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網路與道德作文素材

網路與道德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6-01 17:07:12

❶ 《文明上網,加強道德自律》的作文

主運作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青少年既是網路的主要使用群體和受益群體,又是推動網路發展的巨大力量。據我們了解,我國青少年上網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青少年上網人數很多,在我國2650萬上網者中,25歲以下的青少年佔了85%以上,並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驚人速度增長。二是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為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了無限廣闊的空間,網路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台。
但是,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不容低估。前一段時間,我帶隊就青少年上網情況專程赴北方四省市調研,還特地暗訪了這些地方的網吧。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青少年上網存在著五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在網上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這在網吧中十分普遍。第二、熱衷於網上聊天,許多聊天室里的內容低級、庸俗。第三、沉溺於網路,不顧身體健康,無節制上網,通宵達旦。在我們暗訪的許多網吧里,幾乎都能看到這樣的廣告--"通宵16至20元",而且提供一條龍服務。那些網吧的環境十分惡劣,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第四、網上交友缺少自護意識,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第五、利用網路知識恣意妄為,缺乏社會責任感,破壞網路秩序。
對此,我們不能消極等待,應主動出擊,在青少年中倡導《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就是要增強青少年自覺抵禦網上不良信息的意識,引導廣大青少年文明上網,營造全社會關注青少年網路生活環境的氛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引導網路機構和廣大網民增強網路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路文明」。網路文明建設是社會公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新的領域。在全社會倡導《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是我們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一個重要舉措。
針對青少年上網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研究國外的做法,會同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等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了《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並將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這是事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件大事,是推動我國網路建設的一件好事。《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出台,對於促進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網,動員全社會共同營造一個純凈、優良的網路空間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另一方面要靠網民自律。青少年作為網路主要使用群體,強化青少年上網的道德意識勢在必行。針對我前面提到的我國青少年目前上網中存在的五個突出問題,從道德規范的角度,我們對青少年上網提出了"五要""五不"的文明公約。一句話針對一個問題。公約內容明白曉暢,簡潔凝練,非常適合青少年記憶。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宣

❷ 尋論文一篇關於網路道德的論文、、

網路道德失范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摘要】隨著網路飛速發展,網路道德失范日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文章從分析網路道德失范對於大學生的危害性入手,探究了在新的網路環境影響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強調了高校德育工作必須在認識到網路發展的必然性的同時,不斷積極發展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加強思想道德工作管理,趨利避害,使網路為我所用。 【關鍵詞】網路道德;網路道德失范;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一、網路道德與網路道德失范
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和飛速發展,正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在網路強勢進入人們的現實生活的同時,網路道德也以新的姿態隨之而來。網路道德並不是游離於社會道德體之外的一種社會道德概念,它是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所出現的一種與新的社會生活方式相適應的階段性或以後長期存在的一種道德形式,但卻與傳統的道德有著明顯的區別,在網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凸現出間接的特點。網路社會中的道德不像傳統道德那樣,主要依靠輿論來規范個體行為,而是靠網民以「慎獨」為特徵的道德自律。「慎獨」意味著人獨處時,在沒有任何外在的監督和控制下,也能遵從道德規范,恪守道德准則。也就是說,現實社會中的道德規范在網路上的虛擬社會中往往會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習慣和道德信念層次上,才能更有效地規范個體的網路行為。
網路作為新的技術平台,具有的交互性、即時性、便捷性、開放性等特點。但在為人們提供大量信息和便利條件的同時,由於其隱秘性的特點也帶來了相當范圍內的道德失范現象的發生。仔細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會發現,大多數道德失范現象往往有著深厚的商業化、社會經濟合理性的動機,與網路架構日益呈現出的社會合理化及社會自動化控制機制的同步發展有關,對網路弱勢社群如未成年人、一般上網者的控制和損害的日益嚴重。從微軟霸權到網路色情暴力泛濫、間諜軟體、廣告軟體、網路牛皮癬、隱私權侵犯、網路誹謗、垃圾郵件,在背後往往找出自動化銷售、電子商務、網路安全及整個IT業不斷成熟的並行軌跡。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網路的虛擬性、隱蔽性和無約束性之特徵會助長學生的僥幸與放縱心理。許多學生由於忽視網路文明而導致網路道德失范,進而引發網路犯罪,使之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實際上,網路道德失范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錯誤行為,它是當代大學生道德意識和品德心理畸形發展的具體反映,這種行為從某種角度折射出了大學生內心的諸多問題,極具危害性。
首先,網路道德失范易導致大學生人格發展錯位。在人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環境是僅次於個性的第二大因素。大學生正處在身心急劇發展和自我意識分化,矛盾逐漸走向統一的特殊時期,大學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再者,網路道德失范嚴重弱化了大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進程。社會心理學理論認為,社會化作為一種發展過程,是通過個人和他人間一種連續的、經歷著許多階段和變化的相互作用的過程,現實中的人際溝通對個體社會化進程至關重要。最後,網路道德失范導致學生素質下降,校園不穩定因素增加。
三、網路道德失范下高校道德教育的開展
大學生是網路世界中最活躍、最中堅的力量,如何在網路環境下探求一條行之有效的高校德育模式,是高校每一個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和認真思考、探討的問題。我們看到,網路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同時,也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更新觀念,創新方法,探求二者的最佳結合點也許就是解決網路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負面影響的一劑良方。
(一)轉變德育觀念
面對網路的出現和發展,我們應該及時更新觀念,認識到它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利用網路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點,我們不但可以及時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源,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網路交流的自由、開放和民主,鼓勵學生把自己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存在的情緒與困擾,通過網路直接反映、直率表達,這就有利於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把握問題的關鍵,與學生進行溝通,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對策,使學校德育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現實,最終達到入腦、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績效。
(二)建設德育制度
我們在網路環境下的德育工作也應體現制度化,要摒棄那些不合時宜且毫無成效可言的條條框框,盡快制定出切合高校實際的校園網路規范守則,明確獎懲措施,對違反上網規范的學生予以嚴懲,對一些利用網路進行犯罪活動的學生要移交司法部門。同時,要與輿論監督機制相結合,善於藉助輿論的力量,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導向,使恪守規范者受輿論的肯定、宣傳,反之則受到輿論的譴責、批判。 (三)拓新德育視野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可以讓高校的德育工作也來分享網路的一杯羹,利用網路把大學生拉回正道。即所謂以彼之道,為我所用,還治彼心。一是建立高校自己的網上黨校、網上團校,設立理論學習,努力增強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德育思想「進網路」,這不僅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二是鼓勵德育工作者個人設立網頁,充分利用本校網站進行教育。通過有目的組織,幫助一些德育工作者設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網頁,提出一些社會問題,與熱心網友進行溝通、對話、答疑、咨詢活動。三是製作生動直接的德育教學軟體用於德育教學。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為大學生提供了色彩艷麗的圖片,活潑的三維動畫及其他的多媒體仿畫面,使大學生如臨其境,其效果是傳統思想教育方法無法比擬的。四是以德育為主線在大學生中策劃網路技術競賽。比如個人網頁大PK、個人博客「秀」、論壇招募等活動,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擷取身心所需的營養。五是疏通師生之間網路溝通的通道。可以採取網上聊天的方法,在網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因勢利導的「滲透」教育才能有效。通過「閑侃」,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答疑解惑講道理。或者採取「網上」咨詢的方法。在網上開展信息咨詢,如學生工作信息咨詢,包括有關學生工作方面的獎勵、處罰的政策規定,校內重大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日程安排,校內熱門話題,遵章守紀,文明禮儀等方面的內容。
(四)拓展德育內容
要引導大學生文明上網、依法上網,將網路道德的培養作為個人思想道德教育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一是網路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中增加了「網路道德與文明」的內容,重點進行網路道德規范、網路法律規范、網路安全以及網路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二是網路法規教育。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網路法規教育,使他們了解法律法規方面的各項規定。教師還應該關注這方面的動態,及時把最新的網路法規、管理規定等向學生傳達。三是網路安全與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五)改進德育教學評價內容及方式
教學評價是對教育效果進行的價值判斷,是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高校德育教學評價應對學生正確思考與行為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網路環境下,公正、客觀地評價一個學生的在校表現,可以把網上道德作為一項評價指標。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21世紀的受教育者已經不再是一個只會吸納大量事實信息的人。面對信息時代的嚴峻挑戰,學校必須將信息素養納入教育的目標與評價體系之中。
總之,今天的大學德育與網路共處一個時空,時刻面臨著網路傳媒的沖擊與挑戰,面對網路道德的失范,我們高校德育工作必須在認識到網路發展的必然性的同時,不斷積極發展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加強思想道德工作管理,趨利避害,使網路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揚霞.論加強高校網路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0).
[2]盧勃.論新時期高校網路道德教育.湖北光報電視大學學報,2006(2).
[3]路琴.公民道德教育 高校教育新視角.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4]徐振祥.新時期高校德育現代化的基本特質.雲夢學刊,2006,(5).
[5]梁宏偉,王永輝.淺議網路環境對高校德育教育的影響及對策,2006,(1).

