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的法治
❶ 兩會上司法最新消息
2015年是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由於在2014年有一系列司法改革重拳出擊以及「呼格案」等特殊的印記,「法治」成為中國百姓的一個熱頻詞,也讓人們對今年兩會上的法治建設進程有著特別的關注。
——修法遏制地方「紅頭文件」濫發
今年兩會最大的一個法治關注點無疑是人代會上將要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這個草案,涵蓋擴大地方立法權、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體作用、界定政府規章許可權范圍等很多方面,而長期以來被百姓俗稱為「紅頭文件」的地方政府規章能否因此遏制住濫發的勢頭,備受關注。
根據草案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那麼,一旦修法通過,一些帶有攤派性質、侵犯權益的「紅頭文件」該何去何從,值得關注。
——繼續「打虎滅蠅」
每年的兩會上,兩高報告中都會用相當篇幅提到依法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的情況,人們也會很自然地數出有多少「虎」多少「蠅」被繩之以法。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紀委多次強調,反腐永遠在路上。在今年的兩會上,兩高報告中又會給公眾交出怎樣的一份「打虎滅蠅」成績單以及下一步又將有怎樣的法律舉措配合、推進中央「打虎滅蠅」的行動,值得關注。
——防範「呼格案」重演
2014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審引發了人們對冤假錯案的持續關注。
冤假錯案是司法痼疾。2014年,在中央政法委出台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規定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制定改革措施防範冤假錯案,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下發貫徹落實通知,建立了督促落實機制。
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和兩高報告中,有關防範冤假錯案的措施會有哪些新的部署,值得關注。
——狠剎「提錢出獄」
減刑、假釋本是激勵入獄者「重新做人」的制度設計,但實踐中有時異化為刑罰執行腐敗的「後門」,成為有權、有錢者的「福利」,被群眾怒斥為「提錢出獄」。
2014年初,中央政法委出台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防治司法腐敗的改革措施,中央政法各單位也分別發出實施辦法並開展專項治理。
在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將對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提出怎樣的建議對策,兩高報告中將宣布怎樣的遏制舉措,值得關注。
——推進「陽光司法」
2014年,司法公開力度之大,確實讓大家感受到了陽光:全國3000多家各級法院的裁判文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接受公眾監督。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開與查詢平台、執行案件信息公開平台等陸續建立開通。檢察機關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決定書等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制度;案件信息公開系統也已於去年9月面向社會開放。
但是,司法不公、不透明甚至司法腐敗的現象並沒有消除,而推進司法改革、實行「陽光司法」是治病根本。因此,在今年的兩會上,司法改革到底會邁出哪些新的步伐,尤其是在建立防止司法干預的「防火牆」「隔離帶」等方面如何見實招,值得關注。
❷ 2022兩會熱點話題是什麼
2022兩會熱點話題如下:
1、今年將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
3月8日,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介紹,根據年度立法工作計劃,2022年將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將對婦女權益保障中的突出問題深入調研,在預防性保障、侵害處置、救濟措施、責任追究等方面完善相關規定。
2、追訴拐賣人口犯罪繼續從嚴
據新華社消息,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追訴拐賣人口犯罪將繼續從嚴;同時與有關部門形成合力、綜合整治,對收買、不解救、阻礙解救被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堅決依法追訴、從嚴懲治。
3、殘害婦女兒童當判死刑判死刑
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對殘害婦女兒童、老年人等挑戰法律和倫理底線的犯罪,論罪當判死刑的,依法判處並核准死刑,堅決維護法治權威。
4、我國將制定學前教育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根據年度立法工作計劃,2022年預安排審議40件法律案,其中就包括學前教育法。
5、代表回應為何建議取消醉駕罪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今年第二次建議修改、取消刑法中的醉駕罪。而談及為何連續兩年提議取消醉駕醉,朱列玉解釋說,醉駕入刑的立法原意是將醉駕行為列入犯罪進行打擊,以保護醉駕者自己的生命和無辜路人的生命,但從醉駕入刑以來,醉駕型危險駕駛罪案件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攀升,目前已高居刑事案件數量首位。
❸ 如何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自覺為全面依法治國做貢獻
一、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自覺為全面依法治國做貢獻就要深刻領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領會過去一年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領會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部署、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社會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抓好全國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推動司法行政工作實現新發展。
1、要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謀劃和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切實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堅持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謀劃、來推進,堅持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努力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法律服務和保障。
2、要努力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緊緊圍繞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扎實做好法律服務工作,為簡政放權、投融資體制、價格、財稅體制、金融、國企國資改革,為外貿轉型升級、有效利用外資、實施走出去戰略、多雙邊和區域開放等提供法律服務。
3、要努力服務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培育消費增長點、公共產品投資、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區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和科技創新,廣泛深入開展專項法律服務,積極為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要工作等提供法律服務。
4、要努力服務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大力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大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健全便民服務機制,滿腔熱情地做好維護群眾權益各項工作。
5、要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認真做好監獄、戒毒、社區矯正、法治宣傳教育、人民調解、司法行政基層基礎等工作,深化依法治理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6、要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深化監獄制度改革,健全社區矯正制度,深化律師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研究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完善司法協助體制,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體系,認真做好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制度。
