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小事跡

道德小事跡

發布時間: 2022-05-29 21:47:00

『壹』 關於道德的故事有哪些

三個道德小故事
其一: 19世紀末美國紐約有某大富翁,翟華仆一個,名丁龍.數年後將之辭退但該富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名於難.丁龍聞訊後即自動返回侍候在側,翁不勝感致動,因問日:"我早將辭退,為何自願重返?"丁龍答日:"家父早有明訓;親鄰有難,必助之?"翁聽後又問:"令尊是否讀過孔孟這賢書有以教之?"龍答日:"家父乃草莽農夫,不識字"公繼問日:"令祖父心讀過書?"龍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讀過書,非書香子弟."翁聞後驚嘆不止.
丁龍在富翁處又工作多年,辛勞致病而死,死前對翁日:"余多年來所獲薪金未嘗多用悉數積存於此,有一萬余元,不如奉還."翁大慟遂又捐贈十餘萬美金,加原數總共約20萬美金,在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丁龍漢學講座"以資紀念這位目不識丁,但積中國倫理道德於一身的華丁.
其二: 我們都知道在廈門附近有一個小島,叫鼓浪嶼.1949年前乃西人聚居之地,美國在此皆設有領事館,這可能是因為鴉片戰爭後吧!廈門得通商風氣之先的結果,其中當然有美國領事館,在解放前就僱用本地人看家門.
而解放後,西人都撤館歸國了,美國領事館也只剩下空屋一幢,矗立山頭.妙的是該館有一個看門人,在解放後照舊上班,每天看門,夜晚關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像一個忠實的守門犬一樣,也許對他的稱呼有過於離譜,但是他這個人物做出了一個別人做不了的事,這個看門的後來怎麼了,在40年來竟然也相安無事,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美再度建交,美國人回來以館了,此時就面臨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這個守門人多年來欠奉的薪水,到底應該由誰來付?怎麼付法?據說些事一路拔到美國國務院,各部門官僚經多次爭論後,竟然沒有人願意受理.最後只好由浪嶼約的美國領事館務同仁自願捐款,湊成一筆錢,算是這位官運亨通門人的薪金,這件事就這樣告一段落了.
其三:據我所知,到西安去玩的遊客,必經的景點之就是碑林.這個碑林倒真是中國文化的寶藏.劉遵義教授早在1980年就去過那裡,西安這個古都現在已位屬一個"廢都"了,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有許多去參觀碑林的遊客都是在一種滿目瘡痍的廢墟中誤闖入"碑林"的,只見在一塊破亂不堪的荒地上胡亂擺著各種大大小小的石碑.從我叔叔那了解,他那次去那旅遊時看到了以下的情形.他隨著導游等在人在"林"中漫步時,附邁卻圍著一堆堆的本地人,他們在幹嘛呢?個個衣履不整,蓬興垢面,令他們看的人有種不覺生厭的感覺."叔叔還告訴我:"在那時分看到了一塊石碑,通過他的敘述才知道,這塊石碑在中學課本上早已讀到"大唐景教碑"?可悲啊!這些群眾之中雙有多人知道這些碑都是中華文化的無階之寶?也許這些寶物剛剛出土,也許一些看來生厭的"無知"群眾之中就有不少人是"埋寶"的英雄.
這三個小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延續不見得完全由書本得知而是與生俱來,還有生活中的一些很小的鎖事,它們的種種都是由習慣的最基層滋養出來的.

『貳』 關於道德行為的小故事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一: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解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芸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詟為文景之治。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二: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肖看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綠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峧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三: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仙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四:

姜肱大被

漢朝時候,有個姓姜名肱的,表字叫伯准。和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一個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愛。有一次,兄弟們一同到府城裡去,晚上碰著了強盜,就要殺他。他們們兄弟三個人都搶著死,強盜也就把三個人都釋放了,只搶了一些衣服和金錢去。

到了府城裡,別人家看見姜肱兄弟們都沒有了衣服,就可姜肱這是什麼綠故。姜肱就用別的話來支開了,終究不肯說明,碰著強盜這一回的事。強盜們們得知了,覺得很感激瀲,並且很懊悔,就就到了姜肱那兒,叩頭謝罪,把以前搶去的物件,統統都還了他們。