❸ 以網路為話題的作文素材 急!!

作文bu hiu,但是找了點材料,希望對你都有幫助。

青春是花一樣的季節,多姿多彩;青春是多夢的風鈴,瀟灑活躍。生活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任何人對任何上有色彩的事物都抱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探究竟的心理往往都可以在人們的身上看到。畢如網路。
網路,網路是什麼?又是如何接近我們的呢?

網路,一開始,如果我們不去觸摸它,不去認識它,那它也就不會在我們的身上存活。因為網路就像一個絕代美女,一旦她微笑著婷婷裊裊的向我們走來。我們就不可能忽視得了她的存在。她每靠近我們一步,那使人無法抗拒的美就會使我們的心跳加速一倍。而當她終於走近了,我們卻看不清她的面目。恍惚之間只看得到一張麵皮。那就是網路。

網路它確實是很神奇的。它像網路全書,包羅萬象;它像萬花筒,變化多端;它像雨後的彩虹,展現出虛幻的美麗;它像軟軟的靠墊,讓人想緊擁在懷中。它可以是任何東西,也可以任何東西都不是——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2005年3月日,重慶沙坪壩區回龍壩鎮,14歲的羅華,王東,熊海連續48小時在網路游戲《傳奇》營造的虛擬暴力社會中度過。當三人迷迷糊糊的沿著鐵路線往熊海家走時,又累又餓,就在鐵軌邊睡著了,突然間羅華感覺到火車沖了過來,他本能地滾下了鐵軌,而另外兩個同學卻被軋過了。事發前,但人在網吧通宵玩網路游戲,其中熊海連續沉湎網吧游戲長達三個通宵。羅華說:「如果不是網吧玩昏了頭,我的同學一定會被驚醒,他們就絕不會死」。

想想,就像羅華他講的一樣,如果不是電腦玩昏了頭,這樣的悲劇能造成嗎?

誤導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主要是含有淫穢,色情,暴力,兇殺等內容信息方面。因為青少年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對未知事物充滿興趣,由於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缺乏辨別能力,自製力易受誘惑,並有意識的進行模仿,同時也是引發青少年犯罪原因。

互聯網帶給人們的是虛擬的世界,但虛擬的互聯網卻可以帶給青少年實實在在的犯罪行為。

導致青少年缺乏社會責任感,在網路的世界裡從可以信口開河,卻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和道德譴責,這種默許會在無形中助長這些孩子們撒謊的勇氣和膽量,則這種觀念容易在現實生活中形成。

不良信息的輸入還會常常讓學生感到疲勞導致成績下降,興趣愛好減少,與同學朋友疏遠,反感父母說起互聯網等等不良影響。

網路也許是迄今出現的善與惡最完美的結合,因為它所代表的文化特質可以使每個人心中的善或惡發揮到極至。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網路,爭取把我們的善發揮出來,拒絕惡魔的到來。

青少年也應該在家庭和學校的監督下了解自己因網路所失去的東西,經常寫上網的生活日記,利用有效管理時間的方式找更有意義的事做。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當然也包括網路。只要我們正確的利用網路,正確的學習網路,那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只有益每有弊。

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就讓他上網——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那麼就讓他上網——因為那裡是地獄。

青春是花一樣的季節,多姿多彩;青春是多夢的風鈴,瀟灑活躍,在這個花樣的季節里,我們應正確看待網路,構現出靚麗的青春,美麗的年華!

❹ 網路安全與道德教育作文300字

網路作為信息技術的產物、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志,它以內容的豐富性、傳播的便捷性、表現的回多樣性、交流的互動答性、時空的無限制性和虛擬性等特點,成為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交流、娛樂方式,在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我們在利用網路的同時,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網路是一把「雙刃劍」!誰的抵抗力差,誰就將墮入不可自拔的深淵。在我們生活中時常會看到,不少人因上網成癮而荒廢學業,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網路的負面影響已經成為家長、學校以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作為肩負祖國未來建設者的我們,應自覺遠離網吧。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拒絕網癮、文明上網呢?首先,我們要自覺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樹立文明上網意識,端正自己的言行,加強自我修養。還要積極倡導文明上網,堅決不上不健康、不文明的網站,無論在學校學習期間,還是節假日中,決不踏進網吧一步,和網吧說「再見」。

❺ 寫一篇關於網路讓人們失去道德公平的作文

網路與道德

高三 議論文 1082字

網路,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新名詞,不知是何時闖入我們的生活。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鮮事物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頭戲。如果說,你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對網路卻一無所知,那麼只能說明你與世界脫了軌,跟不上時代潮流的快節奏。

的確,網路的出現,無疑是佔去了人們多餘的時間,方便了人們的日常所需,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豐富了人們工作之餘的空閑時間,關於網路的優點也是不勝枚舉,光從以上幾點便可窺見一斑了。但是,任何一種事物都有著兩面性:好與壞。這把雙刃劍使我們不得不警惕起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考慮一下網路這東西,不難提出疑問:網路,它的安全性是多少;網路,它的道德底線是多少?擺在眼前的這個問號的卻夠份量去值得人們好好的沉思一番:網路游戲使不少青少年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名落孫山,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網路聊天使不少人變得無家可歸、失業在家。同時,網路欺騙更是慘無人道,一些不法分子為了謀取暴利,不惜犧牲他人的一切去滿足個人利益,結果雙方都沒有好的結局。以上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網路的前景由此可想而知,是不容樂觀的。網路中沒有了安全保障和道德行為,那麼人與人之間還何談誠實守信,即使是虛擬世界的網路中,那也是違背了道德倫理。

所以,便有了古人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這句經典名句,有了錯誤,我們不怕,只要改正就行。

在思想家眼中:網路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有真有假,有好有壞,有金子也有糞便。網路是個大空間,人在其中的姿態也同樣是形形色色的。製造網路的人是聖賢,拒絕網路的人是白痴,聆聽網路的人是教民,毀滅網路的人是暴徒,拼接網路的認識學者,藐視網路的人是市儈,恪守網路的人是愚人,利用網路的人是智者。

在交警眼中:無論是什麼事物他都應該遵循「紅燈停,綠燈行」這個基本的交通規則。交通如此,網路亦如此。也許有人會說,網路中沒有紅綠燈,但真正的紅綠燈就在你的心中。

在刑警眼中:無論是真實的現實生活,還是虛擬的網路世界。我們都要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依法原則。不管是誰,只要他做了有害於人民利益的事,那麼它終究難逃法網,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法官眼中: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架天平,亘古不變的左右平衡,去測量著心中的點點滴滴。

在自己心中:其實自己最了解自己想了什麼,幹了什麼,知道什麼。至於自己下一步該干什麼,得看你心中那盞啟明燈能否照亮自己內心深處得道德底線。

文章的最後,依然是那句「我們與網路齊飛,道德共長天一色。」不求做得最好,但求一句:問心無愧!

