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遵義

法治遵義

發布時間: 2020-12-23 05:16:10

❶ 關於歷史的資料問題

作為考試,你需要盡量弄懂以下問題:
1、為什麼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起點?

2、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基本特徵和主要矛盾是什麼?近代中國人民面臨的兩大任務及其關系是什麼?

3、資本-帝國主義是怎樣對中國進行侵略的?近代歷次反對侵略斗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經驗教訓是什麼?

4、太平天國革命的綱領、意義、失敗原因是什麼?

5、了解洋務運動的基本內容、歷史作用和失敗原因

6、你如何認識維新變法運動的意義、失敗的原因、教訓

7、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的綱領是什麼?

8、為什麼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9、為什麼說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變化?對舊三民主義內容做何理解?辛亥革命為什麼會失敗?它的失敗說明了什麼?

10、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口號、歷史意義是什麼?中國知識分子為什麼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11、十月革命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怎樣推動中國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

12、為什麼說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呈現了哪些新面貌?

13、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說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4、中國共產黨二大的歷史功績是什麼?

15、怎樣理解毛澤東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基本思想?其思想是怎樣形成的?

16、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17、王明左傾錯誤的主要特徵和嚴重危害是什麼?

18、延安整風對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偉大意義和作用。

19、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

20、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游擊戰爭的地位和作用?

2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怎樣形成的?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是什麼?為什麼說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如何理解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戰?

22、抗日戰爭是如何解決土地問題的?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實行什麼樣的土地改革政策?

23、毛澤東《論持久戰》中怎樣論述抗日戰爭的規律的?

24、黨的七大的歷史意義和功績

25、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26、七屆二中全會的基本內容

27、了解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共同綱領》的制定對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義和作用

28、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2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一個怎樣的社會?

30、為什麼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31、了解中國共產黨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和政策。

然後根據這些問題,看看下面擬的資料,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

重點整理

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歷史任務是:1.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2.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2.如何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落伍

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生產結構是自給經濟,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這種小農經濟限制生產力的發展,對新的生產方式具有較強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國封建政府還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社會內部,缺乏促使工業迅速發展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有效機制,造成封建經濟發展的遲滯。

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特徵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機和活力。

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結構的特點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強,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思想體系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實行文化專制統治。

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結構是社會前進緩慢甚至遲滯,並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經濟危機。

18世紀的中國走到了封建社會的末世,危機四伏,而且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而工業革命使許多西方國家迅速強大,因此中國與新興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拉開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國社會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過程

列強通過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侵佔中國領土,勒索巨額戰爭賠款,並享有一系列的特權,使中國喪失了主權,進而在中國形成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局面,使中國社會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態:

《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勒索白銀2100萬銀元,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5個港口城市為通商口岸,規定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要有中英兩國「秉公議定則例,是使中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天津條約》又開放了10個口岸,規定外國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轉口,而不需要重新課稅,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北京條約》割九龍半島南端的九龍司,開放天津;《中葡會議草約》規定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馬關條約》割去中國台灣和澎湖列島,勒索白銀2億兩,規定允許外國人在中國辦工廠。中俄《愛暉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改定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等共侵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辛丑條約》規定,外國軍隊有權在北京使館區和北京至大沽、山海關一線包括天津、唐山等12處「留兵駐守」,勒索到4.5億兩白銀,強迫清政府做出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對它們的組織的承諾,並規定清政府各級官員如對人民反抗斗爭「彈壓懲辦」不力,「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廈條約》取得並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范圍。

這些條約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使資本帝國主義滲透入中國社會,使中國社會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

意義:

(1)太平天國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2)它建立了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資政新篇》主張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主張,提出發展資本主義,具有了不同於以往農民戰爭的新的歷史特點。

(3)太平天國拒絕承認不平等條約,嚴禁鴉片貿易,還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4)太平天國起義還沖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紀中葉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太平天國起義是其中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在一起,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治。

局限:

(1)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

(2)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自身腐敗現象的滋長。

(3) 太平天國領導者不團結導致自相殘殺,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義軍在起義過程中四面樹敵。