道德行為的小故事五: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叄』 道德模範人物事跡,要具體事例

一、李成環,女,漢族,1987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

李成環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把幫忙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蘭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她和其他幾名同事一同照顧著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生活起居。盡管崗位平凡,盡管自己家裡並不富裕,但李成環總是盡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一次下了幾天陰雨,學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環一個人將幾個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曬,自己累得滿頭大汗。

學校地處農村,女生宿舍樓上下用水不方便,樓內廁所不能正常使用,學生夜間上廁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廁,很多女生膽小不敢去。李成環明白後,不管下雨刮風,都拿著手電筒一路護送。她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善良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都十分熱心公益,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無論在戀愛期間還是婚後,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公益事業,他們都用心參與。得知青海玉樹震區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缺少過冬棉鞋和學慣用品,李成環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購置了700餘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們手中。

當時李成環和丈夫還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懷有孕。由於路途遙遠,丈夫曾勸她不要親自去。但李成環堅持要和丈夫一齊看望災區的孩子,度過一個具有特殊好處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與另外3位愛心人士前往玉樹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發生車禍,李成環因受重傷搶救無效,於2015年12月4日15時許不幸去世。李成環去世後,人們贊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李成環先後被追授青海省紅十字優秀志願者、甘肅拾五四」青年獎章、蘭州市傑出青年志願者、蘭州市優秀青年、蘭州市「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蘭州市道德模範、甘肅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二、王一碩,男,27歲,中共黨員,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應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父母愁眉不展。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為了不使兩個妹妹失學,他決定放下上學,去西安打工。學校了解到狀況後,迅速為他爭取了國家助學貸款,他帶著萬分的感激邁入大學校門,並順利完成了學業。當學校號召動員大學畢業生用心參加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時。

他當即就下定了決心:「是國家的助學貸款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忙圓了我的大學夢,在國家西部建設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不能無動於衷」。在即將奔赴西部之際,王一碩帶著一封感謝信來到給他貸款的銀行行長的辦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學業的銀行表示感謝,並告訴行長,「母校不僅僅教給我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教會了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為一名西部志願者,請你們記下我的聯系方式,我保證盡早還清貸款」。

在西部期間,他充分發揮所學專長,服務於當地經濟建設,用心帶領當地群眾發展中葯材種植,自費為種植農戶印發資料,幫忙三家制葯企業透過了GSP認證,高票當選陝西省傑出青年志願者,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服務期滿後,為了早日還清貸款,他決定一邊打工一邊復習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憑借自身的知識和在西部做認證時積累的經驗,王一碩順利地在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他的誠實守信和工作潛力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許多企業邀請他幫忙做認證工作。

隨著收入不斷增加,王一碩歸還國家貸款的潛力也日漸增強。他認為,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以誠信為本,以守信為榮。2005年底,雖然離還貸期限還有10個多月,但他決定提前還貸。學校為他舉行了還貸儀式,當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26770元錢交還到發貸銀行負責人手裡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2006年,王一碩被團中央評為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當選教育部2006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三、全國見義勇為模範——韋正雄

韋正雄,男,47歲,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韋正雄的家在平卜河邊,附近的平卜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一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房屋。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一家,趕緊搶救困在一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裡,「他們也很危險呀1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涌。但情勢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兒:「快!快到後牆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1說完就沖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游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扎著,由於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忙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裡趟去,把這5個學生一個一個拉到樓梯口。之後他又撬開一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里,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裡。幸好韋正雄家樓房牆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大水來勢太猛,裡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構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能夠勉強呼吸。

此時進去救人,會捲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祝到13日凌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一樓大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長竹竿游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一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牆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舍棄了親人選取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四、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

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

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

五、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

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

『肆』 道德小故事100字左右不要現代,要古代的

1、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年幼時,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總是拿一個最小的。

父親問他原因,他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後來,「孔融讓梨」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2、千里送鵝毛

唐朝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在路上,緬伯高不小心讓天鵝飛走了,只剩幾根鵝毛,這個典故比喻禮物單薄,情意卻異常濃厚。到長安後,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奉上了鵝毛並賦詩「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


3、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許衡是元代理學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時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邊有一棵梨樹,別人都爭著摘梨吃,唯有許衡獨自端坐。

有人問他,他說,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卻有主人。別人所遺失的東西,即使有絲毫不合乎道義也不能接受。

4、張良拜師

張良在成為劉邦軍師以前,有一天在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讓張良把鞋撿上來給他穿上。張良照做後,老人高興地稱他孺子可教,並給他一本《太公兵法》。張良仔細研讀,終於成為一代軍師。

5、荀巨伯捨身救友

荀巨伯是東漢桓帝時的賢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圍攻城。他不肯獨自逃跑,甘願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動,率軍撤回,全城得救。荀巨伯對友情的忠誠也流傳千古。

『伍』 求關於道德的名人小故事!!

