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尊嚴感

道德尊嚴感

發布時間: 2022-05-24 19:08:07

道德和尊嚴,兩者是什麼關系

1.尊貴庄嚴就是一些特定的事物吧我想.不容侵犯的事物.
2.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很你關系很好的人一起時,計較尊嚴是無聊且沒人性的;和你關系一般的人一起時,一般你們也不會互相侵犯;和陌生人一起,如果他侵犯你的尊嚴,通常你會生氣甚至扁他.
一個人對尊嚴的認識,體現了這個人的價值觀及成熟程度.如果對為利是圖的人談尊嚴,他會不屑一顧,必然恥笑你的愚鈍,可一個人做事不講求原則,只求利好,又和動物世界裡的主角有何區別呢?如果你對你認為有尊嚴的人來談,他或許會說真的是沒什麼,天地良心,那就做了,也體現不出那麼高的層次.果真是這樣,那還有談的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重要的是在對自己談尊嚴,也就是說,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才是最重要的,那是通向幸福人生必經之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路漫漫其修遠兮!
道德(moral)是一種社會現象,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人不能離開群體而孤立地生活.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其行動必須顧及別人或自己所屬群體的利益,否則就會引起糾紛或沖突.早在原始社會中,人們為了維護部落成員的共同利益,協調彼此的關系,就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調節各人行為的准則.遵守這些准則,便稱之為善,就會受到輿論的贊許或使個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則,便稱之為惡,就會受到眾人的譴責或使個人感到內疚而力求改正.這些由輿論力量與人們的「良心」所支持的行為規范及其施行的總和,就是道德.道德規范(moralnorm)是一種分辨善惡的尺度,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改變而改變.自從社會出現了對立的階級,道德就成了各階級內部協調關系和維護本階級利益的手段.在階級社會中,各階級對於善與惡往往有各自的標准與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從總體上說也就有了階級性,而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道德也總是統治階級的道德.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里,盡管舊道德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台、還有一些影響,但占統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階級的道德.在工人階級看來,凡是有利於人類徹底解放事業的行為都是善行;凡是損害廣大人民利益的行為都是惡行.

㈡ 道德進步的表現有哪些方面

1、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2、道德調控的手段更加科學合理; 道德調控的范圍越來越大;

3、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在道德情感中,最能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境界的,首先從愛情、婚姻、家庭道德方面入手。因為它不僅是人類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事情。

同時,它密切關系著每一個人是否能獲得真正幸福,它直接反射出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情感;直接觸及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正如法國劇作家莫里哀講的:「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教我們重新做人。」

(2)道德尊嚴感擴展閱讀:

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標准,因而有不同的道德情感。這種道德情感可分為階級情感、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榮譽感、自豪感、尊嚴感、友誼感等等。這樣一些情感往往是許多情感的綜合表現,很難絕對地區分開。

但是,只要把握住:將所有情感都綜合到與人民利益相符合、同社會進步事業相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情感上,則是可以達到真正的自我解剖和自省目的。

