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學雜志
『壹』 法律核心期刊是指哪些
1.中國法學 2.法學研究 3.法學 4.法學評論 5.中外法學 6.現代法學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學 9. 法學家 10. 政法論壇 11.人民檢察 12. 河北法學
13.法制與社會發展 14.政治與法律 15.環境法律評論 16.比較法研究 17.法學雜志
18.當代法學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適用 21.法學論壇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學核心期刊目錄。此外,在綜合類核心期刊上也經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學論文。以下是綜合類核心期刊:
1.中國社會科學 2.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社會科學戰線
4.學術月刊 5.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6.天津社會科學
7.學術研究 8.江海學刊 9.江漢論壇
10.江蘇社會科學 11.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2.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15.浙江學刊
16.浙江社會科學 17.社會科學研究 18.求是學刊
19.社會科學(上海)(吸收: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 20.社會科學輯刊 21.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22.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3.中州學刊 24.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5.人文雜志 26.求索 27.思想戰線
28.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9.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30.國外社會科學
31.南京社會科學 32.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3.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4.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5.齊魯學刊
36.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名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37.學海 38.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39.江西社會科學
40.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1.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2.河北學刊
43.學術界 44.東岳論叢 45.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46.東南學術 47.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8.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49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並入:社會科學) 50.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1.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52.北京社會科學 53.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4.學術論壇 55.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56.廣東社會科學
57.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8.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9.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60.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1.山東社會科學
62.探索 63.學術交流 64.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65.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6.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7.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8.北方論叢 69.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0.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1.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72.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3.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4.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5.寧夏社會科學 76.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7.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8.雲南社會科學 79.長白學刊
80.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1.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2.江淮論壇
83.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4.河南社會科學 85.內蒙古社會科學
86.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87.甘肅社會科學 88.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9.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0.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1.晉陽學刊
92.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93.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4.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5.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6.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7.貴州社會科學
98.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9.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這些刊物可以直接從郵局訂閱,也可以到圖書館查看。
『貳』 鄧傑的二論文
1.《簡析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與壁壘保護》,載《法商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1997年第5期轉載。
2.《無罪推定原則的立法思考》,載《法學雜志》1999年第3期。
3.《論國際私法中法院地法的適用》,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第二卷)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試論國際私法中行為方式的法律適用》,載《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
5.《論快速仲裁》,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1期。
6.《倫敦海事仲裁中的費用擔保制度》,載《湖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7.《發展中的意思自治原則》,載《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8.《歐洲仲裁院及其規則》,載《法學雜志》2000年增刊。
9.《倫敦海事仲裁中的多方當事人仲裁程序》,載《武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1年第3期轉載。
10.《國際社會本位理念與法院地法適用的合理限制》(第二作者),載《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2002年第1期轉載。
11.《英國關於仲裁協議書面形式的立法發展及其對海事仲裁的影響》,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2年第2期轉載。
2004年獲貿仲、海仲徵文三等獎。
12.《略論國際商事仲裁的優勢及其實現途徑》,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法學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轉載。
13.《試論中國海事仲裁製度的發展與完善》,載《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1輯,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4.《論中國仲裁協議制度的完善》,載《民商法論叢》(第23卷),(香港)金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
15.《英國海事仲裁中的財產保全制度》,載《民商法論叢》(第25卷),(香港)金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
16.《關於完善中國仲裁財產保全制度的幾點建議》,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17.《論英國海事仲裁中的簡易程序》,載《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18.《論中國應確立仲裁庭管轄權自裁原則》,載《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19.《論國際民事訴訟中的協議管轄制度》,載《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獲福建省法學會2002年度優秀法學論文二等獎。
20.《論仲裁庭管轄權自決原則》,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第五卷)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完善中國仲裁中的財產保全制度》,載《法學雜志》2003年第1期。
22.《論域名爭議及其解決》,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
23.《商事仲裁協議若干理論問題探討》,載《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9輯),方正出版社2003年。
『叄』 想了解一下,法律和法學的核心期刊有那些啊
有法學研究,復中國法學制,法學,法商研究,政法論壇。
『肆』 2008年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目錄
中核心期刊的認定,目前國內比較權威的有兩種版本《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另外,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較權威的社科類資料庫。在國外較權威和著名的數據檢索系統包括SCI、EI等,為了引導我校科技人員的論文投向, 使他們的論文能被權威檢索系統收錄,讓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提高我校科學研究的顯示度,現將常用資料庫來源期刊的簡要情況介紹如下,以供科技人員及管理人員檢索、訂閱、職稱評定等參考。
另外,本指南還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響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影響因子排序表謹供參考。
1、《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0版
簡稱《引證報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選),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國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發布上一年的科研論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別收錄的論文量和中國期刊發表論文量等項指標。最後一項指的是各單位在《引證報告》收編的期刊中發表的論文數。《引證報告》以1300多種中、外文科技類期刊作為統計源,報告的內容是對這些期刊進行多項指標的統計與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類進行「影響因子」排名。 (見下表)
《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軍事
第二編 經 濟
第三編 文化、教育、歷史
第四編 自然科學
第五編 醫葯、衛生
第六編 農業科學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軍事
A/K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