1、有次,蘇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無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無其事的站起來。目睹整個經過的旁人,看見他沒有任何的反應,好奇的問他:你挨打,為什麼不還手?蘇格拉底微笑地回答:當一隻發野性的驢踢你時,你會還它一腳嗎?

『陸』 關於道德修養的小故事

細節
在深圳赴朋友之約,於一酒家見面。其時正值盛夏,走進清涼世界,頓覺爽快無比。但幾位女士卻連呼太冷吃不消。服務員恰到好處地為每位女士送上了一款披肩,女士們稱贊酒店的服務到位。
返滬不久,我去東方醫院看望病人,正巧碰到一位護士拿著指甲鉗,在一張張病床前詢問誰要剪指甲。這令我想起一件往事,也是在一家醫院,有位老人想剪指甲,因所有病友都未帶指甲鉗,最後只能作罷。沒想到,東方醫院卻有這么一個服務項目。
細節鑄就完美。一個單位如此,一個人當也如此。日前去上海瑪亞克集團采訪徐理福董事長和夫人鄒莉,他們熱心關注貧困家庭學子的細節,讓我縈懷。那是一次按慣例的介紹,主持者讓學子匯報各自家庭的困難情況,徐理福夫婦當即阻止,他們不願意看到資助對象由此產生自卑心理,覺得不能再往他們的傷口上撒鹽。他們說,助學並不是憐憫,也不是施捨,而是出於自己的真心,再三勸慰學生不要有感恩心理,認為這是應有的社會公德。(摘自2005年2月21日《新民晚報》,作者尹學堯)
[點擊]
細節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則能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它能代替財富,彌補缺陷,提升你的競爭力。通過細節來評價一個人,不失為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
[適用話題]
細節與完美、保留他人的尊嚴、關愛、感動……
流傳百年的契約
一個富甲一方的農場主深愛著他的兒子。然而,一次意外中,他的兒子墜崖而亡。農場主傷心欲絕。為了能夠天天「看見」兒子,他在庄園里壘了一個小墳冢。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幾年後,他家道中落,不得不轉賣自己的庄園。出於對兒子的愛,他對承買人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兒子的墳墓必須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掉。並且,將這一要求鄭重地寫進了契約。
多少年過去了,土地的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這個無名孩子的墳墓在一張又一張契約的保護下完好無損。
一百年後,這塊風水寶地被政府圈定為格蘭特將軍的陵園。紐約市政府遵守關於墓地的契約,把這個無名孩子的墳墓保留下來。格蘭特將軍就安置在這個無名孩子墓旁。1997年,時任紐約市市長的朱利·安尼來到格蘭特將軍陵園,隆重紀念格蘭特將軍逝世一百年。與此同時,市長作為土地主人的代表親自簽約,承諾讓無名孩子墓永遠存續下去。(摘自《黃種人》2005年第1期,作者陳志宏)
[點擊]
墓地上的百年契約應作為一方神位牌,樹立在每一個丟失誠信的人的心裡,時刻鞭策,一生警醒。
[適用話題]
誠信、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細節、人性的美好……
失禮,沒有理由
在查爾斯小的時候,他常在父親開的雜貨鋪里幫忙。雜貨鋪里有一個不怎麼受歡迎的人,大家都知道他對妻子不忠的事;從道德上來講,他絕對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查爾斯對這個人的人品也有所耳聞,所以與其他孩子一樣,對他很不尊重。孩子們稱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對於這人他們卻只願意稱他為「喬」。
查爾斯的父親有一天聽到了兒子與「喬」的對話,於是便把兒子叫到了辦公室里。兒子向父親解釋,「先生」一詞是留給值得尊敬的人的,而那個傢伙他不配!
「他配不配是他的事,而你這樣對待他是你的問題,現在失禮的是你,年輕人!」父親說,「對另一個人有看法不是你失禮的借口!」(摘自2005年2月28日《環球時報》,作者魯貝爾·謝利,劉俊成編譯)
[點擊]
失禮時展示的更多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我們所憎恨的人。
[適用話題]
禮節、素養、沒有理由……
拿生命為他人一搏
曾經看過一篇小說,是說一個酷愛打籃球的德國納粹軍官,對一群戰俘說:只要能把籃球投進籃內,就饒其一命,反之,立刻就地槍決。
戰俘群中剛好有一名籃球運動員,他目睹前面不少人悲慘地死去後,很鎮定而迅速地把籃球投進籃內。
德國軍官又想出新花樣。他說:「你可以走了;但留在這里的還有十餘人,你可代他們一一投籃。如全部命中,他們也可獲釋放,但如有一次不中,那你們都得……」
