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馬克思道德起源

馬克思道德起源

發布時間: 2022-05-24 12:42:27

『壹』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什麼

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勞動創造了道德產生的主要條件,也形成了道德產生主觀統一的重要條件,提供了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動力。

勞動使人和動物區別開來,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創造了人類的社會關系,創造了人類的自我意識。

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道德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只有形成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才會產生道德。社會關系的構建會推動道德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並在整個社會中推展開來。

以柏拉圖為代表的道德理念論認為,人類道德的基礎和根源只能是一種絕對的善理念,它如同陽光,普照萬物和人心,使善本身成為人類乃至萬物追求、實現的最高目的。因此,一切人的行為都是為了趨近實現這一善理念而進行的。最高的美德即在於最高善理念的圓滿實現。

神創論認為:

世間萬物都是上帝的傑作。上帝在創造每個物種的時候,同時賦予這個物種獨特的生存技能。一位17世紀的博物學家約翰·雷(John Ray,1627-1705)就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哪怕在一隻虱子身上,也凝聚著上帝的智慧。人類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想像塑造出來的,人類是創世計劃中的最高一環,人類的榮耀或尊嚴直接來自神意。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人類是上帝在世間的代言人。上帝賦予人類道德感,這是人類獨特而關鍵的品質,是人類的高貴所在——這也正是人和動物之間本質的區別。中世紀經院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就認為,人們所具有的美德,都來自於上帝的啟示,並由此建立了他的神學倫理思想體系。

『貳』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是怎樣的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是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產生需要這么幾個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

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都統一於人的生產實踐。

(2)馬克思道德起源擴展閱讀:

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類歷史上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外倫理思想史上對道德起源有各種不同著法。宗教神學的倫理學把道德歸結為上帝或神靈的意志和啟示。奧古斯丁《天國》認為人間的善惡是按「造物主法則」和「神聖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順序。伊斯蘭教《古蘭經》說,人間的善惡乃真主的旨意。

中國古代,董仲舒把天視為最高的人格神,認為仁義制度之數,盡取於天'唯理主義說把道德說成是理念或「天理」的產物。蘇格拉底、柏拉圖斷言「善的理念」是「超乎存在之上」的至善或善本身,德行是靈魂對至善的回憶;黑格爾也認為美德是對精神或倫理精神的向我意識;

中國宋明理學家二程和朱熹認為「天理」、太極只是個極好至善的道理,是天地人物「萬善至好的良德;另一些倫理學家把道德起源歸結為人的先天的「善良意志」或良心。康德認為道德律令是由「先於經驗純乎自發」的善良意志所產生的,聲稱: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叄』 簡述道德起源的幾種界說

一、神源論(亦稱「神啟論」):道德來源於神的啟示。客觀唯心主義。 董仲舒:「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道之大源出於天」之說。孔子「天生德於予」,把道德起源歸於天。 歐洲中世紀的科學家認為道德起源於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殺人,不姦淫,不偷盜,不作假證陷害他人,不貪不義之財等);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飯酒)說成是上帝神明對人的啟示,後來,成為宗教的道德戒律,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
二、 心源論(亦稱「天賦論」):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稟賦。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惡的意志。主觀唯心主義。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說」,荀子「人之初,性本惡」的「性惡說」等。孟子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說仁義禮智之類的道德規范不是後來形成的,根源於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國近代哲學家費爾巴哈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趨樂避苦」的天性。快樂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惡,善良是從本性中產生的。
三、庸俗進化論:道德觀念起源於動物的「社會」意識或互助性。機械唯物主義。 德國的思想家考茨基從動物的本能中尋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愛」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動物本能的演化。
四、感覺慾望論(亦稱「自然論」):道德來源於人的自然本性的慾望 舊唯物主義者反對從神出發,而從人出發,反對神道主義,主張人道主義,認為道德的本質是人性的自然表現,是人的真實的、健康的「本性」,而惡行、罪過只不過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從虛幻的天國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間,但他們所說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脫離了社會關系的永恆的人性,因而最終與唯心主義殊途同歸。
五、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起源說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的產生有其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其客觀條件是指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復雜的社會關系,在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存在著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和矛盾;其主觀條件是指人的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開始意識到這種利益關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調整。 人類最早並沒有道德規范,而是有一些風俗後成習慣,以後發展成為族規民約,後來隨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復雜化、多樣化,才產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後不斷逐步演變成為比較牢固的道德意識、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別是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道德便從風俗習慣中分化出來,形成獨立的意識形態,統一的道德也分裂成為彼此相對立的階級道德。因此,道德是人們的社會存在即社會關系的產物,是人類在長期的物質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產生和逐步形成的。

