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立法倒閉

法立法倒閉

發布時間: 2022-06-02 03:01:35

㈠ 破產的立法過程

從1994年開始,企業破產法就列入了中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之中。這部法律起草經歷了三屆中國人大任期,費時十二年之久,期間幾次擱淺。1994年3月, 根據八屆中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要求,八屆中國人大財經委開始組織有關部門和研究單位成立起草組,開始研究起草破產法草案。為了廣泛聽取意見,起草組組織若干調研組到各地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同時委託遼寧、四川兩省人大財經委分別起草出一份草稿。並就《企業破產法(試行)》和《民事訴訟法》第十九章「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及國務院有關規定的實施經驗進行了總結。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起草組經過深入研究論證,廣泛徵求意見,擬訂出破產法草案初稿,經向有關部門、地方和國內外專家多次徵求意見,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草案)》,經八屆中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後,於1995年提交中國人大常委會。但是,由於對本法的出台時機是否成熟存在不同意見,以及社會保險制度及其立法一時難以配套等原因,草案當時未能進入中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程序。
九屆中國人大期間,起草組繼續進行這一工作,一方面對當時企業改革與破產現狀進行總結研究,同時著手繼續修改破產法草案。2000年3月,起草組召開會議,就草案的修改問題進行了研究。大家認為,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將草案提交常委會審議的時機已基本成熟,草案包含的內容經過反復修改,廣泛徵求意見,已基本可行,起草組應當抓緊工作,爭取早日提交常委會審議,會議還就草案修改的原則提出了具體意見,原擬於2002年上半年再次上報中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因個別地方出現了企業不穩定現象並引起人們對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分歧意見,這一工作又暫告一段落。
十屆中國人大成立後,企業破產法再次被列入五年立法規劃,確定繼續由中國人大財經委員會負責組織起草。財經委員會於2003年8月調整起草機構,再次啟動草案修改起草工作。起草組根據中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指示和立法指導思想,總結以往工作,結合中國國情和實踐經驗,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多次召開立法座談論證會,認真聽取各方意見,不斷修改完善草案,並於2003年11月將草案再次送各地和有關部門徵求意見。就草案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採取登門拜訪的形式,與有關方面多次進行協商,基本取得一致意見。2004年5月,起草組再次召開大規模座談會,徵求人民法院、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企業、職工和破產清算從業人員的意見,就一些重要問題進一步達成共識。5月28日,草案經中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正式徵求國務院意見。隨後,起草組逐條研究國務院等各方面反饋的意見,再次對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正式草案,經中國人大財經委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後,於2004年6月21日正式提交十屆中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進行初審。
此後,十屆中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2004年10月對草案進行了第二次審議。本來是再經過一次修改審議以後,就可以通過了,但恰恰在這一關鍵時刻,在破產清算、債務清償順序問題上出現了爭議,爭議的焦點是到底勞動債權優先,還是擔保債權優先?這一爭就是兩年。
兩個優先都有硬道理。立法時到底把哪個放在優先的地位,就成了立法者的難題,處在兩難之間,難以取捨。在中國人大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注下,中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法工委和國務院法制辦以及許多專家學者進行廣泛調研,做了大量工作,終於找到了結合點與突破點,提出了這一「新老劃斷」的方案。這是立法工作的重大突破,解決了歷史遺留難題,也和立法的指導思想統一起來,掃除了障礙,同時也凸顯出這部法律的中國特色。這一處理方式得到了各方面的廣泛認同,在這次常委會審議修改之後,以157票贊成,2票反對,2票棄權獲得通過。
起草過程中爭議較大的問題
在法律起草過程中,在適用范圍、破產原因、重整制度、破產企業職工權益保護、金融機構的破產等問題上都曾有過爭論: 早先的草案對於企業破產原因規定為:「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清理債務」。這樣規定,簡單明了、易於操作。在徵求意見和審議中,有不少人存在一種擔心,即僅以這樣一個原因即允許債權人或債務人申請破產,會不會引發大量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破產呢?會不會給一些惡意申請者以借口?也有意見認為,如今有一些國有企業不同程度存在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問題,如不加限制地以一種原因作為破產原因也不利於這類國企的脫困。根據這一情況,立法機關將破產原因修改為,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第三個問題,關於金融機構的破產。依據本法規定,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破產從大的方面應適用本法。但由於這類企業比較特殊,對於這類企業的破產要有一定的特殊措施。故在起草過程中,曾有人建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破產不適用本法。但後來考慮到如不適用本法,就這類企業的破產專門制定破產法既不可能,也不符合立法的經濟性原則,而且本法規定的相關程序對這些企業也是適用的。故在最後通過的法律中,對金融機構的破產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同時規定由國務院依據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製定實施辦法,即對這類企業破產的一些特殊事宜,要按照國務院依據企業破產法和商業銀行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實施辦法來辦理。

