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道德
Ⅰ 不作為致人死亡,不作為犯的義務如何認定
1.我想知道是你們定罪的時候,不作為的義務如何界定
在現行法律中除非有明文規定了不作為犯罪義務的來源,比如遺棄罪等,否則認定不作為犯罪義務來源的時候都是根據一般法理進行認定
根據一般法理,不作為犯罪義務來源有如下幾種:法律明文規定的積極作為義務、職業或者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法律行為引起的積極作為義務、先行行為引起的積極作為義務。以上幾種是目前刑法學界的通說,也是能夠在司法實踐中得到通用的標准
上述提到的幾種義務來源具體是如何區分,建議你可以網路一下【不作為犯罪】這個詞條,在上次回答你提問的時候,我把相關的理論和學說總結在一起,可以作為參考
2.如果作為律師,這個案子的定罪要點在哪?辯護要點在哪
定罪要點在於是否有殺人的故意、是否有救助的義務這兩點上
辯護要點也就是上述的兩點,其中殺人的故意一般會認定為間接故意而沒有多少可以爭辯的空間,但是否具有救助義務這一點爭議較大
之所以爭議大是因為道德義務能否作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是有爭議的。如果是控方則會強調因為戀愛關系的存在使得戀愛雙方有著一種區別於一般朋友、但是有沒達到夫妻的關系,而這樣的關系要求雙方履行一定的扶助義務,基於這樣的義務下應該負有救助義務否則就是構成了不作為的犯罪。如果是辯方則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指出這樣的義務是被道德強加於身、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的一種莫須有的義務,法無明文即自由,既然自由則何罪之有
值得說明的是即使現在通說認定為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義務來源,但是畢竟只是通說而已。通說作為學說的一種,其效力在大陸法系中的位階是很低的,並且由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情況下通說往往也會因為顯失公平而不予適用,因此才會引發辯論。如果一切都以立法的形式明文規定,大概也沒有必要再辯論了,是吧
總之如果要問對本案的看法,個人觀點是認為不構成犯罪的,理由之一是沒有救助義務理由之二就是法無明文即自由理由之三就是無罪推定。當然辯論也不是一家之言,對於沒有定論的辯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理由越充分則越高分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祝順利!
Ⅱ 《死亡實驗》中心理學研究者違背了哪些倫理道德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場慘劇的發生要直接歸咎於教授對於實驗盲目的追內求,進而忽視了實驗的容倫理原則(倫理原則,指的是進行有關人的研究不要作損害被研究者心身的事,應是為了利人的目標,在研究過程中採取有益於人的手段,並力求達到促使社會健全發展的結果。)而被試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是這場悲劇更加慘烈。
Ⅲ 由於護士的自以為或是疏忽造成的病人死亡有道德責任嗎
不光有道德責任,還可以認定責任事故。
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護士被稱為白衣天使。護士一詞來自鍾茂芳1914年在第一次中華護士會議中提出將英文nurse譯為「護士」,大會通過,沿用至今。工作時必須脫下便服穿護士服。
工作內容
1、執行基礎、專科護理常規、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相關規章制度。有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做到穩、准、輕、快、敏捷。操作時不能強迫、恐嚇,幫助病人消除恐懼感,保持愉快的情緒,要用言語關心病人,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以便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協助醫生做好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咨詢、輔導、接診和治療工作。對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體貼愛護、主動熱情,表情親切,說話溫和,工作耐心細致,有問必答,絕不與病人爭吵。
3、執行口服、注射、其它途徑給葯治療及採集檢驗標本;注意巡視、觀察病情及輸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協助新入、手術、急、危重病人的處理;負責備血、取血,護送危重病人外出檢查。
4、經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獲得有關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慮,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問題,向家屬和病人解釋病症的原因、治療原則、注意事項並進行飲食生活指導、健康教育指導。
