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豁達

道德與豁達

發布時間: 2022-05-24 21:28:09

⑴ 怎樣理解寬容大度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呢

寬容大度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是待人處事的方式,是一種看破俗世後,仍然熱愛生活的樂觀心態,更是一種內在的、超脫凡俗的涵養與氣質。寬容大度的人總是活得更加恣意瀟灑,他們不為俗事所擾,用寬容大度的態度去面對別人的過錯,用包容之心去守護良善,他們真正擁有豁達的人生。

寬容大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心態,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但凡寬容大度者,生活必然陽光燦爛、自由恣意,但凡豁達者,待人必然相處守禮、寬容大度。

⑵ 為何豁達才能和諧

豁達,其意是心胸開闊、性格開朗。一個人只有心胸豁達,才會少些怨氣和煩惱;只有心胸豁達,才會多些寧靜和安詳。很顯然,對人對事多一點豁達,多一點寬容,不僅可以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可以促進事業的和諧發展。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蜚短流長怎麼樣,黑雲壓城又怎麼樣?心中自有一束不滅的陽光。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待一切,待到廓清雲霧,必定是柳暗花明。

豁達的人,對待事物常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待名利常常「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為人處世能「退一步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在困難挫折面前能「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們能夠高瞻遠矚,立足當前,預見未來。豁達的人,有著高度的主動性,慎權、慎欲、慎微、慎獨。他們見賢思齊而不嫉賢妒能,光明磊落而不暗箭傷人,置身於眾人中間而不高高在上,是一個熱愛別人也被別人所愛戴的人。

豁達是大度與寬容,體現的是一種修養。推己及人,對人對事就能保持一種公正客觀的態度。心胸豁達,還是一門學問。「不謙恭、不和睦的人,不但會遭受物質的損失,且將失去生活的情趣。」莫泊桑的名言揭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凡事看開一點,超脫一點,得到的無疑是輕鬆快樂的生活。

總之,豁達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質。管理者一旦真正擁有豁達,就會變得超凡脫俗,一往直前。黃元吉《流星馬》有句:「大度豁達義深,決勝千里辨輸贏。」古往今來,凡事業上取得成就的,絕非是那些胸襟狹窄、小肚雞腸、謹小慎微的人,而是那些襟懷坦盪、寬宏大量、豁達大度者。

那麼,如何培養這種美德呢?從經驗來看,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思想通達。想通了,才豁達。這就需要講道理而不認死理,小道理服從大道理,軟道理服從硬道理,舊道理跟上新道理,堅持對的、放棄錯的、校正過的、創造新的,從習慣思維的桎梏中走出去。

豁達需要加強修養,節制慾望。決策者要注意加強道德修養和文化知識修養,一個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能夠洞察事理,胸懷開闊。強大者最溫和,虛弱者最殘忍。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廣闊的胸襟。

豁達需要舒展情緒、達觀樂觀。豁達的反義詞是遮蔽和擁堵。遮蔽和擁堵易生自閉、煩惱、郁悶以及種種痛苦。豁達就是從怨天尤人以及徘徊焦慮中走出來,撥開烏雲見太陽,使遮蔽的豁亮、使擁堵的通暢、使郁結的豁然開朗乃至豁然貫通,就是少了忙亂、多了從容,去了怨恨、戒了偏激、多了沉著、多了願景。

豁達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境界。豁達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積淀與凈化。願每位決策者都能心胸豁達、寬容大度,以豁達的心態去對待事業、對待下屬、對待人生。

⑶ 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心胸寬闊,豁達.不那麼愛計較小事

可能我們理解心胸寬闊、豁達的含義不同。我認為在現實中心胸寬闊的人是不存在的。因為人要生活就離不開主觀看待事物,而且人生是許分階段的,每個成長階段看待事物都會有變化,即使你這個階段心胸寬闊下個階段心胸又不寬闊了。我們只能盡量做到寬容。

一個寬容的人必定是幸福的人,一個愛計較的人人生必然是糾結的。海納百川,只有寬容豁達的人才能夠得到人們的親近和愛戴。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明白寬容的真正定義,有些人和事情是不值得我們寬容的,有些事情是需要正義感來維持的。我們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做到寬容,有時候過多的寬容是一種縱容。

