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立法權
『壹』 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有哪些
法律分析: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十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貳』 國家頒布實施立法權有什麼意義
一、國家頒布實施立法權的意義:
第一個意義:
立法權是指立法機關(議會或其他代議機構)行使的制定、認可、解釋、補充、修改或廢止法律的權力。這個意義上的立法權是立法機關職權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它不包括立法機關的行政監督權(包括議決預算案、議決條約案、宣戰寧和媾和案、議決戒嚴案、議決大赦案、以及質詢權、同意權、彈劾權、不信任投票權等權力)。
第二個意義:
立法權是指由立法機關行使的對應於行政權和司法權的權力。這個意義上的立法權,是三權分立意義上的立法權,它包括了立法機關的全部職權。
第三個意義:
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改立法權,是指立法主體依法行使的制定、認可、解釋、補充、修改或廢止法律的權力。
立法權就是為主權者所擁有的,由特定的國家政權機關所行使的,在國家權力中占據特殊地位的,旨在制定、認可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以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綜合性權力體系。
立法權是一定的國家機關依法享有的創制、修改、廢止法律的權力,是國家權力體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權力。享有立法權是進行立法活動的前提。立法活動是行使立法權的過程和表現。
立法權是指統治階級通過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國家政權,按照一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法律規范的一種能力。
二、立法權的種類:
從權力的來源上立法權分為兩種。
1、依法自身擁有的立法權,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權,該立法權可制定、修改、和廢除包括憲法在內的任何法律性規定;
2、依法被授予的立法權,如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各級政府、中央各部委及其下屬單位等依法成立的行政、司法、軍事機關。
兩種立法權所立之法都具有法律規范的性質。兩者之間也有不同之處。
1、前者所立之法的規范范圍均大於後者,後者所立之法的內容不得與前者沖突;
2、前者所立之法適用范圍較廣,而後者所立之法適用范圍較窄;
3、前者所立之法所規范的行為具有普遍性,而後者所立之法所規范的行為則具有特定性。
『叄』 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3)實施立法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十四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十五條規定,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肆』 根據現行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行使立法權的范圍包括什麼
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定立法權主要包括:(1)制定和變動法律權;(2)解釋憲法和法律權;(3)立法監督權;(4)其他立法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活動,就是運用這四方面立法權,在它們所能調整的范圍內進行立法的活動。
(一)制定和變動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會這方面的權力主要包括:其一,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這里所謂「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指全國人大有權制定的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等基本法律和其他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其二,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補充和修改。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立法權,但它只能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只能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而不能進行全面的補充和修改,不得同被補充和修改的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這些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較為充分地行使了這方面的權力,制定和變動了相當數量的法律,為完備中國法的體系和建設中國法製作出顯著的成就。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82年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同行使之前,無權制定和變動法律,那時全國人大是唯一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1982年憲法對此作出重大改變是由國情決定的。中國人口極其眾多,有56個民族和2000多個縣,各地區、各民族、各階層、各政黨、各方面都要有適當數量的人大代表,因此代表人數少了不行。而代表人數多,開會議事就不方便。同時,由於代表來自各個方面,有勞動模範,有英雄人物,有科學家,有藝術家,有運動員,還有華僑代表等,而且不脫產,不象西方國家議員那樣實行專職制。因此,全國人大難以成為經常性的工作機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國人大適應形勢需要及時制定法律。實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同全國人大共同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制度,就彌補了以上不足。因為,人大常委會是經常性的工作機構,人數較適當,開會、議事較方便;它又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代表各個方面,因此能反映全國人大的廣泛性的特點,適合國情。
(二)解釋憲法和法律
根據憲法第67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解釋憲法和法律的權力。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1)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2)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解釋憲法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實施憲法和法律。但解釋憲法和法律本身則屬於立法范疇,通過解釋憲法和法律產生的文件,分別為憲法性文件和法律性文件,是憲法和法律的組成部分。在西方,解釋憲法權通常並不屬於議會。在中國,將這一權力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顯示了中國最高國家機關在許可權劃分問題上有自己的特色,表明了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構的性質和地位。解釋法律,包括解釋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兩者的法律。解釋憲法和法律是一項很大的立法權。這種權力的行使,應當符合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應當遵循立法法和其他有關規范性法律文件所確定的基本制度。
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其他有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解釋制度的框架包括下列要素:
