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張猛龍
Ⅰ 些小楷有什麼好處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有記載可考者,當在漢末魏晉之間(大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然而,這並不是忽視、淡化甚至否定先前書法藝術形式存在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中國文字的濫觴、初具藝術性早期作品的產生,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就書法看,盡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了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線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致的意義。因此可以說,先前書法藝術的產生、存在,不僅屬於書法史的范疇,而且也是後代的藝術形式發展、嬗變中可以借鑒與思考的重要範例。 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一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 唐代的書法理論在三國、兩晉、南北朝基礎上更加精密、完善。如:孫過庭的《書譜》、張懷瓘的《書斷》、《書儀》及張彥遠的《法書要錄》都被後人奉為准則,對後世書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五代、宋、遼、金、元的書法是對晉、唐時期書法的追述與繼承,這一時期由於戰亂和政局不穩,呈現出復雜局面。書法家轉向以書法抒發個人的情感意趣的軌道。出現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趙孟頫等名家。書法理論也獲得了發展,出現了如:《墨池篇》、《書史》、《宣和書譜》、《翰墨志》、《廣川書跋》、《法書考》、《翰林要決》等理論著作。給當時及後世書法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參考的文樣和理論的指導。 明代書法藝術基本上是繼宋、元帖學書法而後加以發展。而今人論及清代書法時,每以「帖學」、「碑學」劃分為前後兩期,大致以嘉慶道光之際為分期點。也就是以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前為帖學時期,之後為碑學時期。這種劃分是否合理當另當別論。不過,宋元之後,以二王書學為中心的所謂碑帖學時代,至今已轉入最低潮,而學習漢魏以前的篆隸書法的作者,則逐漸增長,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這時也是名家輩出、各領風騷。而這時的書法理論比前代更有成就,《書筏》、《藝舟雙楫》、《書概》、《廣藝舟雙楫》等理論著作相繼產生。 明清的書法作品如同繪畫一樣傳世、遺留的較多。當前見諸於市面上出現的也較多。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作品,至遲從魏晉以來,一直被歷代宮廷和民間作為藝術品珍藏起來,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但在流傳中竟出現了作品的真贗問題,困惑著收藏家、鑒賞家。而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贗品的官案。明清時,由於部分沿海城市的工商業先後發展起來,書畫的需求便日漸增多,明間製造贗品便應運而聲。什麼「蘇州片」、「河南造」、「湖南造」、「後門造」,鋪天蓋地,無孔不入。這也是困擾收藏家、鑒賞家難題所在。明清的作品雖然流傳很多,但裡面魚目混珠、濫竽充數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對於當下藝術市場中的收藏家、收藏界來說,購買、收藏這部分作品時應保持謹慎的態度。年代 書法概況 主要書家著名書作及風格特點 書學著述 先 秦 遠古 前 221 文字書體的創始期。仰韶文化期山東大汶口的陶文和西安村的符號為漢字書法最早的遺跡。由此至秦統一文字,漢字經歷了不斷創造的初級階段,成熟的鍾鼎大篆階段,形體異同的春秋戰國階段,最終統一為小篆。 1、甲骨文筆法上細直堅挺,方折兼有圓曲;結體上疏密均勻,對稱平衡,大小自然;章法上參差變化,虛實相生,呼應顧盼。2、金文(又稱鍾鼎文)環轉中有方勢,疏放中見謹嚴,字形參差不一,卻又分布天然,富有寬博氣度。名作有西周康王期《大盂鼎》銘文、昭王期《宗周鍾》銘文、夷王期《虢公子白盤》銘文、厲王期《大克鼎》《小克鼎》《散氏盤》銘文、宣王期《毛公鼎》銘文、春秋戰國時期《秦公簋》《秦公鍾》《楚公鍾》銘文等。3、大篆(稱籀文)雄強深厚,朴茂自然,端莊凝重而又意趣汪洋。名作有《石鼓文》等。4、書家:倉頡(黃帝史官)。史籀(周宣王太史)。 秦 代 前 221 前 206 書史上重要階段。一、統一文字,由大篆改為小篆;二、推行隸書。