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對第三者的刑事立法
Ⅰ 小三罪立法了嗎
小三罪沒有立法。刑法的罪名中並沒有小三罪。婚外情的確會給婚姻帶來很大的傷害,但如今婚外情僅僅能在道德上給予約束和制約,並沒有在法律中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在遇到小三破壞婚姻的情況下,當事人想要起訴小三追究她(他)的法律責任是不可能的。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並沒有對婚外情這個行為進行規定,但根據相關法律對由婚外情引發的家庭虐待、遺棄、重婚、傷害、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拘禁等等的行為有相應的規定。對於上述的行為各自有不同的罪名,按照相應的罪名和法律規定定罪處罰。其中與婚外情有直接關系的罪名就是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配偶是指法律概念上的有夫或妻的關系。在自己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的情況下,故意破壞別人婚姻再次結婚的就構成了重婚罪。根據具體情形的輕或重由法官量刑,對其進行刑事處罰。所以,對於破壞別人婚姻的第三者也是可能被判刑的。但是在離婚的時候並且有婚外情的情況下,受害一方可以請求一定的賠償。
【個人建議】
因為遇到婚外情破裂的家庭有很多,在感情無法挽回的情況下,要及時的盡可能多的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必要的時候在咨詢律師以及其他的專業人士,以免自己的利益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
重婚罪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Ⅱ 請教下國外有哪些關於野生動物傷人的相關法律
一、野生動物資源刑法保護的中國規定
1997年《刑法》在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第341 條,規定了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非法狩獵罪三個罪名,在第346條規定了單位犯罪,在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二節「走私罪」第151條規定了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分述如下:
(一)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
刑法第341條第1款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其犯罪構成是: 1. 犯罪客體是國家對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制度。犯罪對象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珍貴是指其價值高,瀕危是指其有瀕於滅絕的危險。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特定環境中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如何界定,即在動物園或公園中經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以及科學研究過程中使用的野生動物,能否成為本罪對象。有學者認為,「現有關法律、法規未就捕殺野生動物的區域以及捕殺特定環境中的野生動物作出任何限制性規定,因此,無論行為人於何處非法捕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都可以構成本罪。」[ 2 ]筆者認為如此界定有利於有效打擊非法捕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活動。2. 犯罪客觀方面。本罪的行為方式包括獵捕和殺害。獵捕是指用器具、葯物等狩獵、捕捉、捕撈野生動物,殺害是指殺死、害死野生動物。本罪屬於選擇性罪名,無論行為人是只有獵捕或殺害行為之一,還是行為人兼有獵捕與殺害行為,均只定一個罪,而不應數罪並罰。本罪屬於行為犯,不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後果」作為犯罪成立要件。司法實踐中認定本罪的具體標准,是依據2001年《國家林業局、公安部關於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准》(下稱林業局、公安部動物案件立案標准) 。刑法第341條第1款規定了三個量刑檔次,即「基本犯」、「情節嚴重」和「情節特別嚴重」。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對「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作出了明確界定,在解釋的附表中按照涉案數量確定了「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數量認定標准[ 3 ] 。3. 犯罪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對自然人犯罪按照法定刑量刑即可;單位犯本罪的實行雙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第341條規定的法定刑處罰。4. 犯罪主觀方面只能出於故意,即明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而故意獵捕、殺害[ 4 ] 。
(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
本罪是1997年刑法增設的罪名,即第341條第1款:「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犯罪客體是國家對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管理制度,犯罪對象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所謂「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前已說明,此不贅述。所謂製品,系指製成品,即通過某種加工手段而獲得的成品與半成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用死亡野生動物加工而成的製品,包括毛、皮、骨骼、角、牙、臟器、屍體等,以及其他有極高經濟價值的部位,如犀角、象牙、虎骨等。二是用活的野生動物肢體或器官加工而成的製品,如麝香、熊膽汁等[ 2 ]。本罪行為是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故意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為。按照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收購」包括以營利、自用等為目的的購買行為;「運輸」包括採用攜帶、郵寄、利用他人、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進行運送的行為;「出售」包括出賣和以營利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為[ 3 ]。本罪為選擇性罪名,行為人只有「收購」、「運輸」、「出售」三種行為之一的,定一個罪,行為人同時具有其中兩種或三種行為的,仍定一個罪,不要數罪並罰。行為人只收購、運輸、出售野生動物或者野生動物製品的,或者將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同時收購、運輸、出售,均只定一個罪,不要並罰。按照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本罪犯罪對象為野生動物時,其立案標准和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准均同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司法解釋第5條規定了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情節嚴重」和「情節特別嚴重」的具體標准。
(三)非法狩獵罪
刑法第341條第2款規定,「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侵犯的客體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有關法律法規,如《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犯罪客觀方面是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的行為。禁獵區,是指國家對適宜野生動物生息繁衍或者資源貧乏、破壞比較嚴重的地區,劃定禁止狩獵的區域。禁獵期,是指國家野生動物行政管理部門根據野生動物的繁殖或者皮毛、肉食、葯材的成熟季節,分別規定的禁止狩獵的期間。禁用的工具,是指足以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危害人獸安全的工具。禁用的方法,是指禁止使用的損害野生動物資源正常繁殖、生長以及破壞森林、草原等的方法[ 4 ] 。如何理解「情節嚴重」? 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第6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狩獵『情節嚴重』: (一)非法狩獵野生動物20隻以上的; (二)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或者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的; (三)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2001年林業局、公安部動物刑事案件立案標准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 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20隻以上的; 2. 在禁獵區或者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的;3. 具有其他嚴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的。該標准還規定,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50隻以上的,為重大案件;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100隻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為特別重大案件。本罪主體為自然人或者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
