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林代
❶ 林德福的人物經歷
學歷:台灣開南商工專科學校畢業,政治大學法律實務班結業。
曾任台北縣永和市民代表會副主席,台北縣永和市第5、6屆市長,縣立文化中心主任。2001年12月當選第5屆區域「立法委員」。2004年12月當選第6屆區域「立法委員」。2008年1月代表國民黨當選為台灣地區第七屆區域立委 。
❷ 南京大屠殺 軍事法庭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戰犯的國際審判。1946年1月19日,遠東盟軍最高統帥部根據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會議規定,發表了特別通告,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時頒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其內容與英、美、蘇、法4國在倫敦簽署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基本相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中國委派法學家梅汝璈為法官。由11國檢察官組成的委員會於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訴書。被告28人,除松岡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外,實際受審25人。起訴書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審訊自1946年5月3日開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判處無期徒刑,東鄉茂德判處20年徒刑 ,重光葵判處7年徒刑 。7人絞刑於1948年12月23日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絞刑於1948年12月22日執行。自1950年起美國不顧世界輿論的反對,將判刑的首要戰犯陸續釋放出獄。這次審判並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意志。但確認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策劃、准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是對國際法戰犯概念的重大發展。
有以下論定:1日軍入侵並佔領南京是事先預謀的 2:在日軍佔領後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30萬人以上。這個數字還沒有將被日軍燒棄了的屍體,投入到長江,或以其他方法處分的人們,計算在內 3日軍在佔領南京期間對南京進行了 強J 搶劫 焚毀房屋等罪行
【參與國家與法官】
澳大利亞: 威廉·韋伯爵士(SirWilliam Webb) 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團主席
加拿大: 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Edward Stuart McDougall) 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 梅汝璈 律師;立法院立法委員
法國: 亨利·柏奈爾(Henri Bernard) 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印度: 拉達賓諾德·巴爾(Radhabinod Pal) 加爾各答大學法學院講師;曾提出異議
荷蘭: 貝爾特·羅林( Professor Bert R?ling) 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紐西蘭: 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Harvey Northcroft) 紐西蘭軍法處長
菲律賓: 德爾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員
英國: 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Hon Lord Patrick) 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美國: 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 P. Higgins) 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Major-General Cramer) 於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蘇聯: 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Major-General I.M. Zarayanov) 最高軍事法院成員
