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法學會
❶ 民法理論與實踐 於政文 讀後感
遺忘不能使之沉睡,因為上帝賦予我們永恆的力量。 ——題記 人類文明的進化史是伴隨著社會進步,藉助於不斷成熟的上層建築的發展而逐步演化前行的。其中,法律,尤其是在其萌芽期被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法制,更是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律之於多數人,浩瀚、復雜甚至艱澀成為其最初的感性認知,關於法律的書籍則更是讓人尤其是非法律專業的人士望而卻步。余定宇先生不是法律學者,他從自己習慣的歷史角度俯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法律思想史,別有況味。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幕幕歷史畫卷的瞬間,用游記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他從中華民族的起源黃河出發,在汾水斜陽下,尋找獬豸神獸的依稀足印;在壺口細雨中,聆聽洛陽舊事,感慨鄭國子產"鑄刑鼎"的傳奇;在齊魯曉風里,徜徉徘徊,靜觀"百家爭鳴"的雄奇壯闊;踏上八百里秦川,與秦始皇虛擬對話,看法家的潮起潮落;回首未央宮,再閱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磅礴大氣。
一路的追尋中,余先生為我們勾勒出中國古代法學跌宕起伏的印跡,並最終指出中國古代法學發展中的詬病,只有與時俱進才是根本出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世界著名的法學泰斗陳光中教授稱贊余定宇先生:"一位在法學的激流中,為中國的現實和改革出力的纖夫。
我想,所謂纖夫,就是在一路奔波中,不流連勝景而負重前行的踐行者。
細細品味,其實春秋之前,我國古代法學與西方"古典自然法學"的道路是不謀而合的,比如老子的《道德經》就是中國"自然法學"的典型。可是,戰國以後,在《法經》所代表的以"刑"為核心的法律文化推動下,漸漸形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中華法系"。這種重刑輕民、法德結合的法系與以民法為核心的西方"大陸法系",在核心淵源、法律結構、訴訟程序等方面都大相徑庭。
到了隋唐宋,中國古代法學可謂到達鼎盛時期。唐高宗主持制定的《唐律疏議》,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編,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也標志"中華法系"最終形成。此後,中華法系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印度法系和伊斯蘭法系一起,並稱為世界的五大法系。不過,自南宋以後直至明清,當"西學東漸"、"西法東來"的歷史潮流,浩浩盪盪地席捲而過,落後的法律制度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中華法系"漸漸動搖。直至清朝末年,隨著宣統下台,傳承千年的"中華法系"最終被歷史的塵埃埋沒。
"中華法系"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化在法學領域的集中體現,可為何行至清末就舉步維艱了呢?
清朝末年,世界范圍內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已是"車輪"前行的主流,但清朝統治者固守君主至上等一系列"祖宗家法",維護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統治。後來迫不得已變法修律,只是生硬地東拆西補直至完全穿上西方法系的"大鞋",始終都沒有意識到以法律為代表的上層建築應由經濟基礎決定,徒有其表的改變只會南轅北轍。
之後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雖然是中國第一部提出"主權在民"的憲法性文獻,但同樣沒有為"車輪"加上合適的"鏈條",變成一紙空文,很快被淹沒。
掩卷而思,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印跡,指的是前人腳踏的地方,也暗示了未來的方向。如果選擇一味傳承,清末統
治者墨守成規的敗北,意味著歷史早已將道路堵死;如果選擇一味照搬,建國後硬套前蘇聯法學造成的"寒流",已讓聞者不寒而慄。那追尋的意義何在?我想,書中給出了答案。
一位法學家曾經說過:別的發明讓人類學會駕馭自然,而法律的發明,則令人類學會如何駕馭自己。作為一名學習了粗淺的法律知識,仰望法律殿堂的初學者,我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厚蘊意。法律知識讓我對社會進步、經濟運行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因為物質文明進步的過程,也是精神文明不斷發揮作用的過程,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一種,是社會基本的行為規范,約束和保障著各項行為的合規化。正是這種有章可循的制度模式,使得人們的行為被合理的調節,進而使人類社會各個領域有序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其說是我們掌控了社會,不如說是我們掌控了自己。
有人曾說過:櫻花是一種非常殘忍的花,它下面埋的屍體越多,它的花就開的越燦爛。這樣的一個說法不禁讓我想到了法律,回味它的發展歷程,我不禁感慨,人類在學會和平共處,公平正義地駕馭自身社會的道路上,竟然要留那麼多的鮮血,但值得欣慰的是,他們的鮮血沒有白流,這條法律之路將會越走越寬闊。
閱讀了世界的法律,不僅會想到我國的法治建設。我們都知道,法律應該是公正的,它不僅僅是「刑也,平之如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更不是統治者與執法官們可以隨心所欲的胡作非為,面對這樣一個鮮明的對比,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反思:什麼時候,我們中國各地的法院門前,也會矗立起一尊正義女神的雕像,或,給我們的獨角神獸雙目蒙上一條毛巾?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信仰以德化眾,以理服人的國家,並且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歲月,受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都信奉中庸之道,以所謂的「容忍」為美德,殊不知,在這樣一個中庸之道的背後,折射的是一個國家人民法律意識的淡薄,法律不同於道德,於是,我們的國家施行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國策,以德來教化人民,以法來約束人民,但是,我不禁要問:一個信奉中庸之道的民族,能夠創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制健全的國家嗎?恐怕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吧。