秦書有八體: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樣式有刻石、刻符、詔權、詔量、詔版、瓦當、竹簡等。 1、李斯(?---前208)精大篆,為小篆之祖,作《倉頡篇》,名作有《嶧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會稽》篆書刻石,總特點是:畫如鐵石,字若飛動,結構嚴謹,秀勁圓健。2、趙高(?--前207)作《爰歷篇》精刻符書。3、胡毋敬作《博學篇》。4、程邈隸書之祖,傳其在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方圓之筆法,成隸書三千字。5、《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融篆於隸,拙中見巧,古中有新。 1、李斯《論用筆》 漢 代 前 206 220 隸書大盛,小篆仍在應用。行、草書產生,楷書萌芽。碑版、金文、磚文、印文、帛書俱有,篆隸楷行草諸體皆備。竹木簡牘豐富多彩。以書取人為國家制度之一。 1.史游擅章草,《急就章》筋肉調勻,體態安穩。2.曹喜擅篆書,書中有「懸針法」「垂露法」。3.崔瑗(77—142)善章草,史稱「草賢」。有篆書《張平子碑》傳世。4.張芝(?—約192)今草創始人,史稱「草聖」,其書精勁神妙,名作有草書《冠軍貼》章草《消息貼》。5.蔡邕(132—192)擅隸書,《嘉平石經》結體方整,中規入矩。6.師宜官擅隸書,能大能小,名作有《狄球碑》,7.篆書碑有《袁安碑》。《袁敞碑》等,穩重宏偉,為漢篆精英。8.隸書碑①峻潔類:《禮器碑》《楊淑恭殘碑》;②雍容碑:《華山碑》《乙瑛碑》《史晨碑》;③勁直類:《褒斜道刻石》《裴岑紀功碑》;④遒逸類:《石門頌》《楊淮表記》《三老諱字忌日刻石》⑤放縱類:《景君碑》《池陽令張軍碑》;⑥豐媚類;《夏承碑》《校官碑》;⑦韶美類:《曹全碑》《朝侯小子碑》;⑧典重類:《張遷碑》《衡方碑》《張壽碑》《鮮於璜碑》;⑨樸拙類:《萊子侯刻石》《武梁祠堂畫像題字》:⑩茂密類;《封龍山頌》《陠閣頌》。9.漢簡以隸為主,存秦篆章草筆意,亦備楷書雛形。名跡有《流沙墜簡》《銀雀山竹簡》《馬王堆竹簡》《居延竹簡》等。 1.肖何《論書勢》2..崔援《草書勢》《八法陰陽遲速論》3張藝《筆心論》。4趙壹《非草書》。5蔡邕《筆論》《九勢》。6曹喜《筆論》 三國 兩晉 220 420 完成了漢字書體的演變,承上啟下。產生一批重傳統的篆隸佳品。楷、行、草定型完善。造就鍾、王二傑。晉為書法的黃金時代,書風是「韻勝」「度高」。 1.鍾繇(151—230)精研楷書,開創由隸入楷之新貌。其楷體太平扁,筆畫遒媚,結構茂密。名作有《薦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基田丙舍》等帖。2韋誕(179—253)諸書並善,尤精題署,惜無書跡傳世。3皇象章草入神,有《急就章》,意態沉穩;隸書入妙,有《吳大帝碑》,氣質淳樸;篆書入能,有《天發神讖碑》,方嚴勁厲。4陸機(266—303)好用禿筆枯峰,中鋒之下,筆有淡厚,名作《平復帖》在今、章草之間,朴質古雅。5衛瓘(220—291)善草書,飄逸瀟灑,有《頓首飢民貼》等。6衛恆(?—291)擅古文隸書,有《往來貼》等。7索靖(239—303)善章草,骨氣峻邁,筆力遒勁,有《月儀》《七月》《急就章》等帖。相傳章草《出師頌》亦出其手。8王羲之(321—379)史稱「書聖」自成家法,為古今之冠。草書濃纖折衷。楷書勢巧行密,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純出自然。傳世名帖為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貼》小楷《樂毅論》。行書《喪亂》《孔侍中》《快雪時晴》《奉桔》,草書《行穰》《遠宦》《寒切》,小楷《黃庭;經》《東方畫贊》亦為名跡。9王獻之(344——386)善楷,行、草,用筆外拓,峻邁而有逸氣,有草書《鴨頭丸》《送梨》行書《中秋》《地黃湯》小楷《洛神賦十三行》等名帖。10王珣(350——401)其書遒勁勁飄逸,筆法古樸,有行書《伯遠行》、草書《三月貼》等名帖。11晉碑樸拙多趣。晉禁立碑,石刻極少,僅存;《南鄉太守郛休碑》《任城太守孫夫人碑》《齊太公望表》《關中侯劉韜墓誌》《保母磚志》《枳陽府君碑》《爨寶子碑》。 1、成公綏《隸書體》。2、衛恆《四體書勢》。3、索靖《草書狀》。4、衛夫人《筆陣圖》。5、王羲之《提衛夫人筆陣圖》《書論》《筆勢論十二章並序》《用筆賦》《記白雲先生書訣》。6、楊泉《草書賦》。7、王珉《行書狀》。8、劉紹《飛白勢銘》 南 北 朝隋代 386 618 南北朝書法形成兩大派。南朝帖多,北朝碑多。帖宜於行草,以流美為能;碑宜於楷隸,以方嚴為尚。大致而言,南朝書法婉麗清媚,富有逸氣;北朝書法雄奇方朴,富有豪氣。書家以無名者為多,書體以魏碑最勝。隋代書法臻於統一,熔南北於一爐,開啟唐風。 1、羊欣(370—440)擅長隸書,有草書《筆精帖》等。2、王僧虔(426—485)善楷書,氣骨風流,有《王琰帖》等。3、肖衍(464—549)書法意象雄強,結體密,有楷書《瘞鶴銘》。4、鄭道昭(?--515)書法體高氣逸,筆力雄健,以楷書《鄭文公碑》最著名。5、智永有「筆冢」「鐵門限」佳話。其書潤圓勁,體兼眾妙,精能之極,反造疏淡,有墨跡《正草千字文碑》與石刻《正草千字文碑》傳世。