。如上所述,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提高了,不僅有利於培養這個大學生自身這個群體的發展,還將極大提高我國公民法制意識以及我國法制化進程,可見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的對提高公民整體素質以及進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8. 依法制校讀後感100字
依法治校對我國當前的教育管理有著重要意義。我認為依法治校的基礎是明確學校、教師、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管理的根本方略,教育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部分,國家的法制化離不開教育的法制化。可以說,隨著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的發展完善,依法治教治校顯得刻不容緩。如何實施依法治校,我談一些實踐體會如下:
1.實行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就是校規校紀,包括校長、行政、教師的管理和學生的管理等各種活動,要求規范的東西都叫規章制度,學校的校規校紀等同於制度,不僅相對學生,也對教師、行政人員同樣有效。有規章制度才有法可依,學校依法治校,必然有各方面健全的規章制度,所以健全規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第一個方面。制定完善的學校應當包括校名、層次、規模、基本制度、重要的財務制度等等。章程,就相當於執照,相當於學校與政府的一份合同,學校依照章程自主管理,政府依照章程老判斷學校是否依法辦學,雙方之間能形成規范的關系。所以首先要強調制定章程。如在制度中,教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開展、教師職責如何分配,教師教育教學的組織、管理、監督工作應當如何進行都應當有章可循。章程就是制度,就是校規校紀。
2.實行依法治校,制定規章制度,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規,做到合法合理,學校的規章制度不能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相抵觸。實行依法治校,在學校規章制度建立後,如何頒布呈現,應該做到公開,使每一個相關對象都知曉,這一個必需的程序。這有兩個作用,一是相關對象有這個權利,讓其知道,可以提高認同感和執行力;同時,如果缺了這個步驟,這個制度從法律上講就無效。比如,有的學校發現教師在工作期間多次上網聊天,就給予紀律處分,但事先學校從來沒有對教師上網做過類似明確規定。這樣教師就會不服,就如俗話說得不知者不罪,也得不到公眾支持,一般只能批評教育;如果之前就明確上網聊天屬影響教育違紀行為,發現達幾次就要給予某個合適的處分的話,就能預防在前,並且對照條款當事人無話可說。所以,平時要注重對師生組織必要的法律法規、校規校紀的學習,特別是校長,要更多地了解法律法規,為制定學校制定章程、處理事務進行明智的決策。
3.在依法治校過程中,學校可以藉助法律法規和司法途徑避免更大損失。比如,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受到傷害,這是常會發生並且容易導致嚴重後果的,處理很難。因此有的學校為迴避體育活動事故,就乾脆取消體育活動,甚至體育課也不上。停止學生的正常的體育活動,這是因噎廢食。如果停止體育課,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因為《教育法》地二十九條規定學校的義務中包括「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教育教學標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而體育學科是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停止體育活動也是剝奪學生作為公民具有的法律所賦有的生命健康權,學生有活動鍛煉的自由;停止體育活動,有損學生身體健康,這是不合情理的,這是更大的損害。所以,盡管體育活動會造成傷害,但是活動還是要開展。其實,學校也不必害怕,根據此條例,學校應該主動重點做好的工作是維護好設施設備的安全,嚴格要求教師按要求組織好服裝穿著、准備活動、活動秩序,掌握學生體質健康,學校安全保險等,以此來有效防範,做到工作在前。如果一旦發生學校責任之外的意外事故,那學校在協商不果的情況下可以藉助司法途徑來解決,藉助法律來推卸不應有的包袱,維護合法權益,會得到法律的支持。
4.在實行依法治校過程中,要根據法律法規採取恰當合理的辦法來完善章程,處理問題事務。依法治校要切實維護好學校、教師、學生的權利,明確其職責,督促其積極履行好義務,這是依法治校工作的關鍵。
9. 如何做到依法治教與依法治校的密切結合
依法治教,就是依據法律來管理教育,規范教育行為。即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具體來說,就是用法律來規范教育管理活動,協調教育關系,指導教育活動,解決教育矛盾,保護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 依法治教"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對依法治教基本內涵的理解所謂依法治教是指運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事業它既包括國家和國家機關對教育事務的管理也包括學校的內部管理
2、依法治教是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業,學校應當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這其中既包括國家及國家機關對教育事務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贏利為目的管理,也包括學校的內部管理
3、所謂依法治教,是指依據法律來管理教育,即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無論國外的法律還是我國的法律,均對保證人的條件作出了規定
4、依法治教是指通過法律的調整,使教育管理和教育向規范化、制度化及科學化的方向發展,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依法治教活動
10.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實施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
一、統一思想,明確目標,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
根據「四五」普法規劃和依法治市縣的工作目標,我們認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計劃,統籌安排,強化管理,採取多種形式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對於學校內部,我們重點圍繞《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組織全體人員認真學習,反復研討,不斷提高法制意識和法律水平。通過學習,全校廣大師生員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在「普法依法治理」教育活動中,我們突出了以下重點:
一是注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處、少先隊大隊部、團支部、總務處、工會、班主任代表等同志為成員的普法、執法領導小組。學校的領導親自掛帥,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長室為龍頭,以少先隊、教導處為主體,以班主任、輔導員教師為骨幹,以黨、團、隊組織為依託的學法、普法工作隊伍,完善了法制宣傳教育網路體系。學校加強了與司法部門的聯系,聘請了兼職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進一步加強了對全體師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強法制宣傳陣地建設。我校充分發揮校少先隊廣播站、校報、黑板報及宣傳櫥窗等宣傳陣地的作用,開辟專欄,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廣大師生員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護法,依法辦事。