(4)太平天國起義的理論基礎是破碎的神學理論,並不代表時代潮流。

(5)太平天國對知識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識分子為其出謀劃策、制定綱領。

(6)這場農民起義事件,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江南由於地處風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靈塗炭。甚至在狂飆過去許多年之後,依然滿目瘡痍,遍地瓦礫。

(7)對於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認識。

(8) 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表明,農民階級不是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雖有巨大的革命潛力,但註定不能成為近代革命的領導階級,單純的農民戰爭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實現現代化的歷史任務。

5.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與局限

意義:

(1)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開始了中國近代教育。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

(2)沖擊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使工商業者的地位上升,人們開始學習和模仿西方的各種技術和器物。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改變。

局限:

(1)具有封建性。指導思想是在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條件下發展新的生產力,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2)對外國具有依賴性。企圖依賴外國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這根本不可能辦到。

(3)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派所創辦的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在封建衙門式的管理方式下,無法維持企業的運行。
6.戊戌維新的意義和局限

意義: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它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擴大資產階級政治權力,符合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趨勢,因此也是一次進步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良運動。它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義舊文化、舊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也為我們揭示了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社會制度,促進了後來者走上革命道路。

局限:

(1)不敢否定封建主義。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經濟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無法擺脫封建思想。

(2)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雖然反對帝國主義,但幻想帝國主義能幫助自己變法維新,而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3)懼怕人民群眾。維新運動局限於具有資產階級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的狹小圈子裡,維新派脫離不但脫離人民群眾,而且懼怕甚至仇視人民群眾,因而未能獲得深厚的階級基礎,使自身得階級相當軟弱。

7.《資政新篇》

內容:

政治上,主張「以法治國」、輿論監督和直接選舉政府官員,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經濟上,它鼓勵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提倡保險事業;文化思想上,它反對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張自由往來、平等互利。幻想通過這套方案來建設一個「新天、新地、新世界」。

影響:

思想先進、超前,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或者說是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綱領;從世界范圍來看,《資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是當時亞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與西方國家相比,仍是比較先進的。

但太平天國後期嚴峻的軍事形勢,內部的腐化墮落、民心喪失,洪秀全對他的不信任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施,使得影響相當有限。

8.辛亥革命的綱領、意義、失敗的原因及啟示

綱領: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追求獨立,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

民權主義:「建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即通過平均地權的辦法,避免貧富懸殊,預防將來的社會革命。其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

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失敗的原因:

1、客觀上,帝國主義不容許中國建立一個獨立、富強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從而用各種手段破壞、干涉中國革命,與國內的反革命派勾結,絞殺了這場革命。

2、主觀上,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領導者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第三,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啟示:

揭示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沒能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

9.新文化運動的兩階段及內容

第一階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

內容: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的斗爭。

基本口號——「民主」與「科學」

當時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

當時提倡的科學:一是指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以及認識和判斷事物的科學方法;二是指具體的科學技術、科學知識。

主要武器:進化論觀點和個性解放思想

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把批判的矛頭集中指向封建主義的正統思想—孔學,因而排孔、反孔成為觀念形態革命的起點。

第二階段:五四以後的新文化運動

內 容: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馬克思主義開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揮指導作用了。民主不再是指狹隘的資產階級民主,而是指多數人的民主、勞動階級的民主。科學指除自然科學外,就社會科學而言,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傳播逐步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流。繼續並發展了反封建的啟蒙運動。

10.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階級相結合的產物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以後,著重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主張中國必須建立工人政黨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

(2) 到工人中去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使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成了知識分子與工人相結合的運動,使工人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在馬克思主義領導的斗爭中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3) 進行關於建黨問題的討論和實際組織工作。

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進行的這些活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初步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的知識分子,其思想感情進一步轉變到工人階級方面來;同時,一部分工人由於受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而提高了階級覺悟。這樣,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為黨的成立作了幹部上的准備。

這種結合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五四運動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為初步結合。第二階段,從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到黨的成立為進一步結合階段。

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階級的這種結合,才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1.五四運動的性質及意義

性質:五四運動是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群眾性、及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性質。

