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指數建議
『壹』 北宋宋神宗時期政府為提升法治建設,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王安石與宋神宗一直是北宋研究中的焦點,王安石主導的熙寧變法是北宋時期力度最大的政治革新,人們普遍把關注點放在經濟制度上,但是宋神宗期間北宋政府改善法治建設的舉措也是十分優秀的。這些改革也讓北宋成為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法治體系最為完善的朝代。
在這些文書的幫助以及宋神宗的授意下,敕的地位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宋神宗認為律不夠周全,因此要求所有案件都按照敕來斷定,雖然此時宋朝的政治明面上還是律、敕並行,但是實際上敕已經徹底代替了律
『貳』 什麼叫法治實踐
是以中國法治實踐為研究對象,以探尋中國法治發展道路為目標,以創新中國法律制度和法治理論為具體任務,以實踐、實證、實驗為研究方法,注重實際、實效,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流派。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個性的法治實驗場域,中國法治改革本身就具有實驗特色,當前正在進行的各種司法改革「試點」就是典型的實驗模式。「實驗主義法治」這個詞彙可以概括、描述當前中國法治改革的一個特徵。
學界和政府協同實驗創新是一種有效模式。各種法治實驗場域需要政府提供。各種法治實驗需要學界和政府協力。一切實驗都要講究實驗效果,而法治評估就是檢驗實驗效果的方法。我們應當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理解和運用法治評估方法。
法治評估不能局限於法治指數、司法透明指數等測評機制的運用,而是應該檢驗評估各種法治實驗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法治評估是中國法治建設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主動融入實踐,學者才能創造出切實有效的法治理論;只有主動融入實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才能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
(2)法治指數建議擴展閱讀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使命
1、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探尋中國法治發展道路。
中華民族不是一個亦步亦趨的民族,中國歷來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中國下定了決心、堅定了信心要走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法治道路。因此,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義不容辭地以探尋中國法治發展道路為使命。
2、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創新中國法律制度。
法治首先意味著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制度,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中國已經有一套法律制度體系,但並不完善,存在種種缺陷,與法治需要的良法還有很大距離。公權力腐敗、私權得不到保護、國家治理體系存在種種弊端等都與法律制度缺陷密切相關。
3、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創新法治中國理論。
法治中國理論是法治中國的重要內涵,有什麼樣的法治理論,就有什麼樣的法治中國。法治理論是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中國法治實踐學派就是要擔當起為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進行理論總結、提供理論指導、提供學理支撐的重任。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毫不隱晦地宣稱,它的一切理論就是直接服務於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
4、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弘揚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一切制度的實施、一切思想理論的實踐都有賴於法治精神的弘揚。法治精神是法治觀念、法治素養、法治信仰等內容的綜合形態,它滲透於法律制度,表現於人們的行為,沉澱於一個國家的文化之中。
『叄』 如何對一個國家進行政治風險的評估
對於政治穩定性以及政治效率評估,可參考「國家風險國際指南(ICRG)ICRG評估」。其方法由美國國際報告集團於1980年創立。1992年,ICRG評估方法的創立者轉投PRS集團。ICRG每月對140個國家進行風險評估並對26個國家進行年度風險評估。ICRG評估法對3類風險指標(政治風險、金融風險和經濟風險)及其22個變數進行綜合評估對於政府貪腐評估,可參考「透明國際」評估。透明國際是一個監察貪污腐敗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從1995年起,透明國際制定和每年公布清廉指數,提供一個可供比較的國際貪污狀況列表。對於司法健全性,可參考「法治指數」,法治指數是由美國律師協會聯合國際律師協會、泛美律師協會、泛太平洋律師協會等律師組織發起的「世界正義工程」(theWorldJusticeProject)中提出並得到世界各國響應的、作為衡量一國法治狀況的重要「量化」標准和趨於完善的評估體系。但是僅為體系模型,並未對各國評級。「歐洲司法效率評估」針對對歐洲的司法狀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細致的設計。
