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具
⑴ 學習書法需要准備哪些工具
傳統的書法,需要用到中國特殊的書寫工具—毛筆。毛筆有彈性,筆畫有粗有細有順有逆,可方可圓,可轉可折。東漢蔡邕說:「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毛筆這種特殊的書寫工具,成就了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也使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在審美內涵上有別於西方的繪畫藝術。
文房四寶指我國獨有的書畫創作工具—筆、墨、紙、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研究書法,必須了解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不僅是書法藝術的工具和材料,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其本身也成了藝術品,具有歷史文化的價值
硯
硯,一般稱硯台,或稱硯池、硯田、硯瓦、墨海等,是研墨、盛墨及舔墨的工具。目前所見最早的古硯是1957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一方石硯,硯及所附研石都是用鵝卵石加工而成的,上面留有墨跡。硯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除了筆墨紙硯外,其他輔助工具還有毛氈、鎮紙、筆洗、筆架等。創作書法作品時,一般還需鈐印,所以印章、印泥也屬書法創作的工具。而到了近現代,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需要,又出現了以鋼筆為代表的硬筆書法,繼續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
⑵ 介紹現代的一個書法(美術)作品,好的加分。
---------《開國大典》(1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對油畫《開國大典》的講述與欣賞,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高學生對油畫中國民族化特點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
作品的藝術處理及民族繪畫與西洋繪畫結合的特點。
教具與學具准備
1、教具:大幅《開國大典》印刷品一張,[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筆畫和年畫各一幅。
2、學具:教材,筆記本。
教學步驟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前准備。
導入 新課:
我們知道,中國的民族繪畫-------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並與詩、書、畫、石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出示中國畫、年畫掛歷)而西洋畫中的主要畫種----油畫,卻以豐富、能表現復雜的色調層次,能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今天讓我們來欣賞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開國大典》(出示油畫《開國大典》)
作者介紹: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國著名的油畫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紹興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1934年進杭州國立藝專預科學習,後考入該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專借讀半年,後又去湖南沅陵國立藝專學習。學校內遷貴陽後,常去苗寨寫生。1939年隨校再遷昆明,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去越南河內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不久回國。1940年到貴州省合作委員會編輯股任職。1943年至1945年在國立敦煌壁畫研究所臨摹壁畫。1946年在北京藝專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委員,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和繪畫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創作組長,並作《武昌起義》浮雕草圖。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參加香港、法國沙龍展出。並多次被選中為中國軍、政代表團出國贈人的國禮。《開國大典》是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歷程中的代表作,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肯定 。他的藝術功底深厚,強調從整體觀察對象和概括描寫。重視以情作畫,畫中寓情。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深受群眾喜愛。
藝術欣賞:
主題思想: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作品欣賞:
1)《開國大典》概括: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於953年作,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畫面主體為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著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庄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回響在祖國大地,震撼著全世界。
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占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並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桿、地毯、遊行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宏大的群眾場面得以充分表現。
天安門座北朝南,中央領導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澤東主席後面,處於逆光之中並背向觀眾。畫家大膽地將中央領導人的位置移至左側一角,從而消除了逆光與背向觀眾的現象,使畫面顯得更加明麗而喜氣洋洋。再細看,毛主席的集團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禮當天是陰天有雨的天氣,畫家卻把它改為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使人有天隨人願、清爽歡快之感。所有這些大膽的改動,一般人看畫時都並不會察覺,不會去分析這些情況給人的印象是,該畫真實地、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非如此不可。這就是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構圖技巧,從而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藝術的表現,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總之,畫中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這幅畫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
2)《開國大典》的歷史遭遇
作為歷史畫,不同於其他畫種,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雲表現事物的本質,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性。畫家在處理歷史的真實與藝術表現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處。然後此畫曾兩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後,國家領導人中塗掉了高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劉少奇。這都違反了歷史的真實性。所以,在197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才使該畫恢復了它的原狀貌。
藝術成就
體現了中國歷史的轉折------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歷史性畫卷。
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新起點-------是西方的油畫技法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典範。
體現 了文學藝術既高於生活,又忠於生活。歷史畫,既要尊重歷史的真實,又要進行藝術的提煉。
結論
《開國大典。是劃時代的歷史畫卷,是西洋畫(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傑作
⑶ 參加書法比賽有感的1200字作文
今天是我參加漳州市規範字書法比賽的日子,我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一大早,我准備好學具,就興沖沖地從家裡出發了,車子在公路上飛快地行駛,我的心怦怦直跳,無暇顧及道路兩旁的美景。不一會兒,車子就開到了目的地—南靖縣進修學校。
下了車,我看到了來參加比賽的人可真多啊!有低年級的,也有高年級的,聽說他們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書法精英,這回我可真是大開眼界了!
離比賽開始還有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我顯得更加坐立不安了。媽媽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只要努力,你一定能行!」因為有了媽媽的鼓勵,我的心漸漸平靜下來了。
「叮鈴鈴」比賽的鈴聲響了,我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進了比賽會場,會場里可安靜啦!只聽見同學們寫字時,發出的「沙沙」聲。比賽激烈地進行著,同學們各個都不甘示弱,各顯神通。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同學們陸陸續續地走出了比賽會場,我也為自己交上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離開考場之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真是一場「高手如林」的書法大賽,通過這次的比賽,我又得到一次很好的鍛煉,也因此長了不少見識,真是受益匪淺!
⑷ 開展書法比賽步驟急急急!