其一,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解釋權,對一定范圍的事項進行解釋。1954年憲法首先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解釋權的制度。195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法律解釋問題的決議》,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對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法律的許可權范圍予以規定。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盡管條文和內容都很少,但都保留規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解釋權這一制度。1982年憲法所確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有24項,其中第四項便是解釋法律的職權。到了2000年3月通過的立法法,更是專門以第42條規定了以上所引述的制度。
其二,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法律應當遵循一些基本程序。一是提出法律解釋要求。立法法第43條規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研究擬訂法律解釋草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三是法律解釋草案經常委會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審議、修改,提出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四是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五是法律解釋由常委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其三,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三)立法監督
根據憲法第67、100、116條和立法法第85、86、87、88條的有關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行使以下立法監督權:
其一,與監督憲法實施相聯的立法監督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監督憲法的實施。監督憲法實施,自然包括監督其他立法主體的立法行為是否違憲。
其二,撤銷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撤銷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立法法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撤銷制度是現行中國立法體制中反映各種立法權關系的一個重要制度。它可以使國家立法權對其他立法權、高層次立法權對低層次立法權的領導關系、主從關系得到保障。
其三,裁決法律之間的沖突。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其四,接受有關立法主體的立法備案權和批准有關規范性法文件權。憲法和有關憲法性法律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立法法補充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均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如果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決定提出備案要求,也應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既有權接受備案,就可以進行監督;既有權批准,更可以監督。
(四)其他立法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可以行使全國人大授予的立法權。自50年代起全國人大多次授予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80年代初授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和公布《民事訴訟法(試行)》。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有權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日漸發展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日漸增大,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這一權力的意義也日漸增大。
『伍』 如何落實和完善地方立法權
地方立法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職權。依法積極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對於保障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青島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立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立法法,堅持立法同改革發展穩定重大決策緊密結合,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堅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社會領域立法,表達、平衡和調整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自立法法實施以來,共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61件,作出修改決定8件,作出廢止決定12件。一批先行先試的重要改革成果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一些關系城市科學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通過地方立法加以規范和明確,一些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多元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利益訴求通過地方立法加以平衡和調整。
一、堅持地方立法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以2000年立法法施行為標志,我市的地方立法進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發展階段,立法理念也從注重立法數量和速度向注重立法質量和效益轉變,立法重點從突出經濟立法向更加註重社會領域立法轉變,努力使地方立法與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
立法法施行10年來,我們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培育發展支柱產業、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先後制定了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專利保護、海洋漁業管理、實施水法、實施煙草專賣法、民用建築節能等地方性法規。這些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對我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保障和推進青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以來,適應黨的指導方針的重大轉變,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積極推進立法重點調整,努力發揮地方立法對推動科學發展的保障和促進作用。
一是更加註重社會領域的立法,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不同利益訴求在立法中越來越多的反映出來,通過立法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我們在繼續抓好經濟立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強社會領域立法,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在促進社會公平、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健全完善與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相適應相融合的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法律制度,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處理,利益訴求得到統籌兼顧。例如,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條例等法規;在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制定了學校校舍管理辦法、實施紅十字會法辦法等法規;在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方面,制定了城市供熱、城市供水、飲用水源地保護條例等法規;在特殊群體權益保護方面,制定了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規定、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等法規;在加強社會管理方面,制定了計程車客運管理條例、停車場管理條例、森林公園管理條例等法規。