【審判經過】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蘇、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個國家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進行審判。28名被告前十位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廣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貞夫、平沼騏一郎、重光葵。遠東軍事法庭從1946年5月3日第一次開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審判完畢審判期間開庭880次,審判記錄共48412頁,有419人出庭作證,有779人書面作證,受理證據4300餘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國際法庭於1948年11月4日開始宣判:判處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廣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及武藤章絞刑1948年12月22日執行。
十一國法官對七名死刑犯判決的投票結果(推斷)
被告:廣 田 、東 條、 土肥原、 松 井 、武 藤 、板 垣、木 村
❸ 林益世的政治生涯
曾任私立立德商工職校常董、私立樹人醫專董事、高雄縣青工會總會長、台灣先進交通運輸科技與管理協會理事長,育世社會慈善基金會董事,高雄縣義勇消防警察大隊幹事。第四、五屆「立法委員」,「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經費稽核委員會、科技及信息委員會召集委員,「立法院」國民黨黨團副書記長。
1998年參選第四屆立法委員,首次當選。
2001年7月當選國民黨第16屆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組發會青年部主任。
2004年9月續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2005年12月03日參選高雄縣縣長落敗。
2006年3月29日當選國民黨青年團第一任總團長,由此而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2008年01月12日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在高雄縣第二選區代表國民黨打敗民進黨籍候選人余政憲,成功連任。後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接任「立法院副院長」,由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推薦林接任黨鞭。
2012年01月14日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在高雄市第二選區代表國民黨參選「立法委員」落敗。
2012年1月31日下午,台灣「行政院」新內閣名單公布,「立委」落選的林益世擔任「行政院」秘書長。 2012年2月1日,被拔擢出任陳沖內閣的行政院秘書長,被視為總統府派往內閣的監軍。林益世對自己平步青雲甚為得意,自誇是馬政府的「第三把交椅」,還曾不只一次對陳啟祥強調自己和吳敦義的好交情,說「吳副總統的事,我全權處理」。 2012年6月29日 ,因涉嫌貪污,請辭行政院秘書長職務獲准;7月3日 ,經國民黨中央考紀委員會議決議,依據黨章規定,予以開除黨籍處分。 2006年10月,林益世在其部落格引用國際反貪腐組織「國際透明組織」公布的「全球行賄指數報告」文字「世界各國正颳起一股反貪腐旋風,人民意識也逐漸覺醒,亟欲擺脫那些貪污賄賂的風氣,但調查證明,世界依然是依照他原本的腳步進行,貪腐賄賂仍是各國的通病。」
2010年6月11日,林益世於在其聯合報部落格發表《從政第一要件,清廉!》一文,批判前總統陳水扁,並闡述他本人對司法公正的信心與從政的信念。
...我們都相信司法判決公正性,也請國人給司法公正的審判空間。不論一審法官或者二審法官對扁案所判的刑度,皆為司法給所有從政人員的一個警惕 ——亦即是,從政應該清廉,從政應該清明,皆不可以拿人民辛苦的納稅錢當做個人或家族貪圖榮華富貴的金庫來源。從政之目的在於服務大眾,而不是踩著大眾的心血滿足個人與家族榮華富貴、金碧輝煌的物質慾望,更不應把自己的物質享受慾望建構在大眾的辛苦與汗水上!我們感謝一審與二審的法官,長期承受社會輿論的壓力,做出判決,以司法的公正性,教育所有從政人員該有的基本清廉態度!從政之目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改善多少」,而是「國人的生活改善多少」!
2011年競選連任期間,林益世在造勢場合請來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一起在舞台上揮刀劈砍象徵貪污的豬只。
2012年6月29日,林益世於再度強調:「個人風譽一時,人格清白長遠,對品格操守的堅持,益世從政以來從未改變!」 台灣特偵組於2012年7月1日凌晨向台北地院聲請羈押禁見。林益世委任律師賴素如指出,林益世坦承自己做錯事,覺得對不起家人、長官及社會大眾。 2012年7月2日,林益世被控涉嫌索賄、受賄數千萬元(新台幣,下同),台北地方法院2日晚就檢方先前提出的聲請,裁定將林益世羈押2個月。
針對此案,台檢方特偵組迅速展開偵辦,並將陳啟祥、林益世均列為被告。在對陳啟祥進行詢問後,台檢方於1日兵分多路搜索林益世位於台北、高雄的住所以及台灣中鋼、中聯、中耀、地勇等多家公司,並傳喚林益世夫婦到案說明。對於林益世涉貪案,台灣當局負責人馬英九2日上午表示,「感到非常遺憾和抱歉」。他還強調,清廉是公務員的基本素養和基本價值,希望台行政團隊記取教訓。對於廉政倫理規范以及肅貪防貪工作,不要有任何鬆懈。 國民黨中央考紀會2012年7月3日下午邀集考紀委員,針對林益世涉貪一案進行討議,與會成員一致認為林益世所為已對國民黨的形象及聲譽受到嚴重傷害。
考紀會也指出,林益世在遭法院裁定羈押前,雖曾表示愧對黨國,願自動退出國民黨,但依據黨章規定,經中央考紀委員會議決議,林益世予以開除黨籍處分。 台當局「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貪污案,一審認定林不構成貪污罪,僅依公務員假借職務權力機會犯恐嚇得利等罪,將他輕判7年4月,但「高院」2016年2月26日改以貪污罪等罪改判13年6月,全案可上訴。
