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屬於道德的內容的有

屬於道德的內容的有

發布時間: 2022-06-01 16:21:38

A. 中國傳統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林則徐銘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觀點、主張,都堅持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群體的關繫上,「義以為上」、「先義後利」。考慮個人利益時應不違背道德原則,不得傷害社會和他人利益。所謂「義然後取」、「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論語·雍也》)。

(二)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他將「仁」同「愛人」相聯系,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墨子從人與人的樸素尊重的功利原則,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倫理原則。他認為,人與人的矛盾、糾紛,都是由於「虧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愛」,困此人應當「愛人若愛其身」,而愛人和被人愛是相互聯系的。「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兼愛中》)。這種人際相愛不僅表現在心理上的同情與關心,更表現在實際生活中的互利互惠,使人得到實際利益。「兼和愛」而「交相利」,默家沖破了儒家「愛有等差」的等級觀念,而倡行兼愛到利的普遍性。力爭使之「廣施周遍」、「廣達四海」。

(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系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斗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這一優秀的品質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喜悅的情懷容納別人,善待別人,善待人生,凡事多從好處看,在生活中 發現美,發現對人類,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與人相處,多發現共同點,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其二就是以謙遜的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長處,取長補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這種廉和態度促使人不斷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日益壯大起來。

(四)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鑒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這里的「修身八目」詳細地規劃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八個階段,而且他們認為,道德修養是社會上所有的人們共同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儒家學派既概括了道德修養的完整體系,肯定道德修養的極端重要性。同時還為指導人們的道德修養,提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道德修養方法,諸如「立志」、「學習」、「克己

B. 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內容有哪些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一)愛崗敬業: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具體說,就是每個職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活動,對自己的工作認識明確,感情真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出熱情積極、勇於探索的創造精神。
(二)誠實守信:誠實,就是忠誠老實、真實無妄。它包含三層含義。
第一,在社會交往和職業活動中要忠誠於自己的國家、民族,忠誠於自己服務的單位,忠誠於自己的職業,按照自己從事的職業要求承擔職業責任和履行職業義務,認真負責不敷衍了事。
第二,忠實於事物的本來面目,實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顛倒是非、不歪曲事實、不篡改歷史,不說假話不打誑語,不弄虛作假,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第三,在待人接物時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光明磊落,態度誠懇,言真意切;在對待自己時敢於面對自己的成敗得失,正視自己的錯誤。做人做事實實在在,不口是心非,既不自欺也不欺騙愚弄他人。
(三)辦事公道:辦事公道,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行使職業權利時,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按照同一標准和同一原則公平合理地做事和處理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公平、公正、合理,秉公辦事,主持正義。可見,辦事公道是處理職業內外關系的行為准則。
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不貪贓枉法,是幾千年來為人稱道的職業道德。人們都希望自己與別人一樣受到同等的對待,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直接關繫到政治是否清明,直接關繫到黨風、政風、民風的好壞。
(四)服務群眾:服務的基本含義是提供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的措施。而所謂服務群眾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事情。服務群眾是為人民服務精神更集中的表現。
在我國,人人都是為他人服務的主體,人人又都是被他人服務的對象。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來達到社會發展、共同幸福。可以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服務群眾是職業行為的本質,是每個職業勞動者的責任和義務。
只有每個人都樹立起為眾人服務的職業思想和觀念,本職業才能在社會中立住腳跟並發展起來,個人也才能在職業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展個性和愛好。
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屬性和本質要求。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相對合理、有效的經濟運行機制和模式,它在道德上提出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過公平交易、平等交換,實現相互服務,使參與的雙方或多方互通有無,帶來社會的普遍效益。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群眾的精神只能強化,不能淡化。
(五)奉獻社會: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
奉獻更多地意味著對自身利益一種自覺的舍棄。換句話說,奉獻就意味著自我犧牲。判斷奉獻與否,首先要看是否包含著自我犧牲的因素,沒有自我犧牲,就不能算是奉獻。

C. 什麼是道德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回。美德,美就是美的答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
其中,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為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
愛護公物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保護環境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D. 公民基本道德有哪些

一、「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回、用法、守法和護法。答
二、「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三、「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四、「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五、「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E.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經歷的道德類型,有幾種分類方法每種分類的具體內容是什

1、原始社會的道德
2、奴隸社會的道德
3、封建社會的道德
4、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5、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

F. 什麼屬於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人類社會的早期勞動。道德與政治、法律一樣,源於社會存在發展的需要,並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
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於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以及與此相關的依靠社會輿論與內心信念來實現的調節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綜合。

社會經濟關系決定了人們必然產生一定的道德關系、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道德以善惡為評價標准來評價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善惡的客觀標准,就是看其行為是否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進步,是否有利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是引領社會道德風尚的一面旗幟。
依靠人們的行為習慣、社會輿論及內心信念來發揮調節作用。問心無愧
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道德的功能:1.認識功能;2.教育功能;3.調節功能。

G.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內容如下:
1、社會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公德是指與國家、組織、集體、民族、社會等有關的道德。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社會層面,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職業道德。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等。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范。職業道德既是本行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又是行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3、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家庭美德屬於家庭道德范疇,是指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家庭美德的規范是調節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家庭與國家、社會、集體之間的行為准則,也是評價人們在戀愛、婚姻、家庭、鄰里之間交往中的行為是非、善惡的標准。
4、個人品德。個人品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其道德行為整體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道德特點和傾向。個人品德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所構成,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等。
【法律依據】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第十五條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第十六條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第十七條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H. 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和各行各業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社會公德主要是指人們在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中或與陌生的他者相處過程中所應當遵循的道德行為准則。社會公德作為公共生活准則,是社會道德在人類社會公共生活中的特殊表現,是全民性的道德,為社會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在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交往日益頻繁的現代社會,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個人品德主要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在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心理特徵及價值趨向,是個人道德自覺的結晶,也是社會道德規范、道德原則在個人身上的綜合體現,它涵蓋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等各個方面。良好的個人品德形成是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基礎,有利於奠定全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石。
從人類的生存發展來看,社會公德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傳統的以家族、氏族為特徵的共同體時代,缺少一個獨立的、廣泛的社會生活公共空間,社會秩序的實現更多地由個人品德修養來決定。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特別是經濟活動市場化、職業多樣化、利益多元化、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的普遍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離,人們既在私人領域里享有其獨特的私人生活,又在公共領域里享有與人共有的公共生活,相應地社會公德也就逐漸形成了。
個人品德形成一般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學習。學習是個人品德形成的起點和基礎,它包括道德知識、道德典範、道德經驗的學習。人通過學習不斷增強道德認識,提升道德境界。二是自省。反省是外在道德規范內化的必經之路。一個具備了道德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會努力去促使自己按照社會公共的道德規范和要求去行動,並能隨時警醒自己的行為,及時調整以保證正確的方向,學會自省是道德主體成熟的表現。三是踐履。人的道德修養並不是脫離具體實現的「閉門造車」的結果,只有在豐富社會實踐中,才能鍛造出高尚的人格。當一個人具有了道德認知,就會在實踐中躬行。
都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又不可或缺、相輔相成。

I.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9)屬於道德的內容的有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熱點內容
復工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4:33:25 瀏覽:158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