⑷ 怎樣才能做到豁達

使一個人心胸開闊,豁達大度.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心胸開闊,豁達大度?怎麼樣才算是心胸開闊,豁達大度?然後才能有使人或使己成為心胸開闊,豁達大度之方法。
一、先從詞語上解釋心胸開闊,豁達大度。
心胸開闊:「心胸」本是人體器官,但這里主要指人的胸懷,直意為人的氣量,更引申為人的志向,例如詩雲:何時更杯酒,再得論心胸。「開闊」與狹隘相對,主要是寬廣之義。
豁達大度 :「豁」本義是裂開,如豁口。引申義為舍棄,如豁出性命;「達」原意為通,如四通八達,這里取通曉:如洞達、練達;「大」是大小之大,不用多說;「度」本為計量單位,如尺度、刻度;這里說的是事物所達到的境界,如程度、高度、風度。豁達大度通常是指氣量宏大,待人寬容,舍己為人。例句:晉�6�1潘岳《西征賦》:「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

二、怎樣才是心胸開闊,豁達大度。心胸開闊,豁達大度既是一種生活態度,又是一種思想深度,認識程度的體現。因此,其本身就沒有統一的標准。每個人的認識角度不同,需求不同,其對心胸開闊,豁達大度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男人,不論其從事什麼工作的,要達到心胸開闊,豁達大度,至少應具備以下幾點特徵:
1、必須有責任心。不論對工作,對家庭皆然;
2、做到為人謙虛。古人雲:虛懷若谷大丈夫。無謙虛之心,自以為是,怎麼可能表現出宏大的氣量?
3、具有高遠的志向。人的志向高遠,自然注重大是大非,而無暇枝小末節,不會對小事斤斤計較了。
4、具有犧牲精神。道家說,一得一失,天道循環。現實中無不是不舍小無以存大,人無犧牲的精神,當然算不上豁達,更遑論大度?
5、要做到善心度(o)人。如果以為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壞人、笨人,自然會步步設防,針鋒以對。顯現出來的必定是為人刁鑽,狹隘。看人的出發點錯了,再好的推理都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的。

三、怎樣使人變得心胸開闊,豁達大度。改變一個人固然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人生經歷決定了其思想和行為,經歷的越多就越根深蒂固。想靠一些方法和活動就能解決問題也是不現實的。然而人既是高級動物,而非鐵板一塊,有所改變是可能的,只不過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綜合治理。以我自身「煉己」之經驗,覺得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鍛煉,使之升華。
1、學會尊重人。我們要切實認識到:人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同等的,無價的,並無貴賤之分。只有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從根本上體會公平的意義,才能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要知道,一個連人的意義都不能正確理解的人,自以為是地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胸開闊,豁達大度的。
2、堅持高遠的人生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只不過一些人僅僅是掛在嘴上,甚至想想而已,並沒有真正一以慣之地落實在行動上,因此遇事仍然猥猥瑣瑣,小家子氣十足。只有心存大目標,才能勁往高處使,不同瑣碎小事較勁。所謂做大事者不拘泥於小節,就是這個道理。堅持高遠的人生目標的方法是:「吾日三省吾身」,其實做到一醒即可。
3、提高責任心。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責任。只有以認真負責任的態度去生活,才能獲得生活所給與的報酬。以負責任的態度去做好工作,不僅是自己能力的表現,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獲得事業的成功,成就更高的人生目標。以負責任的態度去對待家庭,就能做到盡責盡力,不難提高家庭的生活素質。提高責任心的方法是做事情做好一件算一件,沒有做好不放棄;暫時做不好的以後做,但決不能不做。
4、不要計較眼前得失。古人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說,要知道,眼前的損失,可能就是日後的報酬。何況,任何個人的狀況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化比不足為奮進的動力,變比有餘為助人之樂事。所以,遇事不能總從個人利益出發,要多從他人立場考慮。想通了,自己寬松,大家寬松。因而有感恩的思想,助人的意識。
5、學好唯物辯證法,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只有真正體會宇宙之宏大,他人之重要,個人之渺小,臉面之微薄。才能真正具有容人的雅量。
6、學好邏輯學,提高自己對事物的歸納、分析和推理能力。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地會遇到許許多多繁瑣小事,這是沒有人能夠避免得了的。但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辨別是非,分清主次,抓住要點,不為繁雜小事纏身。

⑸ 這個金錢時代道德問題嚴重,很多人品行不好,有什麼經典的處世方法和豁達、寬容的心態調節自己

我覺得關鍵還是自己得首先有一個自己的道德,處事的底線。任何事,任何人在不觸犯自己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彼此協商,包容,妥協。但是我覺得一些原則問題,一些自己固有的價值觀,道德觀,是不能讓步的,更不容許別人輕易踐踏,顛覆!這樣才能活出自我,活出本色。不致迷失本心。