6、南北朝碑《爨龍碑》《靈廟碑陰》雄強茂美;《石門銘》《鄭文公》《瘞鶴銘》飛逸渾穆;《吊比干文》《靈塔銘》瘦硬峻拔;《張猛龍》《賈思伯》《楊 》正體雄峻;《始興王》《李仲璇》俊美嚴整;《敬顯俊》《朱君山》靜穆茂密;《暉福寺》《溫泉頌》豐厚茂密;《張玄墓誌銘》《馬鳴寺》質峻偏宕;《高植》《臧質》渾勁質朴;《李超》《皇甫驎》體骨俊美;《楊大眼》《魏靈藏》峻健豐偉;《刁遵墓誌銘》《高湛墓誌銘》虛和圓靜。7、隋碑《龍藏寺》《蘇孝慈》清峻瘦硬;《董美人墓誌》穩秀端麗。 1、王愔《古今文字志目》。2、江式《論書表》。3、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續筆陣圖》。4、虞和《論書》《筆意贊》。5、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論書啟》。6、袁昂《古今書評》。7、肖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8、庾肩吾《書品》、9、釋智果《心成頌》。 唐 代 618 907 書法鼎盛期,尤以楷書為最。書家輩出,初唐四家名顯,魯公巍然卓立,旭素狂草絕倫。書風「尚法」為主。統治者對書法非常重視,仿周以書為教,仿漢以書取士,仿晉置書博士,還設專門培養書法人才的「書學」。書法上一面直接繼承六朝傳統,一面突出、創新、發展,形成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壯觀局面。 1、虞世南(558—638)其書鋒芒不耀,內涵筋骨,色潤意和,名作有楷書《孔子廟堂碑》、行書《汝南公主墓誌銘》。2、歐陽詢(557—641)筆力險勁瘦硬,意態精密俊逸,法度森嚴,平中見奇,楷書有《化度寺塔銘》《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有《張翰》《卜商》《夢奠》等帖。3、褚遂良(596—659)楷則溫雅,疏瘦勁煉。有楷書《伊闕佛龕碑》《雁塔聖教序》《房玄齡碑》《孟法師碑》,傳本墨跡《摹蘭亭序》和楷帖《倪寬贊》。4、薛稷(649—713)用筆纖瘦,結字疏通,有楷書《升仙太子碑》《信行禪師碑》等。5、李世民(590—649)得二王法,善臨古帖,行楷《溫泉銘》《晉祠銘》圓勁流麗,神融筆暢。6、李邕(678—747)其書體勢左低右高,筆力遒勁,險峭爽朗,名作有行楷《葉有道碑》《嶽麓寺碑》《雲麾將軍碑》。7、陸柬之(583—638)楷書《頭陀寺碑》《武丘東山碑》聞於當時,行楷墨跡《文賦》《蘭亭詩》情意悠閑,筆力豐富。8、孫過庭(648—703)擅草書,墨跡《書譜》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字飄逸愈沉著,婀娜愈剛健。9.張旭擅草精楷。草書連綿回繞,千變萬化,有《肚痛帖》《古詩四帖》;楷書《郎官石柱記》端正謹嚴,中規入矩。10李陽冰有「筆虎」之譽。精篆書,名作《三墳記》勁厲豪爽,《怡亭銘》亦以瘦勁取勝。11.李白(701--762)書名為詩名所掩,草書《上陽台詩帖》雄偉豪逸,浪漫宏大。12顏真卿(709--786)品高書妙,書法雄強茂密,渾厚古樸,善用外拓筆法造包圍之勢,富有篆籀氣,「折釵股」「屋漏痕」「印記」「畫沙」兼而有之,時代氣息濃厚,個性鮮明。楷書以《李玄靖碑》《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東方畫贊碑》《告身帖》《多寶塔碑》最為著名:行草以《爭座位帖》《祭侄文稿》《裴將軍詩》最具特色。13.鍾紹京小楷《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14懷素(725—785)筆法精熟,超妙自得,狂草筆走龍蛇,游轉飛動,名跡有《自述帖》《苦筍帖》《大草千字文》等;小草平淡肅穆,圓熟豐美,名跡有《論書帖》《東陵聖母帖》《藏真律公帖》《小草千字文》等。15柳公權(778——865)有「筆柬」美談,精楷書,清勁瘦硬,菱角分明,爽利森挺,以骨取勝,名作有《李晟碑》《玄秘塔碑》《符璘碑》《金剛經》《神策軍碑》;亦工行草,有行書《蘭亭詩》、草書《蒙詔帖》。 1、歐陽詢《八訣》《三十六法》《傳授訣》《用筆論》。2虞世南《筆法論》《書旨述》3李世民《筆法訣》《論書》《指意》《王羲之傳論》。4孫過庭《書譜》。5李嗣真《書後品》。6張懷瓘《書估》《書儀》《書斷》《文字論》《六體書論》《論用筆十法》《玉堂禁經》《用筆法》《書訣》《評書葯石論》。7.竇泉《述書賦》《述書賦語例字格》8.蔡希綜《法書論》。9.徐浩《論書》。10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八法頌》。11.唐玄度《九經字樣》。12李華《二字訣》。13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14韓方明《授筆要說》。15林蘊《撥鐙序》,16韓愈《送高賢上人序》。17盧攜《臨池訣》。18釋亞棲《論書》19.韋續五十六種書並序》。20.張彥遠《法書要錄》。 五代 907 960 書法存唐遺風,繼承唐末余緒。總趨勢是衰落。楊凝式為此期中堅。 1、楊凝式(873—954)用筆奔放奇逸,抒情性強,行書《韭花帖》字勢敧側,章法疏朗;行書《盧鴻草堂書跋》氣勢雄渾,筆法沉厚;草書《神仙起居帖》《夏熱帖》縱肆狂放,滿紙雲煙,奇崛蒼古,意趣深遠。2、徐鉉(?--991)精篆書,於卓約典麗中含健勁之勢,於端莊中見飛動之貌,名作《篆文大觀》極為精湛。 1、李煜《書述》。2、《永字八法》(佚名) 宋 代 960 1279 書法無漢、晉、唐之盛,然帖學大行,產生《淳化閣帖》等匯刻叢帖。