新一輪的社會主義司法改革正在緊鑼密鼓進行,雖然經過三十年建設,中國社會大踏步地走向"依法治國",走向"民主法治";但是在"車輪"的前行中,法律制度仍有滯後與不完善。只有順應"車輪"前進的方向,不斷改革與創新,才能通向文明、走向進步。法治的社會,法治的精神,始終是現代文明社會孜孜不倦的追求。從《尋找法律的印跡》這本書中,我們回望歷史,感慨於古人的先知,更啟迪了我們的混沌。自由、公平和正義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起步而衍生的,並將會在人類社會前行的歷程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歷史的悲歌,發人深省。我們不僅要「憶往昔崢嶸歲月」,更要相信,遺忘並不能使之沉睡,因為上帝賦予了我們永恆的力量。
❷ 我國百家姓里有姓光的沒他們都分布在哪
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滿意答案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媯姓出自舜帝後裔陳氏田光之秦末子孫,
舜帝為黃帝直系子孫,由於政治清明,流芳百世,到西周王朝建立伊始,周武王即尋訪舜的後人封於陳(今河南淮陽),
據史籍《史記·田完世家》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記載,齊桓公封媯完於田地,其後子孫以地為氏,稱田氏,相傳帝舜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在媯汭河邊居住,他們的祖孫有留在媯汭河一帶的,就是媯姓,
周武王滅周後,建立周朝,便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帝舜的後裔媯滿(帝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世孫),武王封媯滿為陳侯,史稱胡公滿、陳胡公,春秋時期,陳桓公的弟弟在陳桓公死後殺死太子免,自立為陳歷公,太子免的兩個弟弟欲報殺兄之仇,就趁陳歷公去蔡國時把他殺,兄弟二人相繼為國君,就是陳庄公和陳宣公,陳宣公晚年打算立寵姬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禦寇殺,
陳歷公的兒子叫陳完(媯滿的第十世孫),他同禦寇的交情很好,禦寇被殺後,他怕被株連,便逃到齊國,齊桓公就將他封於田地,陳完因為逃到齊國,不願用原來的國名為氏,遂以食采地名為氏,改稱田氏,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他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齊國成田氏齊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後來田氏有一支遷至燕國,在戰國末期出一位為仁為義敢做敢為的俠者,即節俠田光,當時秦國仗勢連滅各國,田光激於義憤,將荊軻引薦給燕太子丹,後來荊軻刺秦王不成,事泄,秦始皇得知荊軻是田光引薦給燕太子丹的,秦國滅六國後,秦始皇下令徹查此案,
田光後人為避殺戮,逃至太原府平定洲樂平縣巴洲村桃園定居,並遂以父名為子姓,稱光氏,遠避於故晉地絳郡一帶,巴洲桃園便成為華夏光氏之源、之祖、之根,
得姓始祖:田光,
田光(公元前?~前227年),戰國末燕國人,以「節俠」自許,由太傅鞠武引見,與太子丹結交,後薦荊軻於太子丹,並自刎以壯其志,子孫後來為避秦始皇追誅,改為光氏,以田光為得姓始祖,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3 20:35二.郡望:
正平郡:亦稱絳郡,今山西省新絳縣,春秋時期屬於晉國,戰國時期三家分晉,正平歸屬於魏國,漢朝時期為臨汾縣地,北魏時期始置正平郡,兼置東雍州,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改為絳州,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州治從玉壁遷置今縣址,後改稱絳郡,附郭正平縣,唐朝時期改郡為州,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正平縣被廢黜,地入絳州,民國初期改稱新絳縣,
安樂郡:古代安樂郡有兩個:①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設置,隸屬安州,其時轄地在今北京市東北古北口外,東魏時期轄境南移,管轄安市,在今北京市密雲縣密雲水庫之東北,所領二縣中安市縣在今北京市密雲縣境,北齊、北周時期領安市、密雲二縣,隋朝開皇初年廢黜,②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檀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為安樂郡,管轄燕樂,故城在今北京市密雲縣密雲水庫北燕落村,領燕樂、密雲二縣,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復改為檀州,
提問人的追問 2009-09-03 20:38是姓"光",不是「田光」!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3 20:39是「光」 三.歷史名人:
光 逸:(生卒年待考),安樂人(今北京古北口),著名晉朝軍諮祭酒,
光楚容:(生卒年待考),安樂人(今北京古北口),著名唐朝桂州都督,
光時亨:(生卒年待考),南直隸桐城人(今安徽桐城),著名明朝崇禎年間進士,兵部兵科給事中,
光耀男:(公元1934~今),安徽樅陽人,著名地兒司法教育者,
1960年在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法律系畢業後,在青海工作三十餘年,其中從教二十六年,
1994年退休前,任青海省司法警官院校高級講師、法學理論教研室主任,
任教期間,共給校內外九十多個班級、五千多人(次)講過課,講授的課程計十門,即高級中學語文、政治和歷史,大中專的中國法制史、民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司法文書和律師實務等,
發表論文四篇:《不能絕對化》、《略談佛教道教和儒教的結合和對唐初法律思想的影響》、《淺談三種法律責任的相互關系》、《行政訴訟的由來和發展》,