運動員堅毅的臉上肌肉抽動了一下,就點頭同意了。當然,人群幾乎都望著他那雙手。但是他一眼也不望別人,一下一下地,把籃球全部投進籃里。只在最後一次,籃球在鐵圈的邊上晃動了幾下,人群中發出絕望的叫聲,但籃球終於還是滾進圈中去了。
他望望自己的手——手在發抖。
人們獲救了,都敬重地望著他。(摘自2005年3月24日《今晚報》,作者潘淦君)
[點擊]
不是人人都肯這樣拿自己的生命去為別人做賭注的。
為了旁人,為了一群與你毫不相乾的人,你會拿自己的生命去搏一搏嗎?
[適用話題]
無私奉獻、勇氣、搏、為他人著想、心靈的選擇……
感謝那隻手
感恩節前夕,美國芝加哥的一家報社向一位小學女教師約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貧寒的孩子畫的圖畫,圖畫的內容是他想感謝的東西。
孩子們高興地在白紙上畫了起來。女教師猜想這些貧民區的孩子們想要感謝的東西很少,可能大多數孩子會畫餐桌上的火雞或冰淇淋吧。
當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畫時,她吃了一驚:他畫的是一隻手。
這是誰的手?這個抽象的表現,使她迷惑不解。孩子們也紛紛猜測,這個說:「這準是上帝的手。」那個說:「是農夫的手,因為農夫喂養了火雞。」
女教師走近小道格拉斯——這個皮膚棕黑、又瘦又小、頭發曲卷的孩子面前,低聲問他:「能告訴我你畫的是誰的手嗎?」
「這是你的手,老師。」孩子小聲地回答。
她這才想起,在放學後,她常常拉著孩子們黏乎乎的小手,送他們走一段路。小道格拉斯的家很窮,他破舊的衣服總是臟兮兮的。老師這只手對小道格拉斯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他要感謝它。(摘自《西郊人月刊》2005年第2期,作者佚名)
[點擊]
關愛、信任和鼓勵——對很多人來說,也許這種給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卻常常難以估量。
[適用話題]
愛的力量、播種美好、回報、童心、師生之間……
愛心增長課
有個醫生,到英國南部一所小學去拜訪老同學。剛走進校園,她就看見一個拄著拐杖的男孩,一瘸一拐地從面前走過。不一會兒,又見一個眼睛上纏著紗布的女孩,被一個比她小三四歲的男孩攙扶著,小心謹慎地走進教室。
醫生帶著一臉的驚訝,問老同學:「怎麼你們這里有這么多殘疾兒童?」老同學笑著解釋:「這是我們學校的愛心增長課。為了使這些幼稚的心靈真正能夠理解和同情別人的疾苦與不幸,我們要求所有學生,在一個學期當中,每個人都要過一個盲日、一個病日、一個聾日、一個殘疾日和一個啞日。例如在盲日這天,他們的眼睛就要被包起來,什麼都不能看。然後我們再分派別的孩子去幫助他們。這就會使盲者和幫助他們的人都從中受到教益。」
於是醫生來到一個蒙著眼睛的小女孩面前,親切地問:「你看不見東西,不覺得難受嗎?」「不,開始的時候,是有些難受,但想想那些終生都看不見東西的人,自己就覺得太幸運了。」接著,小女孩又興致勃勃地說:「自從過了盲日、病日、啞日和殘疾日之後,我的愛心增長了10倍。因為給需要幫助者獻上愛心,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摘自2005年1月29日《團結報》,作者汪金友)
[點擊]
人的仁愛之心,在三種情況下最容易激發出來。一是對別人的艱難和困苦,能夠充分地理解和同情的時候;再是個人的關愛和救助活動,能夠得到他人乃至社會肯定的時候;還有是把自己幫助他人,真正當成是一種快樂的時候。而「愛心增長課」恰恰起到了這樣三方面的作用。感受痛苦才能理解痛苦,需要幫助才能願意幫助,讓別人快樂才能自己快樂。
[適用話題]
愛心、體驗與理解、高明的教育、珍惜、感受快樂、人生教益……
最後的衛生紙
一次我在寺院進香時,突然感到肚子非常難受。我急忙沖到離我最近的衛生間,可是在這樣一個熱鬧的日子裡,哪裡還會有衛生紙剩下呢。於是我強撐著找到了另一個偏僻衛生間,人很少,我開始逐個隔間查看是否還有剩下的衛生紙。萬幸的是,在這里我居然找到了一小卷,薄薄的只有幾層。此時,急迫的我有一種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全都扯下來用掉的沖動。但是我轉念一想,如果哪個與我面臨同樣困境的可憐傢伙再跑到這里怎麼辦?出於對上一位把紙留給我的人的感激,我只使用了那些衛生紙的一小半,把其餘的留給了下一個使用者。
大約兩小時之後,我的肚子又開始難受起來!與上次一樣,我先跑到了離我最近的那個衛生間。可它的衛生紙還沒有補充進來。我只好懷著近乎絕望的心情又來到了原先那個偏僻人少的衛生間,我甚至確信,這里已經不會再有衛生紙剩下了。令我驚訝的是,在我上一次使用的隔間里,上一次我所留下的衛生紙居然都還在那兒。本來我想做點好事,把衛生紙留給別人,可那個人居然是我自己!我成了那「下一個使用者」!猜猜我是怎麼做的?出於對上一位把紙留給我的人的感激,雖然我知道他就是我自己,我還是盡量只使用了剩下的衛生紙的一半。(摘自2005年4月1日《環球時報》,劉俊成編譯)
[點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
[適用話題]
公德、助人即自助、「愛出者愛反,福往者福來」、感激恩德……