『肆』 求 成都七中高2015屆二診模擬文綜試題 答案 在線 等
成都七中高2015屆高三「二診」適應性考試
政治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 2.A 3.A 4.B 5.C 6.C 7.B 8.D 9.B 10.A 11.A 12.C
二、非選擇題
13.(28分)
(1)信息:法治指數的高低與人均國民收入密切相關:歐美發達國家法治指數高,人均國民收入也較高;金磚四國和發展中國家法治指數較低,人均國民收入也較低。(3分)中國法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1分)(若答出「法治是經濟的保障」,可加1分)
(2)①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維護,法律法規是市場規則的重要形式,提高法治指數有利於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3分)②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提高法治指數,形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3分)③提高法治指數,貫徹「法無禁止皆可為」法治經濟理念,有利於更好保障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3分)④提高法治指數,貫徹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經濟理念,有利於規范政府行為,更好運用法律手段科學宏觀調控。(3分)
(3)①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依法執政,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2分)②國家權力機關要科學民主立法,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2分)③國家行政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2分)④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保證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2分)⑤全體公民要增強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2分)⑥各民主黨派和其它社會組織,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准則。(2分)
14.(24分)
(1)①傳統村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保護傳統村落有利於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3分)②保護傳統村落有利於研究文明的演進,展現文化的多樣性。(3分)③傳統村落寄託著人們的鄉思、鄉情,保護它有利於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3分)④弘揚散落在傳統村落里的文化基因,有利於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3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文化遺產保護得好才能突顯它的時代價值,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而改善民生,因此保護是主要的。(4分)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它要求我們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改善民生作為次要矛盾解決得好,有利於增強當地居民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和能力。(4分)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在保護傳統村落的過程中,既要保護好文化遺產,又要不斷改善民生。(4分)
參考答案
1——5:CBCBD 6——10:AABDC 11——12:BC
13、(1)區別:唐代海陸交通都很發達,宋代海路發達,陸路衰退。(4分)
原因:從唐朝國家統一、經濟發展、民族融合和對外交流頻繁等角度分析,每點1分。(4分)宋朝民族政權並立,陸上絲綢之路衰落,經濟重心南移,制瓷業、絲織業、茶葉等生產發達,造船航海技術發達,促進海路交通。(4分)
(2)中心:以大西洋沿岸為中心;方式:殖民貿易為主。(4分)
原因:新航路的開辟和海外殖民活動的拓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4分)
(3)發展:增加了西南地區;與亞太地區緊密相連。(2分)
因素:改革開放和綜合國力的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調整;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民族政策的實行;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的發展;(6分,3點即可)
14、(1)古希臘民主政治,羅馬法,人文主義思想。(任答兩點,2分)
(2)事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啟蒙運動。(4分,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
