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中國的建議

法治中國的建議

發布時間: 2022-05-27 18:54:04

A. 如何加強中國的法制建設,給點建議

中國的法制改革思路經歷了從加強法制到依法治國的過程。依法治國,建設民主法治國家,已然成為舉國上下的政治共識和追求。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治國方略的重大變化。依法治國的核心,在於確立憲法和法律作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崇尚法治大於人治和黨必須遵守憲法法律的根本原則。依法治國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政治民主形態的符合國際人權法要求的法治國家。?
??
我國已初步形成由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組成,以憲法為中心的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及其他部門法律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特別是近年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為建設法治國家初步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離法治國家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還有很大的距。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保障方面無法可依或惡法難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法律缺乏基本法律或程序法,缺憲法配套法律法規。各部門法的規定不盡完善,部門法之間不協調的情況突出。許多部門法律制度受到計劃經濟體制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甚至憲法本身還亟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還缺乏實施保障的系統規定,離法治國家標準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適應法治國家的需要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在立法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近期,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點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
??
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還將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現代政治民主形態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要推進政府工作的公開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在行政法制方面,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實體法,而且要抓緊制定行政程序法,進一步實現政府工作程序的法制化。行政程序必須體現民主原則,注重從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角度出發,通過對行政主體職責,許可權,行為方式的規范,對行政權的運行進行控制和監督。行政法制改革還要求實現行政公平。還要加快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
落實依法治國方略還需要大力推行司法改革,確保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要逐步形成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冤案錯案追究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和司法監督機制,確保公正執法。在這方面,要繼續將審判方式改革推向深入。要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把勤政廉政建納入法制軌道。?
??
同時,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觀念,重點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法治觀念。

B. 誰可以幫我列舉我國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舉措

我國推動社會主復義法制建設的制重大舉措有如下幾條:
1、2014年10月20號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會議主題。
2、2014年11月1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12月4號定為國家憲法日。
3、2015年3月15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

C. 結合工作,政策,法制層面,對推進法治建設有何建議

1.「法治」精神新要求
今年1月7日,他在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法治」精神,綜合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確立了新的法治建設目標。
法治中國,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結合體;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之日,便是法治中國建成之時。
他於2012年12月4日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2013年2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都反復強調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針。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實現「法治中國」的基本標准。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防線,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四者缺一不可。
比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新「十六字」方針有了三大發展。一是,立法從解決「有無」問題,轉變為解決「科學」問題。30多年前,中國面臨的是「無法可依」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形成的今天,其主要問題已是「立法是否科學」。二是,將「司法」列入「法治元素」,將「公正」明確為司法的價值目標。三是,提出和強調了「全民守法」的要求,沒有全民守法的基礎,法治是空中樓閣。 新「十六字」方針的提出,是我們黨對30多年來法治建設經驗的總結,是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體現,標志著中國的法治建設從基礎打造到系統建構的演進。從重點突破向全面展開的戰略推進,是實現「中國夢」「法治夢」的重要步驟。2.科學立法——法治中國的前提
他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要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通過完備的法律推動憲法實施,保證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得到落實。國務院和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抓緊制定和修改與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保證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
。 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他強調,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這體現了對立法結果與立法過程的雙重要求。
科學立法,首先要求繼續立法。雖然中國於2010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立法任務已全部完成。有許多重點領域還需加強立法,個別領域尚有「立法真空」。當前,特別要重點加強在深化體制改革、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及網路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立法。
科學立法,還要求所立之法必須符合「科學性」,追求「立法結果」的科學性,即所立之法必須符合正義性、規律性和可行性。同時,科學立法,要求我們追求「立法過程」的科學性。為了提高立法質量,我國立法法對立法程序作了嚴格規范,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立法的公眾參與。為了科學立法,必須堅持民主立法,拓寬公眾參與立法的渠道和途徑,廣泛聽取各種利益群體的意見,建立起事先和事後的立法評估機制。要學會「立法先行」,只要有條件的,都要「先立法、再行為」,讓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可以預期,讓各種社會主體在有序的軌道內各行其道,和諧相處。3.嚴格執法——法治中國的關鍵
嚴格執法是法治中國的關鍵。他指出,「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這是針對當前執法不嚴導致法律形同虛設等情況,所提出的新要求。執法不嚴,主要表現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作為、弱作為。地方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執法者的腐敗,執法者的執法手段不足,執法者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是導致執法不嚴的重要原因。
針對中國的現狀,重點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建立交叉執法制度。對於一些重要領域,如食品、葯品、環境等問題嚴重的領域,可以實施異地交叉執法,由外地執法部門來本地執法,本地執法部門到外地執法,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第二,為執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要提高對執法者及其家屬的有效保護,對於報復執法者及其家屬的違法者要予以嚴懲,使其不敢想不敢為。
第三,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對於公民的權利,要做到尊重、保護、規范、限制並舉。而有的地方還存在「兩手軟」:對於公民的權利尊重、保護不夠,規范、限制也不夠;或者「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第四,要樹立政府的權威。法治政府必須是個嚴格執法的政府,是有效執法的政府。應該看到,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不力,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放任,都會導致社會成員安全感的喪失,導致對公民的合法權利乃至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害,同時執法者無視公民的合法權利違法執法、粗暴執法,與執法者自身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不是法治狀態。
4.公正司法——法治中國的防線 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國的防線。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首次提出「確保」司法「依法獨立公正」,體現了黨中央的決心。
他多次強調,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實現司法公正,應當讓司法成為真正的司法,讓司法回歸司法,既不能讓司法機關變成立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代替國家法律,更不能讓司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讓司法機關真正地從事司法工作,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同時,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會監督機制。要實現司法公正,還要建立司法權威,不讓一份判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5.全民守法——法治中國的基礎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的基礎。他指出,「我們要堅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高度重視道德對公民行為的規范作用,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做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相一致。」
中國的法治建設,與公民的守法意識、守法程度有關。中國是在13億人口中搞法治,任務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重。況且,中國人長期以來重禮輕法,法治意識相對薄弱,各種違法犯罪案件、各類不信法不守法行為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全民守法,要繼續抓好法治宣傳和教育,扎實推進「六五普法」活動。要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嚴格規范公民自身行為,引導公民學會在享受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使每一個普通群眾都真正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更為關鍵的是,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要切實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唯有加快推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進程,才能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D. 聯系實際說說我們改如何建設法治中國(根據思政課本)

