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之道

法治之道

發布時間: 2022-05-29 16:46:05

① 人們把儒家學派的思想稱為什麼之道

儒家學派的思想稱為——孔孟之道。

孔子與孟子同為儒家文化的大師,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講求「仁者愛人」,但是二者卻有著較大的區別。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則偏向憤世嫉俗。
所謂孔孟之道,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看來: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

② 總理的上述報告體現了怎樣的"法治之道

「說走就走的旅行」、「朋友圈」……記者會上,外交部長王毅妙語連珠,而譯出這些妙語的翻譯孫寧也給中外媒體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前召開的政協新聞發布會上,翻譯張蕾對「任性」、「鐵帽子王」等高難度詞彙的詮釋,不禁讓網友大呼「有才就是任性」。據了解,兩會翻譯多出自外交部翻譯室,翻譯室前主任陳明明表示,外長會是兩會翻譯的重頭戲,採用交傳方式,難度很大。正所謂台上「很任性」,台下十年功。

【兩會上的「神翻譯」】

呂新華:黨和政府,還有人民群眾,在反腐的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個網路熱詞就叫:大家都很任性。在這一點上,沒有分歧。大家都支持,有老虎的話,把他拉出來,態度上大家都很任性,對不對啊?

張蕾翻譯:I should say, the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ctually adopt the same attitude when it comes to anti-corruption. So we can be said to be capriciou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we are entitled to be so。

鐵帽子王:No one has impunity

你懂的:You know what I mean

【人選】 總理外長記者會用最頂尖翻譯

在本次兩會上,翻譯精彩的表現獲得了網友頻頻點贊。「能在現場做出准確翻譯,最重要的是大量的詞彙積累,還要有很強的現場應變能力。要在一瞬間判定確切含義,並找出准確的表達方法。例如沒有直譯、而是換一種說法,用『誰也沒有犯罪免責的權力』翻譯『鐵帽子王』,就很到位。」

兩會現場口譯以往主要由外交部翻譯室承擔,今年呈現出一個新趨勢,一些部委開始使用自己的翻譯進行同傳,因為他們更熟悉本部門的專業英文詞彙。但記者提問還是由外交部翻譯室進行交傳,確保不會出錯。兩會時,翻譯室會派出業務能力過硬、有經驗的翻譯,外長和總理記者會這兩場,會派出頂尖翻譯來做。

據了解,選擇翻譯的標准遵循周恩來定下的16字准則——站穩立場、熟悉業務、掌握政策、嚴守紀律,水平一定要達到「完整、准確、通順、易懂」。張璐、孫寧、張京……這些都是近年來兩會上的明星翻譯,他們背後都有至少十幾年的翻譯經驗。

【籌備】會前3個月起搜集材料集中准備

兩會翻譯的難點就是內容太廣泛了,不知道記者會問什麼問題,有些提問非常專業,如『社保人員賬戶轉移』。兩會翻譯平時就要有「職業性關注」,特別注意國內政治經濟發展情況,關注熱點話題和大政方針,知道如何翻譯一些熱點政經術語,例如「新常態」。

外交部翻譯室在兩會前大約3個月,就要搜集材料做集中准備,其中包括領導人講話、《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重要報道。一些比較難翻譯的話,都要提前准備預案。

為確保萬無一失,兩會前翻譯們還要模擬召開記者會,同事充當陪練,設計出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應對】 筆記不能遺漏避免使用華麗語言

兩會臨場翻譯多採用兩種形式,即同傳和交傳。同傳只能聽到一種語言,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傅瑩回答問題時採用的就是同傳,電視觀眾只能聽到中文而聽不到英文。交傳則是不同步翻譯,要說一段翻譯一段,觀眾能聽到兩種語言,外長和總理記者會都使用交傳。

採用交傳,不僅現場記者,電視機前的觀眾也會聽到翻譯,這對翻譯的臨場應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做好記錄。領導人發言時,即使是連續10分鍾的講話,也要盡可能全部翻譯出來,因此筆記不能遺漏。翻譯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記錄是否完整。其次是准確表達,避免使用太華麗的英語,盡可能用簡潔明了的語言。