㈡ 法律上允許保險公司倒閉嗎

法律分析:一般來說保險公司破產的可能性比較小。保險業務是屬於金融業務,對於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都有比較大的影響。法律也明確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了合並分立的情況外是不可以解散的。而且就算是解散了,也必須要把保險合同和准備金轉移給其他保險公司,或者是由其他保險公司來接受。保險公司破產需要經過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同意,否則人民法院是不能夠依法宣告保險公司破產的。 因此權利人持有的保單是合法有效的,那麼權益就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不會因為保險公司破產或者被撤銷而失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八十四條 保險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一)變更名稱;(二)變更注冊資本;(三)變更公司或者分支機構的營業場所;(四)撤銷分支機構;(五)公司分立或者合並;(六)修改公司章程;(七)變更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或者變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八)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情形。

㈢ 法律上公司倒閉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公司倒閉,即公司破產,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無力繼續經營,由法院宣告停止營業,進行債權債務清理的狀態。中國公司法規定,依法宣告破產的公司,由法院依照有關法律,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員成立清算組,對公司進行破產清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一條 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依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第三條 破產案件由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條 破產案件審理程序,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 依照本法開始的破產程序,對債務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財產發生效力。

對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破產案件的判決、裁定,涉及債務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財產,申請或者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認為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不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不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裁定承認和執行。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破產案件,應當依法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追究破產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

㈣ 公司倒閉清算查哪個法律

《公司法》中的破產清算是指處理經濟上破產時債務如何清償的一種法律專制度,即在債務人喪失清償屬能力時,由法院強制執行其全部財產,公平清償全體債權人的法律制度。破產概念專指破產清算制度,即對債務人宣告破產、清算還債的法律制度。
要將公司的普通清算和破產清算區別開,它們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只規范普通清算。
繼《企業破產法》和《公司法》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於2002年7月發布了《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簡稱《破產規定》)。由於破產清算會計原理與常規會計原理大不相同,因此,破產清算的會計核算方法必然與常規會計核算不同。國家有關破產清算會計核算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會計准則,主要有1997年財政部制定的《國有企業試行破產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然而在目前會計實務中尚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於解決。

㈤ 企業破產法如何從立法上保障全體債權人的公平受償

您好答:破產清算制度旨在利用法律規定的方法,強制將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依一定程序變價及公平分配,以一次性了結債務人的全部債務。其功能重在合理分配債務人的破產財產,目的是為了實現對全體債權人的公平保護。但是破產清算在發揮其上述積極職能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點,諸如因破產程序費時、費力,費用高昂等原因,導致債權人通過破產清算程序能夠獲得的實際利益並不大;由於企業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相互持股關系、互保關系以及其他關系,一個企業的破產清算往往引起相關企業的連鎖反應,對社會經濟交易秩序的正常流轉造成重大的影響;此外,由於企業倒閉,還將導致大量勞動者下崗,影響社會的穩定等。因此,隨著破產法律制度的不斷發展,傳統破產法僅注重債權人利益保護的法律價值觀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此背景下,產生了以挽救債務人為目的的破產預防制度。該制度的產生從根本上動搖了破產法的傳統框架,促成了破產法律價值觀的歷史性變化,使之在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前提下,朝著挽救債務人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方向轉化。這種轉化應該說更符合現代社會的內在要求。尤其是重整制度,其制度設置的根本目的即在於拯救債務人,其把債權人權利的實現建立在債務人再生的基礎上,力圖在企業營運價值保留的前提下,使債權人能夠得到比在破產清算的情況下更為有利的清償結果;同時,通過債務人企業產權、資本結構、經營戰略和內部管理等多方面的調整,消除破產原因,擺脫經濟困境,獲得重生。重整相比於和解而言,雖然二者均為破產預防制度,但因法律對於重整設置了很多區別於和解的程序和制度,調動了包括債務人、債權人、出資人,以及戰略投資者等眾多利害關系人在內的主體參與到債務人的挽救中來,再加上司法強制力的干預,使得重整程序對於挽救企業而言,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正因為如此,我國企業破產法才將該制度明確地規定到法律中來,力圖使尚有挽救機會的企業通過重整程序的進行得以重生,在使債權人權利得到高於破產清算下的清償比例的同時,實現對債務人的挽救。 鑒於和解和重整制度對於整個社會的積極作用,我們對於尚未審結的案件,即按照舊的破產法律規范規定,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企業破產案件,在一定條件下,允許自破產清算程序向重整或者和解程序的轉化。這里體現了我們制定該司法解釋時側重對債務人拯救的價值取向,這與企業破產法的立法本意也是一致的。由於舊的破產法律規范系狹義的破產概念,僅包括破產清算程序,其所規定的和解整頓程序是包含在破產清算程序中的,且無重整程序的規定。而企業破產法系廣義的破產概念,其包括破產清算程序及以和解和重整為內容的破產預防程序。企業破產法將破產清算、和解和重整設置為三個相對獨立的程序。在企業法人有破產原因,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債務人可以直接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債權人可以直接提出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由於尚未審結案件的申請人,在啟動破產清算程序時系基於舊的破產法律規范的規定,因制度的原因僅能提起破產清算程序,因此,在企業破產法施行後,只要尚未宣告債務人破產的,應當盡可能賦予有關主體申請轉入和解或者重整的機會。這里應當包括兩種情形:一是符合企業破產法規定情形下破產清算向和解或者重整程序的轉化。即債權人、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依據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第二款或者第九十五條的規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或者和解申請的,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重整或者和解申請符合企業破產法的規定的,應當裁定債務人重整或者和解。二是考慮到舊的破產法律規范沒有重整程序的規定,而企業破產法規定了重整程序,且從現代企業破產法的發展方向看,企業的挽救受到更多的關注,企業破產法規定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等因素,對於企業破產法施行前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案件,企業破產法施行後,債權人於宣告債務人破產前提出重整申請;或者企業破產法施行前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案件,企業破產法施行後,債務人於宣告其破產前提出重整申請的,雖然並不符合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第二款關於破產清算向重整程序轉化的規定,但是只要符合企業破產法關於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的規定,人民法院亦應予以受理。