書風「尚意」。蘇黃米蔡四大家多才多藝,為人所重。宋有趨向權貴之歪風,故書法難以大進展。 1、李建中(945—1013)精楷行行書,《同年帖》《土母帖》字呈縱勢,神氣清秀。2、蔡襄(1012—1067)楷書莊重雄偉,有石刻大楷《晝錦堂記》《萬安橋記》等;行書淳淡婉美,有《杜長官帖》等。3、蘇軾(1037—1101)其書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字態豐腴,拙中寓巧。行書《天際烏雲帖》《昆陽城賦》《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帖》、楷書《春帖子詞》《醉翁亭記》《豐樂亭記》《赤壁賦》《祭黃幾道文》《荔子丹碑》《表忠觀碑》最為著名。4、黃庭堅(1045—1105)擅行、草、行楷《松風閣》《蘇軾寒食帖跋》《華嚴疏》《伏經波神詞詩》縱伸橫逸,舒展開張;草書《花氣詩》《諸上座帖》《竹枝詞》《李白憶舊游詩》筆勢跌宕,淋漓痛快。5、米芾(1051—1107)其書沉著痛快,意態偏側,四面出鋒,筆法豐富。名跡有行書《蜀素帖》《苕溪詩》《虹縣詩》《研山銘》與草書《草書帖》《元日帖》等。6、趙佶(1082—1135)創「瘦金體」書法,獨樹一幟,有《正書千字文》《大草千字文》。 1、歐陽修《筆試》《集古錄》。2、蘇軾《論書》。3、朱長文《續書斷》《墨池編》。4、黃伯思《東觀余論》。5、黃庭堅《論書》。6、米芾《海岳名言》《書史》。7、趙構《翰墨志》。8、陳槱《負暄野錄》。9、姜夔《續書譜》。10、洪適《隸釋》。11、劉球《隸韻》。12、陳思《書苑精華》《書小史》。13、婁機《漢隸字源》。14、董更《書錄》15、《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佚名)。16、《宣和書譜》(佚名) 元 代 1271 1368 宋習沿盛行帖學。初宗唐,後則宗晉。總趨勢是沿著繼承的路子慢慢發展。元書「尚氣」。以楷、行、草成就最高。 1、趙孟頫(1254—1322)諸體俱能,尤精楷行。其書豐潤妍麗,遒美俊逸。名作有楷書《仇鍔墓碑銘》《三門記》《膽巴碑》《御服碑》,小楷《汲黯傳》《過秦論》《度人經》《道德經》;行書《二陸文賦跋》《嵇康絕交書》《蘭亭十三跋》《韋蘇州詩》。2、鮮於樞(1256—1301)草書用筆圓美流暢,意態橫發,有《書唐人七律詩》《書唐絕句》《襄陽歌》;楷書妍麗秀潤,有《書老子道德經》;行書筆意圓勁,有《蘇軾海棠詩》等。3、康里巙巙(1295—1345)擅草書,結體放縱,筆畫遒圓,名作有《漁父辭》《顏魯公論書帖》《臨十七帖》。4、楊維楨(1296—1370)草書狂放;行書清勁,名作有《壹月軒記》等。 1、鄭杓作文、劉有定作注《〈衍極〉並注》2、陳繹曾《翰林要訣》《書法三昧》。3、陶宗儀《書史會要》。4、盛熙明《法書考》。 明 代 1368 1644 帖學大盛,法帖傳刻活躍。產生《停雲館法帖》、《真賞齋法帖》、《戲鴻堂法帖》等。眾多書家由元宋上追唐晉。簡牘之美,幾逾唐宋。明書「尚姿」。 1、宋克(1327—1387)楷書《七姬志》筆道剛勁,結構亦生亦熟;草書《杜甫壯游詩》參差跌宕,自然舒展,2、沈度(1357—1434)擅楷、隸。楷書《四箴帖》嫻熟婉麗;行書《與鏞翁書》飄逸雅緻,盡得風流。3、祝允明(1460—1526)精小楷,《敘字帖》《前出師表》謹嚴渾朴,筆力矯健;又擅草書,《唐寅落花詩》《杜甫秋興八首》神采飛動,情茂並勝。4、張弼工草書,怪偉跌宕,筆致圓轉,有《「去年南郡賞元宵」草書軸》《「鍾送雞黃昏」草書軸》。5、文徵明(1470—1559)小楷謹嚴工穩,有名跡《離騷》;行草蒼勁有力,神氣完足,有名作《赤壁賦》《滕王閣序》等。6、徐渭(1521—1593)其書韻勝於法,刻意求新。楷書《豬齒血化佛贊》古雅秀逸;草書《「幕府秋風入夜清」書軸》豪邁奔放,極盡意態。7、董其昌(1555—1636)習古大家。行書《琵琶行》圓勁蒼秀;草書《琵琶行》情彩飛動;大楷《傳贊》氣度宏偉,筆勢痛快。8、張瑞圖(?--1644)書求新意,富於個性。草書《後赤壁賦》行間寬,字距密,氣骨峻爽。9、倪元璐(1594—1644)書有新意,行書《「已作不棲鴉」書軸》結體緊密,骨硬筋強。 1、解縉《春雨雜述》。2、陳繼儒《妮古錄》。3、豐坊《書訣》。4、項穆《書法雅言》。5、楊慎《墨池瑣錄》。6、董其昌《畫禪室隨筆》。7、朱謀垔《書史會要續篇》。8、屠隆《考盤餘事》。 清 代 1644 1911 書道中興,書家甚多。嘉道以前為帖學期,會刻叢帖有《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嘉道後為碑學期。碑學期又分為二;嘉道之交為唐碑期。咸同至光宣為北碑期,包世臣、康有為著述立說尊碑抑帖。篆刻成就大。清書草體衰,篆隸盛,碑學興。 1、王鐸人稱「伸筆」,有《擬山園帖》石刻。其行草蒼郁雄暢,氣勢壯闊,名作有《石湖詩帖》《五言律詩條幅》《憶過中條語》等。2、傅山(1607—1684)倡「四寧四毋」小楷《逍遙游》得顏書真髓而又變化;行書《丹楓閣記》蒼勁秀逸,筆致細膩;行楷《集古梅花詩》用筆利落,氣清神貫;草書《「乾坤惟此事」詩軸》寓剛於柔,勢若游龍。3、鄭簠(1622—1673)善隸書,以姿取勝,《唐韋庄對酒詩》《鄂君子越人歌》《浣溪沙》,隸中參有草意,醇古飄逸。4、鄭燮(1693—1765)人怪書怪,諳於八法,書如亂石鋪街,錯落有致,大小雜夾,斜趣橫生,自號「六分半書」。