5、加強基礎和業務知識的學習,重點學習本科室的相關知識,比如,本科常見病的發病原因、病理、生理機制,治療、預防護理,多看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歷、治療經過、療效及各項化驗指標,對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情用葯治療了如指掌,在進行治療護理查對時,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出錯,能早期發現,准確判斷。
6、負責醫療文件和物品管理,做好物品清點交接。工作結束後,做好清潔衛生及次日工作的預先准備,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美觀。及時匯報、反映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意見及要求,並做好記錄。
職業要求
護理專業中專以上學歷,取得護士執業資格;
護士被稱作天使的職業,它需要有愛心、細心、責任心以及耐心,一名優秀的護士不僅需要了解診療護理常規,熟練掌握護理三級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強的親和力、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敏銳的洞察力。
按照《護士條例》規定,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並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的畢業生(包括應屆畢業生),可報名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1] :
(一) 獲得省級以上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學校護理、助產專業學歷,擔任護士職務滿5年;
(二) 獲得省級以上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護理、助產專科學歷,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
(三) 獲得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護理、助產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從事本專業工作滿1年;
考生的報名資格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審核,考試合格者由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發給考試成績合格證明,作為申請護士執業注冊的有效證明。
Ⅳ 為什麼說西方哲學已經死了
筆者有一個觀點在拙著《問人性》書中已有比較詳細的說明,即人類最初的精神性,也即道德心,均發源於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二百年之間,人類的三種原道德精神性——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和仁愛精神,即在這個時期分別發源於古希伯來人、古希臘人和古中國人之中,這三種原道德精神性分別構成了興起於希伯來、希臘和中國的神學、哲學和人學的精神的核心:神學的精神核心是信仰的意志;哲學的精神核心是求知的理智;人學的精神核心是仁愛的情感。無論神學、哲學、人學,它們都起源於人類的對發自內心的善的追求,也即對人類的道德精神的追求。
古希伯來先知視人類對上帝的信仰的意志為人心善的源泉或基礎;古希臘哲人視人類對知識的掌握和追求為人心善的源泉或基礎;古中國聖人視人類對彼此的仁愛的情感為人心善的源泉或基礎。按筆者今天的理解,第一種信仰精神的善其實應是古希伯來人對於人類求真的意志精神的原創;第二種求知精神的善應是古希臘人對於求善的理智精神的原創;第三種仁愛精神的善則本應是古代中國人對於人類求美的情感精神的原創。古代人把人類追求真、善、美的意志、理智、情感等的內在精神全都歸之於追求相反於「惡」的人類內在的善「心」,它們全都是發生於人們內心的求善(好)的精神力量,這些力量對於人們的原惡和原欲都具有某種抑制、約束和調控的作用,所以它們都可以被看作是人類的道德精神力量。
