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良好道德范疇

良好道德范疇

發布時間: 2022-06-01 19:07:45

『壹』 什麼是良好的道德品質

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貳』 什麼是良好的道德品質

個人在抄道德行為中所襲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叄』 道德品質包括什麼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道德品質也稱「專德性」,簡稱「品德」。由道屬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3)良好道德范疇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肆』 良好的品德有哪些如何培養求解答,謝謝

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其道德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質的體現,道德人格是一個和一種自由自覺智慧的實踐,是之所以區別其他動物的關鍵所在.因此,改革我國道德教育思路和方法,把「道德灌輸」與「德性養成」有機的結起來,是當前德育建設的重要課題。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途徑。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目前,有的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不高,超前、過高、或不按教育規律進行德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有的教師脫離學生生活的環境,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只求形式、不講內函。致使學生無法接受,達不到內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伍』 道德品質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道德品質也稱「德性」專,簡稱「品德」。由道德屬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5)良好道德范疇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陸』 良好道德有哪些

我國儒學大師孔子提出:「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論斷。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從出生到六歲是人生最中要的一個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等,大都要在此打好基礎,如果基礎答好了,那健全的人格,成功的人生也就隨之而來。」這些道理無不證明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在教育中的獨特價值。葉聖陶先生提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所以教育對幼兒來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幼3家3兒童
「習慣養的好,終生受其富,習慣養不好,則終生受其害。」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決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需要我們不失時機的把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去。成人要捕捉各種教育契機,將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放在幼兒起床、盥洗、吃飯睡覺待人待物、整理日常生活用品等生活當中,幫助幼兒領會社會道德的要求與期望。引導幼兒知曉道理,指導他們付諸行動,反復練習,從而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幼4家4兒童
那麼我們在教育中應當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呢?幼5家5兒童
1、 通過游戲,2、 知行合一。幼6家6兒童
人的道德面貌必須經過一定的道德行為、舉止表現出來。幼兒道德品質的形成最重要體現在其道德行為習慣上。在游戲中,通過角色扮演、移情訓練、情感體驗、榜樣示範等方法,幼兒在熱鬧和體驗行為現象的過程中,逐步領會公正、合群、協作、耐勞等社會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不斷調整和選擇自身的行為規范,改正缺點和不良習慣。在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知行合一,反復練習,持之以恆,就成為穩定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幼兒對游戲的強烈需求和濃厚興趣,成為他們自覺的鞏固正確的道德認識
。在游戲中學到正確的行為標准和道德規范會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有利與幼兒在今後的現實生活中遵循和養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團結互助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幼7家7兒童
3、 善於發現,4、 抓住契機。幼8家8兒童
孩子的日常生活到處都隱藏著各種契機。教師要善於發現和利用這些契機。比如有的幼兒吃飯的時候,把飯菜撒的滿桌滿地。拿點心的時候,在點心盤里挑來挑去,洗手的時候為了搶水龍頭和同伴爭吵……這時老師最容易觀察幼兒的內心世界,也是教育幼兒的最好時機。幼兒能否與同伴團結友愛,能否愛護公物,能否尊重承認的勞動等,都是生活中點滴形成的。幼9家9兒童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只要我們抓住契機,即使進行隨機教育,就能有針對性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幼10家10兒童
5、 行為先,6、 不7、 斷實踐。幼11家11兒童
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說明陶行知非常重視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好習慣。他主張在做中養成好習慣。他更認為要養成某種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寫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獲。」幼12家12兒童
某位教育家說過:「一個人種下去行為,收獲的是習慣。種下去習慣,收獲的是性格。種下去性格,收獲的是命運。」正因為如此出現了違章開頭的一幕。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晚場的,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日積月累才能完成。幼13家13兒童
8、 家庭教育,9、 以行導行。幼14家14兒童
幼兒出生後接觸的第一環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習慣的形成。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教育孩子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要一個良好的家風為根本。才能培養出美好的品德習慣並持之不懈地地促使其成長。家風不好而想使子女心靈好;道德美好,培養不周而想使子女心靈好,道德美好的,培養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潑,猶如投身污泥而望其一塵不染,不事耕耘卻望芽苗成長一樣,簡直是一種奢望。」因此,「對於尚未成熟的幼兒,家風是最好的老師。」幼15家15兒童
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父母的天職,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行異行,為子女作出榜樣。要想給孩子培養出好習慣是不可能的。總之,好習慣是父母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幼16家16兒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一前。凡人生、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以適當基礎。如果這一時期能初步形成兩好的道德行為規范,那麼將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價值,體驗成功。

『柒』 道德范疇包括哪些

1、道德范疇的基本定義
道德范疇是倫理學中的一些較大的基本概念,也是日專常生活中進行道屬德修養和道德評價經常涉及的概念。
道德范疇一般是成對的。
道德范疇有些也是其他學科或論域的范疇,例如,權利與義務、動機與效果等等。
2、道德范疇的邏輯順序
①善與惡;(善是最高范疇,基準點)
②權利與義務;
③正義與邪說;
④公正與偏私;
⑤良心與惡意;
⑥仁愛與殘忍;
⑦動機與效果;
⑧光榮與恥辱;
⑨誠實與虛偽;
⑩勇敢與懦弱;
⑾勤奮與懶惰;
⑿節儉與奢侈;
⒀恰當與淫亂;
⒁睿智與愚昧;
⒂謙虛與傲慢;
⒃幸福與痛苦;(幸福是終極范疇,落腳點)

『捌』 道德得范疇是什麼

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輿論,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復制他人答案並說明是自己原創 ,不僅有失道德,也違反著作權法

『玖』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是什麼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分別是指:對社會、對職業、對家庭、對個人的一種良好品德。
1、社會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公德是指與國家、組織、集體、民族、社會等有關的道德。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社會層面,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會公德,是對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職業道德,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等。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范。職業道德既是本行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又是行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3、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家庭美德屬於家庭道德范疇,是指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家庭美德的規范是調節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家庭與國家、社會、集體之間的行為准則,也是評價人們在戀愛、婚姻、家庭、鄰里之間交往中的行為是非、善惡的標准。
4、個人品德,個人品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其道德行為整體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道德特點和傾向。個人品德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所構成,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等。

『拾』 道德包括哪幾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慾望部分

行動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魯莽,遲鈍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節制和自製,不道德有放縱和冷漠,病態和變態等。

二、特殊慾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節儉,不道德有揮霍,浪費和吝嗇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嚴肅和溫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談方面的道德有風趣和誠實,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誇張和刻板等。交際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謙遜,不道德有驕傲,虛榮和虛偽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愛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戀和諂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慮方面的道德有周詳和謹慎,不道德有繁瑣,沖動和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廣博,不道德有膚淺和狹隘等。

(10)良好道德范疇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為: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熱點內容
15年中級經濟法講義 發布:2025-01-18 07:09:07 瀏覽:878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發布:2025-01-18 06:16:35 瀏覽:329
讀完勞動法感悟 發布:2025-01-18 05:53:41 瀏覽:571
新版勞動法對請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1-18 05:52:09 瀏覽:205
中美法學教育差異 發布:2025-01-18 05:32:42 瀏覽:811
刑事訴訟法第97條規定 發布:2025-01-18 05:25:08 瀏覽:239
司法所法律援助介紹信 發布:2025-01-18 04:53:05 瀏覽:908
復工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4:33:25 瀏覽:158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