意義: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並給予先進的知識分子以真切的教育,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學生、工人和廣大市民發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不僅規模之大遍及全國,而且斗爭方式是嶄新的。在五四運動中,愛國的青年起到了先鋒作用。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12.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客觀必然性及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客觀必然性: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

第一,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為了戰勝這個敵人,革命營壘需要有堅強的領導者、組織者。

第二,面對異常強大的敵人,軟弱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正因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不行,中國革命要勝利,中國社會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而必須依靠新的革命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正是適應中國革命的這種要求而成立的。

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1)制定革命綱領,發動工農運動;

(2)實行國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為把中國革命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土地革命戰爭階段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13.毛澤東思想形成標志

1930年1月,毛澤東寫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理論的基本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14.遵義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佔領黔北重鎮遵義後於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這里召開了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解決了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又在組織上結束了「左」傾領導在中共中央的統治。會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是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聯系中斷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做出的。

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表明:作為一個嚴肅的、對人民負責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是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並注意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並汲取教訓的。

15.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啟示意義)

在革命中必須端正思想路線,反對教條主義,實行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相結合的原則。必須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或「右」的錯誤思想。

綱領: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追求獨立,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

民權主義:「建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即通過平均地權的辦法,避免貧富懸殊,預防將來的社會革命。其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

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失敗的原因:

1、客觀上,帝國主義不容許中國建立一個獨立、富強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從而用各種手段破壞、干涉中國革命,與國內的反革命派勾結,絞殺了這場革命。

2、主觀上,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領導者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第三,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啟示:

揭示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沒能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

16.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黨內連續出現左傾錯誤的原因

(1)八七會議後黨內一直存在著的濃厚的「左」傾情緒始終沒有得到認真的清理,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內部事務的錯誤敢於和瞎指揮;

(2)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准備不足,理論素養不高,實踐經驗也很缺乏,對於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律不了解,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統一的理解,即不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

(3)王明等人破壞黨的民主集中制、壓制黨內民主,大搞宗派主義,對堅持正確意見的貨不對他們隨聲附和的同志,採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方針,使「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無法及時地得到糾正。

17.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線、方針、政策

路線: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

方針: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具體過程: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廣大農民以革命的手段獲得土地的權利。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制訂第二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保護了中農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31年2月,毛澤東進一步總結根據地土地革命的經驗,要求各地各級工農民主政府發布公告,明確規定農民已經分得的田地歸農民個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買賣,別人不得侵犯;生產的產品,除向政府繳納土地稅外,均歸農民個人私有,任憑自由買賣。

18.抗戰中中共對中間勢力的策略

中間勢力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中共對地方實力派採取爭取的策略。具體的方式是:(1)發展壯大共產黨,使之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們的利益;(3)要同頑固派作堅決的斗爭,並能一步一步取得勝利。

19.國民黨軍隊在對日抗戰中的積極作用

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中國抗日戰爭處於戰略防禦階段。在此階段,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擔負了抗擊日軍戰略進攻的主要任務,先後組織了淞滬、忻口、徐州、武漢會戰等一系列大戰役。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是比較積極的,對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戰略相持階段,也進行過幾次較大的戰役,大體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後方地區。

20.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之際,中國共產黨及時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對駐扎在西北地區的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的統一戰線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停止敵對性行動。1936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放棄了反蔣抗日的口號,第一次公開把蔣介石作為聯合的對象。9月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進而全國各界民眾以不同形式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投入了全民族抗戰。

中國共產黨確信,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堅持抗戰,並使抗戰的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所以一開始就主張實行人民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並強調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在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既統一,又獨立。這樣做的目的,實質上就是力爭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使自己成為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這是把抗日戰爭引向勝利的中心一環。

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持、擴大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總結反「摩擦」斗爭的經驗,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中國共產黨上述原則和方針的提出和貫徹實施,對於堅持全民族抗戰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21.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的抗戰牽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貿然北進,從而使蘇聯得以集中兵力對付德國,避免東西兩面作戰;同時也推遲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間,並使之在發動和進行戰爭時由於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進,從而減輕了美、英軍隊受到的壓力。

中國堅持持久抗戰,抗擊和牽制著日本陸軍主力,大大減輕了其他反法西斯戰場的壓力,為同盟國軍隊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阿洲大陸上反對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國家啊。中國作為亞洲太平洋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後方記得,還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

