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論文徵文
『壹』 怎麼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論文1000字
一、大學生應當具備的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為大學生應當具備哪些法律意識呢?首先,應培養學生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大學生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良好觀念。另外,應培養大學生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大學生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系的自由現,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平等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律的精髓,也是鄧小平同志一貫強調的法制原則,所以要教育大學生樹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觀念。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一)進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關於「兩棵」課程設置意見中提出,「法基」課通過讓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礎,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定,理解和實踐十五大報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根據這一規定,在實際大學教育中則要堅持高校的普法教育。現今高校課程中也幾乎都沒有法律基礎課,但在開展普法教育及開設法基課程時,應注導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今雖多數高校均已開設法律課程,但由於是公共課,課時少,學生多不加以重視,許多學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績合格,這與當初教育部關於設置此課程的初衷相違背。作為一名法學教師,筆者從「教「這方面談談在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的幾點建議。第一,教學內容選擇:如前所述,法基課屬大學課程中的公共課,課時少因此在教學中,法學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系的部門法,如民法、刑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等,由干與學生密切相關,因此也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第二點即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學教師多採用講.授這一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說去努力學習法,以法保護自己。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因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 只是通過開設法基課程,進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學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識。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筆者談幾個這方面的建議。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如前所述,我們的法學課程由於課時少,在教學;中,我們只能採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門法選擇上,磨刀能控與崇全有密切共連的幾門部門法,但中國法學精深,我們要全方位了解我國法律,從而更全面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則可通過開展以「某法」為主題展開知識智力競賽,學生通過這一活動,能主動去學習合同法內容,提高學法興趣,何樂而不為。第三,可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很多是課一堂——宿舍——食堂三點一線,大學生涯極為枯燥,通過組織學生去校外分聽法庭審理,能開拓視野,也能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對於現今社會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諸如「胡長青受賄案」、「遠華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復雜案例,可組織學生看錄像,或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樹立「法大於權」的論點,從另一層面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最後,要徹底培養學生法律意識,轉變大學生某些錯誤觀念,也要重視提高大學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別要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結合起來,一個人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就為其法律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主觀要件。(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大學生法律素質,並把法律素質作為現代人素質的主要方面。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幹力量,不學法,不懂法,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就不適應時代需要。因此,我們應努力提高法學教學質量,真正培養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貳』 一篇關於法律的小論文
學習《未成年保護法》的一點體會
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將要實施,這次修訂是從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出發,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凸顯了政府執法主體的地位,全面充實了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四大保護的內容,強化了法律責任。
關注青少年兒童成長,維護青兒童少年的合法權益,已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共識,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社會中還存在著大量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維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的社會努力去做的事。
作為高中學生,一、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二、通過自己學習法律知識來影響帶動家人,傳播法律知識。三、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
我認為要從幾個方面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
一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的法律意識,使學生們自覺遵守法律規定。了解法律並遵守法律,應落實到在日常生活的具體行動中。
二是要教師了解並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觀需要,不以教師的主觀意願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點。比如孩子好動,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長時間安靜地坐著不動。
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和理解未成年人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憑者自己的主觀意願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是要充分認識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危害性。不尊重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會使學生未成熟的心靈受到殘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受侮辱的幼兒會形成懦弱或強烈逆反的性格,將來可能成為對自己和社會都不利的人;受體罰的孩子為了躲避受罰,可能會養成說謊的惡習。因此,教師對孩子人格尊嚴的侮辱,可以說是殘害兒童幼小心靈的無形殺手,必須堅決予以杜絕。
四是教師在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講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教師既要嚴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關系,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對於存在缺點、錯誤的未成年人,教師更應對其進行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鼓勵和幫助他們改進。
未成年人是中華民族未來的脊樑,教育培養好他們是關繫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針對未成年人身心發育過程和思想行為特點,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有效的教育。未成年人保護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相關法律的實施,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實施這些法律,能夠幫助未成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發展,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有利於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對於確保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達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認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使我對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未成年人有哪些權益受到國家的保護、當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怎麼辦有了一定的了解。未成年人處於身心發育的特殊階段,決定了其始終處於一種被撫養、被監護、被教育、被保護的地位。
