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道德
❶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黑格爾法哲學一直受到學界的廣泛討論,關於它的解讀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尤其是近三十多年來,國內外學者熱衷於通過對黑格爾哲學的去形而上學化來復興他的實踐哲學,希望藉此將黑格爾法哲學納入當代政治哲學論爭的語境中來,進而將其轉化為應對現代性的困境與危機、建構當代規范性理論和為現代自由民主國家提供理論基礎的思想資源。但是,這種去形而上學的解讀很容易矮化黑格爾的哲學旨趣,使得黑格爾哲學中更為深刻的洞見被掩蓋起來。實際上,黑格爾法哲學本身就是一種形而上學,是其絕對觀念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問題意識始於其對近代理性的主觀化(主觀性形而上學)所導致的實然與應然之二分的不滿,而著力於從理之本然或存在本身出發來討論規范性問題,恢復古代的客觀理性傳統,以此證成理性的絕對性與必然性,確立合理性的終極標准和規范性的終極根據,從根本上來回應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挑戰。
❷ 黑格爾哲學思想
黑格爾-思想精髓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恆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系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恩格斯後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
黑格爾-學說貢獻
黑格爾傳記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面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人們身處的世界本身――在黑格爾,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
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資產階級的世界觀體系。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網路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資產階級哲學的高峰。它不僅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性與軟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西方資產階級的特點。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系的深刻矛盾。
20世紀,黑格爾哲學重新受到廣泛重視。黑格爾研究成了國際現象,不同階級、不同的學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釋,從中引出自己的結論。東西方很少有哲學家和哲學派別不同黑格爾發生直接和間接的關系。黑格爾派或新黑格爾主義,成了歷史現象。但黑格爾哲學卻在發揮自己的作用,啟發當代人的思想。在中國,黑格爾作為德國古典哲學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哲學家,他的哲學也正在得到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倫理思想
黑格爾集以往西方倫理思想之大成,特別是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倫理思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系。黑格爾關於倫理的學說就是他的法哲學,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倫理3個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從哲學上看,黑格爾倫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內容是現實的,方法是辯證的,它的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美學思想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學講演錄》一書中,這是他整個哲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系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具體表現。藝術的根本特點,是理念通過感性的形象來顯現自己、認識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成為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黑格爾分別對藝術的性質和特徵、藝術發展的歷史類型和各門藝術的體系,進行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分析。邏輯方面,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有關藝術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歷史方面,他開創了藝術社會學的研究,展示了宏偉的歷史觀。黑格爾的美學思想在西方美學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劃時代的作用,成為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
❸ 哲學大師黑格爾將道德和什麼進行了分梳
黑格爾的道德論述主要在《法哲學原理》中,當然其著作頗多,其中也有關於道德的觀點。從黑格爾整個思想主軸來看,他的道德觀是性惡論者,直截了當地肯定「惡」是歷史進步的有力杠桿。