㈥ 我國規范企業破產的法律與法規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六屆第4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1986年12月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實施滿三個月之日起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李先念
1986年12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1986年12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五號公布 自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實施滿三個月之日起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促進全民所有制企業自主經營,加強經濟責任制和民主管理,改善經營狀況,提高經濟效益,保護債權人、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全民所有制企業。
第三條 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依照本法規定宣告破產。
企業由債權人申請破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宣告破產:
(一)公用企業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企業,政府有關部門給予資助或者採取其他措施幫助清償債務的;
(二)取得擔保,自破產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清償債務的。
企業由債權人申請破產,上級主管部門申請整頓並且經企業與債權人會議達成和解協議的,中止破產程序。
第四條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妥善安排破產企業職工重新就業,並保障他們重新就業前的基本生活需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五條 破產案件由債務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六條 破產案件的訴訟程序,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程序的法律規定。
第二章 破產申請的提出和受理
第七條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
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時,應當提供關於債權數額、有無財產擔保以及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有關證據。
第八條 債務人經其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後,可以申請宣告破產。
債務人提出破產申請時,應當說明企業虧損的情況,提交有關的會計報表、債務清冊和債權清冊。
第九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通知債務人並且發布公告。人民法院在收到債務人提交的債務清冊後十日內,應當通知已知的債權人。公告和通知中應當規定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的日期。
債權人應當在收到通知後一個月內,未收到通知的債權人應當自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說明債權的數額和有無財產擔保,並且提交有關證明材料。逾期未申報債權的,視為自動放棄債權。
人民法院對有財產擔保債權和無財產擔保債權的申報,應當分別登記。
第十條 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債務人應當在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後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本法第八條第二款所列有關材料。
債務人為其他單位擔任保證人的,應當在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後五日內轉告有關當事人。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必須中止。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債務人對部分債權人的清償無效,但是債務人正常生產經營所必需的除外。
第三章 債權人會議
第十三條 所有債權人均為債權人會議成員。債權人會議成員享有表決權,但是有財產擔保的債權人未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除外。債務人的保證人,在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後可以作為債權人,享有表決權。
債權人會議主席由人民法院從有表決權的債權人中指定。
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必須列席債權人會議,回答債權人的詢問。
第十四條 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由人民法院召集,應當在債權申報期限屆滿後十五日內召開。以後的債權人會議在人民法院或者會議主席認為必要時召開,也可以在清算組或者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的債權人要求時召開。
第十五條 債權人會議的職權是:
(一)審查有關債權的證明材料,確認債權有無財產擔保及其數額;
(二)討論通過和解協議草案;
(三)討論通過破產財產的處理和分配方案。
第十六條 債權人會議的決議,由出席會議的有表決權的債權人的過半數通過,並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必須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半數以上,但是通過和解協議草案的決議,必須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
債權人會議的決議,對於全體債權人均有約束力。
債權人認為債權人會議的決議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在債權人會議作出決議後七日內提請人民法院裁定。
第四章 和解和整頓
第十七條 企業由債權人申請破產的,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三個月內,被申請破產的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可以申請對該企業進行整頓,整頓的期限不超過兩年。
第十八條 整頓申請提出後,企業應當向債權人會議提出和解協議草案。
和解協議應當規定企業清償債務的期限。
第十九條 企業和債權人會議達成和解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後,由人民法院發布公告,中止破產程序。和解協議自公告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十條 企業的整頓由其上級主管部門負責主持。
企業整頓方案應當經過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企業整頓的情況應當向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報告,並聽取意見。