影響:促進了思想解放,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的開展,確立並逐步發展、完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發展。(6分,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
(3)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9分,每點3分。評分建議:應扣緊「離異」這一角度,闡述「離異」的具體表現及影響。每點3分,其中事件1分,具體內容1分,影響或意義1分)
(4)認識:按以下兩個層次給分,本問總分3分。
第一層次:能作出簡單、表面的描述。(1分)(如:在東西方近代化轉型過程中,都
有過文化離異與回歸的現象。)
第二層次:能作出恰當的、概括性的評述。(2分)(如:在近代化轉型過程中,文化的離異與回歸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離異不等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全盤吸收外來文化,回歸也不等於全面復古。)
成都七中二診模擬考試答案(地理)
1——5:CBBCA 6——10:CCABC 11——12:BD
13.(1)以公路線為主(2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和東部地區,西北地區少(2分);以拉薩為中心的運輸網(2分)。
(2)高山冰雪融水較多(2分);海拔高,氣溫低,蒸發弱(2分);有凍土,地表水不易下滲(2分);地表不平,低窪處易積水形成湖泊(2分)。
(3)夜晚,山坡降溫快,(谷地降溫慢)(2分),山坡上的冷空氣不斷沿坡下沉(2分),抬升了河谷中的暖濕空氣,形成雲雨(2分)。
(4)白天降水相對少,光照充足(2分),(熱量較好)有利於光合作用,增加農作物有機質積累,可提高其產量、品質(2分);夜間降水多,氣溫較白天低,雨水消耗於蒸發的部分少(2分),滲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於水分涵養,增加作物根系吸收(2分)。(5)有利條件:海拔高,夏季涼爽;瀕臨拉薩河,夏季夜雨多,濕度適中;空氣清新;晴天多,陽光充足。(任答兩點得4分)不利條件:海拔高,空氣稀薄,氧氣不足;太陽紫外線輻射強烈;氣溫日較差大。(任答1點得2分)
14.(1)甲河流春季徑流量大(以春汛為主)(2分);冬季積雪多,春季氣溫升高,融雪補給量大(2分);乙河流夏季河流徑流量大(以夏汛為主)(2分);夏季受夏季風(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夏季鋒面雨帶到達,帶來大量降水)(2分)
(2)受西北-東南向張力(拉力)(2分),岩層出現東北—西南向斷層(斷裂)(2分),中間岩塊沿斷裂面(斷層線)相對下陷成地塹(谷地、低地)(2分)成湖。
(3)農業:全球變暖會促進俄羅斯的農業發展,增加產量(2分)和耕地面積(2分)。(南部的小麥,甜菜等種植區會向北部擴展(2分),產量提高(2分)。)交通:對交通運輸業會有負面影響,因為俄羅斯東部多凍土 ,一旦氣溫升高, 凍土溶化,會破壞路基特別是鐵路(2分);河流和近海的封冰期變短,提高航運價值(2分)。(其他言之有理均可給分,兩個均寫取第一個為答案)
『伍』 法治化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現時代,區域法治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意義。而高度重視區域法治發展的理論研究,是建構法治發展的中國話語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實際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國家法治發展與區域法治發展這二者是一個內在關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法治共同體系統,反映了當代中國法治運行的基本狀況。面對著變革時代的區域法治發展這一重大法治議程,有必要從理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深入研究建設法治中國對於推進區域法治發展的全新要求,努力探尋區域法治發展的多樣性統一的運動樣式。 在這一過程中,關於區域法治發展的概念內涵、基本性質、客觀基礎、總體目標、主體內容、價值依歸、路徑選擇、動力機制、功能類型、文化機理、發展模式、評價指數和方法論等等問題的深入研究,以及對於法治中國進程中的區域法治發展的典型樣本分析和不同區域法治發展的實踐探索的比較考察,將會逐漸形成一個全新的理論分析工具系統,藉以概括與揭示區域法治發展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規律,進而拓展和豐富中國特色的法學理論體系、法學學科體系和法治話語系統,以期為建設法治中國、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奉獻綿薄之力。
『陸』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指數體系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指數體系
2015-12-22 10:11:27 來源:《財經》
中國的制度設計和制度運作呈現出綜合治理的特徵,法律的適用也要考慮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各種復雜因素,主要採取協調、擺平的方式,演化為一種調解藝術或者行政管理手段。綜合治理方式勢必傾向於功利主義,而不是個人權利的保障
□ 季衛東/文
2015年10月27日,在達沃斯論壇全球議程峰會的分組會上,世界正義工程(the World Justice Project,簡稱WJP)的執行主任波特羅(Juan C. Botero)把前些時公布的國際評估報告《WJP法治指數2015》贈送給筆者。
不出所料,對中國大陸地區法治水準的打分仍然很低,與2011年的結果相比甚至還有進一步下降之勢。