黑格爾說:「人性本惡這一基督教的教義,比其他教義說人性本善要高明些,因為應該依據這一教義的哲學上解釋來把握它。」還說到:「在犯罪中被揚棄了的直接性通過刑罰,即通過否定的否定,而導向肯定——導向道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28頁,109頁)
黑格爾分析性善與性惡時,指出:「因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1)每一個就其特殊性說的人,偶然的人,可以作為尺度;或者(2)人的自覺的理性,就其理性和普遍實體說的人,是絕對的尺度。」同時認為,只有認識到了靈魂的理性部分,才是真正認識自已,又說:「智者們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是不確定的,其中還包含著人的特殊的規定;人要把自已當作目的,這裡麵包含著特殊的東西。在蘇格拉底那裡我們也發現人是尺度,不過這是作為思維的人,如果將這一點以客觀的方式來表達,它就是真,就是善。」(黑格爾《哲學史講演稿》,賀麟等譯,第2卷,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27頁,62頁)
黑格爾的有關道德論述,再摘錄如下:
「道德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很高的修養。但在我們這里,法律的制定以及公民法律的體系之中即包含有道德的本質規定,所以道德既表現並發揮在法律的領域里,道德並不是單純地獨立自在的東西;但在中國人那裡,道德義務的本身就是法律、規律、命令的規定,所以中國人既沒有我們所謂的法律,也沒有我們所謂的道德。但當中國人如此重視的義務得到實踐時,這種義務的實踐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內心的情感,不是主觀的自由。」
「就個人的道德生活而論,我們看見一方面精神的原則在內心中無限有效,而另一方面有粗野、暴虐、不羈的慾望與之對立。個人由一個極端落到另一個極端,由最粗野的放肆不羈、野蠻、自我意志這一極端落到棄絕一切、壓制一切嗜好、情慾等等的另一個極端。關於這點,十字軍就是做好的例證。其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的原則只是在他們內心中的抽象原則,並且人的現實性還沒有受到精神的陶養。——精神與情慾的現實界中的對立情形和方式就是這樣。」
「一個人擁有真正美的心靈總是有所作為的,並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爾在對康德道德哲學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已另一套的道德哲學觀點。結合所閱讀的書籍,簡單的評述,供參考:
康德的道德哲學,是指一種純粹的道德哲學,他排除了一切可能的經驗而將此種純粹認為是先天已闡明的一種道德原則。康德提出的道德法則具有絕對必然性,他說:「如今除非在一門純粹哲學中,我們無法在其他任何地方找到具有純粹性和真實性的道德法則,因此,純粹哲學必須先成立,而且如果沒有他,就根本不會有道德哲學。」
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絕對命令的道德原則。絕對命令是無條件的,而且把這種行為本身看作是客觀必然性的,與其他目的沒有關系。如果隨著這種道德法則的普遍性,那麼,這種法則就具有了客觀實效性。可是,康德又同時認為:「絕對命令只有一項,即是僅依據你能同時它成為一項普遍法則的那項准則而行動。」在此又提出了一個自由的概念,這也是絕對命令可能發展的條件。只有當個人超脫了感性的束縛成為理智世界的成員時,用自由的觀念來指導行為,那麼這種道德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對此,康德說:「在概念上,有理性的東西的一切行動都必須以道德規律為基礎,正如全部現象都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一樣。」
作為康德哲學的批判者,黑格爾就此否定了絕對命令的可行性。認為康德的絕對命令是建立在毫無道理的假設上,充滿著矛盾,更不認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的規律,這種先驗哲學不過是一種虛幻的認識。康德道德哲學中的理性,沒有得到現實的還原,是一種形式主義與經驗相離的理論,故此,黑格爾針對此矛盾提出了另一套自已的道德哲學。他認為理性是個人意志的最高點,但不是在行動上的一種自我意識,而真正的行動與實際上的自我意識則是更高級的一種概念,並稱之為「精神」。雖然實際上是發展了康德的道德哲學的理性,但不同的是,他指出康德的道德沒有回到現實本身只是一種形而上學。故此,黑格爾是用一種具體的、社會的道德習俗取代了康德的形式的、個人主義的道德觀。
至於馬克思的道德觀,也曾受到基督教神學道德觀、康德自律論道德觀、黑格爾客觀唯心論道德觀等等的影響,但最終與他們分道揚鏢,確立了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歷史唯物論基本原則。在《神聖家族》一書中說:「既然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那就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於全人類的利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1957年版,166頁)
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道德構建的物質利益基礎,是在個人或者階級集團利益與全人類利益相統一、相一致的基礎上。同時認為,道德是歷史的產物,既有階級性,又有人類的共同性。