(四)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
刑法第151條第2款規定,「走私國家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各款的規定處罰。」與之相關的還有第155條「准走私罪」、第156條「走私罪共犯」、第157條關於「武裝掩護走私」和以「走私犯罪和妨害公務罪數罪並罰」的規定。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外貿易管制中有關禁止珍貴動物及其製品進出口的管理制度。犯罪對象是珍貴動物及其製品。根據2000年最高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 條規定,「珍貴動物」的范圍跟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中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范圍完全一樣。本罪客觀方面是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製品進出境的行為。本罪的立案標准、「情節較輕」、「情節特別嚴重」的認定標准,2000年最高院走私司法解釋第4條有詳細規定。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
(五)與上述罪名相關的幾個問題
1. 行為人觸犯上述罪名與其他罪名的想像競合。根據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第7 條規定,「使用爆炸、投毒、設置電網等危險方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者非法狩獵罪,同時構成刑法第114條或者第115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這說明當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既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非法狩獵罪,又構成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罪名的時候,屬於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罪處斷。
2. 數罪並罰的規定。2000年最高院動物司法解釋第8條規定,以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和妨害公務罪數罪並罰。
3. 以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為犯罪對象的其他犯罪。根據2001年林業局、公安部動物案件立案標准,如果行為人在盜竊、搶奪、搶劫案、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案、破壞生產經營案、聚眾哄搶案、非法經營案、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案件中,涉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或者陸生野生動物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特許獵捕證等犯罪對象的,分別執行盜竊、搶奪等罪名的相對應的立案標准。
二、野生動物資源刑法保護的域外規定
在國外刑事立法中,關於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規定情況不一。有的國家專門規定了野生動物犯罪,有的國家則突破了「野生動物」的概念范圍,將保護外延擴大到「動物」,凸顯了這些國家強調「動物福利」的立法理念。現將有關國家的規定表述如下。
(一)美國。在1962年美國法學會擬制的《模範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中規定了「殘害動物罪」( cruelty toanimals) ,是指行為人故意地或者輕率地使任何動物遭到殘酷的虐待;或者使任何由他監管的動物遭到殘忍的忽視;或者殺死、傷害他人的動物而沒有得到主人的許可[ 5 ]。在美國,該罪從性質上歸為損害道德的犯罪,屬於四等犯罪(重罪、輕罪、微罪、違警罪)中的「輕罪」,刑罰不超過1年監禁。
(二)德國。1998年《德國刑法典》有關動物的犯罪主要是兩處。一是分則第二十九章「針對環境的犯罪行為」第329條和第330條。第329條第(3)款規定,行為人違反為保護自然保護區、作為自然保護區而暫時加以保護的地面或者國家公園而公布的法律規定或者可能實行的禁止規定: 1. 挖掘或者獲取地下資源或者其他的土地組成部分; 2.從事掘溝或者碓砌; 3. 建成、改變或者除去水域; 4. 從泥坑、泥沼、沼澤或者其他濕潤地帶中排水; 5. 開墾森林; 6. 殺害、捕獲、追捕在聯邦自然保護法意義上特別加以保護的動物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地毀壞或者移走其蛋卵; 7. 損壞或者移走在聯邦自然保護法意義上特別加以保護的植物或者; 8.設立建築物,和因此相當地妨礙其各自保護目的的,處5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第329條第( 4)款規定,如果行為人過失地行使上述行為,那麼刑罰為3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第330條規定對特別嚴重的情形中的故意行為,處6個月以上10年以下的自由刑。特別嚴重的情形是指行為人持續地損害瀕臨滅絕的動物或者植物的存在或者出於貪利而行動[ 6 ] 。二是分則第二十五章「可罰的謀取私利」第292條、293條。第292條規定了「私自狩獵」,即行為人在侵害他人的狩獵權或者狩獵活動權之下: 1. 追捕、捕獲、打死或者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獵物或者2. 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損壞或者毀壞處於狩獵權之下的物品的,處3年以下自由刑或者金錢刑。在特別嚴重的情形中,處3個月以上5年以下的自由刑。第293條規定了「私自狩漁」,即行為人在侵害他人的狩漁權或者狩漁活動權之下狩漁或者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損壞或者毀壞處於狩漁權之下的物品的,處2年以下自由刑或者金錢刑[ 6 ]。
(三)法國。1994年《法國刑法典》第五卷《其他重罪與輕罪》全一章《對動物的嚴重虐待或殘忍行動》規定的動物犯罪,有兩個法條。第511 - 1條第1款規定,在並不必要的情況下,對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實行嚴重虐待或施以殘忍行為的,處6個月監禁並科5萬法郎罰金。第5款規定,開設任何新的斗獸場,處第1款規定之刑罰,第6款規定,拋棄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的,亦處相同之刑罰,但旨在放歸繁殖的動物除外。第511 - 2條規定,不按照經最高行政法院提出資政意見後頒布的法令規定,在動物身上進行科學或實驗性試驗或研究的,處第511 - 1條規定之刑罰[ 7 ]。在《法國刑法典》第六卷《違警罪(條例部分) 》第二編《侵犯人身之違警罪》第二章《侵犯人身之二級違警罪》第二節《放任危險動物亂跑亂闖》第R622 - 2條規定,有可能對他人造成危險的動物,其看管人聽任該動物亂跑亂闖的,處二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在第六卷第二編第三章《侵犯人身之三級違警罪》第三節《刺激有危險的動物》第R623 - 3條規定,可能對人具有危險的動物,其看管人眼見該動物在攻擊或追逐行人,反而刺激該動物,或者不對其加以制止,即使未造成任何損失的,處三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在第六卷第五編《其他違警罪》第三章《三級違警罪》全一節《非故意傷害動物之生命或身體》第R653 - 1條規定,因笨拙失誤、輕率不慎、缺乏注意、疏忽大意,或者不履行法律或條例強制規定的安全或審慎義務,偶然地造成家養、馴養或捕獲之動物死亡或受傷的,處三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第四章《四級違警罪》全一節《虐待動物》第R654 -1條規定,在並無必要的情況下,公開或非公開地故意虐待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的,處四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第五章《五級違警罪》全一節《故意傷害動物生命》第R655 -1條規定,在並無必要的情況下,公開或非公開地故意殺死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的,處五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 7 ]。
(四)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1965年生效的《瑞典刑法典》第十六章《對公共秩序的犯罪》第13條規定,虐待、使過度勞累、忽視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正當地使動物遭受痛苦的,以殘酷對待動物罪處罰金或2年以下監禁[ 8 ]。現行《芬蘭刑法典》有三處規定了動物犯罪。一是第17章《侵害公共秩序的犯罪》第14條、第15條。第14條「侵犯動物福利」規定,行為人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地採用暴力、加重負擔、不提供必需的照料或食物,或者其他違反《動物福利法案》的方式,殘酷地對待動物,或者對動物施加不必要的疼痛或痛苦的,以侵犯動物福利罪論處,處以罰金或者2年以下的監禁。第15條「輕微的侵犯動物福利」規定,鑒於疼痛或痛苦的狀況或者其他犯罪情節,如果綜合評定該侵犯動物福利的行為是輕微的,則犯罪人以輕微的侵犯動物福利罪論處,處以罰金[ 9 ]。二是第28章《盜竊、侵佔和非法使用》第10條規定了捕獵罪,即凡不合理的在他人的捕獵區域捕獵,或在他人的捕魚區域捕魚,或以其他方式實施捕捉行為,或者是超越了其具有的基於法律、許可、協議或決議的捕獵或捕魚權利,處以罰金。凡在其沒有權利或不被允許的區域里,故意地且不合理地設置陷阱捕捉或殺死非受保護的動物的,也以捕獵罪論處。三是第48a章《自然資源犯罪》第1條規定了狩獵罪,第2條規定了捕魚罪,兩罪均處以罰金或2年以下的監禁。第4條規定了隱藏非法獵物罪,即對犯狩獵罪或捕魚罪而獲取的獵物而隱藏、獲取、傳送、運輸和交易的,處以罰金或6個月以下的監禁。第6條規定了狩獵禁令,即被判狩獵罪的人可以被禁止狩獵1年以上5年以下[ 9 ]。