1.中國社會科學 2.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社會科學戰線 4.學術月刊 5.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6.天津社會科學 7.學術研究 8.江海學刊 9.江漢論壇 10.江蘇社會科學 11.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2.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15.浙江學刊 16.浙江社會科學 17.社會科學研究 18.求是學刊 19.社會科學(上海)(吸收: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 20.社會科學輯刊 21.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22.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3.中州學刊 24.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5.人文雜志 26.求索 27.思想戰線 28.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9.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30.國外社會科學 31.南京社會科學 32.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3.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4.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5.齊魯學刊 36.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37.學海 38.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39.江西社會科學 40.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1.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2.河北學刊 43.學術界 44.東岳論叢 45.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46.東南學術 47.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8.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49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並入:社會科學) 50.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1.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52.北京社會科學 53.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4.學術論壇 55.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56.廣東社會科學 57.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8.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9.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60.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1.山東社會科學 62.探索 63.學術交流 64.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65.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6.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7.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8.北方論叢 69.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0.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1.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72.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3.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4.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5.寧夏社會科學 76.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7.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8.雲南社會科學 79.長白學刊 80.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1.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2.江淮論壇 83.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4.河南社會科學 85.內蒙古社會科學 86.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87.甘肅社會科學 88.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9.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0.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1.晉陽學刊 92.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93.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4.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5.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6.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7.貴州社會科學 98.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9.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B(除B9) 哲學 l.哲學研究 2.心理科學 3.心理學報 4.哲學動態 5.自然辨證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辯證法通訊 8.心理學動態(改名為:心理科學進展) 9.中國哲學史 10.道德與文明 11.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2.現代哲學 13. 心理發展與教育 14.心理學探新 15.周易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學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國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國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 統計學 l. 中國統計 2.統計研究 3.統計與決策 4.數理統計與管理
C9l 社會學 1.社會學研究 2.社會 3.婦女研究論叢 4、中國社會保障
C92 人口學 l.人口研究 2. 中國人口科學 3.人口與經濟 4.人口學刊 5、人口與計劃生育
C93 管理學 1.中國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領導科學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學學報
C96 人才學 1.中國人才
C95 民族學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 3、貴州民族研究 4、廣西民族研究 5、黑龍江民族從刊 6、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國民族 10.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1.雲南社會科學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滿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改: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6.內蒙古社會科學 17.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D1,3,5國際政治 1.世界經濟與政治 2. 現代國際關系 3.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4.歐洲(改名為:歐洲研究)5. 國際問題研究 6. 當代亞太 7.國外理論動態 8. 美國研究 9.當代世界 10. 西亞非洲 11.東歐中亞研究(改名為: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12.國際展望 13.國際論壇 14.國際觀察 15.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6.和平與發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學刊 19.東南亞研究 20.國外社會科學
D2,4,6 中國政治 1.政治學研究 2. 求是 3. 中國行政管理 4.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5. 瞭望 6.社會主義研究 7. 教學與研究(北京) 8.毛澤東思想研究 9.黨的文獻 10.馬克思主義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國青年研究 13.探索 14.黨建研究(北京) 15.中共黨史研究 16.學習與探索 17.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18.社會科學研究 19.理論前沿 20.理論探討 21. 新視野 22.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3.求是 24.理論與改革 25.科學社會主義 26.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8.工會理論與實踐 29.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30.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31.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32.理論學刊 3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34.婦女研究論叢 35.黨政論壇 36.理論導刊 37.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38.理論探索 39. 半月談 40.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41. 中國青年 42.公安大學學報(改: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D9 法律 1.中國法學 2.法學研究 3.法學 4.法學評論 5.中外法學 6.現代法學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學 9. 法學家 10. 政法論壇 11.人民檢察 12. 河北法學 13.法制與社會發展 14.政治與法律 15.環境法律評論 16.比較法研究 17.法學雜志 18.當代法學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適用 21.法學論壇
E 軍事 1.中國軍事科學 2.軍事經濟研究 3.國防大學學報 4.政工導刊 5.軍事史林 6.軍事歷史研究 7.世界軍事 8.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 9.南京政治學院學報
第二編 經 濟
F 綜合性經濟科學 1.經濟研究 2.管理世界 3.經濟學動態 4.改革 5.經濟學家 6.世界經濟 7. 財貿經濟 8.財經研究 9.經濟科學 10.宏觀經濟研究 11.財經問題研究 12.經濟評論 13.當代財經 14.當代經濟科學 15.經濟管理 16.當代經濟研究 17.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8.南開經濟研究 19.經濟問題 20.經濟問題探索 21.現代財經 22.上海經濟研究 23.財經科學 24.國際經濟評論 25.外國經濟與管理 26.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7.經濟縱橫 28.中國經濟問題 29.經濟與管理研究 30.中國經濟史研究 31.經濟經緯 32.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33.中南財經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34.生產力研究
F11 世界經濟 1.世界經濟 2.世界經濟與政治 3.世界經濟研究 4. 國際經濟評論 5.外國經濟與管理 6.國際貿易問題 7.國際貿易 8.當代亞太 9.亞太經濟 10.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11.現代國際關系 12.東歐中亞研究(改名為: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13.世界經濟文匯
F12,F2 中國經濟,經濟計劃與管理 1.改革 2.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3.上海經濟研究 峰 4.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5.經濟體制改革 6. 中國經濟管理 7.特區經濟 8.開放導報 9.南方經濟 10.宏觀經濟調控 11.中國改革 12.中國勞動 13.城市發展研究 14.城市問題 15.國際經濟合作 16.改革與戰略 17.中國流通經濟 18.中國物資流通(改名為:中國物流與采購)
F23 會計 1.會計研究 2.審計研究 3.財會月刊 4.財務與會計 5.財會通訊 6.審計與經濟研究 7.中國審計 8.中國農業會計 9.廣西會計 10.中國會計電算化 11.財會研究(蘭州) 12.事業財會 13.財經理論與實踐 14.會計之友
F3 農業經濟 1.中國農村經濟 2.農業經濟問題 3.中國農村觀察 4.農業現代化研究 5.農業技術經濟 6.林業經濟 7.中國土地科學 8.林業經濟問題 9.生態經濟 10.農業經濟 11.調研世界 12.鄉鎮企業研究 13.中國農墾經濟 14.農村經濟 15.鄉鎮經濟 16.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17.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改名為:農村經營管理) 18.世界農業 19.農村經濟導刊
F4/6工業經濟
(含F27) 1.中國工業經濟 2.管理世界 3.經濟管理 4.經濟研究 5.改革 6.外國經濟與管理 7.經濟問題探索 8.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9.企業管理 10.企業經濟(南昌) 11.汽車與配件 12.中國建材 13.煤炭經濟研究 14.中國電業 15.建築經濟 16.中國地質礦產經濟(改名為:中國國土資源經濟)17.企業活力 18.上海企業 19.集團經濟研究 20.管理現代化 21.經營與管理 22.國有資產管理 23.企業家(改名為:財智文摘) 24.工業技術經濟 25.電力需求側管理 26.鐵道經濟研究 27.交通企業管理 28.旅遊學刊 29.郵電企業管理(改名為:通信企業管理)
F7 貿易經濟 1.國際貿易問題 2.商業研究 3.國際貿易 4.商業經濟與管理 5.財貿經濟 6.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消費經濟 8.國際經貿探索 9.商業時代 10.國際經濟合作 11.國際商務研究 12.價格理論與實踐 13.中國商貿 14.商場現代化 15.江蘇商論 16.銷售與市場 17.商業經濟文薈 18.中國物價 19.中國市場 20.財貿研究 21.價格月刊
F81 財政.國家財政 1.稅務研究 2.財政研究 3.稅務與經濟 4.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5.財貿經濟 6.中國財政 7.中國財經信息資料 8.財經問題研究 9.涉外稅務 10.財經論叢 11.財經研究 12.中國稅務 13.當代財經 14.財經科學 15.江西財稅與會計 16.財會研究(蘭州)