根據2015年法治指數評估結果,中國大陸整體得分48,在東亞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15個國家中排序第13位,在全球102個國家中排序第71位。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中國香港特區整體得分76,在亞洲排第6、在全球排第17;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整體得分81,在亞洲排第1,在全球排第9。
中國正在強調依憲執政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針的落實,看到法治指數評估的如此結果,的確有一種諷刺意味,甚至令人感到難堪和愧疚,也有可能會在某些群體中激起抵觸情緒。
WJP法治指數的可操作性
不得不承認,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標體系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盡管「法治」的概念很難定義和測量,但這個指標體系經過研究、論證以及反復推敲,給出了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表述,即法治的四項基本原則。
(1)政府及其官員和代理者以及企業、公民個人都可以在法律體系之下問責;(2)法律是清晰的、公開的、穩定以及公正的並被平等適用,法律保障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在內的基本權利;(3)法律制定、運用以及執行的過程是准入的、公平的以及有效率的;(4)稱職的、有道德的和獨立的代理人或者中立機構達到充分的規模、具備足夠的資源、反映社會的需求從而能及時提供司法救濟。
世界正義工程根據這樣的工作界定提出了由九大構成因素和47個次級因素組成的法治分析框架。
主要內容是限制政府權力(包括立法、司法、監察對權力的制約以及公務員紀律、民主監督、權力依法轉移等)、廉政(包括沒有行政官員以權謀私、司法腐敗、軍警貪瀆、立法不正等現象)、政府公開(包括公布法律和信息、知情權、公民參與、申訴機制四個次級因素)、基本權利(包括平等對待和無歧視、有效保障公民生命和安全、法的正當程序和被告權利保障、言論和表達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隱私權、集會和結社的自由、勞動權等主要憲法性權利)、秩序與安全(包括抑制犯罪、減少民事糾紛、私人排難解憂不訴諸暴力等方面)、規制執行(包括政府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政府執法沒有不良影響、行政手續不被無理延宕、正當程序原則受到行政人員尊重、非經法定程序和充分補償不得徵收)、民事司法(包括民事訴訟的便民和廉價、杜絕歧視、廉潔、不受政府幹預、不無理延宕、裁決執行力、法院外解紛方式的便捷及公正有效)、刑事司法(包括偵查的效率、刑事審判及時而有效、矯正和減少犯罪、刑事系統的公正和廉潔以及避免政府不當干預、正當程序和被告權利保障)、非正式司法(包括及時而有效、公正而避免不當干預、尊重和保護基本權利)。
按照上述法治的概念框架,世界正義工程再通過十個步驟來設計問卷,進行電話調查、網路調查或面談調查並採集、分析數據。
2015年的法治指數報告對評估方法做了進一步改進,最突出的變化是擴大了政府公開的外延和內涵,把統計數據公開、信息質量、信息獲取、信息更新都納入視野之中;關於知情權的設問特別強調了獲準的時限、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手續費的合理性等因素;關於公民參與的設問涉及言論和表達的自由以及集會和結社的自由;導入申訴機制的范疇等等。這樣就使得打分標准變得更加清晰和確定,當然也排除了某些似是而非的評價。
相比之下,中國有的地方或者部門推出的法治(司法)指數體系的很多評估標准或者設問內容是多義的、曖昧不清的,導致問卷答案和測評結果難免主觀任意性較大。
社會環境影響制度運行
冷靜地對照法治指數的評估指標和中國大陸地區的現狀,可以說整體得分不高乃理所當然,根本就沒有必要刻意辯解或掩飾,更不可通過提高分值的方式來營造虛假的法治面子工程。相反,我們應該以這樣的低分為鞭策,有針對性地彌補短板,進一步加強法治國家建設。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體系已經完美無缺,毫無可以詬病的地方。
實際上,通過國家之間的比較可以發現,中國有些法治指標得分過低,是有悖人們日常生活體驗的。這就表明,世界正義工程的測量標準的確也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主觀性或者視覺上的若干盲點。
一般而言,法治指標體系的設立很難考慮不同的社會結構特徵。然而社會環境勢必影響制度的設計和運行,又不容人們忽視。在這里,存在方法論上的困境。
中國及其他特別重視家族團結和人際關系的社會,都具有網路化的結構特徵。在網路社會,各種平面互動比較活潑、比較多樣化,並在縱橫交錯的各種通道中傳遞著復雜的漣漪效應,甚至還有可能誘發混沌現象,因而某個指令對行為的影響很難進行單一維度的、確定的預測。
因此,法律也就很難採取「君臨天下」的支配者姿態,而必須融化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在人們的互動關系中進行滲透,並逐漸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這就會使得行政過程勢必嵌入很多政治化的契機,使得規范體系本身復合化、多元化,使得自組織機制發揮較大的作用,使得不同情境中的具體秩序互相交錯和競合,最後自然而然會演化出一個綜合治理、辯證協調的模式。
由於網路社會存在很多結構上的空洞,需要藉助權力來搭橋、整合,所以法律對權力的限制就變得比較困難。
網路社會很容易引起法律秩序的碎片化、特殊化,變成多層多樣的,因此是集中而強大的國家權力、而不是統一的規則體系成為主要的整合機制。關系網造成的相對性、不確定性還會使得承包責任制以及對結果責任的嚴格追究成為最基本的秩序原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制度設計和制度運作呈現出綜合治理的特徵,法律的適用也要考慮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各種復雜因素,主要採取協調、擺平的方式,演化為一種調解藝術或者行政管理手段。