(五)國外刑法中動物資源犯罪的立法特點。國外刑法與我國刑法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犯罪對象的范圍較廣。美國規定為「任何動物」,德國規定是「在聯邦自然保護法意義上特別加以保護的動物」、「瀕臨滅絕的動物」。法國將其規定為「家養、馴養或捕獲的動物」。芬蘭則將保護范圍擴大為「動物福利」、「非受保護的動物」乃至「動物」。而我國是將犯罪對象嚴格限定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對上述范圍之外的動物則沒有列入保護范疇。(2)犯罪客觀方面規定較為詳細,許多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行為都規定為犯罪。美國刑法規定為「使任何動物遭到殘酷的虐待」、「或者使任何由他監管的動物遭到殘忍的忽視」、「或者殺死、傷害」。德國規定是「殺害、捕獲、追捕」、「毀壞或者移走其蛋卵」,「追捕、捕獲、打死或者使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獵物」。在法國刑法中「實行嚴重虐待或施以殘忍行為」、「拋棄動物」,「在動物身上進行科學或實驗性試驗或研究」,「放任危險動物亂跑亂闖」,「刺激有危險的動物」,「造成動物死亡或受傷」、「虐待動物」、「公開或非公開地故意殺死動物」等都可構成犯罪。瑞典和芬蘭的規定也同樣細密。我國動物犯罪則局限於「非法獵捕、殺害」、「非法收購、運輸、出售」、「非法狩獵」和「走私」等行為。( 3)犯罪主觀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美國規定是「故意地或者輕率地」。德國既有「行為人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可能實行的禁止規定而殺害、捕獲、追捕動物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地毀壞或者移走其蛋卵」的故意犯罪,也有過失犯罪的規定。法國刑法中「虐待動物」、「拋棄動物」、「放任危險動物亂跑亂闖」、「刺激有危險的動物」、「故意殺死動物」等犯罪顯屬故意,而「因笨拙失誤、輕率不慎、缺乏注意、疏忽大意⋯⋯偶然地造成動物死亡或受傷」則屬過失。瑞典、芬蘭刑法也規定「故意或重大過失」均可構成。而我國刑法的幾個罪名在主觀方面都是故意,沒有過失破壞動物資源犯罪的規定。(4)刑罰處罰都不太嚴厲,且注重財產刑的單處或並科。美國的「殘害動物罪」屬於「輕罪」,刑罰不超過1年監禁。德國對故意犯罪「處5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對過失犯罪處「3年以下的自由刑或者金錢刑」,「對特別嚴重的情形中的故意行為,處6個月以上10年以下的自由刑。」法國「對動物實行嚴重虐待或施以殘忍行為的,處6個月監禁並科5萬法郎罰金」,其他情形只單處二級、三級、四級或五級違警罪當處之罰金。芬蘭對侵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對情節特別嚴重的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最重的是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可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針對動物犯罪的行政處罰沒有在《刑法》中規定,主要由《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來調整。
三、野生動物資源刑法保護的司法建議和立法完善
(一)積極參與國際動物資源保護,加大國際合作力度
國際上對動物資源保護的重大意義認識較早,從20世紀初就開始制定一系列國際條約。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國際生物資源保護制度。1.野生動植物保護名單或名錄制度。對需要特別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在國際協定里加以列舉,其意義是有利於各國密切合作而有所側重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持地球生態系統穩定。2. 許可證制度。對擬參與國際野生動植貿易的主體實行准入限制,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了出口許可證、進口許可證、再出口許可證和其他有關證明書,其意義是有利於控制野生動植物的非法國際貿易。3. 保護野生動植物生境制度。「生境」是指生物體或生物群體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點。通過國際協定來確認、劃定野生動植物的自然生存環境並予以特殊保護。中國除於1981年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於1992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之外,對有的國際條約還沒有批准。針對當前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跨越國界、形式多樣且日趨猖獗的嚴峻形勢,我國應積極應對,爭取早日加入,參與國際動物資源保護,加大國際合作力度。4. 密切與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聯系。目前世界上有許多有序運行的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ld life Fund)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IFAW) 、野生救援組織(Wild Aid)等。這些組織已成立幾十年乃至百餘年,具有豐富的國際動物保護經驗,我國的相關動物保護組織應與之加強合作。
(二)樹立刑法謙抑的現代理念,重保護,輕打擊
關於刑法的謙抑性,日本學者平野龍一指出:「只有在其他手段如習慣的、道德的制裁即地域社會的非正式的控制或民事的規制不充分時,才能發動刑法。⋯⋯只有在其他社會統制手段不充分時,或者其他社會統制手段(如私刑)過於強烈有代之刑罰的必要時,才可以動用刑法」[ 10 ] 。我國學者也認為,「刑罰猶如雙刃劍,用之得當,利國利民;用之失當,害民害國。用之得當的重要保證是刑罰權不得濫用,刑罰權受制約的積極意義正在於此。」[ 5 ]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最終目標是保護。懲罰犯罪只是保護的手段,而不是終極目的,在保護過程中通過打擊野生動物犯罪而更加有效地預防犯罪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教育人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不吃野生動物,不穿戴野生動物皮毛製作的服飾等。促使行為人實施野生動物犯罪的原動力是牟取暴利,因此,加大經濟處罰乃至財產刑的懲罰力度,也是阻止犯罪的重要措施。還要強化行政監管,陸生和水生野生動物的主管部門分別是林業和漁業行政部門,兩部門要和其他行政、司法機關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加強行政處罰力度,把野生動物犯罪有效遏止在萌芽狀態。
(三)處理好保護野生動物和動物致人傷害之間的關系
野生動物資源對於人類社會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但是最近我國出現多起動物致人傷害事件。2007年4月12日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報道, 2007年2月22日昆明市動物園內遊客小瑞欣在與老虎合影時突然發生慘劇,老虎將小瑞欣咬死。2007年4月30日《東方時空》報道,廣西北海市銀海區旅遊度假村有一個鱷魚湖, 9歲的劉海洋在湖邊玩耍時被幾只食人鱷拖進湖中吞食。據統計,中國每年發生十幾起野生動物傷人事件。因此,如何加強野生動物管理,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協調好保護野生動物和動物致人傷害之間的關系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四)修訂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1. 及時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該法於1988 年制訂,至今已近20年,許多內容的語言表述與現行法律極不協調。如該法第31條規定,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關於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該補充規定已被1997年刑法廢除。該法第32條規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0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這里的「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系指1979年刑法,現已修訂為1997年刑法第341條。該法第35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情節嚴重、構成投機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投機倒把罪是1979年刑法中的罪名, 1997年刑法已廢除,代之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非法經營等罪名。此外,《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發布於1992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發布於1993年,均存在類似問題,亟待修訂。
2. 定期核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該名錄於1988年12月10日批准,距今已近20年。20年來,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范圍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急需納入名錄,以期得到重點保護。因此,應當盡快對《名錄》進行重新審核修訂。