書法比賽方案
一、比賽目的
為了豐富我校學生藝術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練字興趣,檢驗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成績,進一步普及規范漢字的書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讓學生創造美欣賞美,特舉辦此次書法比賽。
首先通過比賽檢閱學生硬筆書法基本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硬筆書法的興趣,使他們重視自己書寫的質量,更有效改善書寫欠佳的狀況;其次繼承我國自古以來的文字文化,同時達到書法校本課程寫字育人功能豐富同學們的生活,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最後,通過此項活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二、實施方案
1、 參賽對象:
一至六年級每班推薦二名優秀同學參加
2、 學具准備:
鋼筆(三~六年級)鉛筆(一、二年級)
3、 比賽形式:
A、 作品展示
各班學生在班主任教師的指導下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展示作品,每班上交10份優秀作品。裝訂成冊上交。
B、現場比賽要求:
①比賽用紙統一發給,用規定紙完成作品
②書寫字體及書寫格式不限
③要求書寫正確,不能有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或添字、漏字
④書寫內容由各班級選定,比賽前,班主任老師請再進一步指導。
三、評分標准(100分制):
總的要求:紙面整潔,規范正確,結構緊湊 ,布局合理,字體端正。
1、內容(30分):要求不寫錯別字、湊筆字,若有錯別字、湊筆字的,每字扣5分。
2、字體(40分):要求書寫字體規范、美觀、大小適中。
3、卷面(30分):要求參賽者保持卷面清潔,盡量不作塗改,每改一處扣5分。
四、獎項設置:
五、比賽時間:
六、比賽地點:
遠程教育室
七、評 委:寫字特色領導小組
這是我學校的書法比賽方案
⑸ 幼兒園應該教些什麼
這個問題真是深奧,我想教育機構也正在研究這個吧,似乎我也是個幼兒教師,教些什麼,最重要的應該是從小樹立的高尚思想,有兩品德,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吧。
⑹ 求小學硬筆書法的教案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
二、講授新課: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是習字過程的必經階段。但從學習的目的來說,卻不能以此為止境。在初學的時候,總是越摹越不對,越臨越不像,甚至無意再臨摹下去了。不如乾脆自己來個創造吧!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古代優秀的書法作品,是積累了很多年和無數人的寫字經驗(直接地學習和間接地學習)而創造出來的。所謂創造,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在繼承了前人的經驗以後,再進一步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只能是由學習中間達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然後可以自出新意,變化筆法,別具形體,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要知道號稱「書聖」的王羲之,也是從艱苦的實踐和體驗中成長起來,不是生來就是大書家的。
1、摹法:
(1)描紅:初學寫字,要先描「紅模」。紅模是印好的紅字範本,用墨筆照樣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對於每個字的形體,在心中手上都能有個大概。
(2)摹書:把油紙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紙,罩在碑、帖上面來摹寫,古人叫作「響拓」。
初學寫字不先摹寫,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紙蒙在上面,筆隨影寫,練習久了,字的結構自然就會寫好,所以「對臨」(是對著碑、帖臨寫的意思)之先,應從摹寫開始,可以事半功倍。
2、臨法:
(1)方格臨寫:
凡是臨寫楷書,要用有方格的紙來臨,這是為把字體大小、筆畫長短排列勻稱。將碑、帖放在對面或旁邊,看一字,臨一字。
(2)去格臨寫:如臨行、草書,應用無格的紙,就其行筆連接的地方,注意臨寫;所以用無格的紙,是為了免受拘束。(以上兩種方法都算作「對臨」。)
(3)分臨:就碑、帖中筆畫最清楚無缺損的字選擇一個,把這一個字分拆開來,看它一點一畫的安頓,學它的結構;再看它每一點、一畫的起止轉折,學它的筆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貪多。
(4)空臨:古人學習書法,隨時隨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筆,坐著無事,畫沙、畫地;睡在床上,畫被、畫腹;甚至書空作勢,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體的筆畫結構的印象,用指畫空臨,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臨:平時將所臨寫的碑、帖,熟記心中,臨寫的時候,將碑、帖合起來,照它的筆法、結構,背著摹仿,寫完之後,用原碑、帖來對照,如果發現有不對的地方,隨時重寫更正。凡經過更正的字體,印象較深,以後便不易忘記,能收到較大的效果。
3、摹臨法:
同時摹臨:先用透明不滲墨的紙,將所要臨寫的碑、帖摹出,然後用較薄的紙,罩要摹本上,再對照碑帖臨寫出來。既摹之後,對於結構、筆法已經大概明了,再加臨寫,形體和精神,更可以結合起來,這對於學習書法是很有益處的。
從前王羲之說:「始書之時,不可看其形勢,一遍正手腳,二遍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潤,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臨之,為取滑健能,不計其遍數。」(《筆勢論》)他所說的一遍正手腳,是說寫第一遍的時候,要先把字的手腳端正起來,手腳就是字的筆畫,橫、堅、撇、捺之類,先把它擺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勢,形勢就是每個字的形體,因為第一遍,只能將手腳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體,到了第二遍就應該注意每一個字的整體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腳,第二遍注意到整體結構,現在第三遍就應該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這是專指結構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應該注意筆法的時候,所以說:「加以遒潤」。「遒」是運筆沉著有勁,這是說運筆不論方、圓,筆畫總要挺拔;「潤」是筆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筆太快,墨氣不勻,寫出來的字,乾燥枯焦,當然不會秀潤;行筆太慢,筆畫滯肥,墨氣鈍澀,這樣「潤」倒「潤」了,卻以不「遒」,就像一個胖子徒有虛肉,不見筋骨,臃腫無力;行筆應該是不快不慢,從容運行,寫出字來,不肥不瘦,自然會秀潤有勁;最末寫到第五遍,已經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說:「益加抽拔」。「抽拔」的意思,就是筆能提得起來(在新學寫字的時候,筆是塌在紙上,提不起來的。),靈活運筆,縱橫揮毫。如果運筆還是生澀,則並末達到純熟,仍要多寫,不得計較遍數。以上是指練字的一個階段來講的。寫到某一階段可以達到某種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學習,自然會有成功的一天。俗話說:「字無百日功」,就是說,要經久不斷的練習,才會見到功效。
4、讀碑、帖法:
上面所說摹、臨的方法,是學習書法必經的階段,決不可少的。而幫助摹、臨,使得進步更快,還有讀碑、帖的一種方法。我們在不臨寫的時候,把碑、帖攤開來對它的一筆一畫,以至字體的結構變化仔細端詳。其次,再研究它的筆法,對它的起筆、住筆和運筆中間的轉折,都一一加以領會。這樣,對於臨碑、帖是有極大幫助的。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臨、摹的方法,知道了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要繼承傳統,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才能有所創新,所以我們要努力學好書法基本功。
布置下堂課學具准備。
(教學參考) 書法家刻苦學習的故事
故事之一 《智永和尚的「退筆冢」》
隋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說他曾住在永欣寺樓上,刻苦學書三十年。他身邊備有一個大竹簍,將寫禿的筆扔進竹簍里,整整裝滿了五簍,後來將禿筆取來埋在一起,稱為「退筆冢」。經他親手臨寫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別散在江南各寺廟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綉花針」,智永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每天來求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把他家的門限都踏穿了,於是用鐵皮包上,被人稱為「鐵門限」古人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寫照嗎?
故事之二 《紅葉作書,鄭虔三絕》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麼來練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廟里存放有幾間屋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里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於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贊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
前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鄭虔學書的故事中,不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嗎?
故事之三 《窮和尚成了大書法家》
唐代的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奮刻苦的典範。因為貧苦,買不起紙張,他每天取芭蕉葉來寫字,後來把他種的一萬多株芭蕉樹葉都摘光了,於是又作了個木盤子,刷上漆,在上面練習寫字,時間長了,筆尖竟把木盤也磨穿了。他寫禿的筆,可能比智永還多,後來將禿筆埋成一座墳,名叫「筆冢」。懷素刻苦學書幾十年,終於自成一家,他的草書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比智永、鄭虔、懷素要好得多,難道不應該趁這大好時光,奮發自勵嗎?