7、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完善司法行政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確保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時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大力推進司法行政政務公開、獄所務公開、執業信息公開,加強執法執業信息化建設,健全完善執法執業公開、公示制度,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
❹ 2014年兩會法治報道是什麼
做好政來府工作,必須源加強自身改革建設。各級政府要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加強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深入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執法體制。創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決策、執行、監督機制,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改革。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公務員素質。所有公務員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潔奉公,勤勉盡責,真正當好人民公僕。
❺ 2022年兩會中哪些提案你很贊同
2022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全國的人大代表都會齊聚北京,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法治等各個方面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議。為全國人民更好的生活、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建設出謀劃策。這些提案有些非常關注人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如果真的實施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影響。下面列舉幾個我十分贊同的提案。
三、關於拐賣婦女、兒童實行買賣同罪的建議
上海市婦聯兼職副主席黃綺將在今年兩會期間發出提議,收買與拐賣同罪,最高可判死刑,對涉及其他違法行為的應當數罪並罰。
每次看到一幕幕母子相隔十幾年再重逢、被拐女子受盡凌辱,被公安人員解救的的畫面,作為一名旁觀者也是眼眶濕潤。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大打擊力度勢在必行。這件事表面上和大多數人沒有關系,但是誰也保不定就成了這個偶然事實的受害者。不能冷眼旁觀,積極發聲,關注和推進事件的進展也是我們普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❻ 如何學習兩會精神,自覺為全面依法治國做貢獻
■ 學習來貫徹黨的十源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准確把握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切實用全會精神統一思想、武裝頭腦。關鍵是要做到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紅線主線,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
■ 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體現一個國家的治理能力,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各級公安機關要主動順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要求,積極引導廣大公安民警特別是領導幹部把法治精神內植於心,外踐於行。
■ 要樹立法治觀念、堅定法治信仰,切實打牢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思想根基;要健全執法制度、完善監督機制,不斷增強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要明晰執法責任、嚴格責任追究,切實保障執法權力規范正確行使;要加強整體謀劃、統籌協調推進,努力做到深化公安改革與建設法治公安相向而行。
■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穩定、治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❼ 兩會民生內涉及到的法律問題
民生問題不僅是個經濟問題、政治問題,而且是個法律問題。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勞動的權利、休息的權利,等等。這從根本大法的角度宣示了民生問題所具有的法律意義,同時也提供了解決民生問題所應該具有的途徑。解決民生問題需要法律保障,這是因為:
第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民生問題已不能簡單等同於豐衣足食的追求,而涉及到人的全面發展。民生問題包括生存權、勞動權、受教育權、工作權、休息權、健康權等合法正當權益的維護,而且還涉及與社會經濟相關的政治生活問題,如信息公開、民主法制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社會福利制度以及社會對於困難群體的關注和關懷等。因此,完善法律法規,保障法律的貫徹實施是尊重和維護民生權利,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第二,法律是公平正義的守護神。在現階段,我們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合理調整和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合理抑制關系百姓必需品的食品價格、幫助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在全國農村實行免收學雜費的義務教育等,都需要通過完善稅法、勞動法、價格法、社會保障法、住房保障法、義務教育法等使之實現。
第三,民生問題的法律解決是法治社會具有的方式。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對民生問題的解決主要是通過行政方式和措施。盡管這些措施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不能形成有效的規則,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一個法治國家,不允許超規則之外的規則出現,所以,只有將與民生相關的問題上升到法制規范的層面,通過法律的途徑,才能真正使民生問題的解決得到有效保障。
❽ 兩會中兩高院做報告的行為說明了什麼
作為最高司法機關,法檢「兩院」的工作報告是全國兩會中的重頭戲,也極具看點。可以感受到司法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為防止冤假錯案發生,司法機關不斷完善冤假錯案防範糾正機制,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體制改革。有沒有罪,需要經法庭審理、質證,需要用證據說話;犯了什麼罪,犯了多大罪,要由法律來確定;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被告有罪,那就是無罪,就該當庭釋放。這些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樸素原則,理應得到全面落實貫徹。這是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體現,更是實現公平正義不可或缺的程序。
有恆產者有恆心。民營經濟要發展壯大,需要給企業家營造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在司法辦案中對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落實好「平等」二字。嚴格區分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產權糾紛與惡意侵佔、個人財產與企業法人財產等界限,強調審慎採用限制人身和財產權利的辦案強制措施。
具體來說,司法應該釐清界限,哪些是經濟糾紛,哪些是刑事犯罪,即便是在案件辦理期間,也要審慎適用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的干擾和傷害。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就是在保護社會的財富,就是在維護公平正義。
刑事訴訟監督、民事訴訟監督、行政訴訟監督、公益訴訟······「兩院」報告中的點點滴滴的背後都是對公平正義的恪守。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承諾,是期盼,也是司法機關奮斗前行的明燈,開展工作的遵循。透過「兩院」報告以及其背後的具體工作,實際行動,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願景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❾ 兩會中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內家治理體系和治容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