『柒』 關於道德品質的故事

1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7)道德小事跡擴展閱讀: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道德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

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故意欺壓自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捌』 短小的道德故事

我今天為大家講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發生在我們身邊,一位老人的故事;他的事跡感動著我們每個人。真的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一個名字,一個已經離我們遠去不在人世的老人的名字——白芳禮,
興許很多人都還沒有聽說過白芳禮這個名字,更不知道這個老人,走完了他怎樣平凡而偉大動人的甚至是堪稱悲壯的一生。
他是一個海河邊上的老人;
一個窮困潦倒的老人,只能依靠政府微薄的退休金艱苦度日;
一個不算窮酸的老人,18年來個人累積向貧困生捐資35萬元;
一輩子都在大街小巷風里雨里蹬三輪直到病倒不能站起的車夫;
他是一個死去時無數人為他送靈為他落淚一生一世都不能忘記的大恩人;
20年前,他本可以歸故里安享晚年,卻慷慨捐出不菲的5000元全部積蓄助學,並且毅然決定用老邁的雙腳蹬一輩子三輪供給學生不讓孩子沒錢讀書;
在天津站人流熙動的道路旁,一個幾平米的地盤上,老人建起一個矮破的亭子,這里是只有他一個人的「白芳禮支教公司」,白天蹬車,晚上困了就睡在裡面1.5米長的木板上,蹬車賺回來的錢就存起來,等積多了就捐給學校。
近20年裡,他一共捐出高達35萬元的助學金,共有300多名大學生獲益。
人們這樣計算他的付出:如果按每蹬一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他為貧困生奉獻的是相當於繞地球18圈的奔波勞累。直到最後老人在勞累辛苦裡重病不起。
他一年四季從頭到腳穿戴的總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從街頭路邊或垃圾堆里撿來的。他倒為此挺開心,曾對人說:「我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的穿戴沒有一件是花錢買的,今兒撿一樣,明兒撿一樣,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飯總是兩個饅頭一碗白開水,有時候往開水裡倒一點醬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節儉,每頓最多隻吃一塊肉或一個蛋,怎麼勸他再吃都沒用,
為了多拉一趟活,多掙一塊錢,他幾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無論節假日,無論刮風下雨下雪,他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早晨6點准時出車,要到晚上七八點鍾才回。
他曾在夏天路面溫度高達50攝氏度的炙烤下,從三輪車上昏倒過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滿地的路途中,摔到溝里;他曾由於過度疲勞,蹬在車上睡著了
而這樣的一幕老人一堅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間斷。
「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系,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錢到學校可以讀書」,這是20年前老人的動機,也是20年裡老人辛苦蹬車的追求和夢想。
「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原發性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瓣膜退行性病變,老年型白內障,神經性耳聾,並有腦萎縮及消化道出血症狀。」這是老人病倒的最後,醫生對他的診斷結果。
「等我病好了,我還要蹬三輪掙錢資助你們讀書」,這是老人在病房裡對前去看望他的孩子們說的話。
只是但願,在這個善於遺忘的社會里,白芳禮的故事不要被人輕易的忘記,和那些記入歷史的人物一樣,永遠的被我們記住。
一個老人無私奉獻的感人情懷,一個二十年助學的驚人神話。

