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
① 怎樣理解「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的具體落實
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要求,完全符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治國理政基本方略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到2020年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且對小康社會提出了諸多新要求。其中一項重要要求就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這里涉及兩個重要概念:「國家各項工作」的范圍和「法治化」的判斷標准。《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的高度來認識,很顯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遞進關系和政策上的連續性。從邏輯上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評判指標,同時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的必要條件。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必須達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
「法治化」與「現代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從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來看,「法治的現代化」與「現代化的法治化」的任務具有同等
重要的意義,「法治化」與「現代化」必須齊抓共促、齊頭並進,才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伴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不斷向前發展的。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到黨的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針,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以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的社會主義法治的現代化進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以新十六字方針為依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時代主題,圍繞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項要求,提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以及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具體任務,為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法治化的制度依據和實踐基礎。
②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意義
第一,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將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國家制度。
第二,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轉變,這將是意義更為深遠的歷史性轉變。
第三,意味著我們將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人類社會制度文明作出更大貢獻。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樣,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之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2)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大會的鮮明主題。所謂「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通過系列的制度安排和宏觀頂層設計,使國家的治理體系日趨系統完備、不斷科學規范、愈加運行有效的過程。
所謂「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現代性能力不斷獲取並逐漸強化的過程。其中,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體現國家的制度設計能力,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貫徹治理體系的執行能力。
設計能力最終要通過執行能力來體現,制度的威力和效力歸根結底要通過執行方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③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必須解決好什麼問題
首先要解決往什麼方向走的根本問題,必須解決好制度模式的選擇問題,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
1、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要解決往什麼方向走的根本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完整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也就是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後一句規定了實現途徑,也就是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完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任務。
如果只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講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就會偏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2、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制度模式的選擇問題。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群眾決定的。不顧本國實際和人民意願,照搬照抄別國的制度模式從來都不會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和革命建設實踐的基礎上長期形成、內生演化的。
國家治理體系需要不斷改進,需要現代化,但怎麼改進,怎麼現代化,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要以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根本前提和最終目的。否則,就會南轅北轍,出現顛覆性錯誤,引起經濟衰退、政治動盪和社會動亂等嚴重後果。
3、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有一個系統性、總體性的框架。
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概括和具體展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我們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
(3)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求真務實、知行合一,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相互銜接、協調推進。要注重宣傳教育、示範引領、實踐養成相統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規范、法律約束相結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方方面面。
要堅持正確的利益導向和政策導向,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都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防止「兩張皮」現象。要把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各環節,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褒獎,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懲戒。
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職工守則、學生守則等行為規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付諸實踐,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④ 如何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政治屬性來看,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的政治領導和政策推動下治理國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本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集中體現。
從治理結構來看,國家治理體系主要包含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和黨的建設六大體系,且這六個體系不是孤立存在或各自為政的,而是有機統一、相互協調、整體聯動的運行系統。其中,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市場治理、政治治理體系中的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體系中的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三個最核心要素。
從治理目標來看,就是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一是規范化,無論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都應該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規范的公共秩序;二是法治化,任何主體的治理行為必須充分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三是民主化,即各項政策要從根本上體現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各項制度安排都應當充分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四是效率化,國家治理體系應當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和行政效率;五是協調性,從中央到地方各個層級,從政府治理到社會治理,各種制度安排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協調,密不可分。在這五個目標中,能否實現法治化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至關重要的。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治理能力現代化:
首先,從治理主體角度講,有效的治理,突出強調社會公共事務的多方合作治理。過去我們的社會管理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管理主體的政府一家獨攬,市場、社會、民眾的力量比較薄弱,甚至缺席,這導致了社會治理的過度行政化,造成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通過改革,從政府與市場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市場本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從政府與社會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人民本位,讓人民群眾以主體身份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去,實現自我治理,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點。
其次,從權力運行角度講,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須合理定位政府職能。原來政府承擔了其他主體的許多職能,現在要通過簡政放權,放權於市場、放權於企業、放權於社會,明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權力的邊界范圍。在此基礎上,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要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最後,從組織結構角度講,有效的治理,必須以科學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為基礎。重點是要優化政府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工作流程,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用機制再造流程、簡事減費、加強監督、提高效能。
⑤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是全面依法治國嗎
對的。
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不會有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防等其他實體的現代化。現當代歷史表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國家現代化的「軟實力」。
它的現代化達到什麼程度,直接決定著國家整體現代化水平。因此,必須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豐富和拓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
在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關鍵在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因為,
第一,從法律規定看,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執政黨。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具備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定資格。
第二,從黨的性質看,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先進政黨。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能夠正確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進方向,作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