二是更加註重發揮立法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障功能。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通過立法將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固定下來,有利於從長遠和根本上保護資源環境。立法法實施以來,我們制定、修訂了16件資源環境保護類的法規,特別是近幾年制定的森林公園管理條例、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海洋環境保護規定、河道管理條例等法規,貫穿了「保護優先」的理念,規定了十分嚴格的保護措施。在制定《青島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時,政府提交常委會審議的條例草案更多地突出了對海島的開發利用,把保護海島擺在了次要位置。初審過程中,組成人員對此紛紛提出意見。在與政府進行充分協調的基礎上,我們立足於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條例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內容作了重大調整,確立了「統一規劃、保護為主、限制利用」的原則,全面細致地規定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切實保護了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
三是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改善民生,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一直把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每制定一項法規,每設置一個條款,都努力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則,以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方面的利益。修訂的城市建築規劃管理辦法,將適用范圍由青島市城市規劃區擴大到各縣級市的城市規劃區,擴大了建築的日照間距,加強了批後管理,將規劃公示制度法定化。制定的實施獻血法若干規定,明確了固定采血點,規定了對獻血人員更為優惠的還血政策和相關待遇。先後兩次修訂了城市供熱條例,適當延長了供熱期限,提高了供熱溫度,明確了計費標准,對供熱單位和用戶雙方的權益、利益與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在制定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時,明確規定了婦女政治權利、文化教育權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人身權利與財產權益、婚姻家庭權益等方面的保護。修訂的城市房產拆遷管理條例,確定以「拆遷區域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作為補償標准,並規定了最低保障面積,提高了對被拆遷人的補償標准,切實維護和保障了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二、堅持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地方立法實效
突出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也是我市地方立法工作長期堅持的原則。在立項、確定法規調整內容時,我們始終強調從實際出發,立足青島特色優勢,著眼於解決沿海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地方立法對推動沿海城市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的保障促進作用。
一是著力突出海洋特色。青島是一個沿海開放城市,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推動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我們先後制定了近岸海域環境保護、海岸帶規劃、海洋漁業、海域使用管理、無居民海島管理等方面的法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保護和利用海洋資源的地方性法規體系。在制定海洋環境保護規定時,明確禁止在膠州灣沿岸新建或者擴建化工、印染、造紙、電鍍等嚴重污染項目;禁止直接向膠州灣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新建向膠州灣排放廢水的污水處理廠,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一級A標准等。
二是著力突出港口特色。青島是一座港口城市,建有中國最大的集裝箱泊位,與世界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海上交通非常繁忙。為了維護海上交通安全,我們制定了海上交通安全條例,對青島港口水域交通安全、港口排污、海上應急救援、客船管理等事項作出了規范,為我市「以港興市」戰略的實施和港航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三是著力突出奧運特色。青島是一座奧運城市,2008年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帆船比賽。為了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我們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及時作出了關於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進一步完善法制保障工作的決定,為奧運會、殘奧會帆船比賽的成功舉辦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
四是著力突出文化特色。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鮮明的城市特色。為了規劃、建設和管理好這座城市,我們先後制定了城市建築規劃、城市風貌保護、市容和環境衛生、城市綠化、森林公園管理等方面的法規,有力地保護和延續了青島的歷史文脈。
三、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切實提高立法質量
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地方立法的必由之路。多年來,我們積極探索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有效渠道、方式和措施,為不斷提高地方立法質量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是努力構建利益訴求的表達平台,積極推進民主立法。通過座談會、聽證會、公開徵求意見、問卷調查等形式,讓各方面意見得以充分表達。如2005年對《青島市物業管理條例(草案)》、2007年對《青島市停車場管理條例(草案)》舉行了立法聽證會,讓群眾對法規中涉及的重要問題充分表達意見。在制定《青島市停車場管理條例》時,除了召開常規的座談會外,我們還專門召開了市民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市民全部通過報名產生,保證民意表達「原汁原味」。另外,我們還建立了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立法項目制度,完善了法規草案公布制度。對與群眾密切相關的立法,更是堅持問計於民。如對市區燃放煙花爆竹是否解禁的問題,通過報紙、互聯網和發放調查問卷、城調隊入戶調查等方式,征詢了一萬余名群眾的意見,為立法決策提供了依據。實踐證明,在立法過程中構建民意表達平台,不僅能為地方性法規的修改提供很好的參考意見和建議,還能為群眾表達利益訴求提供一個重要渠道,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使立法過程成為釋放社會壓力的過程,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同時,這個平台還使群眾在參與立法中了解立法,為以後法規的施行奠定了良好基礎,可謂一舉三得。