⑹ 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修養是一個人按照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要求,經過學習、 磨練、涵養和陶冶,為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各方面進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一個人的修養有多重要?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個人修養的重要性
一個人修養對個人成功發展具有決定意義
個人修養伴隨著人的一生,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漸完善。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修養好與否,在一定意義上對個人成功有決定性作用,這當中涉及個人誠信,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等內容,通過專題的學習,使本人學會了人與人接觸更應注意個人修養在此當中發揮的魅力,你的修養好與壞都直接通過你的言行傳遞給對方,是你能否融入社交圈子的一個重要標志。
本人認為,一個人要想在個人的發展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加強個人修養的鍛煉,專題學習教會了我們如何處世,如何尊重別人,同時讓人尊重自己,學會如何與人互動、溝通,在禮儀層面上,我們學習如何約束自已的言行,提高自已的品味,使我在合法合理合情的范圍內,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找到方向,為自已未來創造良好的人際球境。
二、提高能力,增強個人底蘊
人是社會的人,對物質與精神都有需求,專題學習對本人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教會了我們如何在貢獻與索取之間形成一個平衡點,我認為團幹部應該培養社會責任感,主動關心別人,以實際行為回饋社會,這是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人應該具備的 一種責任與義務。
要不斷提高個人的底蘊,加強自已的能力建設,強化服務社會服務集體的意識,影響身邊的年輕人,在實際工作中,我認為我應敬業受崗,奉獻在崗位,珍惜工作機會,多為企業作貢獻。
三、包容差異,善待別人
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包容一點,我們不能強求每個人都與你的思想、觀點,行動一致,允許差異性的存在,聽專題的學習,不僅能在理論層面找到包容別人的依據,而且實際的案例也委好地作了解釋,改變了本人原來的思維模式,打破束縛,本人在看人看物的態度一方面要分析別人的真實意圖,另一方面接受別人沒惡意但不符合禮節的舉動。
加強個人修養的方法
1、明確自己的理想抱負 理想是指路明燈,指引著前方的道路。加強自我修養,必須明確自己的理想抱負,明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人必須具有什麼樣的素養,然後以此為指引,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培養相關的能力,這一學習、磨練的過程就在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提高專業修養是提高大學生自我修養水平的第一步。
2、開闊自己的視野 開闊自己的視野包含廣泛涉獵各種有益書籍,擴大交往范圍。讀史為鑒,讀哲明理,讀詩養性„„擴大交往范圍可以不斷吸取社會信息,豐富生活經驗,見賢思齊。一個人只有交往廣泛,視野開闊,才能有豁達大度的胸懷,才能善於吸取各種社會信息,不斷豐富自己的社會生經驗,才能深化自我意識。
3、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一個人的思想狀況如何,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社會實踐不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當代大學生只有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了解國情、鄉情,既激發了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雄心壯志,同時又看到前進道路中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勢發展的差距,從而樹立自己的主人翁意識,不再局限於狹小的交際圈,而懂得把目光放得長遠,把自己的人身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
4、注重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 思想品德修養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任務,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必須善於總結提高,狠下功夫。思想品德修養貴在自覺,貴在實踐,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取得長足進步。大學生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先進人物為楷模,不斷激勵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
當代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素質教育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高素質的人才。人的素質主要靠修養得來, 自我修養的綜合便是人的素質體現,所以加強自我修養有重要的意義。人之所以要進行修養,就是為了把自己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為了能擔負起重任。當代大學生,是四化建設的棟梁之才,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就必須自覺、認真加強自身修養,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向嚴格要求自己,必須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守社會公德,還應以共產主義思想品德來激勵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立足社會,趕上時代的步伐,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成就一番事業。
如何提升個人修養
1,應該改言,改性,改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基本的就是語言,如果我們說話沒有藝術,或是說話不得當,就很難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習氣很重,惡性不改,壞心不改,心裏面的邪見,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難在道德,修養上有所提高.所以應該學會不斷的改進,要改言,改性,改心,這樣才能得到不斷地進步.
2,應該受教,受苦,受氣: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為何能不斷的進步,而有的人則不進反退呢?問題就是他不能"受".和學習讀書是同樣的道理,有的人容易進步,因為他樂於接受;有的人容易退步,因為他納不進去.我們在加深修養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受教,受教就是把東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後把它消化成為自己的思想.
我們不僅僅要受教,並且還要受氣.如果一個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贊美,是不能永遠和完全給自己增加力量的,還應該學會接受別人的批評,指導,乃至傷害.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受苦,受氣,才會得以進步.
3,應該思考,思想,思慮:不管什麼事情都必須三思而後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
4,應該敢說,敢做,敢當:有些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意見的時候不敢在大眾面前發表,只會在私底下議論紛紛;遇事也不敢當,不敢做.不敢擔當就不會負責,不會負責就無法獲取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修養也不會提高.因此只要是好事,善事,我們就要學會敢說,敢做,敢當.

