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構成要素
Ⅰ 構成道德的要素是什麼
.道德是人們一種社會性的行為,道德是社會的產物,只有在人與人的關系之中才涉及到道版德問題權。
2.人們用「道德」表達某種情感和行為的應當。「道德的」即意味著「應當的」。
3.道德、不道德的判斷不是以某個人的觀念為依據,而是以整個社會的觀念為准,因此,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歸根到底由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尤其是由社會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經濟生活決定。社會生活尤其是經濟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社會的道德意識的變化。
4.任何社會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識以協調人際關系,形成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
5.社會用道德來調節人們的行為,向社會成員發布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樣,成為某種規范,即道德規范。
6.為了達到用道德來協調社會關系的目的,社會依靠利用的是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三種途徑或手段。
7.因此在人的社會生活中「道德的」東西有三類:一是社會或個人關於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的意識和觀念,即道德意識;二是社會生活中
Ⅱ 道德品質構成要素是什麼
道德品質構成的五個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念、行
Ⅲ 品德構成的四要素在品德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是什麼樣的
思想道德認識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基礎。它是思想道德情、意、行形成的根據,是使一定的思想道德原則和規范轉化為個體思想道德行為的前提。沒有它,就不可能形成思想品質。一句話,「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思想道德感情的形成對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起強化的作用,它積極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完善和持續發展,進一步加深思想道德認識,增強思想道德意志,因此,「情」是思想品德發展的強化劑。
思想道德意志的形成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過程的關鍵。思想道德意志使一個人能夠對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做出道德選擇,並貫穿於思想行為的全過程中。即使有了思想道德認識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思想道德意志,思想道德認識也不能轉化為思想道德行為,即使實現了暫時的轉化,也不能持久,因此,意是思想道德發展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
思想道德行為是思想道德品德形成全過程的歸宿。如果沒有思想道德行為,那麼,不管那些認識、情感、意志多麼的好,也只是個人的主觀動機、感情和願望,毫無實際的政治意義和道德意義。
Ⅳ 道德有哪些基本內涵
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們,對實踐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和形成的人際關系專、利益分配、法屬律制度和思想行為等進行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價值選擇、價值實現的總和,是人們行為活動的規范或行為准則,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道德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結構的復雜而龐大的系統,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它既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的價值標准,又是社會衡量一個人行為對錯、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的價值標准。它界定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從道德精神到道德規范,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和直接指揮以及支配思想行為的文化指令,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
Ⅳ 在品德結構知,情,意,行四個因素中,什麼是基礎什麼是關鍵
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應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
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這四者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
1、知,即道德認識,使人們對道德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醜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也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准則的內在依據。
2、情,即道德情感,使人們對社會道德思想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
3、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使人們通過理智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4、行,即道德行為,使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做出的行為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行為外部表現,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
(5)道德的構成要素擴展閱讀
知情意行概念:
在心理學理論中,
1、「知」認知、觀念,認知包括感知覺、意識和注意、記憶、思維,整個是一個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過程。
2、「情」情緒、情感,情緒和情感是由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等三種成分組成。
3、「意」意志。
4、「行」行為。
人的認知和觀念,有的是正確的、合理的,有的是不正確的、不合理的。人的情緒有正性的、有負性得的。人的意志品質也各有不同,意志的本質就是人對於自身行為關系的主觀反映。
Ⅵ 道德的三要素
(1)道德意識:是對一定社會道德的主觀認識和抽象理解,版是在道德活動中具有權善惡價值取向的各種心理過程和觀念。它由道德規范意識和道德思想意識兩個因素構成。前者是一定民族、階級、社會團體乃至整個人類的某種群體的道德意識,是指導和評價個體行為的善惡標准,包括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它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政治道德、職業道德、社會生活准則等。後者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對社會道德的認識水平,以及通過道德實踐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感情、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理想和一定的道德理論體系等,是個體進行行為選擇的內在機制(2)道德關系:是指在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規范支配下形成的,以某種特有的活動方式而存在的特殊的相對穩定的社會關系體系。它的形成不以個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社會中的穩定聯系的關系中的一個側面。道德關系可分為個人與社會整體、個人與個人、社會整體與社會整體之間的三類關系。
(3)道德活動:是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所進行的各種具有善惡意義的個體行動和群體實踐。主要包括道德行為選擇、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等形式。