❻ 幫忙給我份《網路與道德》的論文,800到一千字。高分採納!謝了

如今,網際網路(Internet)已闖入了我們的生活,它在對現實社會發生著深刻影響的同時,一種嶄新的社會生活形式——「網路社會」生活正向我們走來。作為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道德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類交往活動中形成、並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根據唯物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網路社會自然也應該具有自己的道德,那麼,網路社會的道德提出了哪些新課題,具有哪些新特點、其發展趨勢如何呢?我們必須跳出「純」技術的視界,對之作一番認真地探索與思考。

一、「網路社會」:新型道德的基礎

在形形色色的技術創新之中,如果把歷史上那種能夠引起生產方式的變化、並廣泛波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導致社會整體變遷的技術進步稱之為「革命」的話,那麼,當今世界引人注目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無疑可算是正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
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網際網路已獲得了令人驚異的發展,目前全世界已有186個國家和地區的1億多人使用網際網路,並且它還在呈典型的指數增長方式發展,其主機數和聯入網路數大約每10個月翻一番。特別是自80~90年代以來,原來只為軍事、科研、教育等服務的網際網路,開始向各行各業、向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服務,從而引起整個社會生產與生活方式的變化。在經濟領域,它突出了知識、信息的價值,有利於廣泛、迅速地傳遞商貿信息,溝通顧客和生產廠家,及時生產出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在政治領域,它用來在政府與民眾之間進行信息溝通,充分發揚公民的民主權利,提高政府機構的辦公效率,提高其科學管理及決策的水平;在軍事領域,它可以使軍事指揮系統全面迅速地掌握敵情,加強全局的協調、控制和快速反應能力;在科教文衛領域,方便人們查詢、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進行科研合作、遠程教學、醫療會診;在生活領域,可以實現電子購物、虛擬旅遊、互動式娛樂;……電子廣告、電子商場、電子銀行、電子報刊、電子教室、電子圖書館、電子論壇、電子會議、電子購物、電子游戲,以及遠程醫療、遠程點播等網路應用皆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這期間,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方式也出現了引人注目的改變: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面對面的直接交往,交往、活動的范圍受制於物理時間和空間是比較狹窄的;而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人們之間的交往以間接交往的形式為主,以符號化為其特徵,交往、活動並不受物理時空的限制,也就是說,網路交往、活動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現實社會所無法比擬的。總之,網際網路正以極快的速度,把社會各部門、各行業以及各國、各地區聯成一個整體,形成了所謂的「網路社會」或「虛擬社會」。現實社會生活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網路,甚至可以說離開網際網路,現實社會生活有可能陷入癱瘓狀態。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在進行規劃,計劃在21世紀初進入建立在網際網路之上的「網路社會」。
「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不是對立的,網路社會生活是從現實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的,它是社會人通過網際網路(作為網路人)相互交往的過程,它必然以現實社會生活為背景。如果用物理空間和電子空間(Cyberspace)比喻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的生存空間的話,那麼,電子空間並不能取代物理空間,因為人畢竟還是一個物理的存在物。雖然電子空間會極大地改變傳統社會的結構,但人的物質、能量的需求畢竟還要在物理空間里得到滿足,即使是人的感知和情感需求,也需要在物理空間里才能獲得直接的滿足,比如基於家庭的各種情感,就需要家庭成員在一個物理的地點才能很好的培育和升華。真實的情形是,電子空間與物理空間各有所長、互相補充,它們共同構成了人們的生存、生活環境。
應該承認,網路形成之初,它不過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技術手段和工具。開始這個電子空間的規模很小,不過是一個機房內、一個工作單位內的幾台或多台計算機互聯而形成的,不過是物理空間的補充。在這個小小的電子空間中,適應物理空間的傳統道德規范是基本適用且夠用的。當然,既然有一種新的相互聯系、溝通、交往的方式,就如同駕車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一樣,也必須遵守信息高速公路進行聯系、交往的具體規則。這些規則首先是一些技術性規則,如文件傳輸協議、互聯協議等,這是人們得以聯網的基本前提;其次,是人們在聯網的計算機之間進行交往的一些基本的「鄉規民約」,如電子函件使用的語言格式、在線交談應有的禮儀等。這些規則有時制定得相當具體,以電子函件為例,連字母的大小寫、信息要簡單精煉、主題應該集中、函件應該簽名等都有規定。後來隨著交往中沖突的增多,於是相關的人們開始組織起來,制定了一些更嚴格的協會性、行業性計算機網路道德戒律,如美國的全國性組織計算機協會制定的下列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避免傷害他人;要誠實可靠;要公正並且不採取歧視性行為;尊重包括版權和專利在內的財產權;尊重知識產權;尊重他人的隱私;保守秘密;等等。
如果說早期的區域網還不足以構成一個社會的基礎、傳統道德還基本適用並夠用的話,那麼,以全球性的、開放性的、全方位的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網路社會」,則正在動搖傳統社會道德的基礎。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認為,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以信息技術領頭的「後工業文明」或稱「信息革命」的三次「浪潮」,而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將帶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也必將引起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觀念的變化,出現新的道德觀念和規范;當然,每兩種文明之間在產生、轉換和新文明確立過程中會發生新舊文明之間的沖突,包括道德觀念和規范的沖突。確實,由於社會生活基礎、人們交往和活動方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人們的生活內容以及變革中的利益調整,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感、價值取向難免發生系統的改變,並產生出一些新的道德需求。那麼,適應這一全新的電子空間,過去制定的一些零散的不成體系的網路道德規約便不夠或過時了,需要在傳統道德的基礎上,嘗試制定比較系統的維護電子空間秩序、對人們的行為加以約束、要求的新道德規范體系,使人們的行為控制在一個新社會要求的范圍之內。
也許有人會說,規范是對人的自由的一種限制,而網際網路是人們自主自覺自願互聯而建立起來的,自由是網路的靈魂,那麼,在網路社會中,人們為什麼要交出一定的自由,接受這些約束性的規范呢?
不容否認,規范確實是對人的自由的一種約束或限制,真正對一個具有懷疑精神的健全主體來說,規范是需要理由的,是需要論證的。在面臨問題情境時,我們時時刻刻都可反思:「我們是否應該……?」即是否我們認可或接受「應該如此」呢?或者面對現有的規范,我們也總可追問:「為什麼應該……?」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失去一定的自由只是規范的表面現象,並不是一切規范都全然是妨礙自己、扼殺自由的。畢竟不存在一個無限制、絕對自由的社會,從來也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與規范總是相輔相成的。人是一種社會存在物,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離開了他人與社會,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維持生存、求得發展、並創造價值的。在網路社會也是如此。目前的網路中,已經出現了大量目的不相一致、利益互相沖突、需要互相撞車、情趣相異、態度相左之類情形,網路時空中充滿著競爭、沖突與斗爭,甚至已經出現了大量網路犯罪活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定的社會道德、法律規范調整網路人之間的關系,以維持正常的網路秩序,否則陷入無休止的爭奪,大家都互相欺騙、肆意破壞、不講秩序,結果誰也可能得不到好處,或誰都可能蒙受損失。總之,網民們需要必要的規范,即他失去一定自由,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相對自由;他喪失一定利益,是為了保障其根本的利益。而在這一過程中訂立的規范為大家所接受之後,人們就可依規范行事,從而獲得相對的自由,去創造有價值的生活。可見,一定的規范對一個文明社會來說是必要的限制,對維護人的最終目的和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說規范是必要的,那麼,是否任何規范都對每個人是必要的呢?回答顯然是否定的。善惡並不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善惡」的標准以人為根據,道德規范因人而異,具有主體性。歷史與現實中大量存在著的規范有不少顯然是值得反思的。很多體現少數人利益與需要的、憑強權、欺騙或利誘等確立與維持的規范,完全是對多數人的一種迫害,對他人的自由的無理剝奪。在網路發展過程中,美國人就曾提出要按一個國家控制網路空間的程度和方式,來解決網路社會的道德、法律問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國在網際網路上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暫時無法動搖的優勢,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顯然不可能簡單接受美國式的規范。
還應該特別注意的是,網路技術本身的「可行」也並不直接等同於網路道德之「應該」。從技術上講,人類的許多技術及其成果目前是「可行」的「事實」,原子能技術已經製造出了能夠摧毀整個地球的核彈,「克隆術」已經可以「復制」出與「原人」一樣的個體,但人類沒有這樣做,不是因為缺少「可行性」,而是因為「不應該」。網路技術也是這樣,你有能力利用網路做許多你想做的事,但有些事,比如隨便散發不負責任的信息,私自解密闖入別人的計算機系統等,就屬於「不應該」做的事。網路社會的發展,已經或正在前所未有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人們將面臨許多新的「事實」。這些「事實」將對人類道德能力、水平、發展趨勢等產生一些什麼樣的影響,一方面,我們必須看這些「事實」是怎樣的,具有一些什麼樣的性質,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道德主體、人是從什麼目的、利益、需要、態度等去看待這些「事實」的,有沒有能力消化這些「事實」。如果主體的目的、利益、需要、態度等不同,能力上存在比較大的差異,盡管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所造成的後果相同,即「事實」相同,那麼,不同主體所形成的道德觀念、意識,所認同的道德規范,所擁有的道德情感,都往往會有比較大的差異。例如說,在信息化浪潮中,一個文盲、科盲將由於不能充分攝取信息、佔有信息、享用信息,從而越來越落伍,越來越為主流社會所拋棄,他們在社會利益的再分配中,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他們在道德變革中,往往會比較消極、頹廢。可見,把技術所給人類提供的行為能力控制在符合具體主體、人的根本目的、根本利益的范圍內,是相應網路道德主體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任務。
總之,網路社會需要新型的道德規范體系,當然這並不是要簡單地拋棄傳統道德,而是在揚棄傳統道德的基礎上,進行艱苦地改造與創新。