故事之四 《身殘志堅的書法大師》
前面介紹的三位書法家,生活在離我們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現在,我再給大家介紹幾位當代著名書法家的事跡。這幾位書法家都有相同的美德:身殘志堅,老當益壯,生命不息,勤奮不巳,堪為我們年輕一代的表率。他們的名字早已為國內外所知曉,那就是:鄧散木、林散之、費新我三位老人。三老之中,鄧老已於一九六三年去逝。費老、林老都已有八十多歲高齡,他們每天仍揮毫作書,豪情溢於筆端。三位老人從青年時代就熱心藝術,但在他們藝術生命最旺盛的時候,都遭遇很大的不幸:鄧老六十三歲時,左腳因疾病截去,此後右手傷筋不能握筆,胃又切除三分之二。他身帶病殘,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右手握不信住筆就練左手,執不了刻刀就用鑿子、錘子,而他這時的作品,不但不減當年,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氣,把他的崇高品德融會在傑作之中,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林老在年近七旬時,全身嚴重燙傷,無名指和小指殘廢。書法家失去手指該是何等不幸!林老堅持用三指握筆作書,終於大成。他那神采飛揚的行早書,是我國書苑的一朵奇葩。
費老原是江蘇畫院的著名畫師,一九五八年,右手不幸患病殘廢,他痛苦萬分,從此改用左手寫字。志之所向,無堅不摧。經歷十多個寒暑,費老終於以嶄新的面目,異峰突起,他的佳作馳名國內外書壇。
同學們,象鄧老、林老和費老,在他們生命的晚年,致病致殘,卻以頑強不屈的意志,鍥而不舍地追求,取得顯著的成就。我們正當年少,精神充沛,身體健康,不更應該有早努力嗎?當然,對於大多數同學,並不要求人人都成為書法家,但至少應該把字寫清楚、整潔,要學習歷代書法前輩們的奮斗精神,用在我們的學習與工作中,就一定可以作出成績來!
書 法 口 訣
點中周旋運筆鋒,欲右先左橫無平;
欲下先上堅無直,懸針垂露兩分明;
撇勿過彎如勁啄,一波三折捺始成;
鉤挑頓處忽迅出,心手相應百日功。
⑺ 絞絲旁,足字旁,蟲字旁書法教案
教學內容:硬筆楷書的偏旁部首(三):牛字旁、豎心旁、左耳旁、反犬旁、馬字旁、足字旁的寫法
重點難點
在觀察、比較、臨摩的基礎上,學會書寫偏旁部首牛字旁、豎心旁、左耳旁、反犬旁、馬字旁、足字旁。
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目標
在老師的講解引導下,了解掌握硬筆字的書寫要領;
在觀察、比較、臨摩的基礎上,學會書寫硬筆楷書的偏旁部首:牛字旁、豎心旁、左耳旁、反犬旁、馬字旁、足字旁的寫法。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具准備:鋼筆,鉛筆,練習本,A4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漢字的偏旁部首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好偏旁部首有利於寫好漢字。行書的偏旁部首來自楷書,但書寫更為簡便。
二、講授牛字旁的寫法要領:
老師示範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講解筆順。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牛字旁有什麼特點。分小組討論。
教師結合課本詳細講解:落筆先寫撇橫,再翻筆寫豎勾,然後順勢由左下向右上寫挑畫。如「特」字。
教師在實物展台上示範寫法兩遍,學生模仿。
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舉出牛字旁的字例,創作書寫
表揚掌握特點的學生並在實物展台上展示。
對於書寫不符合楷書規范的字例單獨講解並實物展台示範。
三、講授豎心旁的寫法要領:
老師示範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講解筆順。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豎心旁有什麼特點。分小組討論。
教師結合課本詳細講解:落筆寫短豎,再折筆寫短橫,然後翻筆向左上,順勢寫長豎。有時橫豎之間有牽絲相連,並形成一個針鼻孔似的小圈,就更顯得玲瓏剔透,生動活潑。如「情」字。
教師在實物展台上示範寫法兩遍,學生模仿。
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根據舉出豎心旁的字例,自由創作書寫
表揚掌握特點的學生並在實物展台上展示。
對於書寫不符合楷書規范的字例單獨講解並實物展台示範。
四、講授左耳字旁的寫法要領:
老師示範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講解筆順。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木字旁有什麼特點。分小組討論。
教師結合課本詳細講解:落筆寫短橫,順勢用筆而下寫弧,再頓筆勾出,接著寫豎勾,豎勾要挺勁,帶有一定的彎勢。如「陳」字。
教師在實物展台上示範寫法兩遍,學生模仿。
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根據舉出左耳旁的字例,自由創作書寫
表揚掌握特點的學生並在實物展台上展示。
對於書寫不符合楷書規范的字例單獨講解並實物展台示範。
五、講授反犬旁的寫法要領:
老師示範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講解筆順。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反犬旁有什麼特點。分小組討論。
教師結合課本詳細講解:側鋒落筆,隨即向右下撇出,順勢另起筆寫豎勾,再落筆寫撇折挑。反犬旁可以寫成楷書似的勾挑,也可以回鋒收筆無勾挑;有勾挑的勢必從左上落筆寫撇或撇挑,無勾挑的勢必從右上落筆寫撇或撇挑,用筆的筆勢不同,因此字的體態也不同。如「獨」字。
教師在實物展台上示範寫法兩遍,學生模仿。
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根據舉出反犬旁的字例,自由創作書寫
表揚掌握特點的學生並在實物展台上展示。
對於書寫不符合楷書規范的字例單獨講解並實物展台示範。
六、講授馬字旁的寫法要領:
老師示範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講解筆順。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金字旁有什麼特點。分小組討論。
教師結合課本詳細講解:落筆寫出折勾,再回筆寫豎橫折勾,最後順勢寫下橫。下橫一般寫成挑畫,以便書寫右面點畫。如「馳」字。
教師在實物展台上示範寫法兩遍,學生模仿。
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根據舉出馬字旁的字例,自由創作書寫