㈢ 自尊為什麼是基本的道德意識和情感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須要自立自強;要實現自強,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而要有自尊自信並實現自立自強,則必須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肯定— 自我感覺良好,並認許自我。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自我形象的主觀感覺,可以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較高,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感到自己值得別人尊重,也較能夠接受個人不足之處。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等,這些因素都與個體的外在環境有關的。自尊的心理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培養起來的。要培養正確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 尋找個人自尊的支點(支點指自己突出的優勝和長處);二 要有正確的方向(培養個人的自尊,應當懂得把個人得自尊上升為集體,國家得自尊);總之,我們一定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一言一行都要考慮祖國的利益,在和外國人交往中,要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損害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這是每一個中國人所應有的民族自尊 自尊的表現: 1.自尊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它首先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 2.自尊還包含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 良心(consicience)就字面而言,「良心」在一些西方文字中最早與「意識」、「認識」相關。英、法中的「良心」有共同的詞形(conscience)。從英文看(conscience)。,源於拉丁文conscire,本意是「知道」,此此衍生出「con-scientia」(知識、意識)。在相當長的時間里,conscience成了「內心、意識」的代名詞。在賦予道德意義之後,conscience又被古人用來專指「按良心辦事」。人們對自己行為的是非、善惡和應負的道德責任的一種穩定的自覺意識。 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出體現。作為人心中的最內在法則,它不僅給人以內在的權威和標准來裁決自身的對錯,從而阻止人去有意做惡或勸導人積極為善,而且促使人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進一步深刻反省、從而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或悔過要求。良心的自我發現有兩個結果:要麼從自己既有的作為中獲得精神的快慰,要麼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悔恨交加,以致覺得自己的一切都逃不過良心眼睛。世上之所以有道德生活,最終要歸因於良心:做好事不求別人的贊賞而只求無愧於心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境界;做錯事能捫心自問並深感內疚則是塑造有德之人的第一步;做壞事竟心安理得而不覺得受良心的譴責,則屬於只有靠嚴厲的懲處才能糾偏的行為。毫不誇張地說,良心乃是道德秩序的保證。良心,並且只有良心,才能救道德於墮落。 在中國,良心一詞最早見於《孟子·告子上》,意為仁義之心,包含惻隱、羞恥、恭敬等情感。良心是一定的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的反映,是人們的各種道德情感、情緒在自我意識中的統一,是人們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的義務過程中形成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良心是歷史的、具體的、社會的范疇,是一定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反映,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是與生俱來的,因而也沒有所謂抽象的良心。良心對於人們的行為具有判斷、指導和監督的作用。 自尊也稱自尊心,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尊重與愛護的心理。自尊的心理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培養起來的。要培養正確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 尋找個人自尊的支點(支點指自己突出的優勝和長處);二 要有正確的方向(培養個人的自尊,應當懂得把個人得自尊上升為集體,國家得自尊);總之,我們一定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一言一行都要考慮祖國的利益,在和外國人交往中,要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損害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這是每一個中國人所應有的民族自尊心 良心是一個古老而現實的話題 良心是個人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的道德義務過程中所形成的並隱藏於內心深處的使命、職責和任務。 良心是心靈的一種需要。 良心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是社會道德的內化,是個人道德發展到自律的積極成果,是個人意識中各種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機結合。 良心是支撐著人的道德大廈的支柱。它不能腐爛,否則精神住所會傾倒。 良心是一把錘子,它能敲開人們的善良的心扉; 良心是一把鑰匙,它能打開人們的心靈枷鎖; 良心是一股春風,它能吹散社會的陰霾和不良之風; 良心是一盞探照燈,它能照亮人們前行的路; 良心是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和約束你做事的分寸; 良心是一付良葯,它能治癒人們受傷的心靈; 良心是一團火,它能溫暖人們身心和環境陰冷; 良心是一首樂章,它能贊美的生活的快樂和諧與安康; 良心是一股清泉,它能帶給盛夏的清涼…… 希望你能得到一些啟事

㈣ 道德情感的分類

一是直覺的來道德情感,即由於對某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三是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

㈤ 關於道德與情感!~

情感不要超出道德的底線才是真情感,道德以人的情感為依託才是真道德.說白了就是一個限度的問題,辯論中無論占哪一方的觀點都要做到攻下對方的"限",保護自己的"限",那麼取勝就不難了.希望我的拙見對你有所幫助。

㈥ 善惡 道德 尊嚴為何物

1、道德是基於人類社會而產生的為了保護群體及個人利益和情感的精神世界的產物,具有一定的虛擬性,主觀性,它的形成與特定的歷史背景,文化因素以及社會公俗良序有密切關系。
2、遵守道德,於己有助於形成自我認同,於人有利於維持良好的社會關系,於社會有利於和諧正向發展。
3、善惡屬於道德范疇,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可以說存在善惡,但善惡與對錯並無絕對的關聯。在不同的情況下,善或惡可以是正確抑或不正確的。
4、尊嚴屬於自我認同感中的一項。人們歌頌不因利益犧牲尊嚴,正因為這種行為是少部分人才可以做到的,利益或許是固定的,尊嚴是可以流動的,能屈能伸,未嘗不能成為保障尊嚴的手段之一。

㈦ 表現做人要有尊嚴8個

做人要有尊嚴

1
一個自己有人格的尊嚴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嚴的人格。
同樣,如果你侮辱了一個人,就等於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

2
做人要講道德,做事要講效率。講道德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講效率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生命。