二、傳統道德面臨危機與挑戰

科學技術革命是歷史進步的火車頭。任何一種革命性的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將比任何力量更大地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同樣,網路社會也為人類道德進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例如,隨著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一種新型的知識經濟正在形成,科學技術正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並使之具有向包括偏遠地區的全世界幅射的強大力量,使那些「世外桃源」也能受惠於現代科技所帶來的好處;勞動生產率得以極大提高,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逐步解放出來,閑暇時間有可能多於工作時間,這將有助於人們提高生活質量,提供更多自由發展的機會;社會管理方式也正發生引人注目的變化,人民可以經由網路「直接」參與公共事務,表達自己的意見,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力的能力得到增強;等等。
然而,歷史證明,「技術是一柄銳利的雙刃劍」,這一信息化浪潮也可能造成某些負面的、消極的影響,甚至導致嚴重的倫理危機。這里我們僅僅例舉一些比較典型的現象:
(1)盡管網路建設的「全民原則」是首要的基本的原則,但在組織實施中要達到人人利用信息資源的平等化,遠不是一件容易的、僅僅隨著技術進步就能實現的事。很多時候,即使一個公正的政府的決策與政策也可能出現有意無意的偏差。如果不能做到信息網路的平民化、全民化、普及化,今後建成的網際網路聯結的僅僅只是一些大城市、大公司及政府機構,在線的僅僅只是一些有錢人,它難免不會造成人們利用信息能力的不平等,加大信息貧富差距,並且可能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如果信息或交流信息的能力被壟斷或主導,甚至將信息高速公路變成「信息高速私路」,那麼對「信息邊遠地區」、對窮人將是極不道德的。
(2)道德冷漠現象。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系為人對網路的依賴關系所取代。隨著高度信息化、自動化的網路社會中,「在家辦公」、網上學校、電子商場、電子銀行等的出現,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往機會將大為減少,人們終日與個人終端打交道,這有可能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導致個人產生緊張、孤僻、冷漠及其它健康問題。其具體的表現是:一些人整天沉溺於網路社會之中而不能自拔,以至於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他人與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尤其是,在電子空間中,由於人們是以「符號」身份、在「不在場」的情況下進行交往,他感受不到對方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反應,便以為不是在與人、而是在與機器打交道,往往會做出一些在物理空間難以做出的粗暴、無禮的行為,甚至認為盜竊、入侵等犯罪也不過是敲擊了幾下鍵盤、點擊了幾下滑鼠而已。
--(3)信息內容具有地域性,而網際網路的信息傳播方式則是全球性、超地域性的,這使得一些問題變得突出起來,例如,道德上允許色情信息和色情服務存在的國家,發布、張貼色情資料,提供色情服務,當然無可非議,但是,網際網路是全球共享的,對此認為不道德的國家中的人們,則可能強烈反對網上色情泛濫,從而導致文化道德沖突。
--(4)網上人們任何發布信息的行為的影響是社會性的,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國際性的,那麼,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喋喋不休,那僅僅是他個人的事,但在網路上,則是在浪費網路資源,浪費他人的時間。特別是由於諸如虛假信息、不負責任信息和無聊信息的傳播、網上漫罵與人身攻擊等的出現,通訊自由與社會責任的矛盾成為了一個必須解決的關健問題。此外,「全球信息共享」是網路建設的目標,可有人把信息共享極端化,如盜用他人域名、侵犯知識產權等;反之,也有些公司被過分膨脹的商業利益所驅動,它們對信息產權的「保護」、壟斷達到了妨礙正常學術交流的地步。
--(5)由於利用網路收集信息的便利性和強大能力,網路上的個人生活在技術上極可能成為「通盤為文件所記錄的生活」,它可能細致到令人恐怖的程度。如果這些信息泄露出去、或不能被正確地使用,個人隱私權將受到極大的侵害。當然,為了保護個人隱私權,可以立法規定網路上的個人信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泄露,也可以通過普及加密技術等來實現,可是這樣一來,個人隱私與社會安全就出現了矛盾:一方面,為了保護個人隱私,磁碟所記錄的個人生活應該完全保密;另一方面,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他的網上行為應該記錄下來,以供人們進行道德評價和道德監督,甚至用作執法的證據,以保障社會安全。
(6)網際網路是由科研學術網發展而來的,具有深厚的非商業傳統,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擴張,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性組織成為網際網路的主要建設者,並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對網路資源的商業性應用,如廣告、電子商業、網路信息有償服務等,網上企業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為迅速的產業之一。但是,在網際網路上,非商業網路與商業性網路是聯結在一起的,對網路的商業性使用,將導致對學術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大量佔用。對網路資源的商業性使用是否道德?它應該被限制在什麼范圍內才是道德的?合理使用網路的問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由於進入網路空間所引發的這類問題還有許多,它們在網路生活中展開來,對傳統道德提出了十分尖銳的挑戰,要求人們在網路道德建設中去加以解決。
然而,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現有的用以消除道德失范現象,維護道德秩序的道德管理、監督、約束、制裁機制,在網路社會也出現了嚴重困難。
我們知道,傳統社會由於交往面狹窄,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個「熟人社會」,交往對象大都是熟識的人(故人、朋友、親戚、鄰里等)。依靠熟人(同事、鄰居、單位、包括新聞機關、執法機關等)的監督,懾於道德他律手段(社會輿論、利益機制、法律制裁)的強大力量,傳統道德是能得到比較好的維護的。在這一「熟人社會」里,人們的道德意識非常強烈,道德行為也相當嚴謹,丟面子的缺德行為大多干不出來。比如一些商販,對不認識的顧客常常坑蒙拐騙、「宰」起人來毫不留情,但在熟人面前卻禮讓三分,甚至不惜賠本讓利。人們的合道德行為常常是做給他人特別是可能對自己有影響的人「看」的,但一旦進入「反正沒有人認識我」的界域,那條由熟人的目光、輿論和感情築成的防線是很容易崩潰的。
可是,由於網際網路的種種特點,類似於傳統社會中道德他律的種種「外力」,在網路社會中卻在一定程度上失出了作用,網路社會形成了一個相對自由的「自由時空」。一方面,網際網路是由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很多區域網所構成的,它採用離散結構,不設置擁有最高權力的中央控制設備或機構。它既沒有中心,也沒有明確的國界或地區界限。作為一個自發的信息網路,它沒有所有者,它不從屬於任何人、任何機構、甚至任何國家,因而也就沒有任何人、任何機構、任何國家可以左右它、操縱它、控制它。況且網路連接面廣泛,傳輸速度快,搜集、處理信息效率高,人們的活動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大大縮小,因而現實社會中那種分地域設卡、設點管轄、控制的管理方式往往作用不大。例如,在網路上對用戶調閱、接受或發布、傳播文字、聲音或圖像信息,包括禁止的黃色信息之類,就並不容易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從信息傳播的方式看,網路行為具有「數字化」或「非實體化(虛擬化)」的特點,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形象、圖象、文字和聲音變成了數字的終端顯現,甚至人也是以一個「符號」作為身份在活動,彼此不再熟悉,因而很難對網路公民的行為加以確認、監管。
總之,以網際網路技術為基礎的這種更少人干預、過問、管理、控制的網路社會環境,心將對人們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等進行一場或許是有趣的、意味深長的新考驗。在這場考驗中,許多傳統道德津津樂道的東西,如許多空洞的號召說教、人為強加的規范約束、將難免為人們所「默殺」。也許,我們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即元倫理學、價值論倫理學的角度上,重新審視網路社會的道德現狀,以及可能導致的良性發展趨勢,而確立新的、真正合乎人性、符合人的根本利益與需要的規范,才可能得到人們的認同、接受和遵循。

