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在人權保障
⑴ 我國法律應該如何保障人權
只要不斷完善我國法律,特別是使各項相關法律得到落實,人權也就得到了較好的保障。
人權包括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兩種。前者是指個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權利;後者是指作為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集體應該享有的權利,如種族平等權、民族自決權、發展權、環境權、和平權等。按照權利的內容來劃分,人權包括公民、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兩大類。前者是指一些涉及個人的生命、財產、人身自由的權利以及個人作為國家成員自由、平等地參與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
(1)立法在人權保障擴展閱讀
相關宣言:
《世界人權宣言》由1948年12月10日第三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是國際社會第一次就人權作出的世界性宣言,對於指導和促進全人類的人權事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50年,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12月10日定為「世界人權日」。《世界人權宣言》通過後20周年即1968年,也被聯合國定為「國際人權年」。
《世界人權宣言》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人人都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膚色、性別、語言、財產、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其他出身、身份。這些權利和自由可分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兩大類。
」其中,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包括:生命權、人身權、不受奴役和酷刑權、人格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無罪推定權、財產權、婚姻家庭權、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權、參政權和選舉權等等;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包括:工作權、同工同酬權、休息和定期帶薪休假權、組織和參加工會權、受教育權、社會保障和享受適當生活水準權、參加文化生活權等等。
《世界人權宣言》同時規定,權利和義務不可分離,個人在享受權利時,應依法尊重他人的權利,並服從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需要。
雖然存在著對《世界人權宣言》的代表性和時代局限性的質疑,但其作為人類有史以來的一次人權共同宣言,被廣泛認為是國際人權事業的總章程,以下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是它的兩個重要補充和細化。
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個公約將《世界人權宣言》法律化,並構成了《國際人權憲章》,標志著全人類的人權事業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階段。
⑵ 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
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保障。
個體人權的基本權利包括一般基本權利和其他基本權利。一般基本權利如尊嚴權、人格權和精神自由權等,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被國家或他人剝奪,平等具有絕對意義;其他基本權利包括人身自由、政治權利和政治自由、財產權等可以在一定條件被限制或剝奪的權利,這里的平等具有相對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⑶ 國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權
國家可以從三個方面保障和尊重人權。
一是法律保障。國家可以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尊重和保障人權,比如《物權法》。
二是制度保障。國家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權。比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三是物質保障。國家為尊重和保障人權提供物質保障。比如,醫療保險。
總結不易,望採納。
⑷ 實施依法治國,國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權
1.尊重和保障人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治國家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廣泛的基本權利,法律進一步明確了公民享有的各項具體權利,規定了侵害權利的法律責任。
2.監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加強對所有行使監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
3.審判機光,檢查機光,要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檢查權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
4.國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圍和習慣,努力將人權理想變成現實。
人權,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每個人按其本質和尊嚴享有或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包括經濟權利、政治權利、文化權利和社會權利。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核心內容。因為法制建設歸根結蒂要促進人的發展,保障人的合法權利。筆者在對我國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如何進一步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權進行了思考。
一、我國在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的差距反映農民權利法律保障的缺失與不足
我國有九億農民。要使我國人權得到切實的保障,九億農民的經濟、文化、政治、社會權利必須得到有效的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際上要解決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差距擴大而導致的城鄉不和諧的問題。農村經濟落後,農民自身不發達的原因在經濟上非常明顯,而這種物質外化的表現其本質上是由於經濟政治權利的不平等構成的。因為我國的農民在政治生活中沒有像城市人一樣獲得同等的國民待
⑸ 人權法律保障包括
人權法律包括:
一、生命權,包括健康權,肢體權。
二、選舉權,當然還有被選舉權了。
三、決策權。
四、管理權。
五、監督權。
六、自由權。主要是政治自由。
七、自主權。
八、名譽權,包括姓名權、榮譽權、著作權、專利權等。
九、隱私權。
十、財產權。
(5)立法在人權保障擴展閱讀:
按享受權利的主體分,人權包括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兩種。前者是指個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權利;後者是指作為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集體應該享有的權利,如種族平等權、民族自決權、發展權、環境權、和平權等。
按照權利的內容來劃分,人權包括公民、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兩大類。前者是指一些涉及個人的生命、財產、人身自由的權利以及個人作為國家成員自由、平等地參與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