在世界的神創一元論和對上帝的執一的信仰的基礎上形成了人類最初和後來的神學;在世界的心物二元論、概念的辯證法和形式邏輯的推理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人類最初和後來的哲學;在世界的渾沌學說、陰陽五行說和天、地、人大小宇宙循環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人類最初的人學。東方最初的人學理論在中國的秦漢之後便基本上停滯了,而西方最初的神學和哲學在中世紀的相互結合之後,則不僅進一步推進了神學,而且也進一步發展了哲學。神學與哲學的結合產生了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神會學說(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等),神學的信仰精神在與哲學的求知精神相互斗爭相互磨合的歷史過程中產生了人類近代科學實驗或實證的理性精神,同時也產生了社會功利的實用或工具的理性精神。此後,在19世紀末期,神學的信仰精神在與哲學的求知精神的歷史矛盾中,首先走向了衰退,最後並導致了神學與上帝的「死亡」。這種「衰退」和「死亡」均導源於人類通過理性對上帝的審視。上帝,作為一種人類心中的神秘力量,愈來愈受到理性力量的懷疑和排斥,終於在尼採的一聲驚呼:「上帝死了!」之後,使「上帝死了」成了人類的一種不可逆轉的共識。失去了上帝也即神的信仰本身也愈來愈只剩下了虛有其表的宗教儀式甚至陋俗,從而愈來愈受到後來人的輕視。
人們沒有意識到,由於上帝的死亡所導致的信仰精神的喪失,其實也是人類的一種原疲乏德精神的消亡。這種原德精神曾由於人們在對上帝的無所不在的信仰中所感悟到的某種恐懼和希冀,而在人們的心中生發出某種制約自身原惡和原欲的內在自律的力量,也即成為生發於人們內心的求善的力量的源泉。現在,這種生發於人們內心的善的力量的源泉已紀枯竭了。人們發現,原來曾恐嚇自己的上帝(神)只不過是虛無,而人們對於虛無是不必恐懼的,人們發現,原來曾恐嚇自己的上帝(神)只不過是虛無,而人們對於虛無是不必恐懼的,所以人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甚至犯罪也不必感到自咎,正是因此,近現代的人類變得愈來愈不知羞恥,愈來愈不知自責。千萬年來,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原惡本性的魔鬼終於沖破了「潘杜拉盒子」的第一道防線——上帝神秘的盒蓋,從而導致了由於信仰而生發的道德精神的死亡。這種道德畏神的死亡的最直接和最嚴重的歷史後果,即是20世紀前半葉在歐洲和世界幾乎連續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在大戰中,人類公開亮出了從種族清洗到階級清洗的明確的惡的意志,並從此開始了後來半個多世紀的世界兩大陣容的冷戰的局勢;到了本世紀八十年代末,冷戰結束,即又幾乎立即開始了新的種族清洗,如前蘇聯的分裂的戰爭,甚至發展到以更大的國際間的種族清洗取代一般國內的種族清洗的喪盡人道的戰爭,如北約和美國對南斯拉夫的狂轟監炸,這種戰爭均由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西方國家擔綱。喪的了因於恐懼和信仰的上帝的道德精神的西方人,要用人們對最先進的暴力武器的恐懼來重振「道德」,他們沒有看到,這種倚仗強權的道德,已經不可能再是道德,而是更深刻的道德的死亡。這應是後話。
隨著上帝的死亡,曾經沾沾自喜於為上帝挖掘墳墓的理性的哲學自己也終於岌岌乎殆哉了。
發源於古希臘的哲學求知精神也曾經是人們追求發自內心的善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最早,它為表現在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前470年)所提出的關於「邏各斯」的觀念之中,赫拉克利特在西方倫理思想史中被認為是第一個提出了宇宙論倫理思想體系的人。赫拉克利特強調「邏各斯」不僅是宇宙的普遍法則、規律,而且也是人人都應當遵循的共同的行為法則和命運的「守護神」。在柏拉圖的哲學中,「邏各斯」是理性的法則,是最高的理念,在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中,「邏各斯」是邏輯之母。在後來的斯多葛派的哲學中,「邏各斯」成了世界萬物的命運,在再後來的神學家的眼中,「邏各斯」成了神聖的智慧,成了一神論宗教的理論依據,到了最後黑格爾的哲學中,「羅各斯」又回到了柏拉圖的理性精神的表達,而且成了人類絕對唯一的精神。
由於邏各斯也即理性精神最早所曾表達的某種神秘性,以及人們對於支配宇宙、自然、社會、人類等萬物運動和生命的法則、規律的無限敬畏,使得哲學的研習也曾具有可能幫助人們克服自己內在焦慮的迷茫和任性的狂燥等原惡本性,而獲得內心寧靜的某種精神的效能,所以,哲學的求知精神也曾成為人類追求發自內心的善的某種精神力量的源泉,從而,歷史上的西方哲學的理性精神也一直曾經充當人類的某種原道德精神。然而,這種曾經作為西方人類的一種原道德精神的哲學的理性精神,在經過了近幾個世紀的演變和發展之後,卻愈來愈變成了僅僅外在物質主義、經驗主義、實用主義、工具主義的理性主義的精神,它雖然是人類用於改造自然乃至改造社會的強有力的物質主義的形式工具,但同時也愈來愈離棄了它曾經充當的人類原道德精神的基礎或源泉。這時候的哲學已經與人類的道德精神、與人類所追求的發自內心的善的精神毫無關系,而徹頭徹尾變成了一種人們用以追逐世俗功利的物質主義、理性主義的工具。
哲學的死亡正是發生於它對人類道德精神、情感、生命的愈來愈絕對的離棄,以及與此同時,它的愈來愈只變成了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爭權奪利的形式主義的工具。正如筆者在本書中所描述的,這種哲學工具的不斷強大和發達,次第造成了人類中種族、宗教、民族、國家、階級、友誼、家庭,最後乃至個人自身的人格的分裂。在現代哲學的氛圍中,人類的人性不是被高揚了,被升華了,而是恰恰相反,人愈來愈變得不成其為人,變得愈來愈寡廉鮮恥,變得愈來愈無視善惡,變得甚至不如畜牲,至少,在畜牲中尚很少發生同類的自相殘殺,更少發生象人類中所曾呈現的,愈是大規模地提高自相殘殺的力量,便愈是顯示出人類自身的某種「進步」、「高貴」、「優等」。近五個世紀以來,人類即明顯地是在不斷地發展殺人的武器的過程中顯示出其「進步」、「高貴」和「優等」的。
