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凈空講道德經

凈空講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5-31 06:29:19

Ⅰ 關於道德經里無為而治的疑問

無為而治確實是理想社會應該有的狀態,記住:無為而治不是一種社會制度或准則,他是好的制度呈現出來的狀態,這點很重要。它不是什麼都去管,是管得非常好,好到你充分按照自己的天性活著,你感覺不到有人在管你。

以現代社會為例。有一天我們的法律制度非常齊全,沒有人違反法律,沒人犯罪,沒人闖紅燈,沒人亂丟垃圾,沒有什麼糾紛,大家都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感覺不到有人管著我們,好像我們天生就如此。這就是無為而治。但是可能嗎?不可能,但它是很好的一個社會狀態不是么

Ⅱ 佛教的釋迦牟尼和道家的老子誰的境界更高誰更有智慧

凈空法師---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體。連《莊子》裡面都有這么一句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他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話是佛說的,那我們要問,莊子是不是佛?是。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聖人」,中國人稱「聖人」、稱「賢人」,「聖賢」。



所以稱呼不一樣,他們達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何況大乘經上常說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廣、說得深,一切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成佛。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用什麼?教化,教學。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對於宗教的教義都能通達明了,他會愛所有的宗教。為什麼?所有宗教源頭是一個自性里頭真誠的愛心,變成宗教教學的根底、根源。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末後一句話最重要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你問宗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佛教,自性變的;基督教,自性變的;伊斯蘭教,自性變的。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體。連《莊子》裡面都有這么一句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他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話是佛說的,那我們要問,莊子是不是佛?是。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聖人」,中國人稱「聖人」、稱「賢人」,「聖賢」。所以稱呼不一樣,他們達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何況大乘經上常說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廣、說得深,一切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成佛。

佛的境界是什麼?六根緣外面境界,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頭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佛,這就成佛了。

有起心動念,這叫「菩薩」。菩薩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要知道。

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

凡夫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通通有,六道凡夫。這里頭有善有惡,起心動念有善惡,分別執著有善惡,都在心意。儒家教我們「誠意正心」,跟佛法給我們講的「斷煩惱」,一個意思,講的是一樁事情。

如果你把所有宗教經典細細去研究,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小部分,那是個人居住環境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是這個地方差距。道理行法都一樣,沒有人教人殺生的。「殺」是大惡,殺生的人,尤其是無緣無故殺人,特別在戰爭時候太容易發生,果報都在地獄。現在喜歡殺生的人常常做惡夢,常常有驚恐、驚慌、恐怖,現報;來世三途,惡鬼、畜生、地獄。

Ⅲ 學佛人能不能讀《道德經》

菩薩何故求於因抄論。襲為知因論諸過罪故。為破外道惡邪論故。
為弘方便調眾生故。為欲分別如來語義世語義故。是故菩薩求於因論。
若菩薩不讀不誦菩薩法藏。一向讀誦聲聞經律,得罪。
不犯者。若不聞知有菩薩藏。若菩薩不讀不誦如來正經。讀誦世典文頌書疏者,得罪。
不犯者。若為論議,破於邪見。若(學)二分佛經,一分外書。(無罪)
何以故?為知外典是虛妄法,佛法真實故。為知世事故。不為世人所輕慢故。

Ⅳ 《道德經》中的道德是什麼意思

凈空法師:什麼是抄道德 道德兩個字是非常淺顯簡易的,簡單容易。所謂 道 就是自然的法則,像植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的運行,自然的規律,自然的法則,這是道。 道在我們人倫方面 ,就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中國先人所講的「五倫」,這個五倫是道,是自然的結合。 遵守這種自然的運作、自然的法則, 就叫做「 德 」。所以「父子有親」,那個「親」就是德,親是親愛,這是道德裡面的第一德,也是最根本的大德,親愛,父子的親愛。這個親愛向外擴張,就是「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德!隨順大自然的法則就是德。 道就是自然的法則(若講人倫即五倫),德!隨順大自然的法則就是德(若講人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而人倫方面講道德倫常,就是順應這種五倫五常的自然規律,這就是道德倫常的意義。

Ⅳ 師父說今晚對我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我理解不多,請大家指教!感恩感謝🙏🙏🙏

凈空法師---「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能生萬法」「本無動搖」。

上面講了這么多段,現在大師告訴我們,塵塵法法皆是事事無礙的法界。一塵一毛,這個毛是汗毛端,一塵一毛裡面都有法界全體。全體,通常我們用六個字來說明,性相、理事、因果。性就是法性,《還源觀》裡面所講的「自性清凈圓明體」,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都是從這個體里頭變現出來的。這個體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沒有任何形相,但是它能生一切物質、精神的現象,它能生能現。在中國唐朝時候,禪宗有位惠能大師,中國禪宗第六代的祖師,大家稱他為六祖惠能。他見性了,很了不起,他是頓悟,不是漸悟。而且這個人不認識字,很年輕,二十四歲,開悟的時候二十四歲。示現給我們做證明,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一念覺悟了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了佛就成凡夫,在一念之間,這一念是怎麼樣的一念我們不知道,我們無法體會。這么多年來我們在經教裡面摸索,看到經上告訴我們,早年看到的《仁王經》,這部經在台灣佛門弟子都知道,因為每年佛教裡面都做一次「仁王護國息災法會」,這個法會主要就是誦讀《仁王經》,法會是七天,大家都知道。《仁王經》裡面佛曾經說過,講宇宙的來源是一時頓現,什麼時候?大乘教里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就叫無明。無明是什麼?無明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能量,這個東西出現了。不覺它就出現,要是覺,覺它不出現,不出現的時候,這個時候叫真心。諸位知道真心永遠不動的,真心沒有形相,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