如果因為記者口音問題而有沒聽懂的地方,會請他再說一遍,確保翻譯無誤。如果遇到講話者即興發揮一些生動的表達方式,對翻譯的業務素養就是很大的考驗了。

③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說法

■ 全面推抄進依法治國,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三方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遵循,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
■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同法治不是對立的關系,也不是誰大誰小的關系,而是根本一致、內在統一的關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憲政道路的根本標志之一。
■ 要把我國的法治同西方所謂「憲政」區分開來。西方「憲政」旨在維護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和統治秩序,實質是資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法治是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目的是維護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我們強調的依憲執政、依憲行政,是社會主義法治的范疇,根本不是什麼西方式的「憲政」。

④ 來說說自己為什麼要選擇律師這個職業

今年初,我進入律師行業,經過近一年見習和為期一周的律師崗前培訓,我對律師這一職業的價值有了一些由衷的、粗淺的思索和認識。
?這可能如同我經常思考的哲學上的終極命題「我為什麼要活著」一樣令人費解、難以作答。可能有人看到這樣的問題會不屑回答,笑我幼稚、書生氣。可能有人會說:「我選擇是因為我喜歡。」也可能很多人會說:「選擇律師,當然是因為它是一種不錯的謀生手段,所謂『吾業賴是以食吾軀』。」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反應或者回答都無可非議。而我在這里談談自己的想法。
?從人的基本需要而言,為了擁有較為豐足而體面的生活是主要原因。人要吃五穀雜糧,要有衣食住行,沒有職業,沒有物質依賴當然不行。這幾乎是每一個有職業的人的共同目的。除此之外,是否還可能有其他一些東西呢?每一職業自然有其自身的精神和目標,只有如此,這一職業才會更發達,天才會更藍,人才會更美,生活質量才會更高,人類的前途也才會更光明。看當今,律師多以賺錢多為榮,從管理機構對律師事務所的排名也可見一斑,位高而多金者據上。用律師業的話說,就是少說空話多賺點錢。大多數情況下,律師業務創收多,意味著其服務好,誠信度高,擁有的客戶多,我也基本上贊同這樣說。按照人性的自然特點,只要存在謀求個人利益的地方,總會出現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形。職業律師也是如此。
但是律師是否真的就應該以位高而多金為目標?恐怕目前許多人會說是的,很多人口雖不說,但會身體力行之。如果允許我在這方面說一點不合時宜的話,我認為律師不應該以此為最終目標。
生存對於一個人來說當然是第一要務,但是在不妨礙生存的情況下,律師應該更多地注重社會責任感。(當然如孟子之捨生取義我不敢妄言,否則別人定會譏我大話炎炎)。古人說,君子順時而動,在民主法治理念得到空前彰顯的今天,作為一個受到過良好的文化教育、專業的理論學習,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專業素質,品行情操都具有高層次性、被社會賦予推進社會正義、維護公共利益崇高使命的一個群體,律師何以安身立命?何以在社會的發展中承擔起與其知識和身份相應的神聖的社會責任?恐怕在做一個對社會有宜之人的空話外,還更需要在追求個人經濟利益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身體力行地促進國家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進程,這才是在其位謀其政。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運用法律為當事人服務的時候,胸中自應有涇渭,社會責任萬不敢忘記。
首先,律師職業對律師個體要求高:責任心、正義感、博學、理性、善於思辯。
對每一個生活在世的人,都應當對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有一個基本的規劃和設計,在社會生活中找自己准確位子,在自己的生活空間和人文圈子裡做到盡善盡美,不斷地超越自我,在謀求一己之幸福中,為他人、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從事律師職業的人,作為一個群體,它對每個體的要求高於其他職業,如責任心、正義感、博學、理性、善於思辯等。可見,你選擇了律師職業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挑戰和定位。這樣講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去從事律師職業,而是要求每個社會的一員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以己之努力為人類的發展和社會和進步做出貢獻。
其次,律師在為委託人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要恪盡職守,傳法治之道,行法治之道。
每個律師能夠直接地、在每一項業務中發揮作用的就是提倡並推崇法律至上的理念,既以「師」冠之,就要有「師」之德。執業過程中必須勤勉盡責,恪盡職守,迅速積極地對待委託人的事務,不拖拉遲延、敷衍馬虎,同時在對法律的信仰、在尊重法律、遵守規則方面,要成為典範。這本身就是在承擔社會責任,傳法治之道——在工作中將法治的思想傳播,行法治之道——在工作中與那些以權代法的行為斗爭。也許每個律師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也許比我整天挑三揀四地發牢騷更有助於推動法治的進程。每個律師都應該首先以此努力為法治的進步作出表率,而不是有意無意地對司法腐敗推波助瀾。雖然有時律師為勝訴或收費會做一些不得已的事情,但我還是應該捫心自問:真是不得已嗎?有沒有別的辦法?做此事,自己、法律、社會和當事人,誰是最後的勝者?勝的價值取向是否符合人類的進步發展的方向?對於這些問題
,如果我回答符合法的精神,那也就問心無愧,也就應奮勇而前行。
最後,律師要積極參與政治,通過職業群體的力量推動國家的制度創設和政治進步。
在律師制度成熟發達的國家,對律師群體的更高層面上的責任要求就是律師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對於國家的政治變革、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起到一定作用,其作用的大小直接決定一個律師對社會的貢獻的大小。事實也正是如此,回首西方國家的律師制度發展歷史,我發現,盡管律師作為一種職業,它的出現是為了滿足人們在具體的案件、事務中對法律服務的需求,但是在整個律師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律師卻已漸漸跳出了「就案說案」的活動方式,在國家制度的創建、政治改革、文明的演繹等多個領域作出了突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律師也因此在這些國家的社會政治結構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直接參與並實際影響著辦家的民主制度的運作和社會法治意識的提高。美國20世紀著名律師伍羅德.威爾遜在評價美國律師的功績時說:「律師創立了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結構。在建國初期,律師主宰了所有較大的政治進程。我們全國人民的信念,被銘刻在聯邦的成文法律之中。每一個公共政策問題似乎或早或晚都將演化為法律問題
,對此,必須有訓練有素的律師提供法律咨詢。」此言不虛。前文已述,作為一個受到過良好的文化教育、專業的理論學習,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專業素質,品行情操都具有高層次性的群體,如果我們僅將自己的活動限定於有償服務的純業務的層面,如果我們所具有的豐富的智力資源不能被利用來為社會的政治變革、經濟發展、文化進步作出貢獻,那必然是律師群體的悲哀和國家、民族的不幸。所以,作為律師,我們應當具有廣泛地參與政治、改造社會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在職業生涯中自覺地尋求自身的政治地位,以承擔起這一偉大、莊重的社會責任。
讓我們為這一責任不屑努力。