F82/83/84貨幣/金融、銀行/保險 1.金融研究 2.國際金融研究 3.證券市場導報 4.投資研究 5.金融論壇 6.保險研究 7.金融理論與實踐 8.上海金融 9.財經理論與實踐 10.金融與經濟 11.浙江金融 12.武漢金融 13.中國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現代金融 17.農村金融研究 18.國際金融 19.銀行家
第三編 文化、教育、歷史
G20 信息與傳播 1.現代傳播 2.當代傳播
G21新聞學、新聞事業 1.國際新聞界 2.新聞記者 3.新聞通訊(改名為:傳媒觀察) 4.新聞與傳播研究 5.中國記者 6.新聞戰線 7.新聞與寫作 8.新聞界 9.新聞愛好者 10.新聞大學 11.新聞知識 12.新聞實踐
G22廣播、電視事業 1.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電視研究
G23出版事業 1.編輯學報 2.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3.中國出版 4.編輯之友 5.出版發行研究 6.編輯學刊 7.出版廣角 8.讀書 9.中國圖書評論 10.科技與出版
G25,35 圖書館學,情報學 1.中國圖書館學報 2.圖書情報工作 3.大學圖書館學報 4.情報學報 5.圖書館雜志 6.情報科學 7.圖書館建設 8.圖書館 9.情報雜志 10.圖書館論壇 11.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12.情報資料工作 13.情報理論與實踐 14.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5.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6.圖書情報知識 17.現代情報
G27 檔案學 1.檔案學通訊 2.中國檔案 3.檔案學研究 4.檔案與建設 5.浙江檔案 6.檔案管理 7.蘭台世界 8.山西檔案 9.檔案 10.北京檔案 11.上海檔案 12.四川檔案 13.湖南檔案(改:檔案時空)
G3 科學,科學研究 1.自然辯證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學學研究 4.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5.中國科技論壇 6.中國軟科學 7.自然辯證法通訊 8.科學管理研究 9.研究與發展管理 10.科技進步與對策 11.科學新聞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學對社會的影響
G4 綜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論與實踐 3. 比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評論 6.中國教育學刊 7.外國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學與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與經濟 12.教育科學 13.江西教育科研 14.遼寧教育研究 15.教育導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東教育科研(改:當代教育科學) 18.教育研究與實驗 19.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http://www.51qikan.com/
G61 學前教育 1.學前教育研究 2.幼兒教育 3.學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課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學管理 3.語文教學通訊(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學科教育 5.外國中小學教育 6.歷史教學 7.上海教育 8.中小學教師培訓 9.小學語文教學 10.小學教學研究 11.思想政治課教學 12.天津教育 13.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14.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15.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16.英語輔導(與瘋狂英語合並為:英語輔導、瘋狂英語) 17.中小學外語教學 18.數學通報 19.中學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學教學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漢) 2. 教育發展研究 3.中國高等教育 4.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5.中國高教研究 6.江蘇高教 7.高等師范教育研究(改名為:教師教育研究)8.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龍江高教研究 11.現代大學教育 12.高校理論戰線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G71/79 各類教育 1.中國成人教育 2.教育與職業 3.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4.中國電化教育 5.中國遠程教育 6.電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國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10.父母必讀 11.繼續教育
G8 體育 1.體育科學 2.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3.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4.體育與科學 5.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6.體育學刊 7.中國體育科技 8.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9.體育文化導刊 10.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11.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12.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13.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H0/2 語言學/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1.中國語文 2.語言教學與研究 3.民族語文 4.語言文字應用 5.漢語學習 6.語言研究 7.中國翻譯 8.世界漢語教學 9.古漢語研究 10.方言 11.當代語言學 12.語文研究 13.語文建設 14.修辭學習 15.語言與翻譯 16.上海科技翻譯 17.中國科技翻譯
H3/9 外國語 1.外語教學與研究 2.外國語 3.外語與外語教學 4.外語界 5.現代外語 6.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7.外語學刊 8.外語教學 9.外語研究 10.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1.中國俄語教學
第四編 自然科學
N/Q,T/X 綜合性科學技術 1.科學通報 2.中國科學.A輯,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分成:中國科學.A輯,數學和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天文學) 3.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5.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6.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9.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10.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11.國防科技大學學報 12.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13.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14.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15.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6.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改:天津大學學報) 17.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8.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19.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1.華東理工大學學報 22.中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3.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 24.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5.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6.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7.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8.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9.自然科學進展 30.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改: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31.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2.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33.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34.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5.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6.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37.高技術通訊 3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39.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0.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41.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2.應用科學學報 43.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4.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5.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46.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47.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8.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9.北京化工大學學報(改: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0.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1.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52.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3.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54.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5.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6.北方交通大學學報 57.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8.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9.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0.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61.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2.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3.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64.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5.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6.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67.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68.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9.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70.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71.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2.太原理工大學學報 73.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4.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5.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76.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77.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8.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9.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0.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1.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改: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82.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 83.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4.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85.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86.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7.甘肅工業大學學報(改:蘭州理工大學學報) 88.桂林工學院學報
