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道德的理解
1. 我對道德的認識和理解
1,道德倫理產生於人的交往與社會性,道德必然來源於人的活動與交往
2,道德分版為道德認識權(最更本),情感(對道德行為產生的感情),道德行為
3,道德的影響因素很多,大致來說, 外因:社會風氣,家庭,自己的社交群體, 內因:認知(包含認知失調,認知定勢)受教育水平
2. 對道德的認識
道德認識是指對於行為規范及其意義的認識,是人的認識過程在品德上的表現。其中包括道德觀念、原則、信念與觀點的形成,以及運用這些觀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對人對事作出是非、善惡的道德判斷。也可以把道德認識看作是對於行為中是非、好壞、善惡及其意義的認識。
道德認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道德思維發展水平,主要體現為道德認識的形式。道德認識,首先表現在道德認識、道德判斷或道德評價上,在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人們道德思維發展水平的反映。道德思維的發展,也反映了品德無論在認識方面的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存在一個從不知道已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第二,道德觀念變化的程度,主要體現為道德認識的內容。道德認識也表現在各種道德規范的觀念,特別是道德是非觀念上。道德觀念的發展,正是主體對善惡、良心、榮譽、正直等道德規范的認識的變化。
3.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3)對於道德的理解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4. 你如何理解道德
道德是在最少二個人之間的互動基礎上,別人對你的評價,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只要你不傷害別人,就是有道德,否則就有失德;道德也是一個規則,是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必然遵守的規則;道德也是一個度,當你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保持了一個合理的度,達到了雙贏,這說是有道德,當你突破了道德底線,可能說是失德。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行、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5. 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對道德的理解 (十萬火急)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6. 談談大家對道德的認識
「道德認識是指對於行為規范及其意義的認識,是人的認識過程在品德上的表現。其中包括道德觀念、原則、信念與觀點的形成,以及運用這些觀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對人對事作出是非、善惡的道德判斷。也可以把道德認識看作是對於行為中是非、好壞、善惡及其意義的認識。」
7. 對於道德如何理解
定義1:由個體自我意識為起始,引影到群體當中,形成的《精神》《語言》《行為》宏觀性微略統一,即為道德。
定義2:道德就是脫離人的自然屬性而適應人的社會屬性。( 這里說的人的自然屬性,實質就是動物性。)
道德應該是合於天理的行為規范。由於人類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動態規律,來主導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因此,隨著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道德的標准即隨之提高。
定義3: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定義4: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8. 「道德」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你對道德的理解是什麼
道德產生的具體時間是不可追究的,好像從人類有意識和文化以來道德就伴隨著人類,並且成為了約束人類的一種精神樞紐。每個人對於道德的理解都是不一樣,有些人認為道德就是一種公德和私德,應該做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情。而有些人認為道德是應該獲得社會上大部分人的認同,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道德。
不必對他人的做法進行評價,也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道德綁架別人。就好像坐公交車一樣,給別人讓位是一種情分,而不讓位也是一種本分。
9. 如何理解道德
10. 大學生對道德的理解
道德的含義及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一.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二. 道德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對於當今的大學生來說,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大學生立身做人的內在需要,可以促進大學生腳踏實地的追求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在社會活動中講信用,講信譽,誠實不欺。同時,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培養,還可以促進學校規范自身行為,樹立誠信觀念,實現依法辦學和以德治校。甚至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