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道德後法律
① 道德和法律哪個先產生
本題原題為:按照馬克思主義學說,法律和道德起源時間的關系是( )。
A.法律先於道德產生
B.道德先於法律產生
C.法律和道德同時產生
D.難以界定先後
本題答案為B,按照馬克思主義學說認為,道德是人們在交往中自然演進形成的,只要人們結成社會進行生產和生活,道德就會必然出現並發揮作用;而法律的產生必須以階級的分化和國家的產生為基礎。因此道德先於法律在階級和國家出現之前就已經產生。
② 論述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一句話,道德是不同社會和不同社會意識形態下人與人,人與社會形成成的普遍社會規范,法律是調解這種規范的工具。
以前好像回答過,你在看看。
③ 道德比法制更重要
1、道德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之道,道德是和諧的靈魂,道德是和諧的基礎。和諧社會的實現離不開道德的支撐,(優良的道德能力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重要思想保證。)
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八榮八恥」不就是和諧社會的道德規范嗎?而佛教提倡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就是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嗎?老子道德經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不就是和諧社會的依據嗎?可見,構建和諧社會的「原材料」就是道德。道德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法寶。所以,推進和諧社會,道德自然比法律更重要!
2、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先有道德後才產生法律,進而才有法制。我們要注意的是道德與法律的時間先後互補性,漢代思想家賈誼曾說:「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道德的作用在事先,法制的作用則在事後.其次,法律是以道德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道德是人自身的修養程度,而法律是外部的約束因素,它對人的作用是由外而內的。而道德則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法律的實施要靠人們的自身修養,如果放棄道德那麼人們就不會自覺遵守法律。
3、法律是強制性的,(法制是靠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人的行為,調節人際關系的;而道德是靠道德的說服力、勸導力、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規范人的行為,調節人際關系的;)法律只是對違法的行為進行懲處,而對「缺德」不違法的行為是不幹涉的;道德則是通過社會輿論對「缺德」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弘揚正氣,抵制歪風,減少犯罪。
由此可以說明,推進和諧社會,道德比法制更重要!
4、法律規定的是做人的最低標准,而且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道德則比法律作用的范圍要寬泛得多。其次,法律它也不是完美的,而且會過時,它有它的階段性和局限性。法的穩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滯後性;第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變化萬千,豐富多彩,用僵硬的、機械的規則,難以取代充滿個性色彩的現實生活的「個案」。這就需要道德的補充,無論立法、執法全過程中都離不開道德的支撐。所以,相對於法律而言,道德這種力量更具人性化,更有力量,更加完美。
(5、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的實施和遵守,必須依賴於道德的支持。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法律,反映了社會主義基本的道德,體現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和價值觀。如果法律違背了社會主義最基本的道德標准,不僅得不到公眾的承認,而且會破壞生產力,阻礙社會的發展。這樣,又談何而來推進和諧社會呢?)
6、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社會成員的道德能力。沒有全社會成員共同的道德努力,社會和諧便無從談起。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全民族道德水平的不斷提升。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和動力。在最後,我想說的是,道德是和諧社會的空氣和土壤,是人生追求的崇高境界,是我們血液里靜靜流淌著的精神!
④ 先有的法律,還是先有的道德
法律是道德的最底線,所以先道德後法律
⑤ 論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一、聯系: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通過立法、實施並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范圍。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
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通過道德規范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區別:
1、產生的時間不同
據史料記載, 法律最早產生於奴隸社會, 在當時, 人類經過不斷地發展, 逐漸進入到了私有制經濟時期, 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就產生了不成熟的法律體系。道德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產生, 可以說有了人類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強制制定、實施並執行的, 具有嚴格的程序性, 從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強烈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而道德則是社會在潛移默化的發展過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並沒有具體的表現, 它是通過一個人的內心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規范的。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律是對人的行為規范進行調整、規定, 並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則更加全面, 對人的行為規范、思想等方面均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調整, 在這其中, 更加註重對人的思想方面進行調整, 進而調整人的行為。
4、作用機制不同
法律是通過國家強制實施的, 若人違法犯罪, 就會依法受到處罰。而道德則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譴責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怎麼樣, 和法律並不相關。
5、內容不同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 兩者是相等的,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更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則不同, 道德更注重對義務的強調, 對於權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兩者之間的內容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5)先道德後法律擴展閱讀:
法律的門類
1、法律最初指國內法,只在一國主權范圍內適用。隨著國家間交流的頻繁,國際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國際法和國內法常常發生沖突,也隨著沖突逐漸彼此協調。