(五)修訂《刑法》及其配套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
1. 將野生動物資源犯罪集中規定。目前,我國刑法中的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非法狩獵罪規定在分則第六章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中,而走私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罪則規定在分則第三章第二節走私罪中,這樣規定顯得分散,不夠系統。從國外刑法規定來看,有的規定在「針對環境的犯罪行為」專章中,有的稱「對公共秩序的犯罪」,有的集中在「環境犯罪」或「自然資源犯罪」專章中。筆者認為,我國刑法將野生動物資源犯罪集中規定的立法思路有兩種。一種是「小改」,即將第三章中的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納入第六章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之中;另一種是「大改」,即設置「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專章,將環境犯罪全部納入,以適應當前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大量增加的形勢需要。
2. 可以增設或修改相關罪名。其一,我國有些地方人們濫吃野生動物,易將動物病菌傳染給人類。要改變這一不良習慣,單靠行政處罰遠遠不夠,建議設立「濫食野生動物罪」予以規制。其二,隨著動物園馴養動物、家庭自養「寵物」數量大量增加,許多非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遭受侵害的案例頻繁出現。諸如北京大學生劉海洋潑熊案、網上熱炒的虐貓、虐狗現象等等,嚴重傷害公民愛護動物的情感,不利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立法例,將「野生動物」外延擴展為「動物」,設置「虐待、殘害動物罪」,以打擊殘害動物行為。其三,增設罪名保護動物生境或棲息地。其四,通過立法規制外來動物物種入境。據2007年4月14日《焦點訪談》報道,目前在一些城市的寵物市場或在互聯網上,有人公開銷售另類寵物,即從境外走私入境的外來動物,如巴西龜、大個子蟑螂等,有的生性兇猛,會攻擊人類。對此類動物的監管目前很不到位,如果長此以往、任其自然繁殖,其危害是造成外來動物物種泛濫,破壞國內生態平衡。除採取措施嚴格管理動物進出口活動外,在刑事立法上要不要設置「非法引進境外動物物種罪」,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Ⅲ 「已知對方已婚的第三者」,法律又是怎麼規定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進步、文明的新型的婚姻家庭關系正在逐步形成,婚姻家庭正在以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然而由於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重婚、姘居等不道德的婚外情現象也日見增多,因「第三者」插足引發的各類刑事案件在我國呈上升趨勢;因「第三者」插足婚姻家庭導致家庭的破裂,使下一代無法健康成長,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第三者」婚外情現象,正在干擾著我們正常的家庭生活與穩定的社會環境,對此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對於什麼是「第三者」,目前的立法中沒有明確的規定。由於我國現行《婚姻法》的立法空白,使得「第三者」現象得不到有效的制止,這不利於保護合法婚姻,懲戒婚外侵害人。
事實上,各地法院受理因第三者介入而引起的離婚糾紛不斷增加,因而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明確「第三者」的概念,確定其內涵;研究處理因第三者介入而引起的離婚糾紛,對第三者予以定性等,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一 落實憲法保護婚姻家庭的原則,是我國《婚姻法》面臨的艱巨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規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婚姻家庭的原則,在現時代包含以下幾層內涵:
第一,國家保護婚姻家庭,意味著國家和社會各方面應盡可能地保證每個合乎結婚條件的公民的結婚權、生育權、維持婚姻家庭生活的權利得以全面實現,保護每個合法的婚姻家庭能夠正常發揮其各種功能。�
第二,從國家保護婚姻家庭的憲法規定分析,這既是強制國家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又是賦予國家的一種權力。國家因此必須尊重公民在婚姻家庭領域私生活的合法自主權。同時,國家也可以在此范圍內,為保護婚姻家庭,而適當干預公民的私生活。
第三,遵循國家保護婚姻家庭的憲法原則,任何妨礙公民正當行使婚姻家庭權利或有可能侵害他人此項權利的行為都必須予以取締。�
第四,這一憲法規定表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家庭仍是社會的基礎,是社會延續和穩定發展的前提。
由此可見,建立和保護平等、和睦、幸福、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並保持它的安寧,這既是憲法保護婚姻家庭的原則,也是我國《婚姻法》面臨的艱巨任務。《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持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它要求一切公民都必須尊重他人的基本人權,不得妨礙和侵害夫妻保護自己家庭和睦、安寧、幸福的權利。《婚姻法》還對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加大了制裁力度,如第一次在中國法律的層面上做出了禁止家庭暴力的規定,使反對家庭暴力從此有法可依;再如設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和離婚補償制度,進一步完善了離婚救濟手段。這些規定既保護了婚姻家庭中處於弱勢地位的一方,又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二 《婚姻法》的屬性決定了它以保護婚姻家庭的弱者利益為己任
以調整兩性關系和血緣關系為特徵的婚姻法,植根於具有普遍意義的微觀社會生活,其規范對象亦帶有鮮明的「私人利益關系」取向,並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源於婚姻家庭自然屬性的人的自然需要和利益,此乃人格化的本質性利益而非目的性利益;二是由婚姻家庭社會機制所衍生的人的身份利益及其伴隨的財產利益,可謂倫理化的法權利益。近現代婚姻法的價值定向集中於確認這種利益,調整該利益在主體間的互動關系,通過保障此類「私益」的最佳滿足達到婚姻家庭社會功能的有效實現。基於此,婚姻家庭法與民法共同的作用是將確認和調整的私人利益關系歸屬到權利實體,建立民事權利體系,保障私權,從而奠定了權利法的根本屬性,使法律價值顯得個人優位於社會。然而,當代民法的進一步發展已突破了這一傳統定勢,以往的「私權絕對」、「私權神聖」已在走向「私權相對」和「私權有限」,社會本位的價值日益凸現,婚姻家庭法兼顧個人與社會雙重價值既是民法這一演進趨勢的表現,更是其典型印證。�
婚姻法在功能指向上,應力求「公法」功能與「私法」屬性兼顧,保障功能與權利本位並存。由於婚姻家庭親屬關系是一種特殊的民事關系,與市民社會的價值或利益法則畢竟不同,它淵源於人倫秩序這一本質的、自然的社會共同體結構,並非目的性利益關系,其自身的存在和功能帶有鮮明的「公法」秩序和社會保障、福利屬性,保護「弱者」和「利他」價值取向直接納入權利義務關系之中,「意思自治」的自律性、授權性與社會規范的強制性、義務性及個體需要與社會利益、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同構一體,不可分割。因此,婚姻法既要注意與民法的一般價值體系相一致,又要堅守自身固有的功用法則,做到「公法」功能與「私法」屬性兼顧,保障功能與權利本位並存。�
三 當前「第三者」介入婚姻家庭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首先,由「第三者」介入婚姻家庭,直接導致的惡性刑事案件相應增多,影響社會安定。
其次,「第三者」介入婚姻家庭,破壞了傳統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模式。一夫一妻制是我國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以人類本性意義上的愛情具有排他性、專一性和文明社會中性愛的同一性為理論基礎,要求任何成年人在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配偶,不允許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現象的存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歷史和現實,充分肯定了一夫一妻制家庭作為文明社會的基石和個人福利保障源泉的不可取代的價值。
再次,「第三者」介入婚姻家庭,不利於下一代健康成長。家庭在預防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特殊作用,是任何社會都無法否認的。然而由於第三者插足,引起婚姻家庭的破裂、生活條件的突變對青少年影響較大。不少子女成為無父少母的孩子,失去溫暖、關愛、安全、和睦的生長氛圍,導致心理的扭曲和行為的放盪自流。這些孩子在學習、生活、心理素質上,都表現出許多不同於雙親孩子的特點。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離異家庭中,青少年犯罪比例達40%以上。可見,「第三者」婚外情現象,正在干擾著我們正常的家庭生活與穩定的社會環境,對此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四 「第三者」概念的再認識
作為一個社會學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介入他人婚姻家庭,與夫婦中一方有婚外性關系的人。有些觀點把第三者與通姦、姘居混為一談,抹煞了第三者主觀故意破壞他人婚姻關系內容的本質特徵。