表揚掌握特點的學生並在實物展台上展示。
七、講授足字旁的寫法要領:
老師示範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講解筆順。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衣字旁有什麼特點。分小組討論。
教師結合課本詳細講解:落筆寫左短豎,再提筆寫橫豎折,隨即折筆寫下橫,接著轉筆寫豎橫折,翻筆挑上,順勢寫出兩點,有時寫得快寫成一點上挑狀也行。如「路」字。
教師在實物展台上示範寫法兩遍,學生模仿。
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根據舉出足字旁的字例,自由創作書寫
八、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小結本次課所學內容
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對於寫的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提高其書法的興趣。
課後作業練習牛字旁、豎心旁、左耳旁、反犬旁、馬字旁、足字旁的寫法。
⑻ 胡德全的社會評價
天水湖畔 詩墨飄香---詩人書法家曉湖胡德全書法藝術賞析作者:和聲
書法亦吟歌,橫撇豎捺,就是音符,歌之也用氣,腕力即歌喉,千古以來飄盪著動人的歌!書法亦舞蹈,或縱橫一氣貫之,或曲筆扭擺有度,中鋒偏鋒或枯或潤盡展美妙韻致,歷史空間舞步騰挪,留下了經典的舞姿。古今書法家就是這樣的歌者和舞者。在現時代的書法家中,曉湖胡德全即是他們中間傑出的代表。胡德全的書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所能成,法度嚴謹,屈伸有致,或壯懷激揚扼腕成軒昂的長歌,或柔情舒緩曼妙成典雅的舞蹈。他的書法中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意象,有「大翼垂天九萬里,長松拔地三千年」的不凡氣勢,其落筆精妙,含筋抱骨,自然和諧,灑脫飄逸的書法藝術風格深深的感染著廣大的書法愛好者,乃至鄉野農人和城鎮市民。胡德全,筆名曉湖,詩人、書法家。1970年7月生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現為中國清新文化協會清新書畫院副秘書長、中國清新書畫院甘肅分院秘書長、中華文化名人堂研究員、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東方詩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文學藝術家聯合協會理事。曉湖十二歲開始學習書法,後師從蘇波先生。仔細端詳揣摩曉湖書法,可以看出除書法作品「佛」字可見晉唐之風,筆劃間有王顏遺韻。其餘法帖均令初次欣賞者頗費思量,然而細細品味之後,則令人窮途之時忽悟,若以筆筆有來歷,字字有出處的學院派的僵化觀點來評論曉湖書法則為大謬。其實曉湖早年習帖也曾泛學顏柳王等流派,然自跟從名師後,著重研習宋帖,如蘇東坡-黃庭堅等,遂翻閱蘇黃諸帖,尤其章草,終見神似。宋帖脫胎於晉唐,然又拓展新路。中國書法至宋代不僅筆毫有變,書風也有革新。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變更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曉胡浸淫於宋帖,經年酷暑寂寞苦修,並融合於自身學識,附著於豪放性情,終成正果。之所以讓人一眼就喜歡上曉湖的字,細想,原因有三:一是,承歷史根脈,積文化底蘊。曉湖書法兼備晉唐宋古韻,楷行草篆隸皆善,書法中極富大漠雄渾之風,張揚著大美的胡楊精神。所謂一方水土也養一方字,於他的書法中可聞大西北的朔風,可掂羲黃文化的厚重。如「佛」字,端莊豐潤,純是晉唐風韻;「天道酬勤」則強勢而為,筆力千鈞,有豪邁之氣。而「山高人為峰」「鳳凰山」則體現著中國象形文字的精妙。那張揚跋扈的人腿,登峰何足掛齒,人本身就是一座巍然矗立的巔峰。那「鳳」字粗看反寫了,以為筆誤,竊想,書家是有意為之,鳳凰和鳴,精神貫通。誰又能說,他的七步成詩的文化功底對他的書法沒有影響呢?原因二是,銳意變革,個性鮮明。真正的書法家是不守陳規,敢於創新的。幾十年的臨池濡墨,一覺夢醒晨輝朝露,旅法中國書畫雕塑家熊秉明先生曾言:「中國的書法,實際上就是在表達中國文化所崇尚的境界」。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為著這種境界,大可不必為陳規束縛,於是我們在德全的書法中見到了因內容各異而呈現出來的萬千氣象:莊重,抒情,狂放不羈,剛柔相濟,於沖夷之中,蘊有激宕之氣,或如隆隆驚雷,或如輕輕春風-----,似古人,則純具匠心,無藝魂;不似古人則如無根之浮萍,恣意生長,反污了一江碧水。貴在似與不似間,方恰到好處,這便形成了胡德全獨特的書法風格。筆者雖未親眼見曉湖行筆,觀其字,想其姿,他的筆鋒定是緊緊咬住紙面,沙沙筆走龍蛇,似馬蹄沓沓,蹄揚沙起,時空的風雲際會和心潮的洶涌澎湃,酣暢淋漓的揮寫,已不顧及所謂規矩,我手寫我心。如漫山遍野的花草自在開放,那暖房裡的花草怎能與之相比呢?原因之三,張揚性情,大氣盤恆。人們喜歡他的字的核心理由,就是因為從他的字中,可以見出自然山水的真正美感,可以見出他心情的繁茂和繽紛。那種靜寂幽谷修道的專注,那種百無禁忌的狂放,下筆如有神在,各種藝術類型,詩也罷,畫也罷,書法也罷,注入真性情磅礴感情的即是大作品,真性情的字,往往是超越法度的。其中,幾多天份,幾多才情,幾多憤激,幾多壯歌,實在是難以以蠡測海的。真性情孕得好字。例如顏真卿,他的「多寶塔」「勤禮碑」,為世人喜歡,循規蹈矩,也是書法入門之途徑。但他的「祭侄稿」才最讓人動容,抒發的是真性情,是血淚噴涌之作,是越距之作,更是石破天驚之作!這樣渾然天成的作品最難臨摹,情之不至,金石難開。書法不僅是點化,不僅是框架,不僅是謀篇布局,書法更是長歌動地,是廣袖舞天,是猛士鐵血,是壯志夢想!俗話說,字如其人,正是此理。曉湖深情運筆,精氣內蓄,墨酣力足,把人的精神人的性情注入書法中,使書法有了鮮活的勃勃生機。讓人雖未謀面,已倍覺親切,並從字中認識了性情中雄渾豪放的曉湖。曉湖書法,贊頌有加,其中遼寧詩人水色煙紫有切中精髓的的評論:「這是我認識的最為叫絕的善書者,妙筆尤精,頂端人物。我不說超絕群倫,卻也不失君子的風度。其博涉多優的品質,高古超邁的胸襟氣度,博聞卓見的學養學識,學具靈慧,學問游內,翰墨游外,所見者博,所取者精。是難得一見的書壇大家,渾身散發著人格魅力。作品耐看,婉約、豪放的風格,無不流暢華美,透射含蓄凝重。學養與文化內蘊頗為豐厚,有鮮明的文人氣質。可謂:『言可誨人,光可鑒物』。曉湖的字形結體非常講究,技法十分精到,這樣高雅的境界,書法清雅飄逸,讓人一看即能一醉不起。真可謂:『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有關胡德全詳情請查閱網路)我們衷心的祝願胡德全書法藝術永遠長青!