編寫教材和法制講座五十多萬字,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獲省教委從教二十年榮譽獎一次和校級優秀教師獎五次,其中青海衛校和司法警官院校各一次,海北外祁連山中學三次,
任兼職律師十六年,辦案百餘件,深受好評,歷任九三學社青海委教育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政法委員會委員和機關支社委員,還是中國法學會、律師協會和青海省教育學會會員,
1992、1995、1997年先後被收入《中國中等專業學校高級講師人名辭典》、《安徽省樅陽縣志》和《中國教育專家名典》,
光紹天:(公元1940~今),山西汾城人,著名縣文出版工作者,
1962年畢業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現任中國民主同盟青海省委宣傳部長、常務委員,青海省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編審,
長期工作和生活在青藏高原,對藏傳佛教藝術和民族民間藝術情有獨鍾,多年從事藏族民間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奇的研究和插圖創作,許多作品發表在青海民族出版社和甘肅民族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格薩爾王傳奇分冊中,其中《格薩爾王傳奇》(霍嶺大戰之部)插圖六幅獲1980年度全國書籍裝幀優秀作品獎,發表於1981年第八期《美術》,編入《1981年中國出版年鑒》、《中國文藝作品插圖選集》、《中國新文藝大系1976~1982美術集》,1986年獲文化部、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國家民委、中國民研會頌發的榮譽獎,
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有作品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院,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毛主席紀念館等國家博物院收藏;1993年在海峽兩岸中國水墨畫大展中獲首獎,有作品輯入《中國畫名家百幅集》(台灣出版),
本人傳略曾輯入《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傳》、《中國當代著名編輯記者傳集》等等,
光正爽:(公元1947~今),湖北仙桃人,著名中共地兒黨務工作者,
仙桃市剅河財政管理所黨支部書記、所長,
1966年1月~1975年11月先後任剅河區新華大隊到大隊長、黨支部書記;1975年12月任剅河區公所幹事;1975年12月~1986年10月先後任剅河區謝場鄉副鄉長、黨委副書記、鄉長、黨委書記;1986年11月~1994年2月,先後任剅河鎮副鎮長、鎮人大主席;1994年3月任剅河財政管理所黨支部書記、所長,
曾當選為仙桃市第三、四屆人大代表;1998年12月當選為仙桃市第五屆人大代表
❸ 中國法學會是什麼性質的機構職能是什麼如何加入
性質:人民團體;
職能是:組織推動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參與立法的起草、論證,參與執法的調查和司法的改革,參與法學教學和法制宣傳,開展多學科、多層次、寬領域的法學研究。據近20年來的統計,召開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數以百計,召開的地區性學術研討會數以千計,撰寫的學術研究論文和法律對策建議數以萬計。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實施,做了大量創造性、開拓性的工作;
會員的加入:會員分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 凡贊成大會章程,有一定的法學理論基礎或法律工作實踐經驗,並有較強的法學研究能力的我國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其他各界人士,由本人提出申請,本會會員一人介紹,經本會批准,即成為大會個人會員。 地方法學會是本會團體會員。凡贊成本會章程的全國性法學、法律團體,向本會提出申請,經本會批准,即為本會團體會員,團體會員中的成員,符合本會個人會員條件的,可根據前款規定的程序申請加入本會。
❹ 劉陽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
劉陽(1963~ ),北京人,滿族,筆名三者。曾於中央美術學院、新聞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深造於國外,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記者、編輯、節目主持人及大學教師。出版的個人專著有:《劉陽畫集》、《劉陽詩集》、《中國動物畫技法大全》、《中國現代書印學史》、《劉陽藝術論》、《大學美術》、《劉陽山水畫集》、《劉陽人物動物花鳥畫集》、《美術技術法叢書》、《20世紀劉陽畫集》、《世紀沂蒙·劉陽畫集》及中外歷史名著卡通連環畫50冊,《名人百家相》等。
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質部確認藝術家,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研究員,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現代詩詞學會理事,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員,加拿大世界書畫家協會理事、藝術家學術委員會副主席,新加坡神州藝術院顧問,美國美中藝術家委員會副主席、客座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名人研究中心入典藝術家,中日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會員,嘉德國際藝術品拍賣公開上拍作品書畫家。
❺ 百家姓中任氏來歷及典故
任我行大戰東方不敗.
❻ 中國有哪些國家性社團組織