⑤ 關於與法同行的名言警句

關於與法同行的名言警句
1) 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宋·蘇轍

2) 法律不可能給每個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於全體和大多數人,我們就該滿足了。——李維

3)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 波洛克

4) 法律的基礎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公平和實用。——伯克

5) 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意)《論犯罪和刑罰》

6)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學大全》

7) 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8) 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西塞羅

9) 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10) 法律和制度必須跟上人類思想進步。——傑弗遜

11) 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偉的大夏,庇護著我們大家;它的每一塊磚石都壘在另一塊磚石上。——高爾斯華綏

12)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 好的秩序。——古希臘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

13) 法律如果不講道理,即使延續時間再長,也還是沒有制約力的。——愛·科克

14) 法律是社會的習慣和思想的結晶。——托·伍·威爾遜

15) 法律是為了保護無辜而制定的。——愛略特

16) 法律是無私的,對誰都一視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馬斯

17) 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愛·科克

18) 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著權柄。——英國作家 哥爾德斯密斯

19) 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畢達哥拉斯

20) 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⑥ 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法治體系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建設法治中國與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同頻共振,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與人民幸福唇齒相依。建設法治中國,既是立足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

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涵和法治保障;既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要求,也是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秩序與公平正義、維護人的權利與尊嚴、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與執政基礎的法治基礎。

(6)法治之道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堅持黨的領導和建設法治中國是高度一致的,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兩者相輔相成。離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建不起來。同時,每個黨組織和每名黨員、幹部,都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絕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的三個方麵包括哪些

一個是堅持黨的領導,一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個是貫徹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權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規定和確保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屬性和前進方向。

(7)法治之道擴展閱讀

在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法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

這個法治理論,科學回答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指引中國法治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南針和導航儀。

⑧ 關於學生法治的名言

1、做一個正直守法的公民是我畢生之追求。

2、做人道理無數條,遵紀守法要記牢。

3、做法律宣傳的小天使,當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4、遵紀守法當合格公民 明禮誠信做文明學子。

