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不知法學

不知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5-30 06:49:30

㈠ 我打算考復旦的法學研究生,不知道法學在復旦怎麼樣,還有就是復旦研究生難考嗎

考上的說不難,考不上的說難。難易都是相對的,需要知道復旦考什麼題型,有什麼出題的范圍,分數線是多少,需要和同檔次的學校進行比較,才知道難不難考。我建議你去博聯教育咨詢一下,博聯是專門做法律考研的。

㈡ 我是自考本科畢業 想考河北經貿大學研究生 不知道法學好學嗎 要怎麼復習

法學是這個學校的熱門專業喔 法學無所謂適合女生還是男生吧 男生學這個專業的也不少啊 一點基礎也沒有你自學能力強也行啊 主要是你法律條款什麼的得能記得住 會分析 我覺得記憶力很重要 再有 你也要對法律感興趣

㈢ 學法學好就業嗎我2012屆文科,估分455左右,擬報佳木斯大學的法學,不知法學就業怎模樣

很難就業,不建議報考。
名校的都不怎麼樣,更何況2,3本大學...

㈣ 不知法碩和法學的區別在考研試題上主要體現是什麼哪個輔導班的遠程在線服務比較發達

主要是傾向不同,前者起源為英美,遵循美國法律人才培養原則,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後者專業課試題傾向於理論化試題,以主觀題為主,重視理論深度。在線服務水平是評價一個輔導班總體實力的重要方面,凱程考研輔導班的網路在線交流十分通常而便捷,是值得推薦的。

㈤ 我是大一的一名學生 法學專業 可最近感覺到很迷茫 不知道法學該從何學起 完全沒有高中時的那種忙碌

很多大學法學新生剛接觸法學,對這個專業很迷茫不知道怎麼下手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以下是我寫給法學生的幾條建議希望可以對大學法學很迷茫的同學有所幫助。

㈥ 我是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今年剛過司法考試,面臨就業,但是不知道法學的從事什麼職業比較有前景,很迷茫

你好,有三條路,一個是從事公檢法等公務員職務、第二是從事法律行業、第三呢,就是不以對口專業為目的,找個其他自己喜歡的工作,相比來說,公檢法等職務要好一些。

如果以後你或者你的朋友還需要司考資料的話,可以去新華考資上個課,新華考資的資料均來自於各機構的名師名家經典教程,適合你的學習。直接網路新華考資即可。

2014年的司考已經結束,司考成績已經陸續可以查詢了,不知道親們今年考的如何?如果考得不好,是否已經決定來年再戰?如果已經決定,就不要在猶豫了,去新華考資獲取你所需要的司考資料吧。

新華考資的資料來源於全網最優質的司考導師,而且集合多家機構的考試資料,親如果覺得值得一試的話,可以直接網路新華考資前去了解學習。

司法考試,作為我國第一大考,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每年考司考的人一直是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司考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性。但每年司考通過率一直維持在10%以下,通過率一直很低。所以,作為司考專業人士,建議親們不要再盲目的學習司考了,一定要有準確的方向,准確的資料,在這里,簡單的跟大家說幾點建議:

首先,把基礎知識鞏固牢固,這就需要諸多的練習題。去新華考資找找,有一個很不錯的練習方式。就是司考真題通,可以模擬會對你有幫助的。

第二,熟練掌握法條的所有知識,這是司考的關鍵,你可以到新華考資與大家交流一下司考的經驗,會讓你受到很大的啟發。

第三,視頻音頻資料,這樣的資料,是提升資料,不可缺少,有的人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去年或者以前的,但我不建議你看盜版的,更不建議看之前的,因為每年不僅有變化,而且盜版的質量太差。你也可以到新華考資去,那裡有最新的資料。也可以上個沖刺的課。嗯,暫時就這么多,如果有疑問,可以繼續追問。

祝親們未來司考順利

㈦ 一個是不懂法,一個是法律意識淡薄,之間有什麼區別

一、表現形態不同

不懂法是客觀的表現形態;法律意識淡薄是主觀思想意識表現形態。

二、回對法律了解的程答度不同

不懂法是沒有基本的法律常識。法律意識淡薄不一定不懂法。

三、主觀意識不同

不懂法是對法律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可能犯罪而不知。法律意識淡薄主要是針對人的主觀的判斷力,如對法律的無知和偏見或藐視、無視、以及忽視主觀思想對法律的意識淡薄,知法還犯法。

(7)不知法學擴展閱讀

不懂法的危害舉例與法律意識淡薄職務犯罪的危害

一、不懂法的危害舉例:

李姓公民借款給他人,約定時期還款已過,債務人不還且無息拖欠。李某本可以依法處理,但他不懂法,領著一夥人,強行到人家家裡搬走彩電等貴重家用電器以此抵債。結果使這家的一位老人因受驚嚇而發病死亡,造成了嚴重後果。李某也因此侵犯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二、法律意識淡薄職務犯罪的危害:

