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手抄報道德善行

手抄報道德善行

發布時間: 2022-05-27 18:08:06

⑴ 積善成德手抄報的內容

積善成德,就是善行好事,長期積小善為大德,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語出《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解釋〗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
《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 勤勞,善良,誠實,守信手抄報內容

誠信手抄報文字資料

由我愛手抄報編輯提供

一、何為誠信誠信是什麼?從道德范疇來講,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


二、誠信:從傳統走向現代

誠,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倫理學和哲學概念,以後成為中國倫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疇。直到孔子時期,「誠」還未形成為理論概念。孟子時不但已經形成為理論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在這里,誠不但是天道本體的最高范疇,也是做人的規律和訣竅。荀子發揮了「誠」的思想,指出它為「政事之本」。他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禮記·中庸》里,「誠」成為禮的核心范疇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誠如神,有了誠篤的品德和態度,就可以貫通多種仁義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夠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贊天地只化育而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學》把「誠意」作為八條目之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成為聖賢們體察天意,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環節。宋代周敦頤進一步認為「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誠實在內的「誠」看作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的基礎和各種善行的開端。程頤更為直截了當地說:「吾未見不誠而能為善也」其見解入木三分。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批判地繼承了「誠」這個范疇,肯定誠實是社會公德中的一個重要規范。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誠實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漸明晰為:忠誠、正直、老實。忠誠的主旨是對祖國、對人民、對正義事業的忠誠。當然,這種忠誠不是盲目和狹隘的「愚忠」,而是認同於崇高的理想,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從而表現出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正直,是指為人正派,處事公正坦率。老實,則特指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范疇。「信」的含義與「誠」、「實」相近。從字形上分析,信字從人從言,原指祭祀時對上天和先祖所說的誠實無欺之語。隋國大夫季梁說:「忠於民而信於神」,「祝史正辭,信也。」後來,由於私有經濟和私有觀念的發展,原有的純朴的社會被逐漸破壞。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得不訂立誓約。但誓約和諾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懾力量維持。春秋時期,經儒家的提倡,「信」始擺脫宗教色彩,成為純粹的道德規范。孔子認為,「信」是「仁」的體現,他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他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將「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強調「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歷代當權者大都將「信」作為維護秩序的重要工具。《左傳·文公4年》中說:「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呂氏春秋·貴信》對社會生活中的信與不信之後果,作了淋漓盡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為「五常」,視為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並對「信」作了較詳盡的論述:「竭遇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為信也」。他認為「信」要求誠實,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現,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說:「以實之謂信」,其說與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裡,誠與信往往是作為一個概念來使用的。「信,誠也」,「誠」與「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歡迎進入我愛手抄報獲取更多相關內容

⑶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手抄報內容

三國時的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而所謂日行一善,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

而是讓我們把善心時時帶著,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 三國時的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而所謂日行一善,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心時時帶著,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

⑷ 日行一善手抄報內容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⑸ 體現人們善行善德的手抄報怎麼做

善鄉、善行、善舉、善德
百善孝為先
善德:就是與人為善的道德。
善行:謂慷慨的捐獻。使人免受折磨、懲罰或痛苦的仁慈行為。

⑹ 關於道德手抄報的內容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和政府對公民的道德建設十分重視。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崇尚道德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美德,也是道德的一部分,行必果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言必信,從大處

⑺ 行善行孝手抄報

資料

孝義,這是一座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也是一座人文薈萃、包容開放的現代化城市。作為經歷風雨、見證變革而弦歌未輟的城市,孝義的氣魄與襟懷如長風、如秋水、如大地,在日月、在樓台、在人心,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凝聚為「行孝仗義,包容大氣」的城市精神。這些精神德澤化人、宏大深邃,成就了一座城市世代相續的輝煌和夢想;這些精神也生發於當下,在每一刻的城市表情中激揚,在每一個孝義人的心間閃耀。

