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判斷標准
『壹』 道德怎樣衡量,標準是什麼
道德終極標準是由若干標准構成的道德標准體系:一個總標准和兩個分標准。總標準是在內任何情容況下都應該遵循的道德終極標准:增減每個人的利益總量。分標准:(1)在人們利益不發生沖突而可以兩全情況下的道德終極標准,亦即所謂的帕累托標准:無害一人地增加利益總量;(2)在人們利益發生沖突而不能兩全的情況下的道德終極標准,亦即「最大利益凈余額」標准,說到底,亦即「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標准。
『貳』 道德是以什麼為判斷標準的社會准則
善惡
道德是以善惡為判斷標準的社會准則。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回人們行為是非、善惡答、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
(2)道德判斷標准擴展閱讀:
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為了指導並約束這一時間區域內的人們行為規范所形成的理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如簡單的理解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以及泛化的人際之間如何相處、做人的基本准則,這不是高尚的標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適用於一夫多妻制的舊式道德標准。
『叄』 道德的標准如何判定如何來評判是否算是道德低下呢
道德其實是人類為了自己所生活的群體不發生混亂,而設定的一些干預手段。
也就版是設定了一權些標准和尺度,一旦觸碰就會成為喪失了道德。
在法律不能很好的落實和判定的情況下,所謂的道德標准,便成了審判和遵循的標准。
其實感情這東西,根本沒有一個准確的定義評判。
誰能說誰的感情是卑微是錯的或者是罪惡邪惡的。?
在不傷害周圍人的情況下,根本不足以成為問題。
道德的標准尺度也會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的。
在以前,根本沒有所謂的近親結婚,表兄妹之間也都不存在問題。
在當今社會,這肯定是不予接受的,不論是法律還是世俗的觀念。
這便是一種轉變,一種更新。
說到道德,以前的社會白髯翁新娶小嬌妻的情況很常見。
即便在現在,楊翁還不照樣娶了翁帆。
很多時候,社會和世俗並不是死守不變的,對同樣一個事情,對同樣一個方式。
報以怎樣的態度和言論,其實,更多的。
是取決於當事人如何,假設事件人是可以被他們接受的,便所謂的道德尺度就會寬容許多,人們的接受觀念也會寬松很多的。
所以,決定的關鍵,不是在所謂的道德尺度和標準是多少,而是在於「你」,
是否有做好了准備啊。。。。。
相信你可以明白,問題的實質是什麼了。
『肆』 道德標准
「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在倫理學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見解:
有的把「義」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孔子、董仲舒、朱裹等),有的把知識和理念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蘇格拉底、柏拉圖);有的把上帝的意志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奧古斯丁),有的把幸福或痛苦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伊壁鳩魯、斯賓諾莎等);有的把利與害作為評價善惡標准(功利主義者)。上述說法有的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內容,但都沒有對道德標准作出科學的規定。
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由於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因此還必須解決道德評價標準的客觀規定性。馬克思主義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判斷行為善惡的客觀的科學的標准。
『伍』 道德以什麼為判斷標准
道德以善惡為判斷標准,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
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判斷行為善惡的客觀的科學的標准。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陸』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道德的標準是什麼
可能有人說:只有你的行為在法律的允許的范圍內,那麼你就可成為一名道德的人?是這樣的嗎?想想,答應肯定是否定的。因為道德的外延比法律寬廣的多。也許有人說:你的行為只要符合社會習俗,符合當地的風俗習慣,你就是道德的?想想,答應也是不一定。因為道德內涵不僅僅只是指符合風俗習慣。也許有人說:沒法給「道德」的標准下個定義,因為道德的標準是隨著社會的風俗習慣變化而變化的,在一定的社會階段,道德的標準是不同的。此點,我也承認,確實「道德」的標準是隨著時代而不斷變化的。但如果否定沒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標准,我又覺得是不可能。 可能看了以上的故事,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則故事裡的小偷是不道德的。第二則故事裡的「此人」是道德的。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想大家都是摻進了自己的情感的,因為我們以一般的人情世故來作的判斷,以「情感」作為了我們判斷的主旋律。 一般來說,我覺得判斷一個人或其行為的是否道德的標準是:「意識」與「結果」兩者。(這里補充一點:判斷「道德」與法律上判斷「犯罪」是有區別的。法律上只看其行為是否對社會造成了影響,而不涉及意識。而「道德」就不同,分析道德的行為,我們可探究到道德的意識本身。)從意識的角度來判斷:第一則故事裡的小偷是不道德的,第二則故事裡的「此人」是道德的。從結果的角度來判斷:第一則故事裡的小偷是道德的,因為他救了乘客一命;第二則故事裡的「此人」是不道德的,因為他沒把真相告訴朋友,讓朋友沒有心理准備。 從以上我們可看出:通過「意識」或「結果」來判斷,兩者有矛盾的地方。那不是又讓我們產生混亂了嗎?沒有一個有效的標准來衡量我們的行為是否道德了嗎?通過思索與尋找,我們只能找到判斷人類的行為道德的最底線,人類世界普通相通的法則,即社會發展過程中無形形成的社會美德。這種美德應該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語言,不同風俗,不同皮膚人群共同認可,共同遵守,約定俗成的「共識」。然而,用這種「共識」來判斷行為道德與否,又會讓人產生一些誤會,甚至會混亂人的思維與視野。 也許,大家會說:沒有一個標准,因為世上本沒有「道」,又哪來的衡量「道」的標准呢?
