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金句

立法金句

發布時間: 2022-05-31 15:55:18

A. 關於規則的名言警句

關於規則的名言警句:「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1、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釋義: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出處:《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2、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釋義:有要求必然希望得到,有禁令必然希望制止,有命令必然希望實行。軍事上,喻指令必行,禁必止,部隊才有戰鬥力。

出處:《管子·法法》

3、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釋義:確立法令的目的是為了廢止私行。法令得以貫徹,私行就必被廢止。

出處:《韓非子·詭使》第六段

4、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釋義:聖明的君主不看重仁義而重視法度,制定法律一定要嚴明,頒布的法令一定要執行,這樣就可以了。

出處:《商君書•畫策》

5、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釋義:國家的事,制定法律規章政策並不難,難的是有法必遵;聽人說話不難,難的是聽到之後去遵守。

出處:張居正上疏明神宗實行考成法時提到。

B. 經濟學精髓句子

我決不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過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現代庸俗經濟學(指現代西方經濟學及其在中國的衍生物)中從人的所謂本性提出的理性人,實際上指的只是當時各種社會關系的產物而已,正因為人們處於同樣的社會關系下,才會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同的所謂理性的行為。撇開這種社會性就無法正確地理解所謂的人的理性。同其他任何觀點比起來,我的觀點是更不能要個人對這些關系負責的。因此,我們不宜對一些政治人物秋後算帳,讓他們個人對以前的階級關系和利益下的沖突和犧牲等負責。

不論個人的道德觀點為何,他否定不了市場的運作原理;不論市場如何運作,個人永遠持有獨自而自由的道德評價空間。
--------瓦特·布拉克(WalterBlock)《百辯經濟學》

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東西,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譯本),第29頁。

現在世界上最有害的力量的根源往往不是壞人,而是思想高尚的理想主義者,特別是,那些極權主義殘暴行為的原則是由一些可尊敬的和心地善良的學者們奠定基礎的,他們從來不承認他們自己種下的惡果。----哈耶克:《法律、立法和自由》。

巴曙松:芸芸眾生相,漫漫人生路,可分五階段:1、你必須相信自己行;2、必須有人相信你行;3、相信你行的人行;4、你說誰行誰就行;5、沒有人說你不行!

The economist must deal with doctrines, and not with men. It is for him to critique errant doctrine; it is not his charge to uncover the personal motives behind heterodoxy. The economist must face his opponents under the fictitious assumption that they are guided by objective considerations alone. It is irrelevant whether the advocate of a false notion acts in good or bad faith; what matters is if the stated notion is true or false. It is the charge of others to reveal corruption and enlighten the public concerning the same.
經濟學家應該關注的是理論,而不是個人糾紛。他的責任是批判錯誤的學說;至於揭露異端邪說背後的個人動機,那就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面對他的對手,經濟學家必須秉持這樣一個虛構的假定:他們僅受不帶偏見的客觀理由的引導。一種錯誤觀念的支持者的行為究竟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這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公開闡明的主張之對錯。揭露貪污腐化並將此類內幕公之於眾,是其他人的責任。 ---摘自米塞斯《回憶錄》。

