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1.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如何理解
德國復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制:「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們國家在深刻總結國內外治國經驗的基礎上,及時做出了「以德治國」的科學論斷。「以德治國」對教育領域指明了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性。請根據品德形成的過程和影響因素,簡述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 美德是幸福之舟,家風是無形的教育力量,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對嗎
尊老愛幼的家風。我國是一個推崇「百善孝為先」的民族。在家庭生活中,老人是家中的長輩,是家庭中的財富。尊老能培養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例如有的家長倡導每天早晨見到老人先問「早上好」,臨睡前道一聲「晚安」;盛飯時把第一碗先給老人,時令或珍稀食物先給老人品嘗進食;開飯時,先請老人下筷;接待客人,先介紹老人;辦重要事情,先徵求一下老人的意見;老人外出,行動不便要主動攙扶等。對於幼童,要悉心照料、關愛,確保他們健康成長。
3.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是誰說的
傳統教育派是指以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赫爾巴特的理論主張為代表的教育流派.這一流派的主要教育觀點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學要根據倫理學建立教育目的論,根據心理學建立教育方法論.教育要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教學可以按照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步去進行,這就是所謂「四段教學法」.傳統教育派還認為「訓育即道德教育」,認為道德教育的態度應該是溫和的,方法是進行道德行為訓練.傳統教育派強調教師和書本的權威作用,教學階段有機械化的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現代教育派是指以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的教育理論為代表的教育流派.這一教育流派的主要教育觀點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教育的目的應該來自教育過程之內,即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教育的步驟,而不應該從教育的外部去尋找一個目的強加給教育,即是說,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不斷地生長下去.教育應該從兒童的興趣出發,以活動組織學習,從做中學,不斷改造自己的經驗.教育理論應該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把各種看似矛盾的二元論(比如工作與游戲、勞動與閑暇、普通科目與職業科目、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等)有機統一起來.現代教育派強調兒童中心論,是典型的實用主義.
傳統教育派把學生比做「船」,把教師比做「舵手」,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的指揮;而現代教育派把學生比做「太陽」,把教師比做圍繞太陽轉的「地球」.這兩種觀點是對立的,同時也都是片面的.
首先,傳統教育派只強調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忽略了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在教育過程中,是教育活動主動的參加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對於教育影響,他們可能積極地接受,也可能消極地抵制.同時,在師生關系中,它過分擴大了教師的作用.其實,如果教師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學生當做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自身的「舵手」作用也無法真正實現.
其次,現代教育派只強調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忽略了學生也是教育的對象.由於學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師性的心理特徵,他們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促進和引導.同時,在師生關系中,它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其實,沒有教師的教育、組織和領導,學生的潛能是得不到充分發展的,這個「太陽」也不能正常發光.
總之,兩種教育派別在歷史上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又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我們應充分認識到這兩種教育思想的精髓,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審視它們,將二者統一起來.在教育過程中,既不能忽略學生的客體地位,也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認識到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自我發展和教育的主體,使學生的雙重地位統一起來,處理好繼承與革新的關系,科學地運用教育規律,使教育更加人性化,推動教育的發展.
4.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他把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集中於道德培養方面。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道德」, 選A
5. 2020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知識點:赫爾巴特_教育目的解析
赫爾巴特--教育目的解析
對與赫爾巴特相信各位同學都不陌生,在廣西教師招聘考試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雖然很簡單但是一不小心就出錯。考試當中一般以單選題的考察形式對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著作、內容、教育思想以及貢獻進行考察同學們的識記情況,那麼今天就一起走進赫爾巴特的教育目的進行解析。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科學第一步工作是先發現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後尋求達成這種教育目的的工具。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學、倫理學以及形而上學,來指導其教育理論,並以倫理學為其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他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個人品格和社會道德。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這種道德是由五種永恆不變的觀念,即內在自由的觀念、完善的觀念、善意的觀念、法權的觀念和正義的觀念組成的。赫爾巴特還把兒童未來的目的分為兩部分,即希望達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謂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一個人有時可以根據自由選擇而給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說與職業選擇有關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的,教育就必須發展人的多樣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養人的多方面的興趣。所謂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這是一個人在任何活動中都必須達到的目的。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以各種觀念來豐富兒童的心靈,把他們培養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他不贊成裴斯泰洛齊對教育目的的見解,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兒童各種能力,和官能(Faculty)調和的發展,但他則認為官能是不能分開多種的,心靈本身作用是統一的,用不著求其調和的發展。同時他又反對盧梭(Rousseau)對教育目的的見解,盧梭認為教育目的是促進兒童個人自然的發展,而他則認為教育目的應顧及社會的適應。赫爾巴特主張個人品格與社會道德,兩者並重而不沖突,譬如善良意志、社會合作的行為、正義以及適當地服從權威等,都是他所謂品德的含義。
赫爾巴特以為品德是內在自由的觀念,成為心靈持久的意識狀態(The idea of inner freedom as a constant state of mind)。所謂內在自由觀念,是一種自願的意志。心靈持久的意識狀態,是觀念持久地存留在意識中,而且支配著心靈。品德具有自願而持久的意志,可以控制個人的行為。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設心靈,使品德的觀念成為最強的觀念,這種品德的觀念,是靠著正確知識的判斷和領悟而來的。他說,當意志和教育領悟相符合的時候,品德便得到了。換言之,品德是靠著後天的教育而得到的。固然未受教育的人,不是不能為善,但是其為善可能是由於習慣或模仿,缺乏正確知識的判斷,與領悟觀念的選擇,無法如受教育者具有自願而持久的善良意志。
以上就是對教育學重點人物赫爾巴特的講解,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6.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出自哪本書
《赫爾巴特名人名言》、《赫爾巴特經典語錄》
7. 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
(一)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二)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實則,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三)「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四)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五)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兒童中心論
杜威是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也就是說,是在「破舊」中「立新」的。在杜威看來,在傳統教育那裡,「學校的重心在兒童之外,在教師,在教科書以及你所高興的任何地方,唯獨不在兒童自己即時的本能和活動之中」,教科書「是過去的學問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師是使學生和教材有效地聯系起來的機體,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實施行為准則的代言人」。
拓展資料: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現代著名的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理論家和心理學家。《新大英網路全書》(1979年版)在介紹杜威時說,他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教育改革中所謂進步運動的卓越思想家」。1930年,巴黎大學在授予杜威榮譽博士學位時,稱他是「美國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現」(轉引自《新大英網路全書》第5卷,1979年版,第680頁)。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經在全世界廣泛傳播,有人說,「杜威的教育學說,不僅塑造了現代的美國教育,且影響了全世界」。可以認為,杜威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8. 教育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總要求,即解決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按照《教育法》的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制約著各個教育階段、各科教學發展趨勢和總方向,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統貫全局的作用。
9. 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是什麼
赫爾巴特的教育來理論:
赫爾巴特把教自育的所有目的和最高目的指陳為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多方面的興趣立足於社會,是可能的目的或選擇性目的,也是間接目的或意向目的,道德培養是最高目的和必要目的,二者具有統一性。
在教育起點上,他尊重人的個性,「即使對人類作最純粹、最成功的描述,這種描述卻同時也始終是對特殊的個人的說明」,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盡可能避免侵犯個性,而使個性所具有的鮮明輪廓呈現出來。
擴展材料:
赫爾巴特是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先驅,是「教育性教學」的首創者和教學形式階段的發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赫爾巴特明確提出教育學的科學性問題。在他看來:「教育學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前者說明教育的目的;後者說明教育的途徑、手段與障礙。」他在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學理論,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論,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10.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沒錯!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