5、遵紀守法,守護生命;以身試法,後悔一生。

6、自由不等於無序,有序才能自由。

7、仔仔細細學法,明明白白知法;切切實實守法,時時刻刻用法。

8、知識讓人生輝煌,法律為生命護航。

9、知法與守法齊飛,幸福共和諧一色。

10、知法守法,頂天立地;違法犯法,害人害已。

11、知法是福,守法是寶,以法為友,人生不愁。

12、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生存法則也。

13、知法,讓心靈無暇;守法,讓世界美好。

14、正義與善良之花,必將盛開於法律的澆灌之下。

15、與法同行,與人為善,法律的力量永遠是懲善揚惡。

16、與法牽手,到老不愁。

17、愉快從遵紀而生,幸福從守法而來。

18、有一種愛叫法律,有一種溫暖叫遵守。

19、因為法,到處是希望與正義;因為法,到處是歡樂與旋律;因為法,到處是和諧與誠信。這株包涵了所有美好的花,也需要你我共同澆灌與呵護。

20、以身試法者,愚;以誠守法者,智。

21、以法育人,以法律己;法治社會,唯法先行。

22、以德育人,人更美;以法治人,人更正。

23、以德修身,以法束行。

24、以誠待人人人友睦,依法治國國國安寧。

25、一點一滴人情事,一毫一厘法理中。

26、學習一點法律,遵循一些規律。

27、學法最快樂,守法最光榮。

28、學法能辨別是非,知法能名榮辱,用法能解紛爭。

29、學法明是非,懂法知榮辱,用法保幸福。

30、學法懂法做祖國好少年,守法用法做祖國好公民。

31、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用法。

32、行事違法人生窄,心中有法天地寬。

33、行法治之道,奔光明之路。

34、心中築法牆,生活有保障。

35、推進法制,建設平安家園;倡導誠信,書寫和諧港城。

36、思國思法思社稷,強兵強民強法治。

37、守法走遍天下,違法寸步難行。

38、手挽手共築法治長城,心連心共建和諧社會。

39、失誤可以有多個借口,犯法卻沒有任何推脫。

40、生命如花,法律如葉,葉守護花,給花美麗的綻放。

⑨ 法家的治國之道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當代學者劉木魚(劉鐸)在《非法非人治》中提到:「法之衛意,在乎君政,政之所為,在乎一道」。
戰國初期,封建制在各諸侯國相繼建立,應經濟、政治、思想領域全面變革奴隸制的需要,產生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法家學派。這一學派的思想家在理論上各有特色,在方策上亦各有別,但都主張以「法」治國。講學於稷下學宮的齊國法家,繼承發展了管仲的思想,汲取了黃老之學,主張法禮並重,先德後刑,因道生法,形成了一套較為溫和的法治理論。《管子》中的法家著作和帛書《經法》、《十六經》、《稱》、《道原》等是他們的代表作。而秦晉兩國的法家則主張嚴刑峻罰,反對禮義說教,專重於法、術、勢,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力並天下。他們是法家中激烈而徹底的一派,政績顯著。歷史上通常把秦晉法家視為先秦法家學派的主要代表。
秦晉法家的創始人之一李悝,任魏文侯相,提倡「盡地力之教」,主張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調整租谷,創「平糴」法,兼顧農人與市民的利益。他還收集當時諸國刑律,編成《法經》6篇;《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法經》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法典。與李悝同時期的吳起先在魏國進行兵制改革,後又在楚國進行政治改革,「明法審會,損不急之官」,「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打破舊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強迫舊貴族徙邊墾荒,獎勵「戰斗之士」。後來,商鞅在秦實行兩次變法,主要內容是: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農戰,凡勤於耕織而多繳粟帛者可改變原來身份;有軍功者可授以爵位;實行郡縣制;主張用嚴刑重罰以杜絕犯罪。但是他排斥道德教化,輕視知識文化的作用。他用發展觀點看待歷史,提出「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商鞅重「法」,申不害則重「術」。「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韓非子·定法》)。為了防備大臣操縱權力、玩弄法柄,申不害建議最高統治者必須用術,君主應以「獨視」、「獨聽」、「獨斷」的手段來實行統治。他認為,「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君主「方寸之機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君主個人的言論和主張可以決定國家的興亡,表明了專制獨裁主義的思想。