馬克思說:「共產主義者既不拿利已主義反對自我犧牲,也不拿自我犧牲來反對利已主義。理論上既不是從那種情感的形式,也不是從那種誇張的思想形式去領會這個對立,而是在於揭示這個對立的物質根源,隨著物質根源的消失,這種對立自然就消失。共產主義者不向人們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們應該彼此相互愛呀、不要做利已主義者呀,等等,相反,他們清楚地知道,無論利已主義還是自我犧牲,都是一定條件下個人自我實現的一種必要形式。」因此,不能把道德是否崇高作為評判道德優劣的標准,而就看他是否科學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生活的諸種利益關系。」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回歸生活,恢復人性的具體性與豐富性,以體現人的能動性的實踐概念,取代了抽象的絕對理念在哲學中的位置,人的主體的自由為道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❹ 為什麼黑格爾會極力稱贊老子卻貶低孔子
中國的一些學問家的名言都求簡單,十六字真言已經算是非常多了,很多學者甚至希望只說一個字就扭轉乾坤。中國「仕子」的最高追求是「為帝工師」,為帝工出謀劃策可不能光靠冗長的字句。帝王沒有那個耐心跟你啰嗦好幾年。所以孟子早就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最後目的就是簡單化、簡約化、實際化。因為中國的學問是「經世致用」的。
哲學詩畫認為黑格爾的這種偏重老子,貶低孔子的做法,也不是完全對,因為所處的時代不同,黑格爾是近代人,而孔子生活在先秦,二者相差了近兩千年,到了近代大部分人已受過禮樂教化,文明進步了。但在先秦那個時代,禮崩樂壞,能像孔子那樣的就是先知,立三不朽,重修六經,做《春秋》《論語》,恢復周朝已經被破壞殆盡的禮治,這已經是非常偉大的了。更重要的一點是,黑格爾是西方人,他並不真正明白中華文化背後的精妙之處,即像孔子那樣的大學問家往往看重的是「經世致用」,是追求把生活哲學變得簡潔易行的傳統,比如,我們在看到諸子百家的許多名言時,有時候覺得偉大、可愛,有時又覺得簡直沒有辦法理解,因為一個字就可以是一句話,文言文在理解上產生的歧義讓我們感覺更復雜了。如果有一種更為簡潔的哲學,讓我們明白人生的道理,那肯定是符合時代需要的。因為,話語越簡單越有發揮和解釋的空間,越有發展革新的可能與方便。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話與文,稀為貴。黑格爾看到了老子的這點,但卻沒有真正理解孔子身上的深層中華基因。
❺ 請教:黑格爾的道德觀
請參考下列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倫理思想
黑格爾集以往西方倫理思想之大成,特別是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倫理思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系。黑格爾關於倫理的學說就是他的法哲學,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倫理三個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黑格爾把法看作自由理念的體現,它的出發點是自由意志。在他看來,自由意志借財產私有權以實現其自身,就是抽象的法;它在個人主觀內心的規定,就是道德,所以道德是主觀意志的法。他指出,道德意志表現於外,便構成行為;行為通過故意的或有意圖的活動所達到的結果,就是福利;法與福利的結合就是善,而良心是對善的內部規定或認識。黑格爾總結全部倫理思想史所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是:「行法之所是,並關懷福利,——不僅自己的福利,而且普遍性質的福利,即他人的福利。」(《法哲學原理》第136頁)黑格爾認為,道德行為的外部體現是復雜的綜合體,是必然與偶然、動機與效果、目的與手段、理性與情感的辯證統一,善與惡也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在他看來,良心是一個辯證的發展過程,它在道德階段即在主觀意志階段只是形式的,既可能為善,也可能為惡,還處在「轉向作惡的待發點上」,要達到對普遍的善即絕對價值的認識,只有在倫理階段的普遍關系中才能實現。
黑格爾認為,揚棄了的道德就是倫理,並在倫理中顯示出人類共同體的有機形式,其發展過程包括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三個環節。家庭是單個人以愛相維系的聯合體,它的分化及其外部聯系所形成的共同體就是市民社會。市民社會是一個包含復雜需要的體系,集中表現著個人與社會、利己與利他的矛盾。在黑格爾看來,人的現實活動表現為需要、勞動和享受三個環節,個體滿足自己需要的勞動,既是自己需要的滿足,同時又是對其他個體需要的滿足,每一個個體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通過別的個體的勞動才能達到。因此,他強調,他人和社會整體離不開個體,個體也在為他人和社會整體的獻身活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達到「為他的存在」和「自為的存在」的統一,這種「活的精神」的倫理表現,是「他們為我,我為他們」。黑格爾力圖克服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自愛論與仁愛論的片面性,提出應通過勞動和交換,在對立中使個人的利己心轉化為有利於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實現個人利益和他人、社會利益的統一。黑格爾指出,市民社會劃分為不同階級、具有嚴格等級是國家的主要基礎,國家是家庭和市民社會的統一,是倫理理念的最高體現,因而也是調解社會矛盾和個人生活的神聖力量。他強調,個人只有把自我規定在普遍的等級和階級關系中,才能獲得客觀性和人格;個人只有隸屬於國家,才能使形式的良心提高到真實的良心,實現法與福利、權利與義務、主體與客體的統一,達到至善和自由。
從哲學上看,黑格爾倫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內容是現實的,方法是辯證的,它的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以上:宋希仁)
❻ 黑格爾說:道德是 ……的上帝。原話怎麼說的