企業整頓的情況應當定期向債權人會議報告。
第二十一條 整頓期間,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裁定,終結該企業的整頓,宣告其破產:
(一)不執行和解協議的;
(二)財務狀況繼續惡化,債權人會議申請終結整頓的;
(三)有本法第三十五條所列行為之一,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
第二十二條 經過整頓,企業能夠按照和解協議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應當終結對該企業的破產程序並且予以公告。
整頓期滿,企業不能按照和解協議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宣告該企業破產,並且按照本法第九條的規定重新登記債權。第五章 破產宣告和破產清算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宣告企業破產:
(一)依照本法第三條的規定應當宣告破產的;
(二)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終結整頓的;
(三)整頓期滿,不能按照和解協議清償債務的。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清算組負責破產財產的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清算組可以依法進行必要的民事活動。
清算組成員由人民法院從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政府財政部門等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員中指定。清算組可以聘任必要的工作人員。
清算組對人民法院負責並且報告工作。
第二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處理破產企業的財產、帳冊、文書、資料和印章等。
破產企業的債務人和財產持有人,只能向清算組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
第二十六條 對破產企業未履行的合同,清算組可以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
清算組決定解除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因合同解除受到損害的,其損害賠償額作為破產債權。
第二十七條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在向清算組辦理移交手續前,負責保管本企業的財產、帳冊、文書、資料和印章等。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在破產程序終結以前,根據人民法院或者清算組的要求進行工作,不得擅離職守。
第二十八條 破產財產由下列財產構成:
(一)宣告破產時破產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
(二)破產企業在破產宣告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所取得的財產;
(三)應當由破產企業行使的其他財產權利。
已作為擔保物的財產不屬於破產財產;擔保物的價款超過其所擔保的債務數額的,超過部分屬於破產財產。
第二十九條 破產企業內屬於他人的財產,由該財產的權利人通過清算組取回。
第三十條 破產宣告前成立的無財產擔保的債權和放棄優先受償權利的有財產擔保的債權為破產債權。
債權人參加破產程序的費用不得作為破產債權。
第三十一條 破產宣告時未到期的債權,視為已到期債權,但是應當減去未到期的利息。
第三十二條 破產宣告前成立的有財產擔保的債權,債權人享有就該擔保物優先受償的權利。
有財產擔保的債權,其數額超過擔保物的價款的,未受清償的部分,作為破產債權,依照破產程序受償。
第三十三條 債權人對破產企業負有債務的,可以在破產清算前抵銷。
第三十四條 下列破產費用,應當從破產財產中優先撥付:
(一)破產財產的管理、變賣和分配所需要的費用,包括聘任工作人員的費用;
(二)破產案件的訴訟費用;
(三)為債權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產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費用。
破產財產不足以支付破產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宣告破產程序終結。
第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的下列行為無效:
(一)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
(二)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
(三)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
(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
(五)放棄自己的債權。
破產企業有前款所列行為的,清算組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回財產。追回的財產,並入破產財產。
第三十六條 破產財產中的成套設備,應當整體出售;不能整體出售的,可以分散出售。
第三十七條 清算組提出破產財產分配方案,經債權人會議討論通過,報請人民法院裁定後執行。
破產財產優先撥付破產費用後,按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
(二)破產企業所欠稅款;
(三)破產債權。
破產財產不足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第三十八條 破產財產分配完畢,由清算組提請人民法院終結破產程序。破產程序終結後,未得到清償的債權不再清償。
第三十九條 破產程序終結後,由清算組向破產企業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
第四十條 破產企業有本法第三十五條所列行為之一,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一年內被查出的,由人民法院追回財產,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清償。
第四十一條 破產企業有本法第三十五條所列行為之一的,對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企業被宣告破產後,由政府監察部門和審計部門負責查明企業破產的責任。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企業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給予行政處分。
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對該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給予行政處分。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因玩忽職守造成企業破產,致使國家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本法自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實施滿三個月之日起試行,試行的具體部署和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