C. 公文表達思想,是由公文寫作者的素質思想水平和什麼決定的

一、文化知識的雄厚積累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因此要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人們常說,書籍是精神食糧,要把讀書當做生活的一部分,求知上進,持之以恆,孜孜不倦,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書籍浩如煙海,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要處理好泛與精、博與專的關系。胡繩同志在介紹他的讀書經驗時說,博和專要結合,在比較集中地攻一門知識的同時,應盡可能廣泛地把各種門類的書籍都讀一些。 顧名思義,泛讀是指閱讀不同內容、不同體裁的書籍和文章,目的在於獲取廣泛的信息,擴大知識面。有的名家說,應該養成快讀的習慣,比如一小時讀兩萬字,大家不妨一試。有的書籍和文章即使瀏覽一下也是有好處的。世界在變化,國家在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如果只是整天忙於應付具體事務,不注意學習和補充新知識,不接觸新事物,原有的知識不夠用,思想觀念就跟不上形勢,也就談不上開闊視野。 我們全國人大機關,不論是搞法律的、搞經濟的,還是搞外事或其他方面工作的,都應大力提倡多讀書,真正成為「學習型」機關。如果不提高文化素質,孤陋寡聞,我們就很難有大的進步和作為。多讀書、勤學習,是提高文化知識水平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 各個領域的知識是相通的。搞外交的人讀一些經濟、歷史、哲學方面的書,可以從中得到啟迪,開闊視野,有助於更敏銳、更全面、更深刻地觀察形勢,分析形勢,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對外工作。我自己就有這樣的體會,讀點歷史書和人物傳記有助於增強歷史感,從歷史演進和時代變遷的對比思考中認識今天,展望明天。 大家一定會發現,領導人對外活動中精彩的談話和高質量的外交文件,都是各種知識的有機結合,無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搞法律的同志讀一些有關哲學和邏輯學方面的書有助於端正思想方法,提高理性思維的能力,養成嚴謹的作風,提高起草法律文件的水平;我們雖不是搞文學創作的,但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如好的散文和報告文學以及詩詞等,不僅有助於豐富詞彙的積累,而且有益於升華形象思維,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我們雖不是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但讀點經濟方面的書有助於了解我國和世界波瀾壯闊、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泛讀是要花時間的,與日常工作可能會有矛盾,但這並不要緊,因為此種閱讀不是硬性任務,因人而異、視情而為就是了,當然,多讀一些必定是大有裨益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重點。以我個人為例,過去讀過一些大部頭的書,現在讀大部頭的書沒有時間和精力,中短篇居多,人物傳記和回憶錄是閱讀重點之一。除外交業務方面的書籍和材料外,也看散文、評論之類。我有幾個常讀不厭的期刊和專欄,如《作家文摘》、《讀者》、《環球時報》、《中國新聞周刊》以及《人民日報》開辟的《思想縱橫》、《人民論壇》、《國際論壇》和《北京日報》的《理論周刊》等欄目。人民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共同編寫的《全國幹部學習培訓教材》前後共出了十多種,內容非常豐富,全部讀完有困難,我是有選擇地閱讀,重點讀了《當代世界問題概論》等。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通俗理論讀物《理論熱點面對面》,我初讀之後,很受啟發。總之,凡有興趣的東西,我只要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 2006年,我閱讀了張傳璽教授撰寫的《新史學家翦伯贊》。翦伯贊先生是馬克思主義史學「五老」之一,其學術生涯和革命活動交織。閱讀此書,不僅可以了解一位史學大師令人震撼的一生,更難得的是通過對史學研究的了解,認識我國歷史演進中的重大事件和經驗。此書文筆流暢、生動,結構也很嚴謹,讀起來很舒服,對我的寫作有啟示和幫助。 2007年9月17日《北京日報》的《理論周刊》的文章就很好,其中一篇是王夢奎同志寫的《實現持續發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另一篇是俞可平同志寫的《思想解放與政治進步》,都值得一看。《人民日報》的《思想縱橫》等欄目多為議論性短文,充滿哲理,把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提高到理性認識的高度,能幫助我們點燃思維的火花。 《思想縱橫》欄目刊載過一位作者叫鄧清柯的文章,題目是《思維關系成敗》。文章說:有時,我們需要直線思維的執著;有時,我們需要逆向思維的睿智;有時,我們需要系統思維的縝密。他用通俗、簡潔的語言闡釋了「存在決定意識」這個認識論方面的基本原理,對我思考問題、為人處世,乃至寫文章都有啟發作用。 