⑺ 怎麼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第一,要樹立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在當今社會,樹立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闢概括,是對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指導方針。

第二,要政治上成熟,聽招呼,守規矩。一要一級服從一級,一級支持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政令暢通。能夠站到全局干好局部,干好局部為全局負責。執政為民,秉公用權,真正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二要堂堂正正做官,老老實實為人,胸懷豁達,與人為善,誠信相待;三要潔身自好,慎微、慎獨、慎言、慎行。

第三,要切實牢記「兩個務必」,自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管好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嘴,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吃的不吃,不該端的酒杯不端;管好自己身邊人,不能因小失大,影響自己聲譽;管好自己的「尾巴」,始終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傲,以平常心態對事對待自己對待同志。

第四,要深諳「公生明,廉生威」的至理名言,始終不忘身後有上百雙眼睛在看著,每時每刻都在接受來自方方面面的監督。任何時候都不能幹那些讓人指脊樑骨的事,不能幹那些丟份子、掉價的事,不能幹那些提心吊膽,嚇得睡不著覺的事,不能幹那些一旦被舉報,被調查情況屬實,就被「雙規」的事。作為公務員我們就要「人人一扇窗,個個樹形象」,通過自己的具體言行,折射出公務員隊伍的整體形象,密切干群的血肉聯系。

⑻ 形容人思想道德修養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人思想道德修養的詞語有「高尚、豁達、廉潔、寬容、善良、勇敢、正直、齷齪、卑鄙、低俗」。

⑼ 為什麼豁達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

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有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乃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

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記得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採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面,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意見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換句話說,採取了這兩種態度以後,你會容忍我的意見,我也會容忍你的意見,這樣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系,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而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美國有位作家曾說過:沒有豁達就沒有寬松。無論我們取得多大的成功,無論爬過多高的山,無論有多少閑暇,無論看多少美好的目標,沒有寬容心,我們仍然會遭受內心的痛苦。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古今中外因豁達、開朗、寬容、謙讓的品德而獲得他人的友情、愛戴,或者消除仇恨、恩怨的例子數不勝數。

唐高宗時期有個吏部尚書叫裴行儉,家裡有一匹皇帝賜的好馬和很珍貴的馬鞍。他有個部下私自將這匹馬騎出去玩,結果馬摔了一跤,摔壞了馬鞍,這個部下非常害怕,因此連夜逃走了。裴行儉叫人把他找回來,並且沒有因此而責怪他。

又有一次,裴行儉帶兵去平都支援李遮匐,結果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珍寶,於是就宴請大家,並把這些名貴的珍寶拿出來給客人看,其中有個部下在抱著一個直徑兩尺、很漂亮的瑪瑙盤出來給大家看的時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盤子摔碎了,頓時害怕得不得了,伏在地上拚命叩頭以致流血。裴行儉笑著說:「你不是故意的。」臉上並無可惜的樣子。

這些歷史上忍讓的故事,受損的一方並沒有因自己的損失和難堪而大發雷霆,懷恨在心。相反,他們都表現出寬宏大量、豁達開朗、毫不計較的美德和風度。結果不僅沒有受到更多的損失、得到更多的難堪,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平息了糾紛,博得了別人的頌揚。

一個人只有豁達、開朗、寬容才能接受別人,善於與他人相處,能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為集體所接納,就能與別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才會協調,才能與集體成員融為一體。

合群的人,常常能夠與朋友共享快樂,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總是多於消極的情感;即使在單獨一人時也能安然處之,無孤獨之感。因為這種具有積極情感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個性、情感、長處和不足做出恰當和客觀的評價,不會對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切實際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做人的原則,努力發揮自身的潛能,並不迴避和否認自己的缺陷,盡量用自己的樂觀情緒去感染別人,正是這些特點,才贏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同。

⑽ 豁達是什麼意思

性格開朗;氣量大。

豁達

拼音為:huò dá。

釋義:

1、通敞。

2、通達曉暢。

3、規模宏大。

4、胸襟開闊;豪爽大方。

5、通脫。

出處: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



近義詞

開朗

拼音:kāi lǎng。

釋義:

1、地方開闊,光線充足:豁然~。

2、(思想、心胸、性格等)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胸懷~,精神煥發。

出處: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這人約莫四十來歲,身材高大,眉目開朗,是位有度量有魄力的人。」

熱點內容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