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道德規范與人文素養
❶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❷ 思想道德與人文素養有何區分
人文素養是,對人,大自然,社會,運行規律的認知,核心是,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思想道德是,人的內在修養,是有層次的。只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構成良好的人文環境。
❸ 你對人文素養有什麼初步認識
理解「人文素養」,遵循字面內涵表述組合意義就是最實際、最便利的途徑。「人文」,在這里當為確定的「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而「素養」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我看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人文素養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這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像性和生活的多樣化。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是它的鮮明標志,它以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為萬物的尺度,以人來對抗神,對抗任何試圖凌架於人的教義、理論、觀念、進行中事業及預期中目標,對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聖。現實中,我們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等同使用。因為,如同具有「達標」的自然科學能力卻不見得具備「達標」的「科學精神」一樣,具有「達標」的人文科學的知識及處理人文活動的能力,也不見得同時具備「達標」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養的根本特徵。舉個例子: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許多受到主流社會迫害的中上層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過來自下層社會群眾的同情和關照,這讓「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等被專政人士曾大發感激、感慨之情。而那些對落魄者不歧視不加害的「草民」,雖然缺乏人文科學素養,甚至不具備接收革命教育的起碼的文化素養,但他們在那個把人文當垃圾的社會環境中,卻是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精英分子。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質量是一個社會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結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文明、進步的「發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違背、相脫離。否則,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總量的發展,軍事力量的發展,社團組織的發展……都會成為壓制、殘害甚至毀滅人類的野蠻力量,並且,這些東西發展越快、成就越大,它所製造出的痛苦和災難就越大。社會在「持續」,生活在「繼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人文素養含量」被批量式「剔除」,或持續降低,那就和真正的發展毫無關聯。如果將此持續和繼續狀態稱之為「發展」,就需要為此定性:退步的「發展」,反動的「發展」,危險而恥辱的「發展」,朝著地獄方向的「進步」。我予以好評的《人文素養與發展》這一作文題的提示語中,有這樣的話:「缺乏人文素養,失落人文精神,必然會制約個人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這話也是人文素養欠缺的表現,應提出批評。這話錯在哪裡呢?這里不存在什麼「制約發展」的問題,它和「發展」根本無關。「缺乏人文素養,失落人文精神」,本身即巨大退步、巨大災難。失落人文精神的「發展」,叫「發癲」。「發癲」硬是不講道理。我們社會的宣傳,把「發展」神化了,以至於讓許多人覺得,和「人文素養」脫鉤的「發展」也還是發展,或者,對這「發展」的不滿意之處,僅僅在於它是「有缺陷的發展」、「不盡人意的發展」。這種普遍的社會意識,又是一個失落人文精神的例證。
❹ 學術道德包括哪些內容
學術道德包括:
(1)學術誠信
(2)學術規范。
(3)學術倫理。
(4)學術責任。
(5)學術精神。
❺ 什麼是學術規范學術規范有什麼意義如何理解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
學術規范,是指學術共同體內形成的進行學術活動的基本倫理道德規范,或者根版據學術發展規律制定的權有關學術活動的基本准則。學術規范的意義是有助於彰顯學術研究的價值,使學術活動制度化、學術研究標准化和專業化。有助於學術積累和創新,強調學術史的研究和學術傳統的養成,從而推動學科發展。有助於解決學風建設問題,規約和懲處學術研究活動中的各種不良行為。學術道德是指在學術界約定俗成並得到學者認同和共同遵守的觀念道德和價值取向,包括對待學術事業的態度、學術責任等。學術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對行為者的約束作用是以自覺為特徵的。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之間的關系是學者在進行學術活動時自律與他律的關系,也就是說「學術規范是一種外在的、強制性的約束機制,而學術道德則是學者內在的自我修養機制」。
❻ 如何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
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專利專法》、中國科協頒布的《科技屬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及學術道德規范,要堅持科學真理、尊重科學規律、崇尚嚴謹求實的學風,勇於探索創新,恪守職業道德,維護科學誠信。應當遵守下述基本學術道德規范:
(一)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時如實註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時,如實註明轉引出處。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所有署名人對研究成果負責,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對研究成果整體負責。
(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准確的原則,在充分掌握國內外材料、數據基礎上,做出全面分析、評價和論證。
(四)尊重研究對象(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研究對象)。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必須保護受試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並保障知情同意權。