林母沈若蘭一審獲判無罪,但「高院」認為,她在高雄家中燒美金,已觸犯隱匿刑事證據罪,將她判處5月徒刑,易科罰金15萬元新台幣確定;至於林妻彭愛佳、舅舅沈煥璋、沈煥瑤,則維持無罪判決。
林益世未到庭聆判,其代理律師羅秉成表示已將判決結果告訴林,林感到相當失望,收到判決書後將提起上訴。
❹ 參加東京大審判的11位法官叫什麼名字
東京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美國: 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 P. Higgins) 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Major-General Cramer) 於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中華民國: 梅汝璈 律師;立法院立法委員 (吳學義法律顧問) 英國: 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Hon Lord Patrick) 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蘇聯: 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Major-General I.M. Zarayanov) 最高軍事法院成員 加拿大: 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Edward Stuart McDougall) 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法國: 亨利·柏奈爾(Henri Bernard) 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澳大利亞: 威廉·韋伯爵士(SirWilliam Webb) 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團主席 荷蘭: 貝爾特·羅林( Professor Bert R?ling) 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印度: 拉達賓諾德·巴爾(Radhabinod Pal) 加爾各答大學法學院講師;曾提出異議 紐西蘭: 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Harvey Northcroft) 紐西蘭軍法處長 菲律賓: 德爾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員
❺ 林建康的職業生涯
1899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
1915年畢業於中山中學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並擔任學生聯合會會長
1924年五四運動爆發,並與羅家倫起草《北京學界全體宣言》
1925年考入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
1930年擔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1935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政治部主任
1940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第200師黨代表
1943年隨中國遠征軍遠征緬北
1945年與衛立煌一起指揮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戰,獲得松山戰役的勝利,被國民政府授予二等醒獅勛刀,青天白日勛章,一等寶鼎勛章
1946年擔任考試院副院長,次年代理院長職務
1948年行憲國大後擔任考試院院長
1949年擔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以及福建綏靖公署主任
1950年被聘為總統府參政
1960年當選為行政院院長,1964年退休,被授予中正勛章
1980年在台北去世,享年80歲
❻ 林鄭月娥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齊心同行 共創未來
人民網香港10月7日電 (嚴小晶、吳宇揚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日上午在特區立法會發表任期內的第五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特區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林鄭月娥表示,此次施政報告重點聚焦發展,包括香港經濟發展以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要解決市民最看重的房屋和土地問題,為香港勾畫未來。
今年的施政報告以天藍色調為封面,代表迎來新局面和新機遇,篇幅與往年接近。今年也包括為支持施政報告內容而製作的圖文並茂的附篇,總結了本屆特區政府過去四年多的工作,包括過往四份施政報告中900多項政策措施,當中96%已經完成或按序推進。
繼續維護國家安全。林鄭月娥強調,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香港迎來良好局面,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謀劃未來的時候,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展系列工作,全面保障國家安全。
