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感弱
㈠ 道德情感是什麼
忠
【原文】事君盡忠,人臣大節;苟利社稷,死生不奪。杲卿之罵祿山,痛不知於斷舌;張巡之守睢陽,烹不憐於愛妾。
養子環刃而辱罵,真卿誓死於希烈。忠肝義膽,千古不滅。在地則為河嶽,在天則為日月。
高爵重祿,世受國恩。一朝難作,賣國圖身。何面目以對天地,終受罰於鬼神。昭昭信史,書日叛臣。噫,可不忍歟!
【譯文】侍奉君主應當盡心盡力,這是做臣子應有的大節。如果為國家和人民謀利,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顏杲卿曾痛罵安祿山,就算是割掉舌頭的痛苦也沒有阻止他的行為;張巡守衛睢陽沒有食物的時候,把愛妾煮給士兵吃而沒有流淚。
面對李希烈養子們的舉刀威脅和侮罵,顏真卿面不改色,對李希烈表示了誓死不屈的決心。他的忠義氣節,永遠都不會消滅。蘇軾也曾說:「他們的赤膽忠心在天上就像日月一樣光芒四射,在地就像山嶽一樣宏偉壯觀。」
有人享受高官厚祿,世代受到國家的恩德,可一旦大禍臨頭,為保全自己而出賣國家。這種人有什麼顏面來面對天地呢?他們最終是會受到鬼神懲罰的。難怪正史中都清清楚楚地記錄著叛臣的名字!所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能動搖自己對君主對國家的赤膽忠心呢!
【點評】古人把「忠」作為人生第一信條。我們今天則把「忠」分成忠烈和愚忠。通常劃分的界線是,是否值得去為其盡忠。於是,我們把岳飛、諸葛亮等人說成是愚忠,因為那個蠢皇帝是不值得為其盡忠的,何不自立門戶呢?我們尚且不談論所謂的歷史價值。其實這個問題關乎一種價值觀。在那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君王就是國家,忠君就是愛國。趕上好時機攤上個明主是臣子們的福氣。如果生不逢時,派上個很愚蠢的君王,那麼做忠臣就需要些勇氣了,時時做好要死諫的准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於是有了死得值不值得之說,這的確關乎價值觀。我們無法說哪種價值觀是正確的,只能說更敬佩哪種價值觀。有些時候,那些比生命、比現實價值更重要的東西。往往更值得我們敬佩。
的確,人生於世,就應該有點精神,就應該承擔時代所賦予的責任。
孝
【原文】父母之恩與天地等。人子事親,存乎孝敬,怡聲下氣,昏定晨省。
難莫難於舜之為子,焚廩掩井,欲置之死,耕於歷山,號泣而已。
冤莫冤於申生伯奇,父信母讒,命不敢違。祭胡為而地墳,蜂胡為而在衣?蓋事難事之父母,方見人子之純孝。愛惡不當疑,曲直何敢較?為子不孝,厥罪非輕。國有刀鋸,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歟!
【譯文】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天地一樣廣大;為人子女服侍父母時,要懷著孝敬之心。對父母要輕聲細語、悅耳動聽,晚上要將父母安置好,早上要向他們請安。
做兒子的再難也難不過舜,他的父母用火燒倉庫,用土填井,想把他置於死地,他在歷山耕田,也不過只是大聲啼哭罷了。
要說冤,再也沒有比申生和伯奇更冤的了,父親相信後母的壞話,他們又不敢違抗父命:晉獻公祭地,地為什麼會凹起來?毒蜂為什麼會系在伯奇後母的衣服上?只有侍奉最難侍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做兒子的純潔之心。父母的愛惡不太妥當,就算是心中有疑問也不能計較!
做兒子的不孝敬父母,這種罪可不輕啊。國家有刀鋸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唉!父母的恩情深如大海,做孝子的怎麼能夠不忍受父母對自己的責難呢?【點評】父母之恩,等同於天;為人子女應盡孝道。這個道理幾乎每個人都懂,但往往做起來很難。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由於忙於自己的事情而很少有時間回家;由於兩代人觀念的懸殊,我們往往和父母發生爭吵。其實,是否真正孝敬父母,常常體現在這些瑣事當中:不能回家的時候,隔幾天給父母打個電話;有空的時候,少出去遊玩一次,回家看看;回家的時候,幫爸爸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和父母聊聊天,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情況;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坐下來慢慢溝通,平心靜氣地告訴他們你的想法。盡孝道,其實做起來就那麼容易。
仁
【原文】仁者如射,不怨勝己;橫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齒於桓魁之害,孟子不芥蒂於臧倉之毀。人慾萬端,難滅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齒剛易毀,舌柔獨存。
強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己為仁,請服斯訓。噫,可不忍歟!
【譯文】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那樣,不應怪罪勝過自己的人;別人驕橫地待我,自我反思就行了。
孔子不記恨桓魁對他的中傷,孟子對臧倉的詆毀沒有絲毫怨恨,他們認為在己者有義,在天者有命,一己私慾又怎麼能戰勝天理呢?他靠他的財富,我靠我的仁德。牙齒再堅硬也可能毀壞,舌頭再柔軟也能得以保存。盡力去寬恕別人,這樣就離仁德很近了。
【點評】《說苑》中載有常樅和老子關於齒毀舌存的對話,說明性如剛硬的暴橫容易毀壞,而性如柔軟的仁義卻能長久保存,這是以柔克剛的道理。關於以仁止暴、以柔克剛的效果,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說明:晉武帝時,名將石苞鎮守淮南,他治軍有方,管轄地兵強馬壯,頗有名望。這引起了當時在淮南擔任監軍的王深的忌妒。他向武帝進讒言說石苞與敵國吳國暗中勾結,恰縫此前風水先生也對武帝說東南方將有大亂。於是,武帝便真的派兵去討伐。石苞知道皇帝的此舉,其中必有誤會,於是,放下武器步行出城,等候處理。武帝得知石苞的做法後,頓時恍然大悟:如果石苞真有反心怎麼會親自出城接受懲罰呢?如果真勾結敵兵,怎麼沒有敵人來救援呢?經過這件事後,武帝對石苞的懷疑打消了,並愈加重用他。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被別人無禮對待,這則「仁」的箴言是否讓我們明白該怎麼做了呢?義
【原文】義者,宜也。以之制事,義所當為,雖死不避;義所當誅,雖親不庇;義所當舉,雖仇不棄。
李篤忘家以救張儉,祁奚忘怨而進解狐。
呂蒙不以鄉人干令而不戮,孔明不以愛客敗績而不誅。叔向數叔魚之惡,實遺直也;石蠟行石厚之戮,其滅親乎?當斷不斷,是為儒夫。勿行不義,勿殺不辜。噫,可不忍歟!
