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狹義上的立法

狹義上的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5-24 20:17:49

⑴ 簡答題 立法的定義與特徵

立法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及認可法律的活動,是將一定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活動,是對社會資源、社會利益進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動。立法是對個人行為自由與行為限制的界定,個體自然性與社會性的最優化統一。
立法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的立法概念與法律制定的涵義是相同的,泛指一切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制定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它既包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制定憲法和法律的活動,也包括有權的地方權力機關制定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還包括國務院和有權的地方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狹義上的立法是國家立法權意義上的概念,僅指享有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即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和廢止憲法和法律的活動。
立法是國家機關的專有活動和基本職能,是隨著國家的產生和發展而出現和發展起來的,並且日益完善和制度化。在古代的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一般實行君主專制,國家最高權力集中於君主一人手中,立法權也完全由君主一人代表國家來行使,君主一言可以立法,一言又可以廢法,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國家一般也沒有獨立於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專門立法機關及法定的、不可違背的立法程序。資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後,確立了代議民主制度,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使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相互獨立和制衡,從而出現了專門的立法機關、明確的立法權和嚴格的立法程序,實現了立法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立法是廣大人民群眾通過自己的國家機關,按照自己的要求和願望進行的活動,具有廣泛的民主性。
立法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立法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活動;第二,立法是一項國家職能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有效調控;第三,立法是以一定的客觀經濟關系為基礎的人們的主觀意志活動,並且受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第四,立法是產生具有規范性、國家強制性的普遍行為規則的活動;
第五,立法是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進行的專門活動;第六,立法是對有限的社會資源進行制度性的分配,是對社會資源的第一次分配,反映了社會的利益傾向性。立法是對社會進行權威的、有效的資源分配、財富分配,通過權利義務的分配,從而實現社會控制、社會調整、實現社會動態平衡。
立法是法治的重要內容,制定完備而良善的法律是進行法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應當高度重視立法丁作。
特徵:立法活動具有如下的特徵:
第一,立法是由特定主體進行的活動。
第二,立法是依據一定的職權進行的活動。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所進行的活動。
第四,立法是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活動。
第五,立法是制定、修改、廢止或認可法律規范的活動。

⑵ 狹義上的國際勞動立法,一般主要指()

狹義上的國際勞動立法一般主要指國際勞工組織的章程、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勞工建議書。

一、國際勞動立法:

由若干國家或國際組織共同制定的,為各國勞動立法提供標準的規范的總和。

二、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

是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形式,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立法原則以及費城宣言而制定的。公約一經會員國批准,就對批准國具有約束力,建議書對成員國沒有約束力,職工各國在制定本國有關勞動法律時參考。

公約和建議書提出的勞動立法標准,對成員國制定或修改本國勞動立法產生明顯推動作用,成為勞動立法的重要參考依據,並對推動各國勞動立法趨向協調起著積極作用。

(2)狹義上的立法擴展閱讀:

國際勞動立法的特點:

1、國際勞工公約以保護雇員為主要目的,兼顧了國家和僱主的利益與可能,但其總的指導思想是保護各國勞動者。

2、國際勞工公約內容非常廣泛,覆蓋勞動關系的各個方面。

3、國際勞工公約既有原則的堅定性,又有措施的靈活性,便於各國根據國情參考實施; (4)國際勞工公約對公約批准國發生效力,對會員國勞動立法有規范指導作用。

4、國際勞工公約對公約批准國發生效力,對會員國勞動立法有規范指導作用。

5、某些國際勞工公約偏離了會員國的政治結構、政治體制的特點。

6、國際勞工公約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突出。

⑶ 什麼叫立法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稱法律制定。西方國家的學者對立法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代中國與現代意義上的立法含義也有所不同。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1.立法的概念

我國當今法學中,對「立法」一詞有四種理解。
從狹義的解釋來看,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立法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制定和變動法律這種特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從廣義來看,立法是指從中央到地方一切國家機關制定和變動各種不同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兩者之間的解釋,立法是指一切有權主體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北大教科書解釋:立法是由特定的主體,依據一定職權和程序,運用一定技術,制定、認可和變動法這種特定規范的活動。
編輯本段
2.立法的特徵