名作有《難得糊塗》《書七絕十五首卷》《論書詩軸》《潤格》等。5、金農(1687—1764)其書結體緊,體勢側。隸書《六朝名賢錄》橫長豎短,體勢側。隸書《六朝名賢錄》橫長豎短,體勢略斜;楷書《消寒詩》雅拙樸厚,筆道方粗。6劉墉(1719——1804)其書貌豐態靜,味厚神藏,有《米南宮詩帖》及行草書扇面等,並刻有《清愛堂帖》,為清代帖學之集大成者。7鄧石如(1743——1805)各體俱工,尤擅篆書,與李斯、李陽冰為篆史上三高峰。其篆書樸厚沉雄,縱橫辟闔,有《「龍跳天門 虎卧鳳閣」聯》《四屏贊》《大舜舞干戚贊》;其隸書遒麗淳質、結體嚴整,有《世慮全消屏》《熬陶孫詩屏》《黃鶴樓詩軸》;其行草清瘦開展,筆勢磅礴,有行書《峻爽樓晚眺詩軸》《喜唔黃海詩軸》,草書《「海為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聯》;其楷書不失古法,金石味濃,有《泰山嵩岳詩軸》等。8.伊秉綬(1754——1815)最善隸書,體方筆圓,氣質豪壯。名作有聯對《翰墨因緣舊 煙雲供養宜》、《文比韓公能識字 詩追杜老轉多師》《變化氣質 陶冶性靈》等。9.何紹基(1799——1871)創「回腕法」,眾體俱工,疏放中見凝煉,遒勁中見飄逸。名作有楷書《西園雅集圖記》《蘇東坡詩》,行書聯《退士一生藜莧食 散人萬里江湖天》《扇寫歸田賦 屏張初雪園》,隸書聯《始至若有得 稍深邃忘疲》,篆書聯《紅樹雁聲當夕陽 黃河詩思共秋高》等。10吳熙載擅篆隸,篆書聯《茗杯瞑起味 書卷靜中緣》、隸書聯《舉孝興廉通才上選 成仁仙義樂志廣居》筆道雄強蒼健,極富金石意味。11楊沂孫擅篆隸。篆書《祭鮪榮堇采藕》結字規矩,並參有金文筆意;隸書聯《因樹為屋 有酒盈尊》遒媚平穩,骨肉勻稱。14.張裕釗擅楷書,體格寬馳,意態清拔,名作有《滕王閣記》等。15趙之謙(1829——1884)筆力很強,隸書聯《掃地焚香得清福 粗茶澹飲足平安》與楷書聯《出宰山水縣 讀書松桂林》結體遒勁,碑味極濃;篆書《今人銘》秀麗活潑。16楊守敬(1839——1915)楷書《錄文心雕龍》中規入矩,結體方正;行書《研朱點周易 飲酒和陶詩》聯樸厚自然。17吳昌碩(1844——1927)金石書畫大家。其篆書古拙雄厚,蒼勁雄渾,名作有《臨石鼓文》《錄小戎詩三章》《張繼楓橋夜泊詩》等。行草剛健挺秀,氣勢奔放,名作有《天池畫覃溪題一亭並題之索題》《和笙伯均詩》等。18康有為(1858——1927)其書隨便寫作,筆畫平長,轉折多圓,氣魄宏大。名作有行書《寫舊作》《「彈琴聞政理 忘岳起仙心」聯》,楷書《石門路》三字等。 寫毛筆字的好處:提煉身心,四心:靜心、耐心、舒心、寬心。 7
Ⅱ 程樹義的藝術人生
我是1997年從廣水市行政崗位上退下來的,時年55歲。退下來之後,如何度過晚年?路該怎麼走?是休閑在家混日子,等著到「閻王殿」報道?還是發揮余熱,老有所學,再創人生二次價值,為社會做點力所及能及的的實事和好事?當時我考慮再三,決定走第二條道路。我認為人雖然老了,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能老。工作退了,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不能退。應該學習古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還應該具有古人「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的晚成氣概。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美好。
我能為社會作點什麼?聯想到自己再青少年時期,想做一個書畫家的夢。當時五歲開始學寫字、畫畫。參加工作後又多年堅持業余時間自學書法、國畫和油畫。當時還為許多單位寫過毛主席語錄,畫過毛主席畫像。現 在退休了,有時間專門學習書法藝術,發揮所長,挖掘潛能。如果再下一番苦功,假以時日,說不定還能進入書法藝術的殿堂,為祖國的文化繁榮發展作出點小貢獻。這樣以來,我晚年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人生的價值有望梅開二度。 有位書法大家說:「我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要想進入書法藝術殿堂,至少也得二、三十年,乃至終生。」這對於青年人來說,可能望而卻步,對於老年人來說,真是望洋興嘆。我也感到高不可攀,但總覺得不死心,如果付出晚年的全部代價,說不定還能打個「擦邊球」。於是我算了一筆時間帳:從五歲學書算起,到55歲退休共5年的業余自學時間,只算作10年的書法童子功。假設我能再活30年,全部獻身書法藝術,就能進入書法藝術殿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時就定下決心,把晚年作「賭注」,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計劃閉門十年磨一劍,走好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該怎麼走?開始想到的是「名師出高徒」,名師哪裡找,會不會接收?沒辦法就乾脆拜中國歷代經典碑帖為師,請《中國書法》期刊和《書法報》當助教。並立即從北京東方書店和書法報服務部購回大量歷代名家行草篆隸楷碑等經典碑帖和理論書籍,連續十年訂閱了《中國書法》和《書法報》。