愈是過去的西方哲學家往往也愈是更顯示其某種道德精神性,從而也更顯示出他們對人類未來共同命運的關切,而愈是靠近今現代的哲學家則往往相反,他們更顯示出對人類情感的冷漠,甚至冷酷,變得似乎只知求真,而不知求善,甚至變成一味只知尋求符號精密運算的怪物,變成冷漠的語言、語句、語義的分析專家。其中不僅包括一些現代主義的哲學家,也包括某些所謂後現代主義的哲學家。他們愈來愈只感興趣於對「真」的愈來愈精密的思考,而把對「善」的思考愈來愈只局限於原子化的個人自身,局限於只考慮個人自身的善的外在條件的規定,而根本忽視了其內在自律力量的發生機制。這種個人主義的「善」顯然已與人類的道德精神和情感毫無關系。說白了,西方哲學從它的一開始就繼承了西方神學的人性本惡的個人主義傳統,所以,它的進一步的發展,並走向離棄人類群體道德的後果,也本來就是必然的結局。
關於西方哲學在近代逐漸由盛而衰,以至到本世紀末最後走向終結的過程,在本書的第二部、第一章的第一、二節曾進行過比較詳細的討論。在那裡著重說明的是,當哲學以完全離開神學、排除信仰的方式自行發展到獨立的頂峰之時,實際上也是它完全過濾掉道德精神,不再具有幫助人類從內心深處生發出自律的善的精神力量之時。這時的哲學要麼變成了概念真值運算的純粹的邏輯主義工具,要麼變成了一味只為人們的世俗利益從事詭辯的理性主義工具。過去的哲人曾考慮的支配宇宙、自然、社會、人類整體的和諧存在的法則、規律意義之下的「邏各斯」,現在只剩下了為個人、為小群體(如階級等)的利益辯護的相對主義、理性主義的意識形態。絕對理性作為上帝已經被子黑格爾非常禮貌地請出了現實的舞台,至於信仰的上帝、仁愛的上帝則早就已經被人們宣判了死刑。說得乾脆一點,這樣的上帝壓根兒就不曾存在過。這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即是說,信仰精神與仁愛精神的絕對性價值,在哲學的理性法庭中是不被承認的。如果說,在笛卡兒、康德那裡,還為這些絕對性價值保留了上帝信仰的位置,或作為「絕對命令」而被加以肯定,那麼,在黑格爾那進而,理性已被宣布主宰一切,而且上帝即是絕對理性精神,絕對理性精神即是上帝,這足以說明,信仰精神與仁愛精神的被無視的下場。至於到了維特根斯坦,判定一切形而上學均無意義,實際上也即判定信仰精神與仁愛精神無意義。西方哲學到了維特根斯坦,基本上等於完結了。前期維特根斯坦,哲學的宗旨只不過是「對思想進行邏輯解釋」,「邏輯原子論」、「邏輯實證論」,實際上是等於宣布,哲學屬於純粹的理性工具,完全與人類的信仰精神和仁愛精神無涉。「對於說不明白的事情就應沉默」,「迄今為止就哲學問題所寫的大部分句子和命題並不都是錯誤,而是沒有意義」。這等於明白宣布,一切涉及人類「心靈」問題的形而上學均無意義。可怕的是,也基本上等於說,人生毫無意義。歷來的哲學本來是希望為人類尋找到某種意義的,特別是某種原道德精神的意義,現在全都完蛋了!
後維特根斯坦,把哲學的任務定格為設法使人類的思想擺脫語言為它設下的陷阱,哲學應放棄解釋一切的企圖,而只成為「純粹的描述」,這等於實際上結束了哲學,結束了哲學試圖關切人類命運走向的一切可能性。維特根斯坦為後來的「哲學家」們准備了大量關於對語言、語義、語句等等進行分析的任務,哲學本身則成了一種智性游戲的工具,或工具的智性游戲。
可以說,近代西方哲學從笛卡兒開始,經過康德的開拓的創造性的工作,到了黑格爾,已經達到了它的最後的頂峰,此時此刻,上升的路已經斷絕,只有沿著山峰的另一面自由下墜了。二十世紀,是西方哲學走向終結的世紀,傳統意義下的哲學家事實上正在變成人類思想界的累贅,剩下的人們除了進行一些語言、語義、語句等等的分析游戲之外,實際上已經對人類未來的事業無足輕重了。
有人指出,德國古典哲學是在理論上論證人類自由精神權利的哲學,其實,西方哲學的最偉大的歷史功績也即在確認人類精神自由的權利。然而,哲學的死亡,則是因為它把絕對的自由唯一隻判定給了本來只應屬於相對性的人類的理智。在哲學的道路上,英國人首先在思想上、言論上要求自由權利,法國人最先在社會行為上、在權利斗爭中爭取自由權利,德國人則最早在理論上論證人類精神自由的權利。在康德,這種自由的絕對性並不屬於人類的理性,而是屬於信仰、仁愛的上帝和道德的情感,而自由的相對性才是屬於人類的理性,或理智,在康德那裡,人類的理智是受到限定的,它不可能認識物自體和上帝,雖然它有相對的自由權利,但它絕對不是自由本身,因為它不可能成為絕對者自身;可是到了黑格爾,理笥成了一切的主宰,成了上帝自身,上帝即絕對理性,絕對理性即上帝。理性被黑格爾抬上了絕對的寶座,理性成為絕對,也即被認為是自由本身。無限誇大人類的物質性工具的自由,這樣做的結果,反而取消了人類理性賴以成長的道德情感和信仰意志的精神自由,取消了人類靈魂的精神性的自由。取消人類靈魂精神性的自由,實際上也即是聯消了哲學自身存在的前提。我們在前面已經指出,哲學最初的誕生是密切相關於人類的道德精神的。失去了道德精神前提的哲學,必死無疑。
西方近代哲學從懷疑一切開始它的使命,然而它卻以取消一切可懷疑的對象來宣告自己的終結,想起來這很可笑,但的確這就是命運。
當西方哲學藉助於維特根斯坦向世界宣告,一切形而上學均無意義,對於一切說不清楚的事情就應該保持沉默,此時此刻,哲學不死還更待何時?
如果哲學只講哪些明明白白的東西,還要哲學何用?哲學只講個人主義、物質主義、邏輯主義、現世主義、總之,理性主義,它不死,還更待何時?