第一,立法是國家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國家的一項專門活動。
第二,立法既包括有立法權的專門國家機關進行的立法活動,也包括經授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立法活動。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
第四,立法是一項包括多種法律變動的專門活動。
編輯本段
3.立法部門

立法部門是現代社會中負責制定法律的機構,通常由當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通常稱為國會或議會,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立法部門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審批政府(行政部門)的公共開支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同意司法首長的任命等。在議會制中,行政部門亦是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在總統制中,行政首長並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編輯本段
4.不同時期的立法

制定法律的權力不是一開始在議會手上的,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中,立法權不盡相同。在原始社會時代,法律一般是習慣法,由一個氏族內大家共同的習慣組成,大家共同遵守。
在奴隸社會時代,法律已經成文,不同國家法律制定的權力也不同。獨裁君主國家,立法權屬於君主。在古代印度,則屬於祭司階層 - 婆羅門,隸屬於神權。古代雅典,立法權由奴隸主組成的議會共同決定。
在封建社會,立法權一般都掌握在君主手裡。
編輯本段
5.現代的立法

現代社會,各國的立法權一般都是掌握在議會,各國的議會制度也不相同。三權分立的國家,議會單 相關書籍獨掌握立法權。議會除了具有立法權外,通常都具有運用稅款的權力。兩院制的議會制度國家,一般下院掌握最根本的賦稅權,能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的方式控制稅款的運用。
在美國,立法權和行政權完全分離,互不幹涉,互相牽制,各自單獨選舉。行政權首腦 - 總統對立法有部分否決權,但如果經議會2/3多數通過,總統無權干涉。經常有總統的反對派掌握議會多數的情況。
在日本,議會多數黨首自動接管行政權,擔任首相,所以行政和立法互相配合。要犯了錯誤,大家一起下台。
荷蘭女王不僅是禮儀元首,尚掌握部分立法權。
芬蘭總統不僅是行政機構首腦,也掌握部分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僅是立法機構,而且是最高權力機構,掌握任命行政長官 - 總理和司法長官的權力,但不單獨掌握全部立法權,行政機構 - 政府也有部分立法權,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單獨頒布具有法律效力規章
編輯本段
6.院制

現時大部份國家的議會都可分為兩院制或一院制兩種。兩院制的來源通常有兩種:英國式或美國式。英國式是源於英國國會建立初期,貴族和平民的利益無法平衡,於是設立由貴族組成的上議院和以平民組成的下議院以互相制衡。美國式是源於合並成美國的州份各有自己的淵源和文化,為避免人口多的州份侵害人口少的州份的利益,於是設立參議院,各州不論人口均派有兩名代表,以平衡以人口比例分配的眾議院。一院制的好處則是簡單,實行的多是人口少的國家。
編輯本段
7.立法程序

1.提出法案
2.審議法案
3.表決和通過法案
4.公布發

⑷ 狹義的立法權

狹義的立法權專指可以制定法律是權力,在我國,立法權屬於全國人大。和廣義對立起來可以更好的理解。廣義的立法權還包括地方人大,各級政府和部門所擁有的制定法規規章的權力。

⑸ 什麼是狹義的立法活動

1、在我國,一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活動屬於狹義的立法活動;
2、一切國家機關依法制定法律的活動屬於廣義上的立法;
3、地方人大立法屬於廣義的立法活動。

⑹ 法律初學者,「狹義的立法活動」是什麼意思啊還有什麼與它相關的概念嗎期待通俗詳解 …

對於立法,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立法,是指一切國家機關,即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和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各種不同的規範文件的活動。如,山東省人大制定《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和國務院制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
狹義的立法,則僅指國家權力機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活動。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出的刑法民法、行政訴訟法

⑺ 立法名詞解釋

你好, 大律師網小編為你整理出關於立法:有廣狹二義。廣義上指的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各種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狹義上僅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和頒布相應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⑻ 法律是由()制定或認可的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依據我國法律規定,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可劃分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法律是從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具體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熱點內容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