Ⅶ 道德素質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素質,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人的道德素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從道德領域看,則包含:戀愛、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
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強大精神力量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要實現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離不開人的道德素質力量所迸發的巨大精神動力,換言之,人的道德素質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道德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讓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而關鍵的作用。 中國古代就十分重視人的道德素質的社會作用。提出「德者,國家之基也」,「有才無德,其行不遠」。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內容之一。
胡錦濤強調「要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准」。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關鍵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性。社會發展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的理想抱負,這是調節個人的行為、處理個人與他人和社會關系的必需,沒有人的道德素質,就沒有社會和諧,也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沒有人的道德素質的提升就沒有社會的進步。 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和諧社會必須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協調的社會,一定是社會經濟秩序運轉良好並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任何一種經濟形式的生成或建立,都離不開一定的道德觀念或符合某種道德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不能例外。
道德素質的提升是市場經濟資源合理配置、速度與效率並重,可持續高速運行,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斯教授曾說過,自由市場制度本身並不能保證效率,一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制度除了需要一個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合作、公平、正義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這個市場。如果在市場經濟中人們普遍自私,既不信任對方,又不真誠合作,互相欺騙,這種條件下的經濟形式很難發育良好。
因此對市場經濟主體,誠信、合作、恪守道德比相互欺詐更有利於自我發展。 良好的道德素質有利於保持社會和諧團結穩定,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鄧小平曾多次闡明社會主義道德對現代化建設、對改革開放的導向、動力和保障作用。他指出:「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偷盜、賄賂橫行的世界。」
市場經濟是靠人來建設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途、命運和發展。沒有良好道德素質的人和規范的社會經濟秩序,就不會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完善和發展。 道德素質的提高將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世界范圍內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賽,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的競爭,同時也是國家之間精神力量的較量,民族精神的較量,歸根結底是人的素質和道德風貌的競爭。
20世紀後期,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領域的競爭。一些學者提出了「文化戰爭」概念。物質資料的生產,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是有形的,是硬體,而精神資料的生產狀況則是無形的,是軟體,但起主導作用,處於支配地位。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崇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實現人與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都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巨大動力。
回望人類歷史,道德的光輝伴隨社會前進的每一個腳步。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社會每個分子的參與,公民道德進步能夠促進社會進步。作為「社會人」,我們對自身道德素質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國家也應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力度,只有這樣,社會才能不斷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Ⅷ 簡述職業道德的含義和構成要素。
1、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2、職業道德的構成要素: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8)道德的構成要素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Ⅸ 道德品質的構成要素有
一般來說,道德品質的心理結構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版德行為四種心理成權分。
道德認識丨是對道德行為的是非、善惡、美醜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道德情感丨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情緒和態度。道德情感是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丨是人們自覺地確定道德行為的目的,積極調節自己的活動,克服各種困難以實現既定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起著支撐和調節作用。
道德行為丨是個人按照道德規范所採取的言論和行動。是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具體表現和外部標志,是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
Ⅹ 職業道德構成要素
(1)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指人們對未來具體職業的選擇、嚮往以及要達到的成就的構想。
(2)職業態度:就是勞動態度,是職業勞動者對社會、對其他勞動者履行各種勞動義務的基礎。
(3)職業責任:職業責任就是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集體和對社會必須承擔的特定的職責和義務。
(4)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指從業者勝任職業活動的具體業務能力。它是職業道德的載體和表現手段。
(5)職業紀律:職業紀律是一種以規章、制度、條例等形式來維持職業活動的正常秩序,調節職業活動各種現實關系的行為准則。
(6)職業良心:職業良心就是職業勞動者對職業責任的自覺意識,是人們在職業實踐中形成的內心尺度或內心天平。
(7)職業榮譽:職業榮譽是人們對職業行為的社會價值所作出的公認的客觀評價和正確的主觀認識,是職業責任和職業良心的價值尺度。
(8)職業作風:職業作風是指職業勞動者在其職業實踐和職業生活中所表現的一貫態度,是職業道德在職業勞動者實際行動中的習慣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