3
在人類的基本價值中,有一項久已被遺忘,它就是高貴。

4
西方人文傳統中有一個重要觀念,便是人的尊嚴,其經典表達就是康德所說的「人是目的」。按照這個觀念,每個人都是一個有尊嚴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當作手段使用。對於今天許多國人來說,這個觀念何其陌生,只把自己用做了謀利的手段,互相之間也只把對方用做了謀利的手段,未嘗想到自己和別人都是有尊嚴的精神性存在。

5
世上有一種人,毫無尊嚴感,毫不講道理,一旦遇上他們,我就不知道怎麼辦好了,因為我與人交往的唯一基礎是尊嚴感,與人斗爭的唯一武器是講道理。我不得不相信,在生物譜系圖上,我和他們之間隔著無限遙遠的距離。

6
人生意義取決於靈魂生活的狀況。其中,世俗意義即幸福取決於靈魂的豐富,神聖意義即德性取決於靈魂的高貴。

7
人應該有一種基本的自信,就是做人的自信,作為人類平等一員的自信。在專制政治下,人們的這種自信必然遭到普遍的摧毀。當所有的人都被迫跪下的時候,那惟一站著的人就成了神。
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在某方面——例如權力、財產、知識、相貌等——處於弱勢狀態時,常常也會產生自卑心理。但是,只要你擁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較容易克服這類局部的自卑,依然坦盪地站立在世界上。

8
人應該活得真實。真實不在這個世界的某一個地方,而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態度,是我們終於為自己找到的一種生活信念和准則。

㈧ 問一下,什麼是自尊心,什麼是道德

自尊心,很多方面,不想比別人差,有些是小虛榮心,攀比,之類的,。道德就是做人,自身休養,沒有道德,容易給他人造成麻煩和困擾,或者更嚴重的傷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的基準