三、網路道德的特點與趨勢

網路社會生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決定了網路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於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1)自主性,即與現實社會的道德相比,網路社會的道德呈現出一種更少依賴性、更多自主性的特點與趨勢。
網際網路本來是人們基於一定的利益與需要(資源共享、互惠合作等)自覺自願地互聯而形成的,在這里,每一個人都既是參與者,又是組織者;或者說既是演員,又是導演。也正因為網路是人們自主自願建立起來的,人們必須自己確定自己干什麼、怎麼干,自發地「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地做網路的主人。在網路建設之初,信息貧乏且雜亂無章,此時就有許多網路人無私地大量上載信息,並為那些雜亂無章的信息資源建立管理程序、編制各種實用軟體,以方便網路用戶特別是那些不太熟悉網路的人訪問和運用網上資源(這種行為後來越來越商業化了);網路建立起來以後,為維持網路的正常秩序,網路人又自覺地訂立規范,當發現不道德行為時,又都自發站出來扶正驅邪。網路社會的道德規范不是根據權威(不論哪種權威)的意願建立起來的,而是網路人自發自覺的行為的結果。由於網路道德規范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利益與需要制定的,因此增強了人們遵守這些道德規范的自覺性。
此外,網路道德環境(「非熟人」社會)與道德監督機制的新特點(更少人干預、過問、管理和控制),也要求人們道德的行為具有較高的自律性。在那種失出了某些強制和他律因素的「自由時空」、「自主社會」中,或許最初人們還不太適應,然而這種社會,必將是人們的主體意識,特別是權利、責任與義務意識逐步覺醒的社會,一個主體的意志與品格得到更充分錘煉的社會,一個真正的道德主體地位得以確立的社會,一個人們自主自願進行活動和管理的社會。如果說傳統社會的道德主要是一種依賴型道德,那麼隨著網路社會的到來,人們建立起來的應該是一種自主型的新道德。
(2)開放性,即與現實社會的道德相比,網路社會的道德呈現出一種不同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之間經常性的沖突、碰撞和融合的特點與趨勢。
時空,一直是限制人們之間交往的主要障礙。美國網路專家威廉·奧爾曼說:信息革命帶來的最基本的變化是,它有能力以甚至十年前還不可想像的方式,使人們緊密聯系,消除「這里」和「那裡」的界限。正如幾十年前鐵路和高速公路使地理距離縮短,人們有可能異地交往,有可能住在遠離工作地點的城市郊區一樣,信息技術帶來的傳播方式的現代化,特別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使得地理距離暫時「消失」了,我們居住的星球正在變成一個「小村莊」,正在或將要創造出一個一個「電子社區」,人們即使居住在不同的州、時區、國家,也可以「在一起」工作、娛樂。甚至那些窮鄉僻壤也能與世界上其它地區的人們方便地交往、合作乃至打成一片。這樣,人們之間便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而交往,人們之間不同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沖突、碰撞和融合也就變得可能了。
同時,由於人們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致使人們的交往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一方面,人們之間不能相互理解,另一方面,也缺乏相互交往的方式與手段。而網際網路的全球化,把不同國家和所有這些方面均為不同的人們都聯結起來,它既可以將不同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頻繁而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各種獨特的行為和各種奇風異俗都必須接受人們目光的洗禮,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交往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們,通過學習、交往、教育和閱讀等各種方式,增進相互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從而更寬容、更通情達理。另一方面也使各種文化沖突日益表面化和尖銳化。落後的、無聊的、非人性的和反社會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與先進的、合理的、代表時代發展趨勢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並存,它們之間的沖突、碰撞與融合也就表面化、現實化了。因此,網際網路的全球化,將使網路道德的開放性由可能轉化為現實。
(3)多元性,即與傳統社會的道德相比,網路社會的道德呈現出一種多元化、多層次化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在現實社會中,雖然道德因生產關系的多層次性而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每一個特定社會卻只能有一種道德居於主導地位,其他道德則只能處於從屬的、被支配的地位。因此現實社會的道德是單一的、一元的。然而在網路社會中,既存在關涉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切身利益和網路社會的正常秩序、屬於網路社會共同性的主導道德規范,如不應該不應該製作和傳送不健康的信息,不應該利用電子郵件作商業廣告,禁止非法闖入加密系統,等等;也存在各網路成員自身所特具的多元化道德規范,如各個國家、民族、地區的獨特道德風俗習慣等。隨著彼此交往的增多,這些處於經常性沖突和碰撞之中的多元化道德規范,一方面使相互之間增進了理解和同情,從而在經歷了沖突和碰撞之後達到了融合,另一方面即便彼此無法融合,沖突和碰撞仍舊,也由於彼此並無實質性的利害關系而能夠求同存異、並行不悖。
網路社會多元化道德規范同時並存有其理論與現實根據。與現實社會相比,網路社會更多地具有自主性,它是網路成員自主自願互聯而成的,其成員之間的需求與偏好更多地具有共同性,他們一開始就是抱著同一個目的串連起來的。因此,彼此之間行為的共同點就是「求同」,除了為此必須遵守的共同的道德之外,他們不需要、也不強求具有類似於現實社會中的那種統一的道德。也就是說,只要其網路行為不違背網路社會的主導道德,他們並不需要為加入網際網路而改變自己原有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或者說,在遵守網路主導道德的前提下,他們仍然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道德從事網路行為、進入網路生活。
總之,在網路社會中,人們的需要和個性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與滿足。自主自願形成的網路社會,以其獨特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終將建立起一個各國家、各地區(民族、種族)的具有不同信仰、習俗和個性的人們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並互相促進的多元道德並存的社會。——當然,技術的進步只是為道德進步提供了前提和條件。道德是屬人的范疇,一切「事在人為」。是否能夠真正促進道德進步,建設一個更高水平的道德社會,還有賴於網民們自我塑造的意願、能力、以及現實的努力程度。