動搖國家政權的根基。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危害國家政權的法治基礎。職務犯罪對政府現代化運作形成阻礙。破壞市場經濟及其發展。

㈧ 現在是一名高一學生,對律師職業很感興趣,不知法學類未來的前景如何

法律專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現在人們法律意識越來越強,
干什麼事都離不開法律,
律師的職業收入也很可觀。

你現在是一名高中生,
就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了規劃,
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那麼你接下來的任務,
就是好好學習,
爭取考上一所好的學校,
選擇你喜歡的法律專業,
考個律師資格證,
就能實現你的理想了。

㈨ 想讀電子科大,但是不知道法學和行管哪個好點

都不是它的優勢專業。

㈩ 不知法律不免責

論「不知法律不免責」原則

與此針鋒相對的是,部分學者認為: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的標准,是個人決定其作為或不作為的依據。知法而犯法的,表明行為人「對法有敵意」,國家便擁有對其進行處罰的依據。因此「不知法不為罪」不僅有其深厚的觀念基礎,而且有其法理依據。針對上述學者提出的我國目前存在相當數量的法盲,將法盲排除在故意犯罪之外不合我國國情的理由,馮軍博士認為「法盲中的大多數在良心的看守下成為守法者,就是那些犯了法的法盲也有種種情形……對於法盲中那些由於教育環境的惡劣、物質生活的窮困等沒能知法,不幸誤犯了法律者,有什麼理由不把他們排除在故意犯罪之外?」 針對有學者提出的不懲罰法盲會鼓勵人們不學法、不懂法,懲罰知法者而放縱法盲不公平的理由,馮軍認為「至於說要求有違法性認識,就會鼓勵人們不學法,甚至會產生不公平,也是片面的看法。法是保障公民權利的,人們學法、知法、守法是為了保護自己……法本身的功能就是鼓勵人們學法。為了保護自己,使自己不負刑事責任而不學法,只有那些卑劣的人才做得出來,倘若真有這樣的人,不妨寬容他一次,待到下次再犯時,就完全有理由重重處罰他。知法犯法者應比不知而誤犯者負擔更重的責任,理所當然,有什麼不公平的呢?要那些由於種種原因(其中也許有行為人自身的原因)沒能知法的人,都承擔刑事責任甚至是故意犯罪的刑事責任,實是過於苛酷了」。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有些學者已開始轉變立場,由支持「不知法律不免責」的原則轉變為對該原則提出質疑。

(二)道義責任論與功利責任論的爭議

刑法理論中,有關「不知法律不免責」的爭論可以細化為:犯罪故意的內容是否包括行為人對行為的違法性認識,進而表現為違法性認識錯誤能否成為減輕刑事責任的依據。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是刑法理論上的兩大主要學術流派,他們之間的爭論幾乎貫穿於刑法理論的始終。在責任領域,道義責任論與社會責任論成為客觀主義刑法理論與主觀主義刑法理論的基本對立點。

道義責任論的基本觀點是,犯罪是基於人的自由意志實施的行為,具有責任能力的人均具有自由意志;故意、過失實際上是對基於自由的意識活動所實施的犯罪的認識要件,基於這種自由意志的活動而實施犯罪行為時,才能受到倫理上的非難,對行為人處以作為報應的刑罰才是正當的。社會責任論的基本觀點是,所謂責任,是對社會有危險的人,被社會科處作為社會防衛手段的刑罰的法律地位;犯罪是人的素質與環境的產物,犯罪人並不具有選擇犯罪行為與適法行為的自由,因此就犯罪行為對行為人加以非難是不可能的;刑法是對犯罪人將來再犯罪的可能性即性格的危險性,進行社會防衛的手段;正因為犯罪人在性格上具有危險性,所以處於承受社會的防衛處分的地位,這就是責任。由於基本立足點的不同,道義責任論與社會責任論的支持者對上述問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堅持社會責任論的學者認為,公民有知法的義務,只要法律上已經規定為犯罪行為,行為人對自己行為性質的誤解,不影響故意的成立。如不知法能免除刑事責任,後果將是荒謬的。「把違法性意識做為故意的要件,就等於是公認無罪,國家自動放棄其生存權。為了維護國家的權威,應該肯定違法性意識對成立故意是不必要的。」而從道義責任論出發的刑法學者則認為,故意之成立,必須以認識違法為要件,一個人沒有公然違反法律的意識,就沒有處罰的理由。「在無違法性意識的可能性的情況下,承認故意責任,這是單方面強調國家權威而無視刑法的意識決定機能的。」針對社會責任論與道義責任論的爭論,有學者提出了二者加以拆衷的法定犯與自然犯區別說。該說為日本著名刑法學家牧野英一所提倡。牧野認為自然犯的規定根植於大眾所奉行的道德原則之中,因此犯此種罪的反社會性在行為本身中已經蘊含,無須再有違法性意識。而法定犯與社會成員咸知共守的道義觀念並無實質聯系,僅是出於某種政策的考慮才規定為犯罪的,因此構成此類犯罪應具有違法性意識。由於自然犯與法定犯並無明確的界限,在很多情況下很難判定某種犯罪是自然犯還是法定犯,而且還存在著「法定犯的自然犯化」的現象。基於此,學者們對自然犯與法定犯區別說進行了批判。盡管如此,牧野在討論違法性認識問題時,不一概而論,而是在對犯罪類型做一定區分後分別下結論的做法確有可取之處。就連他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認為自然犯、刑事犯不需要違法性的意識但法定犯、行政犯需要的立場,在面向實際上具有合理性……」,這種觀點也開始為我國的一些學者所接受。