綜合治理方式勢必傾向於功利主義,而不是個人權利的保障。因此,嚴格適用規則的要求不得不放緩,「適當均衡原則」成為法律秩序的基調。法律實效也主要靠追蹤性監控的方式來保障。這種狀況設定使得透明化往往被理解為監控的可追蹤性,民主參與也往往被理解為決策者對民意的觀察、提前反應以及臨機應變的調整。
中國的法治指標體系
因為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沒有、也不可能考慮到上述特殊的社會結構對法律運作機制的重要影響,所以測量出來的某些數值難免顯得有些失真,與人們的感性認識不太一致。
由此可見,我們在解讀這些調查資料時有必要把這些相關因素都考慮進去進行權衡,或者適當修改法治的概念框架和設問內容。
即使純粹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世界正義工程的法治指數體系也並非無懈可擊。
例如僅就個人權利的司法保障而言,行政訴訟的原告申訴率和撤訴率、民事侵權訴訟的懲罰性賠償和行政罰款之間的比例之類的客觀數據對法治水準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應該適當納入問卷調查之中。
在這個意義上,對法治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合理化改進,以使評估結果更准確地反映法律秩序的實際情況並能有效促進改革,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可行性。
在中國,各種計劃指標和詳細的績效考核指標已經存在幾十年,成為具有特色的治理手段;有些指標體系在不斷改變實務狀況,也在相當程度上扭曲了人們的行為方式——例如刑事案件破案率、公訴案件起訴准確率、上訴改判率、調解結案率等使得司法過程中的制衡機制在不經意間蛻變成了互相庇護、推卸責任的誘因。
一般而言,中國既有的法治指標分別發揮著設定管理的目標值、落實承包責任的抓手、對績效進行考核和監測的工具性框架、對職能部門及其人員獎懲的具體依據等功能。
在法治指數體系方面,比較著名的有浙江省的餘杭法治指數和司法透明指數(由錢弘道、齊奇、王朝霞等提出)以及2015年推出的司法文明指數(由張保生、張中、吳洪淇等提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司法文明指數體系有意識地借鑒了世界正義項目法治指標的概念框架和評估方法,由10個維度(一級指標)、50個命題(二級指標)、97個賦值問卷題目以及190個變數組成。
仔細斟酌已經存在的各種中國法治(司法)指數體系的概念框架和調查方法,可以發現,在問題的清晰性、客觀性以及關系合理性等方面還有不少有待改進之處。
也許我們需要在深入分析和整合的基礎上加強與世界正義項目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可以改進法治中國的目標管理和地方政府法治的績效考核指標,另一方面也使中國的實際情況能更全面准確地反映到法治的國際評價之中。
至少,需要學者、法律實務部門以及整個社會更加認真地對待法治指數,加強跨學科的研究和對話,並且努力克服一知半解、華而不實、急功近利等流弊。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
『柒』 「法治指數」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法治指數」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近日,浙江杭州市餘杭區發布2008年度「法治指數」,得分71.84。據悉,這套數據體系具體可用「149」三個數字來概括:一個法治指數,四個「評估層面」,包括區本級、區級機關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九種面向老百姓的調查問卷,涉及黨風廉政建設、政府行政工作、司法工作、權利救濟、社會法治意識程度、市場秩序規范性、監督工作、民主政治參與、社會治安等9方面。(見21日《人民日報》)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政府形象工程!法治不可能量化,而且也不需要量化。因為法治的根本就是社會共同治理;法治的核心要素是權力的來源、使用及其監督和糾正等方面的問題;在法治的框架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分工,其中,政府的職責就是依法行政。即使需要對政府進行評估,也是社會自治的內容;政府不應該浪費人財物,組織其服務對象對自身搞評估,因為自己監督自己必然是無效勞動。
然而,在一幫專家的忽悠和撮合之下,「這套數據體系」還是出台了。他們都是國內赫赫有名的「法學家」: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法治餘杭」評估體系課題組組長錢弘道,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成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張志銘。這些人一起鼓吹「餘杭的經驗是餘杭的,也是全國的」。其中,張志銘教授一句道破天機:「餘杭法治指數的示範效應取決於它的含金量高低」。
筆者就在這里為這些無知的專家們算一算,「法治指數」究竟有多少含金量。首先,全國首創的「法治指數」是「餘杭邀請了多位國內知名法學專家參與課題組」的結果,這肯定花費了不少納稅人的錢。其次,四個「評估層面」,包括區本級、區級機關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他們在落實「法治指數」方面的總動員不知道要開多少會吧?這也是錢啊!再次,九種面向老百姓的調查問卷(涉及黨風廉政建設、政府行政工作、司法工作、權利救濟、社會法治意識程度、市場秩序規范性、監督工作、民主政治參與、社會治安等9方面),以200萬人口計算,為了組織一次這樣的評估,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概至少幾千萬吧。最後,經驗推廣的費用,大概是一個天文數字。不要說「餘杭的經驗也是全國的」,就算只是杭州的,如果繼續折騰下去,也是了不得啊!