更可怕的是,西方哲學先天地即繼承了西方神學的人性本惡的個人主義的傳統。古代希伯來人認為人類是「惡」的自由靈魂的人,所以必須要有上帝;古希臘一羅馬人認為人類是「惡」的自由政治的人,所以必須要有議會、選舉、法典;英國人認為人類是「惡」的自由經濟的人,所以必須要有憲法保障公民擁有私有財產的自由權利,保障公民有思想、言論、新聞、出版等自由的權利,保障公民有結社自由的權利;美國人認為人類是「惡」的自由文化的人,所以必須要有最暢通無阻的信息網路……。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理解,西方近代數百年的進步,無不根源於西方神學,繼而西方哲學對人性本惡的確認。當這種人性本惡被哲學推向了極端之時,也即被推向了最極端的惡的物性之時,「惡」的人性將何以自救?人還成其為人么?事實上,今天的人類已經開始了面臨這種危境:嚴重的人類心態危機,也即道德精神的嚴重喪失,更直接循環導致了嚴重的社會生態危機(如人類中刑事犯罪案件的劇增等)和嚴重的自然生態危機。哲學的發展迄今已幫助打開了一切「潘杜拉盒子」的盒蓋,讓一切非人的物性的惡都自由地流竄於人世間,可是它卻無能把它們再驅趕回去。哲學本身也被這種物性的惡消滅了,哲學早就與追求人性的善毫無關系了。哲學不死,更待何時?
哲學已經死了,這一點還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呢?哲學死了,人類唯一的希望即在重建人類全新意義的人學。
關於哲學死亡的更具體的判斷,則在於哲學方法的二元性已經日暮途窮了。二元論能夠涵蓋物性的一切,從宏觀的宇宙到微觀的誇克,甚至從生物體到基因,但終究它無能涵蓋「人」。正如電子計算機的「1」和「0」,可以模擬世間的萬事萬物,但終究不能全地模擬「人」。這也正是哲學不得不死和人學不能不興的根本原因。二元論的方法論的窮盡宣告了哲學的死亡,新的人學的誕生將只能從多元論,至少三元論方法的道路去尋求,人類未來的命運只能依靠至少具有三元論的方法論的人學去關切、去探索、去改造、去希望!
Ⅳ 見義勇為的人,在救人的過程中死亡,被他就得人需不需要賠償從法律角度和道德角度上講,要賠償嗎
按照法律,誰得益誰賠償
關鍵在於您說的見義勇為是否成立
Ⅵ 初中生背道德與法治猝死新聞是真的嗎
就是這張圖吧?
一看就是P的,P得還很差勁。
首先,CCTV13早就改版了,界面變化很大。現在我回們先姑且討論答舊版。
左下角破綻很大。下面的紅色時間條太寬;「廈門」「新聞直播間」「17:06」字樣的字體太細,實際比這粗不少;「廈門」兩個字之間應該有空格;「新聞直播間」字樣沒有居中。
下面的滾動新聞條也是同樣的問題,實際字體要更粗。
新聞標題黃色大字過大,周圍黑邊過細,背後藍色背景條虛化過度。上面的具體地點字體太細。再上面的字幕位置錯誤,本來應該在黃色大字的位置並代替黃色大字(有字幕則無標題),字體太細小,且本應有黑邊。
技術這么差的人,搬磚都比干這一行強。
Ⅶ 英語辯論賽-到遇到死亡時,道德與利益那個優先
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社會風氣是指社會上流行的愛好和習慣。我們今天辯題前提是社會風氣需要改善,這就說明社會風氣存在不足,需要我們去改善。特別現代社會各種文化與價值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社會生活內容多樣化,因此,各種價值、利益的沖突愈加顯著,社會風氣極需改善,而如何改善,無非兩種方式——道德和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種規范體系,對社會風氣的改善都起重要作用。但我方主張以法為主,輔之以德,因為法律比道德能更有效、更靈活地改善社會風氣。
首先,法律具有權威性。改善社會風氣需要一套權威性的行為准則。法律由國家制定頒布,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法律規范是最高的行為規范,而道德規范不能凌駕於其上。 「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是非觀念的形形色色,判別標準的五花八門,若沒有一套統一的權威規則,如何作到協調一致和井然有序?如果每個司機都是「我酷,我就愛這樣開!」,對方辯友你還敢上街嗎?
其次,法律具有強制實效性。這是法律和道德同為規則,彼此效力卻不同的根本所在。道德只能憑借輿論批評、良心譴責來約束越軌者,卻不能對其實行強有力的制裁,並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救濟,而法律卻具備這些作用。改善社會風氣既要揚善也要防惡,更要懲惡。道德可以揭示病痛,而無法繼續療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惡,而無法制裁惡行。法律是網,編織善良,網路罪惡;法律是傘,保護弱小,懲治惡強;法律是劍,伸張正義,鏟除妖孽。如果沒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懲治「張君」,將安寧還給重慶;如果沒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給「打官司的秋菊一個說法」。
第三,法律具有普遍適用性。改善社會風氣需要協調一致的步伐,正是法律把人們的行為納入同向一律的軌道,正所謂「一民之軌莫如法」。而道德具有時間、空間上的差異性,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甚至不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標准。當「見義勇為」和「拾金不昧」越來越成為新聞的時候,當我們還在悲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候,我們依據道德譴責的最多的是那些「施救者」,而許多西方國家通過法律不僅強調了義務,更關注著他們的「權利」啊。
當然,改善社會風氣,法律與道德各司其職,相得益彰。用法律維系社會能夠標本兼治,但法律並非是萬能的,並非能夠觸及到社會的所有角落,因此社會秩序的維系,雖以法為主,但並不棄德。只有以法為主,輔之以德,才能抑惡揚善,激濁揚清,使文明的演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對方辯友,「坐而論道,只能獨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濟天下!」改善社會風氣,讓我們高舉法律的大旗!