N 自然科學總論 1.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系統工程 3.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4.系統工程學報 5.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 6.自然辯證法研究 7.科學 8.管理科學學報 9.自然科學史研究 10.自然雜志 11.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2.中國科學基金 13.中國科技史料
第五編 醫葯、衛生
R 綜合性醫葯衛生 1.中華醫學雜志 2.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3.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4.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5.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6.解放軍醫學雜志 7.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8.復旦學報.醫學版 9.同濟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10.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11.湖南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12.華西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13.第一軍醫大學學報 14.蘇州醫學院學報(改名為: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15.廣東醫學 16.上海醫學 17.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 18.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19.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中山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1.西安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2.江蘇醫葯 23.新醫學 24.天津醫葯 25.山東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6.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7.軍醫進修學院學報 28.陝西醫學雜志 29.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3 0.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31.山東醫葯 32.河南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33.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34.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35.北京醫學 36.醫學與哲學
『伍』 求法學期刊的投稿Email
法學期刊:核心期刊:
1 中國法學http://www.zgfxqk.org.cn/Index.shtml
2 法學研究http://dlib2.cnki.net/kns50/Navi/item.aspx?NaviID=1&BaseID=LAWS&NaviLink=%E6%A3%80%E7%B4%A2%3A%E6%B3%95%E5%AD%A6%E7%A0%94%E7%A9%B6-%2Fkns50%2FNavi%2Flist.aspx%3FNaviID%3D1%26Field%3Dcykm%5Ee_name%5Ec_name%26Value%3D%25e6%25b3%2595%25e5%25ad%25a6%25e7%25a0%2594%25e7%25a9%25b6*%253f%25e6%25b3%2595%25e5%25ad%25a6%25e7%25a0%2594%25e7%25a9%25b6*%253f%25e6%25b3%2595%25e5%25ad%25a6%25e7%25a0%2594%25e7%25a9%25b6%7C%E6%B3%95%E5%AD%A6%E7%A0%94%E7%A9%B6
3 法學
4 法學評論 [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有]{中國學術期刊網}http://www.exsqk.com/
2. 中外法學http://www.chinalawinfo.com/ad/20051103/zwfx_jj.asp
3. 現代法學http://www.swupl.e.cn/xuebao/index.htm
4. 法商研究http://fsyj.znufe.e.cn/
5. 法律科學 [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有]
見4.
6. 法學家http://www.law.ruc.e.cn/research/ShowClass.asp?ClassID=365
7. 政法論壇http://dlib2.cnki.net/kns50/Navi/item.aspx?NaviID=1&BaseID=ZFLT&NaviLink=%E6%A3%80%E7%B4%A2%3A%E6%94%BF%E6%B3%95%E8%AE%BA%E5%9D%9B-%2Fkns50%2FNavi%2Flist.aspx%3FNaviID%3D1%26Field%3Dcykm%5Ee_name%5Ec_name%26Value%3D%25e6%2594%25bf%25e6%25b3%2595%25e8%25ae%25ba%25e5%259d%259b*%253f%25e6%2594%25bf%25e6%25b3%2595%25e8%25ae%25ba%25e5%259d%259b*%253f%25e6%2594%25bf%25e6%25b3%2595%25e8%25ae%25ba%25e5%259d%259b%7C%E6%94%BF%E6%B3%95%E8%AE%BA%E5%9D%9B
8. 人民檢察http://dlib2.cnki.net/kns50/Navi/item.aspx?NaviID=1&BaseID=RMJC&NaviLink=%E6%A3%80%E7%B4%A2%3A%E4%BA%BA%E6%B0%91%E6%A3%80%E5%AF%9F-%2Fkns50%2FNavi%2Flist.aspx%3FNaviID%3D1%26Field%3Dcykm%5Ee_name%5Ec_name%26Value%3D%25e4%25ba%25ba%25e6%25b0%2591%25e6%25a3%2580%25e5%25af%259f*%253f%25e4%25ba%25ba%25e6%25b0%2591%25e6%25a3%2580%25e5%25af%259f*%253f%25e4%25ba%25ba%25e6%25b0%2591%25e6%25a3%2580%25e5%25af%259f%7C%E4%BA%BA%E6%B0%91%E6%A3%80%E5%AF%9F
9. 河北法學http://www.hbfx.cn/
10. 法制與社會發展http://fzyshfz.periodicals.net.cn/gyjs.asp?ID=4027073
11. 政治與法律 [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有]見4。http://fzyshfz.periodicals.net.cn/gyjs.asp?ID=4027073
12. 環球法律評論http://hqflpl.periodicals.net.cn/gyjs.asp?ID=4028377
13. 比較法研究http://www.unusuniversus.com/index2.asp
14. 法學雜志http://fxas.chinajournal.net.cn/index.asp
15. 當代法學http://dlib2.cnki.net/kns50/Navi/item.aspx?NaviID=1&BaseID=DDFX&NaviLink=%E6%A3%80%E7%B4%A2%3A%E5%BD%93%E4%BB%A3%E6%B3%95%E5%AD%A6-%2Fkns50%2FNavi%2Flist.aspx%3FNaviID%3D1%26Field%3Dcykm%5Ee_name%5Ec_name%26Value%3D%25e5%25bd%2593%25e4%25bb%25a3%25e6%25b3%2595%25e5%25ad%25a6*%253f%25e5%25bd%2593%25e4%25bb%25a3%25e6%25b3%2595%25e5%25ad%25a6*%253f%25e5%25bd%2593%25e4%25bb%25a3%25e6%25b3%2595%25e5%25ad%25a6%7C%E5%BD%93%E4%BB%A3%E6%B3%95%E5%AD%A6
16. 人民司法http://dlib2.cnki.net/kns50/Navi/item.aspx?NaviID=1&BaseID=RMSF&NaviLink=%E6%A3%80%E7%B4%A2%3A%E4%BA%BA%E6%B0%91%E5%8F%B8%E6%B3%95-%2Fkns50%2FNavi%2Flist.aspx%3FNaviID%3D1%26Field%3Dcykm%5Ee_name%5Ec_name%26Value%3D%25e4%25ba%25ba%25e6%25b0%2591%25e5%258f%25b8%25e6%25b3%2595*%253f%25e4%25ba%25ba%25e6%25b0%2591%25e5%258f%25b8%25e6%25b3%2595*%253f%25e4%25ba%25ba%25e6%25b0%2591%25e5%258f%25b8%25e6%25b3%2595%7C%E4%BA%BA%E6%B0%91%E5%8F%B8%E6%B3%95
17. 法律適用 [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有]
見4
18. 法學論壇[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有]
見4
法制網http://www.legaldaily.com.cn/fxyj/node_4781.htm
『陸』 李仁玉的擔任職務
曾任中央民族大學法律系主任,北京商學院法律系主任,現任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國家檢察官學院客座教授,上海政法學院客座教授。原國內貿易部部級優秀專家,中國司法部律師與公正指導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行為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法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民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中國司法部基層工作司特約專家、北京市法學會理事,《法學雜志》編委、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特約專家、山東省威海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福建省廈門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市新元律師事務所律師。司法考試民法名師,政法英傑、三校名師等著名司法考試學校簽約民法主講教師。
『柒』 法學,政治學核心期刊分別有哪些
很多的,我一般是上知網或萬方查詢,您也可以網路上咨詢下代理,畢竟代理有關系也比較清楚
『捌』 鄧傑是天才嗎
鄧傑,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華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國際私法學會理事,《北京仲裁》雜志社顧問,上海仲裁委員會、武漢仲裁委員會、泉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自1997年以來,先後在《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武漢大學學報》、《法商研究》等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5篇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出版專著1部,參編、參譯著作6部,2003年獲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獲福建省法學會2002年度優秀法學論文二等獎。
科 研 成 果:
(一)專著:
《倫敦海事仲裁製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獲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二)論文:
1.《簡析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與壁壘保護》,載《法商研究》1997年第1期, 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1997年第5期轉載。
2.《無罪推定原則的立法思考》,載《法學雜志》1999年第3期。
3.《論國際私法中法院地法的適用》, 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第二卷)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試論國際私法中行為方式的法律適用》, 載《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
5.《論快速仲裁》, 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1期。
6.《倫敦海事仲裁中的費用擔保制度》, 載《湖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7.《發展中的意思自治原則》, 載《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8.《歐洲仲裁院及其規則》, 載《法學雜志》2000年增刊。
9.《倫敦海事仲裁中的多方當事人仲裁程序》, 載《武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1年第3期轉載。
10.《國際社會本位理念與法院地法適用的合理限制》(第二作者), 載《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2002年第1期轉載。
11.《英國關於仲裁協議書面形式的立法發展及其對海事仲裁的影響》, 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2年第2期轉載。
2004年獲貿仲、海仲徵文三等獎。
12.《略論國際商事仲裁的優勢及其實現途徑》, 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法學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轉載。