好的例子俯拾即是。例如,2007年7月1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題為《回歸十周年獻辭》的文章。全文如下: 2007年7月1日,標志著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周年,是一個歷史的里程碑。這個歷史性的日子,對我們整個國家,特別是香港市民,都有特殊的紀念意義。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周年,大家都期待藉此大好時機,審視我們經歷過的挑戰和取得的成就,並展望更光輝、繁榮的未來。香港的慶祝活動自4月開始,持續至12月。特區政府在內地和海外的辦事處,也會借著這個重大日子,以不同的活動展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各方面實力和優勢。所有慶祝活動的核心,是確認「一國兩制」的成就。回歸10年,「一國兩制」的理念,已從未經實踐的構思變為活生生的事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一兌現了,中央政府對所作的承諾,沒有絲毫動搖。如基本法所規定,我們的自由與生活方式,我們的司法、社會與經濟制度,一如既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而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們憑著眾所周知的奮發創新、自強不息精神,繼續興旺、繁榮。我們繼續與祖國拓展及加強聯系,同時保持著作為亞洲的國際金融、商貿、物流、旅遊中心的地位。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周年,是香港全城歡慶的大事,我們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參與。我們非常歡迎在內地、海外的親友及支持者與我們一起共同慶祝。 這是一篇497字的短文,但做到了立意不凡、言簡意賅、用語貼切、邏輯嚴密。由此可見,短文亦可高深,短文亦可出彩。我為什麼不惜篇幅全文引述這篇文章,原因是它一下吸引了我。 再談談精讀。精讀主要是指在泛讀的基礎上重點閱讀一些與本職業務和當前主要工作有關,以及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書籍和材料。比如,法工委的同志精讀法學和法律方面的書,財經委的同志攻讀經濟學和經濟政策方面的書,搞外事的同志著重閱讀有關國際形勢和外交政策方面的書,包括外交文電和調研材料。這都是分內之事,不閱讀業務范圍內的書,不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就不可能勝任本職工作,遇事就會一籌莫展,無從下手。 凡文章名家,無一例外地都是多聞博識的高人。他們知識豐富、思維敏捷、下筆自如,而且還能恰到好處地旁徵博引,產生出妙筆生花的效果。文字上的功夫主要不是靠天資的。文字表達、遣詞造句、內容取捨、邏輯推理、段落組合等各項寫文章的要素,都是先從書中學來,然後親自動手、反復實踐、不斷提高的。 寫作有遲速、文野之分,寫得既好又快都是長期潛心學習的結果,熟了才能生巧。文字功底的練就和夯實沒有速成和突擊的辦法,只能靠知識、技能和經驗的長期積累,非下苦工夫不可。不僅要多讀書,還得會讀書。 王夢奎同志談到他讀書的體會時說,讀書不能只記結論,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要細心揣摩作者研究問題的方法和寫作技巧。如果把讀書僅僅看做消遣,那對自己擴充知識、搞好寫作是不會有幫助的。所以,讀書要用心,善於在閱讀中思考。 應該承認有無悟性對寫作是有影響的。悟性是通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而來的。會讀書的人都很注意在閱讀過程中揣摩和學習寫作技巧,勤記、勤查、勤寫。積累和學習的方法很多,沒有定式。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資料檢索體系,便於查閱和使用。 至於積累什麼,要看你工作的需要。積累應結合專業和分工。比如,外事局、外事委的同志,應重點積累有關國際形勢、外交政策方面的材料,重要的情況和表態口徑要記在腦子里,至少有個小本子放在手頭,使用時就方便多了。手頭沒有的,也知道去哪裡查找。凡具有綜合職能的部門,如研究室、秘書局、新聞局等,積累的范圍應更寬一些。研究室寫總結報告、調研文章和講話稿,新聞局寫新聞稿,外事委和外事局寫談話參考要點,內政外交都會涉及,臨時冥思苦想,不僅費力,可能還會誤事。沒有平時的積累,就寸步難行了。有了厚實的積累,就能做到一點就明,就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一個文稿出手快不快、好不好,既要看有無內容,也要看寫作技巧是否熟練。寫作技巧的積累,方法之一是善於模仿,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細心揣摩別人是怎麼寫的。外事新聞稿能否做到在篇幅、字數有限的情況下,以精煉的語言傳達最有意義的信息,一是看你能不能抓住領導人和外賓談話的重點,二是看你平時學習和積累的功夫,會不會選擇和組織材料。 在見諸報端的重要新聞報道中,有一些是上品或精品,都是我們新聞稿和紀要寫作的教材。比如,每次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或舉辦集體學習的報道,我很注意新聞稿的內容和結構,發現不同題材的新聞稿的寫作方法既有同也有異。