總之,中國是全世界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五個最大的國家之一,是在亞洲大陸上反對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國家。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為了自己的解放,為了幫助各同盟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http://www.sharej.com/topic/7495(字數所限,請樓主參照引文出處,還有幾個問題的提綱)

❷ 遵義市法制頻道電話有哪位知道

10月13日,由Sun和華勝天成捐資新建的湄潭縣陽光華勝希望小學宣布落成,地方政府領導和希望工程相關人士與來自Sun公司,陽光教育基金,以及華勝天成公司的代表等共同出席了典禮。

❸ 周朝發生 重大事件

大事從時間先後順序:國人之亂,幽王烽火戲諸侯,蠻夷破都,東遷洛陽(開始了春秋時期),接下來就不用詳細說了吧。

❹ 如何切實有效開展黨性教育紅色教育培訓哪個基地好

現在有很多培訓機構或者學校,建議您多實地考察看看在做選擇!目前汽車行業也很不錯

❺ 急需~~愛國知識競答題目及答案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知識競賽題

一、選擇填空題

1、胡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明確指出,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2、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光輝旗幟。
3、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所在。
4、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科學的進步是社會進步的巨大源泉,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一個崇尚科學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
5、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勞動光榮,文化長久。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要求每一個公司要堅持勤奮學習,英勇頑強,扎實工作,兢兢業業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多做貢獻。
6、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團結出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要把各種力量凝聚起來、組織起來,同心同德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斗。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幫他人所難的團結互助精神,人人關心和幫助他人,處處尊重和愛護他人。
7、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誠信是立身之本、發展之道。構建和諧社會,個人需要誠信,集體、社會需要誠信,國家更需要誠信。只有人人講誠信,取信於他人,給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8、以(遵紀守法為榮、違法亂紀為恥)。法治和責任理念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理念。遵紀守法是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要樹立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9、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奮斗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和政治本色。
10、榮辱觀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
二、判斷題
1、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主要引導青少年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錯)
2、榮辱觀是最基本的一種倫理價值觀念。(對)
3、社會主義榮辱觀回答的是在人類社會中,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錯)
4、正確的愛國觀:愛國就是愛社會主義。(對)
5、哲學也是一門科學。它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對)
6、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對)
7、誠實守信的誠實就是忠誠老實,不講假話。(對)
8、中國古代最早提出榮辱概念的是孟子,他說,「仁則榮,不仁則辱」。(對)
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對)
10、不同歷史時期,艱苦奮斗的表現形式和本質不同。(錯)

