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東西讀後感

法治東西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2-05-24 19:10:25

法治中國讀後感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現代文明國家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站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科學決策部署,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經濟轉型、社會轉軌、利益多元、矛盾多發,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正本清源,釐清法治要義,採取切實有力措施,推動國家和社會各項工作法治化。
一是著力制定善法,實現善法之治。王安石說:「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善法是法治的根基。如果法律是惡法,如同源頭活水遭受了污染,法治便無從談起。納粹德國在希特勒集權統治時期,法律在形式上較為完備,並且得到了近乎苛刻的執行,實現了「形式法治」,卻偏離了「實質法治」軌道,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場巨大災難。判斷法之善惡的標准,關鍵在於是否尊重和保障人權。因為,人權是法治的第一要義,法治的真諦是人權,法治的魅力也是人權。只有人權得到法律的足夠尊重和保障,才具備了現代法治的主要品格和「實質法治」的基本精神。我國各級立法機關應當把人權作為一把標尺,重新審視立法思路,全面梳理既定法律,確保我國現有和即將制定的法律是善法,建設中的法治是善法之治,逐步實現「實質法治」。
二是加快推進立法,健全法律格局。通常法治化程度較高的國家,法律體系較為完善,無論國家還是社會的任何大事小情,都會被納入法律框架內,法律「定紛止爭」的目的能夠在社會很大范圍內得以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法快速發展,目前已有239部法律、690多部行政法規、8600多部地方性法規。全國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庄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完成了全部立法,相反,今後的立法任務仍然艱巨而繁重。因為,社會立法較為薄弱,民生立法相對落後,法律沖突比較普遍,法律滯後現象較為明顯、法律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迫切需要我國要加快形成以憲法為基礎、部門法律齊全、配套制度完善的法律體系,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支撐。
三是提升法律信仰,培育社會基礎。美國學者伯爾曼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地深入推進,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經濟奇跡,但也由於內在道德教育、外在法律制約、違法懲戒機制相對不完善,衍生了諸多嚴峻復雜的社會問題。有因強拆引發的血案,有因寶馬撞人後的毆打,有貪官污吏的巧取豪奪,有官二代、富二代的肆無忌憚,有弱勢群體的求救無門,等等,已數不清有多少這樣血淋淋的個案在刺痛世人逐漸麻木的神經,法律信仰到了喪失的邊緣。放任這種現象,法律就會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變成一紙空文,法治就會更加遙遠。建設法治國家,必須綜合運用經濟、政治、文化、法律等手段,著力使每一個公民都自覺做到,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絕不能遇到問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甚至通過不法手段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四是強化法律實施,保障法律權威。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再好的法律,如果得不到實施,其價值得不到落實,只能是文字的堆砌,毫無意義可言。公民自覺守法,是法律實施的基礎。蘇格拉底拒絕越獄的故事告訴我們,他著力把法律推定為人格化的存在,無論法律本身或其執行公正與否,都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每個人都有遵守法律的義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基本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等方面,即守法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這不但推遲了中國的法治進程,也給政府威信帶來影響,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加快推進法治國家建設,必須嚴格執行法律,切實做到違法必有責、違法必追究、加大違法成本,讓法律的陽光普照大地。
五是推動司法獨立,促進司法公正。司法獨立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黨的十八大確立的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目標。沒有司法獨立,就沒有公正司法,也就沒有現代法治國家。我國由於特殊國情決定,不可能實行西方三權分立意義上的司法獨立,必須立足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制度。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特別是要限制官員、限制權力,把權力置於有效控制之中,禁止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對司法妄加干涉,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確保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Ⅱ 讀依法治國這本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注意不要寫成流水賬!