❼ 如何認識思想政治和學術道德素養在研究生學習科研中的重要性
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行動指南,對加強在職研究生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其中「以辛勤勞動為榮」和「以誠實守信為榮」更是明確要求全社會形成一種以「誠實守信、辛勤勞動」為榮的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群體成員的共同努力。
通過讓在職研究生置身在知榮辱、明是非的社會風氣中,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學習的真正目的,自覺培養成為熱愛祖國、崇尚科學、樂於為社會作貢獻的人。
(7)學術道德規范與人文素養擴展閱讀:
艾伯特·班杜拉認為:「自律是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標准評判自己的行為,從而規范自己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在職研究生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學術道德水平,以誠實守信、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從事學術研究。
這就要求他們主動加強學術規范口訓練,堅守學術道德規范,培養誠信科研的思想道德品質;主動與導師溝通交流,接受導師指導;自覺自律、實事求是地開展科研活動,堅決杜絕抄襲票竊、弄虛作假的惡劣行為。
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導師的人格魅力和能動作用,通過導師的思想、言行、情感對在職研究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之自覺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❽ 論學術道德。
答: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學術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學術道德建設應包含三個層次的工作:一是理順學術行為主體的各種社會關系,建設合理的學術體制;二是道德體系本身的構建,包括能被整個社會和學術共同體所認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則的構建,以及切實可行的規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養可執行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學術行為主體。
遵守學術道德,誠實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核心。具體要求有:
1、保持嚴謹求實的治學風格;
在科研過程中恪守求真務實原則,不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抄襲剽竊等,自覺抵制沽名釣譽、急功近利、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等不良學術風氣。
2、尊重知識產權和相關規范;
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學術權益。嚴格遵守相關專業領域的基本寫作、引文和注釋規范。
3、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有關內容;
引證的目的應該是介紹、評論某一論文(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從他人論文(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應註明轉引出處。
認真執行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引用他人成果時應註明出處,引證部分不應構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
4、堅持正確的學術評價和學術批評態度。
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反對一切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抄襲剽竊和粗製濫造行為;堅持文責自負的原則,對自主發表的任何形式的學術著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❾ 學術道德與行為規范有哪些 2016
從事學術活動應自覺遵守以下基本道德要求:
(一)科學研究以探索真理為目的,遵循科學研究的規律,尊重學術自由的原則,維護學術的高尚、純潔與嚴肅性。
❿ 學術道德規范的學術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應當遵守下述基本學術道德規范:
(一)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時如實註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時,如實註明轉引出處。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所有署名人對研究成果負責,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對研究成果整體負責。
(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准確的原則,在充分掌握國內外材料、數據基礎上,做出全面分析、評價和論證。
(四)尊重研究對象(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研究對象)。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必須保護受試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並保障知情同意權。
(五)在課題申報、項目設計、數據資料的採集與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確認科研工作參與人員的貢獻等方面,遵守誠實客觀原則。搜集、發表數據要確保有效性和准確性,保證實驗記錄和數據的完整、真實和安全,以備考查。公開研究成果、統計數據等,必須實事求是、完整准確。對已發表研究成果中出現的錯誤和失誤,應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開和承認。
(六) 誠實嚴謹地與他人合作。耐心誠懇地對待學術批評和質疑。
(七) 對研究成果做出實質性貢獻的有關人員擁有著作權。僅對研究項目進行過一般性管理或輔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權。合作完成成果,應按照對研究成果的貢獻大小的順序署名(有署名慣例或約定的除外)。署名人應對本人做出貢獻的部分負責,發表前應由本人審閱並署名。
(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正確對待科研活動中存在的直接、間接或潛在的利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