1. 從適應現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徵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社會生產力不夠發達,社會物
質財富不夠豐富,而道德作為社會經濟的上層建築,也遠未能達到理想的水平。換句話說,道德不可能
獨立發展成為維持整個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給對方辯友提個醒: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或許這會成為可
能,但那並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
2. 從階級狀況和階級斗爭形勢來論。在我國,雖然剝削階級已經消滅,但階級斗爭仍然存在,還有
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進行著蓄意破壞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動活
動。這是極大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對此不進行有力的斗爭和制裁,社會安定根本無法談起。道德的階級
性卻決定著它對此是無能為力的,換句話說,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標准對被統治階
級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統治階級的法律制裁!
3. 從法律的作用和效能來論。法律不僅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不僅是制裁敵對分子的銳利武
器,法律更是調整、解決統治階級內部關系和矛盾的重要手段,這樣,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
會秩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安定)才能真正建立起來,並且在國家的強制力作用下發揮作用來維持
社會的安定。這兩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合並,足以顯示,法律在維護社會安定中起主要作用。
4. 從法律與道德的約束力比較來論。法律的強制性與權威性是道德規范所無法比擬的,道德的規范
作用主要依賴社會輿論、個人信念、習慣以及傳統與教育來維持,顯然這是軟約束,它對既有的違法犯
罪行為不起作用,或者說道德的真正作用單純是預防性的,而法律卻能標本兼治,它是兩方面的,它既
有權威的懲罰作用,又有強大的威懾力,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這就使法律比道德在維護社會安定中具
有的更重要的作用。
5. 辯題中強調的是對社會安定的維護,既然是維護社會安定,顯然解決問題的重點應針對社會的不
安定因素,而不是針對有有利因素。辯題本意就是對少數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的應付,法律與道德誰更
有效。我們的回答是:法律。因為法律的針對性、強制性、嚴肅性、實效性是道德望塵莫及的。
綜上所述,我方完全有理由相信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來維持。謝謝。」
二辯攻辯提問
「曾經有一位備受道德尊崇的人,殺害了一位深受道德譴責的惡人,而大快人心,請對方辯友用你的道
德觀作如下判斷:
1. 殺人者到底是道德高尚不高尚?
(高尚)--殺了人對方辯友還要認為他的道德高尚,請問你這是什麼道德觀?
(一個殺人者此處強調道德的矛盾性)
(不高尚)--可是為什麼又會大快人心呢?請對方辯友解釋一下。〔也就是對方辯友的道德觀與大家
是不統一的,那麼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大家的? 〕
2. 從剛才對方辯友的回答不難看出,用道德標准連判斷事情的是非曲直都很難,我是否可以再問對
方,用道德如何來處理這一事件。請明確回答!
3. 僅僅受到道德譴責就夠了嗎?如果這樣,人們可以去做類似的事情了,比如殺人搶銀行等等,而
只要等著道德來譴責就可以了結了。這樣的話,社會安定如何維持?
4. 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人們,道德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對方辯友恰恰把道德無能為力而造成惡
果的責任推卸給法律,對方辯友是否有不道德的嫌疑呢?」
三辯攻辯提問:
「1. 對方辯友是否承認社會是由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構成的?
2. 請問對方辯友,如果社會安定靠道德來維持,那究竟是靠統治階級還是被統治階級的道德?
(被統治階級)對方辯友,你不覺得你的邏輯是滑天下之大稽嗎?被統治階級的道德怎能臨駕於統治階
級之上成為維護社會安定的工具?這樣,兩者的關系豈不是倒過來了?同時,不是和你的邏輯再次矛
盾?顯然,維護社會安定這個角色不適合讓矛盾的道德來擔任。轉3.(1)
(統治階級)轉3.(2)
3.(1)從剛才對方辯友的話語中我明白了一點,統治階級的道德標准和道德觀念可以讓被統治階級
接受認可,是這樣的嗎?
(是的)對方辯友的記憶力顯然並不好,我方一辯陳詞中已經說了,統與被統兩者的道德是根本對立,
水火不融的,那如何讓一方接受另一方的道德觀?如果可以,顯然就不存在階級了,可面對現實,被統
治階級會不斷造成社會的不安定,請問道德對此能起什麼作用?