胡德全墨彩賦格調作者:和聲秦、漢、魏晉、唐宋··· 書家壯懷,奇峰突起,二王法帖、顛張醉素、豐顏骨柳、狂楊秀歐、蒼黃韻蘇··· 高山仰止!民國文人書帖,繼往開來,成就亮麗風景;當今,書法大家風起雲涌,雖難追古人,然藝無古今,亦有不凡神彩,歷歷數來,華夏國粹壯景。如麥積山崛起,羲皇故里-天水胡德全,得乃師蘇波真傳,少小練就書法童子功,壯年赳赳雄風煥發,是為陝甘寧區域的傑出書法家。至於用筆神妙,難以參其詳悉也。天賦以奇志遣懷抱,地氣接之擬形於翰墨也。是詩意,是性情,是妙趣,是質朴,赤子心境,斐然墨彩。研宋人之挺發,通人文而善焉;步太白得浪漫,熟詩經成雅頌;抱春花暖陽入胸襟,攬秋水長天作華章;化柳枝松桿及至彩虹弧線橫亘地平線即為筆勢曼妙,工筆深情柔媚,潑墨蒼勁雄健;得人生五味繽紛七彩乃涉清水無味環宇混沌融進黑白為大道,林濤吼聲濃墨,竹節虛心枯筆。其書作也,藏骨揉筋,含文包質,浩浩湯湯乎,悠悠幽幽乎,擂鼓陣陣乎,絲弦飄飄乎,沒沒汨汨,耀耀希希,迷離變化又清清朗朗,黃鍾大呂又大音稀聲,是故,顯明匿蹤,渾然一體,神韻其中。 吾曾幸隨德全於黑、吉、浙諸省市展示其書法,或即興為友人認真臨池,或精心為展覽華彩亮帖,觀其英姿勃發,揣摩其心志,均感佩之,動容之。德全書法深為大家鍾情。感其創意獨特,有唐宋之風,如「佛」字;有時代新意,如「中華風水」。似古非古,亦中規亦越距,視書之內涵耳,視情之所至耳,每逢揮毫必靜心,身旁喧聲,書境幽谷,其已進入雲深不知處的藝術佳境。筆下之時詩情涌,輕筆韻長,重墨交響。漸次發汗,漸次以杜康接力,書法是綉工的細巧,書法也是掄錘的重體力,求的是氣韻豐足,雖歇下疲軟,然漾在其臉上的是得酣暢藝術快意的燦笑。感其書法風格,含西北狂放,聞荒漠朔風,鷹擊長空,雄渾雄闊。筆勢中有股蠻力,有股霸氣,驚詫其些許不可理喻的筆畫,忽瓜割兮互裂,復交結而成族,合乎情理的容納在完美的布局中。如「天道酬勤」,這幅帖中的好些筆畫有違法度的,天哪,那「天」字的一捺竟然是逆筆向上,然整體看來又和諧。看其書法,倍感其西北漢子的性格,耿,率,火。以酒喻之,非珠光寶氣的五糧,是質朴憨厚的茅台。書法中的酒氣琳琅附之於其功底深厚的文化素養,尤其七步成詩的獨門法器,令其書法藝術魅力劇增。感其大氣盤亘,長歌滿腔,有慈悲,那「佛」字讓人頓生敬意;「言辭未吐··」帖,有優雅;「君子坦盪盪」,更見赤誠。熱血噴湧出激動人心的壯美心聲,如「青春之歌」、「夕霞絢麗」。凡藝術作品,注入大感情,洶涌澎湃而出的,就是大作品,甚而是石破天驚之作。傾真情,坦真心,是德全書法作品最鮮明的特點。近期,浙杭隆重舉行「中國部長、將軍、名家書畫展」,德全成了展會上的亮點,各大媒體紛紛聚焦於德全。德全正逢壯年,是其藝術創作的井噴期,也是其不斷精進,邁向日臻完美的徹悟時。藝無止境,日日習碑臨帖想來也是德全自發的必修課,有時做一下休整和梳理,正是發起總攻所必備的,更是通向輝煌的必由之路。賦成,意猶未盡,作詩一首:
寄情墨香溢浩然青山鵬翅展曉湖菡萏綻心境爛漫寄情墨香溢浩然羲皇根脈傳銀河瀉端硯筆走驚雷閃電揮毫天水間豪飲陶然德全醉劍驚現飛龍舞鳳入雲端猛士胸懷孕大千與蔥蘢承歡把空靈寫滿鍾情丹霞自然登峰更有燦爛明天
(丁正偉,筆名和聲、鄭為,1956年生於上海,曾任上海印章協會秘書長並協助上海公安的特種行業的管理、上海某廠書記兼廠長、上海某商場總經理、上海虹口區書評協會理事,「讀書通訊」編委、上海虹口區影評協會理事,「電影理論」主持、上海市工人文化館文藝評論組成員、上海第二輕工業局基層工作處負責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及理論刊物「奮進」主編、上海作協機關刊物「文學角」理事。歷年所發文藝評論-通訊-新聞-藝術欣賞等文稿刊載於「中國電影通訊」「電影評論」「上海工藝美術」「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青年報」「勞動報」「上海商報」「上海文化藝術報」等報刊。)
計劃出版《百家姓書法藏頭詩》、《曉湖詩文集萃》
⑼ 關於講課的問題,請美術老師幫忙回答
這是初二下的全部美術教案,你自己選擇一節吧。
第一課 中國現代美術作品欣賞---------《開國大典》(1課時)課 型: 單一課教學方法: 講述、欣賞與思考。教學目的通過對油畫《開國大典》的講述與欣賞,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高學生對油畫中國民族化特點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教學重點作品的藝術處理及民族繪畫與西洋繪畫結合的特點。教具與學具准備1、教具:大幅《開國大典》印刷品一張,[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筆畫和年畫各一幅。2、學具:教材,筆記本。教學步驟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前准備。導入新課:我們知道,中國的民族繪畫-------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並與詩、書、畫、石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出示中國畫、年畫掛歷)而西洋畫中的主要畫種----油畫,卻以豐富、能表現復雜的色調層次,能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今天讓我們來欣賞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開國大典》(出示油畫《開國大典》)作者介紹: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國著名的油畫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紹興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1934年進杭州國立藝專預科學習,後考入該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專借讀半年,後又去湖南沅陵國立藝專學習。學校內遷貴陽後,常去苗寨寫生。1939年隨校再遷昆明,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去越南河內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不久回國。1940年到貴州省合作委員會編輯股任職。1943年至1945年在國立敦煌壁畫研究所臨摹壁畫。1946年在北京藝專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委員,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和繪畫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創作組長,並作《武昌起義》浮雕草圖。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參加香港、法國沙龍展出。並多次被選中為中國軍、政代表團出國贈人的國禮。《開國大典》是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歷程中的代表作,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肯定。他的藝術功底深厚,強調從整體觀察對象和概括描寫。重視以情作畫,畫中寓情。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深受群眾喜愛。藝術欣賞:主題思想: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作品欣賞:1)《開國大典》概括: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於953年作,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畫面主體為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著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庄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回響在祖國大地,震撼著全世界。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占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並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桿、地毯、遊行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宏大的群眾場面得以充分表現。天安門座北朝南,中央領導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澤東主席後面,處於逆光之中並背向觀眾。畫家大膽地將中央領導人的位置移至左側一角,從而消除了逆光與背向觀眾的現象,使畫面顯得更加明麗而喜氣洋洋。再細看,毛主席的集團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禮當天是陰天有雨的天氣,畫家卻把它改為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使人有天隨人願、清爽歡快之感。所有這些大膽的改動,一般人看畫時都並不會察覺,不會去分析這些情況給人的印象是,該畫真實地、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非如此不可。