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各國立法
❶ 近代西方史中的立法權的職能是什麼
立法權構成國家的主權,這通過法律來組織和調整一切。立法權,國家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權力;第二類中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權力。一方面,立法機關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機關授權行政機關制定法規、條例、決議和命令等,它們都具有法律規范的性質。在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還享有提出法案的權力。
❷ 近代各國如何維護立法權
親,這個太難了,老師沒有教我,真的是不會啊。
❸ 非法人團體的各國立法
近代各國民事立法,對具備一定條件的社團和財團,承認它們的法人資格,使它們能夠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和訴訟活動。對一些不具備法人條件的團體,雖然不承認它們的法人資格,但實際上它們仍要從事民事活動,仍會發生訴訟上的關系。因此,它們的法律地位,在許多國家立法上也逐漸予以承認。德國1877年《民事訴訟法》規定:「無權利能力之社團得為被告,於訴訟中社團之地位與有權利能力之社團同」。其後1897年《德國商法典》中的無限公司、兩合公司雖然不是法人,但法律允許其為訴訟主體。20世紀初英國民事立法原則確定:「非法人社團,以無法律上人格為原則」,但「其財產受刑法規定之保護」,「就其財產之限度內,對於其職員與雇傭人,因執行職務上之過失行為,致他受損害時,負賠償責任」。中華民國時期的民事訴訟立法,都為非法人社團設立普遍審判籍,確認不是法人的團體有當事人能力。
❹ 羅馬法為近代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及歐美各國的立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大陸法系的法國法和德國法都繼受了羅馬法
2.羅馬法的私法體系,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所借鑒與發展。
3.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以來的法制所採用。
❺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法制建設方面的成果
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也就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三權分立」制度,和「普選制度」。這些制度使資本主義國家避免了內亂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權力的分立,立法、司法、行政機構互不隸屬,互相監督、互相制約,形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法制框架。
❻ 西方各國不同時期經濟立法的重點有何不同
二戰以來,隨著西方國家對經濟活動干預的加強,諸多的涉外經濟管制立法,如反托拉斯法、進出口管製法、銀行、證券以及外匯管理法等,應運而生。各國在運用這些立法調整涉外經濟關系時,不但針對發生在本國域內的行為,而且把它們的適用范圍逐步擴大到本國域外,各國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域外適用,勢必導致與其他國家立法和政策相抵觸,從而形成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域外適用沖突問題。①該問題的出現及發展,嚴重地影響了國際經濟交往的正常進行,從而引起各國學者的普遍重視。1984年國際商會專門成立了一個名為「國內法域外適用委員會」的機構,對這一問題加以專門調查和研究。現在,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域外適用沖突問題已成為當代國際經濟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②
各國涉外經濟管制立法屬「公法」范疇,按照傳統的法律適用理論,「公法」僅具有域內效力,只適用於發生在本國域內的行為,在國際法上就是所謂的「屬地管轄原則」。然而,在實踐中,如果各國一味固守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屬地管轄原則.
各國的國內立法
各國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形式主要有兩種:統一制和分流制。
1.統一制
統一制是指東道國主要採取內外一視同仁的做法,調整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既適用於國內經濟關系,又適用於涉外經濟關系。發達國家大多採取統一制,但普通法系國家和大陸法系國家各具特點。
(1)普通法系國家
在普通法系國家,傳統上調整國內外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主要是判例法,近代以來,一些調整國內外經濟關系的成文法也逐漸發展起來。
英國:1893年《貨物銷售法》是西方國家最早的貨物買賣法之一。該法是在整理編纂英國法院數百年來判例的基礎上制訂,於1894、2、20經英國議會通過施行,歷經多次修訂,現行的是1979年修訂本(還有最新的修訂)。此外,英國還頒布了《公司法》、《海上保險法》、《匯票法》、《支票法》等。
在美國,調整貨物買賣關系主要是《統一商法典》(該法典是在美國1896年《統一票據法》、1906年《統一買賣法》、1933年《統一信託收據法》等七個成文單行法規的基礎上,由美國統一州法全國委員會和美國法學會共同擬定,1958年由委員會會議通過。)此外,反托拉斯法、反傾銷法也是美國重要的涉外經濟法。
(2)大陸法系國家
在大陸法系國家,商法典一般成為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基本法律規范。
法國商法典頒布於1807年,共608條,由於經歷了漫長歲月,已由許多新法規加以補充和修正。這些新法規大多獨立於商法典。因此,目前的商法典實際上已成為商事法律規范的通則。
德國商法典制訂於1897年,1900年1月1日生效。它規定了商人身份、商業行為、海事行為和營利性的私人公司等內容。商法典施行以來,已進行大量修訂並形成許多商事特別法規。
2.分流制
所謂分流制,是指東道國採取內外有別的做法,分別制訂不同的法律來調整國內經濟關系和涉外經濟關系。採取這種方式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其原因主要是出於維護本國經濟利益的需要或者基於經濟體制的不同,不能在經濟領域給予外國人國民待遇。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分流制,主要是經濟法,而不是民商法領域的分流。