13.《試論我國海事仲裁製度的發展與完善》, 載《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1輯,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4.《論我國仲裁協議制度的完善》, 載《民商法論叢》(第23卷),(香港)金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
15.《英國海事仲裁中的財產保全制度》, 載《民商法論叢》(第25卷),(香港)金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
16.《關於完善我國仲裁財產保全制度的幾點建議》, 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17.《論英國海事仲裁中的簡易程序》, 載《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18.《論我國應確立仲裁庭管轄權自裁原則》, 載《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19.《論國際民事訴訟中的協議管轄制度》, 載《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獲福建省法學會2002年度優秀法學論文二等獎。
20.《論仲裁庭管轄權自決原則》, 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第五卷)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完善我國仲裁中的財產保全制度》, 載《法學雜志》2003年第1期。
22.《論域名爭議及其解決》, 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
23.《商事仲裁協議若干理論問題探討》,載《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9輯),方正出版社2003年。
(三)參譯:
《牛津法律大辭典》(B、C詞條),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四)參編:
1.《國際民商事程序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國際私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商事仲裁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國際私法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涉外民商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玖』 王欣新的代表性成果
《公司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破產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破產法學》(現代遠程教育系列教材)(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企業和公司法》(現代遠程教育系列教材)(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版
《破產法專題研究》(獨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企業股份制:中國規則》(獨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年版
《走進股份制:中國規則》(獨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版
《破產法學》(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法學系列第二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破產法論壇》(第一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破產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第一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律師新業務》(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商法概論》(全國高等教育通識課系列教材)(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破產法釋義》(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經濟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人民調解員工作手冊》(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經濟法》(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定教材)(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股份制企業實務指南》(副主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公民法律手冊》(副主編),紅旗出版社1997年版
《「一國兩制」法律問題研究》(香港卷)(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分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現代企業法律制度》(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中華法學大辭典—民法學卷》(參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
《經濟法》(全國注冊會計師考試指定教材)(參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至2008年版。
《中國商務知識大全》(參編),中國商業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公司法與高新技術企業股份制改組實務指南》(常務副主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4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釋義》(合著,第一作者),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律師資格考試教程》(參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法學大辭典》(參編),團結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公司法與公司運行實務指南》(副主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4年版
《市場競爭的法律調整與對策》(國家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青年基金項目)(參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調整》(參編),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債務知識大全》(參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當代中國公司實務》(合著),中國物資出版社1992年版
《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集解及難點分析》(副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2年版
《法學大辭典》(經濟法分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法律調整》(國家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項目)(參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1年版
《國際經貿金融慣例》(參編),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企業經濟顧問》(參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經濟與管理大辭典》(續編)(參編),中國發展出版社1989年版
《行政管理學大辭典》(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概論》(參編),重慶出版社1989年版
《工業企業法讀本》(參編),天津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經濟法原理》(參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律師資格考試指南》(參編),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法學考試指南》(參編),檔案出版社1987年版
《律師公證制度》(合著),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年版 《論破產程序中公益性捐贈行為之撤銷》,載人民法院報2009年1月15日
《論關聯企業破產之規制》,載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9期
《我國承認外國破產程序域外效力制度的解析與完善》,載法學雜志2008年第6期
《破產法制中的司法權與行政權關系探析》,載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9期
《破產程序中共益債權的受償無需申報》,載人民法院報2008年9月18日
《破產案件中對連帶責任保證人責任的追究》,載人民法院報2008年6月27日
《破產立法與實施若干問題探析》,載人民法院報2008年6月12日
《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問題研究》,載人民法院報2008年5月8日;(中國律師2008年第9期轉載)
《金融機構破產問題漫談》,載人民法院報2008年5月6日
《里程碑---立法的創新與完善》,載人民法院報2008年3月23日。
《論新破產法上的取回權》,載光華法學(第二輯)2008年第1期
《違法成本低於守法的立法才是危險的誤區——談法的利益引導機制》,載法學家茶座2008年第19輯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中國破產法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 2008年十三省市區法學會第24次經濟法學術研討會,載「中國經濟法三十年」,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論文獲得一等獎
《評證券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載經濟法學家(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論新破產法立法宗旨的創新》,載中國商法年刊(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再論股東破產債權不能與未到位的出資抵銷》,載人民法院報2007年11月15日
《新破產法立法宗旨的創新》,載檢察日報2007年11月9日
《破產撤銷權研究》,載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完善小額消費糾紛的法律解決機制》,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破產企業出資人欠繳的注冊資本不得與其破產債權抵銷》,載人民法院報2007年8月30日
《評債務人提交職工安置方案》,載人民法院報2007年7月11日
《論破產抵銷權》,載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3期
《讓判決書沐浴清澈陽光》,載民主與法制2007第9期
《關於新舊破產法的適用銜接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07年5月9日
《破產重整立法若干問題研究》,載政治與法律2007年第1期
《破產別除權理論與實務研究》,載政法論壇200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7年第5期轉載)
《論法院對股東股利分配請求權的保護》,載人民法院報2007年1月17日
《閑話法院判決書的上網公開》,載法學家茶座(第12輯)2006年
《化解基站建設引發的矛盾》,載通信企業管理2006年第11期
《規范企業破產程序 公平清理債權債務----新破產法解讀三人行》,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9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6年第11期轉載)
《企業破產法:金融機構破產法規與國際接軌》,載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9月28日
《新破產法剖析》,載經濟法學評論(第七卷)2006年
《真假破產中「嚴重欺詐」均應追究刑責》,載檢察日報2006年7月13日
《論債權出資》,載法學雜志 2006年第5期
《我國公司法修改後公司合並規則探究》,載政治與法律2006年第3期
《析新公司法中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向非股東股權轉讓之規定》,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完善有限合夥 促進風險投資》,載檢察日報2006年6月13日
《Analytical review on major issues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legislation》2006 Volume 1 Number 2,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嘉利來」案的蹊蹺之處》,載法人2006年第5期
《博客目前能否成為廣告平台》,載北京晨報2006年3月14日
《談新公司法清算制度的完善》,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6第2期
《新<破產法>的突破》,載法人2006年第2期
《談新<公司法>資本制度之變革》,載會計師2005年第12期
《破產立法札記》,載法學家茶座(第9輯)2005年
《論公司清算制度之立法完善》,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第8期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經濟法辨析》,載經濟法學評論(第6卷)2005年
《論公司治理與公司控制人侵權責任的追究》,政法論叢,2005年第6期(江西財經大學學報,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專刊轉載)
《德國和英國的破產立法》,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10月21日、10月28日、11月4日
《論破產案件中土地使用權的處理原則》,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新破產立法縱橫談》,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論職工債權在破產清償中的優先順序問題》,載法學雜志2005年第4期
《論新破產立法中債權人會議制度的設置思路》,載法學家2005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2005年第7期轉載)
《談股東違反出資義務的法律責任》,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4月20日
《中國反壟斷法調整范圍的立法思考與建議》,載法學雜志2005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9期轉載)