(不是)既然不是,那麼被統治階級或者敵對分子圖謀造反,造成社會混亂,道德還能起維護作用嗎?
3.(2)那好你想用統治階級的道德去維護誰的社會安定?是統治階級呢,還是被統治階級?請明確
告訴我。
(被統治階級)真是笑話,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國家,社會是統治階級的社會,他們會放棄己利去維護敵
對階級?轉3.(1)
(統治階級)那麼對方辯友是否承認被統治階級必將對社會安定造成破壞?(不承認轉4)(承認)那
道德能起作用嗎?(能)如何發揮作用?……我想告訴對方辯友,面對階級矛盾,道德顯然是無能為力
的,它又怎能起什麼維護作用?
4.經我方歸納,我國的社會不安定因素不外乎:一、人民內部矛盾,也就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二、
代表被統治階級的極少數敵對分子的破壞。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所說的道德合不合適解決這兩大矛盾?
在一辯陳詞中,我方已經明確指出,法律不但是調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制裁敵對分子的
銳利武器,唯有它才能更好得維護社會安定,而道德卻望塵莫及。」
攻辯小結:略
自由辯論論據:
「1. 法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證;是保證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
關鍵所在!
2. 法律為那些憑借行政和道德手段所難以解決的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提供合理有效和安全的解決方
法,所以法律是維持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
3. 法律是道德、文化、教育建設的有力保障,道德的規范也要以法律為保障,法律是道德的權力支
柱,要維持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
4. 法律是黨的主張與人民意志的統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與標志。
5. ***通知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對
方辯友不知道嗎?
6. 法律不僅調整個人行為,而且具有調整全局性社會關系(如階級關系)的功能,法律是實現國家
職能建設社會安定最重要的、經常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法律較之道德必然起著主導作用!
7. 在存在著階級斗爭、存在道德價值體系對立、需要國家和法律的社會歷史階段,法能不居於主導
地位?
8.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要高度重視道德建設對法治的依賴和法制在道德建設中起的決定性作
用!
9. 法律對違法分子採取的是其他方法代替不了的教育手段,使犯罪分子在認罪服法的同時,深刻反
省,洗心革面,懸崖勒馬,棄舊圖新。
10. 法律具有的明確性、肯定性、普遍性特點,使全社會成員通過法律清楚地知道,國家提倡和保護
什麼,反對和禁止什麼,從而維持整個社會的安定繁榮。
11. 建國以來,有一段時期正是因為忽略甚至否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和作用,以致未能防止和制
止「文化大革命「的發生,這樣鮮活的歷史經驗教訓,對方辯友還是未能吸取馬?這令我深感遺憾!
12. 在市場經濟利益、慾望的驅使下,人們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很容易發生脫節,這就是我們常說
的「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對方辯友還要對道德情有獨鍾,不是太荒唐了嗎?
13.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一段話:「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去冒險;有100%的利潤,
就願意去冒坐牢的危險;有200%的利潤就願意去冒殺頭的危險。」中國也有俗話說「財迷心竅」,這
種情形在利益分配主要市場化的今天也不例外,這是商品社會的異化帶來的,這不是靠思想道德教育能
夠改變的!
14. 有調查顯示當今人們道德認識水平明顯提高,但是卻存在高認識、低行動,高期望、低參與的狀
況,這足以說明道德這種理想化的東西太不實用了。
15. 道德是「言義而不言利」的,是一種極高的「聖人」標准,缺乏社會大多數人遵循的准則,在當
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這種純粹的道德標准,往往因缺乏權利的關懷而被多數人敬而遠之,所以,它不可
能成為維持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
16. 在此我要奉勸對方辯友應該吸取民法精神,義利兼顧,從傳統的道德主義泥淖(nao)中走出來。
17. 在這里我要提醒對方辯友注意:1.法律的服務范圍是社會秩序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2. 法
律具有國家強制力,有利於約束人的行為。3. 道德對人的作用局限為對人的教化,而法律具有懲戒,
保護,預防三大特徵。
18. 我們不否認道德是法律的基礎,但是一幢高質量的樓房,人們會選擇地基呢還是地基以上的漂亮樓
層,有形和無形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呀!
如果這個問題讓對方辯友更加糊塗,鑽入牛角尖,那麼我想再打一個比方。對於老鼠而言究竟是貓的畫
像來得有威懾力還是一隻實實在在會抓老鼠的貓更具威脅?同樣,無形而主觀的道德和實實在在的法律
哪個對社會不安定因素更有壓制力?這樣的比較,我想對方辯友和在座的各位都能看得相當清楚吧?