發展中國家專門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通常也輔之以本國的民商法律。
我國的情況:
從1979年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涉外經濟立法工作。為了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國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頒布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已超過500多個。
在外國投資領域:79年7月1日頒布,7月9日生效的《合資法》(1990年4月4日;2001年3月15日修訂);83年9月20日發布《合資法實施條例》, ( 86年1月15日; 87年12月21日國務院修訂; 2001年7月22日國務院發布修改決定。)88年4月13日通過《合作法》,(2000年10月31日通過修改決定修正);95年8月7日國務院批准,9月4日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合作法實施細則》; 86年4月12日通過《外資企業法》,(2000年10月31日通過修改決定修正);90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准,12月12日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2001年4月12日國務院發布修改決定修訂)--取消了當地成分要求、貿易平衡要求、出口實績要求,進一步擴大了外商投資企業的自主權);94年8月11日勞動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條例》;82年《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93年《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條例》。
在對外貿易領域:94年5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2004年4月6日修訂《對外貿易法》;97年《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反傾銷條例》在2001年11月26日國務院328號令公布,2002年1月1日起實施。《反補貼條例》於2001年11月26日國務院329號令公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97年條例廢止。
在涉外稅收領域:91年4 月9日《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1991年6月30日頒布其《實施細則》。
在涉外運輸方面:有1992年《海商法》。
此外,《民法通則》、《公司法》、《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通過,10月1日施行;1985年3月21日通過,7月1日施行的《涉外經濟合同法》、《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同時廢止),等也適用於涉外經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中國涉外經濟法制。
❼ 確立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典範是什麼
一、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辨析:
所謂君主立憲制,即一切都要由法律決定,君主沒有實權,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君主立憲制政體下,國王是國家元首、聯合王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的世襲領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國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和各屬地的總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和公布法律等。但實際上,立憲君主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而作為國家的象徵的地位更為突出。這種政治體制雖然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它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英國從此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它代表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
注意:
1689年《權利法案》的通過,標志英國君主立憲制開始,18世紀內閣制的形成,君主立憲製得以最終確立。自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逐漸保守,議會的作用下降,國家的權力中心逐漸轉移到內閣和首相手中。
易混點:
英國君主立憲制度下國王、議會、內閣的作用。國王:國家元首,但統而不治。其作用是對外交往代表英國,成為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徵。議會:由選舉產生的議員組成,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力,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掌握立法權。內閣:掌握行政權,由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經國家元首任命。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只對議會負責,並受議會的監督。
高考視角:
高考常考點,客觀題重在概念內涵的准確把握;主觀題可提供相關材料,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作用,旨在客觀反映君主立憲政體對英國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二、英、法、美、德四國近代政體的比較
辨析:
英國: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但無實權,政府首腦是首相,議會是權力中心,內閣對議會和首相負責,法律依據是1689年《權力法案》。
法國:議會制共和制。權力在議會。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每屆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對議會負責。法律依據是1875年憲法.