【譯文】義,也就是處理事情恰當准確。以它為准繩行事立身,是沒有錯的,就算是要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該處罰的,就算是親朋好友也不能包庇;該推薦提拔的,就算是仇家也不能故意發難。
李篤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救張儉,祁奚不計前嫌推薦解狐。呂蒙不因觸犯法令的人是同鄉而枉法,孔明不因敗績之人是自己的愛將而不殺。叔向多次責備叔魚的邪惡,實在是想留下正直人的名聲,石碚殺掉了兒子石厚,這樣的行為應該說是大義滅親吧。
該做決定的時候,猶豫不決,那是一種懦弱的行為。不要做不道義的事情,不要殺無辜之人。捨身取義,大義滅親,是大家所推薦的,為了義,又怎麼能夠不忍住自己的私情呢?【點評】其實道義就是維護正道的精神,中國古代社會之所以有那麼長時間的繁榮,可以說正是道義的力量使然。東漢靈帝時,正直而遭誣陷的張儉到孔家避難,孔融替哥哥孔褒做主,收留了他。事發後孔融說他該負責,孔褒說「彼來求我,非弟之過」。他們的母親說她是家長,她該負責。「一門爭死」,俠義感人。孔融、李篤、祁奚、呂蒙、孔明、叔向、石等這些人讓人欽佩的正是他們自覺維護道義的精神。其實,無論在什麼時代,遵守道義都應該是個人修身處世的行為准則。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了道義,那他必然沒有歸屬感;一個社會不重道義,人們必將互相欺詐,社會終會走向沒落。一個人、一個社會都應具備一點精神。當我們面對「義」時,自己的私情又算得了什麼呢?禮
【原文】天理之節文,人心之檢制。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當以敬為主,非一朝之可廢。
鉬麂屈於宣子之恭敬,漢兵弭於魯城之守禮。
郭泰識茅容於避雨之時,晉臣知冀缺於耕之際。
季路結纓於垂死,曾子易簀於將斃。噫,可不忍歟!
【譯文】禮是根據上天的意志擬制的一些行為規范,也是對人們行為一種制約束縛。出門時就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長者,用民時就要像親臨重要的祭祀。一定要以恭敬作為基本准則,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廢除的。
鈕麂因宣子的恭敬而嘆服他;漢軍因魯城守禮而停止攻打。
郭泰在躲雨的時候結識了有德的茅容,臼季途經冀地在田間發現了冀缺的道德。
子路在臨死的時候都不忘系好帽帶,曾子將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辭世。他們都是沒有忘記禮教啊!他們對禮的恪守足以垂教後世!
【點評】在封建社會,禮義廉恥是人們要遵守的道德標准,而其中對於一個人「禮」的要求又居於首位。「禮」,說白了就是一種規規矩矩的態度。現代社會中,我們也依然將「文明禮貌、講究禮儀」作為對公民的基本要求。「禮」對於一個社會來說,可以使得社會變得有序而和諧;對於一個人來說,「禮」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使我們把事情辦得更順利。對他人能做到彬彬有禮,到什麼場合說什麼話,這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道德水平。試想,如果在老闆、客戶面前,你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甚至態度粗魯,有誰願意重用你,願意和你打交道呢?智
【原文】樗里、晁錯俱稱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義而亡。蓋人之不可智用之,過則怨集而禍至。故寧武之智,仲尼稱美;智不如葵,鮑庄斷趾。
士會以三掩人於朝,而杖其子;聞一知十之顏回,隱於如愚而不試。噫,可不忍歟!
【譯文】樗里、晁錯都被人稱譽為「智囊」,前者因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得以保全性命並得到善終;後者因性情耿直、仗義直言而被腰斬於市。
人不能沒有智謀,但凡事都施用智謀,則會引起很多人的抱怨,而招致災禍。所以孔子稱贊寧俞善用智謀,而認為被砍斷了腳的鮑庄智慧還不如秋葵。
士會用杖打兒子,是因為他才疏學淺卻炫耀於朝廷;顏回能聞一知十、舉一反三,可是表面上看起來卻很拙笨。有智慧的人還要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斷地增長智慧。
【點評】生活復雜多變,我們要學會一套生存的本領。任何人都希望保持自己的個性、任性而為,但很多情況下,這樣做的結果是讓事情越來越糟,反而離自己的意願更遠。《紅樓夢》中,林妹妹性情耿直、眼裡不揉沙子,最終只落得個抑鬱而死,沒能和寶玉有情人成眷屬。假如她能學寶釵一分的「愚」,賈母也會將心偏向自己的外孫女吧。由此看來,做人要有原則,但做事不可不講究方法。有一句名言說:取相於錢,外圓內方。古錢幣的圓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為人處事,就要像錢幣一樣,「邊緣」要圓活,要能隨機而變,但「內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原則。處世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這樣既可以保全氣節,也可以保護自己。
信
【原文】自古皆有死,民無信而不立。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楊以承信而釋劫。
范張不爽約於雞黍,魏侯不失信於田獵。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頰舌自動,肝膈不知。取怨之道,種禍之基。誑楚六里,勿效張儀;朝濟夕版,曲在晉師。噫,可不忍歟!