怎樣自學才能進步快,有成效?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即使您是個天才,也要付出99%的刻苦勤奮,才能實現理想。聯想到自己是個倔笨老頭,更需要付出比常人十倍,百倍的刻苦勤奮,才會有成功的可能。於是我在學習書法上,效法古人「閉門謝客,息交絕游,足不出戶,劃地為牢,面壁學書」。自律每天學書十四五小時,白天臨帖1000-3000字,夜晚讀書報到十二點鍾。無論是炎熱酷暑,數九寒冬;還是孤獨寂寞,疾病纏身。無論是名利誘惑,親友埋怨;還是參展落選,冷嘲熱諷。都能做到寵辱不驚,不為所動。總是默默地堅定不移向前走、不回頭。在閉門學書五年後的一天,突然頭暈眼黑,天旋地轉,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大概有兩個多小時才醒起來,爬起來繼續學書。後來又發了幾次,到醫院檢查,一位老教授嚴肅的說:「您患有嚴重的高血壓、腦血栓病,還有頸椎、腰椎、白內障等病,需要立即住院,否則隨時有生命危險」。當時我的身體素質很好,「閻王爺」當時不會叫我去的,再說現 在學書還沒有成功,不能貪生怕死,半途而廢。就堅持不住院,在家邊吃葯邊學書,後來就奇跡般地闖過「鬼門關」,進入了學書佳境。十 年來寫的廢筆成捆,廢墨成池,廢紙成車。寫的腰躬背駝,白發蒼蒼,如痴如醉,神魂顛倒。有人說:「十年不見這個老頭外出,是不是不在人世?」還有人說:「這個老頭太傻了,太倔了,不要命了,簡直成了『書魔'.
在十年自學書法的實踐中,使我深刻認識到「學書不但要有刻苦勤奮的精神,而且要講究科學的學書方法。」我在這個方面教訓深刻,曾經走了幾年的彎路。一是在選帖、臨帖中走了彎路。開始不知怎樣選帖、臨帖,只是人雲亦雲,跟風跑,多數是照葫蘆畫瓢,重形輕神,不知道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用了幾年的時間,臨了上百家碑帖,也沒有吃透一家。二是在形成書法風格上走了彎路。起初想學成魏碑體書法風格,抱著《鄭文公》、《張猛龍》、《張黑女》等碑書不放,總是多寫,死寫,以為寫多了風格就會出來。結果學了幾年不見成效,後來才知道要選定一家適合自己性情的碑帖,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達到形神兼備的要求;然後再找一兩家相近的碑帖,進行增減,融會變通,並參進自己的性情和文化修養內涵,再用最大的功力打出來,進行千萬次的錘煉,逐步形成自己的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的個性風格,為此又耽誤了一段時間。三是在開拓創新上走了彎路。在學書中期,不懂德怎樣創新,更不明白書法藝術的特質,就是白紙黑字,主要靠精美、自然具有生命意味的點線,來表達中國文化和書者情感的內涵,實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自作聰明,美其名曰「創新」,實際與書法藝術背道而馳,選用彩色寫字,圖案作底加水墨工藝製作,形成所謂的新彩墨書法藝術。結果不被書法權威認可,不被當代書法展覽所接受。為此我在這條彎路上又浪費了幾年的時間。
後來一切又從頭開始,首先重點學「蘭亭序」、「聖教序」,後遍學商周金文、秦漢篆隸、南北朝魏碑、晉唐行楷、明清草書、榜書。最後把目光集中到漢隸「石門頌」、魏碑「張猛龍」、元帖趙孟頫行楷千字文等四種碑帖上來。因其與我個性相投,越寫進步越快,每帖都寫了好幾百遍,並達到背臨、創臨和放大臨的程度。為了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我取了「趙孟頫」行楷書的遒勁秀雅之韻,取「張猛龍」碑的厚拙挺拔之雄,取「石門頌」刻石的奔放野逸之氣,以帖為體,以碑寫帖,並參入行草之筆意,融書卷氣、金石氣於一體,進行了千錘百煉而自成一體,初步形成了卧筆橫掃、雄肆奔放、拙厚挺拔、倉古鐵秀的個人風格。並首創成「碑榜千字文」長卷壹百多米。學書十 年來,使我刻骨銘心認識到「書法要成為藝術,沒有傳統,就沒有根基;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沒有品格,就沒有價值;沒有毅力,就沒有成功。」古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說:「書道之難,比上青天還難。」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自退休後,經歷了「閉門學書四千日,臨帖廢紙五萬張。生死度外悟書道,感動書聖開殿堂」的千辛萬苦,終於學業有成。現 在能寫行、草、篆、隸、楷、碑、榜等多種字體,尤擅行楷、碑榜書,還能用中堂、對聯、條屏、橫幅、匾牌、斗方、扇面、冊頁、長卷等多種形式創作書法作品。十 年來共創作書法作品上千幅。其中10米左右的長卷有8件,如「中國龍字長城卷」、「篆書百龍卷」、「九龍九體卷」、「十二生肖卷」、「道德經小楷卷」、「千字文中楷卷」、「千字文小楷卷」。特別是千字文碑榜書長卷達100多米,字徑達20多公分。其字體之大、碑體之新、書卷之廠,在我國寫千字文的歷史上是獨有的,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十 年來邊學書、邊創作、邊為社會服務,為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旅遊景點、寺廟道觀、親朋好友義務奉獻書法作品300多件。