細心揣摩其特點很有好處。 比如,2007年7月26日,新華社報道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這篇短文先以兩個自然段分別講成績和問題,第三段講做好工作的指導思想,第四段提出具體步驟和措施,最後一段提出要求。思路非常清晰,語言非常簡明。搞新聞或寫紀要的同志不妨每天花一點時間仔細研讀一下當天見諸報端的此類稿件,你可作些比較,進行評價。對好的作品要著重看人家的寫作技巧和方法。 二、把握好公文寫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撰寫公文是一項體現綜合能力的工作。文章的好壞,政策把握至關重要。一定的文字基礎和寫作能力是必須具備的,但沒有清醒的政治頭腦,不熟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本部門工作的實際情況,也是萬萬不行的。 公文的政治性、政策性幾乎體現在機關各類文件中。領導人的重要講話、中央的文件,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強,不能有半點含糊。就以我們人大機關而言,把握好文件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是第一位的。 在立法工作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走群眾路線。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法制工作要反映和適應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我們強調文件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就是說要很好地把握和體現上述精神。 撰寫重要公文是要花一番心思和工夫的,關鍵是要把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說得明白,說得正確。此類範文很多。舉兩個例子,一是胡錦濤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7年7月1日),二是吳邦國委員長在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07年6月6日)。 胡主席在概括10年的基本經驗時講了四點:堅持全面准確地理解和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堅持集中精力發展,改善民生;堅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吳委員長在談到基本法的重大意義時強調:基本法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體現,基本法是依法治港的法律基石,基本法是香港繁榮穩定的法律保障。在談到基本法的精神實質時,吳委員長著重講了三點:維護國家主權,實行高度自治,保障繁榮穩定。在談到繼續把基本法實施好的要求時,吳委員長提出:一要牢固樹立基本法意識,二要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三要不斷豐富基本法實踐。 兩位領導人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方針在香港的成功實踐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了非常完整、准確、科學的概括,是把握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傑出範例。 再以外事工作為例。大家知道,中美關系是我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其重要性已超越雙邊關系的范疇,事關重大,牽動全局。中美政府間關系、議會交往,乃至民間交往,都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中美議會交往是兩國關系重要的組成部分,雙方在機制框架下開展定期政治對話,已成為我全國人大對外交往的一個重要形式。大凡對美工作的文件,無論是綜合的還是個案的,都應放在中美關系的大格局中思考,不能就事論事。 外事接待不是簡單的迎來送往,而要講政治和政策。接待美國議員和政要來訪,要從政治高度確定我方的接待方針、草擬對敏感問題的對應方案。即使禮賓安排,也要考慮政治因素。起草這類文件不是個人創作,而是一項要求縝密的集體勞動。盡管此類請示性文件一般不進行理論上的全面演繹和闡述,但對所涉事項應有理論上的認識,對問題的分析應有理論上的高度。我們所呈請示,是直接為決策和指導工作服務的公文,一俟批准,就成為我們工作的政策依據。所以分析和建議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經得起推敲的。 2006年和2007年,全國人大均派代表團訪美。在確定出訪方案時,我們既把握當前中美關系總體穩定發展的基本面,又指出美國中期選舉後中美關系面臨的新形勢和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困難,對會談中可能涉及的重要和敏感問題認真研究,擬就了有理有據的對策。為起草好請示和准備相關資料,我們的工作班子查閱一切必要的資料,既有靜態的,也有動態的;既有整體性的,也有個案個例的。