【譯文】自古以來,人都會死,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如果失信於民,就不能保全統治。尾生因守信的行為而使他揚名後世,解楊也因為履行承諾而獲得釋放。
範式、張邵沒有違背告別時的歡飲之約,魏文侯不因為行酒和下雨的緣故而失信於虞人的狩獵之約。
世間有輕薄的風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說話不算數的人;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這些人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厭惡甚至招致禍害。不要學張儀,誑騙楚國,把割地六百里的諾言改口為六里。晉國早上還受到秦國的惠顧,晚上即遭其攻擊,是咎由自取。唉!有信方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國,怎能不剋制對「信」的動搖之心呢?【點評】是否講誠信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昔日,商鞅在變法條令公布前夕,怕老百姓不相信朝廷變法的決心,就在國都南門立一根木柱,張貼告示說:「誰能把木樁從南門搬到北門,就給十兩黃金。」可是沒有人相信。商鞅於是又貼一張告示:誰能搬動這根木柱,而且從南門搬到北門,可得五十兩黃金。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的心理,把這根木柱從南門搬到北門,商鞅立即給他五十兩黃金。商鞅這種信守諾言的做法,使老百姓相信了他變法的決心,為變法成功爭取了群眾基礎。的確,對於個人來說要以信立身,對於國家來說要以信立國。誠信乃世間之珍寶,人無信不立!只有信才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進行溝通。
疾
【原文】六氣之淫,是生六疾。慎於未萌,乃真葯石。
曾調攝之不謹,致寒暑之為釁。葯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卒陷枉死之愚,自背聖賢之訓。
故有病則學乖崖移心之法,未病則守嵇康養生之論。
勿待二豎之膏肓,當思愛我之疾疚。噫,可不忍歟!
【譯文】陰、陽、風、雨、晦、照六氣過分了就會產生疾病。在沒生病時就謹慎預防,這是治病的最好良葯。
如果衣食調理不當,就會遭遇風寒暑熱的侵入而產生疾病。有病就應該及時治療,可是愚昧的人不相信醫葯卻迷信巫術,結果耽誤治病,枉送性命,實在是背離了聖賢的教誨。
所以,有病的時候要採用在病中轉移心思,靜下心來,那麼病就會好起來。沒病的時候信守嵇康的修心養生之道。
切勿等到病入膏肓再求醫,應當重視治病的苦口良葯。疾病尚有葯石可治,心疾就只有依靠自己了。
【點評】人生存在世間,健康是第一位的。保住身體的健康,你才有資格談將來。健康的身體往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肌體健壯,這就需要平時多注意鍛煉,在沒有生病之前注意加以預防;二是心理健康,緊張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常常讓我們倍感疲憊。學會自我調節,以平和樂觀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一切,這是我們都應學會的養生之道。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身體和生命賭明天的人越來越多。殊不知,疾病來時,總是悄無聲息。做工作我們要懂得細水長流的原則,如果總是疲於奔命、過於勞累,就等於竭澤而漁,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明白這個道理。
變
【原文】志不懾者,得於預備;膽易奪者,驚於猝至。
勇者能搏猛獸,遇蜂蠆而卻走;怒者能破和璧,聞釜破而失色。
桓溫一來,垣之手板顛倒;爰有謝安,從容與之談笑。
郭唏一動,孝德彷徨無措;亦有秀實,單騎人其部伍。
中書失印,裴度端坐;三軍山呼,張泳下馬。噫,可不忍歟!
【譯文】干什麼事情都不會被突發的事故所嚇倒,得益於事先有充分的准備:意志不堅定,膽量不夠且毫無准備的人,在突然發生的變故前只會手足無措。
勇者因為有思想准備,所以與猛獸搏鬥時毫無懼色,但是與突然而至的蜂蠍相遇時只能倉皇逃跑;憤怒時與和氏璧共存亡的人,卻也吃驚於鐵鍋被打破。
桓溫帶兵「朝見」皇帝,王坦之嚇得連手板都拿顛倒了,而謝安卻泰然處之.與其開懷暢談。
郭晞仗勢欺人,白孝德敢怒不敢言,而段秀實卻無所畏懼,獨自一人去見郭晞,勸其棄惡從善。
中書省丟失官印,裴度鎮靜自若;三軍高呼起鬨,張泳面無懼色。面對變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聰明的智慧,沉著的心態去應對,否則就會手忙腳亂。唉!當意外變故來臨時,怎能不抑制住心中的膽怯和驚慌呢?【點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你不可能對每一件事情都有所防備,很多情況下。我們都無法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防備也無從談起。那麼。面對突發的變故,學會變通,沉著應對,便是最為重要的了。關於遇事沉著、機智應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中國駐美紐約總領事要離職回國,紐約市商會為其餞行。美國漢學家夏德被請來做總領事臨別致辭的翻譯。然而這位中國領事講的卻是一口福建話,夏德一句也聽不懂。在領事開始致辭後的一分鍾,夏德有些手足無措,他當然不能提出自己聽不懂。面對尷尬處境,夏德很快鎮靜下來,還表現出洗耳恭聽的樣子。領事演說完畢後,夏德從容站起,用英語聲情並茂重新演說一番。他的演說熱情洋溢,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夏德是怎樣聽懂的呢?其實,他只是將錯就錯,自己進行了一番發揮而已。然而,他的沉著機智卻使得事情順利進行了下去。由此看來,沉著鎮定地尋找方法,是遇變的良策。
侮
【原文】富侮貧,貴侮賤,強侮弱,惡侮善,壯侮老,勇侮懦,邪悔正,眾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識盛衰之有時,則不敢行侮以賈怨;知彼我之不敵,則不敢抗侮而構難。
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是謂忍侮於小。太王事匈奴,勾踐事吳,是謂忍侮於大。忍侮於大者無憂,忍侮於小者不敗。當屏氣於侵殺,無動色於睚眥。噫,可不忍歟!
