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將道德區分為

將道德區分為

發布時間: 2022-05-26 16:06:05

道德的定義

《論道德》

「道德」二字,經常被人們提及。古今中外,與此相關的書籍,可謂多如牛毛。其內涵之豐富,可見一斑——我也略微談談。

雖然辭典里有現成的定義,但我仍想改弦更張,另作闡述。人道,即為人處世之道,指個人或群體同外界聯系時,應當具備的方法、原則及態度。而道德,可定義為:人與人相處時,應當具備的方法、原則及態度。

顯然,嚴格說來,道德僅在人與人聯系時起效;在人與非人的事物聯系,以及非人的事物互相聯系時,並不適用。所以,我們不可戴上「道德」的眼鏡,看待人類的殺生與動物的弱肉強食。

由定義,不難得知:道德有利於維持人類的穩定。所以,究其本源,可認為道德,是人類為維持自身穩定,而自我約束的產物。進而可知,對維持人類穩定的作用大小,是評判道德高低的核心依據。

談到作用,也不可不提利益。為更多的人,謀得更大的利益,所展現的道德便越高尚;令更多的人,受到更大的損害,所展現的道德便越低劣。

而展現,須有合適的時機——畢竟道德存之於心,而見之於行。若不得馳騁,便無法區分馬匹的優劣;不得施展,便難以判斷才能的高低。

人生的舞台:愈是狹窄和隱秘,對外人利益的影響,便愈為微小,也愈難於展現道德與才能;愈是寬闊和明顯,對外人利益的影響,便愈為重大,也愈易於展現道德與才能。

要想更為深入地了解道德,必須將其拆分而單論。「道」與「德」的內涵,原本並不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被連用,且「道」的分量逐漸下降;「道德」一詞,幾乎成為「美德」的代稱。

所謂的「道」,即道品,指吻合於中庸之道的德行。德盛,則道不達;道高,則德不厚。唯有庸德庸行,方才符合中庸之道。

道德有別,根源便在於兩者的評判依據,存在差異。前者立足於延長人類的存在時間,後者著眼於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種群數量。須知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種群數量提升得越快,人類的存在時間便會越短。——舉此一例,更容易理解:長勢越快的樹木,往往天年越短;天年越長的樹木,常常成長越慢。

對人類(非指個人)而言,存在時間,與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都能影響自身的穩定;且前者的影響,顯著大於後者。

換而言之,只要存在時間延長,人類便更趨穩定;若縮短,便更不穩定——此時,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的提升,雖原則上有利於人類的穩定,但若使人類的存在時間縮短,反不利於自身的穩定。

顯然,道高於德,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道德經》有雲:「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高,則無拘泥於德;德厚,則無執著於仁;仁深,則無糾結於義;義重,則無束縛於禮。

當然,前文可謂玄之又玄,並不容易理解。判斷道與德孰高孰低,還有更為直觀的標准——智慧的大小。莫問智當何處尋,去其濁者水自清。寡慾靜心,而人自明。所以,道德越高,智慧越大。

道之高,莫過於老聃、莊周、洪應明;德之盛,莫過於孔丘。今人大可靜心咀嚼與比較儒道經典,通過兩家對世事人生的感悟,從而判斷出智慧的大小。

要想提高智慧,必須提升道德。而道德之路,頗為漫長與艱辛。古人雲:「逆以煉心。」不能忍受錘煉的痛苦,與長期的煎熬,必不會擁有高深的道德。

道德之本,在於自愛;進德之本,在於自省。若能堅持寡慾匡過,定可不負此生。

② 道德所在領域的不同可以分為哪三個層面

第一是「本體」抄層次,實際上是對倫理道德的最初根源和最高理想的抽象認識,包括道、德、王、聖四個最基本的范疇。無論道家還是儒家或佛家,「道」無疑是最高的范疇,天道、天理成了萬有的根源和原則。
第二是「工夫」層次,是對社會禮教和個人德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包括「禮」和「仁」這兩個最基本的范疇,其各自又分別在知行兩個方面涵括諸多具體的德行概念。
第三是「本體-工夫」層次,這是對由工夫實現本體過程中的基本原則的把握。仁、義、禮、智、信這五德之間的關系,通常認為,仁為至德,而其餘四德是對仁德的體現。正如程顥所言:「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③ 道德分為三種類型

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

④ 道德有哪幾種

類道德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六種: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直接道德和間接道德,對內道德和對外道德。(1)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雖然人們組成社會的初衷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但在政治力量介入社會之後,一個人就應當根據自己在社會中所處政治地位的高低,去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關系。(2)間接道德:孝養父母是為了將來獲得自己子女的孝養,而不是對父母生養之恩的回報。父母愛子女,就是愛自己;而子女愛父母,則是為了愛自己。(3)對外道德:我們在對待其他生物和無機環境的態度上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我們要將對之的利用限定在一個理由之上,那就是直接或間接地有益於宇宙所賦使命的履行,除此之外的任何它用都是對宇宙的冒犯;二是我們要將對之的利用控制在一個限度之內,那就是不能破壞宇宙建立的生態系統。
道德雖然在概念上只有一個,但我們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將之分為六種。道德從主體大小的角度可分為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從實施途徑的角度可分為直接道德和間接道德,從實施范圍的角度可分為對內道德和對外道德。

