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道德論
㈠ 解釋功利主義、權力至上、公平公正、社會契約和推己及人四種道德觀的具體內涵,
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是道德哲學(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提倡追求「最大幸福」(內M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學家有約容翰·史都華·米爾(John Stuart Mill)、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等。
權力至上:只重權,而舍其他。比如李剛之子。
公平原則
是要求招標人和投標人在集中招標采購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平等,雙方作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分別承擔義務並享有權利。
公正原則
是要求評標時按事先公布的評標標准和方法對待所有合格投標人,對所有合格投標人一視同仁,不歧視任何投標人。
社會契約: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約關系解釋社會和國家起源的政治哲學理論。又稱社會契約論。它通過把社會和國家看作人們之間訂立契約的結果,來說明政治權威、政治權利和政治義務的來源、范圍和條件等問題。一般認為,契約分兩種:社會據以成立的契約稱為社會契約,政治機構或政治權威據以確立的契約稱為政府契約。
推己及人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㈡ 權利與權力的區別
權利與權力的區別在於:
1、行使主體不同。權利的行使是一般主體,權力主要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2、處分方式不同。權利一般可以放棄和轉讓,權力必須依法行使不得放棄和轉讓。
3、推定規則不同。權利的推定規則為「法無明文禁止及可為。」權力只以明文規定為限。
4、社會功能不同。權利一般體現私人利益,權力一般體現公共利益。
權利一般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與義務相對應,法學的基本范疇之一,人權概念的核心詞,法律規范的關鍵詞。在家庭、社會、國家、國際關系中隱含或明示的最廣泛,最實際的一個內容。從通常的角度看,權利是法律賦予權利主體作為或不作為的許可、認定及保障。
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特殊影響力,是一些人對另一些人造成他所希望和預定影響的能力,或者是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行為使另一個人或其他許多人的行為發生改變的一種關系。
法定權利
一般說來,正如法律規則通常表示道德規則那樣,法定權利通常可以看作道德權利在法律上的體現。例如,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身體、貞操應該享有不被專橫侵犯的權利首先是一種道德原則,然後才由法律規定,以便藉助國家的強制力來支持和保護。法律規則、法定權利通過國家意志來表現,但其背後的主要是道德原則、道德權利,而不能看作主要是統治者的任意安排。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道德觀念不同,法律規則和權利配置也不同。
不過,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之間的許多差別也值得注意。一個人可能享有做某事的法定權利,但做某事是不道德的;反之,一個人可能享有某種道德權利,但該權利卻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因此,有些權利是道德的,而非法定的;有些權利是法定的,而非道德的;有些權利則既是道德的,又是法定的。法定權利由於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因而也可以通過立法來改變或取消,道德權利則不僅不可能為國家權力和立法所取消,而且還是確證或批判國家權力和法定權利的根據。盡管一個處於不利境況中的人或者訴訟中的人所關心的、所需要的是法定權利,而不是寬泛的道德權利,但法定權利並不像某些現代法律理論甚至道德理論所希望的那樣能夠自證其身,它必須得到道德原理的支持。尤其明顯的是,法官在遇到疑難案件時常常要求助於道德原理或道德權利概念。
㈢ 在常見的討論中,權利一般被分為什麼權利和道德權利
一、道德權利是來指人們源在道德生活中應當享有的特殊的社會權利,即由一定的道德體系所賦予人們的,並通過道德手段(主要是道德評價和社會輿論的力量)加以保障的實行某些道德行為的權利。它以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後所享有的尊嚴、榮譽和權利等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我國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老年人享有「尊老」的權利;幼童享有「愛幼」的權利。二、法定權利是指按照法律規定而享有的包括民事、行政、訴訟等方面的權利。具體而言, 由憲法和法律明文規定的公民享有的權利。與法定義務相對應,與自然權利、道德權利相區別。例如,我國《婚姻法》規定的,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㈣ 想問一下管理學裡面提到的,究竟是權力至上道德觀 還是 權利至上道德觀,下圖有沒印錯,為什麼
應該是權利至上道德觀。
可參見周三多第三版管理學。
㈤ 權利的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
一般說來,正如法律規則通常表示道德規則那樣,法定權利通常可以看作道德權利在法律上的體現。例如,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身體、貞操應該享有不被專橫侵犯的權利首先是一種道德原則,然後才由法律規定,以便藉助國家的強制力來支持和保護。法律規則、法定權利通過國家意志來表現,但其背後的主要是道德原則、道德權利,而不能看作主要是統治者的任意安排。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道德觀念不同,法律規則和權利配置也不同。