【譯文】富有者欺壓貧窮者,有官得勢者欺侮無官失勢者,有力氣的人欺侮沒力氣的人,兇狠之徒欺侮弱小之輩,年輕人欺侮老年人,有勇氣的人欺侮懦弱之人,狡猾之人欺侮正義之人,多數欺侮少數,這是人世間的常情,人的通病。然而,如果認識到事物均有盛衰交替,那麼就不會輕易欺侮別人,而招來怨恨和禍害;當身處弱勢時,不去對抗無知狂妄之徒的欺侮,就能避免反抗所帶來的災禍。
商湯感化好事的葛國、周文王誠服作亂的昆夷,這些都是忍侮於比自己小對手。周武王以自己的德行感化匈奴,勾踐臣服於吳國,這些都是忍侮於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不會招來災害;忍侮於比自己弱小的對手不會失敗。面對侵奪應不急躁,面對冷眼應不動聲色。以德報德,是一個君子應該做的;以怨報德,是小人的行為;以怨報怨是愚者的做法;以德報怨,才是仁者的所為。面對各種欺侮,我們必須明白一條:審時度勢,保存實力,以圖將來。唉!由此看來,遇到侮辱怎麼能不忍一忍呢?【點評】人與人之間總有強勢和弱勢之分。因此,社會中總也不能避免以強凌弱現象的存在。當你處於弱勢之時,要明白韜光養晦的道理,要能夠忍得一時之侮。勾踐卧薪嘗膽臣服夫差,能忍得十年之侮,最終實現了復國振興的宏願。「忍侮」的過程讓他積聚了強大的力量,具備了滅吳的能力。當你處於強勢之時,也要做到不以強凌弱,因為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永遠強大,另外,善待處於弱勢之人,也可以贏得人心。三國時,諸葛亮七擒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又七次放還,換來的是孟獲的誓死相隨。由此看來,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要明白自己的處境和將來的目的。對於受侮辱和辱沒他人都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謗
【原文】謗生於讎,亦生於忌。求孔子於武叔之咳唾,則孔子非聖人;問孟軻於臧倉之齒頰,則孟子非仁義。
黃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馬援之薏苡。以盜嫂污無兄之人,以撻舅誣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荊棘滿懷,毒蛇出口。投畀豹虎,豹虎不受。人禍天刑,彼將自取。我無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歟!
【譯文】誹謗生於仇恨,也產生於忌妒。如果去問武叔有關孔子的為人,則孔子不是聖人;假如問藏倉有關孟軻的言行,則孟子不行仁義。
(流言)把王吉的衣服說成是黃金,將馬援的薏苡的果實說成是明珠。污衊連兄長都沒有的人與嫂子通姦,誣陷娶孤女的士人毆打岳父,這是什麼樣的人啊!
人面獸心,滿腹詭計,口出惡言。這樣的人就算扔給豹虎,連豹虎都不肯吃。作惡的人一定會受到老天的懲罰。只要自己沒做虧心事,就無愧於天地。上不負天,下不負人,那麼就會心胸坦盪,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點評】誹謗他人,往往是出於忌妒和仇恨。一個人口出惡言,搬弄是非,其人其行,往往讓人難以信服;喜歡造謠誹謗他人的人往往也不得善果。因此面對別人的誹謗,我們只要問心無愧,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因為總有一天真相會大白於天下。
面對誹謗,憤怒或爭辯,只能讓自己陷於煩惱之中。然而,有時我們也需反省自己。無風不起浪,造謠誹謗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自己的行為是否也有過失和不足呢?從誹謗中吸取教訓也是面對誹謗應該做到的!
譽
【原文】好譽人者諛,好人譽者愚。誇燕石為瑾瑜,詫魚目為驪珠。
尊桀為堯,譽跖為柳。愛憎奪其志,是非亂其口。
世有伯樂,能品題於良馬;豈伊庸人,能定駑驥之價。
古之君子,聞過則喜。好面譽人,必好背毀。噫,可不忍歟!
【譯文】不考慮是否合乎禮儀,一味奉承別人的人是諂媚的人。不辨是非,喜歡聽別人贊揚的人是最愚蠢的人。說燕石為美玉,將魚目當驪珠。將暴君桀尊為仁主堯,把強盜跖稱譽為賢者柳下惠。說話顛倒是非,這難道不是善惡不分嗎?世上有伯樂,能夠識別良馬;庸人和凡才又怎麼能夠確定壞馬和好馬的價格呢?古代的聖賢,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都非常高興。就連和盜跖一樣的人,也認為喜歡當面奉承別人的人,也一定是喜歡在背後詆毀別人的人。所以,要贊美別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別人稱譽自己,則一定要格外小心。
【點評】奉承話往往是沒有根據的,說話人往往抱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他們無法通過名正言順的方式博取對方的賞識,只好採取這種不花力氣而又有效益的途徑——諂媚。他們往往為了博得上司的歡心而不惜貶低自己的人格:說話的口氣和表情低聲下氣、俗不可耐。奉承話讓人一聽就大倒胃口,因此,喜說奉承話的人往往被稱為「馬屁精」。
然而,有一種話和奉承話相似——那就是稱贊。其實稱贊有時候也有一定的「奉承」成分,但它立身於「有其事」,而且稱贊往往是出於善意。稱贊的語言永遠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現代緊張枯燥的生活中,稱贊話可以緩解一個人緊張的神經,給生活帶去一份美麗。在辦公室共事,一般人往往容易注意別人的缺點而忽略別人的優點及長處。因此,發現別人的優點並給予由衷的贊美,就成為辦公室難得的美德。無論對象是你的上級、同事,還是你的下級或客戶,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贊美而動氣發怒,大家一定會心存感激而對你產生好感。
奉承話讓人生厭,贊美話讓人自信,如何來講,就要看自己如何把握了。
諂
【原文】上交不諂,知幾其神。巧言令色,見謂不仁。
孫弘曲學,長孺面折,蕭誠軟美,九齡謝絕。
郭霸嘗元忠之便液,之問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車之履溫,都堂拂宰相須之丁渭。書之簡冊,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歟!