今天聽廣播說,每年大學生就業時在簡歷上浪費的紙張成本,共計超過了兩億元人民幣。我想,這個「法治指數」的政府形象工程的花費肯定高於這個數字。最後,我要正告這些「知名法學家」的是,法治不是花錢能夠買來的,而恰恰是限制政府亂花錢的結果。
『捌』 如何建立法制宣傳教育考核指標體系
法治中國」建設實施機制的有效實現形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標志著「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任務越來越明確。實踐中,一些地方探索制定區域、行業「法治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找到了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一度存在「以GDP指標論英雄」,「以單一社會指標考核標准論優劣」,「以經濟考核指數論升遷」的考評難題,並被總結提升為「法治中國」建設的有效實施機制,必將為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發展的法治化提供有效保障。
『玖』 省考申論:城市治理的幾種探索
要做好城市治理工作,需做好以下幾點:
一、提升黨委政府的重視程度。在將城市治理提升到與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的位置,完善城市管理格局,落實城市治理的戰略地位。
二、提升城市治理的專業化水平。出台政策扶持專業服務機構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專業技術教育,滿足城市對各類專業服務的需求。
三、提高城市治理的社會參與。拓寬城市治理的參與渠道,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基層社區及廣大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城市治理的法制建設。完善城市法規的立法執法,健全城市治理的法制體系。
『拾』 關於法治指數
法治指數不是政府花錢買數字、築政績,而是幫助政府找問題。法治指數讓政府「做了一次體檢」,實現了一次自我考核,找到基層法治工作的盲點,下一個階段就是要把法治指數推廣到鄉鎮,使其成為指導政府工作的一個參考。
但要實現「找問題」的目的,首先需要確定什麼才是政府的問題,這就有個選擇的趨向、選擇的方法論問題,也就是由誰來確定是不是問題,由誰來評估問題。因為一些在普通公眾看來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可能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眼裡就不是問題。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此促進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具體而言,法治指數要發揮作用,其評估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應該成為考核相關部門工作業績和執法執紀水平的依據之一,就應該把問題解決程度和解決方式列為考績標准之一,作為官員升遷和任用的重要因素。餘杭法治指數評估的構成和數據來源,還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但作為一項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外在監督手段,如果能得到嚴格執行,無疑具有積極作用。設立法治指數,歸根結底是為百姓謀福祉。只要持有的不是花錢買數字、築政績心態,而是真心實意提高執政能力,真心實意推進依法治國,其積極效應該能得到公認和肯定。如果在法治指數的評估中,百姓的參與程度能越來越廣,百姓的評估系數能越來越大,不確定和模糊的數據能越來越少,那麼,它對政府官員依法行政的促進力度會越來越大,法治指數也就會產生更大、更深遠的影響
法治指數的評估來自四個方面,一是群眾滿意度評估,占總指數的35%;二是內部組評估,占總指數的17.5%,成員來自黨委、人大、政府以及司法機構中直接參與法律工作的公務員;三是外部組評估,占總指數的17.5%,成員來自大學教授、企業家、新聞記者等人員;四是專家組評估,占總指數的30%。評估的主要依據,一是反映執政黨及其黨員清廉度的數據,來自當地紀委和反貪局等部門;二是犯罪和治安處罰案件的數據,來自當地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三是權利救濟案件的數據,來自當地法院、司法、行政執法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