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質量分析
⑴ (部編新教材)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1、自主選擇課餘生活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驗的增多,我們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也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出自己的決定,特別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課餘生活。
2、面對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困惑,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合理選擇。例如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選擇與學校活動安排的沖突。
3、在自主選擇中,我們需要聽取父母的意見,也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些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4、學校開展的跳繩、拔河、合唱、剪紙、書法、植物栽培和機器人製作等活動,是我們校內課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家人一起購物、遊玩、讀書或做家務,和同學一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是我們校外課餘生活的豐富內容。
5、豐富的課餘生活,有助於我們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讓我們有機會與不同的人交流,學會合作,體會親情的溫暖,友誼的寶貴,學習待人接物的文明禮儀;能激發我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體現我們作為社會小主人的責任與擔當。
⑵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新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給德育課程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較典型的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現如下: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他人田,荒自家園」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把很多時間花在唱歌、跳舞、繪畫、游戲上,一節課下來,學生興 奮過度,課堂倒是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和體會方面的收獲卻令人懷疑。筆者認為,課堂活動不等於課堂活力,學生參與活動的多少並不是活動化教學的精髓,品德與生活課也不應是完全的「唱遊」 課、「游戲」 課、「美術」課、「舞蹈」課。我國第八次新課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學科的課程設置,就在於學科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
2、通過培訓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種示範,如果「照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失去了原來特定環境下的幽默與風趣。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於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⑶ 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質量
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應該就是舉一些案例來教學會比較好吧
⑷ 小學道德與法治命題提升教學質量的案例研究課題資料
摘要 小學道德與法治命題提升教學質量的案例,研究課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