【譯文】與地位高過自己的人交往不阿諛奉承,是領會了和人交往的關鍵。花言巧語、察言觀色。被認為是為富不仁的小人。
公孫弘將學習的目的歪曲為阿諛獻媚,西漢的長孺為人倨傲、正直,能當面指責漢武帝的過失。蕭誠因柔善美言,張九齡因此而斷絕了和他的交往。
郭弘霸品嘗魏元忠的糞便,宋之問為張易之奉便器,趙履溫甘做安樂公主之牛馬,丁渭在都堂為寇準擦試胡須上的湯漬。這些人的諂諛行為,都被記在了史冊上,遭受後世的恥笑和唾棄。唉!諛媚之人遭世人如此唾棄,又怎能不收斂自己的諂媚之心呢?【點評】其實,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是那種以諂媚求榮的人。
喜歡諂媚的人可能會得寵,但卻往往很少有善果。文中提到的唐代的宋之問非常討好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在張易之大小便時,都會為其送上便具。然而,後來張易之失勢,宋之問也遭貶。趙履溫甘做安樂公主之牛馬,後來公主失寵,趙履溫父子共同受刑,百姓爭相割其肉。
另外,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諂媚之言。諂媚者遇到「不識相」者,往往自取其辱。文中所說的唐朝的郭弘霸在武則天時期憑借諂媚的本事當上了御史,御史中丞魏元忠生病,他前往探望,要求察看魏元忠的大小便,並用手指蘸了放入口中嘗,以此來判斷病勢的輕重,但魏元忠卻相當厭惡他的諂媚,並將其諂媚之話傳開,郭弘霸一時成為笑柄。宋朝時,參知政事丁渭在都堂為宰相寇準擦試胡須上的湯漬,寇準戲謔他說:「參政是國家的大臣,怎能為上司拭鬍子呢?」以致丁渭羞愧萬分。
面對權貴,不少人卑躬屈膝,這是一種自我貶低的做法。不畏權貴,表現出士可殺不可辱的氣魄,才是真正的勇士所為。而一個人只有盪滌諂媚之心,才會真正有所作為。
笑
【原文】樂然後笑,人乃不厭。笑不可測,腹中有劍。
雖一笑之至微,能招禍而遺患。齊妃嗤跛而卻克師興,趙妾笑蹙而平原客散。
蔡謨結怨於王導,以犢車之輕詆;子儀屏去左右,防鬼貌之盧杞。
人世碌碌,誰無可鄙。馮道兔園策,師德田舍子。噫,可不忍歟!
【譯文】心中快樂,發自內心地笑,別人就不會厭惡。盧杞
㈡ 道德情感
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裡體驗。
在個人的道德品質構成中,道德情感具有 3種作用:①評價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狀態,表明某種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合宜性;②調節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傾向,強化或削弱個人對某種道德義務的認識和實踐;③信號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緒形式如表情、動作,向他人傳遞其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或從他人的某種情緒形式獲取自己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個人一旦對某種義務和行為形成道德情感,就會積極地影響其道德選擇。某種道德情感一旦擴展為社會性的情感,也就會程度不同地影響社會道德風尚。
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它包括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強同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變那種與應有的道德認識相抵觸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強健康的、正當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訴諸個人理智,訴諸個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個人在實踐中經受長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練。
道德情感是人類獨具的高級社會性情感,又是與人的非理性因素之——情感機制——結合最牢的一種道德意識。盡管人們實際上總是把這樣那樣的道德情感帶進自己的生活和勞動中,但遠不是所有人都自覺意識到道德情感的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確理解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對道德情感功用的低估、無視,甚至否定,是當今社會一部分人產生「情感冷漠」、「情感壓抑」、「情感枯竭」、「情感危機」的主觀認識根源之一。而對道德情感功用的高估或誇大,又導致一部分人產生「情感濫用」、「情感泛濫」、「情感至上」、「情感主義」行為。所以,全面、深入地考察並科學地闡明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就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人不僅是自然存在物和社會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且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屬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踉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①人的精神屬性包括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部分。理性指人們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抽象思維形式和思維能力。人類理性的作用極其巨大:客觀規律的發現,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社會進步的實現,都依靠理性的力量。非理性指不屬於理性范圍的直覺、靈感、無意識、情感、意志、慾望等認識形式和心理因素的總和。
什麼是道德情感呢?道德情感是人對道德原則、規范在情緒上的認同、共鳴,又是人對道德理想、道德建構的嚮往之情。它們可能表現為積極的、肯定性的情緒反應,如:道德自豪感、尊嚴感,利他行為後的愉悅感,也可以表現為否定性的,但同樣是積極的情緒反應,如:羞愧感、內疚感等。但無論哪一咱情緒反應都以當下或者未來出現滿足、愉快、安心、尊嚴等自我肯定的情緒體驗力精神報償。
」道德情感是從社會形成的道德出發,用道德原則的觀點感知各種現實的觀點時,人所體驗的所有情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見論文P10
這樣給道德情感下定義會把道德教育引向唯認知主義的道路.近來許多有關情感的研究對這儀定義提出了質疑.道德情感不是依附於道德認知的產物.它有它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運行機制.有著道德認知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發生的過程包括情緒激活,認知評估,情緒體驗三個相互關聯,過渡的環節.道德情感既是人對道德的認知,評價的結果,也是人對道德的感受,體驗的結果.它可以不藉助於理論,觀念等手段,不通過邏輯思維而直接通過感覺,知覺,想像,依靠情緒記憶中的生活積累進行道德判斷.道德情感的發生即包含了人的邏輯思維形式,又包含了人的感覺知覺形式.在道德情感中既有清楚的道德的」自我意識」,又有個體的強大的下意識的東西.在道德情感中,人的意志能力不是懾於外在的強制的約束,而是出於情感體驗所轉換成的個體的需要和願望.其情感是理性中的情感;其理性是有情感滲透的理性.在道德情感里理性,意志,情感水乳交融,對道德的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
道德情感在道德的形成和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許多人對道德情感教育重視不夠,在進行道德教育是片面強調道德認知的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而忽視了道德情感教育.這樣,德育的收效就不理想.
