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治療一切心理疾病
⑴ 學佛可以治好心理疾病嗎
阿彌陀佛
真學佛可以,效果多大,那就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學佛要依照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不要自己亂看一些不知道出處的學佛資料,很多錯誤或不圓滿,壞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以修凈土法門。網路上很好找到凈空法師講經的「認識佛教」,無量壽經,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等,
問:請問應如何幫助患有精神病的家人?
凈空法師答:
精神病是屬於業障,這業障有兩種,一種是冤業,被冤親債主找到身上,這一類要化解,要對冤親債主要跟他溝通,要幫助他們、超度他們。告訴他們,冤冤相報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把問題加重,為什麼?這個仇恨結下去生生世世報不完的,雙方都痛苦,不是一方,雙方都痛苦。不如把冤結化解,不要再放在心上,大家好好的念佛求生凈土,將來到極樂世界都是同參道友。絕大多數的冤親債主都能接受,接受他就離開了,你的病就好了。
第二種是自己造的不善業,造得太多、太重,這要自己真正懺悔,趕快回頭,後不再造,那就有轉機了。真正徹底懺悔,那個恢復也很快,所以都有方法,只要方法你能夠了解、不懷疑,認真去做。如果一家人都幫助他那就更快,效果更大。
⑵ 佛教對治療心理疾病有什麼方法嗎
佛法的大乘、小乘、人天乘都有關於心理學方面的論述。但它和醫學里的心理學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它的手段比較寬泛,有時也用到一些宗教語言。而醫學里的心理學是不能使用宗教語言的。總之要單講心理學的話,還是醫學里的心理學更專業一些。但如果手段寬泛的話,佛祖、老子、孔子這些人在調整眾生心理上都會有所發揮的。
⑶ 用佛法解決心理問題有用嗎
濟群法師心理學起源於西方,就目前發展來看,也偏向西方式的治療方法。而誕生於2500多年前的佛學,歷來也被稱為心學,是心靈的智慧,也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稱為東方心理學。 佛法修行的目的,一是解脫,一是成佛。 所謂解脫,其實並不玄妙,簡言之,就是代表著心靈的自由。每個人都有許多煩惱,每解除一種,心靈就能從這種煩惱製造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現在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躁動時代。這種彌漫在城市乃至鄉村的躁動氣息,正來自我們內在的情緒和煩惱,我稱之為「心靈垃圾」。環境需要保護,需要治理,我們的內心同樣需要保護和治理,不然就會成為堆積如山的垃圾場。在這樣的心靈環境下,怎麼可能感知幸福,怎麼可能獲得寧靜? 當所有煩惱被徹底平息,心靈不再有任何躁動、任何不安、任何羈絆,也就是佛法所說的「涅槃」。此時,內心會呈現出無比的寂靜,所謂「涅槃寂靜」。這種寂靜,並不是沒有聲音、萬籟俱寂的靜,而是來自生命內在的寂靜。當心進入這種寂靜狀態,我們就能毫無阻礙地感知一切,包括許多微細的聲音,可以聽到眼睛眨動,聽到螞蟻打架。這種內在的寂靜,來自對空性的體證,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所以說,解脫和涅槃都是心靈抵達的終極境界,而非某種生理現象,不是長生不老,不是羽化成仙。 所謂成佛,也不是成就外在的什麼,不是像考職稱、獲大獎那樣,有職稱可考,有獎項可獲。因為成佛的內涵不是其他,而是生命的徹底覺醒,是慈悲和智慧的圓滿成就,這一切都源於對內心的改造。 佛法認為,凡夫因處在無明狀態而無法看清生命真相。我們時時都在關心自己,關心和自己有關的一切,但究竟什麼代表著我?什麼是世界真相?大多數人信賴自己的感覺,事實上,我們的所知所見只是主觀意識的投射,是由意識構造的影像。我們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甚至不知道「我是誰」,如此種種,是人們追問了千百年至今仍為之困擾的問題。 那麼,人類是否永遠無法透徹世界真相呢?從佛法角度來說,生命雖是迷惑的顯現,但本身也蘊涵著無限智慧。修行,就是通過聞思修來開發內在潛力。一旦啟動這種智慧,就有力量破迷開悟,從無明狀態中覺醒。今天很多專家講到生命品質,事實上,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為了將生命潛在的高尚品質開發出來,成就佛陀那樣的智慧和慈悲——這是佛陀品質的兩大特徵。無限的智慧,令我們究竟解脫煩惱;無限的慈悲,令我們關愛並幫助一切眾生。由此可見,佛法所關注的都是心理問題,是以心靈而非客觀世界作為認識和改善的對象。 說到佛法,或許有人會對那些深奧的典籍和術語望而卻步,對眾多的體系和宗派無從抉擇。