『玖』 道德小故事50字

1. 一隻火雞和一頭牛閑聊,火雞說:「我希望能飛到樹頂,可我沒有力氣。」牛說:「為什麼不吃一點我的糞便呢?它們很有營養。」火雞吃了一些牛糞,發現它確實 給了自己足夠的能量飛到第一枝樹枝。第二天,火雞吃了更多牛糞,飛到第二根樹枝。兩個星期後,火雞驕傲的飛到了樹頂。但不久,一個農夫看見它,迅速把火雞 射下來。生存之道一:「牛屎運」可以讓你達到頂峰,但不能讓你永遠留在那兒。
2.烏鴉站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兔子看見 烏鴉,就問它:「我能像你一樣站著,每天什麼也不幹嗎?」烏鴉說:「當然,有什麼不可以的。」於是,兔子在樹下的空地上開始休息,忽然,一隻狐狸出現了, 它跳起來抓住兔子,把它吞進肚子---生存之道二:如果你想站著什麼也不幹,那你必須站得非常高。
3. 一隻小鳥飛到南方 去過冬,天太冷,小鳥幾乎被凍僵了,於是它飛到一大塊空地上。一頭牛經過那兒,拉了一堆牛糞在小鳥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糞堆里,覺得好溫暖,漸漸蘇醒過 來,它溫暖而快活的躺著,不久開始唱起歌來。一隻路過的貓聽到歌聲,便坐過去看個究竟。循著歌聲,貓很快發現了糞堆里的小鳥,把它拽出來吃掉了。生存之道 之三:不是每個往你身上拉大便的人都是你的敵人;也不是每個把你從糞堆里拉出來的人都是你的朋友。還有,當你躺在糞堆里的時候,最好把嘴閉上。
4.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群青蛙在比賽誰能爬上最高的鐵塔,比賽開始了,一大群的青蛙看著那高大的鐵塔異論紛紛:「這太難了!我們絕對爬不到 塔頂的......」、「塔太高了!我們不可能成功......!」聽到這,有些青蛙便放棄了。看著那些仍然繼續爬的 青蛙,大家又繼續說:「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塔頂的......」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多的青蛙退出了比賽。 但有一隻卻越爬越高,最後當其他的青蛙都無法再前進的時候,它卻成為唯一到達頂點的選手。 其他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麼做到的?於是便跑上前去詢問,才發現原來它是個聾子!

熱點內容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
孫國祥行政法違法性判斷 發布:2025-01-15 12:35:34 瀏覽:44
新編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發布:2025-01-15 12:31:38 瀏覽: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項選擇 發布:2025-01-15 12:31:37 瀏覽:660
奧地利民法典pdf 發布:2025-01-15 12:29:15 瀏覽:649
個人外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12:13:50 瀏覽:951
如何講道德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142
讓我們用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5 11:35:34 瀏覽:853
淶水法院 發布:2025-01-15 11:34:38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