第三,從實踐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方面的成效是顯著的,治理能力是舉世公認的。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能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推進國家治理工作始終平穩健康地向前發展。
(5)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當前行政主體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執政團隊一定程度上仍還存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夠和行政效能發揮不到位的問題,不能適應新形勢,離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距離。
這種現象的存在有其客觀性。主要原因在於,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一些幹部還沒有適應中央重塑政治倫理和政治生態的決心以及實踐,還沒有從舊有的認知模式、行為方式和「官場文化」中走出來。在這種狀態下,難免在工作中「比比劃劃做樣子」,使行政效能受到了抑制,因而也就談不到推動高質量發展。
⑥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而提出的總目標之一,是立足於中國實踐與國情而提出的自身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6)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在明確的國家治理思想指導下,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著增強國家統一性、推進國家均等化、提高國家創新性、促進國家法治化和基層社會自治等多項重點任務。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國家治理實踐,集中體現為整合條塊、化解失衡、供給動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
一是加強國家整合。
強有力的國家整合能力,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家整合,既包括實現、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包括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交通體系、統一的市場體系、統一的司法制度,形成一整套標准統一的規則體系和治理體系。實現這些領域的有效整合,需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建設一支穩定的軍事力量,凝聚社會共識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增強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
二是促進均衡發展。
從社會層面而言,國家治理的目標就是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社會成員提供均衡普惠的社會服務和良好秩序。十八大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原則。在國家治理的制度和能力建設過程中,我國將進一步引導和協調更多的資源、人才、資金、管理、技術等要素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去,努力縮小不同群體間的實質性差距,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三是推動法治建設。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現代國家的主要標志,體現為現代國家治理的一整套規則體系和有效治理能力,具有運行成本低、實施效果好的特點。通過不斷完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現代法治體系,建立健全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有力提升社會整體法治意識,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進程。
四是釋放社會活力。
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顯著標志。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其本質在於政府向社會放權,釋放社會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活力。在社會基層,網路化的社會治理模式不斷涌現,社會企業、非營利性組織成為參與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社工、社區、社會聯動格局正在形成。
五是創造多種民主形式。
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以完善發展,權力監督與制約實效明顯增強,地方被賦予更多的立法許可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制度平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在加強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方面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定,提高各個界別參政議政的能力和實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維護團結進步、促進共同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六是廣泛參與全球治理。
習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使世界成為一個日益緊密聯系的整體,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國家治理的持續有效,為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雄厚的基礎;而參與全球治理所帶來的紅利,成為中國國家治理不斷改善的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⑦ 全面依法治國,摧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的兩大基本杠桿是
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的兩大基本杠桿是民主和法治專。全面依法治國屬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7)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
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好、貫徹好、落實好。
⑧ 如何認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就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這一重要論述完整揭示出國家治理體系三個層次的科學內涵:從政治屬性來看,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的政治領導和政策推動下治理國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本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集中體現。
從治理結構來看,國家治理體系主要包含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和黨的建設六大體系,且這六個體系不是孤立存在或各自為政的,而是有機統一、相互協調、整體聯動的運行系統。其中,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市場治理、政治治理體系中的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體系中的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三個最核心要素。
從治理目標來看,就是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一是規范化,無論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都應該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規范的公共秩序;二是法治化,任何主體的治理行為必須充分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三是民主化,即各項政策要從根本上體現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各項制度安排都應當充分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四是效率化,國家治理體系應當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和行政效率;五是協調性,從中央到地方各個層級,從政府治理到社會治理,各種制度安排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協調,密不可分。在這五個目標中,能否實現法治化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至關重要的。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能力就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在實踐中的績效彰顯,是檢驗國家治理體系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杠桿。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明確提出,要通過理論和實踐創新,更好地發揮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也強調,要進一步改進履職方式、提高履職能力、增強履職實效,著力推進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可見,提出治理能力現代化,表明了黨和政府正在從思想上、行動上革除傳統的「管理」套路,由政府一元單向的管理,向政府、市場、社會和民眾多元交互共治轉變,這也正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治理能力現代化:
首先,從治理主體角度講,有效的治理,突出強調社會公共事務的多方合作治理。過去我們的社會管理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管理主體的政府一家獨攬,市場、社會、民眾的力量比較薄弱,甚至缺席,這導致了社會治理的過度行政化,造成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通過改革,從政府與市場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市場本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從政府與社會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人民本位,讓人民群眾以主體身份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去,實現自我治理,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點。
其次,從權力運行角度講,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須合理定位政府職能。原來政府承擔了其他主體的許多職能,現在要通過簡政放權,放權於市場、放權於企業、放權於社會,明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權力的邊界范圍。在此基礎上,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要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最後,從組織結構角度講,有效的治理,必須以科學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為基礎。重點是要優化政府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工作流程,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用機制再造流程、簡事減費、加強監督、提高效能。
理順兩者的內在邏輯關系
把兩者結合起來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明確和理順兩者的內在邏輯關系,是推進深化改革的邏輯起點。「治理體系」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治理能力」是「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目的和結果。要想實現真正的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有了科學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內在統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決定著改革的成敗。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到了攻堅階段,如何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打破思維定式等,都需要強有力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予以推進和保障。
⑨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9)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關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實現什麼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現代社會治理的智慧結晶。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當然應該選擇人類最文明、最科學的治理方式,那就是法治。
法治又有資本主義模式和社會主義模式之分,所以中國必須立足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體系,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宏大的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格局之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堅實保障。
我們之所以要選擇法治,也是從我國的歷史傳統及近現代的探索中總結出來的。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傳統中,我們國家一直是崇尚德治的,法治處於輔助地位。
但進入近現代以來,為了使國家更加富強繁榮,無數仁人志士對如何治理國家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將中國傳統和西方先進理念結合在一起,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進行了長達兩個甲子的探索,最後得出了科學結論。
(10)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道路。
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