筆者認為,行為人單有與人通姦、姘居的行為而缺少主觀故意破壞他人婚姻的要件,不能構成第三者。所謂第三者,顧名思義,是指本身有配偶,又與他人建立不正當的男女關系或本身無配偶與有配偶的一方建立不正當的男女關系,或雙方各有配偶又建立不正當的男女關系,從而妨害了他人正常婚姻家庭,並意圖取代他人婚姻關系的一方的行為人。而行為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故意破壞,並意圖取代他人婚姻關系的一方,則叫「第三者」。可見,構成第三者介入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介入的第三者明知他人有配偶,具有主觀上破壞他人婚姻關系,且與之結婚的故意。如果是由於誤解或受對方欺騙,無意破壞他人婚姻關系,僅是一時沖動發生了性行為或者出於玩弄對方而通姦,則不構成第三者介入。
第二,介入的第三者與對方要有客觀上的越軌行為。所謂越軌行為,是指超越了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男女之間的友誼所許可的道德標准或者精神文明界限的行為。
第三,有由於第三者介入而導致對方夫妻感情惡化,家庭關系破裂的後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確定「第三者」之概念,應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即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有明知他人有配偶,破壞他人婚姻關系,且與之結婚的故意,在客觀上,有與對方發生了被我國《婚姻法》和社會道德規范所禁止的越軌行為,使對方的夫妻感情、家庭關系出現了破綻。
五 第三者行為是否僅僅受道德約束和「譴責」
在一個時期很大一部分學者和司法實踐者認為,這種對第三者追究,會產生一系列的不太好的社會效果,並且無法保護感情與婚姻不一致的家庭成員對生活的追求。 該觀點認為不應當對第三者給予法律上的調整,第三者問題是個道德問題,應當由道德去調整,法律不能越俎代庖。其主要依據是:1、以法律懲罰第三者無依據;第三者的行為並未對社會造成整體傷害,只會造成對私人生活秩序的干擾,因此沒有依據以法律懲罰它。2、以法律懲罰第三者無效果;一方面,對於第三者的道德評價因人而易,而法律一旦制訂就是針對一般人的,這樣就會產生統一化法律與個體化道德的沖突,沖突的結果可能導致法律的「施行無效」。另一方面,夫妻雙方不因婚姻而喪失獨立的人格和權利,隨著社會物質條件的不斷提高,愛情已成為現代婚姻的基礎,法律可以「強迫一對夫婦履行同居義務,但絕無可能阻止他們同床異夢」。 3、以法律懲罰第三者無效率;一是,法律的執行有難度,無法操作。二是,性行為本身的隱蔽性,使當事人舉證十分困難,退而言之,讓夫妻一方去證實自己的配偶與第三者有性關系,會給當事人造成更大的精神傷害。三是,道德的「具體而靈活」是無法被「抽象而相對穩定」的法律所包容的,法律再完備也無法涵蓋道德的全部。四是,以法律懲罰第三者的實質是對人們在不幸婚姻之外尋找和諧、幸福的婚姻之權利的否定,這是現代民主文明社會所不能容忍的。4、以法律懲罰第三者無必要;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以及婚姻和兩性關系全面自由的實現,第三者這一概念也終將自行歸於消滅。5、配偶權理論不能成為懲罰第三者的理論依據,原因在於夫妻忠實義務並非從根本上就是一項法律義務,而是一項道德義務,實質僅是一項並非公認的道德義務。6、依法律懲治婚外戀的一個預設是一切婚內關系都是合乎道德的,但實際上,這個預設並不成立。總之,否定說認為,以法律懲罰第三者是不可取的,對婚外情的調整應當是道德解決的問題,把道德的東西還給道德。
所有的國家對婚姻家庭都是採取非常重視的態度和嚴格的保護的措施,對於婚姻家庭的處理,非常嚴肅甚至保守,但婚姻法歷來調整的都是夫妻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很少對婚姻家庭之外的第三者進行處理。像這類的問題,在當今社會趨於保護弱者的前提下,婦女的權益或者婚姻家庭的權利應該受到更多的保護,法律必須介入。
六 第三者行為性質的判定及應承擔的責任
「第三者」介入婚姻家庭是對配偶權的侵害。「第三者」介入婚姻家庭使配偶一方違反了夫妻雙方應該相互忠誠的義務、給另一方配偶帶來損害,所以法律懲治「第三者」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其確定為民事侵權,即侵害了配偶權。配偶權是指基於合法婚姻關系而在夫妻雙方之間發生的、由夫妻雙方平等專屬享有的要求對方陪伴生活、鍾愛、幫助的基本身份權利。配偶權不僅規定了夫妻間的權利義務,規范、約束著夫妻的行為,全面反映了婚姻生活的內在本質要求,而且還保障著婚姻生活的健康發展以及婚姻生活的安全、和諧、幸福。正是由於配偶權在調整婚姻家庭生活中發揮著其他民事權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法律都採用不同的形式分別規定了配偶權,我國《婚姻法》沒有規定配偶權是立法上的一個嚴重疏漏。首先,配偶權作為夫妻雙方之間的身份權是客觀存在的,任何法律都不應當加以迴避。其次,不享有權利即不承擔義務。現實生活中,「包二奶」、「第三者」現象的出現,嚴重地侵害了合法婚姻當事人的利益,受害者的什麼權利被侵害了,這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但是,由於法律沒有配偶權的規定,因此,「第三者」可以肆意侵害婚姻家庭受害方配偶的權利,受害人亦無法向「惡意第三人」(插足者)索賠。所以在立法上,我們應該明確賦予婚姻家庭受害方配偶以一定的權利,使其能夠向有婚外性行為的一方配偶主張權利,使婚外性行為得以成為侵權行為、產生侵權之債,受害方配偶可通過提起侵權之訴使其所受之損害得到補償。�
目前鑒於配偶權侵權急需法律調整的現狀,完善婚姻法中規定的配偶權保護制度是一個較為現實的選擇,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現行婚姻法中只是零散規定配偶權某些派生身份權的狀態,對於平衡當事人的利益和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有序是極為有利的。為此,筆者認為,《婚姻法》應當規定,配偶權是絕對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配偶權。由於過錯侵害配偶權的,應當依照民法的規定承擔侵權責任;配偶一方與第三人共同實施侵害無過錯配偶一方配偶權行為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修改後的婚姻法四十六條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這是對於離婚過錯損害賠償的規定,該法頒布實施後,因第三者導致離婚要求損害賠償的案件逐漸增多,其中更多的無過錯方認為,離婚完全是第三者插足造成的,沒有第三者插足的婚姻家庭是穩定的,並要求第三者進行損害賠償。民法通則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侵害他人財產的、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對於侵權民事責任的原則性規定。以此規定如果行為人存在過錯侵犯他人財產權和人身權時,應當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結合第三者行為的性質,能夠說明其行為符合了該法條規定的條件,應認定其屬於民事侵權,侵犯了無過錯方的人身權或者稱為婚姻關系人身權。
民法通則認定行為人侵權過錯的標准應具備四個要件,而第三者的行為恰恰符合了四個要件的規定。
其一、行為的違法性。一夫一妻是我國基本的婚姻制度,此制度的實施有待於我國公民的普遍遵守和執行,這是法有明文規定的,違反此制度應為違法行為。按照民法通則的理論規定,如果行為人有民事違法行為,那他必須承擔民事責任。而第三者侵入夫妻家庭,破壞了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破壞了夫妻感情,其行為顯屬違法。
其二、損害事實存在。由於第三者的侵入,造成無過錯方精神和身心的極大傷害,同時對未成年子女教育和成長受到很大的影響,給他們成長留下隱患,更為嚴重的大多數第三者插足直接造成夫妻離婚、家庭破裂的惡劣後果,可見,第三者侵權的損害事實明顯存 在。
其三、行為和結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造成無過錯方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傷害的是由於過錯方的感情出軌引起的,而過錯方的感情出軌完全是由於第三者的介入,正因為第三者的介入引起無過錯方感情受到傷害的必然結果,二者的因果關系顯而易見。
其四、行為人主觀過錯。第三者應當知道她插足別人的夫妻感情是違法的,並應預見到這種行為的後果,主觀上應當抑制和控制這種行為的發生和發展,但第三者明知違法,卻不予控制,可見主觀故意過錯的存在。
上述說明,第三者的行為完全符合過錯侵權賠償的法律要件,可以認定第三者的行為構成侵權,應承擔賠償責任。
配偶間因婚姻而產生的權利和作為平等主體所享有的權利性質決定了侵權責任以民事責任的承擔為主,主要分為:第一,包括加害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具結悔過、人民法院依據職權強制對加害人訓誡等在內的責任方式。第二,賠償損失。加害人以獨立的個人財產對受害人進行物質和精神損害的賠償。實踐中侵害配偶權的侵害行為給無過錯配偶一方造成的財產損失極少,該侵權行為主要是給無過錯配偶一方造成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如果否認被害人非財產上損失的賠償請求權,不追究過錯方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就無法使無過錯方在精神上得到撫慰,無法平復其內心創傷,亦不能制裁教育過錯方,干擾他人婚姻家庭關系者幾乎不負任何民事責任,這顯然違反常理。為了撫平無過錯配偶一方的精神創傷,同時制裁侵權行為人,《婚姻法》應當規定,無過錯配偶一方基於侵害配偶權之訴,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七 具體案件中責任的裁判
依據 婚姻法46條規定的精神,過錯方損害賠償應在提起離婚訴訟時提出,沒有起訴離婚的,不能要求過錯方賠償。那麼,第三者賠償是否應遵循這一規定。筆者認為不然,第三者賠償不能局限於必須雙方離婚,如果第三者破壞了夫妻的感情,其行為的存在已經構成侵權,並已造成無過錯方精神傷害的後果。是否因此解除婚姻關系,只是雙方對於婚姻狀態的處理結果,是否造成離婚後果,只能作為認定侵權的嚴重程度和作為無過錯方獲得賠償額度多少的尺度。
第三者能作為離婚案件的第三人嗎?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據此規定,必須和訴訟標的有利害關系才可以列為第三人,過錯方和無過錯方的訴訟的標的是解除婚約的法律關系,主要訴訟的是離婚,對於其中的過錯賠償僅是解除婚約關系的結果,他因離婚引發派生出來的,並不是賠償案件。第三者不能作為第三人參與離婚訴訟。
是否是共同侵權?