具體內容包括: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檢視或激活現有法例,確保在全面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上,執行部門有法可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防範恐怖活動和對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路等涉及國家安全事宜,積極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的措施;進一步落實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第六條和經修訂的本地法例對公職人員的宣誓要求,包括剛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委員等。
重組特區政府架構,提升管治效能。林鄭月娥指出,重組特區政府決策局,切合施政重點和社會期望,有其必要性。初步構想方案為研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目前分散於民政事務局的文化事務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創意產業和旅遊統整,推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分拆運輸及房屋局,讓這兩大政策范疇可獲更專注的高層領導,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她續指,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改變香港「工業式微」的觀感,並突顯由創科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加強以地區為本的方法解決市民日常關心的地區問題,為促進及支持青年發展提供一站式平台等。
北部都會區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林鄭月娥提出,香港北部建設成為宜居宜游宜業都會區,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這個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
她還提及,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此外,支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港都會區,也會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願景」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這兩個位處香港南北的都會區將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間布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在房屋與土地方面。讓市民安居是房屋政策的首要目標,林鄭月娥介紹,未來十年(即2022年至2031年),香港特區政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2020年公布的數字略高,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林鄭月娥強調,在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下,香港特區政府同步推進多個新界新發展區項目以及東涌東填海工程。過去兩年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已收回90公頃新界土地用於發展,預計特區政府未來幾年收回的土地將高達700公頃。林鄭月娥同時也建議檢視「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
提升金融貿易中心地位,加快建設創科生態圈。林鄭月娥表示,金融業是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也是最國際化的產業。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作為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和國內資本走向世界的橋梁作用將更加突出。「十四五」規劃重申支持香港進一步推進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及推動金融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林鄭月娥強調,本屆特區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力度史無前例,四年間投放超過1300億港元,令「再工業化」植根香港,並與深圳以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相輔相成,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經濟動力。同時,科學園的擴展工程正全速進行,以便提供更多空間給予科技及初創企業。