三、簡答題
1、什麼是愛國主義?
答:愛國主義就是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和忠誠。它是人們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是調整個人與國家、民族關系的基本道德規范和基本價值認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原則,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2、「群眾利益無小事」最符合「八榮八恥」中的哪一條?
答:最符合「以服務人民為榮,背離人民為恥」這一條。
3、「八榮八恥」的內涵是什麼?
答:「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涵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反映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准則,是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闢概括,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4、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包括哪幾個方面?
答:它包含以下五個方面: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重要體現;實行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
5、什麼是團結互助?
答:指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為了實現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團結協作、共同發展。
三、論述題
1、大力提倡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有何重大意義?
答:對於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打牢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在一些地方、一些人中還存在哪些不「以榮為榮」、「以恥為恥」的現象?分別舉例說明。
答:(一)不以榮為榮現象有:把熱愛祖國視為「假做作」,把服務群眾視為「愛逞能」,把崇尚科學視為「書獃子」,把辛勤勞動視為「沒本事」,把團結互助視為「冒傻氣」,把誠實守信視為「老古板」,把遵紀守法視為「不開竅」,把艱苦奮斗視為「老保守」如此等等。
(二)不以恥為恥現象有:危害祖國成了「鬥士」,背離群眾成了「本事」,愚昧無知成了「時尚」,好逸惡勞成了「瀟灑」,損人利己成了「能耐」,見利忘義成了「聰明」,違法亂紀成了「勇敢」,驕奢淫逸成了「榮耀」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榮恥顛倒,以恥為榮,以榮為恥。
因此,我們要明確「榮」是積極奮戰的目標,「恥」是防危杜禁的警鍾。
3、為什麼說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面向未來的希望工程?
答:因為有什麼樣的兒童,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我們所做的一切,說到底就是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為之獻身的事業,最後都要交給我們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我們領悟到胡錦濤同志,關於在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重要論述的深遠含義。
4、教育兒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教師應怎樣做?
答:在兒童眼裡,老師往往是他們做人的榜樣,老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廣大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自己在培養兒童成長中肩負的光榮責任,要結合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生活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的實際,針對當代兒童的特點和思想品德建設的實際,用富有創造性的鮮活形式,將「八榮八恥」引進課堂,作為思想品德的重要內容。特別要以身作則,以行育人,以德化人。
5、銘記「八榮八恥」結合自己工作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麼做?
答:知榮辱,是中華民族優秀品德之一,是人人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碼的行為准則。知榮辱,是立身做人的基礎。只有知榮辱,才能明是非、辨美醜。只要我們真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就能自覺追求真、善、美,痛斥假、惡、丑,就能自覺堅持和發揚優良風尚,抵制不良行為。
知榮辱,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規范要求,更是一種精神動力。正是這種動力激勵人們去保持自己的「正氣」,去為百姓謀利益。是否知榮辱,不僅關繫到個人的人格形象,而且關繫到民族、國家的興衰。經常以榮辱衡量自身的行為和修養,就會養性、慎言、慎行。知榮辱,有所不為,改過遷善,見賢思齊,最終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知榮辱,不斷凈化心靈,才能腳跟站得正,脊樑挺得直。我們必須銘記「八榮八恥」,嚴於律己,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軍事知識:
1.標志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事件是?
A:7.7事變 B:9.18事變 C:8.13事變
2.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多少周年?
A:60周年 B:70周年 C:71周年
3.2006年8月1日我人民解放軍成立多少周年?
A:65周年 B:79周年 C:85周年
4.南昌起義的時間?
A:1927年8月1日 B:1927年8月15日 C:1927年7月1日
5.
6.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是什麼時間?
A:1945年9月1日 B:1946年9月3日 C:1945年9月2日
7.中國十大元帥不包括?
A:朱德 B:劉少奇 C:彭得懷
8.不是抗美援朝著名戰役的是?
A:上甘嶺戰役 B: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C:
9.下列那位英雄犧牲在上甘嶺戰役?
A:黃繼光 B:董存瑞 C:邱少雲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作曲是誰?
A:聶耳 B:冼星海 C:王洛賓

答案如下:
1.標志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事件是9.18事件
2.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3.2006年8月1日我人民解放軍成立79周年
4.南昌起義的時間是1927年8月1日
5.
6.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是1945年9月2日
7.中國十大元帥不包括劉少奇
8.不是抗美援朝著名戰役的是平型關大捷
9.黃繼光犧牲在上甘嶺戰役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作曲是聶耳

❻ 弘揚遵義對聯

原創如下:
遵義故地換新顏;
老區盛景迎老友。

❼ 幫幫忙! 我需要歷史資料.