後者是指個人作為社會勞動者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方面的權利,如就業、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等權利。總之,人權是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廣泛、全面、有機的權利體系,是人的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權利的總稱。它既是個人的權利,也是集體的權利。
⑹ 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權
人權,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人權就是人的權利。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的在發展進步當中。所以隨著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發展,相應的人的權利也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尊重人權保障人權也成為了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的一項重要目標。
那麼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權,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將人的權利作為一項最基本的權利來維護。
二、要給予個人足夠的尊重,不容許他人肆意踐踏。
三、享受人權的個人,要也要懂得最起碼的自尊和自愛。
四、尊重人的權利,保障人的權利,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祝你開心快樂每一天。
⑺ 我國憲法是怎樣尊重保障人權的憲法保護人權內容
憲法歷來被稱為人權保障書,人權的實現和保障離不開憲法和憲政制度。享有充分的人權,是人類長期以來追求的理想,是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努力奮斗的崇高目標。保障人權,實現人的尊嚴和價值,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1991年以前的一個很長時期里,很多人包括一些學者和國家幹部都曾認為人權是一個「資產階級」的口號。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社會主義應當是最講人權的社會。今天,我們把人權寫進憲法,有利於消除人們的這種誤解,有利於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中加強對人權的保護。
一、人權的憲法保障機制
雖然,人權的觀念以及憲法的觀念早已存在,但直到近代,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特權武器的人權以及與作為其勝利成果的憲法才共同來到人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可以說,人權與憲法是一對共生的現象。一部憲法的歷史就是一幅爭取和保障人權的歷史。爭取人權的歷史過程也就構成了憲法變遷的歷史過程。人權觀念的演變導致了憲法觀念的演變,憲法的變遷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權。人權保障體現了憲法的終極價值。它是憲法的全部意義所在。
(一)人權為國家權力提供了正當性基礎,對國家權力的控制,體現了國家權力的全部意義。
人權觀念的演變直接導致國家權力內容與方式的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權力的內容與方式雖不同,但其體現為保障的人權的目的性是一致的。
1、近代憲法的觀念是通過對國家權力的制約使人權得到保障的。
人權的保障是目的,限制國家權力是手段。如何限制國家權力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具體來說,通過確立主權在民,有限政府以及三權分立和憲法訴訟等機制來保障人權。 因此,近代的憲法盡管大多數都將人權的保障條款直接寫進了憲法,但它體現出來的理念是通過限制國家權力來保障人權,如何限制國家權力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具體來說,通過確立主權在民,有限政府以及三權分立和憲法訴訟等機制來保障人權。這與國家在自由競爭時期的「守夜人」角色是相一致的。
2、現代的憲法的人權價值已不僅在於為政府提供正當性基礎,已是社會共同體的價值基礎。
以人的尊嚴為基礎的人權保障,為全社會提供了價值基礎。「構成憲法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其不同形式體現共同體社會的價值秩序和價值決定,建立以人權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徐秀義、韓大元主編:《現代憲法學基本原理》,第13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該部分作者是韓大元教授.)因此,在新歷史時期,人權保障對國家權力提出了新要求。
(1)國家在保護人權方面不再是消極的,而且負有積極的義務,特別是國家「保護性義務」的覺醒。
人權保障是衡量國家權力是否正當的一桿標尺。人權的保障的新需求,促使了國家「保護性義務」的覺醒。「保護性義務」在邏輯上是國家義務的一部分,即基於人權的內在制約性要求,國家應通過立法界定個人行使權利的邊界來實踐其保護性義務。
(2)人權保障的新要求還帶來了國家權力運作的新模式。
在新的時期,保障人權的新要求不再強調國家權力的分權、限制,而是逐漸走向了協力合作。 無論國家職能從近代的消極到現代的積極,還是國家權力從嚴格的分權制衡到合作,都是以人權保障為根本目的的。人權的原則構成了憲法的根本原則,它支配著憲法的其它原則。「公共權力和道德以及法律規范的產生並不是權利的對立物,而是權利觀念邏輯的產物。權力是作為強權的對立物產生的,其存在的邏輯基礎是為了給權利免受強權的侵害以有效地保護」。(莫紀宏著:《現代憲法的邏輯基礎》,第205頁,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二)人權通過基本權利這一法律形式 「制度化」得到實定法的保護 。
1、基本權利只是人權保障的一個方面。憲法通過對基本權利的規定,把人權變成實定法上可訴求的個人的權利,從而使人權具備了可直接實現的效力。這也是憲政主義對民主主義的「多數人暴政」的弊端進行修正的精義所在。(華爾特·墨菲:《憲政主義》,張千帆譯,載於《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0年秋季號.)這種微觀上的保障從近代憲法上的「補充機制」變為現代憲法上的「主要機制」,即憲法對基本權利的直接規定不再是補充性的,而是直接和主要的方面。
2、人權的內容是基本權利的核心,基本權利比人權的內容更為廣泛。在法律形態上,人權的內容主要表現為消極的基本權利(自由權)和積極的基本權利(社會權)。而憲法上的基本權利不僅包括這兩種形態,還包括人作為「市民」而享有的參政權等政治自由權利以及訴權。後兩種權利是對前兩者的保障。沒有政治自由權以及訴權,作為人權核心的其他基本權利也沒有保障。因此,也有學者稱訴權是現代法治社會中第一制度性人權,是很有說服力的。(莫紀宏著:《現代憲法的邏輯基礎》,第205頁,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人權通過基本權利得到了實現和保障,它也是基本權利擴張的指針。可以預測,人的主體性越強,人權觀念就越發達,被要求寫進憲法而加以保障的基本權利也就越多。
上述宏觀[第(一)方面]和微觀[第(二)方面]兩個方面憲法對人權的保障機制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雖然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兩個方面並不可能得到同等重視,但憲法的實踐表明了憲法作為人權保障的價值法越來越深入人心,現代的憲法大多將人權的內容推到前台,並將之作為衡量國家權力的標尺,而不再僅僅注重對國家權力的限制。
二、憲法人權條款得以有效實現的途徑
僅僅在憲法條文中明確規定「人權」,並無法保證這一條款的有效實現。我國憲法的規定往往是原則性、綱領性的,這些規定要落實到人們的實踐生活中,還需要一系列的中間橋梁及制度構建來完善和引導這些規定的具體實現,切實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權。憲法對人權的保障可以藉助以下途徑實現:
(一)立法保障。
憲法中確立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性規定,從而確認了公民享有基本人權。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立法,通過普通法律的制定以確定從基本人權中派生出來的具體權利。目前,我國已存在一些關於權利保護的下位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