所謂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們,對實踐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和形成的人際關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為等進行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價值選擇、價值實現的總和,是人們行為活動的規范或行為的准則,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結構的復雜而龐大的道德系統,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它既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等觀念,又是社會衡量去的夢魘,或者說,人類自身得以存在的最終根據使得人與「上帝」之間有一種斬不斷的密切的親緣關系。如是,「上帝」便成為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這一點尤為突出地體現在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歷程之中,表現為西方哲學史上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的種種爭論。盡管人類在誕生之時已對「上帝」抱有絕對的敬畏之情,但那時的「上帝」更多地體現為種種神話傳說,還只是人類樸素的想像力的產物,是理性缺失的一種結果,是一種缺乏存在根據的「上帝」觀。西方哲學史上首次提出為上帝尋求存在根據的哲學家是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及其學生柏拉圖,此後,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明就成為西方哲學史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明主要包含有宇宙論證明,自然神學證明,本體論證明以及康德所創建的道德神學證明,康德將這些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明都歸諸理性神學的內容。然而,由於思想的最終主旨的迥異,必然會導致不同哲學家對上帝概念的不同看法。康德和黑格爾作為西方哲學史上不可取代的哲學巨匠,他們對上帝概念的把握由於二人的哲學主旨的差異而各顯春秋,而對這兩位哲學巨匠的不同上帝觀的把握又成為了其後繼者們不可逃避的課題。本文試圖以《小邏輯》§49—51三節內容為參考文本,通過剖析這三節內容來展現二人對上帝概念的不同看法,從而突顯兩種不同的上帝觀在後德國古典哲學史上的不同理論價值。
❼ 黑格爾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倫理思想 黑格爾集以往西方倫理思想之大成,特別是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倫理思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系。黑格爾關於倫理的學說就是他的法哲學,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倫理3個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從哲學上看,黑格爾倫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內容是現實的,方法是辯證的,它的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美學思想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學講演錄》一書中,這是他整個哲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系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具體表現。藝術的根本特點,是理念通過感性的形象來顯現自己、認識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成為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黑格爾分別對藝術的性質和特徵、藝術發展的歷史類型和各門藝術的體系,進行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分析。邏輯方面,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有關藝術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歷史方面,他開創了藝術社會學的研究,展示了宏偉的歷史觀。黑格爾的美學思想在西方美學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劃時代的作用,成為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
哲學觀點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恆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❽ 在黑格爾法哲學中,道德實現自身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過程
黑格爾的法哲復學屬於其哲學制體系中的精神哲學部分。在黑格爾看來,無論是自然哲學還是精神哲學,都是對邏輯學的補充與應用。法哲學作為精神哲學中的客觀精神同樣也是對邏輯學的補充與應用。黑格爾認為,法是自由意志的體現,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觀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實現。他把這種法的發展分為抽象法、道德、倫理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構成了《法哲學原理》一書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