摘要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E. 請問您對平安法治建設還有好的建議嗎

落實責任,加大投入。把綜治宣傳月活動列入綜治、平安建設重要工作,宣傳廣大幹部專群眾積極屬參與綜治和平安建設的好人好事,宣傳在綜治和平安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及見義勇為敢於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先進事跡。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嚴格進行教育培訓。為改變行政執法隊伍復雜而分散的狀況,建立相對集中統一的行政執法隊伍,使之成為專業的執法力量,避免「執法不懂法」情況。嚴把入口關,切實堅持寧缺勿濫、逢進必考的原則。

(5)法治中國的建議擴展閱讀

全國政法戰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強化「四個意識」,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工作預見性、主動性,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

加強過硬隊伍建設,深化智能化建設,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履行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要任務,努力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F. 請你為建設法治中國提出合理化建議

①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②加強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完善法律體系;③加大監督力度,堅持違法必究;④推進司法改革,維護公平正義;⑤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多項結合等。

G.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青少年應該怎麼做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懂法知法;依法專律己,嚴屬格遵守法律,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學會運用憲法精神來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我們要將憲法原則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准則,落實在實際行動上。

(7)法治中國的建議擴展閱讀:

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長久的歷史性過程。它的起點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建國後,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曾走過一條很曲折的道路,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有過重大挫折,特別是經歷了十年「文革」的浩劫。鄧小平同志總結了國內與國際的歷史經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二十年來,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H. 當代大學生如何以實際行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學好當代中國法律;了解西方完善的法律體系,對中國法律修正;個人言行,做守法公民,不宣導法律意識淡薄信息。