2、雖然所有的法律體系處理的議題通常都是很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不同的國家對於各種法律的分類和命名上通常都會不同。
3、最一般的區分為與國家密切相關的「公法」(包括憲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規范私人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權行為和物權法)。
4、在大陸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屬於債法的一部分,信託法則在法令制度或國際公約下運作的。國際法、憲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物權法與信託法被視為「傳統核心課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更為重要的課題。
⑥ 法律從何而來道德是法律的基礎,還是法律是道德的基礎
1、法律的由來
道德從最初的習慣演化而來,再從道德中逐漸演化成為獨立的法律。隨著國家的出現,法律也隨之強化。
2、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最早來源
道德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根源於風俗和習慣,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在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社會中,氏族成員之間主要靠風俗習慣調整的,從食物分配到婚姻締結,都體現了風俗習慣的積極作用。
然而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社會關系愈變得復雜,單純的靠風俗和習慣已不可能完全調整,因此道德便產生了,所以道德的產生並不是抽象的來源於人們的內心,更不是來源於宗教神學,而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產生的。
(6)先道德後法律擴展閱讀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1、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2、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⑦ 在處理法律問題時為什麼法律優先於道德
在處理法律問題時一般法律優先於道德,因為處理法律的結果是往往承擔法律責任,要麼承擔民事責任,要麼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一般來說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的要求比道德低,當然依照法律作為標准來決定是否讓當事人承擔法律責任,如果以道德為標准,那麼打擊面太大,而且道德模糊不清,也沒有統一的成文的標准,相反法律是國家制定的,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公布,讓社會成員都知道,用它來衡量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但是道德與法律不是完全割裂的,很多法律是由道德經過立法者的法律制定工作上升為法律,而且有些道德本身就是法律的原則,如誠實信用原則,它是民法的「帝王條款」,比法律規范的效力更大。
因此在」二奶分遺產」一案中,法官以適用社會公序良俗的這個帶有道德性質的法律原則來排除《繼承法》中關於遺囑法律規范的適用。
⑧ 道德與法律哪個更重要立論20
道德與法律哪個更重要立論?;縱觀歷史長河,朝代的更迭伴隨著一步步法律的倒台與;????為闡述我方觀點,我方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證明;對於個人的發展而言,道德所具有的不只是對於自身行;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兩者的影響范圍上看還是從兩者的;1、道德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之道,道德是和諧的靈魂,;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八榮八恥」不就是和諧社會的道德;2、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先有道德後
道德與法律哪個更重要立論?
縱觀歷史長河,朝代的更迭伴隨著一步步法律的倒台與出現,而人類的道德光芒卻依舊代代傳承下來,追根溯源,道德的積累與實踐是法律出現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道德這個基礎才使得各種法律得以萌芽。?
????為闡述我方觀點,我方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證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對於個人的發展而言,道德所具有的不只是對於自身行為的約束,良好的道德會從根本上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而道德所具有的這些作用是法律所不具有的,因此與法律相比,除了約束的作用外,道德因其無法替代的附加價值,因而具有無法逾越的地位,更進一步講,道德的影響不僅會改變個人,對於全社會而言,道德更是會促進社會全面的和諧與發展,它是人類千年傳承發展出的美好文明,只有在道德風尚廣播的作用下才社會才會維持穩定,因此從道德與法律的影響范圍上講,道德的作用更加具有廣泛性。? 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的措施,雖然在執行上具有很強的力度,但是如果道德不被重視,一切用法律解決的話,社會必將混亂,況且法律至今尚未完善,在這種不健全的制約下,道德是唯一可以填補法律漏洞的方式,而且對於社會上大多數人而言,受到的也多是道德約束力,有些法律也只能針對個別的群體發揮效力,所以比較道德與法律的效力,道德的效力更優於法律。?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兩者的影響范圍上看還是從兩者的作用效力上看,我方堅持認為道德比法律更為重要。?
1、道德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之道,道德是和諧的靈魂,道德是和諧的基礎。和諧社會的實現離不開道德的支撐,(優良的道德能力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重要思想保證。)
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八榮八恥」不就是和諧社會的道德規范嗎?而佛教提倡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就是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嗎?老子道德經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不就是和諧社會的依據嗎?可見,構建和諧社會的「原材料」就是道德。道德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法寶。所以,推進和諧社會,道德自然比法律更重要!
2、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先有道德後才產生法律,進而才有法制。我們要注意的是道德與法律的時間先後互補性,漢代思想家賈誼曾說:「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道德的作用在事先,法制的作用則在事後.其次,法律是以道德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道德是人自身的修養程度,而法律是外部的約束因素,它對人的作用是由外而內的。而道德則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法律的實施要靠人們的自身修養,如果放棄道德那麼人們就不會自覺遵守法律。
3、法律是強制性的,(法制是靠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人的行為,調節人際關系的;而道德是靠道德的說服力、勸導力、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規范人的行為,調節人際關系的;)法律只是對違法的行為進行懲處,而對「缺德」不違法的行為是不幹涉的;道德則是通過社會輿論對「缺德」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弘揚正氣,抵制歪風,減少犯罪。
由此可以說明,推進和諧社會,道德比法制更重要!