筆者認為構成共同侵權。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據此規定,構成共同侵權其特徵有三;其一、主體的復合性。第三者和過錯方造成無過錯方的損害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其二、行為的共同性。第三者和過錯方行為的指向是同一的,正因為二者的感情出軌,形成無過錯方受到傷害的原因。其三、結果的單一性。第三者和過錯方的感情出格行為造成的唯一結果是傷害了無過錯方的和婚生子女的精神傷害後果。上述說明無過錯方的傷害後果是第三者和過錯方的共同侵權造成的。
第三者和過錯方必須承擔連帶責任嗎?
雖然,按照法律規定共同侵權應承擔連帶的民事責任,但筆者認為第三者賠償一概適用連帶責任很難操作執行。因第三者侵權引發的後果有二種。一種是造成離婚的後果。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用連帶賠償責任,因此種情況下,財產是可分的,過錯方有獨立的財產,可以判令賠償損失,在過錯方的財產中賠付。另一種後果,無過錯方和過錯方感情和好,沒有解除婚姻關系。這種情況下,如果承擔連帶責任,因雙方的財產是共同的,不可分割,判決執行無法操作,這種情況下,就不適用連帶賠償。
第三者和過錯方必須列為共同被告嗎?
不必列為共同被告。根據意思自願原則,原告有權自主選擇追究責任主體的權利。如前述所講,如果夫妻和好沒有離婚,那麼,無過錯方要追究第三者的侵權責任,她應有權選擇只起訴第三者,參照有關司法解釋,這種情況,法院應查明事實,確定過錯方的責任大小,並告知無過錯方放棄追究過錯方的法律後果,判決第三者承擔責任應僅就其責任應承擔部分承擔民事侵權後果。
第三者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金。
從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後果,其侵權的結果是無形的,給無過錯方帶來的是精神痛苦,身心創傷,沒有體現物質損失,應參照婚姻法46條的規定給予精神損害賠償,賠償的數額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相關因素確定。另外,構成重婚的,應依照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處理;未構成犯罪的,除民事案件處理外,還應積極建議有關組織按黨紀政紀處理,尤其對第三者的處理更為重要。
婚姻法的私法屬性決定了它應以保護公民的婚姻家庭權利、保護婚姻家庭中的弱者利益為己任。從目前我國的法律規定,沒有賦予無過錯方向第三者賠償的勝訴權,但從國外的一些國家,就此問題仍存在諸多爭議,其中法國、瑞士、日本等國家認為第三者和過錯方應負共同責任,無過錯方有權獲得賠償,筆者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也將認同第三者屬於侵權,無過錯方有權獲取賠償,將得到法律的確認
Ⅳ 法律對第三者插足的處理規定
法律分析:如果達到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程度,那麼構成重婚罪。如果是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構成破壞軍婚罪。如果不是以上2類情況,法律沒有規定對第三者的懲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八條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九條 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Ⅳ 世界各國關於第三者的立法
小三都該死
Ⅵ 世界各國婚姻法對婚外戀中第三者的責任承擔所做的規定
你好,若對方出軌,是可以在離婚時主張多分財產,建議搜集好對方出軌的證據。在《民法典》正式施行之後,讓出軌方少分財產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了,因為《民法典》中對過錯類型的列舉新增了「其他重大過錯」這一兜底條款,讓「出軌」有可能被認定為「過錯」,從而無過錯方不僅有可能請求離婚損害賠償,還可以依據照顧無過錯方權益原則請求法院讓出軌方少分財產。但在實踐中,出軌能否被認定為重大過錯依靠於法官的自由心證,法律並沒有規定無過錯方應該多分多少財產,根據家與家律師的訴訟經驗,多分的比例可能並不會很高。出軌是道德意義上譴責的行為,但並不是法律意義上可以決定離婚財產分配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家庭情況和訴訟方案,結果會有很大的區別。
可以主要收集以下證據:第一,當事人自認的曾經發生過出軌過錯行為的保證書、悔過書、音頻、視頻;第二,因嫖娼被行政處罰的書面證據、警方處罰記錄;第三,與其他異性發生不正當兩性關系的照片、視頻資料、開房記錄等;第四,能夠查證屬實的電話記錄、聊天記錄等。特別提示,以上所有證據的取得方法必須合法,否則是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建議與律師詳細溝通取證方法。
【相關法條】
《民法典》第1087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1091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Ⅶ 兩大法系刑事訴訟模式的區別和聯系
法系是指根據各國法律的特點和歷史傳統等外部特徵進行分類將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法律傳統、法律制度的若干國家的法律劃為同一法系。在當代一百多個國家中,有兩個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前者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後者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自20世紀以來,上述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互相借鑒、吸收或融合,但由於法律的傳統、文化和習慣的不同,客觀上仍然各自具有明顯的特點。這些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法律形式上的特點
英美法系發源於英國,自11世紀起,以中世紀英國普通法的概念和原則為基礎、根據資本主義的需要重新解釋和改造而成。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Caselaw)為主,英美國家高級法院的判例是重要的法律淵源之一。適用判例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即「遵照先例」(starede~isis)的原則,下級法院必須遵守上級法院的判例,尤其必須遵守最高法院的判例,因而判例實際上起著法律的作用。20世紀下半葉以來,英美法系國家也加強了議會立法和修訂原有立法,如英國《1965年證人出庭法》、《1974年陪審團法》、《1976年保釋法》、《1980年治安法院法》、《1985年犯罪起訴法》、《1995年刑事上訴法》等;美國《1975年聯邦刑事訴訟規則》、《1983年聯邦司法官審理輕微犯罪程序規則》、《1984年聯邦保釋改革法》以及各州的立法,如《紐約州刑事訴訟法典》等,但是上述議會立法或國會立法,多系單行法,不是統一的法典。
大陸法系以羅馬法為基礎,盛行於歐洲大陸諸國,以後又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大陸法系以成文法典為主,實體法與程序法分開,既有總則又有分則,內容比較嚴謹,形式比較完整。在古羅馬,查士丁尼[1]就禁止法官引用判例,當然法官更無權造法(1awmaking)。直到如今,1804年《拿破崙法典》第5條仍然是大陸法系國家公認的一個原則,該條規定:「審判員對於其審理的案件,不得用確立一般規則的方式進行判決。」[2]因此,成文法才是大陸法系法官判決案件的依據,判例僅供參考而已。現行《法國刑事訴訟法典》分卷首和五卷,共803條,《德國刑事訴訟法典》分8編,共477條;《日本刑事訴訟法》分7編,共506條和附則;《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分11編,共746條;都自成體系,比較嚴謹和完整。
二、偵查程序的特點