❼ 關於《網路安全和道德》的資料或作文

根據國內一些網路安全研究機構的資料,國內大部分的ISP、ICP、IT 公司、政府、教育和科研機構等都沒有精力對網路安全進行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很多重要站點的管理員都是Internet 的新手,一些操作系統如UNIX,在那些有經驗的系統管理員的配置下尚且有缺陷,在這些新手的操作中更是漏洞百出。很多伺服器至少有三種以上的漏洞可以使入侵者獲取系統的最高控制權。
為了使廣大用戶對自己的網路系統安全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提高對信息安全概念的了解和認識,強化網路系統安全性能,首創網路近日向用戶推出免費安全掃描服務活動。
評估主機范圍
Capitalnet技術支持中心在開展此次活動之前得到了客戶的書面授權。活動中,根據客戶提供的IP地址,並按照客戶指定的時間,對包括網路設備和應用伺服器等在內的主機系統進行安全評估。
評估時間和方式
此次活動持續兩個月時間,由7月1日開始,到8月31日結束。在活動期間,首創網路技術支持中心安全產品組的專家們在與用戶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利用專業的安全評估工具,對客戶網路信息系統中的重點環節進行了全方位的安全掃描,並根據掃描結果產生了安全評估報告,提交給客戶。客戶可以根據這一安全評估報告充分了解自己信息系統的安全情況,進而採取相應的安全應對措施,從而提高網路系統安全性。
評估單位分布
此次評估活動共收到IP地址93個,分別來自不同行業的34家單位。這些單位分別屬於多種行業部門。
評估主機分類
93個IP地址基本代表93台主機,分別為各個單位提供不同的信息化應用。如:WEB、Datebase、Mail等常見應用和防火牆等特殊應用。
評估漏洞分布
在93台主機提供的各種信息應用中,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漏洞,此次評估都漏洞的風險分為三種:高風險漏洞、中風險漏洞、低風險漏洞。
參照標准為:
● 高風險漏洞代表該漏洞可以使攻擊者可以得到該主機的最高許可權或中斷網路服務;
● 中風險漏洞代表該漏洞可以獲取主機信息,有助於攻擊者進一步攻擊,或存在潛在致命漏洞;
● 低風險漏洞代表該漏洞會間接影響系統服務的正常運行。
評估漏洞類型
本次掃描活動主要採用了三星信息安全公司的安全評估工具SecuiScan,但為了真實反映客戶的漏洞存在情況,也結合了其它著名的安全評估工具,為俄羅斯著名安全評估軟體Shadow Security Scanner和著名的自由軟體Nessus。在工具評估後,根據提供的分析報告來人工檢查證實漏洞的真實性,並在不破壞客戶主機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得出令客戶信服的評估結果。
評估發現,很多存在漏洞的主機都是一些常見的配置錯誤和已經公布的漏洞,而且針對這些漏洞的攻擊工具很容易被惡意的攻擊者獲取。這些漏洞分布如下圖:
評估漏洞說明
1. 弱口令攻擊:不少網站的管理員賬號密碼、ftp 賬號密碼、Sql 賬號密碼等都使用很簡單的或是很容易猜測到的字母或數字,利用現有的家用PIII 機器配合編寫恰當的破解軟體足以在短時間內輕松破解,一旦口令被破解,網站就意味著被攻破。
2. Unicode 編碼漏洞攻擊:對於Windows NT4.0 和Windows 2000 來說都存在有該漏洞,利用該漏洞遠程用戶可以在伺服器上以匿名賬號來執行程序或命令,從而輕易就可達到遍歷硬碟、刪除文件、更換主頁和提升許可權等目的,實施方法簡單,僅僅擁有一個瀏覽器就可實施。
3. ASP 源碼泄漏和MS SQL Server 攻擊:通過向web 伺服器請求精心構造的特殊的url 就可以看到不應該看到的asp 程序的全部或部分源代碼,進而取得諸如MS SQL Server 的管理員sa 的密碼,再利用存儲過程xp_cmdshell 就可遠程以SYSTEM 賬號在伺服器上任意執行程序或命令,事實上,MS SQL Server 默認安裝的管理員sa 的密碼為空,並且大多數系統管理員的確沒有重新設定為新的復雜密碼,這直接就留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4. IIS 緩沖溢出攻擊:對於IIS4.0 和IIS5.0 來說都存在有嚴重的緩沖溢出漏洞,利用該漏洞遠程用戶可以以具有管理員許可權的SYSTEM 賬號在伺服器上任意執行程序或命令,極具危險性。實施較為復雜,但是可以獲得這種攻擊的傻瓜攻擊軟體。這種攻擊主要存在於Windows NT 和2000 系統中。
5. BIND 緩沖溢出攻擊:在最新版本的Bind 以前的版本中都存在有嚴重的緩沖溢出漏洞,可以導致遠程用戶直接以root 許可權在伺服器上執行程序或命令,極具危險性。但由於操作和實施較為復雜,一般也為黑客高手所用。這種攻擊主要存在於Linux、BSDI 和Solaris 等系統中。
6. 其他攻擊手法:還有利用Send- mail、Local Printer、CGI、Virus、Trojan、DOS、DDOS 等漏洞攻擊的手段,但在這次評估活動中表現的不是非常明顯。
整體安全評估報告
主機系統的安全評估主要在於分析主機系統存在的安全弱點和確定可能存在的威脅和風險,並且針對這些弱點、威脅和風險提出解決方案。
主機存在安全弱點
安全弱點和信息資產緊密相連,它可能被威脅利用、引起資產損失或傷害。但是,安全弱點本身不會造成損失,它只是一種條件或環境、可能導致被威脅利用而造成資產損失。安全弱點的出現有各種原因,例如可能是軟體開發過程中的質量問題,也可能是系統管理員配置方面的,也可能是管理方面的。但是,它們的共同特性就是給攻擊者提供了對主機系統或者其他信息系統進行攻擊的機會。
經過對這些主機系統和防火牆的掃描記錄分析,我們發現目前該網路中的主機系統主要弱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系統自身存在的弱點
對於商業UNIX 系統的補丁更新不及時,沒有安全配置過,系統還是運行在默認的安裝狀態非常危險。對NT/2000 的伺服器系統,雖然補丁更新的比及時,但是配置上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用戶的密碼口令的強度非常低很多還在使用默認的弱口令,網路攻擊者可以非常輕易的接管整個伺服器。另外存在IPC$這樣的匿名共享會泄露很多伺服器的敏感信息。
2 .系統管理存在的弱點
在系統管理上缺乏統一的管理策略,比如缺乏對用戶輪廓文件(Profile )的支持。在系統中存在空口令的Guest 組的用戶,這些用戶有的是系統默認的Guest用戶,有的是IIS 和SQL 伺服器的默認安裝用戶。這些用戶有些是被系統禁用的,如Guest ,有些則沒有,沒有被禁用的這些賬號可能被利用進入系統。
3 .資料庫系統的弱點
資料庫系統的用戶許可權和執行外部系統指令是該系統最大的安全弱點,由於未對資料庫做明顯的安全措施,望進一步對資料庫做最新的升級補丁。
4 .來自周邊機器的威脅
手工測試發現部分周邊機器明顯存在嚴重安全漏洞,來自周邊機器的安全弱點(比如可能使用同樣的密碼等等)可能是影響網路的最大威脅。
主機存在的威脅和風險
安全威脅是一種對系統、組織及其資產構成潛在破壞能力的可能性因素或者事件。產生安全威脅的主要因素可以分為人為因素和環境因素。人為因素包括有意的和無意的因素。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因素和其它物理因素。威脅可能源於對企業信息直接或間接的攻擊,例如非授權的泄露、篡改、刪除等,在機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等方面造成損害。威脅也可能源於偶發的、或蓄意的事件。一般來說,威脅總是要利用企業網路中的系統、應用或服務的弱點才可能成功地對資產造成傷害。因此威脅分析是圍繞信息系統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審查性、抗抵賴性進行的。
安全風險則是一種可能性,是指某個威脅利用弱點引起某項信息資產或一組信息資產的損害,從而直接地或間接地引起企業或機構的損害的可能性。
在這次評估中,主機系統存在的威脅和及其產生的安全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針對主機的攻擊威脅
包括針對Windows NT 系統及其開放的系統服務的安全弱點攻擊威脅,攻擊者可能由此獲取系統的信息資源或者對系統信息進行破壞。
2. 針對資料庫的攻擊威脅
包括在對資料庫系統的攻擊行為,包括非法獲取、篡改、刪除資料庫信息資源和進行其他形式的服務攻擊。
3. 管理不當所引起的安全威脅
包括由於用戶管理策略不當使得攻擊者可能獲取某一級別的用戶的訪問許可權,並由此提升用戶許可權,造成用戶許可權的濫用和信息資源的泄漏、損毀等;由於採用遠程管理而引發的威脅;缺乏足夠的安全審計致使對安全事件不敏感,無法發現攻擊行為等。
4. 配置不當所引起的安全威脅
包括在主機系統上開放了未做安全防範的服務如IPC$共享所造成的安全威脅等。
網路安全建議
建議把提供網路服務的程序升級到最新版本,關注網路安全通告,或由首創為客戶提供全面、周到、專業的網路安全服務。
總 結
此次活動歷時兩個月時間,為34家客戶的93台主機提供了全面的安全掃描服務,並將最終的掃描結果提供給了客戶。
通過此次活動,我們發現所有的客戶主機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各種風險度的安全漏洞,安全現狀不容樂觀。其實在這些客戶所暴露出來的漏洞中,絕大多數都是已經有了解決辦法的,只要做一些簡單的升級或安裝補丁就可以解決。另外,我們還發現,有的客戶使用了一些安全產品,但卻由於使用不當,反而引入了更多的安全漏洞。另外,客戶的信息系統普遍也缺乏良好合理的安全規劃和管理,從而使得其自身的系統對外呈現了很多本不應該出現的漏洞,給外界入侵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我們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有這樣一些原因:
客戶普遍還缺乏安全意識,不知道自己其實面臨很大的危險;專業知識不夠,不知如何解決安全問題;對安全產品的選擇、使用和設置不當;沒有合理的安全管理策略和機制。
針對這樣一些原因,有些相對容易解決,有些則要困難一些。在首創網路通過自身的努力,在信息安全領域里不斷追求更高的技術水準和服務水準,力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不斷復雜的信息安全形勢,從容面對,為客戶提供更加完美的產品和服務。