㈨ 孔子所好顏子所樂

參考文獻:近日見到一些十分陌生的議論,對論語多有新的闡發和解釋,但我看後難以苟同。現在我想重新提一下宋儒們的問題:顏子所樂在何處?看看有沒有更令我意外的解釋。
以下是網路的一段引文,不代表我的看法(我淺薄的看法還到不了這個層次),權當拋磚引玉吧,看看應者有幾。
「孔顏樂處」命題,最早由周敦頤提出,後來二程和朱熹等對此均多有發揮。那麼,「孔顏樂處」樂在何處呢?一是德性之樂,即一種道德尊嚴感和滿足感。二是知性之樂,即一種求知、求真的快樂。諸如「須是知得了,方能樂得」(《遺書》卷十八)、「思慮有得,中心悅豫」(《遺書》卷二)、「循理為樂,不循理為不樂」(《遺書》卷十八),無不是知性之樂。三是本體之樂,即把握並融入世界本原、本性的根本快樂和終極快樂,程子稱之為「大快活」。此種快樂,也就是張橫渠所稱之「吾能樂天地之命」(《宋元學案》卷十七),程子「吟風弄月以歸」的「吾與點也」(《遺書》卷三)之意。但又謂「若大至仁則天地為一身」(《遺書》二卷),「崇信明物,極其所止;渙然冰釋,洞見道體」(《遺書·附錄》卷一百一十七)。可見德性、知性、本體三樂的統一,才是「孔顏樂處」。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㈩ 怎麼提高自己的修養 道德禮貌 談吐舉動 請詳細回答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說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
修養是指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指人們經過在努力學習,自己磨煉和不斷陶冶情操而養成的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方法和態度.道德修養是指一個人在道德觀念、道德境界、道德行為方面的素養。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要通過學習提高、工作磨練自覺養成一種良好的政治思想修養、業務素質修養、道德修養和習慣。一個人在理想、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包括一個人在氣質、性格、行為舉止、儀表風度、對人對事的情感以及在對人接物、為人處事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素質。
修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受遺傳等先天因素的影響,但絕大部分是由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隨著自身心智的成長以及後天的教育而逐步形成的。正因如此,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培養,是錘煉人的。談和修養。好的知識和修養,得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不間斷的自我充實,才能獲得水到渠成的功效。一個人的風度可以說是一個人氣質、內涵和表現力的綜合體現。一個人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學成的,需要經常努力,不斷完善自己。
談到個人修養,形體之美勝於容顏之美,而氣質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人的這種氣質跟一個人的修養是分不開的。所以,古人特別講究修身,覺得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點。但是在高度發達的現在社會里,修養不高的人卻比比皆是。缺乏修養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亂扔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
些竟然臟話連篇,不注意語言文明。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別人的贊賞、別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別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說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甚至接聽電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可以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是個人的修養起了作用。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僅僅是母親
給的。優雅禮貌的行為則是後天的獲得的。許多時候,後天的獲得都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
提高自身修養途徑在於不斷學習,完善自我,注重內在品質。個人修養是指一個人按照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要求,經過學習、磨練、涵養和陶冶的工夫,為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各方面進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實現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自我修養的主要內容有:思想政治修養,道德修養,文化修養,審美修養,心理修養。
個人修養包括學識、做人、職業態度。豐富的學識是知書識禮的基礎,一個人的知識很重要,學會做人更重要;做人就應正直、公平、堅持既定的政策和原則,誠實、實事求是、守信、不失約、不違約、不食言、不泄密;職業道德要有開放的頭腦,敢於創新,不拘泥現狀,有團隊精神,堅持原則,不唯上,不唯權,要敬業愛崗,主動承擔工作及工作責任,,追求效率和效益,追求完美。
一個人,對自己祖國要有自豪感、尊嚴感,對破壞和危害社會行為要有仇恨感,對促進社會發展、經濟繁榮要有使命感、責任感,對集體要有榮譽感以及對他人要有友誼感等。寬廣心胸,表現在能容人.容事。特別是能容有反對意見的人,容有性格差異、能力差異和年齡差異的人,能尊重
別人的人格、勞動和勞動成果,虛懷若谷。對大事能胸有成竹,運籌帷幄;對小事能體察如微,了如指掌;對急事能處亂不驚,從容不迫;對難事能迎難而上,舉一反三,有海納百川氣度和氣魄。
一個人在任何時候,特別是獨處時,其言行也要謹慎不苟,不能失節。一個人能「出口成章」,是語言的不斷積累和反復鍛煉的結果。一個人的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品德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成敗。誠信乃做人做事之本。個性強的人,幹得多,說得多,錯得自然就多。
一個人要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完善的人生,不但要有健康的身心,而且還要有健康的思想和能夠維持生計的技能。在人生的長河中要走「改造自己再改變人生」的道路。一個人的性格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對其事業成功與否、家庭生活幸福與否、人際關系良好與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修養好比內功,是內在的,是一個人方方面面因素的綜合反映,是一個人長期的人生積累和沉澱。說話反映了一個人的知識的修養和文化的品位。知識積累越多,文化內涵就越豐富,語言的品位也就越高。要把話說得生動有趣,富於感染力,還必須博覽群書,提高文學水平。加強文學修養,既有
