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變為法制

法治變為法制

發布時間: 2022-05-31 02:06:31

❶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是什麼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如下:

從概念和內涵上講: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指一個法律信念,內涵是一種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

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指一個法律信念,內涵是一種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

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又稱為以法而治,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屬於制度的范疇,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從產生和發展上講:

其一,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其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而法制的產生和發展卻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從基本要求上講: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而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從實行的主要標志上講: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而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

從核心意義上講:法治的核心意義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法制的核心意義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❷ 從法制到法治的變化,反映了我們怎樣的認識變化

法治與法治的區別
「法治」與「法治」是我們共同的日常社會生活中的兩個詞,人們有時會亂用。事實上,「法治」與「法治」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但內容是不完全一樣的兩個詞。與「法治」,「法治」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對產品的某一階段。其中,「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在「法治」是一種相應的治理理論,原則,理念和社會的方法「人治」的。總之,法律制度是一種社會制度,法律文化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是法律文化的層面的概念。當地規則或法規,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范相比,法治是一個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律和人治的法治是反對兩個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在法律規則的形式)的普遍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它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意識,主動性和變性的權利。雖然法律是由人制定的,而法律不拒絕人的主觀能動性,但發展規律,實施規則,按照法律本身必須發展,人的主觀能動性只能在發揮作用限制由法律規定,而不是凌駕於法律之上,這是固有的法律訴求的規則的性質。法律和人治的
規則都有過在古希臘社會治理共存的理念。柏拉圖曾經的「政治哲人」的熱心倡導者實際上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場是比人治更好。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是不是哲學家統治者,法比人治好的規則。然而,法治只能被稱為「二等好」政治,畢竟不如一個良好的政治聖人。亞里士多德建立法治的人對批評柏拉圖的理論規則的基礎上。他明確指出:「法治是比一個人應該排除。」應該說,法律在西方社會的傳統規則發軔於法律對亞里士多德的法治。然而,法治與現代西方社會中,奴隸制亞里士多德顯然不是一回事,奴隸,甚至沒有人身自由,更談不上法律和奴隸主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對法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經典定義英國的家庭戴雪法則:「首先,任何專制權力的法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之外還包括范圍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包括政府;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須遵守普遍實行在普通法院的法系國家;三,權力不是基於抽象的憲制性文件,但在實際的法院判決,「很明顯,這個規則只是因為啟蒙運動不斷發展。
產生的法律面前,當然,沒有法治,法律沒有規定,條例,限制人們的社會行為是習俗,道德,這樣的社會只能是人類社會的規則。只有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尤其是在國家出現後,法律已經產生。然而,產生的法律制度,法治並不意味著誕生。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律制度並不必然排斥人治,法治只能與法治相結合,它可以與人治相結合。當法治和人結合法律權威的規則是第二個,政府機關(在封建社會是皇權)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服務於人治的觀念。目前,國家政府機關的主要監管機構的行為規范的私人行為,主要是道德權威,法律的權威只能起到補充和輔助作用。當法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法律權威,是第一位的,是超越一切權威,包括政府機關,道德權威,包括社會權威,法律成了所有社會群體,社會和個人行為。其中,政府機構的法律權威,服從法律的權威,道德權威只能起到補充和支持作用。法治,從廣大身份的法律界「合法性」的成員得到法律的權威。所謂合法性,是人們對法律或制定規則或制度,其權力的態度,以確定生產或有關規則的規則。正如英國法學家阿蒂亞說,「只有當人們認為有某種道德義務的遵守時,有可能符合法律規定的法律。」因此,法治是法治不僅是一種意識和法制結合的產品也常常民主相結合的產物。

❸ 法治與法制有哪些區別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法治,又稱法律的統治,是與「人治」相對應的一種治國方法。亞里土多德對法治的界定是:法治就是已經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服從的法律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制約國家權力的濫用、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是法治的兩個核心要素。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 內涵的差異。法治表達的是法律運行的狀態、方式、程序和過程,包括法律的至上權威,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開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約公共權力與保障人權等基本原則;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簡稱。