『柒』 道德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對中小學生進行道德評價的參照標准: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祖國河山、歷史和文化,關心祖國前途和建設,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關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了解改革,開放的政策,樹立信念,競爭和時效觀念,有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志向和決心。
3、學習政治理論常識,達到政治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習、了解國內外重大的時事政策。
4、熱愛集體,參加集體活動,完成集體任務,個人服從集體,維護集體榮譽,團結友愛,樂於助人。
5、遵紀守法,遵守中學生守則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共秩序。
6、文明禮貌,達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
(7)道德判斷標准擴展閱讀:
道德評價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1、道德價值裁決作用。對道德行為現象進行褒貶;譴責不道德的思想行為,給具有該思想和行為的人施以壓力,使引起自疚、不安、悔改;同時宣傳好的思想和行為,為人們樹立模仿學習的榜樣,進一步激勵人們的道德和行為。
2、教育作用。使人們了解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幫助一起分析原因、動機,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
3、調節作用。通過輿論工具,扶揚正義和真善美,打擊壓制假惡丑,制約人們的行為和思想。道德評價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強。
整個幼兒階段,道德評價水平很低,幼兒很少擁有自己的評價標准,往往根據成人的言論去評價自己和別人,評價多注意外部結果、少注意內部動機。小學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
『捌』 道德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善與惡。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實現。道德評價是依據社會或階級道德標准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道德價值的評論和斷定。通過贊揚、褒獎或批評、譴責,激勵人們揚善棄惡。
道德: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玖』 道德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道德的評價標準是善與惡。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
道德評價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標准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道德價值的評論和斷定。通過贊揚、褒獎或批評、譴責,激勵人們揚善棄惡。
延伸:道德
道德是以文明為方向,以禮義廉恥忠孝節悌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下的非強制性約束法則。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拾』 道德是以什麼為評價標准
道德的評價標準是善與惡。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
道德是人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道德評價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標准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道德價值的評論和斷定。通過贊揚、褒獎或批評、譴責,激勵人們揚善棄惡。
(10)道德判斷標准擴展閱讀:
道德評價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1、道德價值裁決作用。對道德行為現象進行褒貶;譴責不道德的思想行為,給具有該思想和行為的人施以壓力,使引起自疚、不安、悔改;同時宣傳好的思想和行為,為人們樹立模仿學習的榜樣,進一步激勵人們的道德和行為。2、教育作用。使人們了解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幫助一起分析原因、動機,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
3、調節作用。通過輿論工具,扶揚正義和真善美,打擊壓制假惡丑,制約人們的行為和思想。道德評價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