『肆』 論述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起源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屬於社會上屋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必須而且只能從人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本身去探討道德的起源:
道德萌發於人類早期勞動和簡單的交往。原始社會的人類,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和本身能力低下,不得不以群體活動的方式來謀取物質生活資料,也不得不以平均分享這些物質生活資料的方式來維持群體活動的生存。這樣人們之間客觀上便存在著一些最簡單的交往和關系,由於勞動和交往,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為了協同勞動中的行動,交流彼此的感受,保持群體內應有的秩序,從而產生道德的萌芽。
道德形成於社會分工的出現和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出現了勞動分工,分工使個體勞動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提高了,從而逐步意識到個人的存在,自我意識增強了。而社會分工和交換又加強了勞動者之間的聯系和協作;並隨之出現個人與個人,個人與整體之間的矛盾,這就必然產生調解這些矛盾的自覺要求,於是逐步產生了維護整體利益的義務觀念,產生了義務和權利之類的道德意識,社會分工是道德形成的關鍵。
私有制的產生、階級的出現使道德成為一種獨立的意識形態。由於生產的發展,使勞動有了剩餘產品,在私有制的條件下,剝削階級中的一部份人有可能靠另一部分人提供的剩餘勞動產品維持生活,自己不再從事體力勞動而專門從事腦力勞動,他們從本階級的利益出發,對社會現象進行集中和概括,形成較系統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使道德成為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

『伍』 馬克思如何揭示道德起源

馬克思認為:
道德是人所特有的。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並不是從來就有的。社會勞動是道德版起源的基礎。
(權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人的社會關系首先是一種勞動關系,是勞動活動推動了人的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是勞動把本來孤立的個體聯系起來,形成相互依賴,相互協作的關系。這就是最初的社會關系。孤立的個人是不存在什麼道德問題。
(2)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當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利益,而且也意識到他人和整體的存在和利益,道德才會產生。
(3)勞動是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統一的社會條件在勞動過程中,人們建立起了比較經常而固定的各種社會關系,並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產生了包括道德意識在內的各種意識。
(4)社會分工是道德從萌芽到生成的關鍵條件。隨著生產和分工的發展,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及其相互交往復雜了。產生了 每個人的個人利益和與之相交往的人們的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從而產生了從道德意識上約束人的行為,調整各種利益矛盾,維系社會秩序的必要性。日久天長便形成了一些最簡單的行為規范和准則,這就是最初的道德准則。

『陸』 道德的起源與本質

關於道德的起源,在馬克思主義學說誕生以前有幾種不同的見解(神啟論、天賦論、進化論、感覺慾望論)。道德的本質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相應的道德體系的性質,它所體現的利益關系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神啟論:道德來源於神的啟示。

天賦論: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稟賦。

進化論:道德觀念起源於動物的「社會」意識或互助性。

感覺慾望論:道德來源於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起源論: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的產生有其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其客觀條件是指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復雜的社會關系,在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存在著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和矛盾;其主觀條件是指人的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開始意識到這種利益關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調整。

道德的本質: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方面,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相應的道德體系的性質,它所體現的利益關系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會打上階級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

『柒』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這對嗎

觀點錯誤。

1、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社會生活和社會生產,特別是經濟關系。

2、「道德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是唯心主義倫理學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7)馬克思道德起源擴展閱讀: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

『捌』 簡述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起源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以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在批判地吸取上述道德起潭學說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礎上,從人類自身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尋求道德的起源,從而正確地解決了道德起源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8)馬克思道德起源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3個規律: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

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

『玖』 馬克思主義看來,道德產生的條件有哪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回。

(答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2)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3)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拾』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於什麼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於勞動,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1、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於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需要這一根本原因。一是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二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於生產實踐的。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2、道德的本質: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方面,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相應的道德體系的性質,它所體現的利益關系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會打上階級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

熱點內容
上海法官趙明華簡介 發布:2024-11-01 12:24:38 瀏覽:753
合同法教學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11-01 12:15:36 瀏覽:445
經濟法是根源 發布:2024-11-01 11:40:00 瀏覽:611
對他人申請書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1 11:34:56 瀏覽:425
濟南槐蔭法院 發布:2024-11-01 11:31:23 瀏覽:135
新勞動法全文2016辭職 發布:2024-11-01 11:31:22 瀏覽:667
關社會與法讀後感 發布:2024-11-01 10:57:53 瀏覽:1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解題思路 發布:2024-11-01 10:57:06 瀏覽:660
關於復旦投毒案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01 10:57:00 瀏覽:24
貓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01 08:37:43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