  2. 價值取向的差異。法治強調人民主權(民主精神)、法律平等、權力制約和人權保障;法制則不預設價值取向。

  3. 在與人治的關繫上,法治明確地與人治相對立,有人治無法治,而法制可以與人治共存,可以有「人治下的法制」。

  4. 在配套環境方面,法治需要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等環境,法制則可以在各種經院政治、文化體制中存在。法制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卻強調一個國家處於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法制的內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著重講的是法的一系列規則、原則及與此相關的制度,而法治的內容就要豐富的多。

(3)法治變為法制擴展閱讀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❹ 黨的哪一次會議用法治代替法制提出了法治目標

「七五」普法決議「法治」替代「法制」提出了法治目標,2016年4月2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要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
「七五」普法規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都明確把領導幹部作為重點對象。
在學法方面,近日印發的《關於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意見》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健全完善黨委(黨組)中心組學法制度,完善日常學法制度,要求各級黨委(黨組)書記作為學法用法第一責任人,帶頭講法治課。同時要制定年度學法計劃,對於學法計劃的執行情況定期檢查、抽查,制定學法考勤制度,制定學法情況通報制度等。要求把憲法和法律列為黨校、幹部學院、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和其他一些培訓機構的必修課,必須保證學習的課時和質量。
在用法方面,要求必須嚴格依法決策,必須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辦事,法律授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要落實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要求各級政府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要求黨政機關和各人民團體普遍建立公職律師制度,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建立公司律師制度,這就有利於保證領導機關依法決策和依法行政,保證了企業領導者依法經營。同時,建立重大決策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
為了確保上述措施的落實,要求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在年終考核時要進行述法,把法律的觀念、法律的素質作為領導幹部德才情況的一個重要考核內容。
二、新一輪普法繼續加大檢查監督力度。
在回答推進普法責任制落實的問題時,劉振宇指出,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通過的決議特別強調了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組織實施、各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普法體系,就是形成一個法治宣傳教育的大格局。
為了把這個大格局落到實處,提出國家機關要建立「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制。
為了使法治宣傳教育取得實效、落到實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以及律師以案說法制度,在案件審判、行政執法、糾紛調處、法律服務的過程中,讓這些法律人士來宣傳法治、弘揚法治精神。同時,將建立定期發布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的制度,要求司法、執法機關編篡典型案例,定期向社會公布。
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部門行業特點,向特定群體進行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富有實效的法治教育。比如環保法,就用環保的案例、事例進行法治教育。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宣傳,使得宣傳方式更加喜聞樂見,宣傳效果更加富有實效。
建立並落實好媒體公益普法制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發揮這些媒體的作用,在重要版面、重要時間段來刊登法治公益廣告,製作、播放法治節目和開設法治講堂。下一步還將運用新媒體進行法治宣傳,引領社會法治風尚。
新一輪的普法還要繼續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切實把部門責任落到實處,把法律的力量真正體現出來。針對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性,不僅會在「七五」普法中期和結束後分別進行評估,平時還有不定期的督察、檢查。
三、一字之差體現出建設法治國家內涵。
在「七五」普法決議里,用「法治宣傳」替代了「法制宣傳」,這一字之差背後的深意:
從依據上說,這是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完善法治宣傳教育制度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這個總要求的變化。
「制,指具體的法律制度,治,包括治理,外延更加寬泛,內涵更加豐富,既包括法律制度,也包括治理。所以,我國的法治宣傳教育也要適應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內涵的要求。

❺ 論述「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法治,又稱法律的統治,是與「人治」相對應的一種治國方法。人治,是法治的對專立概念,屬是指依靠個人權威性和個人崇拜的作用來管理政權實行政治統治。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l)內涵的差異。法治表達的是法律運行的狀態、方式、程序和過程,包括法律的至上權威,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開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約公共權力與保障人權等基本原則;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簡稱。