Ⅲ 法治觀後感 作文 300字以上

法制教育觀後感
人生會面臨著許多的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怎麼時,你將做回出怎樣答的選擇?再去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讓自己悔恨一生,然而,我們將如何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呢?
為此,我們聽了一堂法制教育課,講述人用一件又一件的事例來警示著我們——正處於花樣年華的青少年們,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與生命的可貴,要從小樹立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做一個社會上的好公民。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但今年來,由於各種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給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所以我們要與法律做朋友,要知法、懂法和用法。
未成年人犯罪呈直線上升,最主要的是他們法律意識淡薄,或是不懂法,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自己應有的權利,什麼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沒能真正理解遵紀守法的重要性,不能在社會行為中自覺的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與一切違法犯罪的現象作斗爭。
總而言之,我們要積極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的人。

僅供參考

Ⅳ 寫法治文章作文的讀後感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Ⅳ 法制教育讀後感

法制教育讀後感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應的規定。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則去做。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目的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在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遵守法紀。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於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的不良誘惑。21世紀是網路時代,電腦、多媒體、光纖通訊,信息高速公路發展迅速。上網,也要遵守網路的法紀。青少年使用互聯網是為了學習,提高學習成績,掌握網路技術。互聯網有很多功能可培養少年兒童,不能沉溺於網上游戲與聊天。如果毫無節制,染上了癮,過量過度,就會適得其反,給身心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危害。在各種不良的書刊和網路侵蝕面前,我們一定要明辨是非,抵制誘惑。這里有幾句贈言送給大家: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利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所以,我們要用法維權!!!不要跟我一樣!差不多就好哈! 2.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國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法律的氣息。《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
然而,根據管家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我們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比如在社會不講社會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毆、偷竊敲詐。在學校不遵守中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這些青少年學生雖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但他們無法真心地體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被老師批評,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習慣成自然,違紀就會逐步成違法,以後到社會就有可能作為法的事。有的同學認為如今是追求個性化的社會,如果被學校這個規那個矩束縛,不利於自己發展,作了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學校沒有了校規校紀,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一個從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的人,長大了很難說他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 有人說「掌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跨入21世紀的名片,而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才是跨入21世紀的通行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務是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學法才能明確哪些是可以做或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該做或禁止做的,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化建設的生力軍。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的狀況如何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關系極大,青少年要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逐步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廣大青少年都想成為有用之才,而要成才首先必須健康的成長。由於青少年年齡小,閱歷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青少年容易沖動,特別是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容易失去理智,導致違法犯罪。因此,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犯罪,就需要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確引導、讓他們能懂法、守法、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守法習慣,培養守法意識,提高守法能力。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需要。維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運用好這個權利,只有學法懂法,才能認清和揭露違法犯罪行為。 遵紀守法,學法護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遵紀是守法的基礎,青少年時代是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遵守校紀校規,遵紀守法,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強、自尊、自重、自愛,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Ⅵ 法冶在我心中讀後感300字

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我們每個人如何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那就是「法」。「法」是我們明辨是非的界限,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法律對我們這些小學生來說可能只是一個神聖而模糊的詞。事實上,它離我們不遠,它就像空氣,水和麵包,總是在我們身邊。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無處不在。如果沒有「紅燈停,綠燈行」,交通就不會順暢;如果沒有各種法律法規,社會就會混亂,甚至消失。法律就像一張無形的安全網,覆蓋著我們生活的天空。
同學們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不要因為是比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也不要因為是比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一個人踏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
人們常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如果我們從小就養成各種壞習慣,以後再想改正過來就很難了。有些學生喜歡逞強好勝,總想惹一下其他人。例如,當別人走路時,他突然伸出一隻腳,絆倒了別人。有些學生喜歡打架,傷害到其他學生;有些學生不愛護公共物品,故意毀壞物品;有些學生以大欺小,這些都是道德和法律所不允許的。情節嚴重的,會依法給予懲罰。因此,我們應該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遵守規章制度,遵守法律。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從小學習法律知識,遵守法律和社會規則,保護自己的權益,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讓我們從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始做起,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在校園之外,我們不僅要遵守法律,還要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知識,讓每個人都成為誠實守信,遵守法律的公民。