利於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欣賞水平,又有助於提高語言修養;倘若一個人僅有美的心靈,但不注意外表美,蓬頭垢面,衣冠不整,仍然顯得不夠完美的。外表包括身體、相貌、服飾、神情等。身材高大魁梧是美,小巧玲瓏也是美;濃眉大眼是美,眉清目秀同樣美;穿筆挺的西裝顯得莊重,著輕松的休閑服顯得瀟灑,各有千秋;笑容可掬自然迷人,神色凝重照樣動人。一般情況下,表情應自然,目光要溫和,不要動不動就皺眉頭、瞪眼睛,而應該經常做到和顏悅色,面露微笑。男士要真誠,讓人覺得可信;女士要和藹,讓人感到親切。有誰喜歡一張冷冰冰的臉,而友好、謙恭的
表情,永遠富有吸引力、感人至深。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三分長相,七分打
扮」。穿著應盡可能做到合體、合適、合意。不要趕潮流,更不要盲目模仿別人,在穿出自己的個性、穿出自己的風格,或端莊,或飄逸,或簡潔,或高雅,風情萬種。「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款式不要千篇一律,料子也不一定要十分講究,只要干凈平整。若不講究衣著的整潔,穿一身歪歪
扭扭、皺皺巴巴的衣服,會給人以邋遢、懶散的印象。秀雅合適的動作美高於相貌美。「言為心聲,行為心表」。注意自己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讓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展現出美麗的光彩。 「站如松、坐如鍾、卧如弓、行如風」是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站立時,要抬頭挺胸收腹,雙目平視前方,身體立直,兩肩舒展,雙臂自然下垂,兩手可交叉在腹前,也可以把右手放在左手上。不要東倒西歪或躬腰駝背或跌肚後仰,不要聳肩或一肩高、一肩低。站著與人交談時,不要把手插在褲袋裡或叉在腰間。入座時,動作要輕盈、和緩、平穩、從容不迫,而不要慌張和用力。入座後,坐姿要端正,上身挺直,兩腿並攏,雙手自然地放在膝上,亦可以放在椅子扶手或沙發上,不要前俯後仰。起座時,動作要輕松,不要猛地一下站起來。走姿往往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精神風貌和性格。走路時應抬頭挺胸,兩眼平視,步幅和步位合乎標准,講究步韻。舉止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從一個側面反映個人個人的修養。追求完美的人應做到衣冠整潔,穿著要和年齡、體形、職業、季節、場所相協調;談吐文雅、風趣、幽默,發音準確、語言優美;彬彬有禮,尊老愛幼、不卑不亢、禮貌周到。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
在科學化、知識化、信息化、現代化快速發展的社會里,一個人無論掌握多麼現代化的知識,他在若干年後都會碰到知識老化或過時的問題。今天的社會是一個變化的社會,我們身邊的人、事、物都會不時地發生變化,要以不變應萬變。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
自我修養的主要在於:不斷學習,完善自我。「只要肯努力,沒有什麼難倒我」。當自己處於失敗低谷時,不要自暴自棄,而要好好反思,只要心中有目標,只要不放棄追求,終究會品味到香甜的果實。生活中遇到不懂的,虛心向別人請教,三個同行必有我師,要多學,多思,常思己過,有則改之。取得成績時,不沾沾自喜,給自己潑點冷水,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涉足的土地永遠是最誘人的。
修養要注重內在品質。「孔融讓梨」我們都知道。善良,正直,有愛心,謙虛有禮,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談吐文明,舉止端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有文化氣息的人,在談吐舉止之間,會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高雅,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我們說書香門第,並非門能能透露出書香之氣的,而是這門中出來的人能夠讓人一眼,一交談就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書香氣息,那種舉首投足之間就閃現出修養這兩個字。當然,這也包括了舉止,儀態,談吐等。文化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時決不會有任何的感覺,但它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也許你自己也不會那麼深刻的感覺到那種變化,但是別人卻會感覺到,發現你的變化,發現你的改變,發現你的令人刮目之處。
一個有修養的人,是一個你樂於交往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不論是談古論今,或是只談談家常瑣事,都會是人生快事,在這樣的交往中,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個毫無修養的人交往,則你會感覺如坐針氈,時間過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種折磨。相信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吧!
小的時候,總是以為那種吃飯的時候抿著嘴巴、笑不露齒,是很有修養的人。長大了才知道,是否具備個人修養,基本不看外表,主要看個人的德行。內在品德素質決定的外在表現。在我的身邊,我經常發現有漂亮外表的人不一定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而外形一般的人往往擁有很好的個人修養。但是人是很奇怪的,往往喜歡通過外表判斷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般情況下是做不到深交的,所以也只能根據外表作膚淺的判斷,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外表顯得尤為重要,於是很多偽善的人利用這樣的優勢,把自己偽裝成漂亮、能乾等等討人喜歡的樣子。

熱點內容
上海法官趙明華簡介 發布:2024-11-01 12:24:38 瀏覽:753
合同法教學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11-01 12:15:36 瀏覽:445
經濟法是根源 發布:2024-11-01 11:40:00 瀏覽:611
對他人申請書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1 11:34:56 瀏覽:425
濟南槐蔭法院 發布:2024-11-01 11:31:23 瀏覽:135
新勞動法全文2016辭職 發布:2024-11-01 11:31:22 瀏覽:667
關社會與法讀後感 發布:2024-11-01 10:57:53 瀏覽:1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解題思路 發布:2024-11-01 10:57:06 瀏覽:660
關於復旦投毒案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01 10:57:00 瀏覽:24
貓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01 08:37:43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