英美法系的偵查由警察機關負責。現代的警察機關起源於英國,於1829年9月由當時擔任內政大臣的羅伯特,皮爾爵士在倫敦創建,負責維持社會治安和偵查刑事犯罪。美國於1845年依照英國的模式在紐約市建立起第一個警察機關。這一模式還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產生過影響。英國警察機關根據1984年制定的《警察機關與刑事證據法》開展對犯罪的偵查[3].英國警察機關具有較廣泛的詢問權,警察機關為了了解案情和收集證據,可以詢問任何人,而不論是否為犯罪嫌疑人,但除了成文法有特別規定的(如恐怖主義分子)以外,被詢問人可以拒絕回答。自1991年起,警察機關詢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用同一部機器同時錄制兩盤錄音帶和錄像帶,不許復制,一盤供訴訟中使用,一盤封存,如果以後在法庭審理時,被告人及其律師對警察機關的錄音、錄像記錄提出異議,就可以由法官主持,當眾啟封另一盤進行對比,以核實口供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當警察機關認為被詢問人確有犯罪嫌疑時,必須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權,即可以不開口說任何話。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沉默權問題上,英國已有所變化,雖然《1994年刑事審判與公共秩序法》仍保留沉默權,但在某些法定的情況下的沉默,法庭或陪審團可以對此作出不利於被告人的推論[4].此外,為了提高偵查和鑒別犯罪的技術手段,英國向警察機關投資1.07億英鎊,擴大建設含300餘萬件樣品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資料庫,計劃到2004年用於對所有犯罪進行DNA鑒定。[5]在美國,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權是一項憲法性權利,並且通過判例規定警察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其律師必須在場,否則,該證據應當排除,不得作為證據採用。在偵查階段,英美的警察機關還有權採取搜查、扣押、有證逮捕和無證逮捕等強制措施。同時,英美在偵查階段對保釋的運用比較廣泛,即除了具有社會危險性的重罪、逃犯和曾經違反過保釋規定的以外,一般的輕罪嫌疑人均可在提供擔保、承諾隨傳隨到和履行必要的手續後予以釋放。
大陸法系國家負責偵查的司法警察要受檢察官或預審法官的領導或指揮。法國的預審法官是從法官中選出任命的,任期3年。預審法官有兩項主要職能,一是領導、指揮偵查,二是有權簽發傳票、拘票、拘留證或逮捕證[6].德國的檢察官領導和指揮警察的偵查,但一般案件仍由警察機關進行偵查,案情基本查清之後,移送給檢察官,檢察官可以要求警察機關補充調查證據[7].日本法律賦予犯罪偵查權的有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和司法警察職員,三者無明確分工,但檢察官對司法警察職員有指示、指揮權[8].義大利規定,在初期偵查階段,由檢察官領導偵查工作並且直接調動司法警察。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或繼續危害社會,大陸法系各國均有搜查、扣押、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但在名稱和分類上有所不同。關於律師介入刑事訴訟的時間,法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在拘留20小時以後,被拘留人可以要求會見律師。」[9]德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被指控人可以在程序的任何階段委託辯護人。」[10]日本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或者被疑人,可以隨時選任辯護人。被告人或者被疑人的法定代理人、保佐人、配偶、直系親屬及兄弟姐妹,可以獨立選任辯護人。」[11]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規定「在初期偵查階段,即48小時之內應訊問嫌疑人,同時應告知他有權委託律師,與律師會見和通訊。」[12]
三、起訴程序的特點
英國在傳統上是由警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的許可權和作用較小。1985年5月英國議會通過了《犯罪起訴法》,該法規定自1986年1月1日起,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設立皇家檢控署(CrownProsecutionService),[13]強化了檢察官在公訴中的作用,即警察機關在案件偵查終結以後,認為應該起訴的案件,必須移送檢察機關,由檢察官獨立作出是否起訴的決定,這明顯是吸收大陸法系的制度和做法。
美國起訴有兩種形式,一是經大陪審團(由16至23人組成)審查後批準的起訴書(indictment),二是檢察官提出的告發書(information)。聯邦和半數的州規定重罪案件必須由大陪審團決定是否批准起訴。在起訴書或告發書送達法院以後,法院應迅速及時安排傳訊。如果被告人作認罪答辯,而且法官確信該答辯系出於自願,被告人懂得其後果和意義,在一般情況下法院不再開庭,法官可以逕行判決。如果被告人作無罪答辯,法院將安排開庭審理。基於此,審前程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許多案件在審前程序階段已經解決,只有少部分案件才進入開庭審理程序,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辯訴交易(又稱答辯談判、答辯協議)在美國合法化以後更是如此,即起訴方和被告方律師在庭外進行磋商或談判,如果被告方滿足起訴方的要求作認罪答辯,檢察官則作出撤銷部分指控、降格指控或者建議法官從輕判刑的承諾,即控辯雙方達成辯訴交易;法院如果接受該辯訴交易,將在定罪和判刑中體現辯訴交易的內容;法院如果拒絕該辯訴交易,則應將這一事實記錄在卷,通知雙方當事人,並給被告人以撤回其答辯的機會,而且要告知被告人如果仍然作認罪答辯,案件的最終處理可能比辯訴交易所期待的更為不利於被告人。
檢察官制度始於14世紀的法國,因此大陸法系國家的檢察機關及其制度比較完備。法國的檢察官一般派駐於各級法院內,實行檢察官一體原則,即同一級檢察官系統的檢察官相互之間可以調換。法國沒有自訴案件,公訴案件均由檢察官代表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提起,但重罪案件必須經過兩級預審,即預審法官預審和上訴法院刑事審查庭預審,經刑事審查庭裁定起訴,重罪法庭才能受理。德國的起訴不作為一個獨立的程序,而是與偵查共同組成審判前程序。德國的檢察機關對應設置在各級法院內。德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除了8類輕微的刑事案件為自訴案件以外,都是公訴案件。德國在刑事訴訟中一直實行法制原則(又稱起訴法定原則),自20世紀60年代又引入機會原則(又稱起訴便宜原則),即賦予檢察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用以撤銷案件或者決定不起訴。從80年代以來,提起公訴的案件不到案件總數的20%。日本沒有自訴案件,實行國家追訴主義、起訴壟斷主義(一律由檢察官提起)和起訴便宜主義(根據犯人的性格、年齡及境遇、犯罪的輕重及情節和犯罪後的情況,沒有必要追訴時,可以不提起公訴)。提起公訴實行起訴書一本主義,即只能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具有法定格式的起訴書,而不得載人可能使法官對案件產生預斷的文書和證物。義大利的檢察官派駐於各級法院內,由於檢察官領導初期偵查,因此有一個快速的審查程序即初步庭審階段,由法官主持該程序,檢察官、被害人及其代理人、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參加,但證人不參加。初步庭審結束,法官可以決定提起訴訟並發出審判令外,還可以宣告不追訴判決,對後者,任何一方均可提出上訴。決定提起公訴以後,與義大利舊刑事訴訟法典不同的一點是,新法對移送至法院的案卷材料作了很大的限制,許多證據由當事人在庭審時當庭提出。起訴以後,檢察官可變更或增加指控的內容,但要給予被告方以充分的辯護機會。
四、審判程序的特點
英美法系實行當事人主義,庭審採用對抗制(adversary sys-tern),即原告、被告雙方地位平等,權利相同,控、辯雙方就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證據以支持本方的主張,申辯事實並進行辯論,法官負責主持庭審,不主動調查證據;參加庭審的陪審員(juror),負責判斷證據,認定事實,庭審結束後,由法官向陪審團作總結提示,指出所控之罪的法律,該案的爭議點、各種爭議問題的證明責任歸哪一方、不同問題所要求的證據的可靠程度等,然後陪審團進行秘密評議和表決;法官不參加評議,原則上要求12名陪審員一致作出有罪或者無罪裁斷,實在不能取得一致,也至少要10名陪審員取得一致意見;在陪審團作出有罪裁斷之後,法官負責適用法律和判刑。