Ⅶ 讀法制教育讀後感1200字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特意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對於我們來說真可謂是意義重大。
這堂法制教育課裡面講了很多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真實案例,圍繞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各方面原因展開論述,使同學們更好地認識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家,是青少年第一個影響最深的地方,有的父母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子女的照顧。因此,他們胡亂結識朋友,到處留連,自甘墮落;甚至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關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搶,壞事做盡……
學校,是第二個影響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為和同學一時慪氣,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還很容易導致心靈或肉體上受傷。又例如某某同學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如果接受不了,就會懷恨在心,便處心積累想謀害老師。罪惡,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一些不經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麼,你就會成為罪惡的「獵物」。
第三,便是自身原因。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就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則去做。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目的就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在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遵守法紀。
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於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的不良誘惑。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很多。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武裝自己,保護自己,才能讓自己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隨著語、數、英、政、物、化六個主科的期中考試結束的鈴聲打響後,迎來了一個新的旋風——有意義的法制教育課。
這堂法制教育課主要是圍繞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各方面的原因展開論述。這次課題,使同學們更好地認識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加深了同學們對社會的了解,提高了同學們的自我防範、抵禦能力。意義深刻,深入民心。
家,是青少年第一個影響最深的地方,有什麼事情都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有的青少年因家庭狀況發生變化,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包袱,覺得父母抗拒他,不接受他,不能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於是,借酒消愁,吸食毒品,做出一些損害自己的身體和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真令人害怕;四處游盪,經常結伴到酒吧、迪士高、網吧等地方,樂而忘返,成為了逃學威龍。有的父母則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子女的照顧。因此,他們胡亂結識朋友,到處留連,自甘墮落;甚至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關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搶,壞事做盡……如果青少年長期如此,最終會走上不歸之路,把光明的前途白白地斷送。
學校,是第二個影響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為和同學一時慪氣,就向同學宣戰,這樣,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友誼,而且,還很容易導致心靈或肉體上受傷。又例如某某同學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如果接受不了,他就會懷恨在心,覺得不報此仇難解心頭之很。於是,便處心積累想謀害老師。早戀,也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如果掉進了早戀的陷阱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放不開的話,那就會因愛成恨,這時的他,就像一隻正在發怒的老虎,一舉一動,都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罪惡,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一些不經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麼,你就會成為罪惡的「獵物」。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當中有許許多多形形式式的東西。有對青少年有用的,有對青少年有害的。如果青少年缺乏堅強的意志,去抵制不良的誘惑,那麼,就很容易回成為不法分子的扯線娃娃。他們讓你做一些錯誤的事情,賣毒品、賣不良書刊、影碟……一些無良的奸商為了賺錢,不顧一切,向青少年推銷黃色書刊、影碟等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害的東西,使青少年出現早熟現象,做出非法行為。有的青少年從電視上學到了一些不好的東西,覺得非常好奇,於是就想一試。這一試,有可能會引他們踏進警局的大門……
以上反映的,都是現實生活中促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個綴連著一個,與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都息息相關。培養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鍛煉堅強的意志對青少年的成長更是必不可少。試想,如果擁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堅強的意志,就可以很快地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不胡作非為;不會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去做一些反常的事情;拒絕不良的誘惑,還能防止意外的發生。
我們青少年在成年人眼中就是那麼的不良嗎?各位同齡人,我們要以實際的行動證明,青少年不是枯萎的殘花,而是燦爛的鮮花,是祖國的接班人,是祖國的希望!