4、法律規定的是做人的最低標准,而且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道德則比法律作用的范圍要寬泛得多。其次,法律它也不是完美的,而且會過時,它有它的階段性和局限性。法的穩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滯後性;第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變化萬千,豐富多彩,用僵硬的、機械的規則,難以取代充滿個性色彩的現實生活的「個案」。這就需要道德的補充,無論立法、執法全過程中都離不開道德的支撐。所以,相對於法律而言,道德這種力量更具人性化,更有力量,更加完美。
(5、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的實施和遵守,必須依賴於道德的支持。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法律,反映了社會主義基本的道德,體現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和價值觀。如果法律違背了社會主義最基本的道德標准,不僅得不到公眾的承認,而且會破壞生產力,阻礙社會的發展。這樣,又談何而來推進和諧社會呢?)
6、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社會成員的道德能力。沒有全社會成員共同的道德努力,社會和諧便無從談起。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全民族道德水平的不斷提升。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和動力。在最後,我想說的是,道德是和諧社會的空氣和土壤,是人生追求的崇高境界,是我們血液里靜靜流淌著的精神!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一、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道德往往並不立即對本人有利,如見義勇為,如隨地吐痰。特別是在一個人與人都不熟習的環境里,道德之柔性更是明顯。法律是剛性的,在嚴格執法的情況下,無論什麼人,無論是在你家鄉還是在北京上海乃至美國,只要違法必然被懲處。因此,絕大多數人在法律面前都會謹小慎微的,都會遵守。因為他知道,否則有牢獄之災。
二、犯罪的人之所以犯罪,並不是他缺乏道德。犯罪和道德並不屬於同一個范疇。如果沒有法律,缺少道德的人,會發展得更壞。
三、一個所謂缺乏道德的社會,只要有法律存在,就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下去。從古至今,從沒有隻有道德而沒有法律的社會。即使原始社會,也存在原始習慣,法學界稱之為:習慣法。
四、說法律比道德重要,並不是說沒有道德的社會會長治久安。並不是說,我們的社會可以不需要道德。良好道德的存在,將有助於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法律(Law)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狹義的法律:專指擁
有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中國的十類主要部門法為:憲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經濟法、訴訟法、勞動法、自然資源與環境法、軍事法、科教文衛法。
封建社會法律由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國王或者大臣制定;資本主義社會法律由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議會制定;社會主義社會法律由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人民議會制定。
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並保護人民的利益。這是社會主義社會法律的基本精神。
法的本質: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具體地說,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1、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2、法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4、法的社會性
①、法的基本屬性--階級性。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人類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惡為標准,依靠宣傳教育、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總和。
道德是在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基礎上產生的,因此,道德是用以調節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時代、不同階級中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念標准。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 道德的功能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的功能是道德對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義。道德以自己特殊的職能和特有的方式,反作用於社會經濟基礎和整個社會生活,表現出巨大的能動作用,道德社會價值正是通過道德功能加以實現的。道德功能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道德的認識功能。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能幫助人們認識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所以道德的人是功能立足於解決一個「知」的問題。在這一層面,道德是一種認知,是人們認識和改造社會、認識自我和創造人生的指南,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
第二,道德的調節功能。道德的調節功能立足於解決一個「行」的問題。人們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自己的周圍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和聯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在非對抗性的矛盾范圍內,就需要道德加以調節,即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個人與家庭成員之間、個人與朋友之間、個人與領導之間、個人與集團之間乃至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它以「應該怎麼樣」為尺度,來衡量和評價人們行為的現狀,並力圖使人們的行為現狀符合於「應當」的尺度。
第三,道德的評價功能。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人們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的。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從而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是人們稱為道德純潔、理想崇高的人。
第四,道德的服務功能。道德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的產物,又反過來為產生他的社會經濟關系服務。所以,道德的服務功能立足與解決一個「用」的問題。從道德的產生可以看出,道德是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由於人們生活需要,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產生的,它反過來又為經濟基礎和人們的生活服務。任何道德的產生都是用自己的標准評價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和社會經濟狀況的合理性,否定危害它的社會關系的思想和行為。所以,道德為產生它的社會經濟關系服務,並通過一定的道德標准、道德規范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⑨ 先有道德信仰,還是先走法律信仰
不懂你是什麼意思?要是問先有什麼的話,肯定是先有道德了,蒙昧的遠古回時代,什麼也沒有答,然後隨著人類社會進步才衍生出道德,倫理,階層,等等,再後來統治階層為了更好的維持社會秩序,妄圖永遠的統治他人,才又出現法律。法律最大的用處就是保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作為被統治的你我來說,法律就那麼回事,信仰法律?呵呵。
⑩ 先道德,後法律,怕你什麼呢
是的。在社會上道德是公認的行為規范,沒有強制性。法律是含有國家強制力的行為規范。這兩方面結合,對於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意義重大,能造福於每個社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