真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沒有辦法離開真心,離開真心什麼都沒有了,連虛空都是真心變現的。所以真心在哪裡?真心就在眼前。因為它連空都不是,不能叫它作空,我們六根都緣不到,在面前,眼看不見,耳也聽不到,手也摸不到,心裡也想不到,它在,它要不在的話,什麼都沒有了,它在。佛法稱它叫自性,也稱它作真心,也稱它為法性,名詞很多,也稱為第一義。釋迦牟尼佛對這樁事情說了幾十種名詞,為什麼說這么多?這是教學的善巧,教你什麼?不要執著名字,你執著名字就錯了,完全錯了,它沒有名字。像老子《道德經》上所講的,「名可名,非常名」,不得已給它假立一個名詞,根本它就沒有名詞,你說它是什麼名詞就錯了,它沒有名詞。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學教不要執著名字相,所有的名詞術語都是假設的,為了教學方便,你要從名去體會它的意思,那就對了。不要執著名詞,名詞是假的,執著名詞你就見不到真性,佛說法的真實義你永遠不能夠體會;要離名字相你才能體會到真實義,佛在講什麼。

惠能大師見性了,向老師提出報告,這個是必須要的,你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你說來我聽聽。能不能說得出來?說不出來。說不出來,他形容出來了,他說「何期自性」,何期自性這句話用現在話來說,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凈」。第一個現象,它是清凈的,它從來沒有染污過,過去沒有染污過,現在也沒有染污過,決定不會染污的,這告訴你頭一個。第二個它沒有生滅,「本不生滅」,它沒有生滅,它是永恆的,它是存在的。存在,我們看不到、摸不到,也沒辦法想像。第三句話說「本自具足」,它什麼都沒有,也可以說它什麼都有,它一樣都不缺,但是它沒有現前,這個很不好懂。它有緣它就能現,什麼是它的緣?一念不覺那就是緣,一念不覺在佛法里名詞也很多,通常我們常常看到的叫「無始無明」。無始這兩個字的意思不要想得太玄,想玄了你想錯了。什麼意思?沒有開始,也就是說沒有原因,沒有開始,一念妄動。這個很玄,非常非常難懂。你怎麼會動了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無意的,實在講,有意無意都說不上,無意對面還有個有意。它什麼也說不上,但是它動了,就是極其微細的一個波動現象。

這個現象一動,從體起用,就是從自性,自性是本體,你看它本來具足,現了什麼相?現了阿賴耶的相。阿賴耶叫妄心,自性叫真心,真心裏面出來個妄心。宇宙是誰變出來的?妄心變出來的,妄心怎麼變?妄心得有體,如果這個體裡面要真的什麼都沒有的話,妄心怎麼變得出來?所以這個體裡面什麼都有,樣樣不缺,只要這一動,它就現形了。佛在經典裡面常常用水做比喻,把自性比作水,水平的時候。那一動是什麼?一動就是波,就起了個波,波的現象就起來,那是個妄心,波還是水,還是自性。有這個波起來,這個波就「能生萬法」,雖然生萬法,自性還是如如不動,自性沒動過,惠能大師講「本無動搖」。

由此可知,這個波動的現象,無始無明的波動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真心從來沒動過,這一動,產生了個妄心,這個妄心就是今天量子力學裡面所看到能量的現象、信息的現象、物質現象,這三樣東西出來了。在大乘法裡面叫阿賴耶的三細相,這三細相出來的時候那是一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講得很好、講得很清楚,這一念的時間很短,不長,短到什麼程度我們沒有法子體會。彌勒菩薩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他說「舉手彈指之間」,這一彈指,一彈指有多少個念頭?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換句話說,一念的時間是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這不是秒,我們一秒鍾我能彈四次,大概還有比我彈得更快的,我相信可以彈五次。如果彈五次,一秒鍾有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無法想像,它太快了。所以佛法講這樁事情說「不生不滅」。諸位要知道,如果沒有這種現象,講不生不滅不是廢話嗎?它真有生滅。為什麼說它不生不滅?你說它滅,它又生了,你說它生,它又滅了,可以說生滅同時。