不過,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之間的許多差別也值得注意。一個人可能享有做某事的法定權利,但做某事是不道德的;反之,一個人可能享有某種道德權利,但該權利卻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因此,有些權利是道德的,而非法定的;有些權利是法定的,而非道德的;有些權利則既是道德的,又是法定的。法定權利由於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因而也可以通過立法來改變或取消,道德權利則不僅不可能為國家權力和立法所取消,而且還是確證或批判國家權力和法定權利的根據。盡管一個處於不利境況中的人或者訴訟中的人所關心的、所需要的是法定權利,而不是寬泛的道德權利,但法定權利並不像某些現代法律理論甚至道德理論所希望的那樣能夠自證其身,它必須得到道德原理的支持。尤其明顯的是,法官在遇到疑難案件時常常要求助於道德原理或道德權利概念。
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的區別還體現在效力上。「甲對乙享有一項法定權利」,這意味著乙對甲負有一項可以依靠法庭來履行的義務,甲對乙享有一項由實在法所確認的要求權。所以,某人享有法定權利就是享有對特定的法律個人(legal person)提出要求並由法律保障實施的權利。「甲對乙享有一項道德權利」,雖然也意味著乙對甲負有某種義務,但這種義務不是必然具有法律效力的義務。如,在道德上甲有權要求乙講真話,乙對甲負有講真話的義務,但除了法律規定的特殊場合(如訂立契約)之外,甲無權藉助國家強制力迫使乙講真話。
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的劃分與法的應然與實然的區分是相適應的。深入研究兩者的關系,對於理解法律的原則和規則、立法者和法官的角色和任務,以及人權等問題,都有重要意義。
人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與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的關系同理。人權是人之作為人所享有的權利。「人之作為人」是一個道德判斷,不是一個法律判斷,因此,人權在本質上是道德權利。也就是說,人權並不依賴國家的法律而存在。即便法律剝奪公民權利,也不可能剝奪人權。因為每個人之享有人權是憑據人之作為人的道德資格,而不是憑據公民資格。沒有公民資格的人(如無國籍的人)不享有公民權利但享有人權。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公民權利與人權的根本區別在於,公民權利是依賴主權國家的法律而存在的。當然,在迄今為止的世界政治里,絕大多數人在身份上都是歸屬於某一國家的公民,國家主權仍然是國際法的重要原則,因此,人權在一個國家裡得到尊重和實施應主要通過對公民權利的保護。
公民權利按根據的不同,又可分為法律權利和憲法權利。法律權利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設定的權利,可由立法機關根據一般法律程序創設、制和廢止。憲法權利乃是由制憲會議制定的憲法所創設的權利,是限制和制約國家立法機關的權利。立法機關不得侵犯此種權利。憲法權利是公民提起違憲審查的根據,是有限政府的保障,體現了公民和國家的對峙。
應有權利、法有權利和實有權利,是按照權利的存在形態所作的劃分。這一劃分的意義在於揭示理想的、道德的權利對於實在法權利的指導和限定作用,尤其是揭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對權利的實際享有構成了權利的一種獨立存在形態。
基本權利與派生權利、憲法性權利與非憲法性權利,是按照權利的種屬關系和效力層次所作的劃分。這一劃分,對於規設權利體系,規制立法機關的許可權,以及在處理立法和司法過程中不同權利發生沖突時決定哪一種權利應占據優勢,都有著重要意義。
個人權利與群體權利、私人權利與公共權利或社會權利是按照權利主體所作的劃分,公法權利與私法權利、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公民和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以及實體權利與程序權利,則是按照權利的具體內容所作的劃分,這些劃分的意義主要在於立法和教育。
根據權利與義務之間的紛繁復雜的關系,還可以作更多的分類。分類的價值,不在於敘述事實,而在於分類所支持的理論預設。權利的定義和分類都只是相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們只具有語詞上的意義。究竟如何解釋權利和義務,權利從何而來,如何能夠享有權利,有哪些權利,哪些義務,權利與權利、義務與義務發生沖突後如何解決,不同的權利理論有著不盡相同的回答。
㈥ 權利與道德的作文不少於800字高中生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問了什麼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詩人說:道德是半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利劍。