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常常受到監護人、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嚴重傷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此,我只想談一談關於學生考試自己的一點想法: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們一心只為學習,一直以來,學生們考完試後的輕松完全被等待排名揭曉的緊張所代替。
因此,對於考試他們總有著本能的畏懼。考得好則萬事大吉,考得不理想則像「過街老鼠」到處喊打。
長期以往下來,學生們飽受學習壓力的折磨,無論從身心和心理健康方面受到了不良的影響,最近幾年從媒體方面看到多起未成年學生因承受不了過重的壓力而自殺的事件。由此充分體現了現行社會或多或少的忽視了對未成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保護。家長們在給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物質方面的前提下,一味的要求孩子在學業上出人頭地,處處爭優,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而學校的老師也因為工作性質等因素對學生也採取的態度是喜優厭差。無形之中對一部分學生的心理造成了打擊,其實這樣後果很嚴重。
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我從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改觀,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發現和實踐法律精神。社會復雜的,人總會受環境影響,因此我們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守法律,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防患與未然,即使如此,如果我們面對犯罪時,利用法律武器對付他們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日常生活中里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的「衛士」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我們享受權益,需要法律的保護。
法律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
『叄』 法學論文怎麼寫
法學論文
法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特殊的科學,研究「法」這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規律。法學肯定法律對於社會的制約和調整。從而,法學成為教育全體人民遵紀守法,具有特殊的價值。
中文名
法學論文
科系
社會科
專業
法學
文體
論文
名詞解釋
法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特殊的科學,研究「法」這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規律。法學肯定法律對於社會的制約和調整。從而,法學成為教育全體人民遵紀守法,具有特殊的價值。
現代的法學,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學。但是關於法學與科學的關系有不同的看法,這主要涉及價值論的研究是不是科學的問題。
法學體系特徵
系統性
系統論的主要創始人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對系統作了如下定義:系統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元素的綜合體。系統的特點是各組成部分相互依賴,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整體的性質不同於任何組成部分,也不同於各部分的簡單相加。
層次性
法學體系的一層又一層的結構,顯示出法學研究范圍的明晰化和專深化。以法學體系的第一層次的「法律史學」為例,「法律史學」可劃分「法學史學」、「法律思想史學」、「法律制度史學」等第二層次的分支學科,第二層次可劃分第三層次的分支學科。如「法律制度史」可劃分「中國法律制度史」。
載入更多
相關搜索
法學畢業論文5000字
法律畢業論文8000字
法學論文選題
法學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法學畢業論文6000字
法律論文
法學論文範文6000字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範例
『肆』 我的法律觀1000字論文
寫作思路:首先可以開篇點題,直接給出文章的主旨,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進行闡述論證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確等等。
談到法律,會給人神聖,威嚴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因為有了法律的約束,我們才會生活咋子這么一個安定的社會里;正因為有了法律的約束,我們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也保證了他人的安全。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法律,那它會變成什麼樣?我不敢想像。小偷們偷了東西還能瀟灑的向別人炫耀。滿街都是強盜、殺人犯。這樣的國家有誰能住得了。沒有法律自然就沒有國家。人們想要安居樂業就必須有法律。
作為青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就應該加強我們的法律意識。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做出了嚴峻的挑戰。
那我們又應該怎樣樹立的正確的法律意識呢?首先我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自覺抵制不健康的信息。面對陌生人提出的過分要求,應學會拒絕。遇到違法的事應在安全的情況下向警察等人求助。
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在面對侵害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因處於被動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我必須學會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事人的本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是未成年人向成熟邁進的重要一步。面對一些突發的事故和侵害,我們應積極爭取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保護。因此,青少年必須要學會自我保護,樹立防範意識,知道防範的方法,逐步培養在我防範能力。
我們也應積極的參加學校、社區組織的法制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我們能夠得到更專業的法律知識,也大大的推動了法制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深化。
總而言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於世界。鄧爺爺早在1996年指出:「加強法制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又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有進行法制教育。」
『伍』 《法律與我同行》論文800字
上個星期,我們學校開展了「讀法律書,做守法人」的的專題中隊活動,讓我初步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識,也認識到了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無所不在的,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的關系。你是學生,在校你就要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你是行人,你就要遵守馬路上的交通規則;你是工人,就要腳踏實地,不做違法亂紀的事......總之,無論你從事哪項職業,無論你身在何處,都離不開法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和諧美 好。 這里有一個小事例,足以說明法律的重要性。一個小孩子 ,因為一時貪心而拿了超市的東西,幸運的是,他並沒有被發現,,法律意志薄弱的他並沒有想過這樣做的後果。漸漸地,他從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孩變成了小偷,漸漸地發展成了慣偷,由慣偷發展成了入室盜竊,再發展成了持槍搶劫,最後變成了殺人犯,終於走上了毀滅之路。這正應驗了那句老話: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也許,那個人會醒悟,但為時已晚,他只能接受法律的制裁。 前人之覆,後人之鑒。鄧小平爺爺曾經說過「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加強對法律的認識,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至今記得,有一次我因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得到了一次血的教訓。那是一天放學,我出了校門就急匆匆的往家飛奔,心裡滿腦子裝的都是動畫片兒。很不巧,一到十字路口,我就迎來了紅燈,我氣喘吁吁地四下張望著馬路,嘿嘿,沒人!我心裡一陣得意:反正又沒人,等了也是白等,還是先走吧!想著,我便拔腿沖向馬路對面,誰料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一位大叔騎著一輛自行車朝我駛來,我一時間驚慌失措,竟來不及閃躲。「啪!」我與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我感到一陣疼痛,啊!我的右眼上方很不幸的被石子劃傷了,頓時,我血流滿面,後來那位大叔送我到了醫院。現在,我右眼上方受傷的地方已經好了,不過還是遺憾的留下了一個不美觀的疤。從那以後,無論刮風下雨,是否有人,我都不會再闖紅燈了。 法律的作用不可忽視,它時刻保障著我們的安全和利益,為社會和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法律在我心中,法律伴我成長,法律與我同行!