但是要知道,這個念頭里頭就具足三細相,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它有業相,就是波動,從波動裡面它就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就是受想行識,精神現象,所以物質跟精神是同時發生的。阿賴耶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本人,我們稱它叫本識,是我們的本人。迷的時候,中國人叫靈魂,這個東西,我們身有生滅,它沒有生滅,識沒有生滅。在佛經裡面,上面加個「神」字,叫神識,那是我們自己。阿賴耶范圍很大,現在我們從十玄裡面知道了,因為它相容相即,它跟整個法界是一體,真的就像網一樣,它是在一起的。所以真的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我們的念頭,念頭就是信息,無論是有意無意,跟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的現象都互通信息,通的。好像電網一樣,你一觸全都動了,牽一發而動全身。

量子科學家現在對這個很有興趣,就是在研究這個東西。它通,通它能控制物質,物質產生的變化,那不是性的事情,那是識。所以,大乘教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心是真心,真心能現,能生能現,不能變,它不變;識它就會變,所以心現識變,十法界依正庄嚴,識變的,它變的。真心所現的相,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庄嚴土。所以實報土裡面的眾生,不但是佛菩薩,這是人,實報土裡面也有樹木花草、也有山河大地,它是怎麼生的?化生的,全是變化的,沒有生長的現象。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的生物可以分為幾種,叫胎卵濕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像樹木花草這些現象、山河大地這些現象。所以實報土裡面這些現象,人也好、花草樹木也好、山河大地也好,它永恆不變。人沒有從小孩生長這個現象,沒有,他是化生的,永恆不變。他也沒有衰老的現象,叫長生不老,真有,不是假的,實報土裡面的人個個都是長生不老。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59集

Ⅵ 學《道德經》有什麼用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應,妄心不相應。妄心惡轉惡,行,愈轉愈嚴重;惡轉善,轉不過來。用真心很容易轉過來,為什麼?真心本善。

你看儒家所講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來的。用真心,它就現前,妄心,它就不見了。「止於至善」是誰?佛陀。菩薩還沒有達到,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不能叫「至善」。「至善」是善圓滿了,圓滿的善才叫「至善」。他還有一點欠缺,不圓滿。所以「至善」是正覺,必定正覺,「至善」。

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它裡面所講的話,不是說「等一下,讓我想想看再給你說」,不是。他沒有「想想看」,你一問他馬上就答復你,沒有思考,那是什麼?那是自性,從自性流出來的,止於至善。這就說明,只要稱之為「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論語》、《孟子》是獨立的,「十三經」里頭獨立的,《大學》《中庸》是《禮記》裡面的兩篇,「十三經」,這「十三部」都稱之為「經」。既然是「經」,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陀的經典等量齊觀,用平等心看待,真經。

「註解」那都稱為「論」。「註解」里頭有聖人說的,那跟經沒有兩樣;有賢人說的,有君子說的,那個就不一樣了。

「至誠感通」,「誠」太重要了!《中庸》說理論,理論歸納起來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個字——「誠」。

「誠」什麼意思?經里頭有說明,說一個很簡單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騙自己,這是「誠」。人,一定是先欺自己,再欺騙別人;不欺騙自己的人,肯定不會欺騙別人。

=============================================


凈空法師---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用什麼?教化,教學。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對於宗教的教義都能通達明了,他會愛所有的宗教。為什麼?所有宗教源頭是一個自性里頭真誠的愛心,變成宗教教學的根底、根源。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末後一句話最重要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你問宗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佛教,自性變的;基督教,自性變的;伊斯蘭教,自性變的。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體。連《莊子》裡面都有這么一句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他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話是佛說的,那我們要問,莊子是不是佛?是。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聖人」,中國人稱「聖人」、稱「賢人」,「聖賢」。所以稱呼不一樣,他們達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何況大乘經上常說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廣、說得深,一切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成佛。

佛的境界是什麼?六根緣外面境界,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頭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佛,這就成佛了。

有起心動念,這叫「菩薩」。菩薩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要知道。

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

凡夫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通通有,六道凡夫。這里頭有善有惡,起心動念有善惡,分別執著有善惡,都在心意。儒家教我們「誠意正心」,跟佛法給我們講的「斷煩惱」,一個意思,講的是一樁事情。

如果你把所有宗教經典細細去研究,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小部分,那是個人居住環境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是這個地方差距。道理行法都一樣,沒有人教人殺生的。「殺」是大惡,殺生的人,尤其是無緣無故殺人,特別在戰爭時候太容易發生,果報都在地獄。現在喜歡殺生的人常常做惡夢,常常有驚恐、驚慌、恐怖,現報;來世三途,惡鬼、畜生、地獄。

熱點內容
新羅區法院拍賣 發布:2025-01-27 15:21:18 瀏覽:179
司法考試報名時間2016 發布:2025-01-27 14:34:45 瀏覽:251
國際商法馮輝 發布:2025-01-27 13:25:20 瀏覽:626
法治對民航的重要性 發布:2025-01-27 13:12:29 瀏覽:99
黨組工作條例清理規范 發布:2025-01-27 13:11:05 瀏覽:27
新浪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27 13:01:09 瀏覽:401
道德經中的敬 發布:2025-01-27 12:33:28 瀏覽:427
江西省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29:08 瀏覽:468
我的理想法官 發布:2025-01-27 12:21:41 瀏覽:169
案例反思道德篇讀後感 發布:2025-01-27 12:21:39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