道德認知不一定能導致道德行為,其中介是以道德情感為核心的意向系統.一種道德行為的發生,除了取決於道德認知外,還取決於個體對道德認知在情感上的共鳴.一個人如果僅僅只有道德認知能力,而無情感上的需要,那麼他和外部所建立的道德關系只能是一種被動的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個體很難產生強烈的道德動機,形成正確的道德態度,主動地進行道德活動。
1)休謨認為"理性,由於冷漠而又超然,因而不是行為的動機,它僅僅通過給我們指明到達幸福或避免痛苦的手段而引起我們出自慾望或愛好的沖動。而情感,由於它產生快樂或痛苦並由此構成幸福和苦難,因而就能變成行動的動機,是慾望和意欲的第一源泉和動力。"(《道德原則研究》,論文P12)
2)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列寧全集》見論文P12)
3) 朱小蔓說「關注人的情感發展是教育中的一個本源性,根基性的問題。因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屬於個人的,它是內在的,獨特的,視人類真實意向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本質正是其情感的質量及其表達。我們確信一個人的認同、遵循某種價值,乃至於形成人格,雖然需要以一定的認知為條件,但根本上是一個人情感變化、發展,包括內在情感品質與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長的過程。」(《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見論文P12)
道德情感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玲 發表於 2007-3-24 10:36:00
1. 它是道德行為的動力
人類先天具有趨向積極情感體驗和迴避消極情感體驗的傾向.這種傾向使得情感具有調節人的行為的功能,決定著人對某種情境是迴避還是接近,是喜歡還是厭惡,從而決定人採取何種行為方式. 斯賓諾沙認為 "愛不是別的,乃是為一個外在的原因的觀念所伴隨著的快樂.恨不是別的,乃是為一個外在的原因的觀念所伴隨著的痛苦.凡我們想像著能足以增進快樂的東西,我們將努力實現它;反之,凡我們想像著違反快樂或者足以引起痛苦的東西,我們將努力祛除它或消滅它."<倫理學>見論文P13
2. 它影響道德認知的選擇
道德情感制約著個體對道德認知對象的選擇,規定著道德認知的重點,影響道德認知的速度和走向,因為人的情感具有強化定勢的機能.過去在生活實踐中所產生的道德情感體驗,會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構成橫常的心理背景.在我們遇到新的問題時,他它會對當前的信息加工進行協調。積極健康的情感能是道德認知充滿活力;消極的,不健康的情感回壓抑人的道德認知能力,或將道德認知引想歧途.
3. 使個體情感內容泛化."愛屋及烏"
道德情感不但會指向道德情感客體本身,還會擴展到與該客體相關的一切方面,出現擴散、泛化現象。假如我們發現某人對我們所愛之物感覺快樂,則我們將對他有一種愛的感覺;反之,如果我們發現某人對我們所愛之物感覺痛苦,則我們將對他有一種恨的感覺。比如:母親因為愛其子女,可能會愛喜歡他孩子的老師。愛國主義不僅僅表現為對祖國的熱愛,而且會因為這種情感而萌發愛一切為國作出貢獻的人,憎恨一切背叛祖國的敵人。.斯賓諾沙認為「假如我們想像某物具有與平常引起心靈快樂或痛苦的對象相似的性質,雖然某物不是這些情感的致動因,我們仍然會僅僅因為這些相似之處,而對那事物發生愛或恨的情感。」《倫理學》見論文P13
道德情感的生成
玲 發表於 2007-3-25 10:26:00
道德情感:個體與外部進行具有道德的性質的活動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情緒反應和內心感受。它要以一定的道德認知,道德判斷和推理為基礎,兒童沒有道德情感。隨著他的成長,個體與外界交往增多,個體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矛盾和沖突著增加,個體的體驗和感受不斷豐富,就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有社會含義的道德情感。有的人能養成社會所希望的道德情感而有的人卻不能。原因很多:自身的認知,個性差異,環境,教育,安全感,歸宿感,敬畏感,自尊感等一些紮根於人類本性的、自然的,對道德情感的發生發展具有驅動和保證作用的情感。
皮亞傑認為:「有三種情緒或情感能夠影響兒童的道德生活:1)愛的需要,它以各種形式在人叢嬰兒到青少年期的發展中起主要的作用;2)兒童對比他自己強大的人有一種畏懼感,這在他的服從和信奉行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3)混合感情,同時由愛和恐懼構成,這是所有倫理家所著重強調的重要情感。」《皮亞傑教育論著選》見論文P14。
㈢ 談談我院學生道德素質存在哪些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相應的措施
談談我院校師范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狀況及對策研究
摘要: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新時期,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多元化的網路信息良莠不齊等等。這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道德情感冷漠,缺乏基本的正義感和社會公德,價值觀扭曲。因此,我們要提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關鍵詞:師范生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狀況 對策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因此,為了有效促進我院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加強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的培養,使他們具有較高理想信念和堅定的政治方向,我們對我院的學生思想道德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1. 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況分析
1.1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從調查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同學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重視政治理論學習,擁護黨的領導,關心、支持改革,關注時事政治,有良好的道德素質,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但也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和不良傾向。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有一個較為准確的定位,但一些同學因受社會上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影響,思想很現實,輕視政治和道德的修養,社會公德意識薄弱。
1.2學風建設方面從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人的學習目的明確,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增加就業機會。但是,由於我院屬於3A線的專科師范類學校,因此,有部分學生產生了一種低人等的現象,因而造成了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求知慾望低下,每學期的前中期真正用心學習的學生只是一小部分的學生,這都表明我院學生的學風狀況並不是很好。
1.3對課余活動、文化建設方面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希望結合專業特點,多參加課余文體活動、學生社團等工作,鍛煉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學對參加此類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一些同學的課余文化生活比較枯燥、單調,不夠健康活躍,有不少同學把許多時間用在打牌、上網、玩游戲、逛銜等上面,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又浪費了金錢。
1.4學校管理與制度方面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支持和配合學院的各項日常教育和管理,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實行這些管理沒有必要,認為都是大學生了,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總之,同學們一方面希望學校嚴格教育和管理,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習,同時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另一方面又強調個性發展,希望有更多的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在調查中,我們還感覺到,大部分同學希望在大學學習期間,能夠得到學校或老師在學習、個人發展、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同時能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 思想道德素質的幾點思考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院的學生思想道德面貌總體上是健康的,富有活力及創新精神,有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對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缺乏深刻認識,道德情感冷漠,缺乏基本的正義感和社會公德等。
當然,師范生思想道德素質存在的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們逐漸擺脫了盲從,增強了自主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但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分配不公、收入懸殊等現象,加上以權謀私等各種腐敗現象以及通過各方面滲透的西方價值觀、人生觀等消極現象的影響,對他們不良思想道德的產生起著惡性導向作用。
(2)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對於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由於獨生子女政策,我校師范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優越的環境中,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氛圍中成長,因此他們說話行事較少顧及他人的感受。這些都是學生不良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
(3)學校的影響。長期以來,我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未能很好地結合,由於較少把大學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選擇能力同具體規范協調起來,在學校的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雖然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育人的重要目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要不違反校紀校規,成績優秀的學生就可以獲得評先資格。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於德育課程的要求往往採取抵觸甚至逆反的態度,很難把德育課程內容轉化為自身道德素養。學生在試卷上對一些非道德問題批判得有理有據,表現出較高的道德認知,在實際行動中卻表現出較低的道德標准,出現道德知行不統一的現象。
3 做好師范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工作的對策