《中超風波:產權與體制的博弈》,載法人2005年第1期
《破產立法中永遠的痛》,載證券日報2004年11月8日
《國企產權改革的法治化之辯》,載法人2004年第10期
《新破產立法中管理人制度的設置思路》,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5年第1期轉載)
《新破產立法中的法律責任制度》,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9月10日
《新破產立法的破產原因》,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8月20日
《談對專家論證會的一點看法》,載法學家茶座(第五輯)2004年
《堅決打擊破產欺詐逃債行為——論新破產立法中的撤銷權與無效行為制度》,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8月6日
《新破產立法中對勞動債權的保護》,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7月23日
《新破產立法與國企政策性破產的關系》,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7月9日
《新破產法的適用范圍》,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7月2日
《再辨破產法兩大難題》,載法人2004年第8期
《新破產法將走向市場化體制》,載會計師2004年第8期
《破產再也不是逃債者免費的午餐》,載檢察日報2004年7月1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記新破產立法風雨十年》,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6月25日
《論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構建》,載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論破產立法中的經濟法理念》,載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2004年第9期轉載)
《上市公司不再是保險箱》,載經濟參考報2004年4月30日
《上市公司合並中區分股權性質確定折股比例的法律思考》,載中國證券報2004年4月16日
《論壇:如何變革集體經濟》,載法人2004年第4期
《宇通股權拍賣涉嫌國資流失》,載證券日報2004年1月29日
《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資格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1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2004年第4期轉載)
《三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法律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03年5月8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2003年第7期轉載)
《「重點企業掛牌」的法律聯想》,載法學家茶座(第4輯)2003年
《外商受讓上市公司股權的稅收問題》,載上海證券報2003年4月8日
《企業改制重組中的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載中國文化報2002年9月16日
《企業改制重組有哪些要求》,載中國文化報2002年8月19日
《再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法律問題》,人民法院報,2002年7月19日;民商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2002年第10期
《公司發行股票上市條件》,中國文化報,2002年4月8日,5月20日,7月8日
《試論破產立法與國企失業職工救濟制度》,載政法論壇200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10期轉載)
《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實務研究》,載證券導刊2002年第13期
《資本經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載中國文化報2002年3月18日
《文化產業的資本經營與上市實例分析》,載中國文化報2002年2月11日
《公司合並中對債權人的保護》,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2年第1期轉載)
《重組長征何其難 只緣法律不完善---- 再評「鄭百文」事件》,載證券日報2001年11月19日
《中國股市反思:不規范的根源》,載信息早報2001年10月31日
《「鄭百文」事件法律評說----兼論上市公司退出機制》,載證券法律評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8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1年第10期轉載)
《百文重組的法律評析》,載中國證券報2001年5月24日
《「鄭百文」事件法律評說》,載證券日報2001年5月14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1年第7期轉載)
《不得濫用資本多數決原則》,載證券日報2001年4月23日
《我國破產法有待進一步完善》,載學習時報2001年3月5日
《鄭百文事件挑戰破產法》,載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12月9日
《上市公司退出機製法律評述》,載法制日報,2000年8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0年第10期轉載)
《債權人利益的保護與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載人民法院報2000年6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0年第7期轉載)
《債權確認程序》,載人民法院報2000年5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0年第7期轉載)
《對破產企業涉訟案件的處理》,載人民法院報2000年5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0年第7期轉載)
《破產法的調整作用》,載人民法院報2000年5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0年第7期轉載)
《深圳市東樂實業公司產權轉讓案法律評述》,載建築報2000年4月18日
《解不開的結—— 西藏聖地股權強制轉讓之法律爭議》,載證券時報2000年1月7日
《上市公司的收購方式》,載上海證券報1999年7月19日、9月14日
《確立市場經濟的標志——我國破產法的實施與完善》,載國際貿易199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1999年第7期轉載)
《國企轉讓不應侵犯外方利益》,載民主與法制1998年第22期
《試論破產案件中的保證責任問題》,載法學家1998年第22期
《評「劉秋海事件」 》,載南方周末1998年3月13日
《談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統一與改革》,載金融時報1998年2月24日
《別除權論》,載法學家1996年第2期
《打擊破產逃債行為,保障市場經濟秩序》,載貴州法學1996年第1期
《破產法系列講座》(共12篇),載金融時報1995年8月2日,8月9日,8月16日,8月23日,9月7日,9月21日,10月14日,10月20日,10月26日,11月3日,11月9日,11月16日
《外資股份公司的稅收問題》,載金融時報1995年7月25日
《國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與債權人利益的保護》,載金融時報1995年7月1日
《淺談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載金融時報1995年5月20日,5月27日。
《企業改建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原則》,載金融時報1995年4月21日,5月12日
《試論母子公司法律關系》,載金融時報1995年2月22日,2月25日,3月1日
《談當前破產欺詐行為的防範與制裁》,載金融時報1994年12月20日
《國有企業改建上市公司時資產重組中債務處理問題》,載金融時報1994年12月9日
《談企業股份制改組中土地資產的處置》,載金融時報1994年12月1日
《股票發行上市中的合同審查問題》,載金融時報1994年11月29日,12月6日
《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的關連交易問題》,載金融時報1994年8月30日,9月6日,9月13日
《也談銀行貸款債權變股權問題》,載金融時報1994年9月7日
《境外上市企業的競業禁止問題》,載金融時報1994年7月6日
《未經規范化的公司分立合並時怎樣處理這些公司的債務》,載經濟參考報1994年6月26日
《關於公司對外投資問題》,載金融時報1994年6月11日
《股份制改組中中介機構行為的規范化與法制化》,載金融時報1994年4月22日
《法人股應盡快上市流通》,載經濟參考報1994年4月3日
《被撤銷企業法人的債務應否追究上級主管部門的責任》,載法學雜志1994年1期
《談國有獨資公司的資產轉讓問題——評公司法有關規定》,載金融時報1994年2月16日
《股改時國家減免稅等形成資產的產權確認》,載金融時報1994年1月12日
《論破產法中的債權確認程序》,載福建法學1993年第4期
《有股者當有其權——企業股份制改組中存在的股權不平等問題應予重視》,載經濟參考報1993年11月14日
《試論判決書之缺陷與改進》,載貴州法學1993年第5期
《讓外資股寬活起來》,載經濟參考報1993年10月3日
《也談大型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載金融時報1993年9月26日
《談破產案件受理後被申請破產企業所涉訴訟的處理》,載法學家1993年第3期
《市場經濟與破產法的功能》,載法學家1993年第3期
《股份有限公司改組中股權設置的法律規定應予修改》,載經濟參考報1993年7月25日
《股份制方面法律規定亟待完善》,載經濟參考報1993年6月27日
《收容審查制度應予廢除》,載中國法學1993年第3期
《經濟訴訟中第三人的正確認定》,載法學雜志1993年第1期。
《試論破產程序中的保證責任》,載福建法學1992年第3期
《因上級機關過錯造成合同違約此責任究竟該怎麼追究》,載經濟參考報1992年8月9日
《為有利被告論正名》,載貴州法學1992年第3期
《試論破產法的調整機制與實施問題》,載中國法學1991年第6期
《實施破產法是徹底解決三角債的關鍵》,載經濟參考報1991年10月6日
《未到期的無利息破產債權應當扣息嗎》,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91年第2期
《律師刑事代理剖析》,載法學雜志1991年第1期
《試論公司撤並中的債務責任問題》,載債事縱橫1991年第1期
《論破產財產》,載福建法學1990年第4期。
《中蘇辯護制度比較評述》,載比較法研究1990年第4期
《保障被告人審查、提出證據的權利》,載青海法學1990年第4期。
《談破產案件受理後民事執行程序中止問題》,載法學與實踐1990年第6期
《略論企業破產法中的終結整頓問題》,載江西法學1990年第4期
《土地使用權終止後地面上的不動產應該歸誰》,載經濟參考報1990年8月12日
《企業經整頓後破產的債務清償問題》,載當代法學研究1990年第1期
《破產與兼並相結合——處理虧損企業的一條法律途經》,載經濟參考報1990年6月3日
《談未到期債權破產清償的扣息問題》,載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
《再談公司清理中的債務責任問題》,載經濟參考報1990年3月18日
《蘇聯辯護制度漫談》,載海外法學1989年第(3、4)合期
《對承租人負虧能力的剖析》,載法學雜志1989年第6期
《公司清理中的債務清算問題》,載經濟參考報1989年11月5日
《破產界限比較漫談》,載經濟參考報1989年9月3日
《完善公證管轄規定之我見》,載福建法學1989年第2期
《對健全申訴制度的一點意見》,載法學學刊1988年第(2、3)合期
《各國破產和解制度評述》,載經濟參考報1989年7月18日
《談談破產界限中的缺陷與解決方法》,載經濟法制1989年第6期
《企業兼並不能代替破產制度》,載經濟參考報1989年5月21日
《了解案情是被告人行使辯護權的基本條件》,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第3期
《談司法機關告知被告人訴訟權利的問題》,載貴州法學1989年第2期
《律師職業道德淺談》,載北京律師1989年第1期
《司法獨立是政治體制改革組成部分》,載世界經濟導報1989年1月9日
《司法機關應當依法行使職權》,載工人日報1988年11月5日
《橫向經濟聯合企業的破產問題》,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8年第5期
《論破產宣告及其效力》,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8年第4期
《也談「高薪養廉」說》,載工人日報1988年9月23日
《談企業破產法中的債權申報期限》,載法學雜志1988年第4期
《對迅速審判程序的商榷》,載法學研究動態1988年第10期
《企業破產法中的別除權、取回權與抵銷權》,載法學評論1988年第4期
《不要再感恩戴德了》,載工人日報1988年6月18日
《被告人「應當如實回答」析——對刑訴法一項規定的商榷》,載未定稿1988年12月
《不重視公民權利便沒有法制》,載工人日報1988年3月11日
《新中國律師制度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6期
《試論律師法律顧問工作》,載山東律師1987年第4期
《政治改革與法制建設》,載工人日報1987年12月25日
《論破產犯罪》,載青海社會科學1987年第5期
《黨政分開之我見》,載工人日報1987年11月13日
《析我國破產法中的撤銷權》,載法學1987年第8期
《宣告緩刑後應立即釋放被告人》,載北京律師1987年第4期
《要正確的理解破產的概念》,載經濟參考報1987年5月23日
《律師應接辦刑事申訴案件》,載北京律師1987年第2期
《對一審宣判無罪的被告人應交待上訴權利》,載湖南法學1987年第2期
《談辯護中被告人隱瞞罪行的問題》,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2期
《毀壞「自家財物」是否構成犯罪》,載法學學刊1987年第1期
《刑事訴訟理論中若乾重要問題的綜述》,載江西法學1987年第1期
《人民法院應保證二審案件刑事被告人的辯護權》,載新疆法制報1987年4月4日
《也談法的概念——兼與郭宇昭同志商榷》(筆名 辛平),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1期
《企業破產法與公民勞動權利》,載中國法制報1987年1月5日
《略談辯護律師參加訴訟的時間》,載北京律師1986年第6期
《迎接破產法的挑戰》,載工人日報1986年11月8日
《理論上要有一個新的突破》,載工人日報1986年10月18日
《民主集中制之我見》,載工人日報1986年10月17日
《「極端民主化」剖析》,載工人日報1986年9月12日(人民日報1986年10月3日摘登)
《立法思想也要更新》,載工人日報1986年8月29日(人民日報1986年9月5日摘登)
《黃旺連犯的是故意殺人罪》,載法學學刊1986年第2期
《論制約與配合——談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載法學與實踐1986年第3期
《談談我國辯護制度》,載學員之家1986年第3期
《「人來人往」還是「文來文往」》, 載中國法制報1986年1月13日
《南斯拉夫的錯案賠償制度》,載法制園林1985年第4期
『拾』 查找相關案例資料說明票據的無因性。
其實你去找論文或是案例書會更好
一、關於票據無因性和票據無因性原則
(一)票據無因性
票據無因性,是對票據行為外在無因性和票據行為內在無因性的統稱。(註:陳自強:《無因債權契約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9-140頁。) 所謂票據行為的外在無因性是指票據行為的效力獨立存在,持票人不負給付原因之舉證責任,其只要能夠證明票據債權債務的真實成立與存續,而無須證明自己及前手取得票據的原因,即可對票據債務人行使票據權利。所謂票據行為的內在無因性是指產生票據關系、引起票據行為的實質原因從票據行為中抽離,其不構成票據行為的自身內容,當形成票據債權債務關系時,原則上,票據債務人不得以基礎關系所生之抗辯事由對抗票據債權的行使。