哲學家說:道德是願者魚兒上鉤。社會學家說: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機,好好開車。法官說:道德是調整…………規范的總和。我說;道德是面鏡子,不但照己,還可照人。但關鍵是照己。 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是不同的,可它們都是對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麼,還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荀子有句話說的好;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所以說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說了這么多,那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里追跑打鬧。如果樓道里有許多的同學,那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裡,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能幫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盡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多尊敬長輩的事。比如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表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㈦ 權利與道德
權利制約只對那些在職或工作在此權利之下的人有效。對其它人無效。比如:公務員職業犯罪,或找小姐會開除公職。但老百姓找小姐,只是罰款而已。
道德制約是對所有人都有效。不管什麼人去找小姐,都會受到道德的遣責。
㈧ 商業道德的四種道德觀是哪些它們各自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1)道德的功利觀
(2)道德的權利觀
(3)公平理論道德觀
(4)綜合社會契約理論觀
(1)道德的功利觀
這種道德觀對效率和生產率有促進作用,並符合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但它會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決策影響的人沒有參與決策的情況下,同時,它也會導致一些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的權利受到忽視。
(2)道德的權利觀
這種道德觀積極的一面是它保護了個人的自由和隱私。但它也有消極的一面(主要是針對組織而言),即接受這種觀點的管理者把對個人權利的保護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從而在組織中會產生對生產率和效率有不利影響的工作氛圍。
(3)公平理論道德觀
這種道德觀有利於保護那些未被充分代表的或缺乏權力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不利於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創新精神。
(4)綜合社會契約理論觀
這種商業道德觀與其他三種的區別在於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業和各公司中的現有道德准則,以決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㈨ 坐自己的位置錯了嗎,探討權利與道德的關系
5月3日,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只買到達州到營山的座票,後來補票也沒買到座票,老人在南充被座位的主人(一女學生)請了起來,老人女兒懇請擠一擠被拒。
之後一男子讓了座,老人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座位主人委屈回道:「我坐自己的位置,錯了嗎?」
不讓座是我的權利嗎?
齊志明
又出了「該不該讓座」的新聞。一位老人坐動車到省城看病,買的不是全程票,半路上車這位堅持要按票坐,老人女兒很不滿意,但座位主人認為,坐自己座位還有錯嗎?
判斷這個話題,有一種說法流傳甚廣:不讓座是本分,讓是情分;讓了,你可以誇我,不讓,你不能罵我。坐自己的座是權利,可以主動放棄,但他人不能褫奪。
不讓座,真的是座位享用者不能褫奪的權利嗎?
座位享用權產生於分配規則,應該回到分配規則這個源頭看。
先看公交車情境。公交車的座位是一項面向大眾分配的公共資源。為了通勤效率,它必須迅速分配;因為普惠特性,它還得平等地分配,不能搞價高者得。那麼,「先來後到」成了最自然、最合理的尺子。但這把尺子比較偏向行動迅速、體力強健者,為了公平,需要加上對「老弱病殘孕」群體照顧的權重。
所以,尺子的全稱是「先來後到+兼顧老弱」。所以,即便你先佔了位子,並不意味著你就有滿滿的享用權利。故而,售票員大姐常對身邊有老人的乘客喊:「小夥子,麻煩給老人讓讓座兒吧!」這不僅是道德呼籲,也包含著加權後的權利定位。
然而,人們幾乎見不到這樣的場景:空姐走入頭等艙某年輕人座位旁,「小夥子,經濟艙有位老大爺坐得太擠,麻煩你換換座吧!」為什麼?因為飛機和動車跟公交車不一樣,尤其是頭等艙和高鐵座位,屬於商務資源,分配遵循的是商品交換的原則。花了錢,享用權利是飽滿的。
當然,有飽滿權利,也不一定往飽滿里用。動車上,老人生龍活虎,對票入座誰也說不出什麼;老人臉色蒼白、病體沉重,這時候主動讓渡一下自己的權利,更值得贊許。
「該不該讓座」這道題沒有標准答案,得區別具體情境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似乎可以形成如下共識:可以呼籲道德,但不能搞道德綁架。不能因為自己的「年齡優勢」,就可以罵罵咧咧甚至大打出手,強迫人讓座;可以捍衛權利,但要釐清權利的邊界,公交車座位享用權並不僅由「先到」法則產生,死不讓座沒有那麼理直氣壯。此外,只講權利話語而任由冷漠滋生,也非社會之福。
㈩ 權力至上道德觀的優點案例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徵:全體公民是統治者,參與政治,集體掌握專國家最高權力;公民屬集體內部相對平等;法律至上。②歷史作用:它重視公民的個體自由和責任感;鑄就了希臘人渴求知識、樂於探究的民族性格;其民主氛圍創造的空間,使古代希臘在眾多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和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地位和利益,其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是少數人的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它與現代民主是不同的,它窒息和限制了社會另一部分成員的自身發展能力,帶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