『陸』 以法律至上為題寫一篇800到1000論文
公民法律素養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准之一。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素養如何,將直接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我們的法制建設,影響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所謂素養,是指人們在經常修習和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知識的內化和融合,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處事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具備一定的知識並不等於具有相應的素養。只有通過內化和融合,並真正對思想意識、思維方式、處事原則、行為習慣等產生影響,才能上升為某種素養。重視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推進法制建設」。通過大學法律教育,使大學生擁有較高的法律素養和較強的法治文明意識,這對於提高全體國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對於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動我國法制進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必須看到法律教育內化為法律素養的諸多制約因素一是功利性極強的就業至上評價體系。高校擴招後,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一些高校為給非法律專業學生擠出更多時間應付各種有利於就業的資格證考試,主動降低包括法律在內的其他軟素質課程的教學與考查標准,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對於法律專業學生的法律教育,由於將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條文的解讀和案例分析上,忽視對個人法律素養起綜合性、潛質性作用的哲學、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等課程和知識的學習,相當一部分法律專業的學生雖然十分熟悉各種法律條文和案例,但法律素養不高。二是泡沫化明顯的法律專業重復建設。近年來,受高校擴招、合並和人才市場需求拉動等多方面影響,法學教育泡沫化傾向相當明顯,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師資力量薄弱。一些所謂的法學專家從未參加過法律實踐,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這些學校本來法學淵源不深,加上法學教師素質不全面,無法引導學生將所學法學知識內化為深厚的法學素養。三是現實社會尚不健全的法制環境。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法制建設尚待進一步健全,法律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嚴肅性較差,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和特權觀念還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存在。大學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型成熟期,對外界信息吸收能力強、反應周期短,嚴肅性較差的現實社會法制環境對他們還相當薄弱的法律素養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顯。 基於此,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分享
『柒』 怎樣寫法學論文
以下內容從原文隨機摘錄,並轉為純文本,不代表完整內容,僅供參考。 章。就是對人身權的延伸保護問題。在1986年以後,對《民法通則》規定的人格權,出現了在主體死亡後要不要保護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在理論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經過幾年的研究,我提出了人格權延伸保護的觀點,作為一篇文章的主題,進行詳細的闡釋,在《法學研究》上發表。當然,也有學者反對,但是,作為一種學說,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誰愛批評誰就批評,進行爭論不是更好? 論文的主題要直白,不要隱諱。這正和文學作品相反。文學作品的主題講究隱蔽,隱藏得越深越好,讓不同的讀者閱讀有不同的感覺,這才是文學作品最好的主題處理方法。在寫法學論文的時候,不能這樣,不能讓讀者去猜,而主題是越直白越好,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用這樣的寫法寫出的文章,才是法學論文中的上乘作品。 還要有一點,就是文章的主題必須一經貫之,在文章中不可進行改變。如果不是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沒有中心,沒有基本觀點,這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法學論文了。 