今年1月11日,台州市發生一起市民哄搶50萬現金大案。案發後,公安部門試圖讓哄搶者依靠自己的道
德幡然悔悟,結果無人歸還贓款,迫不得已,公安部門只能用法律手段強制進行偵破處罰,才追回
31.73萬元現金。對方辯友也看到了,面對這樣的社會問題,道德根本不起作用,更談何維護社會安
定,顯然法律卻能很好的解決這一矛盾
有這樣一則事例:南丹礦窟透水特大事故主要負責人莫壯龍涉嫌貪污被判入獄。之前莫父一直信任其
兒,並叮囑兒子切勿受賄。然而,當親情、良知和道德尚且靠不住時,誰能療救貪官?除了無情的制
度,除了嚴刑重典,誰也不能阻止貪官前進的腳步
(當對方辯友說法律只是「亡羊補牢」時)
對方辯友一定要否認法律的預防作用,我也只能隨你說去,退一萬步,法律至少能夠做到「亡羊補
牢」,而道德連「亡羊補牢」都無能為力呀!
2.多少因貪污受賄而被法律嚴懲的貪官,他們為什麼要去貪污呢?是因為利益的驅使,私慾的膨脹
呀。因此,道德根本起不了預防作用,東窗事發之後道德還是不起作用,這時法律挺身而出,伏魔降
妖。你看是道德重要還是法律重要?
3.很多事實都能說明,道德觀在利益面前是非常脆弱的,沒有法律的嚴懲與威懾,道德只能形同虛
設!
4.誰要是在法律面前玩火,必將引火燒身,必將受到法律嚴懲最終落得應有下場。
5.正因為道德的軟弱使不少人有恃無恐,最終走向邪惡的深淵。
6.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基礎,但是為什麼要把道德法律化呢?這不正是因為法律比道德重要呀!
7.道德在判斷善惡是非時,存在個人的差異性,可變性,模糊性,而且經常會產生兩難的處境,更不
用談用道德來處理問題。」
總結陳詞:
「各位評審、主席、對方辯友,大家好!
經過幾個環節的激烈辯論,不知在座的各位都有哪些收獲,或許大家包括電視機前的各位觀眾朋友都
有不少感受吧。我也不否認今天的對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盡管我方辯友們通過了極大的
努力,以足夠的理論和事實依據,從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我國國情出發,以階級社會和階級矛盾的分析為
依據,以對辯題的深刻剖析為生命,以對辯
題本意的確切理解為根本,以對法律與道德進行全面的綜合比較為事實,以辯題涉及的范圍為戰場,以
對方辯友的不足之處為突破,我們做到了不厭其煩,耐心而細致,我們設身處地,友好而善意。我們曾
幾次把對方辯友從遙遠的理想拉回到辯論的現實。我們無數次的要求對方辯友警戒,我們運用類比、舉
例、和設問,我們費盡心思,循循善誘,可是對方辯友並未領情,實在讓我佩服。不領情倒也
正常,因為,雙方的觀點是根本對立的,怎能相互強加給對方呢?就像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道德觀
念是根本對立的,是無法強加的,要是可以強加給對方,那麼,今天的辯論會自動產生結果,根本就不
用勞評委的駕了不是?
對方辯友也許一直期望站得高看得遠,可是今天的比賽就像是一個蹺蹺板,它永遠都遵循此起彼伏
的規律,對方辯友卻站錯了地方,要知道雖然站得
高看得遠,但是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升得越高,恰恰反映了其分量越輕。對方辯友在這場辯論賽中,正
是以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了一個被錯誤理解的觀點,實在有些可惜。對方辯友文采飛揚,才華出眾,主
次分明,脈絡清晰,他們剛才的論辯奉獻的是一篇難得的「命題作文」,可是,萬萬沒想到,到頭來
這只是一篇離題之作,這讓我再次深感遺憾!那麼,對方辯友犯下的錯能不能原諒呢?道德上也許不應
該指責,因為他們不是蓄意的,何況,對方辯友也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是,在相當於法律的比賽
規則上他們是無法逃脫責任的,他們要為此承擔起責任。理性而無情的法律,你真讓他們敢怒不敢言,
理性而內心的道德你卻是那麼的無奈。
謝謝!」
Ⅷ 道德與法治七上 每個人最終都是死亡,那為什麼我們要活著
生如春抄花,死若秋葉。
皆美也。
人生的一種境界,叫做在自己的棺材板上唱歌跳舞。
因為不知生,焉知死,不知死,又何知生?
活著使我們了解死亡,而死亡使我們質疑人生,而在質疑人生的過程中,我們又重獲新生。
不要想著戰勝死亡,和它一起跳舞!
為每一個當下起舞,因為這就是人生。
Ⅸ 主動協助病人死亡與不給延續生命道德上有什麼區別
主動協助病人死亡,帶有故意殺人的嫌疑。不給延續生命是一種漠視生命的行為。前者要比後者惡劣的多,危害的程度更大。
Ⅹ 對未成年人死亡保險道德風險的限制方式包括監護人投保.( ) 正確錯誤
錯誤。
父母作為監護人時,可以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專保險。
保險法第三屬十三條 投保人不得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保險人也不得承保。
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不受前款規定限制。但是,因被保險人死亡給付的保險金總和不得超過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限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