她還提及,也須推動航運和港口業在業務流程和運作上,更廣泛地應用數碼科技,建設「智慧港口」,加快推動大灣區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助香港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建設宜居城市,支持循環經濟發展。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已通過「保育中環」「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等創新政策,採用地區營造手法推動城市建設、市區更新、文物保育、海濱美化、園景綠化等,並取得成效。未來將繼續建設優質生活環境,邁向智慧城市,並努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危機。
林鄭月娥提及,5G服務於2020年推出後發展迅速,將會多方位推動5G創新應用,提升效率和生產力,同時將提升運輸效率,推動「智慧出行」。
林鄭月娥指出,香港將力爭在2025年前達致碳中和,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動新能源公共交通系統發展,同時成立新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加強統籌和推動深度減碳工作。
持續改善社會民生,加強實施公共衛生策略。林鄭月娥介紹,特區政府將繼續擔當起建立關愛社會,照顧弱勢社群的責任,社會福利開支四年間增幅達62%。此外,會加強「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
在醫療方面,林鄭月娥提出,為應對種種挑戰,緩解醫療資源短缺問題,特區政府2021年8月修訂《2021年醫生注冊(修訂)條例草案》,允許持有專科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居民可在豁免執業試的情況下,申請成為「特別注冊」醫生。她續提及,會考慮加強衛生署在制訂和實施公共衛生策略、監管和促進醫療科技及葯物研發等方面的核心功能。
培養香港青年家國情懷,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林鄭月娥表示,須關心下一代的國家觀念、價值觀和公民責任心。培育香港青年成為有素質的新一代,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對社會有承擔。
在人才建設方面,林鄭月娥指出,香港正面對人口急速老化及生育率持續下降的挑戰,人力資源供應面臨瓶頸,需要更進取地吸納更多非本地人才,豐富香港的人才庫,推動高端經濟發展。同時,特區政府決定進一步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倍增至4000個,以吸引世界各地優才來港工作。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及「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林鄭月娥稱,已向中央提出具體建議,積極考慮促進粵港兩地人才流動,特別是便利居港的外籍人士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商務、科研、交流訪問等活動的有關安排。
林鄭月娥在結語中指出,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如今,香港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她比任何時候都對香港更有信心、更肯定香港可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❼ 林志嘉的個人簡介
1989年以31歲的年齡代表國民黨參選第一屆增額「立法委員」當選。1997年與蘇貞昌、謝深山角逐台北縣長,雖然落敗,但仍襲卷了15萬張選票。2001年與王建煊比較民調時,以些微差距落後,遂禮讓王參選台北縣長。爾後有意重新競選「立委」,原本表示不參與該屆「立委」的林志嘉再度投入「立委」選戰,遭國民黨撤銷黨籍,而是屆「立委」亦未當選。後轉投「台灣團結聯盟」,任「台聯」秘書長。2005年曾獲陳水扁提名為「監察委員」候選人,但因「立法院」擱置人事案未能順利出任。2007年遞補「台聯」不分區提名重新當選「立法委員」。2008年競選第七屆「立法委員」(台北縣第二選區)落敗。
❽ 台灣立法委員選舉的第七屆立委選舉專題
1、選舉進程
11月9日台中選會發布台灣地區第七屆立委選舉公告11月16日至20日受理立委候選人登記12月19日號次抽簽2008年1月2日至11日辦理公辦政見發表會及政黨使用電視從事競選宣傳事2008年1月12日自上午8時至下午4時辦理選舉投票
2、選舉制度
2007年台灣地區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的重大變革為「立委」席次減半與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原本的225名立委席次減半為113名:其中73名區域「立委」、34名不分區及僑選「立委」、6名少數民族「立委」 。
單一選區兩票製取代原本的復數選區制,將來選舉會有兩張票,一張選舉區域「立委」、一張選舉政黨。單一選區兩票制配合「立委」席次減半實行後,全台灣將劃分為73個選區選出73名區域「立委」,再依另一張政黨選票的得票比例,分配34個不分區及僑選「立委」席次,未達5%得票率的政黨不能參與分配。
原本的復數選區為一個大選區中,選出多名「立委」,如以往台北市分為南北2個選區,各選出10名共20 名「立委」。而2007年配合「立委」減半和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市將劃分為8個選區,總共選出8名「立委」。