三、另一種文本的考查: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法律

法律更多的是一種「地方性知識」。中國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中國傳統社會主要是鄉民社會,而非市民的社會(civil society)。鄉下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也是最被人瞧不起的。這種狀況到本世紀也沒有多少改變。在當代中國,絕大多數人口仍然居住和勞作於鄉村。「農村」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且是一個政治概念。「農民」不僅是一種職業身份,而且是一種政策身份。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國最重要的問題首先是農村、農民問題。所以,研究理論問題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就不能不關注農村、農民問題。

前一段時間,《被告山杠爺》這部電影放映後曾在法學界引起了較為廣泛的爭論。山杠爺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山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在村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但他的職責和品性使他與村裡的一些人發生了沖突,有時他甚至採取了一些不合法律規定的手段強迫村民。後來村裡有個媳婦,經常打罵婆婆。山杠爺看不過,在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山杠爺命人把這個媳婦抓了起來,遊了街。這個媳婦深感羞愧,跳河死了。很快,事發後,公安人員逮捕了山杠爺,指控他非法拘禁,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對此,山杠爺感到十分困惑,他無法弄清自己錯在何處,同樣,村裡的人也認為山杠爺並沒有做錯什麼。

對於這部電影,不少中國法學家評論說司法人員能夠嚴格執法,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法律不能遷就某些人落後的觀念。在法制發展的過程中,總需要有人做出犧牲。也只有如此,才能把知法、守法的觀念鋼筋鐵骨般打進民眾的靈魂中去。筆者對這種觀點不以為然,因為這種觀點具有太強的威權主義的意味。如果不加限制,它必定會導致在其他領域剝奪人們進行選擇的自由。正如蘇力所言:「然而我的確對那種大寫的普適真理持一種懷疑,因為這種大寫的真理有可能變得暴虐,讓其他語境化的定義、思想和做法都臣服於它。在近現代歷史上,這種經驗教訓並不少見。」同時,這種觀點即使動機是非常純正的,有時結果也將與制度設計者的良好願望背道而馳。它並不能使我們所主張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起來,「因為法制的建立,盡管需要強制,但最主要的是得到人民的自覺遵從。」在一個「被正式法律制度遺忘的山村中」,糾紛的解決更多地依賴於長期生活中所形成的規則、習慣和風俗。這些要素的結合即是所謂的「地方性法律」。盡管,在當代中國社會這些「地方性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不為制度的設計者所認可,然而,盡管執行「法律」的人可能違反了正式的國家制定法,他的行為一般也能為村民們所接受,具有某種合法性。在正式的法律未來之前,這些地方性的「法律」作為一種糾紛解決機制,在鄉村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然而,正式的法律來了,原已建立的平衡被打破,這些地方性的「法律」就處於一種極其尷尬的境地。有人虐待婆婆需要管,可正式的法律又無法管,同時還不允許鄉民管。這註定會破壞人們社會生活中已經習慣了的秩序。

以此為背景,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不知法不免責」這一原則。在我國還存在較大地區差別、城鄉差別的情況下,對不同地區的人們的法律要求不應該是整齊劃一的。那種「人人都應懂法」的預設很容易就打破鄉村社會原有的平衡。即使退一步說,法治的建立需要有人做出犧牲,有什麼理由由鄉民們做出犧牲呢?又有什麼權力強迫他們接受這種以犧牲他們自己的利益換來的法治呢?這種犧牲是否會證明是一種沒有收益的代價呢?

多年以前,費孝通先生在談到鄉土中國的變遷時指出:「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單靠制定若干法律條文和設立若干法庭,重要的還得看人民怎樣去應用這些設備。更進一步,在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上還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單把法律推行下鄉,結果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到,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病卻已先發生了。」 在當今社會結構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尚未發生根本性變革的情況下,如果刑法去懲罰那些依當地習慣具有正當性而為刑法所禁止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過於嚴厲了。

這樣的論述不免會引起法律普適論者的不滿,然而,理論總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生活的實際不會因某個人,甚至是某些人的描述而改變。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理念論文 發布:2025-01-15 20:52:43 瀏覽:755
追究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20:46:49 瀏覽: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發布:2025-01-15 20:24:31 瀏覽:739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