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正確
1. 與「法治」的表述哪個是正確的A.「法治」通常是指
【答案抄】D【答案解析】解答本題需要了解法制與法治的相關概念和理論。法制是法的制定、執 行、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總稱。法治是指以法對 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制約,以有效地制約和合理運用 公共權力,使已經制定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全方位地介入社會生活,但絕不意 味著法律取代了其他社會調整手段,事實上法律也 不可能取代其他調整手段,A項的說法過於絕對。法治與法制的根本區別在於法對國家權力的限制與制約不同,而不在於社會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法治的核心是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而法制的最終目的 是建立符合統治階級的法律秩序。因此B項的說法 也不適當,而D項的說法正確。法制主要強調法律 和制度及其實施,並未涉及實施效果,因此實現法制 就不會出現犧牲個案實體正義的情況說法也不適當,故C項不正確。
2. 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
所謂法治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回國家、管答理經濟和治理社會的觀念。法治觀念的實質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國的理念、意識與精神,在西方哲學中,「超越」雖然在不同哲學流派、不同哲學家語境下,內涵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哲學家都把它看成是超出某種界限之意,而不是將其全盤否定。
大學生們要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權威,還可以積極參與宣傳普法活動,參與社會法律實踐活動,閱讀法理書籍,學習法學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並樹立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理念和利用法律解決問題維護權利的意識。
3. 法制優於法治正確嗎
法制優於法治是正確的,先有法才能法治,沒有法制就談不上法治。
4. 列選項中關於"法制"與"法治"的表述哪個是正確的
下列選項中關於"法制"與"法治"的表述哪個是正確的(D)
A、「法治」通常是指有關的法律版和制度的條文規權定,也就是「紙面上的法」
B、「依法辦事是進一步加強法制的中心環節」這句話中的『法制「是指包括立法,司法等在內的動態意義上的概念
C、「法治」與「人治」相對,重要是指依靠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治理
D、「法制」與「法治」這兩個概念是有區別的
5. 民主與法治的正確關系是
一、民主政治與法治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
從理論上講,民主政治作為一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體現,是一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法治作為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民主政治邏輯內容的重要體現。民主離不開法治,法治將為民主服務作為其最終目的,法治根本的作用還是保障公民的權利。所以,法治與民主不可分離,離開民主,法治就成了無本之源;沒有法治,民主便得不到切實保障。從實踐角度講,民主與法治是現代一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法治作為政治民主的重要基石,沒有法治也就沒有了政治民主。民主與法治為一體兩面之制度。社會要發展,必須推進民主與法治兩方面發展,缺少了任何一個方面,都會造成民主政治發展的不完善,造成社會的傾斜發展。民主為法治的保障,法治為民主的基石。二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相互依存來發展的,任何一方發展脫節,都將會影響社會發展總進程。只有二者相輔相成,充分發揮有利影響,減少弊端,才能使二者相互促進,是一國政治發展取得更大進步,為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生態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必須將民主和法治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既有的制度空間,使民主運轉起來。民主與法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它們互為條件,不可偏廢。沒有憲法和法律的保障,人們的民主權利就會受到侵害,而沒有民主政治的支撐,憲法和法律則有可能成為專制和獨裁的工具。
二、民主政治是實行法治的基礎
實踐表明,沒有民主政治制度,就很難有可靠的法治。民主政治作為法治實行的基礎條件主要表現為:
(一)民主政治決定了法治的價值導向作用從價值導向的作用講,法治的首要前提是作為治理依據的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正當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在實踐中的實施和應用。亞里士多德在法治上曾提出: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里所指的良好的法律即是從法治的價值導向作用角度講的,只有本身是合理合法的法律,才能在實施過程中有良好的價值導向作用。法治是依據法律進行治理的活動,相比於「法制」有很大的價值導向作用,如果沒有價值引導作用,即使是依據法律嚴格辦事,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如果一個政府僅為了謀取自身利益,不顧人民利益,他可以制定一些是自身行為合法化的法律制度,在依據這些法律制度的基礎上,為所欲為,但僅從法律角度來講其行為是合法的,但這必然不是法治的體現。因為法治不是簡單的按照法律制度來辦事,而是要求所遵循的法律在價值取向上是正確的,是正當的。
(二)民主政治影響著法治實施的有效性法治是依靠法律治理國家的一系列活動。法治不是簡單地依法辦事,但是依法辦事是法治的一個必然體現。可以說依法辦事是法治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在不同時代,宣揚法治精神的人們都在不斷強調依法辦事。古代以洛克、盧梭等為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依法辦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盧梭①指出:「所以我願意不但國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自以為居於法律之上,而且國外的任何人也不能迫使這一國家承認他的權威。因為,不管一個國家的政體如何,如果在它管轄范圍內有一個人可以不遵守法律,所有其他的人就必然會受這個人的支配。」古語雲:「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鄧小平也曾②指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看出,法律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取決於它是否能體現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法律實施的有效性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的法律,人們才會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去尊重、支持、遵守和維護,這樣才能依法辦事,才能做到法治。作為法治重要體現的依法辦事,不僅是要求廣大人民群眾去遵守,而是對全體社會公民,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內。我們所講的民主政治不等同於過去的專制政治。在專制政治的實施中,權力是屬於統治階級的,人民群眾沒有行使權力、並對權力進行監督制約的權利,只能遵守、服從。而在民主政治的實行中,公民在必須履行義務的同時,還享有法律規定的合法的政治權利,可以對政治權力進行監督制約,促使政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成為依法辦事的執行者,保證政治權力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運行。政治權力的產生、發展及變化都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及政治權利息息相關。孟德斯鳩③精闢地論述道:「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並暴虐地執行這些法律。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個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個機關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權和裁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通過上述言論可以得知,西方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可以有效地將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相互牽制,到達政治權力的平衡,可以有效防止某一機關或某一團體謀取政治權力,破壞法治。同樣,在社會主義國家,要想實現真正的法治,必須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通過法律的形式得以體現,而且要保證人民擁有民主監督和制約的政治權利,促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真正做到依法辦事。
