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立法
『壹』 什麼是立法啊
建立制定法律。
『貳』 什麼叫立法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稱法律制定。西方國家的學者對立法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代中國與現代意義上的立法含義也有所不同。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1.立法的概念
我國當今法學中,對「立法」一詞有四種理解。
從狹義的解釋來看,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立法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制定和變動法律這種特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從廣義來看,立法是指從中央到地方一切國家機關制定和變動各種不同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兩者之間的解釋,立法是指一切有權主體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北大教科書解釋:立法是由特定的主體,依據一定職權和程序,運用一定技術,制定、認可和變動法這種特定規范的活動。
編輯本段
2.立法的特徵
第一,立法是國家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國家的一項專門活動。
第二,立法既包括有立法權的專門國家機關進行的立法活動,也包括經授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立法活動。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
第四,立法是一項包括多種法律變動的專門活動。
編輯本段
3.立法部門
立法部門是現代社會中負責制定法律的機構,通常由當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通常稱為國會或議會,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立法部門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審批政府(行政部門)的公共開支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同意司法首長的任命等。在議會制中,行政部門亦是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在總統制中,行政首長並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編輯本段
4.不同時期的立法
制定法律的權力不是一開始在議會手上的,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中,立法權不盡相同。在原始社會時代,法律一般是習慣法,由一個氏族內大家共同的習慣組成,大家共同遵守。
在奴隸社會時代,法律已經成文,不同國家法律制定的權力也不同。獨裁君主國家,立法權屬於君主。在古代印度,則屬於祭司階層 - 婆羅門,隸屬於神權。古代雅典,立法權由奴隸主組成的議會共同決定。
在封建社會,立法權一般都掌握在君主手裡。
編輯本段
5.現代的立法
現代社會,各國的立法權一般都是掌握在議會,各國的議會制度也不相同。三權分立的國家,議會單 相關書籍獨掌握立法權。議會除了具有立法權外,通常都具有運用稅款的權力。兩院制的議會制度國家,一般下院掌握最根本的賦稅權,能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的方式控制稅款的運用。
在美國,立法權和行政權完全分離,互不幹涉,互相牽制,各自單獨選舉。行政權首腦 - 總統對立法有部分否決權,但如果經議會2/3多數通過,總統無權干涉。經常有總統的反對派掌握議會多數的情況。
在日本,議會多數黨首自動接管行政權,擔任首相,所以行政和立法互相配合。要犯了錯誤,大家一起下台。
荷蘭女王不僅是禮儀元首,尚掌握部分立法權。
芬蘭總統不僅是行政機構首腦,也掌握部分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僅是立法機構,而且是最高權力機構,掌握任命行政長官 - 總理和司法長官的權力,但不單獨掌握全部立法權,行政機構 - 政府也有部分立法權,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單獨頒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
編輯本段
6.院制
現時大部份國家的議會都可分為兩院制或一院制兩種。兩院制的來源通常有兩種:英國式或美國式。英國式是源於英國國會建立初期,貴族和平民的利益無法平衡,於是設立由貴族組成的上議院和以平民組成的下議院以互相制衡。美國式是源於合並成美國的州份各有自己的淵源和文化,為避免人口多的州份侵害人口少的州份的利益,於是設立參議院,各州不論人口均派有兩名代表,以平衡以人口比例分配的眾議院。一院制的好處則是簡單,實行的多是人口少的國家。
編輯本段
7.立法程序
1.提出法案
2.審議法案
3.表決和通過法案
4.公布發
『叄』 立法是什麼,司法是什麼,行政是什麼
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版制力保證實權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行政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狹義講來,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廣義講來,指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肆』 什麼是立法什麼是行政立法哪些國家機關有權制定法律規范
立法又稱法的創制,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廢止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行政行為,所具有行政性,它是一種主體活動,所以具有立法性,它的內容主要為貫徹執行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採取行政措施,所以主工具有執行性和從屬性特點,從屬於權力機關的立法。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行政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制定法律。 2、國務院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可以制定行政法規。 3、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即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從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4、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作為自治機關,有權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5、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作為國務院的行政管理部門,可能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6、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作為地方行政機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制定規章。 除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的上述國家機關外,其他任何機關和組織都不能制定法律規范,如果確有必要制定法律規范,必須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專門授權。例如: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四個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過去都沒有立法權,為了充分發揮四個經濟特區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先行一步探索作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曾先後於1992年、1994年、1996年三次作出授權決定,授予這四個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經濟特區的實際情況,在遵循憲法的規定和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直到1999年《立法法》通過後,這四個城市作為《立法法》規定的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才有了法定立法權。 以上所講「有權制定法律規范」,是指有權創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即通過制定法律規范賦予或剝奪、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某種權利,或者使其承擔某種義務。如果沒有創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則不屬於法律規范,其他國家機關也可以制定。其他國家機關制定的這種文件、規定,稱之為一般規范性文件(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統稱為規范性文件)。一般規范性文件只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和上級國家機關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也有約束力,也要執行。但一般規范性文件在法院不能單獨作為審判案件的依據。法規性文件如合法可以作為法院審判時的參考。
『伍』 立法的意義
立法的意義:
第一,它是國家意志形成和表達的必要途徑和方式;
第二,掌握國家回政答權的階級必須利用立法手段,來確認那些有利於自己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第三,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
第四,立法還有指導未來的預測功能;
第五,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條件,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活動。
『陸』 立法是什麼意思
立法釋義:
國家權力機關按照規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
來自網路漢語|報錯
立法_網路漢語
[拼音] [lì fǎ]
『柒』 立法是什麼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稱法律制定。西方國家的學者對立法概念的理解有所內不同。古容代中國與現代意義上的立法含義也有所不同。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捌』 立法的目的是什麼
法律分析: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立法的目的是:立法是國家意志形成和表達的必要途徑和方式。 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必須利用立法手段,來確認那些有利於自己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立法還有指導未來的預測功能。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條件,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條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玖』 什麼是立法,司法
立法是指特抄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襲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立法部門是現代社會中負責制定法律的機構,通常由當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通常稱為國會或議會,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立法部門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審批政府(行政部門)的公共開支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同意司法首長的任命等。在議會制中,行政部門亦是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在總統制中,行政首長並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拾』 立法的作用是什麼
來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國家源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立法的作用如下:
⑴ 立法是國家意志形成和表達的必要途徑和方式。
⑵ 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必須利用立法手段,來確認那些有利於自己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⑶ 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
⑷ 立法還有指導未來的預測功能。
⑸ 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條件,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