最後,文章的主題能夠歸納起來,在讀者讀完這篇文章以後,能夠用一句話就說清楚,這樣的主題提煉就是成功的。我曾經和學生講過這樣的話,就是:理論工作者就是要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展現深刻的理論內涵;實務工作者就是要把復雜的事情弄簡單,把復雜的案件歸結為一句話,正好與要適用和法律相等。在做法學論文中,是要豐富理論內涵,但是不等於文章的主題復雜。主題一定要簡明,理論一定要深厚。做到了這一點,文章就成功了一多半了。 三、確定論證的方法 論證方法是說明主題的基本方法。主題確定了,論證方法不對,論證得不好,也不會寫出好的文章。 (一)首先要確定的是,文章的基本論證方法是立論還是駁論 有時候,法學文章也要用駁論。集中一個錯誤的觀點,進行全面的批駁,展現這一觀點的謬誤所在,認識它的錯誤本質,******這個主題,使之不能夠在理論界興風作浪,讓它沒有市場。採用駁論寫作的文章也是有的,只是不多。駁論的結果,還是要確立自己的觀點,沒有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沒有力量。有一位有資格的老師,他在講課的時候,總是批判別人的觀點, ……………………下載地址下載說明本站所有資源均來源於網路或是會員上傳,僅供學習參考,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本站不對您的使用負任何責任; 本站為公益性的管理知識共享平台,所有資源免費下載,如果您發現無法下載等情況,請向我們反饋; 本站所有資源的解壓密碼,在壓縮包右側均有說明,請注意查看。
『捌』 健全法制議論文作文800字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專一樣,都在規范著屬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
『玖』 法學專科論文範文6000字
為什麼吸毒?(why)
這是毒品。
what how when where
『拾』 對法學專業的認識和理解作文800字
結合具體地說,僅供參考:什麼才是你的力量?------關於法律談判的粗淺認識及思考又是一年期末到。所有的課程都到了結束的時候,選修課首當其沖地先行結束了。這一學期的法律談判,每每想起總有一絲疑惑:怎麼去談判,如何去實施談判,談判的效果如何去體現?這些曾經都困擾著我,在學期的最後或許下面的思考可以有所解答。一:對法律談判的認識在一系列更直接更為效的生存法則面前,法律談判的戰場大多是合同談判。通常就是對商務條款進行細致地溝通與商談,而將法律條款的草擬與談判交給律師完成。但實際的工作中卻大多是律師直接參與談判,充分發揮作為律師的天然優勢,這樣一方面加大了談判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法律實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法律職業就是談判。無論是什麼場合,這樣的任務,這們的使命就決定了法律人的性質。談判無規律,客戶的理解才是最後的底線。道德規范、職業聲譽這些都組成了律師或者所有法律談判者必備的基本所需。個體自然優勢的威力外加有效的人際交流這些都是法律談判的成功關鍵,通過提高個人能力來提高成功幾率。從長遠角度來看準備將會有額外收獲,技巧對於談判制勝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估計對方的實力也是對自己准確的評估,因為目標的變動要時刻保持靈活性,策劃戰略性的離開策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身的主動性。二:對法律談判上課的建議於是在法律談判課中,便出現了這樣很尷尬的局面;講者不知如何去講,聽者不知所雲,曲高而和寡,受眾日稀。而在所有談判場合都離不開新聞媒體、政府權力。假如離開了這些支撐,法律談判何去何從?幾乎所有的名律師都來源於前政府的高官、法檢退居的二線人員。法律談判無形中落入言必稱關系,行必套金錢與飯局的怪圈。於法律文憑賤如糞土的今天且又是一群無錢無權的學生,他們的前途又在哪裡,天亮後他們又能去哪裡找這樣的關系?基於上述思索建議如下:1、緊密聯系實際,關注學生就業。現在的單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單位,從上班報道的第一天起你便不得不為住宿而奔波著去租房,為上班方便而吃快餐,為了趕上簽到而拚命去擠公交。單位什麼都不會給你,能給你的也就是你有一個單位,僅此而已。在大學生全面面向基層就業的大形勢下,為人做事,現在早已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人人都是往高處著眼,從小事做起。上學之人,人人都是有著成材那樣的雄心壯志,又兼有許三多那樣踏踏實實往前走的朴實無華。減少學生走路的坎坎坷坷,縮短學生在城市的人流中努力奮斗的時間。從實際出發,緊密聯系當前社會法律人的處境,以引起共鳴,這或許就是學校所能做的最大的改變。2、突出談判,授人技巧。我們把法律談判變相的等同於法律技巧的授予,和模擬法庭的功能相提並論。這就看出所有人的希望與思索。通過這樣的課堂,這樣的授課方式來提升自己,改變時下的一些落後法科生培養模式,不讓法學本科生質量下滑,更不能讓研究生質量下滑,人為地切斷這些造成質量下滑的背後的推手。在改變學生命運的同時也提升了學校自身的名氣。這些都對任何一方有利,通過雙方的努力,群體性的互動來改變我們的自身,提高我們所有貴大人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