社會團體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有成千上萬個社會團體,它們均依據憲法和法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這些社團的分支機構遍布城鄉,聯合和團結全國的職工、青年、婦女以及各界人士,參與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協調社會公共事務,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國目前的社會團體都帶有準官方性質。《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成立社會團體必須提交業務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業務主管部門是指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授權的組織。社會團體實際上附屬在業務主管部門之下。中國有全國性社會團體近2000個。其中使用行政編制或事業編制,由國家財政拔款的社會團體約200個。在這近200個團體中,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等社會團體雖然是非政府性的組織,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著部分政府職能。一些社會團體的工作任務、機構編制和領導職數由中央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直接確定,實行全額財政撥款。 中華全國總工會 簡稱「全總」,是全國各地方總工會和各產業工會全國組織的領導機關。成立於1925年5月1日 。中國工會的主要社會職能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和民主權利;動員和組織職工群眾參加建設和改革,完成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教育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技術文化素質(簡稱「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職能)。中華全國總工會已和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地區)的400多個全國性工會組織以及國際和區域性工會組織建立了友好交往關系。截至2004年9月底,全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13694.9萬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曾名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成立於1922年5月。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受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共青團的基本任務是以共產主義教育青年,幫助青年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引導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鍛煉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團員的年齡為14周歲至28周歲。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有團員7107萬。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華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成立於1949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族女職工、女農民、女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婦女、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婦女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婦女的群眾組織。全國婦聯的基本職能是代表和維護婦女利益,促進男女平等。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簡稱中國殘聯)成立於1983年11月。中國殘聯由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組成,具有代表、服務、管理三種職能,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團結教育殘疾人,為殘疾人服務;承擔政府委託的任務,管理和發展殘疾人事業。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中國文聯」,是由全國性文學藝術家協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性的產業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組成的人民團體。它成立於新中國誕生前夕的1949年7月,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發起單位之一。 中國作家協會 中國作家協會成立於1949年7月23日。中國作家協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充分尊重文學藝術規律,發揚文藝民主,保證創作自由,團結和組織全國各民族作家進行創造性勞動,發展和繁榮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學,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推動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科協的前身是「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簡稱全國科聯)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簡稱全國科普)。1958年9月全國科聯和全國科普合並,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現已發展成為擁有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程技術及其相關科學的學科組建或以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和普及為宗旨的167個全國性學會,31個省級科協及廣泛的地方、基層組織,430多萬會員的科技團體。 新中國檔案:中國科協成立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中國僑聯)成立於1956年10月12日。