英國和美國的正式審理程序基本相同,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選定由12人組成陪審團;2.開庭陳述,先由起訴方,後由被告方在審判開始向法庭作陳述,即簡述案情,說明准備提出的證人和證據要點;3.起訴方出示證據,證人逐個在法庭上就事實問題作證,同時法庭也可以出示物證、專家證人的證明,還可以讓證人當庭鑒別文件、圖片或其他物證;4.主詢問(美國稱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詢問本方的證人即主詢問(直接詢問),由對方詢問本方的證人即交叉詢問;5.再次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如有必要可以進行第二輪詢問;6.被告方提供證據,原則上不要求被告方提供證據,如果被告方希望作證,則同樣要接受對方即起訴方的交叉詢問;7.法庭辯論(美國稱終結辯論),在陳述和提證的基礎上,可以對證據加以評論;8.法官向陪審團作總結提示,包括適用於所控之罪的法律、各種爭議問題的證明責任歸哪一方等;9.陪審團退庭進行秘密評議;10.陪審團返回法庭宣布陪審裁斷,如果陪審團宣布為無罪裁斷,法官必須接受,被告人如系審前拘留,則應立即釋放被告人,審理程序即告結束;如果陪審團宣布為有罪裁斷,則以後由法官判刑。英美法系的判決書由法官個人署名作出,多數意見作為判例,判決書中必須寫明判決理由,判決所用的推理形式多用歸納法。
大陸法系實行職權主義,庭審採用審問制(inquisitorial sys-tern)。審判長指揮整個庭審,由他主動詢問當事人,主動追查犯罪,收集調查證據,按照審判長規定的次序,證人出庭依次作證,審判長還要向合議庭和訴訟雙方出示物證、勘驗報告、鑒定結論等。大陸法系的參審員(assessor)「[14]在法院執行職務期間,與法官有同等權利,即由法官和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共同聽審,共同評議,在判斷證據、認定事實和判處刑罰上,均由法官和參審員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決定。
大陸法系國家的庭審程序雖已吸收英美法系的交叉詢問和辯論原則,但仍有幾點不同。1.強調法官在庭審中的指揮作用。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309條規定:「審判長有權維持法庭秩序和指導審判。」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38條規定:「審判長負責指揮審判。」日本刑事訴訟法第294條規定:「在公審期日的訴訟指揮,由審判長進行。」2.職業法官和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法國的重罪法庭由3名職業法官和9名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德國也是由職業法官和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但參審員的人數各級法院有所不同。日本不實行陪審或參審制度。3.法官可以主動調查證據。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310條規定:「審判長享有自由裁量權,可以憑自己的榮譽和良心,採取自己認為有助於查明真相的任何措施。」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44條規定:「為了調查事實真相,法院應當依職權將證據調查延伸到所有的對於裁判具有意義的事實、證據上。」日本刑事訴訟法第298條規定:「檢察官、被告人或者辯護人可以請求調查證據」,同時又規定「法院認為必要時,可以依職權調查證據。」現在,義大利的法庭審理以當事人為主而展開,但法官還有權調查新證據,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第507條規定:「在取證結束後,如果確有必要,法官可以主動地決定調取新的證據材料。」大陸法系的判決書以法院的名義作出,推理的形式多用演繹法,法典中的有關規定是大前提,具體案由是小前提,最後推導出結論,即從一般法則推演到特殊事例而後獲得結論。
當代西方國家刑事訴訟法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擴大和增設簡易程序和其他速決程序。英國按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佔全部刑事案件的97%,美國(包括通過辯訴交易結案的)佔90%,德國佔85%以上,日本佔94%,義大利新刑事訴訟法典增設了5種特別程序,為了鼓勵被告人選用簡易程序,刑事訴訟法規定如果被告人選擇簡易程序,則減輕法定刑的的三分之一或者減少罰金的百分之五十。
五、救濟程序的特點
由於主客觀上的各種原因,法官作出的判決裁定,難免不會出現事實上或法律上的錯誤,因此各國有必要根據其審級制度,設計出各種救濟程序加以補救,通常有上訴程序(包括事實上訴和法律上訴)、再審程序與監督程序。
英美法系的上訴程序,在上訴理由和審查范圍上有更多更嚴格的限制。英美法系國家對於一審案件中被告人自願作出有罪答辯(認罪答辯)的,一般不能就事實問題提出上訴,而只能就法律問題提出上訴。上訴審法院一般由法官合議,實行書面審,而且是法律審。少數案件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並且涉及有普遍意義的重大法律問題,才能上訴至最高審級。
大陸法系都有統一的刑事訴訟法典,對上訴程序的規定更為明確和完備,而且上訴制度與法院的審級制度密切相關,基本上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以一次上訴為限;實行三審終審制的,第二審為事實審,第三審為法律審,如法國、德國和日本。
再審程序與監督程序,前者是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發現事實有錯誤而進行重新審理的程序,法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均有再審程序。後者是發現裁判有違背法律的錯誤而依法糾正的程序,英國的審判監督權由高等法院王座庭行使,總檢察長和內政大臣也依法行使某些審判監督權,以糾正審判工作中的違法錯誤。英國還在伯明翰市還設有獨立的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CriminalCasesReviewCommission),負責接受申訴並進行審查,如有新證據,認為可能有錯誤,則轉上訴法院處理,至於如何認定,完全屬上訴法院的許可權。「[15]美國設有」調卷令「程序,當事人不服終審判決,經過特別申請,由聯邦最高法院頒發調卷令,進行重新審查,不過獲准者為數不多。大陸法系國家的監督審案件由最高法院管轄,統由檢察總長提出,如法國和日本,日本的監督程序稱非常上告,即檢察總長在判決確定後發現案件的審判違背法令時,可以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告。
Ⅷ 法律可以懲罰小三嗎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Ⅸ 世界各國婚姻法對婚外戀中第三者的責任承擔所做的規定
阿富汗:如果女方提出離婚,那麼她再嫁人時,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給前夫兩倍當年婚禮費用;如果是男方提出離婚,女方重新嫁人時,新郎丈夫則要和數償還前夫與妻子當年的婚禮費用。 (真貴。⊙⊙) 英國:夫妻雙方只有一方可以提出離婚,如果雙方都提出離婚,則不準離婚。 (這..什麼跟什麼?!!) 黎巴...嫩:在傳統的家庭中,女人出門前先要徵得丈夫的同意。 如果有朝一日不想要妻子,待妻子出門前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只需說「快去,別回家了」,便由此宣告離婚。 (可不可以也這樣對丈夫說?) 多哥:男女雙方感情破裂,便到當地部門申請,並各自請管理人員將頭發剃去一半,將剃下來的頭發互相交換。 (幹嘛?拿去做法?⊙⊙) 薩爾瓦多:夫妻感情一互破裂,可到當地管理處申請登記,然後購買一頭牛,宰殺後請雙方親戚朋友前來聚餐一頓。餐畢,夫妻雙方面面相視,各自用手打對方十記耳光,美其名曰:記住最後的痛苦,這樣就宣布離了婚。 (好可憐的牛啊....... ) 厄瓜多:夫妻反目離婚,皆要絕食三天。到第四天早晨,到該地一位年長者處接受「檢驗」是否真的有氣無力,如果真的,分手也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這位年長者會下令:永遠不準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