所謂「單一選區兩票制」,即區域選票與政黨選票分別投票,兩者間的比例由舉行選舉的地區自定;每位選民投兩票,一票投給區域候選人,一票投給政黨。但在席次換算上,又分「聯立式兩票制」和「分立式兩票制」兩種,所謂「聯立式兩票制」,就是在一張選票上,同時有區域候選人及政黨兩個選項,選民投區域候選人一票,投政黨一票;但在分配席位時,先依政黨得票數分配各黨的總席次,扣掉區域當選席次後,剩下的再由政黨名單來補足。例如甲黨在某選區按政黨得票率分得30席,但該黨已贏得16個區域席次,則甲黨在該選區實際只能分得14個政黨名額。所謂「分立式兩票制」就是選民真的拿到兩張選票,且區域席次與政黨席次分開計算,如一黨在區域中得到30席,按政黨比例分得20席,則總席次為50席。「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比例代表制與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的主要優點,尤其是「聯立式兩票制」備受外界稱道,而「分立式」卻對大黨較為有利
上屆「立委」政黨席次統計
「立委」選舉 新舊選制比較
新制 舊制名稱 單一選區兩票制 復數選區單票制選制 結合比例代表和小選區制的選舉制度 復數選區的選舉制度?選民可投票數 兩票,一票選區域候選人,一票選政黨 一票,僅能投給該選區一名候選人立委總席次 區域和不分區立委共113席 區域和不分區共225席區域立委產生方式 一區只選一席,候選人必須取得該選區最高票,才能勝出 一選區能選出多名立委,民眾投票時圈選一名,以該選區應選席次相對高票的幾位當選 不分區產生方式 政黨取得多少政黨票,便能得到相同比例不分區席次 區域候選人所獲得選票,視同支持該候選人所屬政黨,加總該政黨候選人取得選票比例,換算後即為不分區代表席次 優點 區域候選人較難靠偏激言論、或炒作特定議題而當選,須采中道路線 選票較易集中高知名度形象候選人缺點 易造成政黨對決,相較大黨有利,小黨生存更加困難 戰略性投票空間大,政黨為確保選票能平均分配給同黨候選人,產生配票策略
3、選民投票機制
一階段投票背後的奧秘「一階段」還是「二階段」,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技術問題,背後藏著民進黨的大盤算,這影響的不僅僅是兩場選舉,它也關繫到陳水扁當局一手操控的「入聯公投」能否矇混過關。何為「一階段」投票?所謂「一階段」投票,是指選民領票時,「公投」和選舉票一次性領取,到圈票處圈選完畢後,再到投票處投到選舉與「公投」各自的票箱中。而「二階段」投票,是給「公投」和選舉設置兩條流水線,即民眾領選舉票一路圈票投票之後,可以決定是否去另一條線領取「公投」票。民進黨鼓噪「一階段」「一階段」投票將把「公投」和選舉綁得更緊,也令民進黨「立委」和「公投」票產生互相帶動的作用。如果「公投」和選舉分成兩條流水線,多數民眾對這兩個「假公投」沒興趣,根本不會去領票,很可能令「公投」因投票數量不足而作廢。所以民進黨高分貝鼓噪「一階段」投票。「一階段」後的陷阱有學者指出,當選是否有效有一定之規,並非「中選會」一手遮天隨便決定。但是如果屆時真出現這樣的爭議,藍綠之間的沖突必然全面升級,政治秩序分崩離析,激憤的選民也可能作出過激行為。這種亂局,正給了陳水扁當局以「地方抗命」甚至「動亂」作為戒嚴的理由。一旦戒嚴,則明年3月的「大選」也將無限期延後,陳水扁最初的如意算盤真是得逞了。意在為「入聯公投」保駕陳水扁絞盡腦汁推動的「入聯公投」是否會與「大選」捆綁,而且也採取「一階段」方式投票,這才是島內外關注的焦點。如果「立委」選舉的「一階段」讓民進黨如願獲利,那麼,掌握選舉機器的民進黨當局當然會在「大選」中照此辦理。「一階段」投票對「大選」和「入聯公投」同樣會產生互相拉抬的效應,這也許才是陳水扁最在意的一步。
4、分區「立委」及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
【台北市】登記參選人 應選8名/參選46名選區參選人(含號次、黨籍)第一選區1台灣農民黨張歷元2 民進黨高建智3 國民黨 丁守中4 綠黨曾瑾佩第二選區1第三社會黨周奕成2 國民黨 周守訓3 民進黨王世堅
第三選區1 國民黨 蔣孝嚴2 制憲聯盟 李林耀3 台聯黨 謝馥米4 制憲聯盟 簡瑞寬5 民進黨 郭正亮第四選區1 無黨籍 庄婉均2 無黨籍張慶源3 國民黨 蔡正元4 無黨籍 許家琛5 綠黨 柯逸民6 民進黨徐國勇第五選區1 紅黨 葉玫2 台灣農民黨 吳建毅3 無黨籍 魏志中4 國民黨林郁方5 制憲聯盟黃啟彬6 民進黨 段宜康選區參選人(含號次、黨籍)第六選區1 制憲聯盟 樂可銘2 國民黨 李慶安3 紅黨 王保善4客家黨余少鈞5 民進黨 羅文嘉6 民主自由黨 古文發 7 台灣農民黨 林俊賢8 制憲聯盟林裕發第七選區1 台聯黨 張國慶2 客家黨 連石磊3 大道慈悲濟世黨 陳源奇4 綠黨潘翰聲5 國民黨 費鴻泰6 民進黨 田欣 7 第三社會黨 秦政德第八選區
1 無黨籍 梅峰2 紅黨 任立民3 民進黨周柏雅4 國民黨 賴士葆5 第三社會黨 史美延6 無黨籍 方景鈞7 綠黨 彭渰雯5、最終結果
政黨 人數 變化國民黨 81 +2民進黨 27 -62親民黨 1 -33台聯黨 0 -12無黨聯盟 3 -3無黨籍 1 -3新黨 0 -1總計 113 -112
6、陳水扁下課
民進黨主席陳水扁(左)為敗選負責,請辭黨主席。謝長廷、蘇貞昌表情嚴肅。
台灣地區第七屆「立委」選舉結果12日揭曉,民進黨僅獲27席慘遭大敗。陳水扁於晚間9時30分許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陳水扁表示,他為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最大慘敗,非常自責、也責無旁貸要負起最大政治責任。下星期一民進黨召開中執會選出新的領導人。
2、中國台灣網
3、鳳凰網
❾ 誰知道香港立法委員會主席是誰
范徐麗泰
❿ 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的簡介
194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為中華民國有史以來首次舉行的實質性國會議員(亦稱代議士)選舉。當時政權仍及於全中國絕大部分領土的中華民國政府以直接選舉方式,選出了760名立法委員。以當時中華民國名義上控制的4億7000萬人口來計算,平均60萬人選出一名實為國會議員的立法委員。該次國會選舉的舉行,在表徵上,也讓該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