中國僑聯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依法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國內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關心海外僑胞的正當權利和利益。 中國法學會 中國法學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宗旨是團結我國各民族的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多學科、多門類的法學研究和法學交流,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為繁榮法學研究,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按照自身特點、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成立於1949年6月。組織網路已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是全國性民間外交團體,簡稱「全國友協」和「中國對外友協」,1954年5月3日在北京成立,原名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1966年改為現稱。該會以發展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相互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記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新聞界的全國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同新聞界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中國記協前身為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1954年成立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聯誼會。1957年3月14日,聯誼會召開中國新聞工作者第一次代表會議,宣布正式成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會議通過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章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宗旨是:團結全國各族新聞工作者, 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堅持新聞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推進新聞改革,開展國際交流,為繁榮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台聯」,是台灣各族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1981年12月在北京成立。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簡稱中國貿促會)成立於1952年。中國貿促會的宗旨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開展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及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等活動,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的貿易和經濟技術關系的發展,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經濟貿易界的相互了解與友誼。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始建於1904年,建會後一直從事救護傷兵、救助難民和賑濟災民活動,並積極參加人道主義救援活動。1950年8月改組。1952年恢復在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合法席位。中國紅十總字會以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我國已有基層紅十字組織7萬多個,會員2000多萬。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成立於1949年12月15日,其宗旨為研究國際問題和外交政策,進行國際交流,開展人民外交活動。主要任務是同世界各國的政治活動家、知名人士、國際問題的機構和學者進行交往和聯系,同時組織和參加雙邊或多邊的學術討論會等活動,就國際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和交換意見,以促進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簡稱「宋慶齡基金會」。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1982年5月成立了宋慶齡基金會。2005年9月,經第五屆理事大會審議通過,更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英譯名為:「China So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縮寫為「SCLF」。宗旨是繼承和發揚宋慶齡畢生致力的增進國際友好,維護世界和平;開展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培育少年兒童的未竟事業。本會是聯絡國內外友好團體和人士,為實現本會宗旨提供支持和資助的非營利性組織,是獨立的社團法人。 黃埔軍校同學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是1984年6月16日在紀念黃埔軍校建校六十周年時,由黃埔軍校校友組織成立的愛國團體。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宗旨是: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黃埔同學的范圍:1924年後在黃埔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及分校的學生;在大陸辦的1至23期的中央軍校學生;在台灣辦的24期以後各期中央軍校學生;冠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各種訓練班的學生,均為黃埔同學。