(二)票據無因性原則
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實質內容就是票據基礎關系與票據法律關系的分離。只有票據法律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互相獨立,作為基礎關系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才能不影響獨立存在的票據關系的效力。也只有票據關系與基礎關系相互分離,才能夠在票據的轉讓中,使持票人的交易風險大大降低,並減輕持票人的審查責任,從而能夠保障持票人、特別是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權益。通過確立票據無因性原則,可以使人們樂於接受票據;人們樂於接受票據,就會利用票據的種種功效,加速物資有序流動,促進貿易發展,也就助長了票據的流通;從而發揮票據的效用,最終達到實現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目標。這也正是票據法理論確立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最終目的。(註:關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價值問題,為現代票據法理論所肯定和公認,因此,上述觀點採用通說。參見呂來明:《票據法前沿問題案例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頁;龍田節[日],《商法略論》,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頁。)
二、關於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的射程距離
(一)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效力之所及
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包括票據原因關系、票據資金關系和票據預約關系)的分離,是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核心內容。其中,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分離的具體體現為:第一,即使票據原因不存在或者無效、被撤銷,只要出票、背書等票據行為依法成立,則出票人、背書人仍須承擔票據責任,持票人仍能享有票據權利;第二,即使票據上記載的內容與票據原因關系的內容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票據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內容仍應當按照票據文義決定,而不能以票據外的事實來改變票據關系的內容;第三,只要票據上的背書符合法律規定的連續性,持票人即可依照票據上記載的內容向票據債務人主張相應的票據權利,而無需向票據債務人證明自己取得票據的原因內容,票據債務人也無需對持票人取得票據的原因進行實質上的審查,即可依法向持票人履行義務;第四,在英美法系中,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的分離還體現在:在票據僅憑交付(或許要有轉讓人的背書)的轉讓中,只要受讓人取得票據時是善意的,並支付了對價給轉讓人,他便獲得該票據及其所代表的全部財產的完全的所有權而不受其他權益的約束。(註:對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分離的前三種體現的總結,參見龍田節[日],《商法略論》,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2頁;陳柳裕:《票據法詳論》,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頁;第4種體現,參見杜德萊·理查遜[英]:《流通票據及票據法規入門》,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頁。)
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的分離,在票據轉讓中的上述四種具體體現,即是票據無因性原則之效力所及的基本周延。當然,票據關系與票據資金關系和票據預約關系,原則上也是分離的,但這兩種分離對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體現並不十分顯著。所以,本文主要以探討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之間的關系為基礎。
(二)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效力之所不及
票據法理論通說認為,在一定情況下,根據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又是不能不有所牽連的,這種牽連性即形成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所不及之處。(註: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299頁;梁宇賢:《票據法實例解說》,台灣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增訂版,第15頁。)
綜觀全局,就目前而言,票據無因性原則之例外情形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1.在授受票據的直接當事人之間,票據原因關系有效與否直接影響到他們之間票據關系的效力。也就是說,當票據原因關系與票據關系存在於同一對當事人之間時,如果票據債權人對票據債務人為票據上的請求,票據債務人得以基於授受票據的原因關系對抗票據債權人。(註:由於該種票據抗辯事由僅限於由特定的票據債務人向特定的票據債權人主張,因此,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之間的此種牽連一般被稱為「人的抗辯之個別性」。參見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18頁;王小能:《票據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頁及第106頁。)
2.持票人取得票據如沒有給付對價或者未給付相當對價的,則該持票人不能享有優於其前手的票據權利。票據對價所針對的法律效果,是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之間相互牽連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所不及的情形之一。
3.持票人取得票據的手段不合法即不享有票據權利,票據債務人得以此票據原因關繫上的事由對抗持票人,即票據法理論中的「惡意抗辯」情形。(註:票據的惡意抗辯制度實質是票據債務人對惡意取得票據者的抗辯。票據法理論通說認為「惡意取得票據」是指持票人在知道或者直接使用不合法手段的情況下取得票據。在票據原因關繫上,如果持票人取得票據的手段或方式不合法,諸如以欺詐、偷盜、脅迫、暴力、恐嚇等違法手段,或其他因重大過失或破壞誠信原則的不合法方式取得票據的,由於各國法律均規定這樣的行為為無效或者可撤銷的行為,因此,該非法取得票據的人不可能也不應當享有票據權利。其與票據的善意取得相對應。票據的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具體體現之一,為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及;而票據的惡意抗辯制度,則屬於票據無因性原則之例外。以上分析參見孟國碧:「票據權利善意取得制度比較研究」,載於《國際經濟法論叢》2000年第3卷,第149頁;梁宇賢:《票據法新論》,台灣三民書局1999年版,第122頁等。)
4.為了清償原因債務而交付票據時,原則上票據債務(新債務)如不履行,原因債務(舊債務)就不消滅,雙方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票據法理論通說認為此即票據的授受對票據原因關系的影響,也是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互有所牽連之處。(註:陳自強:《無因債權契約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頁;梁宇賢,《票據法實例解說》,台灣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增訂版,第14頁,例題四。)
5.當持票人的票據權利因票據時效的喪失而消滅時,該持票人對於出票人或承兌人在其所受的利益限度內有請求返還的權利,也就是票據法賦予持票人的一種特殊的非票據權利——利益償還請求權。(註:利益償還請求權行使的前提條件除票據上的請求權已罹於時效而消滅外,還包括票據上的請求權因欠缺一定的手續而消滅,但後者不屬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范疇,而是票據要式性或其他特性的體現,因此,本文不涉及後者內容。)此項權利不屬於票據權利,對於此項權利的行使是持票人依票據原因關系適用民法中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規定進行的。此項權利實際上是票據法給持票人一個最後的補救機會。這是在票據法中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分離的又一例外。
另外,我國大陸部分學者認為,票據關系與票據資金關系和票據預約關系在授受票據的直接當事人之間也相互有所牽連,在我國大陸的票據法理論和票據立法中,當出現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存在於同一當事人之間的特定情形時,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之間的相互牽連從票據原因關系擴大到票據基礎關系的各種情形。(註:韓家勇:「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論」,載於《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6期。)
當然,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不及的周延范圍,並不一定機械地局限於上述5種情形,筆者認為,隨著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在此方面尚有待於進一步探尋與深化。
三、關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
(一)對票據無因性原則法律適用的幾種曲解及其檢討
1.絕對有因說。此觀點認為,根據法律最終講求實質上的妥當性或衡平性的法理精神,應當對票據無因性原則予以否定,將民法中公平與誠實信用原則以及民事活動所需的其他基本原則引入票據關系中,要求票據原因關系必須真實,取得票據必須給付對價。(註: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309頁,對日本學者鈴木竹雄所著《票據法之基礎理論》第14頁內容的引注;趙許明:「海峽兩岸票據制度比較研究」,載於《法學評論》1997年第2期。另外,目前世界上還有諸如伊朗、約旦等國家在票據法理論中堅持票據行為的有因性原則。參見郭鋒:「西方國家的票據與票據立法」,載於《國外法學》1988年第5期,第13頁。)
2.相對有因說。此觀點雖贊同票據行為有因說,但其與絕對有因說又存在差異,認為如果持票人取得票據出於善意或者無重大過失時,還是應當適當保護持票人的應得利益。(註: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310頁,對日本學者平出慶道所著《票據債權移轉行為之相對的有因性》第435-455頁內容的引文。)
上述兩種有因說,將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奉為票據法所應追求的理想和目的,這符合一般的立法原則,自然無可置疑。但是,它們卻忽視了票據法作為一部專門的技術性法律所應具有的特殊性,即票據法本身獨特的價值取向。票據法律所追求的首要目標是保障票據使用和流通的「方便」、「快捷」、「效率」,票據無因性原則的確立,正是票據法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力的立法手段之一。如果對票據無因性原則予以否定,必定會導致將票據基礎關系,特別是將票據原因關系擴大到整個票據行為和票據關系領域中,票據基礎關系對票據上的每一個票據行為、對票據關系中的每一處環節均予干涉或施加影響的情況發生。在此種情況下,當事人在簽發或轉讓票據時,就必須考慮其前手之間的基礎關系,而後手又不得不要求其前手對票據基礎關系的有效性負舉證責任。在票據流通過程中,如果存在數個票據背書,這種關系將會變得更為復雜,票據債務人對票據基礎關系及票據行為的效力所負的注意義務將隨之變得尤為艱巨,使票據上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威脅,使票據權利人對其票據權利的能否順利實現產生疑慮,接受票據者將變得戰戰兢兢,毫無安全感可言。這不僅違背了票據法的立法本意,使票據法律制度形同虛設,更談不上對市場交易安全性的保護。因此,兩種有因說不但未考慮票據法的特殊性,有悖於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立法要求,而且在票據法的價值取向問題上本末倒置,反而嚴重阻礙了票據的流通和票據經濟功能的充分發揮。
3.絕對無因說。此觀點認為,由於票據無因性原則是票據理論的基礎,是票據法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該原則應當具有絕對性,必須絕對地堅持此項原則,無例外可言。(註:郭澤華:「應堅持票據行為的無因性」,載《法學雜志》1997年第1期,第30-31頁;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308頁,對日本學者籃田親文著作的引文;劉方譽:《略論票據無因性之理論基礎》等。)
如前所述,在幾種特定情形下,票據法使票據關系與基礎關系相互牽連,由此產生了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不及。而絕對無因說對此卻視而不見,片面強調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效果,將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射程距離無限擴大,勢必招致票據權利被濫用,損害出票人、持票人的前手或其他票據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反而保護非法取得票據的持票人或其他非正當持票人利益的後果。這顯然與票據法的立法宗旨也是背道而馳的,不僅破壞了正常的交易秩序,而且違背了法律倫理性和公平原則,更會阻礙票據的流通。(註:正如台灣學者鍾兆民先生所述:「依票據法規定,票據固為不要因證券,若絕對堅持這一原則,亦足以妨害票據之流通性。按票據法之所有規定票據為不要因證券者,原在保護票據之流通性。若今為保障執票人之權利而輕易舍棄發票人或執票人之前手權利之保護於不顧,自非本部分法條之本意」。參見郭敏:「票據的無因性」,載《福建法學》1999年第2期,第5頁。)因此,不應提倡絕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觀點。
(二)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之理念的確立
對於應當如何正確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問題,結合上述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基本涵義及其射程距離的探討和分析,筆者認為,票據無因性應是「相對的無因」,對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也應理解為「相對地堅持」。
1.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基本內涵