二是努力構建地方立法的智力支撐平台,扎實推進科學立法。我們一直認為,要搞好立法工作,理論必須先行。多年來,我們先後與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青島大學、青島市委黨校等大專院校聯合成立了多個課題組,如法規授權條款課題組、立法技術規范課題組、法規清理課題組等,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很好地指導了立法實踐。我們還藉助知名律師事務所法律人才豐富、專業知識精通的優勢,於2004年委託島城兩家知名律師事務所起草了《青島市物業管理條例(代擬稿)》和《青島市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代擬稿)》,兩個代擬稿以律師專注於實踐的獨特視角和專業素養,對法規的順利出台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彌補專業人才方面的不足,我們還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建立了法學研究生實踐點,常年接納海洋大學的法學研究生在法制工作室實習,實現良性互補;為了彌補實踐經驗方面的不足,我們選擇了海爾集團、高校軟控等21家企業作為地方立法的企業聯系點,大部分法規尤其是經濟類法規,都要徵求各個聯系點的意見。本屆常委會在發揮專家的「智囊」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2009年,在制定《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時,充分利用青島市在海洋科研方面的優勢,組織海洋生態、海洋地質、海洋漁業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召開論證會,從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論證,為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決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是重視立、改、廢並舉,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在制定新法規的同時,積極對原有不適應改革發展需要的法規進行修改和廢止。如2004年根據國家實施行政許可法的要求,組織力量對地方性法規集中進行了清理審查,適時作出了關於修改單位內部治安工作條例等19件地方性法規和關於廢止基本農田保護管理辦法等8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為全面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奠定了基礎。在剛剛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上,我們又作出了關於廢止城市私有房屋管理辦法等8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在立法法施行10年來通過的61件法規及法規性決定中,修訂、修改和廢止的法規共45件,佔到三分之二以上。
四、堅持完善立法體制和機制,不斷提高立法工作水平
堅持完善立法體制和機制,是提高立法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先後制定了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進一步做好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的意見、地方性法規草案徵求意見工作規則、年度立法計劃編制辦法、立法聽證暫行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從年度立法計劃的編制到法規的起草、論證、修改,進行了全過程規范。
一是規范了立法計劃的編制制度。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實踐中,我們十分重視立法計劃的編制。在編制立法計劃的過程中,我們堅持體現改革發展穩定重大決策的項目優先安排,自主性、先行性立法項目優先安排,原有地方性法規與法律、行政法規不一致需要修訂或廢止的項目優先安排,地方發展迫切需要、條件比較成熟的項目優先安排。在此基礎上,我們對年度立法計劃的編制原則、編制機構和編制時間,立法計劃項目的提出、公開徵集、論證和確定,立法項目庫與年度立法計劃的銜接等內容作了明確規定,進一步規范了立法計劃的編制和執行。
二是規范了法規草案的起草制度。在法規起草工作中,組成素質高而精乾的法規起草班子,做到任務、時間、組織、責任、經費五落實。起草前認真學習和領會有關法律、法規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開展立法調查研究,全面、准確把握青島發展的實際,找准立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斷改進法規的起草機制,拓寬起草渠道,實行立法工作者、實際工作者、理論工作者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更好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三是建立完善了統一審議制度。實行統一審議制度能較好地解決越權立法、法規與法律相抵觸,以及民主程序不規范、部門利益驅動,導致立法質量不高等問題,這是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提高立法質量的重要保證。實踐證明,這一制度在堅持統一審議的同時,充分發揮了法制委員會和其他專門委員會的優勢和積極性、創造性,有效地維護了國家法制統一和提高了立法質量。
四是建立了立法的協調機制。通過協調,把立法中的主要矛盾和分歧意見解決在提請常委會審議之前;通過協調,正確處理市人大常委會與市政府、市人大常委會與各區(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與其他專門委員會等三個方面的關系,共同研究和處理法規審議中遇到的問題。
五是成立法制委員會。我們於2001年設立了法制委員會,並不斷改善法制委員會委員的行業構成和知識結構。如本屆法制委員會的11名組成人員,來自高校、科研、醫療衛生、政法、工業企業、商貿企業、建設和城市、農村基層單位等各行各業;從知識結構來看,有學法律的,也有學其他專業的;從新老交替來看,新進法制委員會的9名,老委員2名。這個結構充分考慮了立法工作的需要,既體現了專業性又兼顧了廣泛性,既注重理論指導又重視實踐經驗,既體現了工作延續性也突出了工作創新性,為我市的地方立法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陸』 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是什麼
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九條規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第十條規定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柒』 全國人大立法權包括哪些權力
全國人大立法權包括: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捌』 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章第一節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版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權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國家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八)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九)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三)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四)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五)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玖』 請結合實際,論述地方立法權的實施,有哪些好處
地方立法權的存在是中央和地方治理分工的需要。地方立法權是地方發揮積極性、更好履行治理職能的制度保證。地方立法權有利於提升立法質量。地方立法權有助於降低立法成本和風險。地方立法權有利於促進地方政府競爭,推動制度創新
『拾』 憲法制定權與立法權的聯系與區別
一、性質不同
1、憲法制定權:從制定憲法的過程來看,憲法制定者應當是屬於一個國家統治階級的人民,憲法制定權也只能屬於人民。
2、立法權:立法權構成國家的主權,這通過法律來組織和調整一切。
二、作用不同
1、憲法制定權:制定憲法。
2、立法權: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
三、特點不同
1、憲法制定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修改憲法,其他任何機關和組織都沒有這項權利;但憲法未賦予任何機構和個人制定憲法的權利。
2、立法權:在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還享有提出法案的權力。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立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