1999年在廣水辦事處黨政領導、廣水市書協領導和魏大同老師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迎澳門回歸神龍書法展」,作品有260多幅,參觀人數幾千人,中央電視台、廣水電視台進行了現場報道。2000年以後,在全國和地方舉辦的各類書法大展中入圍200多件,獲金銀銅獎60多次。其中從1999年到2003年獲得「中國華表獎書法藝術大賽銀獎」、「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書法大賽金獎」、「奧林匹剋星書畫大賽金獎」、「世界華人書法大賽金獎」、「世界華人書法大賽金獎、「世界名人書法藝術展三等獎」、「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書法展銅獎」、「國際武術節少林杯中國書法名家邀請展金獎」、「世紀龍華人詩書畫大賽銀獎」、「中國名家書畫大展金獎」、「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書畫大展壹等獎」等等。入選湖北省新人書法展及第四、五局屆書法展,入選中國重陽書畫展。書法作品入編全國和地方書法經典集50多部,並獲得「中國書壇精英」、「中國書法名家」的榮譽稱號。2008年被中國書法交易中心聘為簽約書法名家,被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授予最具市場收藏升值潛力人物的榮譽稱號,最 近被中央電視台特邀為專題報導的全國50位書法名家之一。
Ⅲ 隋朝以前的朝代有書法家嗎
有啊,有很多,像秦漢的李斯、張芝,兩晉的王羲之、王獻之,這些著名的書法家都是在隋朝以前。
秦代
春秋戰國時期書法: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
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 突阿飛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 ,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 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兩漢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邕的《嘉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瑛》、《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朴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 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中國書法漢字的書寫法則,包括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和風格等。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張芝為代表,張芝被後人稱之為"草聖"。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 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
漢代創興章草,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 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三國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兩晉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 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加以陸機、衛瑾、索靖、王導、謝安、鑒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梁之蕭子雲、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北朝褒揚先世,顯露家業,刻石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異之處 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梁《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北派書寫者多為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時冠冕,被譽為'書中之聖',北派王右軍。
Ⅳ 我想自學書法,但完全不懂,不知道怎麼入門,求高手指點
《零基礎學習書法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這里有零基礎也能學好的書法課,15天輕松寫出漂亮人生!