這就是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構圖技巧,從而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藝術的表現,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總之,畫中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這幅畫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2)《開國大典》的歷史遭遇作為歷史畫,不同於其他畫種,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雲表現事物的本質,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性。畫家在處理歷史的真實與藝術表現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處。然後此畫曾兩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後,國家領導人中塗掉了高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劉少奇。這都違反了歷史的真實性。所以,在197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才使該畫恢復了它的原狀貌。藝術成就體現了中國歷史的轉折------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歷史性畫卷。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新起點-------是西方的油畫技法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典範。體現 了文學藝術既高於生活,又忠於生活。歷史畫,既要尊重歷史的真實,又要進行藝術的提煉。結論《開國大典。是劃時代的歷史畫卷,是西洋畫(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傑作。第二課 中國畫----山水(2課時)第1 課時:樹木畫法課 型:綜合課教學方法:欣賞、講解、示範與練習相結合。教學目的通過樹木畫法的教學,增加學生對中國畫山水的了解,提高學生對中國畫山水樹木畫法的技法與欣賞水平。為以後學習山水畫打下基礎。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樹木的結構和中國畫畫樹的特有的表現手法。難點:樹木的穿枝插葉。教具與學具准備教具:中國畫山水畫二至三幅。樹木結構圖一幅。樹枝、樹葉分類掛圖各一幅。學具:國畫工具——筆、墨、紙、硯。教學步驟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出寫意山水畫二至三幅。1導言:先欣賞掛在牆上的幾幅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並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祖國的傳統藝術,我們要十分珍愛並發揚光大。2樹木的結構: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干、根、葉構成,它們的生長規律是:主幹粗、枝幹細,枝幹越分越細。3樹干、樹枝的畫法: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干,後分枝,最後點葉。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意思是指畫樹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棵樹的立體感。再則,畫樹枝要注意取捨、概括,以達到簡化,同時在畫面的樹干時,多用濃墨,畫後面的枝幹時,多用淡墨來表現,使其具有遠近關系和層次。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提煉,把各種樹木的種類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概括為兩種基本形態。即:「鹿角法」和「蟹爪法」。鹿角法:枝條上挺如鹿角狀,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為銳角,也有成鈍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條下屈,如蟹爪。(棗、柿等樹,大體屬於這一類。)4樹葉的畫法:樹葉的表現法雖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點染法和雙勾法。點染法:(1)胡椒法:為密集的圓形小點。最好用微禿的毛筆畫,落筆時筆鋒直擢紙面,有節奏地點下去。注意墨色的濃淡變化。梅花點與鼠足點:由五點聚成一個小單位,其形狀如梅花和鼠足,然後由許多小單位交錯排列而成。梅花點下筆重;收筆輕;鼠足點下筆輕,收筆重。松葉點:松葉又叫松針,由八、九筆或更多的筆畫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間一筆畫起,先左後右,每個小單位參差交疊構成一大片樹葉。介字點與個字點:葉形下垂,每個小單位形如「介」字或「個」字。要注意參差交疊與濃淡變化。雙勾法:雙勾法,就是用勾線的方法畫樹葉。其組織排列規律也與點染法相似。根據樹葉的形狀特徵,可採用象徵形的。如:三角形、圓形、菱形等。也可採用寫實形的,如實的勾勒描繪樹葉的形狀。如梧桐葉、槐葉、棕葉等。採用雙勾法,可以使叢林有變化,防止畫面的單調和沉悶感。(介紹樹葉畫法時,除掛圖外,還可採用邊講解,邊示範的辦法,以加深學生的理解。)作畫步驟:以一棵樹為例,邊畫邊講解。畫主幹。由上起筆向下用中鋒畫主幹,運筆要加強頓挫轉折,用墨宜稍淡,畫成之後,用濃墨在背陰處略加破醒,樹的精神就出來了。(2)畫枝幹。畫枝幹,一要注意穿插關系,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發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關系,有收有放,才有風致。用墨要前枝濃,後枝淡,適當地把空間距離拉開。點葉。點葉從樹端點起,注意疏密、濃淡及樹冠的造型。畫完後,還可在後面添加叢樹和遠樹。作業要求臨摹一棵樹或多棵樹。要求線條流暢,墨色有濃淡變化,以體現前後關系。第二課時: 山水畫法課 型:綜合課教學方法:講解、啟發、示範與創作練習相結合。教學目的通過創作山水畫,提高學生的繪畫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用繪畫的表現 形式,抒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平時從多種傳播媒介接受和貯存的視覺審美信息和各種知識,創作一幅山水畫。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山水畫的創作步驟。難點:勾、皴、染、點的運用。教具和學具的准備教具:幾種山石的皴法掛圖一幅。山水畫創作步驟圖一幅。學具:國畫工具-------筆、墨、紙、硯。教學步驟導言: 山水是離不開樹、山、石的。上堂課我們已學過樹木畫法,本堂課我們將學習山石畫法,並結合上堂課學的知識,創作一幅山水畫。畫山先畫石,那麼我們就從畫古一講起。石頭的畫法: 古人畫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說。(邊講邊示範)所謂」三面「無非是說,畫石開始勾勒輪廓,就要分出它的陰陽向背,凹深凸淺的基本形態,即石頭的體積感。(示範畫石,要畫群石。石的穿插在於大小高低,聚散得宜。)介紹幾種山石的皴法。(將幾種山石和皴法的掛圖掛出講解)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稜角分明的岩石。作畫時,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皴紋,再用淡墨渲染。折帶皴: 用側鋒卧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荷葉皴: 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創作步驟構思、構圖。以平時見過的山水風景(影視、畫頁等都可以)大膽構思,運用學得的畫尖技法和皴法,加以變通和發揮,創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畫。勾線:(在上幅石頭示範畫的上面加山、作主體。)凡能用線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後。用重墨(相對於整體來看)線盡量明確、肯定地勾出來。遇到有部分敗筆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場退卻,要一直把整體畫面的線都勾完後,再根據整體進行調整。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線的骨架基礎之上加以補充,以進一步表現山石的脈絡、轉折,使畫面逐步豐富起來。「皴」和「擦「是一個意思,只是筆觸的大小與輕重略有差別。點染:在勾、皴的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同筆法的點加以充實、豐富,逐漸形成畫面的整體效果。