其實,佛法雖有復雜的一面,基本綱領卻是簡單的,如苦集滅道四諦法門,就是佛陀為眾生指出的,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簡要途徑。 解決苦,首先要認識苦。就像病人,只有知道自己患病後,才會想方設法地尋求治療。佛法修行,也是以認識人生是苦為前提。這種苦,是從本質而非感覺來說。在我們的感覺中,人生似乎有苦有樂,尤其在娛樂業空前發達的今天,隨便玩些什麼,就能把痛苦暫時拋在一邊。但佛陀以智慧觀照,發現世間所謂的快樂,無不建立在苦的前提下,從本質來說無非是苦。飢餓難耐是一種痛苦,因為這種苦,吃飯才會成為快樂。走路疲勞是一種痛苦,因為這種苦,休息才會成為快樂。 從佛法角度來看,世間所有快樂都是以某種需求為前提。如果沒有需求,同樣的事情,未必能帶來快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種快樂,是建立在渴望見到對方的前提下。如果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人,見面就成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如果沒有飢餓感,吃飯會成為快樂嗎?即使面對山珍海味,也沒有誰能不停地吃下去。如果吃飯具有快樂的本質,那麼,無論什麼時候吃,也無論吃多少,都應該感到快樂,且應該越吃越快樂才是。事實上,一旦超過身體所需,吃飯立刻由快樂轉為痛苦。 所以,佛法是從生命內在尋找痛苦之源,也就是集,即苦的成因。找到疾病的源頭所在,就能藉此考量解決的結果和方案。滅,是疾病治癒後的健康狀態。道,則是治療的方法。從四諦法門可以看到,佛法修行所做的,就是幫助人們從認識苦到止息苦,是從內心而非外在環境來解決人生問題。
⑷ 佛教可以治療心理疾病嗎
可以。包治百病。就看醫術如何了。如果能深入經藏,取得真經,就葯到病除了。一切心裡疾病皆因心起,如果心本無有,還有什麼病呢?一切都是妄想而已。
⑸ 關於佛教對心理疾病的治療!
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建議你誦持《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雲:「若未來世眾生,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由此可見只要誦持《地藏菩薩本願經》,自得地藏菩薩保佑你沒有任何身心疾病。
此外,只要你誦持《地藏經》不但地藏菩薩會保佑你,連鬼界的鬼王都會遵守當初對釋迦牟尼佛的誓言而來守護你。《地藏經》中還記載,當時有無量無邊的佛、菩薩、天龍鬼神齊聚於忉利天,聞佛說法,其時有一鬼王,立刻合掌對釋迦牟尼佛發誓要保護所有誦持《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眾生,這位鬼王說:「或有男子、女人修毛發善事,乃至懸一幡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勅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好,祝身強體健、身心安樂。南無阿彌陀佛!
⑹ 醫治心理疾病,應當念佛教的什麼咒語怎麼念法有哪些注意事項
divil0927 說的很多,經或者咒語,只是一種方便的工具,不知道因和緣的表現而隨意使用,並不能起到根本的改變作用。
心理疾病的根源是心因,也就是無明,錯誤的思維,也就是精神思維上錯誤的認識和判斷;病的緣就是各種情志的反饋出現問題,也就是六根的妄見執著;病的果就是對世間的認識理解出現偏差,是五蘊的整體問題。
針對病的緣,也就是各種情志的過度刺激和錯誤反饋,也是因不同問題引起的,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因果相互轉化,互相引起新的變化,有因有緣而成世間的概念。他們的問題又有內因、外因多種情況。
從內因講,對於眼耳身心等接觸外界的器官功能過度的信賴,在自己的思維判斷和生活行動中逐漸產生習慣性的加強,這就是業(意識、行為、語言都是行的表現,行即是業)的延續,在意識中產生習慣,叫業習。錯誤的業習逐步加強,使錯誤的意識、行為、語言得到鞏固,影響了正確的思維判斷和行為,不去糾正就成了一種偏執。
從外因講,眼耳身心等接觸外界的器官被過度的刺激,在受、想、行、識中產生妄念,就是錯誤的認知感受、思維聯想、行動控制、意識綜合判斷。刺激的因素有可能是身體疾病(六根根源),有可能是心理的(想、識)。比如身體問題上,由於疾病引起眼耳身心等某方面功能的缺失,引起在認知感受、思維聯想、行動控制、意識綜合判斷上的非理性的思維;比如由於外界刺激感覺鬼神的影響、感覺自己過去行為的迫害、感覺自己未來的境界等是內心想、識的問題。
內因與外因的結合,其實就是我們精神的思維與神經系統的接受和處理的結合,彼此不能得到協調一致,造成或者精神問題或者神經問題。
知道相應的因和緣,再去逐步減少刺激的因和緣,認真思維緣起的過程,這就是治療的方法。經和咒,只是調節心志的手段,並不是根本方法。使用不當,反而引起更多的精神緊張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