⑤ 什麼是道德道德分為哪四份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是萬物專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屬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實例、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所以,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認識功能、調節功能、評價功能、教育功能、平衡功能

⑥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經歷的道德類型,有幾種分類方法每種分類的具體內容是什

1、原始社會的道德
2、奴隸社會的道德
3、封建社會的道德
4、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5、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

⑦ 人類社會道德可分為哪幾類

人類社會道德可分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三類。

1、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2、職業道德

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3、家庭美德

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

(7)將道德區分為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百行德為首,百業德為先。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尚德傳統的民族。中華文化文明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蘊含了厚德載物、德行天下的優良傳統。

⑧ 人們的道德境界可以劃分為

你認為這世上有純粹的善人和惡人嗎?

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情況,對於善,就有不同的內涵與詮釋。所以,善惡之爭不可能有定論,也不一定要有定論。一個人是好是壞,關鍵在於他是否自省、自律、自強;人類社會發展得是好是壞,關鍵也在於人類能否理性、節制、自律。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這不奇怪,世上也沒什麼純粹的善人和惡人。只要一個人不但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就是善;如果一個人只考慮自己的生存,不讓別人也生存,就是惡;如果一個人能為社會、為他人、為集體著想,遏制自己的私慾、貪欲,他就是有道德的人。善心、善言、善行,三者統一,就構成了完整的善。

至於人的道德修養,則有五種境界:聖人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君子界,利人無己;常人界,利人利己;小人界,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蠢人界,損人又害己。我們崇尚聖人,提倡做君子,至少做個常人,不能做小人,更不能當蠢人。我提倡的「大善鑄心」,就是用聖人的善熏染常人的心,讓常人的心一天天更柔軟,一天天更博大,一天天更慈悲,然後變成君子之心,最後變成聖人之心。

現在很多人認為的善,還不是真正的善,因為它帶有大量的偏見和局限。比如學科、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理念的局限,等等。在這么多局限下,善文化很難形成普世共識。而且,善文化目前宣揚的,多是一種小善的東西,沒能上升到大善的層面。就是說,現在有很多善文化的傳播者,僅僅在傳播一種行為,沒能讓它發揮影響人心的作用。例如,他們大多停留在物質化的捐贈、支援、資助等行為上面,沒形成大善,還停留在小善、中善的階段。

那麼,什麼是小善,什麼又是中善呢?小善是讓人得到金錢、物質的幫助,它停留在物質層面;中善是授業、解惑,已上升到精神的層面;大善則是傳播真理,傳播為人之道,上升到靈魂和信仰的層面。

小善也很好,然而,小善的行為一旦中止,影響力和效果就會中止。比如,一個貧困生接受了兩千元的援助,如果他不理解其中的意義,或許就會當成一種「劫富濟貧」,不用白不用。那麼,兩千元一旦用完,這種幫助的效果就會消失,還可能產生副作用——那捐助者可能會被當成「冤大頭」,一旦停止捐助,接受捐助者就有可能產生怨恨,甚至將其體現在行為上。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小善帶來的利益,有時反而會讓人墮落。但大善不是這樣。大善的作用,永遠不會隨著行為的中止而消失。

因為,大善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人們一旦明白了這種精神和文化,善的基因就會永遠紮根在他們心裡,影響他們一輩子。而且,明白人會把善的光明傳遞給更多的人,一代一代傳下去。

——《慧心》節選

作者:雪漠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⑨ 哪位現代倫理學家將儒家傳統道德分為三個層次

羅國傑將儒家傳統道德分為三個層次。
羅國傑從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將人們的道德境界分為三個類型:自私自利的境界、先公後私的境界、大公無私的境界。屬於自私自利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徵是,一切都以是否有利於自己的私利為轉移。他們的行為的出發點、目的和歸宿,唯一的要求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屬於先公後私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徵是,他們不論做什麼事,都能注意考慮自己的一言一行,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他們有自己正當的利益,但又總是以集體利益為重,為社會而誠實地、積極地、忘我地勞動,同時也要從社會領取應得的報酬。屬於大公無私境界上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徵是,他們的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於集體為唯一準則,一事當前,總是先為集體著想,對同志極端熱忱,對人民極端負責,概而言之,他們的整個言行,都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集體第一。

⑩ 道德包括哪幾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慾望部分

行動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魯莽,遲鈍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節制和自製,不道德有放縱和冷漠,病態和變態等。

二、特殊慾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節儉,不道德有揮霍,浪費和吝嗇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嚴肅和溫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談方面的道德有風趣和誠實,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誇張和刻板等。交際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謙遜,不道德有驕傲,虛榮和虛偽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愛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戀和諂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慮方面的道德有周詳和謹慎,不道德有繁瑣,沖動和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廣博,不道德有膚淺和狹隘等。

(10)將道德區分為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為: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熱點內容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