中央領導同志的有關批示也一並找出來,以便准確把握中央意圖。 為准備出訪美國和接待重要的美國議員代表團來訪,盛華仁同志多次主持會議研究方案,並請外交部負責同志介紹情況,給予指導。重要事項直接請示胡錦濤總書記和吳邦國委員長,並向國務院主管外事的領導同志匯報。訪問歸來,及時向常委會領導和中央作出報告。 我們的立法工作,從根本上講就是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確定下來,成為國家的意志和公民行為的准則。因此,法律的起草和審定工作政治性和政策性是很強的。檢驗我們工作質量的標准,一要看是否體現了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二要看是否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三要看是否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四要看是否真正立足於我國的國情和實際,五要看是否做到從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可見立法方面的公文寫作要求是很高的。 我們人大機關處理的文件種類很多。凡重要的文稿,作好寫作的前期准備十分必要。在掌握材料和信息的基礎上,要充分醞釀,認真研究,把好政治和政策關。要按照文件的主題和政策要求,並考慮文件呈送的對象和使用的場合,先把基本思路、主要內容和結構框架等確定下來,然後動手起草,切不可草率動筆,無功而返。俗話說,「意在筆先,以文傳意」,就是這個道理。 三、勤於修改,一絲不苟。 文學家何其芳早年在談到修改文章時說,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工夫。 怎樣才算修改的工夫夠了呢?改的遍數多還不等於改得夠。衡量夠不夠的標准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內容正確,一個是讀者容易接受。馬克思寫《資本論》,從構思到寫出草稿經過了多年和無數次的修改。不同語種的文本出版時他還要再作修改,為的是讓那些有不同語言習慣的人都能看懂。 在我們國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和文件,從構思、寫作到定稿都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反復醞釀、討論,初稿形成後又廣泛徵求意見,多次修改、加工。我們的黨代會和人代會的重要文件都是改了許多遍才上會的。這使我想起毛澤東同志在他的著名報告《反對黨八股》中說的,反復研究、反復修改、恰當反映客觀事物是做文章的起碼知識。 研究和寫作,都應提倡一絲不苟的精神。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個文件的稿子,過目和畫圈的人不少,但錯誤依舊。問題主要出在缺乏責任心,當然與水平有限、看不出問題也不無關系。有的同志草擬文件,除了粗心大意外,還愛犯急性病,草稿一旦寫出,就匆匆交給領導,自己不願意再多看幾遍,檢查有無重要的遺漏和錯誤,這是一種寫作的浮躁心理。修改過程中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氣,有的稿子明顯不合要求,就應立即去改,即使是全盤否定、作顛覆性改動也在所不惜。 改稿不能怕麻煩,也不能護短。有的文稿問題出在內容上,而有的則出在體例不規范、錯別字多、亂用標點符號等技術性毛病上。人名、地名、數字、引文要准確。引用公文應當先引標題,後引發文字型大小。引用外文應當註明中文含義。日期應當寫明具體的年、月、日。應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的使用一定要恰當,有人把標點形容為一個人的五官,不能因為五官不是心臟就認為不重要,也不能因為標點不是字就無足輕重。標點錯了,輕則行文混亂、顯得滑稽,重則意思改變、貽害不淺。這類問題不能忽視。 老作家孫犁曾說過,真正讀書的人,最怕有錯字,一遇錯字就像遇到攔路虎,興趣索然。勤於學習、不恥下問、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問題就能解決,錯誤就可避免。大凡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不犯點寫作錯誤的恐怕沒有,關鍵是能否及時加以糾正。 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此話有道理。自己要勤於修改,同時要虛心請別人修改。文章寫好後多推敲、多琢磨是必要的。千錘百煉做不到,但像毛澤東同志說的,至少看它三遍。 聽說有個部委的主要領導號召大家對部里的重要文稿挑毛病。我聽後大受啟發,因為通常寫東西徵求別人意見並不難做到,而動員大家只挑毛病不講優點,倒是頗有獨到之處。 經常接觸文字工作的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寫了改、改了寫,直至基本滿意,不厭其煩。雖然辛苦,但也能嘗到日進有功的甜頭。我同外事局和外事委工作機構的同志座談時講過,要多練習寫東西,從寫小文章開始,多做「小品」,電話記錄、便函寫好也是本事。經領導改過的舊稿子不要急於銷毀,應該回過頭來再看看,想想為什麼這樣改,新稿比原稿好在什麼地方。 人的本事都是學來的,初學走路不要怕摔跤。記得1970年我在外交部美大司工作時寫了一篇調研文章,准備刊登在部內刊物《新情況》上。自己是盡了力的,感覺也不錯,但到了處長楊虎山手裡被改了很多。