三是積極開展豐富多採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為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我們一方面采通讀法律、法規原文與專題輔導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等學習形式,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法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法律知識考試。努力營造法制宣傳教育的氛圍。此外,學校都把法律常識教育納入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同時還做到法制教育與紀律常規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正面引導與反面典型教育相結合,法制教育與弘揚美德相結合,依法治校與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實效。
二、團結協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隨著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開展,我校廣大師生員工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大大增強,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顯提高,學校的各項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的法制軌道,為學校事業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增強了廣大師生員工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了依法辦事和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例如,廣大教師通過再次認真學習《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在明確了自己權利的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義務,認識到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擺正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增強了教書育人的自覺性,教師當中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多了,體罰和變相體罰的沒有了;熱心幫助困難學生的多了,搞有償家教的少了;加強自身修養,自覺做表率的多了,參與賭博等違法活動的杜絕了。
(二)推動了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學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軌道。
近年來我校堅持學用結合、普治並舉的原則,依據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令、條例、規則,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了學校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比較規范、系統、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在此基礎上,學校加強規章制度的學習和宣傳,在教職工中樹立法制觀念,形成守法光榮、違法恥辱的良好風氣,同時學校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加強對法規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總結和激勵工作,在執行制度過程中,堅持有章可循,違章必糾,對遵章守紀者加以肯定表彰,對違法違紀者進行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堅決煞住各種違反法規的現象,真正使學校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軌道。
(三)加大了學生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強了少年學生學法、用法、守法的觀念和意識。
我們針對新時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緊緊抓住青少年學生的思想脈搏,採取多種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實際效果。
1、加強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會性。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社會各方面應該形成合力,才能保證教育效果。因此,學校積極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切實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請法律副校長到學校進行法制講座,請他們結合實際,分析案例,擺事實、講道理,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二是建立家長委員會,成立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素質,爭取家庭的支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學校內部,則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發揮黨支部、團支部、少先隊等教育陣地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如學校充分利用課堂、紅領巾廣播台、學校櫥窗、班級黑板報、晨周會、班隊活動、國旗下講話等各種宣傳陣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由於校內外結合的法制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增強了學生的法制意識,在校學生違法犯罪現象一直保持0記錄。
2、立足課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滲透性。我們把法律常識教育納入必修課內容,做到大綱、教材、教師、課時「四保證」,普遍開展法制教育。學校除確保政治課完成法制教材規定內容外,還充分利用團隊活動時間及每周的晨會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由於思想重視,認識到位,教學效果較好。
3、普治並舉,突出法制教育的實踐性。學校在法制教育過程中,學校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自覺運用法律這一有力的武器來解決具體問題。例如,結合學習《國旗法》,學校嚴格執行升降國旗制度,並以此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嚴的升旗儀式成為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徑。由於突出法制教育的實踐性,我校學生的守法意識明顯增強。
由於我們思想重視,措施扎實,青少年法制教育以及依法治校工作成效顯著,我校被評為平安校園。
(四)凈化了教育的內外部環境,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有一段時間,個別社會渣滓、地痞流氓到學校尋釁滋事,小商小販違章在校門口設攤擺點,極大地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但現在這種現象大為減少。一方面,由於縣對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活動的開展,使這類違法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由於加強了依法治教工作,學校拿起了法律這個有力的武器,向這些危害社會治安,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行為宣戰,從而優化了學校的外部環境,促進了學校事業的健康發展。實踐證明,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但不會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相反能推動學校各項工作躍上新的台階。正因為我們持之以恆地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師生員工守法、護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敢於與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積極採取各種防範措施,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從而使學校能夠更加集中精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我們的少年兒童在平安和諧校園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