所謂相對地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是指在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基礎上,兼顧該原則的效力所不及之處,即對票據無因性原則進行普遍適用的同時,對該原則的例外情形予以嚴格適用。其具體涵義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以票據法之助長票據流通、發揮票據效用、保障持票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為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首要宗旨。同時,兼顧對票據使用安全性的平衡保護。(2)以票據無因性原則作為票據法所設立的一項基本原則或普遍原則遵照適用。(3)以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不及的情形為適用該原則的個別性,認可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只有在特定的前提條件下才具有相互牽連性,對此應嚴格適用而非濫用。
2.確立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該當性
(1)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價值取向的妥當性。該理念所追求的首要的基本價值取向,與票據法理論創設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根本宗旨以及票據法的首要立法目的一致,同時,又未忽視對票據流通和市場交易所需的「安全」、「穩定」與「秩序」的保障,完全符合公平與誠信原則。因此,相對地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與法律對普遍性理想的追求和對特殊性目的的要求均是相適應的,其價值取向具有妥當性。(2)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確立基礎的合理性。該理念是確立在必須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基礎之上的,其是以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普遍適用作為前提條件。這既遵循了票據法理論和票據法立法的基本原則,又體現了票據無因性理論本身著重保護票據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宗旨,其確立基礎具有合理性。(3)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具體內容的公平性與適法性。在一般情況下,該理念主張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而在特定情況下,該理念強調嚴格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之例外情形。其具體內容,體現了其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及其例外情形的衡平,以及在對票據權利人利益側重保護的同時,對票據債務人權利的兼顧。因此,其具有公平性和適法性。
四、我國大陸票據法實務(註:以下均簡稱我國票據法、我國票據法理論,不再冠以「我國大陸」前綴。) 中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
(一)我國票據法實務在票據無因性原則法律適用上的偏差
改革開放以來,到我國《票據法》頒布施行的初期,由於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尚處於起步階段,信用經濟水平低下,人們的票據法律意識十分淡薄,在票據實際操作業務中,票據上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發生。因此,雖然票據無因性原則早已引入我國的票據法理論中,(註:謝懷@①,《票據法概論》,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鍾凱林等編著:《票據實務》,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但我國的票據立法卻堅持以維護金融秩序、保證交易安全為首要目的,將票據基礎關系引入票據法律、法規的條文中,使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緊密結合。如在《票據法》頒布之前,中國人民銀行於1988年發布的《銀行結算辦法》第14條第3項就規定:「簽發商業匯票必須以合法的商品交易為基礎。禁止簽發無商品交易的匯票」,等等。1995年底至1997年底的3年中,我國《票據法》以及相關的行政法規相繼出台,但仍將保障票據使用的安全性作為其首要的立法宗旨,並緊緊圍繞維護市場秩序、防範票據上的違法犯罪行為這一主題展開,而不注重促進票據的流通和票據功能的發揮。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票據法》第1條的規定,表明我國票據立法的首要價值取向並不在於票據的流通性,而是注重規范票據行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即強調票據使用的安全性。其二,《票據法》第10條的規定,明確地將票據基礎關系引入《票據法》中,使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緊密結合,並以此作為我國票據法律制度中的一項普遍性原則,強調並擴大票據基礎關系對票據關系的影響。另外,依據第10條規定,我國《票據法》第21條第1款、第74條、第83條第2款、第88條第1款及第90條第2款,也將票據基礎關系中的資金關系對票據關系的影響作為票據法的一般原則加以規定。相應地,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和《支付結算辦法》中也有類似規定。(註:如《支付結算辦法》第22條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必須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務關系」。而《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8條、第10條、《支付結算辦法》第74條、第82條等條款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必須具有真實的資金關系。)
由於票據立法的上述規定,加之我國票據法理論界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具體法律適用問題並未給予足夠重視,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對票據無因性原則在法律適用上的混亂局面,主要表現為有因說和絕對無因說觀念對司法實踐的影響。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4-23 20:32 如最高人民法院於1995年公布的一則案例中,原審判決的判理為:「航空公司和實業公司以幫助企業從外地拆借資金為誘餌,通過簽訂經濟合同騙取銀行承兌匯票,已構成欺詐行為。航空公司違反規定將匯票背書轉讓給工貿公司,工貿公司又將此匯票到乙銀行貼現。乙銀行明知匯票是航空公司欺詐得來的,沒有合法商品交易基礎,仍違反法律及有關規定辦理貼現,其貼現行為不應受到法律保護。進出口公司是根據其與實業公司簽訂的聯營協議而成為匯票收款人的,由於聯營協議無效,進出口公司依據無效合同所取得的匯票應予返還。另外,進出口公司在收取了實業公司提供的銀行承兌匯票後,沒有付出相應對價,且在明知匯票是實業公司通過欺詐手段得來的情況下,仍拒絕將匯票退還給甲銀行,屬惡意佔有」,故依據《銀行結算辦法》的前述規定判決確認兩被告「非法持有甲銀行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的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兩被告所持上述匯票均不予承兌,全部退還甲銀行」。(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1994)法經提字第1號」,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第1期,第30頁。) 該判理內容明顯反映出有因說觀點對司法實踐的負面影響。最高人民法院對上述原審案件進行了提審,並經審理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銀行結算辦法》雖然規定簽發商業匯票必須以合法的商品交易為基礎,但這並不是對匯票效力的規定。票據關系的存在並不以原因關系的成立和有效為前提,票據關系與其原因關系相對獨立。甲銀行以其簽發承兌匯票無合法商品交易基礎且屬受騙為由主張匯票無效,缺乏法律根據。雖然甲銀行與鋼管廠約定甲銀行簽發的匯票不得轉讓和貼現,但該約定對簽約人之外的匯票收款人不產生約束力。……乙銀行作為合法的持票人,有權向甲銀行主張匯票上的權利。進出口公司收到承兌匯票後,為實業公司支付了款項,故應認定進出口公司取得承兌匯票已付出相應對價,是承兌匯票的合法持有人。綜上,原審法院的判決是錯誤的,故判決撤銷原判,駁回甲銀行的訴訟請求」。(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1994)法經提字第1號」,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第1期,第30頁。) 從而糾正了原審判決中有因說觀念的錯誤認識,明確提出要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
一方面,有因說佔主導地位的票據立法和司法實踐,引起了我國票據法理論界的激烈爭論,特別是招致了諸多持絕對無因說觀點人士的強烈反對;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判例形式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予以充分肯定。於是,在司法實踐中又逐漸出現了盲目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濫用票據權利,無原則地保護持票人利益的帶有絕對無因說色彩的傾向。如北京市某基層法院於1998年對一起票據糾紛案件的審理。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建築工程承包合同,雙方約定乙公司承建甲公司的一座辦公樓,工程款項於工程完工並經甲公司對工程質量進行驗收合格後全部結清。一年後,該工程完工,甲公司未經對工程質量進行驗收,就簽發了一張以乙公司為收款人的全部票據事項記載清晰的支票交給乙公司,作為對工程款的結算。次日,甲公司在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時,發現有不合格之處,遂立即將付款銀行帳戶中的款項轉移。當乙公司向銀行兌付票款項時,被銀行以支票空頭拒付。乙公司遂向法院起訴票據糾紛,要求甲公司支付支票款項。甲公司以工程質量不合格為由進行抗辯,並經法院審理後查證屬實。於是,審判人員對於本案應如何處理產生了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根據票據無因性原則,票據關系應與基礎關系完全分離,本案支票為有效票據,基礎關系的瑕疵對票據關系不產生任何影響,且乙公司為正當持票人,因此,甲公司應向乙公司支付全部票款。至於工程質量不合格給甲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甲公司可另行以基礎關系主張賠償,票據法律不應予以保護。而另一種意見認為,本案存在票據關系當事人與票據基礎關系的直接債權債務人相互重合,即票據關系的當事人甲公司和乙公司又是票據基礎關系的直接債權人和債務人的情形,《票據法》第13條第2款規定:「票據債務人可以對不履行約定義務的與自己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持票人,進行抗辯」。據此,甲公司的抗辯理由成立,此案應將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合並審理,以確定雙方當事人的責任。最終,此案經過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以第二種意見予以審結。而第一種意見,反映出絕對無因說對司法實踐的影響。試想此案如果依第一種意見進行處理,則勢必導致因片面強調保護持票人的利益,而犧牲與持票人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票據債務人(票據基礎關系的直接債權人)合法權益的結果。
雖然上述兩案中體現有因說和絕對無因說的錯誤認識均已得到糾正,表明我國司法實踐對於如何正確理解和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問題已有所意識,但是,這種意識仍過於具體化和淺表化,並未真正觸及此問題的實質內容,可以說,對此問題的探討尚處於初步認識階段。而如果我國票據立法中與票據無因性原則相背離的立法宗旨及其法律規定不予以矯正,票據法理論研究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問題仍不予以關注並及時加以明確,則對我國票據法律制度、票據法司法實踐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果所起的負面影響將會是深遠的。
(二)當前我國票據法理論與實務對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再認識
1.對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提出與認同
隨著票據法理論界的不斷探索,以及對司法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的深入考察,許多學者和司法實踐者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性質及適用問題進行了反思和再認識,逐步形成了應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基本觀點。持此觀點的學者和有關人士繼而又對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之間發生牽連的特殊情形進行探討,但結果過於模糊和分散,至今尚未見對此有完整、全面而系統的總結,更未對票據無因性原則之射程距離和例外情況加以明確。(註:上述分析,參見張旭娟:「也談對《票據法》第10條的一點意見——兼與林毅同志商榷」,載《中國法學》1997年第3期,第115頁;劉曉陽:「論票據的票據關系及其基礎關系」,載《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第104頁;李幼明、宋志國:「對我國票據立法中無因性限制的探討」,載《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但根據我國票據法理論界的探討結果,以及部分學者已將此作為目前我國票據法理論和實務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認識寫入票據法教程的情況,(註:王小能:《票據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82-83頁。)可以看出,近年來,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理念已為我國票據法理論界所接受和共識,並逐步趨向系統化和理論化。
2.對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具體實踐
在票據立法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11月公布了《票據法》司法解釋(以下簡稱《規定》),其中第10條規定:「票據債務人依照《票據法》第13條的規定,對與其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持票人提出抗辯,人民法院合並審理票據關系和基礎關系的,持票人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已經履行了約定義務」。第14條規定:「票據債務人以《票據法》第10條、第21條的規定為由,對業經背書轉讓票據的持票人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該司法解釋起草者之一曹守曄就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了具體闡釋:「……票據當事人即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