最後印發時楊處長還鼓勵我,誇我寫得不錯,文字雖然散了一些,但思路還是比較清楚的,有些點子也有新意,要繼續努力。他還順便給我講了一些寫此類調研文章的套路和要領。當我看到正式鉛印的這期《新情況》時,既高興又感慨,高興是因自己畢竟努力了,大小也是件作品;感慨是因我在想文章里自己的東西究竟有多少。這是一段領導提攜後生的小插曲,至今難忘。 我在全國人大機關講座時列了不少寫文章常見的缺點和毛病,並不是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是想說寫文章是一個堅持不懈、不斷進步的過程,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我搞了這么多年,才覺得對寫文章的基本知識有了些許領悟。 活到老,學到老。我現在仍有一個習慣,案頭常備幾樣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英漢雙語詞典》、《成語詞典》、《標點符號用法》等。我與不少同志有同感,搞了多年的文字工作,仍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放幾本工具書,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和詞,隨時翻一翻、查一查,一則遣詞造句更准確一些,二則避免一些不該出現的差錯。 四、提高公文寫作水平重在嚴要求、抓落實。 辦文、辦會、辦事是機關工作的三個方面。辦會、辦事都離不開辦文,所以辦文是一項最基礎的工作。要做好辦文工作,關鍵是三條:一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二是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三是要完善辦文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培養一批寫手。 全國人大機關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工作群體,肩負著為常委會領導及時、准確、全面提供信息和服務的責任,發揮著參謀助手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還有督促、檢查、協調運作的任務。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及常委會各項決定和常委會領導同志指示的落實。因此,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是做好辦文工作的關鍵;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是做好辦文工作的重要條件。 我認為,在我們人大機關應大力提倡學習寫作的風氣。全才不多見,偏缺總是難免的,要提倡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人大機關的學習材料和信息資源是很多的,信息中心、圖書館、資料室等,條件都是很好的,應充分有效利用。以外事委為例,可看的材料太多了。十屆以來,在領導同志親自關心下,外交部等部委給予大力支持,文電增加很多,信息量很大。就整個機關來說,現有的信息資源很豐富,應努力形成服務研究、服務決策的科學體系,讓分散的信息資源有效整合、有效利用,不要讓現成的資源白白浪費掉。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檢索、資源共享,需要認真研究。 關於制度保障和激勵機制,我想到以下三點: 一是加強寫作隊伍的培養。目前,人大機關各部門情況不盡相同,一個單位內部發展也不甚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據了解,中青年同志中有些人寫作基礎不錯,是有培養前途的,需要領導給予提攜和扶持,不妨選一些人進行定向強化培訓。還可搞一些專題案例的研討,選一些幾易其稿才定稿的精品進行比較,這樣做估計效果將會是明顯的。 二是領導幹部要帶頭。中層幹部中有些同志文字基礎不錯,也有思想,寫出的東西質量較高。有的同志有寫作的才氣,欠缺的是不扎實,發揮不穩定。有的同志很努力,但因文化水平所限,寫作感到吃力,對他們也不能過分強求,提高要有個過程,要緊的是這些同志不能放棄努力。也有個別同志是思想認識問題,見了文字工作就躲,或有畏難情緒。對他們加些擔子,給點壓力,恐怕是必要的。 三是要有一套有效的辦文制度。全國人大機關經過長期的工作實踐,在辦文方面已經有一些好的做法,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和繼承。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隨著形勢的發展和任務的加重,辦文的方式、方法、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去適應和面對,認真研究和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文規律和做法。這里,我想應該特別強調嚴格制度、履行職責兩條。這就是說,從公文起草、校對、審批到公文處理、運轉,每個環節、每個層次都有人把關,把好政治關、政策關和文字關,還要加上落實關。要提倡兢兢業業、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建立辦文的問責制看來是必要的,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絕失職、堵塞漏洞、避免出錯。

