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尺子
1. 如果母親沒有對孩子盡到撫養義務,在孩子成年後是否有權利要求子女對其贍養
如果母親沒有對孩子盡到撫養義務,如果沒有和子女脫離母子或母女關系的,在成年後有權要求子女對其贍養,
這人在法律上可以這么要求,
但是在道德上會受到譴責
2. 您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是什麼
自我意識,客觀真確全面。
3. 內心有種罪惡感」是什麼意思
「罪惡感」又稱「道德恐怖症」,指的是人類有意或無意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者曾經做過錯的事情,因害怕受譴責,從而出現的「道德恐怖症」。
罪惡感是人們所有感覺中最讓人痛苦的一種,一旦生活在罪惡感的陰影下,飽受罪惡感的糾纏,那麼你的情緒就好像癱瘓了一樣,常常引起人們的焦慮、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
指個體的一種內在的情緒感覺。當一個人想去做或已做過某種行為而這一行為又與構成他的良知的道德標准、價值觀念產生矛盾時,就會產生罪過和羞恥的體驗,即為罪惡感。罪惡感與一個人的良知發展有關。道德低下的人缺乏罪惡感。
(3)道德的尺子擴展閱讀
罪惡感種類
1、無意識罪惡感(unconscious guilt)產生於性驅力作用下,個體對父母產生了不符合社會規范的依戀(即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這種持續存在的罪惡感會引起犯罪行為或其他不良行為。即罪惡感不是犯罪的結果,而是犯罪的動機。
2、恩賜罪惡感是一種莫名的不安,這種不安破壞了安逸生活的樂趣。這種可怕的疑慮會使人覺得自己永遠不配擁有這些好運,無論怎麼做都證明不了享受這些優勢是實至名歸。
4. 如何從道德角度去評價某些事物
任何事物它那評價的角度不同,所以說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而道德角度那當然是從道德的至高點上再去評價。
5.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的核心問題是
道德一詞最早出於何處?很難說清,但最早應該源自於道家。二千多年前老子就留下了《道德經》,其實就是講的道德二字,只是今天的人實在是難以讀懂,才會對道德二字產生各種各樣的說法及理解。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境界的一把尺子。
6. 學歷的尺子無法丈量道德的高度什麼意思
仿寫的句子前後構成轉折,要有一定的哲理性.比喻的修辭恰當.本題內基本形式是:比喻句,只能容…,卻無法….
答案示例:①高三,人生道路上的高山,只能減慢我們攀登的腳步,卻無法磨滅我們沖天的熱情與信念.
②大學,人生歷程中的量杯,只能量出你學歷的高低,卻無法測量出你學識的深淺與多少.
7. 以德為尺,一言一行量長短,以言為鑒,一舉一動察高低 什麼意思
以德為尺,一言一行量長短,以言為鑒,一舉一動察高低。現代漢語的意思是:把道德作為尺子,經常衡量一下自己言行的長處和短處;把語言當作鏡子,經常照一下自己舉動的高低。
8. 道德只宜律已,不宜律人
這話,我認為是錯的。
一.道德按普遍接受的定義,就是一種依靠習俗、輿論、個人自省共同維持的非強制的社會規范。既然是要依靠輿論(眾人之論,而非光靠個人自省)維持,那道德當然不是只律己,不律人了。
關鍵是道德不論律己還是律人,都不是也不應是強制(不得依靠暴力)的(只能通過評價某人做某事不道德+自己行動減少與此人來往,來對此人形成某些軟約束,比如你老是騙人,我不跟你玩了,於是你被孤立受損失,而不能因為你老是騙人,我就可以打你甚至殺你;並且,我可以說你,譴責你,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在現代社會,強制的(依靠合法暴力: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規范是法律。
而且道德只律己,很難做到,比如:
1.認為道德律己不律人的人,我只想問他們:假如有人無端罵你十句,你能做到不還口不?假如有人老是騙你,或者約好的事老放你鴿子(但還未達到違反法律的程度),你能做泰然處之,友好地繼續跟他交往下去不?(同時他不可能給你很多錢)。
我還是舉那個大家基本上小時候都聽過的故事為例吧:那個多次喊「狼來了」的小孩,最後的結果清楚地表示了違反道德後,別人是怎麼「律」他的:只要不相信他喊的,當時不來與他交往,就讓他付出了代價,讓所有人感受到了這種約束,告訴大家要誠實。完全合法。
二.道德律己不律人,這句話是自相矛盾的:這句話本身也是一條道德訓誡,C對別人A說這句話,希望A不律自己C,也不律其他人,不就是C在用「道德律己不律人」這條道德律A嗎。
9. 實事求是原則是檢驗公關人員是否具有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的一把尺子是對的嗎
算是對的,但只是其中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