I. 建設法治中國獻一策

建設法治中國,培養法制人才
法治人才培養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保障
法律本質上是一種制度。在制度與人的關繫上來看,好的制度還要靠人去執行,制度本身也要靠人去制定。明代海瑞即言:「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則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則法必不能濟。人法兼資,而天下之治成。」這說明,要推進依法治國建設,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絕對是一個關鍵因素。
法治工作隊伍既包括法治專門隊伍,也包括法律服務隊伍;前者包括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後者主要是律師隊伍;在廣義上,法治隊伍還應包括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隊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立體、動態、有機完整的體系,它包括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法治人才隊伍是法治保障體系中一個重要方面,直接影響著其他體系的形成和實現。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以及促進全民守法的重任才能得到更好地實現。
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進入本世紀的10多年來,經過恢復、重建、改革和發展,在我國以法學學士、碩士、博士教育為主體,法學專業教育與法律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法學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在招生人數、向國家和社會輸送法治人才方面形成了相當規模,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要。據粗略統計,1977年,全國只有三所法律院系,1978年全國法學專業共有在校學生223人,到1990年全國已有70多所高校設置法律院系或法學專業,1999年這一數量已經超過300所,而現在全國有600多所高校有法學本科專業,全國每年招收法學本科生超過10萬,在校的法學本科生超過了40萬;300多所大學或者研究機構招生法學碩士或者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年度招生約2萬人,在校生規模超過6萬人;有40多所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具有招收法學博士的資格,法學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超過1000人,在校生規模大約3000人。法治人才隊伍的壯大,為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同時,我國的法學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具體體現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還不夠深入,培養模式相對單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不足。法治人才的培養面臨著多重矛盾和困境,主要包括規模和質量的矛盾、現實需求和供給不足的矛盾、模式化培養和多樣化需求的矛盾、法學教育和司法考試的矛盾等。其中,最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一方面,法律類專業擴張迅速,但低水平重復建設較多,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就業形勢嚴峻,法科畢業生總體上供過於求,法科畢業生就業率非常低,近年來甚至被排到了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而被警示,已經就職的多數人也從事著與法律無關的工作;另一方面,人才培養規格單一,難以滿足社會對多樣化法治人才的需求,真正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法治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高層次法律職業人才和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嚴重不足,以至於我國涉及世貿和其他國際爭端的官司往往要請國外的律師,面臨很大的泄密風險,相關國際組織中的我國法律雇員也少得可憐。因此,有人指出,我國法學教育現在面臨的最基本問題是學生的就業生存,還談不到培養的法學人才怎麼引領社會發展,怎麼參與國家、國際社會的事務與秩序構建。這種觀點雖然不夠全面,但也有一定道理。這些都為我國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強我國法治人才培養需要創新培養機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機遇。法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嚴密的邏輯體系,這決定了法治隊伍的基本特點也在於其專業性,要求具有法律專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即以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家為核心的法律職業人員所組成的特殊的社會群體。它必須經過專門法律教育和職業訓練,是具有統一的法律知識背景、模式化思維方式、共同法律語言的知識共同體;其成員間通過長期對法治事業的參與和投入,達成了職業倫理共識,是精神上高度統一的信仰共同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成為我國法治社會生活的內在要求。法治人才隊伍和法律職業共同體不會自發形成,而需要培養。雖然培養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無疑是專門法學教育機構的專業培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學教育。與此同時,我們建設的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因此,必須始終高度重視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髓貫徹其中,來加強法治人才的培養。結合四中全會精神和我國法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培養滿足法治國家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夯實法學教育基礎。在技術的教育之上是思想的教育。法學教育應當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組織編寫和全面採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納入司法考試必考范圍。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規范、基本能力的訓練,使之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有較好的組織材料、推理、表達的能力。
第二,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培養法律職業操守和職業倫理。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在知識與技能教育之外,進行深入細致的職業倫理教育,使得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民主意識、公正意識,為全民法治素養的培育奠定基礎,以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第三,進一步明確各層次法學教育的定位,實行法治人才的分類培養。法學本科教育、法律碩士教育、法學碩士教育、法學博士教育等不同層次教育有各自的功能和目標定位。法治國家建設既需要立法人才、行政執法人才、司法人才等法治專門隊伍和律師等法律服務隊伍,也需要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人才隊伍,法律職業人才和法學學術人才宜做分類培養。其中,法學學術人才培養應當少而精,而法律職業人才培養則是主要任務,為此應強化學生法律實務技能培養,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深度銜接。
第四,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應當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涉外法治人才。
第五,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幹教師等。

J. 這當今社會青少年應該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青少年應該做到:

1、生活在法治國家裡,人人都要自覺弘揚社會內主義法容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2、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等政治權利。

3、依法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勇於同破壞法治中國建設或社會 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言行作斗爭。

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應當是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否則,就不可能實現依法治國,更不談不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國作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的意志具有最高性,而作為人民意志集中體現的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具有至上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具體來看,法律權威主要體現在法律至上與法律信仰兩個方面,前者可視為法律權威的外在權威要素或外在影響力,後者則為法律權威的內在權威要素或內在影響力

熱點內容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