D. 羅翔於謙的法律相聲上了熱搜,你知道羅翔老師的金句有哪些

羅翔與於謙這段相聲雖然是經過網友剪輯過的,但是這個片段可以說是非常有創意,而且他們兩個一唱一和,看上去非常的有趣。羅翔他有著很多的金句,比如著名的張三梗,自由梗。羅翔,他是一個法考的老師,在b站發布了自己的視頻,收獲到了很多的忠實粉絲,這也是與他本人的智慧和強烈的道德感是分不開的。

羅翔還說:”如果你的眼只關注地下,永遠不知道向上看有多快樂。”他說,”法律作為入罪的基礎,倫理作為出罪的依據。律師的價值是在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追求法律的正義。法律要傾聽民眾的意義聲音,但要超越民眾的偏見,只有法治才能讓我們這個民族走向真正的復興。越能體現人類尊嚴的快樂,越是一種最大的快樂,因為它跟人的尊嚴是有關的,有很多快樂是一種放縱的快樂,有很多快樂是降低人性的尊嚴。越是體現人性尊嚴的快樂,也是一種高級的快樂,我們之所以讀書走路,其實就是希望我們能夠不斷享受這種高級的快樂。

E. 關於執法的名言警句

出政施教,賞善罰暴。 (墨子)
釋:出任政事和實施教導,就要獎賞善良和懲罰肆虐。
邪正者治亂之本,賞罰者治亂之具。 (宋·林逋)
釋:邪惡和正派是決議太平或凌亂的基本,賞和罰是保障太平打消禍亂的工具。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明·張居正)
釋:天下的事件,立法並不難,難的是立了法必須執行;聽別人的看法倡議並不難,難的是聽了後能去照著做。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韓非子)
釋:主持執行法規的人剛強,就能使國家富強;掌管執行法規的人脆弱,就會使國家虛弱。
殺人者死,然後人莫敢殺;傷人者刑,而後人莫敢傷。(宋·李覯)
釋:對殺人的處以逝世刑,以後就沒人敢殺人了;對傷人的處以刑罰,當前就沒人敢隨意傷人了。
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荀子)
釋:沒有功勞就不進行獎賞,立了功的就要獎賞,沒有罪過就不進行懲罰,犯了罪的就要懲罰。
巨壑雖深,獸知所避;烈火至猛,人無蹈死。(宋·蘇舜欽)
釋:大溝壑雖深,野獸能知道躲避開;大火雖無比激烈,人沒有踩上燒死的。
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荀子)
釋:不進行教育而光殺人,這樣雖然刑罰多但壓不下歪風邪氣;光教育而不履行刑罰,這樣做壞事的人就受不到懲戒。
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 (唐·元結)
釋:只獎賞善良的而不處分作惡的就會出亂子,只懲罰作惡的而不獎賞仁慈的也會出亂子

F. 你參加過最有爭議性的話題是什麼

結果就是,場面上很熱鬧,但雙方都幾乎沒有針對對方的主要論點進行反駁,甚至連對方到底在主張什麼都不屑於了解,而是雙方「默契」地交換,然後各自體驗一把超神的感覺,之後帶著優越感該幹嘛幹嘛去。