初一歷史期末考試復習提綱 2005-12
一、 填空題
1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 山頂洞人是我國遠古人類中最早以血緣關系結合成生活集體的,並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約四五千年時,黃帝和炎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他們後來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後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4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從此由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
5 禹死後,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相傳,禹把都城建在陽城。
6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軍在牧野大敗商軍,商朝滅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8 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後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時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12 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通過城濮之戰,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13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14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大敗,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15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16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8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商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19 相傳夏朝時期就有了歷法,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
20 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21 戰國末期楚國人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他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是孫武寫的《孫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咸陽。秦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4 秦朝的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6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27 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後期,國家的糧倉豐滿,府庫里的銅錢多的用不完,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霍去病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29 漢武帝派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2 東漢張衡製造了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33 漢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是華佗和張仲景。前者製成麻醉葯劑「麻沸散」,編了醫學體操「五禽戲」。後者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他的創始人一是張陵。
35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36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國時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38 266年,司馬炎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
40 南朝的祖沖之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41 北朝的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42 東晉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被後人稱為「書聖」。
43 東晉的顧愷之一生創作的畫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44 北朝時開鑿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藝術。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滅亡,算一算,它持續了14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滅亡,它持續了210年;東漢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滅亡,它持續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紀50年代;125年是2世紀20年代;1311年是14世紀初;1994年是20世紀90年代,又叫20世紀末。
47 從考古資料上看,無錫已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48吳國的開創者是泰伯,發祥地是無錫梅里。
49 無錫地名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50 唐代無錫縣令敬澄在惠山開鑿了惠山泉,陸羽的《茶經》品評它為天下第二泉。
51無錫東林書院的著名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 連線搭配
河姆渡遺址 陝西西安 貧富懸殊特別明顯
半坡遺址 山東泰安 干欄式房屋
大汶口遺址 浙江餘姚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四、填表題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仁愛 《論語》
道家 老子 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道德經》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 《墨子》
法家 韓非 提倡法治 《韓非子》
兵家 孫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五、 列舉題
1、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三次以上)
答:200年 官渡之戰;208年,赤壁之戰;383年,淝水之戰。
2、無錫的土特產(8個):答:無錫水蜜桃、清水麵筋、大浮楊梅、馬山芋頭、太湖白魚、惠山蠶豆、金剛肚臍、雪浪貢茶

六、 材料分析題:
1、「伐無道;誅暴秦」。
請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無道」,有哪些具體表現?
答: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
②先後起義「伐無道,誅暴秦」的分別是哪些人?
答:陳勝、吳廣、項羽、劉邦。
③結果如何?
答:秦朝被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

2、「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亡(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請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現在歷史上的哪一個事件之後? 答:昭君出塞
②這件事發生在哪個皇帝時期?答:漢元帝
③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國民族關系的趨勢是什麼?
答:我國民族關系友好交流佔主導,民族融合是主流。

七、 問答題
1、P79頁動腦筋;
2、P112頁動腦筋;
3、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打造今天的「絲綢之路」,請提出你自己的設想。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賦稅嚴重 3、刑法殘酷 4、秦二世更加殘暴
導致1、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起義失敗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❽ 遵義市的六大環境是什麼

一是實抄施以「忠誠、廉潔、高效襲」為主題的「塑形象」工程,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二是實施以「打黑除惡」為主要內容的「平安鳳岡」創建工程,打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環境。
三是實施以「守法、誠信、開拓」為主題的「創品牌」工程,打造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
四是實施以「做文明鳳岡人」為主題的「育心靈」工程,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
五是實施以「富學樂美」為主要內容的「四在農家」創建工程,打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五是實施以「富學樂美」為主要內容的「四在農家」創建工程,打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❾ 遵義市開展雙提升是指什麼

按照《遵義市2017年「雙提升」工作方案》的要求,遵義市將全面開展社會治安專項整治行動,實現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好轉;全面開展公共安全隱患大排查專項治理,嚴防發生公共安全事件;全面開展大排查大收戒整治專項行動,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

全面開展社會治安防範工作,夯實基層基礎;全面開展便民利民活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開展社會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凈化社會環境;全面開展「雙提升」專項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

展資料

遵義市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政法機關、綜治維穩部門要緊扣社會治安防範打擊,著力在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上取得新成效。織密防控網路,牢固樹立以防為主、以防為先、以防開路的新理念,進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繼續完善以「六張網」為重點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強化嚴打整治,堅持問題導向,按照「什麼犯罪突出就嚴厲打擊什麼,哪裡問題嚴重就整治哪裡」的工作要求,找准嚴打整治斗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深入扎實開展嚴打整治專項行動。

要精準服務管控,強化安全監管。緊扣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著力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取得新成效,落實好「七個堅決防止」的總體要求,強化源頭預防,強化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強化網路輿情監管,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

緊扣政法工作核心價值追求,著力在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上取得新成效,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著力推進大數據與政法工作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熱點內容
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1-25 01:55:36 瀏覽:367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
微法院垃圾 發布:2025-01-24 23:32:58 瀏覽:288
刑法體系分為 發布:2025-01-24 23:13:43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