從以上可以看出,我校師范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呈現為一個十分混雜的矛盾的復合體,產生其原因又是多方面的,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努力尋求對策,充分把握他們的特點,及時有效地加強教育和引導,真正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出成效來。
3.1功日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面對的大學生,是新世紀的建設人才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素質如何,關繫到新世紀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因此,要切實加強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
3.1.1功口強理論學習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強化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武裝,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1.2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社會實踐是聯結學校和社會的橋梁,大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的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從書本上學到的馬列主義理論,從而轉化為內心的理想信念。社會實踐活動為他們開辟了新的更為廣闊的教育天地,能夠更多地了解國情和民情,汲取人民群眾的經驗和智慧,來完善和充實自己的人生理念。同時能夠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一些實事,增強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參與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從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質,以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堅定起來。
3.1.3大力開展道德教育認真貫徹落實Ⅸ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基本道德規范,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知行統一,把道德實踐活動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之中。同時修訂完善大學生行為准則,引導大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著力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3.2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學風建設,強化專業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針對我校學生因存在對所學專業興趣不大,學習缺少動力,自信心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因而,加強學風建設,強化專業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在當前我校學生的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3.2.1力口強學風建設,更新觀念要增強質量意識加強學風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是要積極引導學生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要讓學生明白我國多層次生產力的國情,需要多層次不同要求的人才。二是要加大課堂教學管理力度,嚴格考勤,強調行為規范,切實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同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找原因 尋對策,做好個別教育。三是要抓好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促進教學相長。 面任課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和實務鍛煉,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課外輔導,教會學生利用網路資源和圖書資料,拓寬知識而。同時要廣泛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活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2.2強化專業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要把穩定專業思想,強化職業道德的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使學生樹立干一行、學一行、愛一行的思想,真正認識所學專業,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能力鍛煉,提高綜合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以適合市場經濟的需要。也即是說,即使是師專學生,但只要能做到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跑起來能幹,照樣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針對人才競爭的新形勢,著重解決學生被動消極的思想情緒,教育學生樹立緊迫感和危機感,明確發展目標,奮發學習,練好基本功,立志成
3.3建立和完善我校德育管理體制
3.3.1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長期以來,我校都是黨委抓德育,行政抓智育,它強調 專職德育工作隊伍和專業化教育的作用,但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整體效力。
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我校要嚴格按照上級的要求,不斷優化學校德育的整體功能,構建學校德育的新體系,真正發揮德育教育的合力效益。
同時,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嚴明的獎懲,促使Iit常管理工作進一步加以規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體系,做到黨、政、團多方相互配合,院、系、班三級齊抓共管,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真正落實到各項實際工作中使思想教育工作收到實際效果。
3.3.2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要經常了解學生的各方面需求,認真做好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等資助工作,切實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安心學業。並且積極為畢業生牽線搭橋,做好就業指導和相應的思想工作。
3.4力口強隊伍建設要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理論素質、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精湛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等。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與學生幹部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勇於創新,敬業奉獻。
3.4.1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教師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身作則,經常與學生交流、溝通,充分了解和愛護學生,要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愛而不偏,通過自己的形態語言來感化學生,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學會尊敬人、做好人。
3.4.2充分發揮學生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學生幹部是做好學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一要選好學生幹部,並組織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的表率作用,促使他們在專業學習、能力培養、遵守規章制度等方面IIii真正成為廣大同學的榜樣,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校風學風建設。
3.5勸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3.5.1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一是要結合師專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專業技能培訓和知識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二是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搞好第二課堂建設。讓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增進交往與友誼,建立和諧、友愛、健康的校園人際關系,讓濃厚的學術工程圖學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氛圍,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校訓激勵大學生奮發向上。三是要結合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撰寫調查報告,鞏固專業知識。
3.5.2做好對社團活動的組織、指導隨著我校院系的調植物生命素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整和改革,校園文化活動形式也突出了學生社團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社團的管理和重點扶持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融知識性與思想性為一體的社團活動,並加強指導。
3.5.3加強校刊、校園網的管理與建設加強校刊、校內廣播的建設,加強報告會、講座的管理,絕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大力發展校園網路文化,加強校園網路管理,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 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
通過對我校學生道德素質的現狀調查,我認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要全面發展,就不能片面發展,要有創新能力,首先就要有創新精神,這一切都離不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崇高的理想和健全人格的導引,對此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構建高專師范生道德素質教育的體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Ⅸ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
[2]彭壽請《高校學生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O4(4).