G.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要最新的 不要抄的。

尋找迷失的心靈牧場
——讀罷《共產黨宣言》後的一點遐想

《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部綱領性文獻,凝聚了無數智慧經受了歷史的洗禮,其典章金句在如今的社會大潮沖刷下仍然如此亮眼。但說老實話,對這一巨作,我讀得很懵懵懂懂。作為一個初次閱讀者,自認對《共產黨宣言》的認識和挖掘不夠深刻,大談特談共產主義資本主義雲雲想必也只能是拾人牙慧,索性另闢蹊徑,透過當今中國社會的一些現實狀況,談一下讀罷《共產黨宣言》後的一點遐想。
《共產黨宣言》指出,「資本主義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由於機器的推廣和分工,無產者的勞動已經失去了任何獨立的性質,因而對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極其簡單、極其單調和極容易學會的操作。」這些文字讓我頗有感觸……聯系現實,如今的中國已不再是馬克思寫《共產黨宣言》時的那個中國,如今的中國也是一個工業國家。工業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失去自我,人們只是社會大機器的一個小螺絲釘。因此很多人為了肯定自我,不惜不擇手段把別人踩在腳下往上爬,或是掉進無休止的貪婪里,只不過是為了炫富,最終甚至身敗名裂。我們的心靈牧場在何處?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將消滅私有制,從而實現個人和全社會的全面發展。「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代中國還不具備讓個人和全社會全面發展的條件。隨處可見,政府多以GDP為中心,傳到到企業,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中心,傳到到個人,個人以財富增值最大化為中心,這樣就形成從宏觀到中觀到微觀這樣傳遞的鏈條,整個社會變成一個功利社會,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個人只是專注於財富的攫取,勢必造成於社會的緊張關系,以及自我價值的失落。金錢是一種巨大的能量,能使人的生存條件得以改善。物質的貧困常常於內心的貧困共存,但財富的到來,卻並不一定能夠使靈魂得到足夠的養料。如今不少人說當下是個精神貧乏的年代,想必這是原因之一吧!我又想起了美國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他把人的需求用一個五層高的金字塔來表達,從一個角度反應了個人全面發展之所需: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被愛的需求,尊嚴與自尊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中國早已實現溫飽進去小康並在實現共產主義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但試問這五個需求究竟有多少人能實現?新聞報時常提起職場人士70%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讓人看不清未來,醫療、教育和失控的房價成為「新三座大山」……其實,最讓人們彷徨的並不是個人經濟真的面臨危機,而是發現之前盡全力拚搏得到的一切竟是那麼脆弱,隨時可能失去。透支健康,透支情感,透支生活,那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的心靈牧場在何處?
又看到《共產黨宣言》中的這樣幾段文字,「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裡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僱傭勞動」;「 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現今社會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資產階級有資本有權力,掌握著資源配置權,而資源卻源自無產階級,可怕的強者,可憐的弱者,弱者必當要改變社會機制,維護自身的權利。記得在報紙上看到過某專家分析中國過往的改革,明顯表現出「強勢主體利益」主導下的發展方向導致弱勢群體利益過度受損。強勢主體利用其掌握的資源及資源配置權,進行有利於自身的資源配置,使利益天平傾向於強勢主體這邊,這段時間熱議的央企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資本是強勢的,權利也是強勢,所有強勢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一起欺壓弱勢群體,結果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那社會主義社會必然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謀幸福的社會。中國必須經歷一場執政理念的拓展、蛻變和重建,改變上述局面,更加凸顯人文關懷,注重道德境界含義,真正走向一個自由、民主、富強的世界大國。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應該成為立法和道德的基礎,為最廣大的人民謀幸福,應該成為最高的宗旨和法則,為人們開創一片心靈的牧場。
在這里我想強調一下,我並不想批判中國的弊端揭露黑暗什麼的,只是當今的中國也有《共產黨宣言》中批判的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正視、分析、思考、改進,而不是偽裝和奉承。《共產黨宣言》的價值想必也是引發人們對當今社會的思考與反省,是一盞明燈,指引著中國和中國人民向共產主義邁進。而中國的復雜在於她幾乎總是最復雜的那一個,現實種種,震顫每個渴望幸福的靈魂,期盼著早日找回那個迷失的心靈牧場。

H. 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可實施教育懲戒,如何把握教育懲戒立法戒尺的分寸

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范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之前我也說過了:教師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們都在他們手裡生根發芽。而近幾年來也出現了一部分教師的不良師德,引發了我們每個人對教育部的疑惑,那麼現在出台了對學生們的懲罰規章,也是對教師和學生的一個安全保障。我們再來看看懲戒該如何把握分寸?


I. 如何寫出公文寫作金句

有了這些金句,公文寫作不再是難事……

一、引經據典

1、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3、樂知其惡者難,以惡告人者難。夫唯君子,然後能為己之所難,能致人之所難也。

4、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

5、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6、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

學習這些金句後,是不是大大提升你的公文寫作水平呢?

J. 法律的金句

1、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宋·包拯《致君》
只要依法治國法令暢通,紀律和風氣自然清正,那樣就不會有治不好的國家,也不會有頑固不化的百姓。
2、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商君書·畫策第十八》
國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沒有能保證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遁的法。
3、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柏拉圖
4、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亞當·斯密
(10)立法金句擴展閱讀:
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最終作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群眾的人身安全與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實現的,它涉及的對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為。
3、法的評價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斷、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評價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對他人的行為的評價,這是區別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為)和評價作用(涉他人的行為)的關鍵所在。

熱點內容
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 發布:2025-01-16 18:35:23 瀏覽:965
天津勞動法賠償金額 發布:2025-01-16 18:01:14 瀏覽:262
法院ems騙 發布:2025-01-16 17:45:38 瀏覽:291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
婚姻法同姓 發布:2025-01-16 16:00:55 瀏覽:955
結婚離婚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16 15:58:42 瀏覽:694
廢止婚姻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6 15:58:39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