慎到是法家中強調「勢」治的一派,主張君主可以「握法處勢」,「無為而治天下」。他從「棄知去己」的觀點出發,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則事斷於法矣」。他以法為最高准則,提倡「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君臣》),強調「法」必須和「勢」相結合,把君主的權勢看作行法的力量,所謂「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缶賢者」,但他又認為國家的存亡並非全由君主一人的力量所決定。「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他承認「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提出「守法而不變則衰」。
戰國末期的韓非集秦晉法家思想之大成,將「法」、「術」、「勢」三者糅合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將法治理論系統化。他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剪除私門勢力,「以法為教」,厲行賞罰,獎勵耕戰。在歷史觀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異則備變」的觀點,把歷史的發展分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和當今之世。在哲學上,用唯物主義觀點改造老子關於「道」的學說,指出「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認為道是萬物發展的總規律,理是個別事物的特殊規律。強調人必須遵循客觀的規律進行活動。在認識論方面,他提出「參驗」的方法,以「功用」的實際效果檢驗人的言行,認為「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這種把「參驗」作為判別知識真偽的思想,對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法家學派的法治理論對春秋戰國之際進行封建化的改革以至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的封建國家起了重大的作用,並成為秦王朝的統治思想。到了西漢以後,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學的體系中,德刑並用,成為維護地主階級專政的有力工具。但是,先秦法家對以後的一些唯物主義者和進步思想家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壹法」、「一尊」強調統一法律的內容、立法權,並保持法的穩定性,即:「壹法」、「一尊」。「法莫如一而固」,「一」指的就是「法」的內容,不能「故新相反,前後相悖」,「固」則指保持法的穩定性,「朝令夕改」只會是亡國之道,這也反映了戰國末期,法家從「變法」到「定法」的立場之轉變,只有「政法獨制於主」,才能保證「政不二門」,達到統一立法權之目的。

熱點內容
非全日法律碩士認可程度 發布:2025-01-15 06:29:07 瀏覽:276
開展法律顧問普法講座 發布:2025-01-15 06:28:19 瀏覽:512
司法拍賣輔助機構管理辦法 發布:2025-01-15 06:18:40 瀏覽:808
刑法的近親屬 發布:2025-01-15 06:16:25 瀏覽:355
2017經濟法cpa難度 發布:2025-01-15 05:40:06 瀏覽:320
中級經濟法金融法律制度 發布:2025-01-15 05:28:31 瀏覽:791
司法警察安全工作 發布:2025-01-15 05:13:31 瀏覽:917
社會與法完整版全集 發布:2025-01-15 05:10:59 瀏覽:449
北京司法考試的考點 發布:2025-01-15 05:08:18 瀏覽:351
舞者社會與法2 發布:2025-01-15 04:57:08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