[3]楊海波《當前學校德育現狀及改進對策》[J]雲南電大學報,2006~).
[4]中共中央頒發的 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
[5]王德廣 當前中國高校德育面臨的問題與困難》[J]l中國電力教~,2004(3).
㈣ 幼兒道德情感培育的三種路徑是什麼
三種路徑如下:
1、直覺的道德情感,由於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如,看到摔倒的老人馬上將他扶起來。
2、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
3、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
道德情感培育要注重文化涵育。情感滋養與文化涵育相輔相成。情感使文化積淀更具溫度,使人們在文化記憶中產生思想激盪與升華,而文化也能使情感體驗更具厚度,使人們在情感認同中獲得思想鼓舞與教育。優秀的文化能感染人、激勵人、涵養人。
培養兒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第一要義就是培養孩子的道德感。在良好的道德感知上,孩子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其實在很多教育實踐當中,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孩子的德育建設。但是在中國古代教育當中,人們非常重視德育的建設。因為德是才之帥。希望以上的知識分享能夠讓各級各類學校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㈤ 低道德感是什麼意思
低道德感的人,道德對他的束縛力比較小,他不會因為做了違反道德的事而像一般人一樣產生愧疚心理。大概就是這意思
㈥ 什麼是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內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容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裡體驗。
道德情感是一種情感體驗。指個體對一定的社會存在和道德認識的主觀態度。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道德准則要求進行道德活動時所產生的愛慕、憎惡、信任、同情等比較持久而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與道德信念、道德認識密切相關。它是道德意識的一個內容,具有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例如,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等反映著主體對社會客體的態度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有不同的內容。道德情感與道德判斷一致時,便出現積極穩定的內心體驗;兩者矛盾時,會產生消極的、不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要在社會實踐和教育基礎上逐步形成。
㈦ 道德情操指什麼
道德情操通常指道德怙感和操守的結合。
不同社會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
無產階級的道德情操批判地繼承了歷史上的優良傳統,是無產階級的道德情感和革命堅定性的結合,表現為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深厚的無產階級情感和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不惜犧牲、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傷,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只有內心強大,方可治癒一切。
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說到底,是自己與心的較量。如果你能夠打開自己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面對不容易的生活,我們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沒人扶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穩了,只要你站穩了,生活就無法將你撂倒。
人活著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千萬別抱怨,努力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如果你內心不夠強大,那這些坎坎坷坷,磕磕絆絆,都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過不去的坎,你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的坎,不好過,特別是心坎,最難過,過了這道坎,還有下道坎,過了這一關,還有下一關。面對這些關關坎坎,我們必須勇敢往前走,即使心裡感到害怕,也要硬著頭皮往前沖。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內心足夠強大,一切都會過去的,不信,你回過頭來看看,你已經跨過了多少坎坷,闖過了多少關。
內心強大,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面對情感的波折,面對工作上的糟心,你是否心煩意亂?是否焦躁不安?如果是,請一定要強大自己的內心,因為內心強大,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當你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一切困難,皆可戰勝,一切問題,皆可解決。心強則勝,心弱則敗,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情感的波折,更不是工作上的糟心,而是我們內心的脆弱。
真的,我從來不怕現實太殘酷,就怕自己不夠勇敢,我從來不怕生活太苦太難,就怕自己不夠堅強。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那麼多雞毛蒜皮。
強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才能越活越好
生活的美好,在於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源於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消化掉各種不順心,各種不如意,將陰霾驅散,讓美好留在心中。
心中有美好,生活才美好,心中有陽光,人生才芬芳。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一顆強大的心,可以美化生活,精彩人生,讓我們越活越好。
生活有點欺軟怕硬,如果你內心很脆弱,生活就會打壓你,甚至折磨你,如果你內心足夠強大,生活就會獎勵你,眷顧你,全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㈧ 感情變得很冷淡,對周圍環境反應也不大,道德感變弱是怎麼回事
因為生長環境的原因,看到了太多的世態炎涼,看到了太多不想看到,但卻很普遍的事情,小時候課本上與老師教的知識在社會上見不到,看到的只有好人沒好報,看到的只有卑鄙者的成功,社會就是這個社會,雖然我很悲觀,但我說的是事實。
㈨ 淺談道德理性及與道德情感的關系
道德理性主義者認為道德的基礎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種本能沖動,需用理性對其進行約束;道德情感主義者則認為道德的基礎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並不能解決道德上的善惡,只有情感才能彰顯人的感性生命與自由本性。
(9)道德情感弱擴展閱讀:
在個人的道德品質構成中,道德情感具有3種作用:
1、評價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狀態,表明某種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合宜性;
2、調節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傾向,強化或削弱個人對某種道德義務的認識和實踐;
3、信號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緒形式如表情、動作,向他人傳遞其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或從他人的某種情緒形式獲取自己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