美國:政體是總統制共和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選民間接選出,任期四年,不得超過兩屆。總統對選民負責,國會與政府之間堅持制衡原則。法律依據是《1787年憲法》。注意:憲法還規定實行聯邦制、三權分立制等,「聯邦制」指國家的結構(組成)方式,「三權分立」是權力運行機制。
德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皇帝是國家元首,掌握行政、立法、軍事大權。宰相是政府首腦,由皇帝任命,議會和政府對皇帝負責。法律依據是《德意志帝國憲法》。
易混點:
第一,英、德國君主立憲政體。英國國王是「統而不治」的虛君,沒有實權,而德國皇帝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具有專制主義色彩;英國政府首相與內閣一起對議會負責,而德國政府首相對皇帝負責;英國議會掌握國家大權,可有效限制王權,而德國議會只擁有制定法律和預算的權力,對政府及皇帝沒有監督權。
第二,議會制共和制與總統制共和制。相似處:國家元首都是選舉產生,實行任期制,掌握行政大權,並與議會形成分權制衡的關系。不同點,議會制共和制的權力中心在議會,國家元首由議會選出,沒有實權,對議會負責;總統制共和制的總統掌握著實權,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統由民選產生,不對議會負責,也無權解散國會。
高考視角:
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准確掌握每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供相關材料,利用材料信息分析相應國家選擇政體的緣由及作用;能利用相關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客觀地評析。
三、美國1787年憲法
辨析:
美國1787年憲法的基本內容:一、在國家結構上,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大權。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權,以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二、憲法將政府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個相對獨立的部門,各個部門的權力相互制約與平衡。
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資產階級憲法,體現了北美獨立戰爭的重大成果,使美國聯邦政府建立在資產階級民主法制的基礎上,給美國帶來了長期穩定的政治局面,確立了美國的共和政體,規定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仍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如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權利等。
明確:
第一,1787年憲法是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利益的體現。北美獨立戰爭後,北方工商業和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從本質上講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種植園主實質上是農業資本家;
第二,憲法是大州與小州、蓄奴州與自由州之間妥協的產物;
第三,它所規定的政治模式,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學說的第一次成功實踐。
第四,憲法暫時保存奴隸制,是與當時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並沒有對生產力形成阻礙。奴隸制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主要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後。
易混點: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獻的內涵。《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其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政體的建立。《人權宣言》: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將啟蒙運動中的政治主張以法律形式肯定下來。《拿破崙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法典,對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打擊法國和歐洲封建殘余勢力,保證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成為近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法典的範本。《獨立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第一次以國家名義宣布人民權利的神聖不可侵犯,比法國「人權宣言」早13年,是北美人民爭取獨立的旗幟。
真題掃描:
2010年安徽文綜,18題考了《人權宣言》產生作用的原因,天津文綜主觀題考了「拿破崙法典」的基本原則和影響,浙江文綜主觀題涉及1787年憲法中三權分立理論的內容、實踐及評價;2009年天津文綜,9題考了1787年憲法的作用;2007年天津文綜,23題考了拿破崙法典的歷史作用。
高考視角:
是高考常考點。客觀題重在概念內涵及外延的准確理解;主觀題可提供相關的法律文件材料,要求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比較;或提供某法律文件不斷完善的過程材料,從變化分析其原因並作出評析;或將法律材料與政治事件相聯系,從中分析其內在的聯系。
四、關於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辨析:
「復辟」是指政權回到原來統治者手裡,並不表明整個社會退回到封建制度下,也就是說,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英國仍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復辟」是資產階級、新貴族與舊貴族妥協的產物,「復辟王朝」是資產階級政權的變通方式。復辟後的王權已今非昔比,過去從君權神授作為王權合法性、權威性,現在的國王權力是議會給予的(不是武力打來的),議會有權決定王位繼承人。所以,當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企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威脅到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時侯,他們又通過「光榮革命」的方式更換領導人。相關概念,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仍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不可能倒退到封建經濟時代,與英國不同的是,波旁王朝是在反法聯盟的軍事保護下復辟的。
五、北美獨立戰爭與拉美獨立運動的區別
辨析:
①政治、經濟基礎不同:北美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的經濟制度、議會制度和文化宗教信仰都移植到北美殖民地。到獨立前,北美的經濟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都得到發展,且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美利堅民族;拉美處於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統治之下,盛行封建大地產制,沒有形成統一市場,更沒有形成統一民族。②從過程看:北美有統一的領導機構,即大陸會議,統一的領導人及軍隊,即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統一的旗幟,即《獨立宣言》,同時還得到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國際援助;而拉美是各自為陣、分散行動,無統一綱領,也無外援。③領導階級:北美是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聯合領導;拉美主要是白人地主領導。④性質:都有民族解放的性質,但北美在本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⑤結果:北美獨立後,不僅推翻了殖民統治,還完成了廣泛的政治、社會經濟改革,建立了相對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為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美國很快發展為資本主義強國;拉美獨立後,大庄園制等封建經濟仍佔主要地位,政治上處於獨裁統治之下,發展困難重重,只完成了民族革命。