Ⅷ 依法治國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一)必須更新觀念。依法治國是我國在治國方略上的根本轉變,它必然要求我們對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觀念加以更新,尤其是"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30)"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後,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31)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與之相適應的高度集權以及主要靠政策、行政命令、長官意志辦事的方式,根深蒂固。在觀念上,亦有與之相適應的一套,如不加以更新,就很難在言行上自覺投入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事業中去。對於需要更新的觀念,有些前文已經涉及,如樹立法律至上的原則,就是要改變法律"很不受重視"的觀念等。這里,要著重論述如下幾點:
第一,要改變重人治輕法治的觀念。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的法制有"不少是屬於'人治底下的法制',其所制定與實施的法律與制度,主要是為了加強行政權力對社會主體的管理、控制。"(32)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由於"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內在要求,治理國家的方式也將產生根本性的轉變,即由原來多年形成的主要以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為轉移的人治體制,轉變到主要依據民主基礎上制定的法律來辦事的體制上。治理國家靠什麼?鄧小平同志認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33)
只有從觀念上、體制上和具體的制度程序上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轉變,才能最有效地促進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切實保障人民民主。
第二,要改變重義務輕權利的觀念。權利和義務是法學的一對基本范疇,是法律規范的主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對推動依法治國具有實質性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從根本上講,權利是屬於作為國家和社會主人的人民的,但在舊社會,人民的權利被全部或部分地剝奪了,卻要承擔被強加的無數義務。後來,人民通過革命斗爭,奪回了自己的權利。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義務輕權利的觀念,仍在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在相當一部分公職人員頭腦中作怪,在實踐中就表現為漠視以至侵犯人民的權利,而對加重人民的義務、負擔,卻習以為常。法治國家一個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要求及其價值取向的重心,是要保障人民的權利,一切非法侵犯人民權利的行為都是法治秩序的大敵。因此,必須樹立權利觀念,享有權利是人民承擔義務的前提。當然,這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要否定義務。馬克思說:"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享受權利就要承擔義務,承擔義務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利。
第三,要改變官貴民賤的觀念。官與民是自有國家以來的一對矛盾。官與民的矛盾在舊社會常常表現為尖銳的對立,歷史上"官逼民反"的事件屢見不鮮。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家和社會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在理論和憲法、法律上,官與民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和慣性的作用,有的幹部、尤其是一些領導幹部,一講依法治理,就把治理的重點和對象放在老百姓身上,只想讓老百姓嚴格守法,把老百姓管住,而自己則是居高臨下的執法者、管理者。這是官貴民賤觀念餘毒的表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官"的地位和權力都是人民給的,"官"的衣食和工作、生活條件都是人民納稅、納糧供給的,民是"官"的衣食父母。推行依法治國的方略,必須樹立以民為本的觀念,"官"要奉公守法,恪守職責,勤政廉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得到民的擁護和愛戴。
第四,要改變道德與法無關的觀念。道德是以人們關於善與惡、美與丑、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榮譽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等觀念,來評價人們的各種行為,調整人們的相互關系,並由人們的內心驅使和輿論壓力發生作用的社會行為規范。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社會公共道德和各種職業道德等之分。從觀念形態和行為規范的角度說,它是人們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和在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基礎。立法時,人們的道德觀念、意識形態、法律意識等通過立法者的立法活動滲透並且表現到法律中,影響著法律價值的道德取向,使法律呈現出良、惡狀態。良法是實行法治、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之一。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執法主體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使其執法活動和結果合法、合理;執法客體亦須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才能使其行為不越法定界限一步。
第五,要改變無所作為的觀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艱巨而困難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全體公民、包括全體公職人員,不論是在中央還是在地方工作,亦不論是在什麼行業、什麼崗位上,都要為實現依法治國盡匹夫之責。現在,我們有正確的思想理論指導,有中央已經確定的、經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廣大人民群眾以主人翁姿態的熱情支持和參與,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止我們義無反顧地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畏難情緒,打消無所作為的觀念,充滿必勝的信心,努力工作,積極參與,爭取早日實現人民所期望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寧、人民幸福的法治狀態。
簡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1]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Ⅸ 法制讀後感20個字一篇需要50篇

法製作文
「法制」一個人人都熟悉的字眼。我經常會通過電視、報紙、大人們的談話,知道很多的有關法制的資料,這些資料使我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法制教育.

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近年來青少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乾的時期,可塑性很強。

作為學生要想讓犯罪遠離我們,首先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處
處以優秀的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要「慎
言行,謹交友」,要聽進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教誨,從小養成好的行習慣,不貪圖享樂,不看不健康的影視作品,不去網吧那些容易讓人沉淪
的游樂場所去;要和品質好的同學在一起,相互告誡,相互激勵,取長
補短,擇善而從,見惡而避。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律己,提高自
己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個小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將很多,很多。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才能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熱點內容
上海法官趙明華簡介 發布:2024-11-01 12:24:38 瀏覽:753
合同法教學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11-01 12:15:36 瀏覽:445
經濟法是根源 發布:2024-11-01 11:40:00 瀏覽:611
對他人申請書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1 11:34:56 瀏覽:425
濟南槐蔭法院 發布:2024-11-01 11:31:23 瀏覽:135
新勞動法全文2016辭職 發布:2024-11-01 11:31:22 瀏覽:667
關社會與法讀後感 發布:2024-11-01 10:57:53 瀏覽:1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解題思路 發布:2024-11-01 10:57:06 瀏覽:660
關於復旦投毒案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01 10:57:00 瀏覽:24
貓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01 08:37:43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