Ⅳ 請簡述歷代書法家字體特點
王羲之的書法特點
書聖王羲之,以其冠絕古今的書法藝術,成為中國書法藝術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他的書法,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代許多著名的書家幾乎無不深受其遺澤。
王獻之的書法特點
收藏鑒定王獻之書法可將其和王羲之比較,父子在書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為顯,獻則以行草為能。「二王」最有創新意義和存在價值的,是其流美飄逸的行草書。王獻之不為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英俊豪邁,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歲就過早病卒。
王獻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用筆外拓,結體勻稱嚴整,如大家閨秀,姿態嫵媚雍容。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
張旭的書法特點
張旭的書法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其狀驚世駭俗。
(5)道德經張猛龍擴展閱讀
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
1、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2、草書
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Ⅵ 介紹中國毛筆書法歷史及寫毛筆書法的好處
因為自己學過書法,所以談一下鄙見。
只說好處吧(歷史前面已有人說了)。
從毛筆書法對自己的好處來看,除了能對硬筆書法有提高作用(能讓你更注重筆尖動作),還可以鍛煉手腕關節的靈活性,可以活血(寫毛筆字的那隻手冬天絕對不會生凍瘡,前提是你認真練了)。書法能養人性情,比如暴躁的人長期練書法,能讓其心境平和,性格內斂,不再那麼鋒芒畢露。再有,書法能鍛煉人的構思能力,一個字在方格中所擺的位置,黑與白的協調,空間的比例等在書法中稱「結字」,有利於提高人的安排協調能力。同時書法還能讓人心細,畢竟書寫中不但要注重氣勢還不能少了細節(對於行、草書),而書法就是培養你抓住細節,模仿甚至創造的能力。
Ⅶ 古今的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 代表作:《蘭亭集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
5、張旭 代表作:《古詩四貼》
張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是中國唐朝中期的知名書法家。出生於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在書法界,他有「草聖」的稱呼。在唐朝開元年間官至常熟尉,後又為金吾長史,世稱他為「張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
Ⅷ 有哪些鋼筆臨摹古代書法字帖
古代流傳下來的經典小楷作為鋼筆書法的摹比較合適。但相對來說鋼筆回書寫在用筆上粗細變化不答大,沒有毛筆的優勢。所以選擇帖時最好選擇更講究結構的字帖。我推薦臨摹唐朝鍾紹京的《靈飛經》,《靈飛經》結構嚴謹,其中重復的字較多,正好利於在臨摹的過程中反復書寫,對打好基礎有很大的好處。我認為這是一本最適合用鋼筆臨摹的古代書法字帖。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類結構較嚴謹的字帖的話,則推薦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較為靈動,但這本帖的字數較少,不過對於學習書法者來說,舉一反三,掌握字帖「味道」更加重要,也不失為一策。
另外,趙孟頫的小楷《道德經》比較飄逸。也許你會喜歡!
Ⅸ 學書法應該如何選擇字帖
經常有人問我:學書法應該如何選擇字帖?今天就簡單寫一下學書法該如何正確選擇字帖。我這里所說的字帖首先一定是古代的經典碑帖,不是市面上現代人寫的字帖。這就是選擇字帖的第一個要求,一定要選擇經時間考驗的古代經典碑帖。為什麼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選擇古代工典碑帖就是取法乎上。所以我們要在書法藝術上有造詣,有傳承,就必須以古為徒,認真研究古人的經典之作。
上面是定好了方向,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了。但還有一個選擇字帖順序的問題,初學其實建議從篆書開始,因為這是漢字的源頭,也是錘煉基本功的好方法。有一定基本後選擇隸書,然後再練楷書,然後進階的話就可以從章草開始,然後到行書,再到草書。這是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的路子。當然也因人而異。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一些經典碑帖,僅供大家參與。歡迎批評指正。
唐顏真卿書顏勤禮碑文物出版社
學顏楷必備的一本原帖,這個版本比較好。
買了這本後可以同時買一些顏勤禮碑集字古詩古文類的參考書籍。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
趙孟膽巴碑
趙孟《道德經》,學硬筆必備,學書法的同時又可以學習千古經典道德經,一舉兩得。
《曹全碑》,這是中國書法經典導讀系列的字帖,有譯文和注音,對初學者是不錯的選擇。這系列的書其實都不錯。
《張遷碑》
趙孟六體千字文,一本書可以對比六種不同字體,好玩有趣
智永《真草千字文》
《鄧石如篆書千字文》
以上是教學中常用到的字帖,以下分類列出其它經典,可以選購:
陳嘉強老師推薦的各種書體(篆、隸、楷、行、草)臨摹範本:
(一)篆書
《嶧山碑 》
《鄧石如篆書千字文》
《泰山刻石》
《王福庵書說文部首》
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六屏》
(二 )隸書
《乙瑛碑》
《禮器碑》
《史晨碑》
《曹全碑》
《張遷碑》
《石門頌》
《西狹頌》
(三 )楷書
歐陽詢《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大字陰符經》(傳)
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勤禮碑》《自書告身帖》
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趙孟《膽巴碑 》《三門記》《妙嚴寺記》、小楷《道德經》
鍾繇《宣示表》
《張猛龍碑》
《張黑女墓誌》
《靈飛經》
(四)行書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 集王聖教序 》
顏真卿《祭侄文稿》、《爭座稿》、《祭伯文稿》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趙孟《洛神賦》
米芾《蜀素帖》
黃庭堅《松風閣》
(五)草書
趙孟六體千字文
皇象《急就章》
陸機《平復帖》
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孫過庭《書譜》
張旭《古詩四帖》( 傳)
懷素《自敘帖》
陳嘉強老師推薦的經典臨摹範本:
《泰山刻石》
皇象《急就章》
《張遷碑》
《石門頌》
《西狹頌》
《張遷碑》
鍾繇《宣示表》
陸機《平復帖》
王羲之《得示帖》
王獻之《中秋帖》
王《伯遠帖》
《張猛龍碑》
智永《真草千字文》
《等慈寺碑》
孫過庭《書譜》
《靈飛經》
張旭《古詩四帖》( 傳)
懷素《自敘帖》
黃庭堅《松風閣》
米芾《蜀素帖》
趙孟《道德經》
每一本字帖就相當於一副葯品,可以治理不同的問題。以上只是部份的推薦,這些書籍當然都可以買回來有空翻一翻,看一看。但現在的印刷技術比我們古人先進多了,我們能接觸到的字帖也是非常多的,但究竟要如何選帖和臨帖,要因人而異,所以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選帖,先堅持學習一本,有了一定基礎後再換帖。
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在下面留言或聯系陳老師。謝謝。
作者:陳嘉強
作者本人聲明:該文章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台,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