「孝義精神」如今成為引領孝義發展的一面旗幟,對外展示形象,對內凝聚力量;成為一個紐帶,把全市人民融匯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合力,激發廣大市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大家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為城市建設和發展奉獻智慧和力量。
孝義背倚呂梁群峰,面俯晉中盆地,吞汾河之浩水,是古老文明和現代繁華的聚匯之地。早在春秋時就已設瓜衍縣,其後歷稱茲氏、中陽、永安等名,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孝義自古便是連接晉西和陝北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素有「三晉寶地、秦晉要會」之美譽。當南方各省還處於洪荒化外時,這里已經是文明昌隆的禮儀之邑了。鄭興割股奉母、尉遲恭舉永安降李世民、義虎救樵夫、霍冀千里捎家書、鋸樹留鄰等故事廣為流傳,不僅贏得了獨具魅力的名字,更滋養出鄉人尊孝崇義、行孝仗義、仁厚寬容、誠信淳樸、熱情友善的傳統美德。位於古城中央大街的三晉名樓——中陽樓,層檐迭峭,雕梁畫棟。最引人注目的是懸掛在一樓檐柱上的一幅木刻對聯:上聯「孝為人之本」,下聯「義乃君之宗」,中匾書「行孝仗義」。這成為千百年來這塊土地上人們極為推崇的行為准則,並代代相傳、綿延不絕。
孝義人以「行孝仗義」著稱,向來「民情勇往,忠厚篤實」,素負「重禮、知義、行善、好義」之盛名。淳樸的民風營造出人際關系之和諧、經商合作之誠信、仁義之風尚。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淀了深厚人文底蘊,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形成孝義的「城市之魂」——「行孝仗義,誠實守信,開放進取,中和包容」,深深地影響著孝義人的人格特徵、行為方式,同時又是支撐孝義和諧發展的優秀人文精神。
「百善孝為先」。鳥尚知反哺,羊亦懂跪乳,於人亦是常情。從中國歷史文化來講,自漢文帝、景帝以後,「以孝道治天下」的教育理念,便已逐漸奠定基礎。能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而漢武帝時「舉孝廉」的察舉制度興起以後,社會風氣更加註重品德。所謂「賢、良、方、正」之士的選拔,促使政府與民間社會自然而然注重家庭教育,以人格培養為其重心。到了魏文帝以後,竭力提倡孝道,形成了「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名訓和准繩。唐代以後,為求「忠孝」思想的統一,產生「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的定訓。因此,孝道文化源遠流長。「義」為諸德之首。尉遲恭舉永安投秦王李世民便是義舉。孝義對「義」推崇備至,並為之努力踐行,「義」於個人而言是誠實守信,於社會而言是正義正氣。捨生取義,義重利輕,是修身齊家、不斷完善自我的最高境界。
「行孝仗義」是對優良傳統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新的道德理想的構建和期待。在新的歷史時期,就是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要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為載體,倡導互助、奉獻、誠信的社會風尚,傳承敬孝、仁義、感恩等傳統美德,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就是要深入推進人文孝義建設,不斷改善民生,弘揚文明,繁榮文化,促進和諧,日益彰顯城市人文關懷。
孝義人提倡的「孝義觀」是充分彰顯人道、科學、民主的新型倫理道德,既有利於家庭的和睦穩定、個人的健康發展,又有利於人們正確地處理個人、家庭、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它的傳承與創新對於進一步發掘深厚的人文底蘊、弘揚「尊孝崇義、文明和諧」的城市精神大有裨益。政府以「孝」、「義」治市,把「行孝仗義」作為一種文化品牌與城市標記發揚光大,大大提升了其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軟實力與競爭力,同時對孝義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勢必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⑻ 傳遞愛心進社會,小小善行崇美德手抄報內容

幫助他人,傳遞愛心
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他人----題記
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他人。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一些人總感動著我們,有時候我們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他們無價的愛心給予我們永存的光明。有的人自己收入不高,但是他能在30年以來撫養8位孤寡老人;有的人,在受到別人幫助後,盡管不便行走,但他卻讓他父親用三輪車帶他到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家去,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有的人在得知自己的病無法治療,做了一個讓世人感動的決定,將別人捐贈給他的醫療費拿去幫助更多的人,自己卻欣然面對死亡。
還有許多的人是這樣的,他們像微塵一樣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溫暖世界。
禪宗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有愛所以世界更加美好,接受一份幫助,投成一份笑容,然後讓這種愛心傳遞。溫暖世界每一個角落。
我們正擁有著最美好的年華。如何讓生命之帆高揚?如何讓生命之路坦盪?如何讓生命之輝永放? 也許我們只需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和一份坦誠的愛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感謝曾經幫助過你的人;用坦誠的愛心去幫助需要你幫助的人。奉獻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用真愛回報社會,用真心幫助他人。
叢飛沒有得到受助者的回報,只能說明那個受助者太過於自私,並不能抹去叢飛內心的坦然。當叢飛住院治療不是有很多好心人來幫助叢飛嗎?叢飛的義舉不是也感動社會喚醒更多的人去幫助別人嗎?
因此,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記住別人的幫助,就是學會幫助別人.
人生是一趟苦旅,用愛的大傘撐起,裝著我們共同的感動,盛著我們和、共同的歡笑.愛需要復制,愛心需要粘貼.
我相信,滴水之恩也能得到湧泉相報.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一、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使人陶冶愛國情操,從小樹立愛國愛民的志向;它讓人孝順父母,對其充滿孝心;它讓人仗義疏財,盡力幫助別人。它感化了身邊的一切,讓處世的人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而彌補了愚昧與笨拙、醜陋與缺點。
二、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 、義 、禮 、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1、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2、「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3、「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三、中華傳統美德的八大內容:
1、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為根本,強調人獸之分,人無良知不如善,體現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價值。主要有:剛正、謙恥、為善、篤學。
2、精髓是以義制利,人為人的價值應以道義為重,升華為 「義以道生」的人生觀。
3、崇尚律己修身,這是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人格修養的體現。主要有:情操、自省、舍己、虛心、談泊、大度。
4、精忠報國。
5、仁愛孝梯。
6、誠信好禮。
7、天下為公。
8、自強不息。
四、五千年歷史中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
勤儉節約、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勤勞勇敢、扶危濟困、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孝行天下、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等,助人為樂者,予人樂也予已樂,幫助困難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公正無私、嫉惡如仇、誠實篤信、不尚空談、戒奢節儉、防微杜漸、三省吾身、豁達大度、溫良恭儉讓等修身之道;
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操;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
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的昂揚銳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胸襟;
奮不顧身、捨生取義、見義勇為的英雄氣概;
「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理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風尚等。

熱點內容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