(二)制度保障。
憲法中雖然規定了「人權」,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憲法規范,並不當然意味著人權就可以得到保障。黑格爾有句名言:「公民必須體會到憲法是自己的權利,可以落實到實處。否則,憲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因此,制定憲法只是手段,實施憲法才是目的,要使憲法真正得以有效實施,就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保障。
一般而言,憲法保障有兩種方式:一是憲法自己的保障,即憲法自身確認和規定的保障憲法實施的制度,如憲法中關於其自身的地位、效力、作用的規定;二是憲法監督,主要是通過合憲性審查、違憲性審查和憲法訴訟等方式保障憲法實施的制度。從我國的現實來看,憲法自己的保障已在憲法序言中有所規定,我們現在有待完善的是憲法監督制度,也即為在我國如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憲法審查制度。
(三)組織保障。
我國人權保護的不足不僅表現為法律法規的缺乏、保障制度的不完備,同時也還表現為組織方面的缺失。
對我國而言,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權保護的專門機關,僅有一些民間性質的學術團體和社會團體。然而,學術團體的純學術性質,其他社會團體的「官辦」性質,決定了它們的工作具有較大隨意性,做出的決定也不具有強制性和約束力,它們對人權保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為有效保障人權,我國目前需要設立專門的人權保護機關。
保障人權是憲法的終極價值。一方面,人權的實現和保障離不開憲法和憲政制度。另一方面,人權保障又是憲法的核心,離開了人權保障,憲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我國現行憲法的第四次修改,在總結歷史教訓的基礎上對人權的內容及其保障做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這標志著以憲法為基礎的、有中國特色的人權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
⑻ 人權保障的關鍵環節是什麼
人權保障的前提和基礎是憲法保障。
2004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加入《憲法》第14條,實現了人權保障最根本的法治化,即憲法保障。這是開展人權保障的前提和基礎。
所謂人權,意思是,只要是人,生而應享有一定的權利。人權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權利:
1、生命權和生存權。這是人權中最基本的權利。
2、自由權。包括人身自由、通信自由、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宗教自由等都是個人的基本權利。
3、財產權。財產權是生命權和自由權的延伸。它是對自我勞動的所得進行排他性的佔有,是生命權與自由權必不可少的保障。
4、獲取權。由於種種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人的生命權無時不刻受到威脅。在危難關頭得到政府和同類的幫助,是生命權的必要保障。
5、公正權。公正權是為了將人權平等的擴展到每一個人身上。公正權不僅是人權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權中其它部分的必要條件。
(8)立法在人權保障擴展閱讀:
按享受權利的主體分,人權包括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兩種。前者是指個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權利;後者是指作為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集體應該享有的權利,如種族平等權、民族自決權、發展權、環境權、和平權等。
按照權利的內容來劃分,人權包括公民、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兩大類。前者是指一些涉及個人的生命、財產、人身自由的權利以及個人作為國家成員自由、平等地參與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
後者是指個人作為社會勞動者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方面的權利,如就業、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等權利。總之,人權是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廣泛、全面、有機的權利體系,是人的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權利的總稱。它既是個人的權利,也是集體的權利。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維護和保障人權是一項基本道義原則。是否合乎保障人權的要求已成為評判一個集體(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經濟上的)優劣的重要標准。但是,在具體實踐的層面上,對於人權的具體定義,以及保障人權的具體方式都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甚至引發了很嚴重的沖突。
⑼ 人權保障的最後防線是
人權保障的最後防線是司法保障。
中國已建成完善的人權法律保障體系,憲法確立了公民的基本權利體系,相關法律法規從不同的角度構築起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及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保障;通過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司法制度建設,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權司法保障體系。
陸續出台了保障人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以及保障特定群體人權的各項政策措施,有力地起到保障公民各項權利的作用。
中國人權研究、教育、培訓與知識普及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公民的人權意識進一步提升。中國加入並嚴格履行國際人權公約,參加國際人權機構,開展了諸多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
(9)立法在人權保障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在「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明確要求。
並從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等方面,對保障司法公正作出了具體部署。
《決定》提出「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強調「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
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對干預司法機關辦案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⑽ 法治在保障人權方面的特殊作用
1.尊重復和保障人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制現代法治國家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廣泛的基本權利,法律進一步明確了公民享有的各項具體權利,規定了侵害權利的法律責任。
2.監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加強對所有行使監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
3.審判機光,檢查機光,要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檢查權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
4.國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圍和習慣,努力將人權理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