同學會的綜合刊物是《黃埔》雜志。 歐美同學會 歐美同學會成立於1913年10月。該會宗旨是繼承愛國主義的傳統,團結留學歐美等國歸國同學,廣泛聯系海外同學、親友,修學敦誼,相互切磋,共同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大業做出貢獻。 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成立於1983年1月。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密切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為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服務,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服務。 中華職業教育社 中華職業教育社是主要由教育界、經濟界、科技界從事和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人士組成的全國性的人民教育團體,總部設在北京,由黃炎培聯合教育界、實業界的蔡元培、梁啟超、張謇、宋漢章等48位知名人士於1917年在上海創立。該教育社是以倡導、研究和實施職業教育為職志的全國性群眾團體。曾先後在上海、昆明等地開辦職業補習學校、職業指導所等。1941年,職教社參加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稱中國民主同盟)。1945年,又聯合遷川工廠聯合會等發起成立了民主建國會。新中國成立後,總會由上海遷駐北京。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簡稱「全國工商聯」,成立於1953年11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單位。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簡稱「全國青聯」,是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核心的各青年團體的聯合組織,是中國各族各界青年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❼ 類似 百家講壇 還有什麼節目
法律講堂
《法律講堂》是CCTV12的一檔法律知識類欄目,通過專家主題講座加背景簡介的形式,講述相關法律法規所蘊涵的法理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話。寓法理和觀點於故事中,貼近生活、貼近百姓。作為法制頻道的一檔談話節目,《法律講堂》是怎樣找准電視和法制的切入點,探求電視手段和法制教育的內在聯系,最大限度地發揮電視的教育作用。從創辦至今,《法律講堂》把普及法律知識作為自己的「靈魂」。針對老百姓購房問題,請中國房地產領域的資深律師秦兵上電視,十次「秦兵說房」;針對離婚問題,請著名律師郝惠珍上電視,十五次說「離婚爭奪戰」等。
欄目錄制現場 《法律講堂》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全力打造與重點推出的一檔欄目,《法律課堂》關注中國的立法進程,寓法理和個性思考於案例中,以名家講座的方式,將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法律問題展現在普通百姓面前,是百姓學法,用法的指導手冊。通過回顧司法歷程、認識法理內涵、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制精神,提高民主法制意識。一、欄目宗旨 透視立法背景、解讀立法依據,《法律講堂》關注中國的立法進程。二、欄目定位 受眾群:渴望獲取法律知識的普通大眾。內容:相關法律法規所蘊涵的法理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話。寓法理和觀點於故事中,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風格:高品位,輕松而不失莊重。突出主講內容,營造「講堂」氛圍。三、欄目特色 特色:知識性、權威性、服務性。特色體現:「講」的方式,獨特的法制節目形態,「史」的內容,獨特的法制節目視角詮釋法理內涵,凸顯節目特有權威性,弘揚法制精神,彰顯節目特有高品位。四、節目形式 時長:30分鍾。拍攝地點:學術報告廳。形式:專家主題講座+串片形式的背景簡介。五、選題范圍 1、司法領域內的相關知識點(法理的高度)。2、相關法律、法規(或其具體條款)內容及其出台或修正過程中的社會背景情況以及在此過程中發生的故事。3、司法制度發展史話。4、注重把理論和實踐、法律和生活、歷史和現實進行有機的融合。
品位與權威性並駕齊驅
《法律講堂》欄目的品位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真實;二是情感。真實,是電視美的基本要求。電視真實是再造的真實,與現實生活並不是同步的,但電視真實必須符合歷史和生活的邏輯。以輕松而不失莊重、突出主講內容、營造「講堂」氛圍,是《法律講堂》的欄目特色。這個欄目的真實美,主要體現在內容和情感兩個方面。這個欄目內容的真實美,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主講人的品位高。來到《法律講堂》欄目主講的,都是一些社會名流:他們有豐厚的學術根基,以往有著作,有一套自己獨到的完整理論;他們有一定的媒體公眾形象基礎,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主講「離婚爭奪戰」的郝惠珍,就是主任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像她這樣的專家的主講,當然是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所講的內容品位高。《法律講堂》欄目播出的內容,深入淺出,觀眾聽得懂,記得牢,用得上。從這個欄目的定位進行分析,一個終身難忘的執法故事、一段牽腸掛肚的執法經歷、一份刻骨銘心的情感等,構成了這個節目的主體。影視、文藝作品允許虛構、假設,以營造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然而,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況味所凝聚起的力量,往往更為令人震撼,更為發人深思。王岳在主講「醫患之爭」時,一開始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動聽的故事:「某日,王某因腹痛去醫院看病,經檢查得知他患的是急性闌尾炎,後醫院決定對王某進行闌尾切除手術,但在傷口縫合階段,醫院卻將一塊紗布留在了王某的腹腔內」這個故事造成的懸念,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相對內容的真實,情感的真實更不容易做到。《法律講堂》欄目獨具匠心,將故事相關的細節,通過主講人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展開,娓娓道來,讓觀眾觸摸到生活的質感。