(2)價值取向的差異。法治強調人民主權(民主精神)、法律平等、權力制約和人權保障;法制則不預設價值取向。

(3)在與人治的關繫上,法治明確地與人治相對立,有人治無法治,而法制可以與人治共存,可以有「人治下的法制」。

(4)在配套環境方面,法治需要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等環境,法制則可以在各種經院政治、文化體制中存在。法制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卻強調一個國家處於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法制的內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著重講的是法的一系列規則、原則及與此相關的制度,而法治的內容就要豐富的多。

❻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2. 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3. 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4. 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5. 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6. 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7. 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

  8. 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拓展內容:

法制: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1.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2.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3.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4.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

  5. 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

法治:

  1. 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

  2. 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3.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

  4. 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5.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❼ 法制國家改為法治國家是多少大提出的

黨的十八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論斷和號召,實現了從「法制」到「法治」的巨大轉變,是治國理念的巨大進步。
從字面上理解,盡管「法制」和「法治」都有一個「法」字,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開展相關活動、實現相關管理。可是,「制」是制約,是鉗制,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行為。按照以往的有關說法,就是要在法制社會中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治」是在法律制約下的科學有效治理,包含對法治精神的全面貫徹、全民知曉、全方位領會,包含對法治行為的實時監督和監控,對司法公正的嚴格管控。在「法治」的治國理念下,我們應該做到的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焦洪昌說:相較於「法制體系」,「法治體系」內容更加明確,界分為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也就是說,在依法治國的精神領域里,相較於依法制國的概念,范圍更廣,增加了實施、監督、保障環節,並將黨內法規明確納入。在制度的保障之下,各種法律行為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統一。
在法制的觀念之下,制度是「死」的,是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在法治的精神中,治理國家的各種法律制度、監督機制都能在現實的環境中實現有效的跟進和隨時的改進。因為治理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革新、自我糾正、自我調整的過程。治療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兩架馬車,並駕齊驅則雙贏,反向用力則雙損。中國共產黨人最擅長、最真誠的就是在建設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有效的自我革命,創新性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理念。

❽ 法治與法制的關系

一個是制度
一個是國家在處理事物上堅持的方法,像對應與專制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回聯系的兩個概念,答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❾ 法制與法治是什麼意思

1、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2、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9)法治變為法制擴展閱讀

一、法治與法制

1、法治與法制既有聯系也有區別。

(1)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

(2)區別在於: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制一詞,中外古今用法不一,涵義也不盡相同,通常

2、在兩種意義上使用:

(1)泛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法律既包括以規范性文件形式出現的成文法,如憲法、法律和各種法規,也包括經國家機關認可的不成文法,如習慣法和判例法等。制度指依法建立起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各種制度。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也屬於這一類。

(2)特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這種意義上的法制與民主政治聯系密切,即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證,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辦事,以確立一種正常的法律秩序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法制國家。

❿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是什麼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法制的概念不包含價值;法治包版含了價值內涵,權強調了人民主權。

二,法制只是強調形式意義方面的內容,而法治既強調形式意義的內容又強調實質意義的內容。

三,法制更偏重於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治國」的制度、程序及其運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10)法治變為法制擴展閱讀: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當前,社會上對執法司法狀況意見還比較多,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還比較突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公正司法的目標,強調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明確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人民群眾感到不公時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評理、有地方處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為社會撐起公平正義的天空。

參考資料:網路:法治

熱點內容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
社會責任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9:20:39 瀏覽:418
司法考試歷屆真題 發布:2025-01-16 09:07:25 瀏覽:473
民事訴訟法二十四條 發布:2025-01-16 09:00:50 瀏覽:791
方亞律師 發布:2025-01-16 08:29:06 瀏覽:780
08年跟09年勞動法有什麼變化 發布:2025-01-16 08:22:27 瀏覽:79
2018按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1-16 08:14:47 瀏覽:992
2017四川二建法規真題 發布:2025-01-16 08:13:00 瀏覽:476
深圳勞動法是不能超幾號發工資 發布:2025-01-16 08:10:44 瀏覽:90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