三、實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民主政治是一國的重要制度,主要表現為人民的主權得到保障。法治則是在良法的前提下,全體社會公民(尤其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做到依法辦事。顯然,民主政治是內容,而在民主政治的基礎上的法治則是主要的形式,是人民主權得以實現的保障。如果一國民主政治高度發達,而沒有法律的相關約束,那不過是國家在「自由」的名義下隨心所欲罷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意志並沒有得到切實保障。我們所追求的自由不是絕對的,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相對的,是在有限范圍內的最大自由。如果人人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隨意行事,置國家、集體及他人的合法利益於不顧,必然會助長自私自利的社會風氣,國家所追求的「民主」也將發生偏差,可能會導致暴民政治。同時,法治是促進一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如果一國在追求民主過程中,在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方面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方式和程序,公民在政治權利方面沒有相關的法律保障,那將會出現人治大於法治的情況。相反,如果各方面有相對完善的法律規章制度,利用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依、違法必究,將會更好的發展一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總之,民主政治是一國實行法治的前提和基礎,而法治則是一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保障。二者是和諧存在,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體。
6. 如何培養公民正確的法治意識
1、通過學校教育的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憲法和法律具有至高無上權威的理念,培養秩序與自由相統一的法治觀念,引導他們確立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規則意識,踐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行為准則。
2、加快普及國民素質教育 。通過大面積普及國民素質教育使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使社會成員都具有較強地獲取知識技能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具有較強地獲取和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
3、提高普法工作水平 。普法工作應以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推進公民現代法律意識為目標,以灌輸給公民現代法的基本觀念為主要內容,重點在於對公民權利意識、訴訟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培養。
4、完善法律體系建設。完善法律體系就是要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水平,使所制定的法律更具有嚴密性、具體性、可操作性,能更加有效地規范和制約現代社會生活的運轉。
5、建設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我們今天社會所呈現的法律意識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識宣傳普及的結果,而不是從社會現實和文化深層生長出來的,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宣傳的社會效應和效果,這也是法律意識提高的一種必要手段。
(6)法治正確擴展閱讀:
增強公民的法治理念、培養公民的良好法治思維習慣,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關鍵。公民的法律素養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准。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但是如今,有些公民,包括個別黨員幹部,遇事第一時間、第一思維,不是依法、求法、找法、靠法,而是求人、找人、靠關系、走後門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最後被逼無奈才走法律程序,把打官司告狀當醜事。
在他們心裡,人大於法,權大於法,甚至有人拿法律當兒戲,這都是缺少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習慣的表現。
《決定》指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為依法治國指明了方向,如何培養公民的法治思維習慣是提高公民法律素養的關鍵、前提。
多年來,我們在立法的修改、完善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這只是第一步,如果第二步跟不上或者脫節,法律再完善,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必須在普法上下功夫、做文章。
普法,就是讓公民了解法律,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利用各種途徑,多種形式普及法律知識。如利用媒體開展法制講堂、課堂、會議、學習培訓等,讓普法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氛圍、環境。
學法,就是讓公民掌握法律,學習法律常識、知識,學習法治思維,增強法治理念,遵法、守法。目前,應該從小學生抓起,讓法進課堂,開辦法治課,從小就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打上法律烙印,養成法治思維習慣。
作為黨員幹部要帶頭學法,做學習法律的模範,帶頭、帶領、帶動全民族學法熱潮,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形成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社會風氣。
用法,就是讓公民駕馭法律。法律,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法律,不成社會。法律是保護公民自身與他人的雙刃劍,普法、學法的最終目的是用法,學會用法律武器,小到修身、齊家,大到治國、平天下。
有法、守法,天下太平,無法、違法,天下大亂。教育引導公民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運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提高自己的用法水平,這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也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關鍵。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網-培養公民良好的法治思維習慣
7.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 際相結合的產物, 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1.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治國理念的重大轉變,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國主要強調四個方面:人民民主、法制完備、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權力制約.
2.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執法為民主要有三個方面: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3.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我們的根本目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也是立法、執法、司法的生命線.同時它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所以公平正義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公平正義一般有很多內涵,請大家注意這幾個方面: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當、及時高效.
4.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為什麼要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怎麼樣服務大局?第一,要把握大局;第二,要圍繞大局;第三,立足本職.
5.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為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由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黨的先進性決定的,是人民群眾的歷史選擇.黨的領導主要有三個方面:思想領導、政治領導、組織領導.
8. 大學生如何正確理解法治觀念
法治中國的建設,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義。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培養法治思維,維護法律權威,養成心中有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9. 如何正確認識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法治,德治是以德治國法治的地位更高。
10. 對「法治」的正確理解
法治,是首先應區別抄與法制的一個概念。
法治,是按照法律治理。秦朝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法治,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法制,是用制度性質的法律來治理,要求1.即成的法律得到了普遍的遵從。2、人們普遍遵從的法律必須是良法。3、良法,就是保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並且不忽視少數人正當利益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