❽ 我想知道中國法學會到底是一個什麼性質的機構呢它的職能是什麼呢如何才能加入進去呢
性質:人民團體;
職能是:組織推動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參與立法的起草、論證,參與執法的調查和司法的改革,參與法學教學和法制宣傳,開展多學科、多層次、寬領域的法學研究。據近20年來的統計,召開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數以百計,召開的地區性學術研討會數以千計,撰寫的學術研究論文和法律對策建議數以萬計。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實施,做了大量創造性、開拓性的工作;
會員的加入:會員分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 凡贊成大會章程,有一定的法學理論基礎或法律工作實踐經驗,並有較強的法學研究能力的我國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其他各界人士,由本人提出申請,本會會員一人介紹,經本會批准,即成為大會個人會員。 地方法學會是本會團體會員。凡贊成本會章程的全國性法學、法律團體,向本會提出申請,經本會批准,即為本會團體會員,團體會員中的成員,符合本會個人會員條件的,可根據前款規定的程序申請加入本會。
❾ 市法學會是什麼單位,干什麼的
法學會是人民團體、學術團體和群眾團體。
主要任務是:組織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學習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憲法法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法律素質和業務素質;
引領、繁榮法學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新、法律制度創新和法治文化創新,促進法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轉化,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服務;參加國家政治協商、科學決策和
民主監督,對我國改革開放和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進行學術研討,提出對策和建議;組織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新經驗,反映新情況,研究新
問題,加強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參與國家和地方立法總體規劃的研究以及法律、法規、法律解釋的咨詢、論證、草擬、修改等工作,參與全國性、地方性和行業性法治評估工作;組織評選和表彰優秀法
學人才和優秀法學成果等活動,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參與法治宣傳,主管主辦本會法制、法學報刊和網站,編輯出版法學法律圖書、資料;參與法學教育,培養法學、法律人才;發揮人
才、智力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咨詢、培訓和法律服務發揮人才庫和思想庫的積極作用;反映會員和法學界、法律界的意見與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9)百家法學會擴展閱讀
市級法學會一般工作任務:
1、組織會員參加法學研究活動;
2、組織法學學術會議;
3、開展國內外法學學術交流與合作;
4、組織、推動會員開展調查研究工作;
5、 組織有關立法、執法、法律監督等問題的討論,提出建議或者咨詢意見;
6、參與法制宣傳和法學教育培訓工作;
7、編輯出版法學刊物、書籍和資料;
8、 反映會員的意見、建議和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9、開展法律服務;
10、承辦領導機關交辦的事項。
❿ 中國法學會2016年成立了各種法律服務機構有哪些
中國法學會機關設辦公室、研究部、對外聯絡部、機關黨委(人事部)和會員部等5個內設機構。所屬事業單位有中國法學會機關服務中心、《中國法學》雜志社、《中國法律年鑒》社、《民主與法制》社、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中國法律咨詢中心、中國法學會培訓中心、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及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
中國法學會職能及內設機構介紹
中國法學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學術團體和政法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中國法學會的宗旨是團結我國各民族的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憲法法律尊嚴和權威,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法學研究、法學交流和法治實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學會機關:
辦公室:會長辦公室、秘書處、宣傳處、計財處
研究部:學術組織處、學術研究處
對外聯絡部:雙邊交流處、國際交流處、綜合處、港澳台工作處
黨委(人事部):人事保衛處、黨委辦公室、老幹部辦公室
會員部:會員處、地方處
學會直屬事業單位:
機關服務中心:辦公室、物業處、經營處
中國法學雜志社
民主與法制雜志社
中國法律年鑒社
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
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
中國法律咨詢中心
中國法學會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