(本報告由首創網路提供,內容有刪節)

「首創網路安全調查」帶來的啟示
本刊記者 曹 玫
近日,首創網路針對我國企
業網路安全現狀,對來自
34個不同行業用戶的93台主機的網路信息系統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是100%的用戶的主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問題。這個數字不能不讓我們吃驚,網路現狀讓人擔擾。
隨著企業信息化、電子政務的進一步推進,對網路安全的要求與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但信息化在我國剛剛起步,企業對網路安全的意識和認知尚待培育。
本刊記者就首創的網路安全評估活動采訪了中國國家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計算機測評中心常務副主任翁正軍女士,她認為:「首創這次的評估活動值得肯定。這類的網路安全評估如果經常性的進行,對用戶了解自身的安全風險非常有益」
另外,翁女士還提醒道:「針對網路和系統的脆弱性評估,有可能對被測系統造成損害。當然,不一定是測試本身的問題,而是被測系統太脆弱。但是不管怎麼樣,都要讓用戶事先知道風險的存在,並且通過恰當的安排盡力迴避這些風險」。
安全意識 攜手培育
網路安全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從首創的報告中可以看出,造成網路漏洞的原因基本上是管理的忽視和疏漏。
已認識到IT系統重要性的大型企業和跨國企業,雖有一些機房和系統的不很細化的管理制度,但大部分也只限於書面文字的約束而已,沒有強有力的監督實施手段和相應的管理人員;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甚至沒有把網路安全提升到管理的層面,還只是停留在購買一些低端的安全設備上,當然對於國內的中小企業採取何種安全模式仍是專家和安全服務提供商們爭論的熱點問題。
管理問題追溯其根源,還是企業的意識問題,安全意識的加強和培育是需要政府或行業主管單位、安全廠商和用戶自身共同努力來實現的。
如政府和行業主管要加大政策和法令的宣傳力度,改變政策和相關標准滯後的現狀,一方面,用戶有相關的政策和標准來衡量網路安全廠商提供給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國家標准,做到有據可依。另一方面,安全廠商有了相關條例和行業標准,在為用戶構建網路平台和生產安全產品時,把各種安全隱患降減到最小程度,做到了有法必依。
安全廠商在培育用戶的安全意識方面,毫無疑問,充當著主力軍的角色,目前,我國的網路安全意識尚處於萌芽階段,因此對用戶意識的培育應屬於安全廠商市場戰略和規劃的一部分,只有大家共同把這塊蛋糕做大,網路安全廣闊的市場才會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
從用戶自身的角度來講,「船到江心才補漏」是需要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的,網路數據的迅速增長,單靠一些低端的安全設備已遠遠難以維護系統和網路安全。總的來說,要改善和加強管理力度,必須提高企業的安全意識.
網路測試 謹慎評估
做安全測試,一定要做非常細化的風險評估策略,首先要確定企業哪些資源需要保護,並根據保護成本與如果事件發生前不採取行動需付出的代價之間的平衡制定評估方案,檢測後要確定企業具體環境下到底存在哪些安全漏洞和安全隱患,一旦這些漏洞被黑客利用會造成哪些風險和破壞。
最後綜合對各種風險因素的評價,明確網路系統的安全現狀,確定網路系統中安全的最薄弱環節,從而改進網路的安全性能。所以檢測之前與之後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全面的網路系統的漏洞評估應該包括對網路的漏洞評估、對系統主機的漏洞評估以及對資料庫系統的漏洞評估三個方面。首創的安全評估屬於對系統主機的漏洞的評估,測試的安全風險相對要小一些。
測試不是目的,制定相應的安全策略並徹底解決用戶存在的安全問題,才是我們的願望。
首創的安全測試為我們敲醒了警鍾,加強安全意識已成為企業高層迫切需要正確對待的問題。