高考視角:
提供美國獨立戰爭與拉美獨立運動的相關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或提供對美國獨立戰爭、拉美獨立運動的評論,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鑒別分析。
六、林肯政府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辨析: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是林肯政府為扭轉戰局而採取的革命措施。注意:第一,只是廢除南部叛亂諸州的奴隸制度,沒有參加叛亂的蓄奴州,奴隸制繼續存在(孤立叛亂者,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第二,解放黑奴不是目的,而是維護聯邦政府統一的手段。拯救聯邦是林肯政府的最高目標(著眼於整個國家的利益,而不是著眼於黑人奴隸的利益);第三,「宣言」的頒布,不僅孤立了叛亂諸州,還為美國的發展解決了勞動力。因此,林肯政府不但化解了聯邦政府分裂的危害,也為後來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基礎。
易混點:
相關概念之間的差別,如沙俄廢除農奴制。俄國是用和平的方式自上而下廢除農奴制,且不徹底,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
高考視角:
主觀題的可能性較大,可提供與南北戰爭相關的材料,分析戰爭的目標、性質及作用等;或提供材料,設置新情境,分析其影響;或將美國解放黑奴與中國解放西藏農奴進行對比,說明維護國家統一、主權高於一切。
七、德意志統一與義大利統一
辨析:
相同點:①都有一個統一領導的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②都採取外交和王朝戰爭相結合的手段,且最後都是按王朝戰爭的方式完成統一;③統一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④都要排除阻礙統一的強大勢力奧地利。不同點:①雖都採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但義大利還出現自下而上的革命戰爭,加里波第的遠征軍在統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②都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統一運動,但義大利廣大地區處於外國統治下,所以還有民族解放的性質;③義大利統一的完成是藉助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如借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等有利時機收回了奧地利和法國控制的地區。
命題視角:
客觀題重在概念內涵的准確把握;主觀題重在國家統一這個主題下摘引相關材料,設置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八、關於羅斯福新政的綜合認識
辨析:
新政的「新」,一是新的理論和政策:對凱恩斯主義的實踐;
二是新的特點:盡量避免採用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同時也採取一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三是新的起點:新政是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將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迅速推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制度由此獲得新的生命力,成為繼續向前發展的新起點;
四是新的模式: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成為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給我們新的啟示:第一,國家干預經濟、干預社會生活,是新政應對危機的基本思路。國家在解決危機、應對社會問題中起了主導作用。因此,政府不僅要承擔起經濟正常運轉的責任,還應對人民生活保障負責。第二,在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充分利用了法律的權威進行社會救濟,推行社會福利政策的改革,是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進步的重要措施。第三,「以工代賑」的方式,既達到社會救濟的目的,又有利於國民精神的重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實際上是把解決眼前緊迫的社會問題與促進社會長遠發展相結合。
高考視角:
是高頻考點,羅斯福新政可從多方面、多角度給我們啟示。客觀題重在新政內容的准確把握;主觀題可提供新材料,創設新情景,揭示新政與美國發展的內在聯系;或提供新政措施方面的材料,通過有效信息的分析,揭示其精神實質;或將30年代危機與2008年危機相對比,找出其相似點和區別,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❽ 法國民法典確立了哪三個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則
自由、平等的原則。
第8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到達此年齡後,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
這就是說,每一個成年的法國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從而以民法的角度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及其特權,強調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進一步確立了人權平等的原則。
契約自由的原則
第113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而且規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僱傭,都必須通過契約,買賣、交換,一切均可以自由經營。第1598條規定,「交易范圍的物品,除特別法禁止出讓者外,均可出售」。
第1710條規定,「凡勞動力僱傭者可與出賣勞力者商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約定支付報酬的契約」,並規定工人必須遵守僱主關於工資定額的規定。
該法典中幾乎有1000多個條文規定了契約之責,這就可以使資產階級利用契約自治原則,不受限制地進行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自由買賣,自由競爭,發財致富。
確認了人民財產所有權的原則。
從不同的角度保護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維護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
例如第537條規定,「私人得自由處分屬於其所有的財產」;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就保證了絕對的個人私有制,激發了個人積極性,為工商業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
(8)近代各國立法擴展閱讀:
《拿破崙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隨法國經濟、政治、國情等多方面的變化,法典共修改過一百多次。例如,一開始,法典的第213條至217條中規定妻子必須服從自己的丈夫,這在此後引起了很多保護婦女權益組織的不滿,後來被廢除。
又如,1816年,法典中曾經廢除了離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復。1970年廢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規定。1972年又廢除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地位不平等的規定。
《拿破崙法典》不僅在法國國內影響深遠,對其他各國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例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丹麥和希臘的民法典都是仿照該法典編制而成的。另外,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的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響。
❾ 成為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基礎的是什麼
羅馬法.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它對簡單商品生產的一切重要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