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立法法修改
A. 全國人大會議上修改普通法律需要多少人大代表表決通過
全國人大會議上修改普通法律需要半數人大代表表決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內第二十四條規定:法律草案修容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1)人大立法法修改擴展閱讀:
委員長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如果委員長會議認為法律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後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B.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修訂歷程
2000 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並於當年7 月1日起實施。
2015年3月15號,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修改後新的《立法法》。
C. 審議通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是全國人大在行使什麼職權
我國憲法第六十二復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八)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九)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三)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四)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五)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根據上述規定,審議通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是全國人大在行使立法權
D. 立法法擬修改了哪些
嚴格規范地方政府許可權
草案二審稿第82條對制定地方政府性規章的范圍限定為「城市專建設、城市管理、環屬境保護等方面的事項」。明確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為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修正案草案同時還規定,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更加註重保障公民權益
只要關繫到公民合法權利和義務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要於法有據。通過對地方政府規章與法規的許可權劃分,也進一步釐清地方政府權力的邊界。
體現對法律的尊重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嚴格按照一定的層級關系,立法法的修改就是要用法律確定這種關系。
E.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2014年8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是該法自2000年頒布施行14年來的首次修正。該草案有很多亮點,但從理論上看,應該釐清幾個根本性問題。
「立法」中「法」的范圍
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地方最低只到較大的市,較大的市以下的地方(比如縣級、鄉級)沒有立法權,但是這些地方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仍然可以針對不特定對象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能夠反復適用的規范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同時,即使那些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也可以在立法之外製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那麼,這些規范性文件與立法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由於《立法法》並未對「什麼是立法」以及「授予立法權的標準是什麼」給出一個答案,這就導致在實踐中對各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的認定出現了困難。雖然2007年的《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第五章規定了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規定了「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中對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適當進行評述」,但現實中規范性文件的數量遠遠超過立法,如果《立法法》不解決「立法與非立法」的實質區別問題,「依法治國」還是「依文件治國」的困惑勢必長期存在。
准確劃分立法許可權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根據立法部門的觀點,解決上述兩種立法許可權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立法法》第8條。學界普遍將本條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即它主要用來橫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行政立法權,而非用來縱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因為後者涉及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劃分問題。從理論上分析,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並非「管轄范圍」的大小不同——涉及全國范圍的中央管、涉及地方范圍的地方管,而是「管轄事務」的內容不同——某些需要統籌規劃的事務,比如外交、國防只能由中央管轄,而某些需要因地制宜的事務,比如教育福利、環境衛生只能由地方管轄,當然,也還存在中央與地方共管的事務,比如《立法法》第64條第2款的規定。
此次《立法法》修改草案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作了具體規定,但問題在於,國務院根據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數量很少(目前主要在稅收領域),而現實中大量存在的是國務院違反法律保留的情形。另外,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的內容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這雖然具有了事務劃分的意味,但范圍未免太小,而且與《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8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以及第44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四)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也不盡一致。所以,當務之急是對《立法法》第64條第1款第2項的「地方性事務」作出具體規定。
立法效力位階影響立法沖突
由於我國立法種類眾多,立法之間的效力位階對於民眾守法、國家機關執法、司法都可能產生重要的影響。現行《立法法》第78—82條雖然規定了部分立法之間的效力關系,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明確之處,比如省級的地方性法規與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之間、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與省級的地方政府規章之間,以及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之間等的效力位階關系。同時,也缺乏判斷立法效力位階的實質標准,從而給立法沖突的認定帶來很大困難。
目前,立法沖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縱向的上下位階的立法沖突,另一個是橫向的同一位階的立法沖突。對於前者,我國通過改變或撤銷制度(《立法法》第88條)予以解決;對於後者,則通過裁決制度(《立法法》第86條)予以解決。
前者的問題在於,2000年以前,改變或撤銷以審查機關主動審查為主,但審查機關發現下位法存在問題的幾率較小,所以主動審查往往處於閑置狀態。《立法法》第90、91條規定了被動審查方式,即由某些主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申請對違反上位法的下位法進行審查。
但是,被動審查的范圍僅限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且根據《立法法》第88條第1項,有權審查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是全國人大,而非全國人大常委會),其他一些立法,比如法律、規章並沒有被納入被動審查的范圍。該兩條規定在《立法法》第五章「適用與備案」中,尤其是規定在第89條的備案制度之後,似乎被動式的審查要以該立法提請備案為前提,但實際上,《立法法》並未將備案作為立法機關的一項義務也未規定不備案的後果,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並非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備案機關。
被動審查雖然部分解決了審查機關動力不足的問題,但也產生了申請主體過泛、申請條件過寬的問題。《立法法》第90條規定的申請主體幾乎涵蓋了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另外,《立法法》第90條第1款雖然規定「一府兩院兩委」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立法審查要求,但實踐中「一府兩院兩委」申請的情形幾乎沒有。這些問題亟待在本次《立法法》修改中予以解決。
當前,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在這一大背景下,《立法法》修改不宜局限於小問題,而要著力解決那些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
更多關於財經資訊,可以點擊高頓網校財經資訊查看詳情。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F.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首度大修通過時間是哪一年
2015年3月15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15日舉行全體會議,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立法法的決定。這是中國15年來首次修改立法法。修改後的立法法關於授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規范授權立法、明確稅收法定原則等六大亮點引發關注。
G. 最新立法法比上一部立法法修改了那些條文
這次修改的主要內容包括:完善立法體制,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深入專推進科學立法、民主屬立法,完善制定行政法規的程序,加強備案審查,對司法解釋的規范和監督等。其中,對立法體制的規定作了如下修改: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對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許可權進行規范。
修改後的立法法分為「總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適用與備案審查」「附則」6章,共計105條.
H. 在立法法修改的過程中,作為人大代表應該如何履行職能
針對討論文本,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中肯的建議和意見。事實證明,有的代表具備這樣的素養,比如立法法中關於涉及「稅率」的立法應否由法律來明確規定,就是因為一些代表的據理力爭,而重歸立法法中。
I. 立法法是哪一年修訂的
法律分析:2000 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並於當年7 月1日起實施。2015年3月15號,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修改後新的《立法法》。憲法是立法法制定的依據,修改立法法、完善立法體制也必須根據憲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