企業信息安全意識有待覺醒

本刊記者 陳 慧

為了解客戶的安全現狀,並
提高客戶的安全意識,首
創網路在7月1日到8月31日為期兩個月的時間內為34家客戶的93台主機提供了免費遠程安全掃描服務。提交的報告結果表明,這些客戶所有的業務部門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安全漏洞,其中高風險漏洞佔42%,中風險漏洞佔28%,低風險漏洞達30%。可見這些客戶的信息安全現狀令人堪憂。
面對安全漏洞,
視而不見還是立即行動
「此次掃描主要是針對黑客的攻擊行為,」首創網路安全產品經理鍾博向記者介紹說,「我們選擇這種遠程的網路掃描的服務活動比較容易開展,類似於黑客攻擊的第一個階段,還未涉及到內部攻擊。」在發現客戶漏洞之後,首創還可以針對客戶的要求為其提供相應的修補、加固和優化服務、專門的培訓和分析,以及遠程管理和緊急響應等多種全方位的安全服務。
在首創網路掃描過程中發現的網路安全漏洞主要涉及到底層的操作系統平台和應用系統兩個方面。漏洞可能是操作系統帶來的,比如採用Windows操作系統平台的企業漏洞特別多;也有可能是應用系統本身的問題,比如資料庫、Web系統和ERP應用軟體等等。在應用系統方面,資料庫的漏洞比較多,其中又以SQL Server資料庫的漏洞為甚。對於操作系統的漏洞,大多可通過從網上下載補丁程序的方法加以解決,有些客戶沒有下載補丁程序,因而容易被攻擊。也有客戶把用戶訪問口令設成了空的,也容易被攻擊。這些漏洞本都很容易避免,之所以出現,主要因為應用和管理人員本身安全意識淡薄所導致。
被掃描的首創網路的IDC和專線客戶,都是經常使用IT設備和網路應用的,其中,本身業務系統與安全結合不是很緊密的客戶比較容易產生安全漏洞,比如媒體的網站、製造業企業的網站等。在首創網路的整個掃描服務期間中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一家傳媒機構的網站被黑客攻擊,其主頁被篡改了。客戶要求首創對其遭到攻擊的主機進行掃描,了解其被攻擊的原因。通過掃描,發現主要原因在於這個傳媒機構把操作系統裝好之後,採取了默認配置,並沒有做安全性增強方面的考慮和設置,其主機上的漏洞都是一些很常見也很容易彌補的。此外,製造業企業涉及到CRM和ERP這樣的系統。總部與分支機構之間經常有大量機密的數據需要交互,對於這樣的企業,如果不做好全面的安全規劃並採取相應的安全手段,也容易對外暴露很多安全漏洞。
面對送過來的掃描結果和漏洞分析,客戶的反應五花八門:有的客戶一接到掃描的結果,發現自己的網路安全存在這么多的問題,非常著急,立刻要求首創為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有的客戶要求首創幫助把漏洞堵上;也有客戶說,賣我們一個防火牆吧;還有客戶沒有反應,好像在忙著理順自己的網路,無暇顧及安全問題。
安全防範,投入多少並採取哪些手段
有兩個問題需要企業考慮清楚,一是企業要保護的信息到底值得投入多少;二是採取什麼手段。網路時代,企業要連接到互聯網上與外部溝通。任何企業無論大小,總是有些信息是不希望被外界知道的,每一個企業都有必要採取一定的手段保護自己的信息,防止被別人竊取、篡改或者破壞。那麼企業值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保護信息安全?
信息的價值其實不太好量化。鍾博認為,那些有關產品生產的科研數據,如果被競爭對手掌握,很快搶占市場,可能造成經濟利益的巨大損失,那麼可以說這些信息非常有價值;還有企業的人事信息和財務信息,一般來說也是需要保密的;也有一些信息可能被別人看到也沒有太大問題。信息的價值是可以分級別的,針對信息的價值企業考慮是否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做相應的保護。一般來說,在一個企業的網路的建設中,在信息安全方面需要15%~20%的投入,對於不同的行業,比例會有所不同,有的企業可能會更高,這主要取決於企業需要保護的信息價值有多大。
在確定需要多少投入進行信息安全建設之外,還要考慮如何來保護和合理地分攤投入。主要有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和產品這兩個方面。企業一方面要與提供安全產品或者解決方案的廠商共同制定一個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很好地利用安全產品,讓它在企業安全防範中發揮作用。
安全管理就是制定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員工上機制度,機房管理制度等等,不同的企業具體情況不同,需要網路安全廠商或者解決方案提供商同客戶共同協商制定。如果客戶對此不太了解,就需要安全廠商先提出方案,然後由客戶認可之後在企業內執行。而對於安全技術和產品來說,很多企業認為,購買了一個防火牆、防病毒的產品,把它們加入到信息系統裡面,就認為萬事大吉了。但實際上,很可能由於管理方面的不當,不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的作用。
安全事件的產生源,分為內部和外部的兩種,如果是內部人員有意要破壞信息,可能要比來自外部的更輕車熟路。首先要准確地區分什麼是內部和外部。一個公司內外隔離的點,一般是企業內部網路與互聯網的接入點,在這個點上可以做防火牆等設置。在整個企業實體的內部,還要做一些具體的劃分,核心的部分要作為內部的內部,即使是內部員工也不可以隨便訪問。在內部解決安全問題常見的手段就是入侵檢測,防止入侵行為出現。有重要的數據存儲的部分,需要數據完整性的保護,需要防病毒、身份認證和審計等等安全手段。找准隔離和保護的點在哪裡,這樣才知道相應的安全設備和手段應該用在什麼地方。
安全意識淡薄、無序競爭的現狀有待改進
2001年,安全產品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0億,2002年將會繼續增長,安全市場成為整個IT業的一個亮點。國內的安全廠商也很多,但是存在無序競爭和惡性降價的情況。在安全產品競爭中,有些地方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在產品與服務的意識上,中外企業也有差別。首創網路是一家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為客戶服務的過程中,鍾博覺得外資客戶更看重安全服務,比如安全掃描,入侵檢測數據的報告,以及出現某種問題的分析,甚至提出租用安全服務提供商的設備,而國內企業比較重視安全產品的擁有。
目前,整個安全市場的發育不是很平衡,大多數客戶認識到的安全產品只有防火牆和防病毒產品。實際上,信息安全領域還有很多其它產品:比如身份認證、保密產品、VPN(虛擬私有網)、關鍵行業使用的防電磁泄露、信息隱藏(數字水印)、政府部門需求比較多的物理隔離等等。
在首創網路的這次安全評估報告總結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普遍缺乏安全意識,不知道自己其實面臨很大的危險,專業知識不夠,對安全產品的選擇、使用和設置不當,沒有合理的安全管理策略和機制。如何提高企業的安全意識呢?鍾博認為必須要讓企業有切身的面臨危機的感受。通過首創網路的這次掃描活動,讓客戶意識到,他的網路中肯定是存在這樣那樣的漏洞,並且有具體的描述,這樣多多少少都會引起客戶注意。這其實也是首創網路在積極地提醒市場的一種行為。
企業在考慮信息安全問題的時候,如果信息系統正在建設的過程之中,這時需要把相關安全問題考慮進去。如果信息系統已經建好了,只是做安全增強的工作,這時可能就比較困難,可能需要對整個系統的參數配置做一些修改,客戶有時會為了避免麻煩而放棄安全方面的考慮。對於信息系統已經建好的企業,最好是能夠及時地意識自己的安全問題,盡量做一些相關的調整.

❽ 有關網路道德素質作文題目

論文摘要:在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高知識、高技能的大學生已成為網上最為活躍的群體,其網路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也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網路社會化建設的道德基礎。要使大學生適應網路社會生存的需要.在網路空間中獲得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其網路道德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

❾ 網路生活與道德規范500字論文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論文提綱論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正式動筆之前,要對文章進行通盤思考,檢查一下各項准備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緒。首先,要明確主題。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動筆之前必須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劉熙載說:「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者是也。」(《藝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題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主題不明,是絕對不能動手寫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訂]思想前進的脈絡、軌道,是結構的內在依據。動筆之前,對怎樣提出問題,怎樣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謂「格局」,就是全文的間架、大綱、輪廓。在動筆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幾部分,各有哪些層次,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哪裡該詳,哪裡該略,從頭至尾都應有個大致的設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備好,將各種事實、數據、引文等找來放在手頭,以免到用時再去尋找,打斷思路。第五,安排好寫作時間、地點。寫作要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比較安靜的環境,才能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任務。
古人說:「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寫起來就會很快。有的人不重視寫作前的准備,對所寫的對象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就急於動筆,在寫作過程中「邊施工邊設計」,弄得次序顛倒,手忙腳亂,或做或掇,時斷時續,結果反而進展緩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二、一氣呵成,不重「小節」
在動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一旦下筆之後,則要堅持不懈地一口氣寫下去,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初稿。這是許多文章家的寫作訣竅。有的人寫文章喜歡咬文嚼字,邊寫邊琢磨詞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來查半天字典。這樣寫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斷。其實,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無關大局。暫時不必去改動它,等到全部初稿寫成後,再來加工不遲。魯迅就是這樣做的,他在《致葉紫》的信中說:
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這就是在不斷的不相信自己——結果一定做不成。以後應該立定格局之後,一直寫下去,不管修辭,也不要回頭看。等到成後,擱它幾天,然後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創作的途中,一面煉字,真要把感興打斷的。我翻譯時,倘想不到適當的字,就把這些字空起來,仍舊譯下去,這字待稍暇時再想。
否則,能因為一個字,停到大半天。這是魯迅的經驗之談,對我們寫畢業論文也極有啟發。
三、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
北宋大文學家蘇拭在談到他的散文寫作時說:「吾文如萬斜泉涌,不擇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干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地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說》)蘇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雲流水,有神出鬼沒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總結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則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於所當行」,要求作者在寫作時,該說的一定要說清楚,不惜筆墨。如一篇文章的有關背景,一段事情的來龍去脈,一種事物的性質特徵等,如果是讀者所不熟悉的,就應該在文章中講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簡,而使文意受到損害,以致出現不周密、不翔實的缺陷。
「止於所不能不止」,就是說,不該寫的,一字也不可多寫,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揮灑,不加節制,也不肯割愛,勢必造成枝蔓橫生,冗長拖杏,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毛病。

熱點內容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