染,放在最後進行。染,是以水分較多的筆觸去畫,但不可大面積地瞎塗。當留出的空白,要留出來,不可統統堵死。作業要求作業用紙,最好用生宣紙或毛邊紙。提倡自己運用「勾、皴、染、點」的畫法去變通表現,創作一幅山水畫。(不定題)第三課 篆 刻(2課時)課 型: 綜合課教學方法: 講解、欣賞和學生刻印練習相結合。教學目的通過書法和篆刻的鑒賞,激發學生學習書法和篆刻的興趣,了解我國書法、篆刻的起源和類別,使他們受到書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篆刻的講解和示範,使學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與步驟。教學重點與難點難點:篆刻時如何把運刀的方向、角度與力度。重點:篆刻的治印步驟及方法。教具與學具教具:各種字體的碑帖及名家書法作品數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紙、硯、墨、印泥、砂紙(粗細兩種)圓鏡、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學生仔細看。學具:刻刀、毛筆、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紙、小圓鏡、小牙刷、毛刷等。教學步驟第一課時: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引導學生認真聽課。講授新課文字的產生和發展。 我國是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殷商時代應用甲骨文開始,距今約三千七百餘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圖畫方式表達,讓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讀出來,並明白它的意思,後來由於實際需要,又產生了音意相兼的形聲字,以及運用了轉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會意的實體字和形聲字,漢字的創造正是沿著這個道路發展下來的:書法的分類: 綜合歷代各種文字大致分為篆、隸、楷、行、草五大類。篆書: 甲骨文-------是殷、周時期的古文,因刻在龜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屬於大篆的體系,也是我國最早的石刻;秦《泰山刻石》-------又稱《封秦山碑》字體屬於小篆,相傳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寫,小篆是從大篆省改而來的。隸書: 相傳是獄史程邈被囚在監獄里時,把大小篆的筆畫和結體作簡化,便於書寫。這種字體便在公文上使用起來。當時辦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隸」,便把這種字體稱為「隸書」楷書: 楷書真書,楷書,由隸書、隸草演變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行書: 行書書寫速度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沒有一套規定的寫法,寫得規矩一點而接近楷書的叫「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而接近草書的叫「行草」。草書: 章草-------又稱隸草,其字形特點是解散隸體,趨於簡便,但仍存隸書的形勢,字字區別不相連綿; 今草--------相傳是後漢的張芝從章草加以演變而成。特點是體勢連綿,筆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終筆,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筆。篆刻的用途及分類。刻印章稱為治印,治印多為篆字,故稱為篆刻。篆刻要求書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與巧妙的結合。古代在印面上刻著官階或姓名來佩帶,作為取得對方信任的標志,流傳至今,仍保持了它從屬性的用途,如取款,寫證明必加蓋公、私章等。印章作為一種輔助藝術運用在繪畫、書法等藝術上,或用來說明主題內容、作者姓名、創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來增加畫面構圖完整,成為世態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書法、繪畫相提並論,稱它們為「金石書畫」。一幅好的國畫作品,要求詩、書、畫、印四絕。印章從印文製作看,有白文印(即陰文印)和朱文印(陽文印)、肖形印等。(舉例說明)從字意上來看,有姓名印、別號印、年齡印等。(參照課本或舉例各不同圖說明)從印章蓋在書畫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為名章(姓名、別號、地名、年齡印均蓋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後面)、閑章(如詩句、成語、吉語、肖形圖案等,均蓋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邊款,陰刻在印章的一邊,好像畫上題詩文款志一樣,可以記錄製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設計印稿章法篆刻:設計印稿在篆刻當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設計印稿時首先應從章法上重點考慮,如印文的內容包含幾個字,字與字之間筆畫的多少,疏密關系的對比,根據印面的形狀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排列方法、印文怎麼樣分間都需要精心設計。在設計當中,既要照顧全局的和諧、平衡、又要考慮局部在分朱布白時字與字之間相互呼應、聯絡的關系,要學會在自然錯落、似不平衡的空間對比當中去尋找空間美感。在篆法上,一印當中所採用的字體必須是同一時期、同一體勢的文字。排列方法單字姓,雙字名,印文中不 帶「印」字。假設「何柳伊」排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雙字姓(復姓)雙名者,假設〈歐陽秋香〉排為右列作「歐陽」,左列作為「秋香」即可。雙姓,單名者。假設〈司馬光〉排為右列作「司馬」左列作為「光」即可。單姓、單名,印文中帶「之印」者,假設〈王月之印〉排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有些姓名並不依照一般的規律排列,而採用「四文」式排法為使雙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轉回接以求圓滿。假設(何柳伊印)排為右列作「何、印」左列為「柳、印」。對於初學者平來說,應從規矩入手,支委切莫濫用「迴文」。三、作業布置同學們回家構思設計一題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諧處理。課堂小結。布置下節課的用具。第二課時組織教學。復習舊課書法藝術,在字體上可分為幾類?什麼是朱文印,什麼是白文印,篆刻分為幾類?(提問學生,簡略回答所學知識)講授新課:篆刻的刻印步驟(分段進行教學,教師示範)寫印稿: 選用毛邊紙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紙,蓋在用砂紙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輪廓,在輪廓內,用小楷筆蘸上濃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寫印稿.根據已設計好的印稿,反復多寫幾次,最後選一張配篆、章法滿意的。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跡干後,再對准所刻的印面將稿紙反復在上面,固定好四邊,把稿紙塗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紙,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後用四層毛邊紙或宣紙蓋於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勻地揉磨,於是墨稿便復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發現個別的筆畫未印清晰,可用墨筆再勾描清晰,便可運刀鍥刻了。運用刀法:沖刀法——包括橫沖、豎沖、逆沖三種姿式。初學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橫沖刀法,刻豎畫時可將印章轉過來一律橫刻,執刀如執筆,刀桿應向右傾斜,並用無名指抵住印面右側邊線用力,控制沖刀速度,避免打滑。刻字的方法:在刻字運用時,無論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線條,運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內)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鍥刻。在刻弧形的線條時要石隨刀轉,轉石不轉刀,採用「雙刀」刻字,應先刻完筆畫的一邊後,將石章調轉達180度,再鍥刻未完成的另一邊。要求印面的凹處呈倒梯形,這樣處理,蓋印文的線條顯得變化,渾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氣息。修改:印章刻好後不應急於蓋印,須從整體章法上審查,將小鏡照印面,細察印面效果,可補刀修飾。最後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蓋在白紙上。巡迴輔導,課堂總結及時糾正學生中的不良做法,當場演示,以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發現好的作品及時進行表揚,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的辦法。教學後記本課時量安排較緊,第一課時內容較多,但必須講透徹,一定要布置學生課後設計印稿,可用工具書幫學生查找字體,這樣便於第二課時的完成。本課學生積極性很高,最好統一幫學生購買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錢就可購齊,學生也很樂意,效果也比較好,有興趣的學生可鼓勵課後多練習,並適當給予指導。第四課 詩意畫(1課時)課 型:綜合課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與創作練習相結合。教學目的在學習花鳥畫和山水畫的基礎上,運用筆、墨來表現生活和意境的情趣,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畫的優良傳統。通過詩意畫的創作練習,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詩意畫的創作步驟。難點:畫面意境的處理。教具與學具的准備准備2~3幅詩意畫和數幅學生作品。國畫工具:筆、墨、紙、硯、國畫顏料。選擇一首或一兩句可入畫的詩。教學步驟課前,將幾幅詩意畫和學生作品懸掛在教室里。導言:根據牆上所掛的幾幅作品,介紹什麼是詩意畫?詩意畫的特點以及學習畫詩意畫的意義,然後轉入新課。作品欣賞:轉入新課後,引導學生欣賞詩意畫2~3幅,使學生懂得作詩意畫如何立意、構圖,以及筆墨的處理,為完成一幅詩意畫創作作準備。作品欣賞之一:著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畫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畫面採用直構圖,以體現山的宏偉氣勢、山樹森茂、重重疊疊,幾道瀑布飛瀉而下,打破了畫面的沉靜;那道道彎彎的泉水,不僅穿透發畫面的直構圖,使畫面生動多姿,更使人如臨一個理想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王國。作品欣賞之二:李可染先生畫的《秋風吹下紅雨來》,這只是他眾多的牧牛圖中的一幅。漫天飛揚的紅葉,概括出整個秋天的景色,一個牧童悠然騎在牛背上,牛用一塊重墨,使主體突出。這雖然表現的是普通的農家生活,但在畫家的筆下,卻滿是詩情畫意,充分體現了畫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設問:老師選擇一首詩或一兩句詩,進行賞析,然後讓學生談感受,理解詩意,老師最後作總結,並根據學生的思路,畫一幅詩意畫的的創作步驟圖。參考資料: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王維《山居秋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畫步驟:立意、②構圖、③勾線、④著色、⑤調整、⑥題詩、⑦蓋章。老師先只寫幾個序號,待示範和講解完後,讓學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補上。學生作業以一首詩或一兩句詩為題作畫,教師行間輔導,及時發現好的作業,給予表揚,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作業要求本課以強調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為主,不必過多強調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要求學生完成一幅詩意畫創作。第五課 寫生色彩(1課時)課 型:綜合課教學方法:通過講授、欣賞、指導學生進行調色練習。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了解寫生色彩的基礎知識,提高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色彩的能力。通過調色練習,使學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現方法。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寫生色彩的一般規律。單件物體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現方法。靜物畫中的色調。對色彩的感知和運用。難點:對寫生色彩中條件色的認識與分析。教具與學具教具:表現物體明暗、冷暖的色彩掛圖。適量的靜物、襯布。學具:水彩畫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盤、盛水瓶)、課本和作業本。教學步驟寫生色彩是從寫生出發,研究物象的固有色與條件色的相互關系,並找出其變化規律。固有色———物體本身的顏色。(展示靜物藍色花瓶、紅色襯布等)條件色———(光源色、環境色)是物體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環境色的影響下所呈現的色彩。一般規律如教材16頁下圖所示。(根據范圖分析)在寫生中怎樣用色彩表現物體的明暗、冷暖關系。我們來觀察色圓柱體。(見圖一)假設這是一個淺桔黃色物體,那麼真正表 現固有色的區域只有(2), 其餘的都要受 光源與環境的影響。在色彩的明度表現上,與素描的明暗 表現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部不是加黑顏色,是加一定的對比色。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現上,就一個 (1)(2)(3)(4)(5) 物體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藍色,那麼暗部相對的應呈暖藍色。(展示色塊冷暖對比圖) 作品中的色調。一幅作品由各種色相組成,由於光彩的物體具有色彩因素和傾向。把這種客觀存在的色彩統一傾向,通過作者的感受,概括地體現到畫面上來,就成為畫面色調。色調在一幅畫中起著色彩支配作用。例如教本17頁《佛像》作品的主要色彩由白色石膏和藍色襯布所組成,光照射在畫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襯布的藍色通過光照,使物體有了統一的色彩傾向,這種藍色傾向又被作者概括地體現到畫面上,因此這張畫可以說是一張藍色調的作品,又由於它整體色彩比較重,也可以說是張暗調子作品。色調地表現作品主題,意境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佛像》作者用心把佛處在深暗、冷藍的背景中,增強了佛的神秘和歷史悠久的意味。色調可以從明度上分別,有亮調子、灰調子、暗調子。可以從色性上分有冷調子、暖調子、中間調子。可以從色相上分有紅調子、藍調子等。請同學們分析17面作品中的色調,邊分析邊總結肯定。《殘留的玫瑰》暖調子,《石榴》暗調子,《窗檯上的花》亮調子、中間調子,《同一靜物》中一個是藍調子,一個是紅橙調子。作業要求學生進行調色練習。要求畫出兩組亮部冷暗部暖,或亮部暖暗部冷的色塊圖。對色彩冷、暖變化理解明確,明暗關系有條理。第六課 水彩靜物畫(2課時)課 型:綜合課教學方法:欣賞、講解、示範與寫生練習相結合。一、教學目的1、通過調色練習使學生初步嘗試用水彩顏色,熟悉 水彩畫工具的性能,了解水彩畫的干畫法和濕畫法二大技法。2、初步學習掌握水彩靜物寫生的步驟和技法。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重點:水彩靜物的干畫法和濕畫法。2、難點:水分和時間的掌握與條件的觀察方法。三、教具與學具1、教具:(1)優秀的水彩畫作品或教師習作。(2)水彩顏色、水彩筆、調色盤、筆洗和水彩靜物寫生步驟范畫。2、學具:水彩顏色、毛筆、調色盤、盛水瓶、鉛筆等。四、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水彩畫工具的准備情況。(二)復習舊課,講授新課。1、水彩畫的工具性能和表現特點。提問:第一冊和第三冊我們學習了色彩的基本知識,水彩顏色調色練習和鉛筆淡彩練習,同學們知道水彩畫的表現特點及工具性能有哪些?(欣賞水彩畫作品)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顏料畫在特製的白紙上的一種繪畫形式。它具有清新、透明、輕快等特點,水彩畫技法在用水用色和用筆方面同我國傳統的中國畫技法有很多近似的地方。水彩畫工具簡便,攜帶方便,適宜在短時間內作畫,是學習色彩造型較理想的畫種。2、水彩畫技法的的基本練習(教師示範並講解掌握水分的時間及用筆的方法)畫好水彩畫,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素描基礎和色彩知識外,關鍵在於掌握好
⑽ 自學書法從什麼字體開始學慣用什麼工具和帖子
我是學習書法的。你剛學習書法選擇隸書比較好漢《曹全碑》《乙瑛碑》
前者是美感
後者是練習你的基本力感
漢隸書法是
篆字進化至現現代的楷書、行書、草書的集成。
還有就是練習一些小楷,這個字體是最難也是最可以體現書法根底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